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司徒老師
Ⅰ 我們老師問:「諸葛亮最終為什麼沒有統一中國。」怎麼回答
《三國志》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以上這段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先生對諸葛亮的評價,
陳壽畢竟是史學大家,說的還是很准確的,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
管、蕭之亞匹矣。」,就是諸葛亮在治理國家方面是很優秀的,可以
與管仲、蕭何相媲美!
但是在軍事就差一些,所以才「連年動眾,未能成功」!
再分析一下其它方面:
第一: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的綜合國力本身就最弱。
何況,還犯了兩次致使性的錯誤,一是關羽違背了
「聯吳抗曹」的策略,結果與東吳失合,在孫、曹兩
家的共同夾擊下,不但失去了荊州,而且也賠上了性命!
使蜀漢損慘重!二是劉備不聽眾人之勸,傾國之兵為關羽、
張飛報仇,結果在彝陵慘敗!
這兩次重大失誤已經使原本國力最弱的蜀漢傷到了根本,
而且也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
第二:蜀漢地方狹小,人口少,且可能之才更少,所以才有「蜀漢
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說法」!
曹魏的人才最多,從曹操到司馬懿到後期的鍾會、鄧艾等!
而東吳也是一樣,從孫策、周瑜,到魯肅,再到呂蒙、陸遜!
蜀漢呢?等到劉、關、張等老一輩一犧牲,就剩下諸葛亮自己,
最後才招降姜維!
所以人才的匱乏也是諸葛亮統一不了天下的原因之一!
第三:諸葛亮已經為國為民耗盡心血,而後面當家的劉禪是個扶不起來
的小阿斗,幫不上諸葛亮不算,偶爾還給諸葛亮添點亂!
第四:蜀漢的地理環境是宜守不宜攻,所以諸葛亮每次出兵,
都很費力,尤其是運糧草最困難!
所以諸葛亮一旦糧盡則必須退兵!
第五:諸葛亮自己也清楚這些厲害關系,但還是要出兵,因為他知道蜀漢
的國力最弱,必須擺出強勢,這樣曹魏和東吳才不敢來進攻蜀漢,
所以出兵也是為了達到以攻代守的目的!
綜上所述,無論從諸葛亮的個人軍事才能,
還是蜀漢的綜合國力、人才儲備、地理環境等等,
諸葛亮都沒有統一天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