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6元錢住一個宇宙飛船賓館
1. 太空艙賓館投資要多少錢10萬塊開一家太空艙賓館是真的嗎
10w塊錢的話我覺得你可以做個太空漂浮艙體驗店,如果開太空艙酒店的可能還是差了點
2. 同一宇宙飛船的太空艙內可以直接對話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飛船內有空氣,可以直接對話,但在飛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時,必須藉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對話.
故選B.
3. 「阿波羅」計劃的宇宙飛船是怎樣的
「阿波羅」計劃的宇宙飛船是繼「水星」、「雙子」兩飛船以後美國研製的第三代宇宙飛船。它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部分組成,在發射的時候還在指令艙上安裝緊急脫險用的火箭。
指令艙是三名宇航員在飛行期間居住的地方,備有宇宙飛船全部的操縱、制導等指令裝置。登月旅行結束以後,在飛船的各部分中,返回地球的,只有指令艙。
指令艙是圓錐形的,高3.23米,底面直徑是3.1米,大.約有一輛旅行汽車大小。發射的重量,包括三名宇航員的體重,大約是5.9噸。在飛行當中要消費掉姿勢控制用的火箭的燃料,返回地球的時候要丟掉輔助降落傘,所以著陸的時候,指令艙的重量就只有5.3噸了。
指令艙被分隔成前部機械室、乘員室和後部機械室三部分。圓錐形的尖端部分是前部機械室,在那裡裝有返回地球時候使用的降落傘。
乘員室是三名宇航員居住的地方,兼作食堂、作業室、寢室、廁所和操縱室用。乘員室有三介座席,它製作得象沙發長椅那樣舒適。宇宙飛船進入軌道以後,中央座席可以放下,這樣兩名宇航員就可以同時立在儀器盤前。右邊和左邊的座席下有寢台,寢台上備有睡袋,可供兩名宇航員睡眠。
乘員室的體積是10立方米,裡面裝有各類儀器和工具,宇航員可以自由利用的空間是6立方米,平均每人可用的空間是2立方米左右。
後部機械室在圓錐形船體的底部,室里裝有姿勢控制用的火箭燃料和氧化劑,以及為了把它們送出去而設的加壓用的氦氣箱、冰槽等。
在指令艙里有兩扇觀察窗,兩扇會接窗,一扇艙口窗。觀察窗是兩扇邊窗,設在靠椅的旁邊,供宇航員攝影和觀察用。會接窗在左右靠椅的末端,指令艙駕駛員可以從這兩扇窗子往外望,來操縱、控制設備把指令艙和登月艙會合並銜接起來。
指令艙外殼有內外兩層,象熱水瓶那樣,外層是由幾層銅合金和不銹鋼板做成,內層是由幾層鈦合金板和鋁合金板做成的艙壁,內外層之間有蜂窩狀的隔熱層。內層是密封的,使乘員室里的氧氣不會漏出來。指令艙外殼上有厚厚的一層合成樹脂的耐熱材料。耐熱材料的厚度,在底面部分大約是7厘米,而在側壁和艙頭部分是2厘米,它的重量大約1.4噸。服務艙附在指令艙的下端,呈圓筒形,直徑3.9米,高7.37米。在艙的下端裝有在真空中可以產生91.14千牛推力的火箭發動機。在飛行途中修正飛船軌道,在到達月球附近的時候逆噴射、減速,進入環繞月球軌道,或在脫離環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的時候,都要使用這個火箭。
在服務艙的外壁,帶有4個十字型的姿勢控制火箭。
艙里裝有供這些火箭使用的燃料和氧化劑、燃料電池和宇航員呼吸用的氧氣等。在沒有裝入這些東西以前,艙重5.2噸,裝人以後艙重25噸。
服務艙和指令艙的各種裝置是按可以飛行14天的要求設計的,食糧和氧氣也按照可以供14天使用的份量裝入。
