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時間變快了
A. 元宇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嗎
元宇宙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是相關行業的一種發展和進步。
通過對元宇宙構思和概念的「考古」,可以從時空性、真實性、獨立性、連接性四個方面去交叉定義元宇宙。
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
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從企業來看,元宇宙仍處於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底層技術還是應用場景,與未來的成熟形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這也意味著元宇宙相關產業可拓展的空間巨大。
因此,擁有多重優勢的數字科技巨頭想要守住市場,數字科技領域初創企業要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必須提前布局,甚至加碼元宇宙賽道。
從政府來看,元宇宙不僅是重要的新興產業,也是需要重視的社會治理領域。元宇宙資深研究專家馬修·鮑爾提出:「元宇宙是一個和移動互聯網同等級別的概念。」
以移動互聯網去類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門對其關注的內在邏輯。政府希望通過參與元宇宙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便前瞻性考慮和解決其發展所帶來的相關問題。
B. 元宇宙是什麼,為什麼最近那麼火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羅布樂思(Roblox)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將在5年內轉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位元組跳動斥巨資收購VR創業公司Pico……今年,元宇宙無疑成為了科技領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為何各大數字科技巨頭紛紛入局元宇宙?我國元宇宙產業又該如何布局與發展?
元宇宙目前尚無公認定義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當然,核心概念缺乏公認的定義是前沿科技領域的一個普遍現象。元宇宙雖然備受各方關注和期待,但同樣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回歸概念本質,可以認為元宇宙是在傳統網路空間基礎上,伴隨多種數字技術成熟度的提升,構建形成的既映射於、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同時,元宇宙並非一個簡單的虛擬空間,而是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之中,系統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
當前,關於元宇宙的一切都還在爭論中,從不同視角去分析會得到差異性極大的結論,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徵則已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可。
其基本特徵包括:沉浸式體驗,低延遲和擬真感讓用戶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虛擬化分身,現實世界的用戶將在數字世界中擁有一個或多個ID身份;開放式創造,用戶通過終端進入數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資源展開創造活動;強社交屬性,現實社交關系鏈將在數字世界發生轉移和重組;穩定化系統,具有安全、穩定、有序的經濟運行系統。
受到科技巨頭、政府部門的青睞
8月以來,元宇宙概念更加炙手可熱,日本社交巨頭GREE宣布將開展元宇宙業務、英偉達發布會上出場了十幾秒的「數字替身」、微軟在Inspire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宣布了企業元宇宙解決方案……事實上,不僅是各大科技巨頭在爭相布局元宇宙賽道,一些國家的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參與其中。5月18日,韓國科學技術和信息通信部發起成立了「元宇宙聯盟」,該聯盟包括現代、SK集團、LG集團等200多家韓國本土企業和組織,其目標是打造國家級增強現實平台,並在未來向社會提供公共虛擬服務;7月13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關於虛擬空間行業未來可能性與課題的調查報告》,歸納總結了日本虛擬空間行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以期能在全球虛擬空間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8月31日,韓國財政部發布2022年預算,計劃斥資2000萬美元用於元宇宙平台開發。
元宇宙為何能受到科技巨頭、風險投資企業、初創企業,甚至政府部門的青睞?
從企業來看,目前元宇宙仍處於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底層技術還是應用場景,與未來的成熟形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這也意味著
元宇宙相關產業可拓展的空間巨大。因此,擁有多重優勢的數字科技巨頭想要守住市場,數字科技領域初創企業要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必須提前布局,甚至加碼元宇宙賽道。
