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私募股
⑴ 私募可靠嗎 有沒有真正的私募
首先,可以從專業的角度明確的告訴你。真正的私募完全不是這樣的。關於私募,國家有明確的法規。特別是針對私募產品的投資者,是有具體的要求的。
合格投資者標准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凈資產不低於1000
萬元的單位;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
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託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
回過頭再說「3-7」分賬的事。正規私募公司,沒有這么乾的,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也不允許這么干。屬於典型的「非法從事證券」行為。 這類的活動,當前合法合規的應該是證券投資顧問活動。必須是取得中國證監會規定的 證券投咨咨詢牌照的金融機構 和 具有 證券投資顧問執業資格的從業人員才可以從事此類活動。否則,都屬於非法行為。(此類行為,不受任何法律保護。就算簽定書面協議,也是無效的。財產安全沒有任何保障。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另外,再回答你有沒有真正的私募。當然有!正規私募,必須是證照、資質齊全的。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上都可以查到。此類的正規私募也叫陽光私募,所謂陽光就是合法合規的。這很重要,對投資者來說正規私募都屬於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如果是不正規的非法私募,那風險就大到沒邊了,跟正規的比至少又多了法律風險。
如果還有想了解的 可以追問。
⑵ 量化私募公司四大天王是誰
中國私募基金四大天王的趙丹陽、劉明達、但斌、楊駿。
雖然業內對趙丹陽在3500點時就早早地退出廣為詬病,但事後看,他清盤旗下信託計劃卻緊隨巴菲特躲過了2008年的A股大劫難。而江暉與馬宏在2008年暴跌之時卻依然享有難得的正收益,如今業績依然不差。
大部分公募基金經理則被認為是巴菲特的偽弟子。他們公開宣稱價值投資,但普遍每年300%的高換手率,板塊、熱點輪動的追逐,倡導價值投資的他們,往往陷入趨勢投資、技術投資甚至概念、信息炒作上。
在公募基金中,堅持價值投資取向的實踐者屈指可數,包括博時基金的價值風格組、富國基金投資總監陳戈、匯添富基金投資總監張暉等。
傳說18年 (至2007年)中以8000元變成20億元的「民間股神」深圳林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園,則被認為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投機主義者。
盡管林園有些惱怒巴菲特的提法,但依然無法阻止人們送他「中國巴菲特」的稱呼。林園的選股鐵律是:「我只買我了解、能算清賬的公司股票,只做有底的投資。」他曾經煽情式地公開宣稱:「牛股就是我創造的,我不買,它就不升;我不拋,它也不會跌!」
風險大:
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首先源於其相對較長的投資周期。因此,私募股權基金想要獲利,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不僅要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還要為企業帶來利益,這註定是個長期的過程。再者,私募股權投資成本較高,這一點也加大了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此外,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風險大,還與股權投資的流通性較差有關。
股權投資不像證券投資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其退出渠道有限,而有限的幾種退出渠道在特定地域或特定時間也不一定很暢通。一般而言,PE成功退出一個被投資公司後,其獲利可能是3~5倍,而在我國,這個數字可能是20~30倍。高額的回報,誘使巨額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PE市場。
⑶ 中國十大私募基金有哪些
國內熱門的私募基金有: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博時基金、匯添富基金等。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8-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⑷ 私募股和私募基金有區別嗎 他們是一體的概念嗎
1.私募股權是私募基金的一種。
2.私募基金的投向有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股權市場)。
廣義來說,是一體概念。
⑸ 私募股有哪些
我覺得你還是要自己去做判斷!看好的就下手!
做業績好的,做題材也不錯!
網上的那些都是騙人的。現在還有更高的騙人術了,提醒你要小心為上!
很多騙子都是打著大公司大專家的旗號來做宣傳,誘惑上當。隨機給你發股票,撞中了就撞中了,沒有撞中的就說大盤走勢不好!試問大盤好的時候買什麼股不賺啊?對不?
相信自己的感覺,根據自己的判斷就好。不能片聽他人之言!多看財經新聞,多看股評!