登月艙在火箭發射的時候是放在服務艙下面、第三節火箭頂部的金屬罩里的。飛船進入奔月軌道以後,指令艙和服務艙(合起來叫做母船)跟第三級火箭的頂部分離,旋轉180°,指令艙的圓錐頂部對准登月艙,並且跟它對接。
指令艙和登月艙之間有直徑80厘米的「隧道」,通過這條「隧道」,宇航員可以在指令艙和登月艙之間通行。
登月艙由下降段和上升段兩部分組成,總高度6.99米,4支底腳延伸時候的直徑是9.45米,如果包括火箭的燃料,重量是14.7噸,除掉以後的重量是4.1噸。
在下降段裝有登月艙向月面降落減速使用的逆噴射火箭,並且備有火箭的燃料、氧化劑槽、水和氧氣槽,還有調查月面的科學儀器。下降段在上升段飛離月面的時候又起發射架的作用。
在上升段有乘員室,兩名宇航員可以利用的空間是4.5立方米,室里設有座席,宇航員是站著操作的。室里充滿了1/3個大氣壓的純氧氣,氣溫調節在24℃。
從「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4號」,登月艙里氧氣、水、電池等的份量都是按登月艙離開母船以後可以活動48小時來設計的。扣除下降的時間和上升段飛離月面和母船對接的時間,乘坐登月艙的兩名宇航員實際可以在月面逗留的時間最多隻有35小時。但是「阿波羅15號」以後,由於設計上的改進,這兩部分時間都大幅度增加,結果,「阿波羅15號」的登月艙脫離母船以後單獨活動了78小時50分鍾,其中66小時55分鍾是在月面逗留的。
發射的時候,指令艙上端裝有緊急脫險用的火箭,也叫「逃逸塔」或「救生塔」。如果「土星5號」火箭發生故障,救生塔可以按指令啟動,把整個飛船拉走,脫離「土星5號」火箭,送到安全的高空。救生塔的長度包括下端的燃料庫和保護外殼共約10米,重3.6噸,本體部分的直徑是66厘米,保護外殼的下端部分的直徑是1.2米。救生塔用的火箭使用固體推進劑。
4. 西安太空艙賓館入住多少錢一晚住在裡面什麼感覺秦始皇陵兵馬俑那裡
我只知道團購上面寫的40-60不等
5. 什麼是太空艙酒店
太空艙酒店就是膠囊旅館。
「膠囊旅館」日文叫「カプセルホテル」,就是「Capsule Hotel」的音譯。人們也稱之為「太空艙酒店、旅館」、「膠囊公寓」、「格仔旅館」「棺材旅館」「節能青年客棧」。是日本極有特色的,充分體現日本資源節約與空間創意的便捷式旅館。這種旅館是幾十個整齊撂起來的「膠囊」。每個膠囊「盛放」一個顧客。除了獨立開店,膠囊旅館往往與桑拿洗浴一並對外營業。
「膠囊旅館」非常符合如今人們倡導的低碳、環保理念。由於它的低碳排放、經濟實用、安全衛生、節約資源等諸多就優點,現已被世界各國紛紛效仿,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新加坡、韓國等等國家都已建成了「膠囊旅館」經營情況超出尋常的好,一般入住率都在100%以上。這說明這種旅館形式是非常適合現今社會大都市快捷、便利的生活要求。
(5)用66元錢住一個宇宙飛船賓館擴展閱讀:
太空艙酒店發展狀況:
近些年來被東南亞、歐洲各國效仿,就連發達的英國、法國、德國、立陶宛都相繼也建成了類似的膠囊旅館,由於它的低碳環保、低廉價格和便捷服務,深受差旅一族年輕遊客的歡迎,入住率非常高。
中國商家也不失時機地結合國情,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廣州、深圳等地也在籌建這樣的旅館、客棧,上海和安徽的已經開業。相信這種低碳環保、經濟便捷的青年旅館一定能在短期內成為中國新的一種投資業態,成為低碳生活的新方式。
目前國內也出現了幾家生產膠囊旅館設備的廠家,杭州、西安、上海也相繼出現了專業的生產膠囊旅館設備的廠家。看來,中國的膠囊旅館業要進一步發展,除了等待市場對新事物的認同外,還需要政府的鼓勵、認同,社會的支持及專業部門的規范化管理才行。
6. 記得有個關於住旅館的問題,問的是那一塊錢去哪裡了,尋找原題,在線等,急急!
