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近視
⑴ 萬物皆可智能,唯獨眼鏡不行
為何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款橫掃市場的智能眼鏡?
作者 | 王叄
來源 | FN商業(ID:FN-24H)
曾經有人用「堪比販毒」來形容眼鏡行業的暴利,隨後遭到從業者的聯合怒懟:既然暴利,你咋不去?
「你行你上」式的辯論方式雖然簡單粗暴,但卻巧妙地把論點轉移到對方「行不行」上面。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不行,習慣了改造傳統行業的 科技 廠商更是如此。
那為何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款橫掃市場的智能眼鏡?
在上周蘋果發布會的前一天,小米搶先發布了一款 探索 版智能眼鏡。這款不知何時量產、甚至不知能否量產的概念產品,意在狙擊「有可能」發布的蘋果AR眼鏡,也順便借勢元宇宙的東風。
但今年的蘋果發布會沒有One More Thing,這感覺就像一路猛跑趕上了末班車,結果末班車停運了。
蘋果發布會幾天後,再度入選《時代》雜志「年度最具影響力百人名單」的庫克意氣風發,在接受該雜志專訪時毫不掩飾對於AR的憧憬:「AR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加,非但不會分散人們對真實世界和人際關系的注意力,還能加深彼此之間的關系與合作。」
這與當前 科技 圈的盛況格格不入,畢竟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今年3月,Roblox上市成為「元宇宙第一股」後,市值翻了十倍不止,徹底引爆了元宇宙的概念。
在元宇宙尚無准確且嚴謹定義的情況下,各大巨頭已紛紛全力出擊,重演了三年前區塊鏈行業的盛況。
游戲 元宇宙、社交元宇宙、辦公元宇宙, 科技 巨頭們將元宇宙的概念引入各行各業,大有移動互聯網橫掃一切的姿態。
簡約而寬泛地講,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
元宇宙是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AR眼鏡可以作為元宇宙的入口之一。
但這並不意味著AR眼鏡是專門為了元宇宙而生的,也不意味著元宇宙概念火了,就要對AR眼鏡行業拔苗助長。
AR眼鏡,或者說智能眼鏡,還不是成熟的果實。
醫療圈和投資圈曾流傳過同一句俗語:金眼銀牙銅骨頭,用來形容三條遍地金銀的賽道。
拿下榜首的「金眼」賽道上,眼鏡市場的消費需求最為廣闊。
2020年6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中國眼 健康 白皮書》,其中提到,「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總體發生率為53.6%,大學生總體發生率超90%。」
目前,我國近視人口總數約為7億,這幾乎達到總人口的一半。如此龐大的基數,為「薄利多銷」提供了充足的土壤,而眼鏡又絕非「薄利」的行業。
去年9月,央視 財經 曾經報道過眼鏡行業的成本:一副鏡片成本只需10元,眼鏡架也只要30元。
一副出廠總價不過百的眼鏡,在經過采購者、經銷商、眼鏡店幾個環節後,零售價格通常能達到幾百甚至幾千元。
這樣一個市場需求廣闊、利潤空間極大的行業,卻成為了智能化的漏網之魚,顯然不是 科技 企業不想賺這份錢。
以同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系列的手錶為例。
2019年,Apple Watch的出貨量首次超過整個瑞士鍾表業的出貨量。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Apple Watch的銷量超過了3000萬,而作為手錶的發源地,輝煌了百年的瑞士鍾表品牌總出貨量只有2110萬。
這只是蘋果一家的手錶銷量,其他手機廠商或者智能設備廠商,也都已經推出了形態成熟的智能手錶產品。
智能化改造傳統行業時,不留情面,不可阻擋。
而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無論是掃地機器人、智能洗碗機還是寵物智能硬體,相比於創造新需求,智能化更擅長在原有需求的基礎上加以改造。
「多利多銷」的眼鏡行業,無疑是智能化的天然土壤,卻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以小米此次發布的智能眼鏡為例。
小米將這款智能眼鏡定義為一種全新交互方式的智能穿戴終端。在其宣傳片展示的場景中,導航功能、顯示通知、雙擊眼鏡腿拍照、隨時隨地翻譯外文等功能,更多是錦上添花,很難說是雪中送炭。
這款眼鏡真正的亮點被大部分人忽略:普通眼鏡的形態,僅51g重。
在考慮外形設計之前, 科技 改造眼鏡行業的真正門檻正是在於外形和重量。
當一款智能可穿戴設備出現的位置不是手腕,而是在「心靈的窗戶」之前,就天然帶有裝飾的需求,而且是不亞於矯正視力的強需求。
近日,Facebook和雷朋眼鏡合作推出了一款智能眼鏡,能拍照、錄像、打電話。
對於這款新產品,扎克伯格野心不小:「Ray-Ban Stories只是Facebook改變人們與設備交互習慣的開始,未來的技術世界將不再是以手機為中心。」
與其他幾款實現了量產的智能眼鏡類似,這類智能眼鏡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沉。有調查結果顯示,最理想的眼鏡重量是在30克以下,超過50克就會有不適感,很難保持長時間佩戴。
智能化功能與重量之間的權衡,是最難的選擇題。
小米眼鏡將重量控制到51g,是通過「光波導技術」減少了設備體積重量。這種技術是讓光波導鏡片用光柵結構經過無數次的擴散反射,最終將光「逆轉」180 ,進入眼睛。