⑹ 什麼是元宇宙,元宇宙基金有哪些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國際市場上共有六隻元宇宙ETF,其中美國兩只,韓國的4隻。從基金規模和發展程度來說,以美國為主。國內尚無元宇宙ETF,多種產業指數受益元宇宙產業鏈。
國際市場上共有六隻元宇宙ETF,其中美國兩只,韓國的4隻。從基金規模和發展程度來說,以美國為主。國內尚無元宇宙ETF,多種產業指數受益元宇宙產業鏈。
美國的元宇宙基金情況
美國是元宇宙的先行者,相比於國內許多大廠的觀望,美國互聯網巨頭似乎更快的達成了共識。Rolox、Facebook(Meta)、蘋果以及其他科技巨頭都在積極布局元宇宙,推出自己的元宇宙概念產品。
美國已發行兩只元宇宙概念ETF,分別是圓山投資的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META)和10月由Fount發行的Fount Metaverse ETF(MTVR)。
2021年6月30日,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發行時規模僅有150萬美元,而後受到元宇宙概念爆發、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電影《失控玩家》上映等消息刺激,掀起了美國元宇宙的投資熱潮,截至2021年11月15日,Meta ETF規模快速擴張到3.85億美元,暴增257倍,熱度空前高漲,近一月漲幅達12.91%。
從持倉標的來看,META主要投資於硬體和虛擬平台等領域。根據三季報信息,持倉41家布局元宇宙的公司,包括英偉達、微軟、Roblox和Facebook等,2021年三季報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54.62%。
而 MTVR其投資目標更偏向於增強現實和虛擬世界等領域的公司,截至2021年11月12日,MTVR重倉持有了蘋果、Meta平台和字母表等公司,其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39.39%。
來看,美國的這兩只ETF,持倉標的較為優質,上市後反響熱烈,投資者熱情高漲,整體處於快速發展的狀態。
國內元宇宙基金情況
反觀國內,並沒有直接推出元宇宙的公募基金或者ETF。這和國內市場對元宇宙相關概念的認識稍慢有關。除了位元組跳動豪擲90億元收購Pico公司之外,其他的幾大互聯網巨頭似乎對元宇宙有些後知後覺,國內尚未出現如Facebook(Meta)這種大型的元宇宙平台。但是產業鏈相關概念的板塊ETF,例如跟蹤中證動漫遊戲指數、中證傳媒指數和中證虛擬現實主題指數的ETF受到元宇宙概念帶動上漲較多。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選取涉及動漫、游戲等相關娛樂產業公司作為成分股的中證動漫遊戲指數和跟蹤虛擬現實指數的銀華中證虛擬現實主題ETF近期表現都不錯。前者是因為游戲是元宇宙主要的表現形式,後者則是重倉了元宇宙重要支持技術——VR/AR的上下游供應鏈的相關企業。
長期來看,元宇宙基金可投資標的並不少。國內現有的基金中,和元宇宙相關主動權益基金已超過300隻,而包含元宇宙相關概念,如游戲、虛擬現實等的ETF接近400隻。這些基金都為元宇宙未來投資提供了廣泛的基金池,與此同時,部分基金經理也在積極布局相關領域。例如,市場已有3隻私募產品以元宇宙命名,分別是正圓元宇宙、正圓元宇宙1號,以及上海高頻-元宇宙1號。元宇宙或將成為基金未來布局方向之一。
⑺ 元宇宙基金有哪些
目前國際市場上共有六隻元宇宙ETF,其中美國兩只,韓國的4隻。從基金規模和發展程度來說,以美國為主。國內尚無元宇宙ETF,多種產業指數受益元宇宙產業鏈。
美國的元宇宙基金情況
美國是元宇宙的先行者,相比於國內許多大廠的觀望,美國互聯網巨頭似乎更快的達成了共識。Rolox、Facebook(Meta)、蘋果以及其他科技巨頭都在積極布局元宇宙,推出自己的元宇宙概念產品。
美國已發行兩只元宇宙概念ETF,分別是圓山投資的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META)和10月由Fount發行的Fount Metaverse ETF(MTVR)。
2021年6月30日,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發行時規模僅有150萬美元,而後受到元宇宙概念爆發、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電影《失控玩家》上映等消息刺激,掀起了美國元宇宙的投資熱潮,截至2021年11月15日,Meta ETF規模快速擴張到3.85億美元,暴增257倍,熱度空前高漲,近一月漲幅達12.91%。
從持倉標的來看,META主要投資於硬體和虛擬平台等領域。根據三季報信息,目前持倉41家布局元宇宙的公司,包括英偉達、微軟、Roblox和Facebook等,2021年三季報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54.62%。
而 MTVR其投資目標更偏向於增強現實和虛擬世界等領域的公司,截至2021年11月12日,MTVR重倉持有了蘋果、Meta平台和字母表等公司,其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39.39%。
目前來看,美國的這兩只ETF,持倉標的較為優質,上市後反響熱烈,投資者熱情高漲,整體處於快速發展的狀態。
國內元宇宙基金情況
反觀國內,目前並沒有直接推出元宇宙的公募基金或者ETF。這和國內市場對元宇宙相關概念的認識稍慢有關。除了位元組跳動豪擲90億元收購Pico公司之外,其他的幾大互聯網巨頭似乎對元宇宙有些後知後覺,國內尚未出現如Facebook(Meta)這種大型的元宇宙平台。但是產業鏈相關概念的板塊ETF,例如跟蹤中證動漫遊戲指數、中證傳媒指數和中證虛擬現實主題指數的ETF受到元宇宙概念帶動上漲較多。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選取涉及動漫、游戲等相關娛樂產業公司作為成分股的中證動漫遊戲指數和跟蹤虛擬現實指數的銀華中證虛擬現實主題ETF近期表現都不錯。前者是因為目前游戲是元宇宙主要的表現形式,後者則是重倉了元宇宙重要支持技術——VR/AR的上下游供應鏈的相關企業。
長期來看,元宇宙基金可投資標的並不少。國內現有的基金中,和元宇宙相關主動權益基金已超過300隻,而包含元宇宙相關概念,如游戲、虛擬現實等的ETF接近400隻。這些基金都為元宇宙未來投資提供了廣泛的基金池,與此同時,部分基金經理也在積極布局相關領域。例如,市場已有3隻私募產品以元宇宙命名,分別是正圓元宇宙、正圓元宇宙1號,以及上海高頻-元宇宙1號。元宇宙或將成為基金未來布局方向之一。
⑻ 私募大佬排名
私募大佬的排名?