從政府來看,元宇宙不僅是重要的新興產業,也是需要重視的社會治理領域。伴隨著元宇宙產業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元宇宙資深研究專家馬修·鮑爾提出:「元宇宙是一個和移動互聯網同等級別的概念。」以移動互聯網去類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門對其關注的內在邏輯。政府希望通過參與元宇宙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便前瞻性考慮和解決其發展所帶來的相關問題。
在技術、標准等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元宇宙是一個極致開放、復雜、巨大的系統,它涵蓋了整個網路空間以及眾多硬體設備和現實條件,是由多類型建設者共同構建的超大型數字應用生態。為了加快推動元宇宙從概念走向現實,並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搶佔先機,我國應在技術、標准、法律3個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從技術方面來看,技術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發展的最大瓶頸,XR、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相應底層技術距離元宇宙落地應用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元宇宙產業的成熟,需要大量的基礎研究做支撐。對此,要謹防元宇宙成為一些企業的炒作噱頭,應鼓勵相關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高相關產業技術的成熟度。
從行業標准方面來看,只有像互聯網那樣通過一系列標准和協議來定義元宇宙,才能實現元宇宙不同生態系統的大連接。對此,應加強元宇宙標准統籌規劃,引導和鼓勵科技巨頭之間展開標准化合作,支持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硬體、軟體、服務、內容等行業標準的研製工作,積極地參與制定元宇宙的全球性標准。
從法律方面來看,隨著元宇宙的發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平台壟斷、稅收征管、監管審查、數據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也將隨之產生,提前思考如何防止和解決元宇宙所產生的法律問題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此,應加強數字科技領域立法工作,在數據、演算法、交易等方面及時跟進,研究元宇宙相關法律制度。
可以肯定的是,在技術演進和人類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元宇宙場景的實現,元宇宙產業的成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作為真實世界的延伸與拓展,元宇宙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和革命性作用是值得期待的,但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理性看待當前的元宇宙熱潮,推動元宇宙產業健康發展。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科技日報
C. 如果整個宇宙的整體時間都變快或者變慢,人類能察覺嗎
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一般來說,很多事情提前完成會有更大的好處,那麼當整個宇宙的時間變快或變慢,人類能察覺嗎?人類一定可以察覺,因為時間的變快或變慢,它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我們是高等智慧生物,對於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東西都會有非常高的警惕。
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並不夠深刻,時間在宇宙眼裡,到底是什麼,宇宙能夠存在幾百億年,但地球生物只能存在不過百年,難道對於他們來說時間是慢的,對於地球生物來說,時間是快,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探索。
D. 為什麼會感覺到時間越來越快是錯覺與宇宙膨脹有關嗎
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了,這是大部分人的感覺,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確實會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這並不就發生了什麼所謂的宇宙膨脹,導致時間的進度變快了。只是你的相對感覺變冷,因為你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參考系不一樣。
公司的工作也越來越復雜的,這些復雜的工作讓你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比如你畫一張設計圖的時候,它是非常要求精準性的,你必須要用到一些專業的工具,講究專業的標識,這些都會耗費你很大的時間,可能不知不覺你花完一章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在小的時候你畫一幅畫,簡單的畫了50分鍾,8分鍾就已經畫完了,那這個時間的相對感覺當然是不一樣的。
E. 元宇宙是什麼梗
指沉浸式的虛擬世界,英文Metaverse。這個虛擬世界由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3D技術和互聯網組成。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中感受不一樣的人生,或是體驗與真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與現有網路游戲不同的是,元宇宙能給玩家帶來更真實的感受,讓玩家可以彷彿置身於虛擬世界當中,甚至可以做到無法區分真實與虛擬世界。元宇宙也被吹捧成了互聯網的終極形態。 電影《黑客帝國》和《頭號玩家》就是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一詞最早出自美國科幻小說《雪崩》。小說中描繪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元界(Metaverse)。
