元宇宙的引爆點是啥
① 可穿戴設備或是智能終端市場下一個引爆點
國際知名調研機構科納仕咨詢(Canalys)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受經濟形勢不佳和季節性需求低迷的影響,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
對於智能手機市場今後的走勢,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援引科納仕咨詢分析師的話稱,智能手機供應商必須「做好准備,以快速應對新出現的機會和風險,同時專注於長期發展戰略」。
在智能手機市場走弱的同時,隨著5G、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全球應用和體驗式消費的驅動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卻飛速發展,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高 科技 領域。據統計,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從2014年的0.29億部增長到2021年的5.34億部,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6.37億部。此消彼長,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會不會成為接棒智能手機市場的後來者?
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
1999年,摩托羅拉推出了一款名為天拓A6188的手機,這是全球第一部觸摸屏手機,也是全球第一部智能手機,更是現在發展迅速的智能手機的鼻祖。這部手機採用了16MHz的CPU,支持WAP1.1無線上網,採用了PPSM(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個人攜帶型操作系統)。
此後,愛立信、諾基亞、夏普等廠商相繼發力,但受制於技術和市場環境等客觀條件,智能手機市場一直呈現一種不溫不火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2007年。
這一年,智能手機在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蘋果產品上被重新定義。隨著iPhone的發布,整個手機市場被其帶來的各種史無前例的創新完全顛覆。它不僅掀起了觸摸屏的浪潮,更預示著手機正式進入了智能時代。
直到今天,iPhone首創的大圖標界面設計、重力感應改變屏幕方向和各式各樣整合式的iPod多媒體應用等,仍能在許多安卓手機上找到影子。
由此,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到了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 歷史 最高峰,年出貨量達到14.7億部。不過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至13.7億部。而全球智能手機的銷售額則在2018年達到峰值的4833億美元,2019年回落到4582億美元。
進入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市場因素等影響,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出貨表現變得不那麼樂觀,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9億部,同比下降5.9%。2021年,科納仕咨詢(Canalys)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的全年總出貨量為13.5億部,同比增長7%,但依然沒有達到2019年的水平。
誰是智能終端的下一個引爆點
時至今日,一部智能手機所具有的應用場景如此豐富,這恐怕連喬布斯本人都會感到驚訝——在這個小小的屏幕上,可以匯聚銀行業務辦理、社交、導航、 游戲 等眾多功能。
盡管如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智能手機的時代正在落幕。
事實上,由於相關技術進步的速度不斷放緩,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也隨之降低,這導致從2016年開始,全球手機的銷量一直在緩慢下滑。因此,技術研發人員和投資者都在尋找下一個市場的起爆點。
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就是他們寄予厚望的一個起爆點。
從2020年起,市場因素的積聚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VR(虛擬現實)頭戴式設備獲得了快速發展,而AR(增強現實)的應用前景也很廣闊。現在,包括蘋果、谷歌、元宇宙和微軟在內的大部分美國大型 科技 企業都在開發或銷售VR或AR頭戴式設備。雖然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目前還是一片利基市場(指在較大的細分市場中具有相似興趣或需求的一小部分顧客所佔有的市場空間),但接下來它將會變得非常熱鬧。
如今,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類型已越來越多,常見的有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耳戴式產品等等。除了類型更加豐富外,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功能也越來越多,除了常規的查看時間、通話、電子支付之外,還增加了 健康 監測、出行管理等更多功能,而這些功能與應用上的不斷創新,打開了新的消費市場。
能否取代智能手機
面對智能可穿戴設備這一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市場,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認為仍需要對其保持必要的清醒,特別是這兩年風頭正勁的頭戴式設備:對任何聲稱已發現下一個大型 科技 平台的說法都要謹慎對待。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的文章認為,這是因為此前就有不少雷聲大雨點小的例子。例如,平板電腦曾號稱是智能手機的勁敵,但蘋果iPhone的銷售額至今仍是iPad的6倍;曾被視為具有無限開發前景的智能家居市場發展至今,亞馬遜旗下的Alexa智能助手充其量也只是一台帶有計時器功能的自動點唱機;車載技術雖然已被證明具有實用價值和投資潛力,但距離成為數字生活核心的願景還很遠。因此,不難想像,目前主要用於 游戲 領域的頭戴式設備也可能陷入類似的困境。
不過,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VR、AR行業也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2020年,全球虛擬現實市場規模約為137億美元,其中VR市場為94億美元、AR市場為42億美元。有分析機構認為,2020年—2024年的5年,全球虛擬現實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約為54%,其中VR的增速約45%、AR的增速約66%,2024年二者的市場份額均有望達到365億美元。
除了VR和AR,消費者還將目光逐漸轉向一批新型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比如支持打電話、讀簡訊等功能的聲控智能耳機,還有集備忘提醒、導航和健身功能於一體的智能手錶。與此同時,一些 健康 類智能可穿戴設備也在不斷出現,從血糖監控到睡眠監測都有所涉及。在美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已經接近智能手機。
不過,這些小設備更像是手機的配件,而非替代品。但隨著計算機應用從口袋向人們的手腕和耳朵部位轉移,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注意力和消費方向也會逐漸從手機轉移開來。隨著VR和AR的設備變得更輕、更便宜,它們可能成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系列中最強大的產品。
不過,人們短時間內還不會拋棄智能手機,就像10年前人們不會拋棄他們的筆記本電腦一樣。但隨著他們更頻繁地使用耳機,或者會更頻繁地使用VR和AR設備,越來越多的人將把手機只作為一種補充設備,為其他設備提供計算處理支持。(編譯 年雙渡)
鏈接
知名市場調研分析機構Counterpoint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廠商整體收入達4480億美元。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蘋果,全年手機板塊的收入達到了1960億美元。三星以720億美元的手機收入排在第二位,之後依次是中國品牌OPPO的370億美元、小米的360億美元以及vivo的340億美元。
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5.336億部,同比增長20%。到2025年,全球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有望達到8億部,5年的復合增速高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