但是光波導技術的落地較難,尚未達到量產的程度,從根源上決定了這只是一款「秀肌肉」的產品。
小米將這款智能眼鏡定位於獨立終端,而不是手機的第二屏幕,這就意味著獨立的運算系統,以及支撐此系統的電池模組。小米公布的數據顯示,這款智能眼鏡總共集成了497顆微型感測器。
在對尺寸和重量錙銖必較的情況下,加入何種功能、如何美化外觀,顯然都是「張飛綉花」式的難題。即使小米這款難以量產的秀肌肉式概念產品,單從功能展示方面看,也依然沒有達到用戶對於「智能化眼鏡」的預期。
技術的難題之外,還要考慮「存在意義」的命題,關鍵點在於應用場景。
拍照、翻譯、導航、通話,目前智能眼鏡最易觸達的幾大核心功能,幾乎都是手機或手錶可以實現的功能。廠商最不想看到卻最難避免的,就是讓智能眼鏡成為手機的第二塊屏幕。
硬體廠商的終極願景,是讓智能眼鏡成為智能手機的替代品。
但沒有一個核心需求倒推技術升級,智能眼鏡就只能存在於概念中,即使量產也很難爆發,因為爆發之前還要考慮產能、價格、外觀和實用性等市場層面的問題。
這與元宇宙當前的情況十分相似,未來還未來,先不要過於樂觀。
⑵ HTC推3888元可折疊VR眼鏡,造型酷似「蟲眼」,對近視用戶超友好
智東西(公眾號:dxcom)
作者 | 徐珊
編輯 | 雲鵬
智東西10月15日報道,昨晚,HTC推出一款全新可折疊VR設備VIVE Flow,造型酷似蟲眼,600度近視人群無需戴眼鏡就能暢玩。
這是HTC試圖敲開元宇宙大門的產品之一。HTC中國區總裁汪叢青說:「我們希望VIVE Flow可以成為大家進入元宇宙的第一個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HTC特意准備了一場元宇宙中的發布會。他們通過VIVE追蹤器進行動作捕捉形成自家的虛擬偶像——Vee,由Vee擔任主持。汪叢青介紹道:「我們認為這將是未來的趨勢,因此我們想提前帶領大家來看看未來的樣子。」
HTC VR發布會
VIVE Flow將於北京時間10月31日20時正式發售,在天貓、京東等平台均可購買,其售價為3888元。並且,VIVE Flow上所搭載的,由七鑫易維開發的眼動追蹤模組同樣可單獨出售。該模組的售價1899元,主要為用戶帶來較為自然的交互體驗。
與常規的VR設備不同,VIVE Flow並非是頭戴式產品,而是一款穿戴式產品。原本頭戴式產品多指VR頭顯之類的產品,而穿戴式產品多指AR眼鏡。現在,VIVE Flow的出現為穿戴式產品增加了一種新的形態——VR眼鏡。
VIVE Flow擁有雙鉸鏈設計,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頭圍大小進行調整,用戶不用擔心設備大小與自己不匹配。同時,雙鉸鏈設計還為VIVE Flow提供了攜帶的優勢,它可以讓VIVE Flow折疊起來,甚至裝進一個水杯大小的儲存盒裡。
不僅如此,VIVE Flow採用了磁吸的面部襯墊,簡化了襯墊的安裝流程,方便及時替換和清潔。另外,VIVE Flow的重量僅有188g,相比之下,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重量為503g,是VIVE Flow的2.7倍。
在VR眼鏡的鏡架上,VIVE Flow搭載了沉浸感立體揚聲器,可以支持3D空間音頻,並且在鼻樑區域還有主動散熱系統,能夠快速的降低溫度,保證眼睛的舒適度。VIVE FLow還擁有雙收音麥克風,該麥克風可以消除回聲,實現降噪。
除此之外,VIVE Flow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設計了可調節的鏡片。用戶僅需要滑動滾輪,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鏡片適配。據介紹,目前的調節鏡片度數范圍在0-600度之間,並且可以左右眼分別設置不同的度數。
VIVE Flow可以通過藍牙與手機配對,並且能將手機作為VR的操控手柄。這一設計方向與此前業內傳聞蘋果的VR/AR設備需要與iPhone相結合的設計不謀而合。
打開相應的應用後,手機上將會出現一條射線,代替由此前由手柄控制的線。當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左右滑動時,射線也會隨之變化,方便用戶選擇對應場景。
此外,手機還豐富了其產品的內容生態。
在內容應用上,VIVE Flow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加強其應用生態。一是通過將手機的應用串流到VR設備中,二是聯合不同的合作夥伴開發出新的VR應用。
音樂VR軟體
在使用手機應用串流時,用戶可以通過返回主頁面,直接點開對應的軟體,就可以在VR虛擬屏上直接觀看相應的內容。
據發布會介紹,近期HTC將在平台上架百款VR軟體,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VR軟體,增強其產品生態。在發布會上,VR軟體tripple的開發者還帶領所有參會的人員,進行了一次VR場景中的正念呼吸活動。
VIVE Flow作為一款沉浸式的VR眼鏡,便攜、輕薄等優勢,彌補了之前VR頭顯的一些不足之處,並且還提升了其屏幕解析度、刷新率等。除了HTC VIVE外,谷歌、華為、vivo等也均打造有VR眼鏡產品。
此外,VIVE Flow的輕薄、便捷的設計為VR設備的落地,擴大了應用場景,其打造的可折疊產品方案或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方案之一。
在產品設計上,將手機作為控制器可以幫助用戶更快的適應產品,加速VR產品在日常生活的普及。此外,HTC還為天翼用戶推出首款VIVE Flow定製版款。VR終端設備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不但能加強終端公司對用戶在場景、需求上的了解,而且還能幫助運營商開發新的消費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