F. 總是感覺時間越過越快,是不是宇宙加速膨脹導致的
在當下高速發展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已經讓許多人變得麻木,每天只是機械式的工作和學習。
而在孩提時代,由於人生經歷很少,所以我們會遇到非常多的第一次,例如第一次上學、第一次爬樹、第一次騎車、第一次游泳……
這些經歷在我們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經歷的增多,這種“首次記憶”越來越少,所以當我們回憶過去的時候,會錯誤的覺得孩提時代是非常漫長的,對比之下,當然會覺得現在時間越來越快。
G. 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時間變快了,是因為宇宙在膨脹嗎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人麻木了,每天只是機械的工作和學習。在業余時間,許多人喜歡回憶他們小時候沒有任何壓力的日子。與此同時,很多人都在關注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你總是認為時間越來越快?這與宇宙膨脹有關嗎?要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要探索宇宙膨脹是什麼,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這些經歷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經驗的增加,這種“第一記憶”越來越少。因此,當我們回憶過去的時候,我們會誤以為童年很長。相比之下,我們會覺得時間越來越快。
H. 如何看待剛剛興起的「元宇宙」概念
引言:如何看待剛剛興起的「元宇宙」概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要理性的看待元宇宙的發展
在元宇宙面前,與其沉迷其中,不如多一些理性。在如今的互聯網環境當中,我們的接收信息的能力變得更高了,但是信息的真假對於很多的網民來說都是難以辨別的。這也是為何元宇宙在近一段時間獲得了如此的爆紅,但是我相信,隨著一些專業性的文章出爐或者視頻的出現,一定會讓用戶們對於源宇宙的這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也期待,在人類的未來會有更多關於元宇宙的全新應用出現。只有元宇宙能夠真正走進我們生活的時候,屆時才是元宇宙真正爆紅的時刻,讓我們一起靜靜等待吧。
I. 宇宙在膨脹嗎那宇宙膨脹會對時間造成什麼影響為什麼現在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我認為在大爆炸理論中,宇宙起源於一個零尺度,密度與質量都無限大的奇點的爆炸。而當年由哈勃發現的宇宙膨脹理論以及近年來的研究都在默默地支持這一理論的成立,支持宇宙正在進行加速膨脹這一事實,並且由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一事實的成立,我們可以進行諸如時空本質,物質的產生以及時間旅行可能性等諸多問題的探討與研究。
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引力僅是時空扭曲的客觀表現,是由具有質量的物質產生的,對空間產生的扭曲。但諸多經驗告訴我們,類似於扭曲這樣的形變必然是相互的,來自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那麼假如空間真的是「空虛的」空間,所產生的對於「空虛的」空間的扭曲就並不具有其實際意義,或者說根本就不存在引力對「空虛的」空間的扭曲。但眾多的實驗與觀測都證明引力會使空間扭曲而使空間中傳播的光束造成偏折,說明空間並不可能是「空虛的」,或者說空間中充滿了某種受引力影響的能量,再或者說空間本身就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能量,才受到引力的作用而產生了空間的扭曲,這里暫且將其稱作是「空間子」的一種能量,其充斥著宇宙中的各個角落。2017年發現的引力波,是物理學史上的巨大成就。引力波作為一種被稱作是時空漣漪的空間波動,由雙星系統產生而被發現,說明了引力對於空間平坦型的影響,這足以說明空間並非「空虛的」,而是某種可以由引力影響的能量,這正是空間可以產生波動性的證明,但關於其是否具有粒子性,這里暫且不說論,但既然其存在波動性,那麼它也像光波一樣,遵從如下關系:***********************,如果其存在粒子性,那麼它也像光子一樣,遵從如下關系:*********************
事實證明引力波的確攜帶能量,或者其本身就是能量,我想我們可能是把引力對空間的作用考慮得太多,而無視了對空間本身的研究,盡管這些猜想大可以只認為是沒有科學特徵的假設
宇宙正處於不斷地加速膨脹中,並且哈勃定律告訴我們,距離我們越遙遠的星系,逃離得越快,近年來的觀測結果大約為每300萬光年快72km/h。其實,當我們仰望這一片美妙的星空並仔細思考,我們大可以知道我們所見,只是時間。我們所看到的那些遙遠的宇宙景象,至少已經是幾年前的景象了,就連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除了太陽外的恆星所在星系,半人馬座的景象,也已經是四年多以前的景象,我們由此可知,觀測遙遠宇宙所得到的數據,也至少是幾年以前的景象,那麼對於那些更為遙遠的宇宙呢?我們無法知道那些遙遠角落此時此刻所發生的變化,諸如其此時此刻的膨脹率問題。大爆炸理論告訴我們,宇宙在不同時期溫度或者可以認為是能量密度與強度是不同的,並且可以得知,宇宙一直在降溫(由微波背景的變化可知)。就目前觀測而言,宇宙在做一種膨脹率加速度減小的加速膨脹。宇宙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膨脹與能量強度之間有無聯系呢?遙遠宇宙膨脹得更快,也就是距離我們越遙遠的宇宙暴漲得越快,這遙遠的距離造成了一段很長的時間間隔,在這段時間間各種,唯一不同的就是:大爆炸後宇宙能量強度的不斷減弱。大爆炸餘波的能量一直在減弱,大爆炸後越短時間內能量密度越大,而我們也應該知道其膨脹得越快,足以看出能量的密度與強度對於宇宙膨脹速率的巨大影響。我們所見的那片遙遠宇宙其實也就是宇宙早期及不同時期不同能量密度的宇宙,能量密度與強度決定了宇宙膨脹的速率,能量密度與強度越大,宇宙膨脹速率越大。
