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佳寧版元宇宙
A. 王鴻賓新書 《元宇宙百科全書》譽為業界「詞典」
記者從中國人文科學出版社獲悉,從2022年1月起,王鴻賓教授陸續出版發行《元宇宙邏輯》、《元宇宙學》、《元宇宙108問》系列專著,是全球唯一用系列專著形式,全面系統介紹「元宇宙」實踐應用與多維度理論奠基的教科式系列專著書籍。近日,王鴻賓教授元宇宙系列專著《元宇宙網路全書》已出版發行並在全國上架銷售。新華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等多家主流媒體爭相報道,並對王鴻賓教授出版發行的元宇宙系列著作進行了推薦。
業內評價,《元宇宙網路全書》是王鴻賓教授元宇宙系列專著中的第四本著作,是科普暢銷書《元宇宙的邏輯》,學術專著《元宇宙學》、教科式書籍《元宇宙108問》的系列篇。《元宇宙網路全書》一書是全球首本元宇宙方向的網路全書,元宇宙從業人員的大詞典、百事通。本書作為大型參考書,網路全書的主要作用是供人們查檢必要知識和事實資料,其完備性在於它具有知識的全面性,同時具有工具功能。而本書這些維度恰恰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識,並可以隨時查用。而且這種基於實用性和通用性的內容分類編排方式非常適合閱讀。
網路全書是知識的總匯,但如何編排這些知識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在作者王鴻賓教授看來,《元宇宙網路全書》基於實用的角度,遵循通用性原則,即使用已經規范的或目前約定俗成的名稱,採取內容分類編排的方式,從文旅、教育、產業、健康、辦公、居住等八個細分領域。
在書中,「元宇宙的由來」以 「全傳」的方式,討論和分析了元宇宙的整個發展歷程和標志性事件;「元宇宙是什麼」從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元宇宙六大技術集群」分析了晶元技術、網路通信技術、顯示技術、游戲技術、AI 人工智慧技術、區塊鏈技術對於元宇宙的支持作用,以及一些相關案例;「元宇宙八大特質」分析了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遲、無時無界、經濟系統和文明,強調它們在元宇宙的構建及落地應用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元宇宙七層宏觀架構」分析了基礎設施層、人機互動層、去中心化層、空間計算層、創作者經濟層、發現層和體驗層,並闡述了各個層次在元宇宙中的具體表現;「元宇宙經濟系統」分析了數字創造、數字資產、數字市場、數字貨幣和數字消費在構建元宇宙經濟體系過程中的運作機制和作用。也促進負責任的Web3創新、增加就業、保護消費者。
王鴻賓教授認為,「元宇宙的構建」強調軟硬體支持必要性,並論述在建造元宇宙過程中產業鏈各個單元的作用;「元宇宙的商業機會」分析了元宇宙給商業世界、創業者、中小微企業、產業、細分領域、普通人帶來的機會;「元宇宙的投資機會」分析了元宇宙整個產業鏈中不同產業的投資機會;「元宇宙融合新技術」闡釋了區塊鏈、XR、5G、大數據、演算法等新技術與元宇宙的融合;「元宇宙應用場景」研究的是元宇宙在細分領域的落地應用,具體包括娛樂、消費、 「元宇宙未來發展趨勢」主要結合「產業區塊鏈」提出者於佳寧的觀點,介紹並分析了元宇宙未來發展六大趨勢;「元宇宙時代下的思考」深入討論了元宇宙時代下的哲學認知、游戲規則、經濟規則、治理規則、文明體系建設以及政府、資本和企業三方共建元宇宙等時代新課題。
《元宇宙網路全書》內容全面而深刻,意味著元宇宙是互聯網終極形態且未來己來,同時也有助於讀者最終形成自己的「元宇宙」。要想全面了解元宇宙,要想創設元宇宙,那麼在跨入未來之前,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元宇宙網路全書》這本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全國各新華書店、機場書店及拼多多、天貓、京東、淘寶、當當、亞馬遜、抖音、快手等購書,網路網友為您解答。
B. 「元宇宙」浪潮來襲 互聯網巨輪如何擁抱新風口
隨著微軟、蘋果、騰訊、華為等國內外企業進軍布局相關產業,「元宇宙」這一全新互聯網形態浪潮席捲全球,引爆了資本的熱情,科技巨頭們爭做「頭號玩家」,這個充滿著浪漫想像力和嚴謹科學色彩的詞引發各界熱議,《元宇宙:開啟未來世界的六大趨勢》《元宇宙通證》《元宇宙新經濟》《解碼元宇宙:未來經濟與投資》等相關研究著作陸續面世。
「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產生的虛實相融的新型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前不久,清華大學發布《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報告執筆者之一、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在專題講座中指出,近年來疫情加速了社會虛擬化,「宅經濟」快速發展,線上生活由原先短時期例外狀態成為常態。但目前元宇宙概念布局仍集中於擴展現實及游戲社交領域,技術生態和內容生態尚未成熟,場景入口也有待拓寬,理想願景和現實發展間仍存在漫長的「去泡沫化」過程。
科幻小說和電影曾預見「元宇宙」雛形,是時候從人文視角重新考量
未來世界往往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提早預告了劇情,元宇宙也不例外。