有三個人去住賓館,本來是三十,一人十塊,結果正好賓館打折,要25就夠了,剩下五塊,但那服務員扣了兩塊,就一人給了他們一塊,就合著一個人九塊,但這樣一算3×9+2=29請問那一塊錢跑哪去了 我這樣認為:問題就出在了30元退25元等於5元的問題上,一晚上25沒有錯,但是老闆退的5元實際上是從26元開始計算的,因為前25元已經作為住宿費在老闆手中了,服務生拿走的2元是一個陷阱的障礙。假設我們把這30元住宿費都看做是30張一元的小額鈔票,把每一元錢都標註上第1張,第2張,第3張…… 那麼就不難發現:推理1:因為一晚是25元,老闆已經拿走了編號為第1張至第25張的一元鈔票,老闆退給三個住宿者的實際上是第26張,第27張,第28張,第29張,第30張鈔票,這里一共是5張一元鈔票,那麼就是5元。而3 X 9=27元的假設是不成立的,一晚上是25元,而不是24元,也就是說不是平均每人出8元一晚,而是每人8.33元一晚。推理2:如此,我們把後來因為服務生私吞的2元除外,不納入視線以免混淆視聽。就可以得出:引「推理1」後來退給三個住宿人的實際上是第26元以後的錢,那麼在這3人中,實際支出是9.33元每人。推理3:設三人每人平均支出8元,3X8=24,老闆退出的25-24=1元,服務生拿走了2元。另外多出的3元每人平均分到1元,1+2=3,24+3=27,3*1=3,27+3=30。最後來告訴大家那一元去了那裡,因為老闆退出的錢是從「推理1」中編號26元開始的5張一元(5元),最後這神秘的一元實際上落在了老闆的手中。總結:大家看到的其實是被題目所蒙蔽的假象,自然而然想到的是三人支出25元,那麼退回的錢也應該是從文字信息中的25元算起,孰不知,陷阱就在這里,錢並不是從第25張上算起的,而是第26張上!從25張上計算會直接導致人的思考范圍被蒙蔽,大家都覺得30-25=5,如果要從第25張上算起的話,實際是第25張,第26張,第27張,第28張,第29張,第30張,而這里卻是整整的6元,我們的習慣思維在文字的蒙蔽下讓我們看丟了這「第25張」的一元。
麻煩採納,謝謝!