由上述推論,我們可以進行引力對於宇宙膨脹的影響。引力,即萬有引力,是一切具有質量的物體對其他有質量的物體甚至是能量的作用,而相對論告訴我們它是有質量的物體對空間的扭曲作用,無論誰是誰非,引力對於能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具有強大引力的黑洞,甚至無法使光從其表面逃逸。那麼正如前面所述,假設空間是某種稱之為「空間子」的能量,充滿了宇宙各個角落,那麼宇宙的膨脹(「空間子」的運動)必然會受到引力的影響。我們知道,根據相對論所述,空間在引力場中會扭曲,而時間在引力場中的流逝也相對較慢(引力越大,影響越大),這是否就是因為引力場的原因所導致宇宙膨脹減緩的作用呢?沒錯,我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時間是由宇宙的膨脹而產生的運動空間的性質,也就是由「空間子」的運動而產生的一種運動空間的性質。那麼我們可以做出以下推斷:在大爆炸後的不同時期種,因能量密度與強度的不同,時間流逝的快慢也不相同,並且時間流逝的快慢與能量密度與強度以及宇宙膨脹速率成正比關系。距離我們越遙遠的宇宙,正因為這一遙遠距離所造成的長時間間隔及由此產生的能量密度與強度的改變,時間流逝的快慢也就顯得不同,且在減緩,並由此可知相對於不同能量密(強)度的參照系光速不同。那麼我們能否通過實現調控能量密度與強度來調控宇宙膨脹從而調控時間的流逝快慢呢?我認為這的確是一條實現時間旅行的可行方案。比如知道了是何種能量在驅動宇宙的膨脹,那麼通過改變這種能量的密度與強度而改變宇宙膨脹速率,從而調控時間流逝緩急,實現時間旅行。微波背景的能量(溫度)正在不斷減小,作為大爆炸的餘波,第一能量,它與宇宙膨脹聯系密切,那麼微波背景會不會就是宇宙膨脹的動力呢?這並非空穴來風,是可以論證的。例如,距離我們越遙遠,也就是年代久遠的星系,逃離得也越快,說明那個時候宇宙膨脹得更快,也正如前面所說每早300萬年快72km。而越早時期的宇宙中微波背景能量與溫度也越高。造成了從我們目前的宇宙觀察遙遠宇宙對比所產生的宇宙加速膨脹現象。由此可知,宇宙膨脹的動力完全有可能是有微波背景所提供。我們可以猜想通過微波背景能量的變化規律調節不同時期的能量密(強)度實現時間旅行。盡管只是個人的一些假想,但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我們從未停止過對物質的本質與成因之謎的追求,那麼下面進行一些對物質本質與成因的探討。物質,區別於能量的關鍵特徵即具有質量,當然,還有其更直觀的粒子性-這是顯而易見的。而德布羅意告訴我們更加常人難以想像的事實,物質除了具有粒子性,還具有波動性,即物質波,實驗早已證明了這一論斷,我們可以得知,物質的波粒二象性與能量所具有的波粒二象性是一致的。那麼物質為什麼具有與能量相同的波粒二象性呢?這里必須感謝愛因斯坦給出的物質與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的結論,並且給出了轉化公式:質能方程。這大大減小了我們探討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問題的難度,它表明了物質與能量之間明顯的等價關系。而現在我們通過各種實驗,也證明了物質與能量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比如核反應的進行,再比如兩個伽瑪光子碰撞可以產生一個電子與一個反電子。既然已得出能量與物質等價的結論,可以互相轉化,那麼物質與光等能量具有相同的波粒二象性的原因不就顯而易見嗎?物質來源於能量(光),並且由能量(光)組成,即物質的本質就是-光,因而物質具有與光相同的波粒二象性。如果是這樣的話,能量(光)為何會保持物質的「有形」狀態,即具有粒子性?這可能就要引入前文所提到的「空間子」的概念。兩個高能光子的碰撞會產生一個電子及其的一個反粒子-反電子,而只要一束光的能量足夠高,也可以使「空間子」實體化,轉化為某種物質,那麼光子與「空間子」間必然存在某種相互作用,與光子一起相互作用形成了物質與反物質等。而對於引力,則是所有能量間趨向於粘合的一種性質,引力可能就是源於能量間的這一性質,而這一性質的產生與能量密度有莫大關系,當然還有能量的強度,所有能量都具有這一趨向於粘合的性質。而又因為質量與能量是等價的(質能方程),對於黑洞那樣高密度,大質量的天體,也是因為其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因此才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對於空間的膨脹產生了巨大減緩作用,甚至於使空間的膨脹趨於停止、逆膨脹。因此黑洞周圍可能存在著時間流逝的減慢甚至於停止、倒流,這也正是時間旅行暗存的可能性。如果上述假設成立,像黑洞這樣具有高密度大質量強引力的天體中,必然存在著能量與質量間的轉化,其吸收的大量能量轉化成物質,使其質量與引力都不斷增大,這是肯定的。
結論:空間並不是「空虛的」,空間由「空間子」構成,時間是宇宙膨脹的一種性質,即運動的「空間子」所產生的一種性質,而運動的「空間子」(膨脹的空間)共同形成了時間與空間密不可分的結合體,時空的概念由此產生。時間旅行可以通過改變使空間膨脹的能量密度與強度來調控空間的膨脹速率來實現。不同時期宇宙膨脹速率(即時間流逝快慢不同)。因為驅使其膨脹的能量一直在減小,但在這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時間流逝快慢的參照系中,光速不變。物質本質-光,由能量間的作用(「空間子」與光子的相互作用)產生,即物質由能量組成(質能方程的成立),這就是為什麼物質與能量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原因。
宇宙總有太多的謎團等待著我們去追尋,在這永遠也得不出正解的宇宙中,我們唯有努力追尋多解,才能防止宇宙的發展將我們落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