早在1971年,波蘭科幻天才斯塔尼斯瓦夫·萊姆在《完美的真空》中模擬了人類創造元宇宙的全過程;「賽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1984年完成的《神經漫遊者》描繪了大腦與網路互聯、人工智慧覺醒、亡靈存活於代碼中的世界;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頗具預見性命名了Metaverse(元宇宙)——人們通過公共入口連接,就能以虛擬「化身」形象進入其中,開啟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平行人生;2018年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更是被普遍認為呈現了符合人類想像的元宇宙形式,男主角戴上VR頭盔就進入另一極其逼真的虛擬游戲世界「綠洲」。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將「人類的虛擬化」看作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畢竟,疫情以來,在線直播、在線教育、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等數字生活和工作模式愈發普遍。恰如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元宇宙》作者於佳寧所說,升級迭代到Web3.0的元宇宙並非數字烏托邦,而是將現實和數字相互融合的全新數字世界,我們既可以享受低成本高效率交流,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其公認的基本特徵包括沉浸式體驗、虛擬化分身、開放式創造、強社交屬性等。
對於大眾來說,元宇宙的推動力不僅僅是技術發展和時代變化,還隱含著戲劇性的、改變人類連接方式的根本變化。「元宇宙第一股」Roblox聯合創始人大衛·巴斯祖基舉例說,資深用戶不僅能在平台上讀到關於古羅馬的書籍,還可以參觀在元宇宙中重建的歷史名城,在城裡閑逛。再以購物場景為例,從刷淘寶、抖音或小紅書「種草」,進化到元宇宙電商形態,意味著線下街區復刻到線上,讓用戶「走」到不同店鋪,在虛擬銷售員的幫助下選擇商品,現實世界愈發3D化、立體化。隨著元宇宙對整個現實社會的模擬程度加強,用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後,人們在元宇宙里不僅僅是花錢,也有可能賺錢。
學界認為,僅從技術層面來研究元宇宙,往往局限在討論諸如元宇宙與游戲不同點、虛擬現實能夠變化的條件等淺層面話題;僅從商業層面,也囿於「非同質化代幣」、將道具變成金錢等現實操作;要准確預測元宇宙的爆發潛力,應在技術知識和商業思想之上,輔以人文視角,辯證看待元宇宙如何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
《元宇宙新經濟》一書提醒,在元宇宙的新生活中,分析預測用戶行為模式成為重要因素,應設立「首席人文科學責任官」CHO(Chief Humanities Officer)職務。人類在融合區塊鏈、5G、大數據、人工智慧、3D引擎等新技術的同時,需重新思考存在和虛無、肉體和精神、自我和宇宙等哲學命題,不斷探索有限與無限、秩序與自由、倫理與文明的邊界。
未來20年「最宏大全球敘事」,元宇宙新經濟將是中國領跑的最大機會?
每次技術革命帶來的不僅是生活方式的變化,更是產業升級的大機遇,海內外商界敏銳嗅到元宇宙的無限可能性。有分析認為,全球互聯網滲透率已達較高水平,VR/AR硬體、人工智慧、數字孿生、雲計算等關鍵技術發展迭代,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用戶渴望新體驗、沉浸感、虛擬交互、下一代互聯網……這些極具想像力的解釋,踩准了當前科技企業痛點,因此元宇宙恰恰承載了下一個增量市場的可能方向。
在韓國,經管暢銷書《極簡元宇宙》上市半年就加印了11次;另一部《元宇宙新經濟》也翻譯成多個語種,韓國學者李時韓引領讀者思考「如何抓住元宇宙新經濟時代的無限機遇,快速成為元宇宙原住民」。最近,國內多位學者也紛紛指出——在科技投資趨勢中,元宇宙是未來20年最宏大的全球敘事。《元宇宙大投資》作者焦娟形容,元宇宙會成為充滿活力與生產力的全球經濟活動「新蓄水池」,不僅擴大了人的世界觀,也擴展了物理城市的尺寸與增長空間的藍圖,吸引了全球巨頭跑步入場。
在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看來:未來數字經濟中最活躍、最徹底、變化最劇烈的部分,恰恰是元宇宙經濟。《元宇宙》三部曲作者易歡歡認為,在未來50年不斷進步和完善的「雪道」上,元宇宙新經濟將是中國領跑的最大機會。元宇宙需要實現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的高度模擬互通,就必須依賴龐大的數據運算及存儲,算力約束將成為制約未來元宇宙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數字化生存方式下,數據中心將像水電煤一樣成為必需品,也會誕生新的「生意賽道」。
整體上看,元宇宙將成為承載人類未來生活方式的數字新空間,是人人都會參與的新世界,助力個體擺脫物理世界現實條件的約束,在數字空間中成就更好的自我,實現價值最大化。但也有互聯網人士指出,元宇宙不應只是現實世界的翻版,更不能是現實中讓人不滿的部分的翻版。試想,當人們將虛擬現實、移動通信、人工智慧等諸多信息技術熱門領域全與元宇宙建立關聯時,其熱度一再升溫,卻未能呈現出一條具體路徑,難免被質疑是否流於「營銷話術」或資本逐利慣性操作?經濟學家朱嘉明提醒,媚俗化、庸俗化、功利化,是眼下需警惕的三種認知傾向,「比如,對元宇宙臆想過多,認為其無所不包;或解讀過於簡單;過早、過急期望元宇宙產生所謂的商業價值等」。在倫理、壟斷、演算法、隱私、沉迷、知識產權等方面,元宇宙也不同程度存在風險。理性看待新一輪技術革命及其社會影響,或許也是網生態「原住民」們不可或缺的生存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