7. 求一部90年以前的動畫片 是一個宇宙飛船,有3個飛行員 然後主角好像叫「波哥思」(音譯)
貌似很久遠了
8. 建造太空「賓館」可能實現嗎
人類在地球上出差旅遊,可以享受各種星級的賓館服務。賓館是旅遊業的重要一環,賓館也成為現代化城市的一大景觀。在21世紀,人類將迎接太空旅遊時代的到來,到那時,太空賓館必然會應運而生。
實際上,在現今人類征服宇宙的開拓中,空間站便是未來的太空賓館的雛形。
空間站是一種可供多名宇航員來訪、工作和居住的載人航天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專供宇航員使用的太空「賓館」。
世界第一個空間站是前蘇聯於1971年送上太空的,它的名字是「禮炮」1號。它由對接艙、軌道艙和服務艙3部分組成。對接艙專與宇宙飛船進行對接,是宇航員進出空間站的必經之路。軌道艙就類似太空「賓館」的客房了,它由兩個直徑各為3米和4米的圓筒組成,艙內保持與地球相同的氣候,是宇航員工作、休息、進餐和睡眠的地方。服務艙則裝有發動機和燃料。「禮炮」空間站重18噸,長約14米,一般在距地球地面200~250千米的高空軌道上運行。
前蘇聯自1971~1983年共發射7個「禮炮」空間站。宇航員在這里工作最長的達236天。
1986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二代空間站「和平」號。它是一種積木式結構,由多個艙段在空間對接後組成。它的對接艙有6個介面,可對接6個科學試驗艙。「和平」號總重達111噸,是太空中的一個龐然大物。
「和平」號已具有永久性空間站的雛形。它原定工作壽命為5年,可現在已運行了12年,盡管在1997年曾連續出現故障,但總是有驚無險。由於它是目前在太空中唯一運行的空間站,故有點奇貨可居,俄羅斯打算讓它再工作幾年。
「和平」號運行不久即開始商業經營。它的第一筆生意來自美國有效載荷系統公司,該公司一個微重力實驗裝置要在太空中停留56天,非「和平」號莫屬。「和平」號為此贏得了一大筆收入。
1995年2月,不甘寂寞的美國人用「發現」號太空梭追上了「和平」號,進行了歷史性的「握手」。美、俄兩國宇航員隔窗相望,互相招手致意,最短距離只有11米。1997年先後有兩名美國科學家乘美國太空梭登上「和平」號,同俄羅斯宇航員一起,進行太空科研工作。
美國第一個被送上太空的空間站叫「天空試驗室」,1973年5月14日發射。「天空試驗室」比「禮炮」號要大得多,也高級得多。它總長36米,重82噸。它的軌道艙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工作區,下層為生活區,生活區有卧室、餐廳、盥洗室。艙內有氧氣供應,氣溫20℃左右。對接艙有兩個介面,可同時停靠兩艘飛船。「天空試驗室」在太空里運行了6年,於1979年7月11日進入大氣層燒毀。
為改變目前俄羅斯一家獨占空間站的局面,美國又在研製第三代空間站——「自由」號。「自由」號結構獨特,像一個巨大而長長的掛架,可以很方便地把工作艙、居住艙、服務艙掛起來。掛架有110米長,可根據用戶要求組成不同形式的空間站。
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美、俄、加、日、歐洲宇航局聯合建造的永久性空間站將升上太空。
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太空賓館建造計劃呢?日本人提出了在21世紀20年代建造太空賓館的設想:這座賓館距地球表面450千米左右,裡面高級客房、健身房、歌舞廳、酒吧間應有盡有,旅客的太空旅行以6天為一期。頭兩天在地球上進行有關技能的培訓;第三天乘太空梭出發,1小時後便到達太空賓館下榻,旅客在這里住4天,可盡情享受邀游太空的美妙時光。
9. 斗魚的一個宇宙飛船多少錢
幾千萬吧
10. 有趣的太空旅館在哪
自1961年4月前蘇聯空軍少校加加林成為人類造訪太空第一人之後,對人們而言,航天飛船和宇宙空間站就已不再是新名詞。現在,它們的用途從單純的科研項目衍生到了旅遊領域——太空旅遊業儼然成為最刺激、最奢侈的產業之一。為了讓旅遊驛站更加舒適休閑,各大航天公司、私人企業開始著手打造「太空旅館」,掀起一場新的旅遊熱潮。
銀河套房
該套房設施齊全,酒店總共約有22個房間,每間房間面積為28平方米。它在世界上的同類項目中是首創。如果成功建成,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家太空旅館。銀河套房酒店的不同太空艙分別被用作酒吧、餐廳、接待室等。在這里,房客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宇宙美景,每天可以觀看15次日出,每80分鍾繞地球環游一周。除此之外,人們還能在失重狀態下體驗泡沫豐富的「太空浴」。雖然入住價格不菲,但據設計方計算,世界上約有4萬人能付得起住宿費用,只是他們是否願意掏錢還不得而知。
月球旅館
月球旅館是一座雙子塔。預計從地球飛往月球大約需要兩天時間,由於在月球著陸會產生塵雲,因此著陸點距離旅館會有一段距離。當遊客行離塵雲區後,就能看到遠處的月球車,可乘月球車前往月球賓館。月球賓館建設在5千米深的峽谷邊緣,可以領略峽谷美景。
到月球旅行大部分時間將在賓館中度過,於是旅館會為遊客提供大量的娛樂活動。遊客可以通過參加重力游戲親身體驗低重力的感覺,這些游戲有:繩索下吊、游泳(游泳時可以像海豚般躍出水面),如果擁有一套蝙蝠裝和足夠的勇氣,遊客甚至可以飛起來。此外,遊客也可以一覽月球的美景,可以遠觀懸在天空中的地球,或者通過超級望遠鏡觀測地球,一享以往從未目睹過的美景。
除此之外,旅館內還配有很多酒吧和房間。賓館里沒有電梯,因為在月球上身體鍛煉很重要,低重力狀態下,如果缺乏運動,人們的肌肉會迅速萎縮。
疲勞的時候,遊客可以回到旅館內的房間,這些房間類似於「淚狀膠囊」。這些膠囊與生活單元間緊密相連,每個膠囊都配有卧室和獨立浴室。它們被細鋼索自由懸掛於旅館內,並可以隨旅客喜好,通過遠程遙控降低或旋轉。晚間,這些膠囊可充當巨型燈泡,為旅館照明。
除了在賓館內活動之外還可以到戶外進行月球行走,但這需要一套太空服,並且只能組團進行,因為比較危險。乘坐月球車游覽可能會更舒適一些,它可以帶著遊客去參觀一些有趣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阿波羅」登月的著陸點,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的腳印依然可見。
太空充氣旅館
比奇洛的太空旅館比較特別,它的體積為1500立方米,質量為100噸,直徑30米。資料顯示,該太空旅館將於2015年以前完工。與組成國際空間站的鋁制艙不同,比奇洛計劃用來作為旅館主體部分的太空艙採用膨脹技術,艙外殼能在太空中膨脹,艙體外壁還覆蓋纖維等堅硬材料。整個旅館由多個獨立艙組成,像香腸一樣串在一起,包括旅館、購物中心、利用微重力生產的小型工廠等。
目前,比奇洛旗下宇航公司已有5億美元資本,並招募了美國宇航局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退休宇航工程師。迄今為止,比奇洛已經為該「夢想」花費了7500萬美元。2006年,比奇洛成功發射過一個實驗太空艙,在太空中成功膨脹。實驗艙內部的溫度在26℃左右,恰好適合人類生活。它的太陽能電池板也已完全展開,為艙內的科學儀器提供26伏電源。
「旅行家」宇宙飛船
這是一種直飛火星的旅館。這種名為「旅行家」的宇宙飛船裝備有各種舒適設施,每次可容50人。太空旅館借著太陽、地球、火星與它們同月球的引力推動,在地球與火星間的太陽系軌道運行,時速達21000千米。這項火星之旅需時6~8個月。艾德林表示,這種可以循環使用的太空旅館十分可靠,是人類進入太空,展開探索、移民與星際商業活動的重要工具。參與這項計劃的一位科學家稱,只要把這艘宇宙飛船放進軌道,它就會像一輛永不靠站的巴士一樣,在地球與火星間來回行駛。該旅館預計到2018年開業。
知識點
進入太空最年輕的人
1961年8月,宇航員蓋爾曼·蒂托夫搭乘前蘇聯飛船「東方2」號進入地球軌道時,還差一個月就到他的26歲生日。他是進入軌道的第二人,在長達25小時的飛行過程中,他圍繞地球運行了17周。蒂托夫也是第一個在太空睡覺的人,據說他也是第一個患上「太空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