Carlyle:全球前5 PE,Buyout (「控股收購型」)和 Growth(「成長型」)都做,各個行業也基本都覆蓋。
淡馬錫:新加坡國企,錢多,一二級市場都看,一級市場主要做成長型,TMT行業看得比較多。
MBK:韓國起家PE,之前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的中國區老大走了,自己去開了fund,加做Nexus Point Capital。目前應該是韓國項目多一些,當然中國也會看。主要做控股收購型,大部分行業都看,但是由於是並購導向,互聯網之類的企業不太看。
中信資本:中國本土PE,錢多,資源多,控股收購型為主,各個行業基本都覆蓋。在大陸地區投資非常活躍,屬於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本土PE。最近投過的項目包括順豐、麥當勞等。
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專注於亞洲市場,主要做控股收購型,看的行業也是除了純互聯網之外基本都覆蓋。
華平:全球前10 PE,主要專注於成長型,各個行業基本都覆蓋,不過最出名的應該是他們在互聯網、新消費領域的投資案例,比如最近在進行的58同城的私有化、前段時間接盤神州租車等。
軟銀:起源日本,孫正義嘛,大家肯定都知道,阿里巴巴是他最出名的項目之一了。成長型為主,行業的話,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為主,而且他的打法是搭建一個大平台,裡麵包含了各種他們投資的科技企業,最終遠景估計是要引領世界科技發展了。當然最近的wework,uber,OYO等,讓很多LP對孫正義的投資邏輯產生了懷疑。接下來如何發展就拭目以待了。
PAG:專注於亞洲,控股收購型和成長型都做,並購型稍微做得多一些,各個行業也基本覆蓋了。最近做的項目包括樂信、珍愛網、盈德氣體等。
L Catterton:主要是做消費品行業,比如飲料、啤酒、食品之類的。
Blackstone:全球排名第一的PE,在全球市場非常活躍,但是過去幾年在中國活躍度一般。以控股收購型為主,投的行業偏傳統一些,過去2-3年在中國應該是收購了一家包裝公司和一家物流倉儲公司。
KKR:全球前5 PE。青島海爾、現代牧業等經典案例就是私募大佬劉海峰之前在KKR時期投的,後來劉大佬自己去開fund了,叫做德弘資本 / DCP Capital。類型上控股收購型和成長型都做,並購型做得多一些,各個行業也基本覆蓋了。
高瓴資本:從AUM來講,現在是亞洲最大的PE。一級和二級市場都看,一級市場以成長型為主,但是也會做控股收購型,各個行業基本都覆蓋,最出名的應該是他們的TMT組和消費組,投過京東、格力、百麗、喜茶等大家熟知的公司。
方源資本:本土美元基金,創始人唐葵也是私募界的出名的大佬之一,做成長型比較多,投過很多互聯網行業,比如360金融、貓眼、老百姓、房多多等。
春華資本:本土美元基金,創始人胡祖六博士,應該很多人聽過這個名字。他們也是投互聯網行業比較多,和阿里巴巴關系極好,經常一起做項目,和阿里一起投過的項目比如哈啰單車、大搜車、百勝中國等,春華資本也投資了螞蟻金服。
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國際大投行旗下的私募業務,劉海峰大佬在加入KKR之前,曾在這里待過。主要做成長型項目為主,行業上除了互聯網之外,基本都覆蓋,近期比較出名的項目應該是飛鶴。
Goldman Sachs PIA:也是國際大投行旗下的私募業務,比較低調,不太經常看到他們的新聞或者碰到他們的人,不過高盛在金融圈的名聲足以讓他們在私募領域里也有超強的deal sourcing能力。他們做的項目也是以成長型為主,各個行業也基本覆蓋,投過的項目包括聚水潭、口子窖等。
CVC Capital Partners:全球前10 PE,在亞太區域主要做控股收購型項目,各個行業基本覆蓋,投過的項目包括俏江南、大娘水餃等。
Silver Lake:全球前20 PE,在亞洲貌似做東南亞項目和印度項目比較多,沒太聽說他們做了什麼中國地區的項目。經評論知友提醒,他們曾投資過阿里巴巴的Pre-IPO。
Bain Capital:全球前20 PE,基本只做控股收購型項目,各個行業基本都覆蓋,比較出名的是他們的醫療行業組。
EQT:歐洲起源PE,做控股收購型項目為主,但是在中國不太活躍,比較出名的項目是老百姓。
Affinity:和PAG、Baring有點類似,屬於專注於亞太區域的PE,但是somehow沒有看到過太多他們近期投資的項目,經評論知友分享,Affinity曾在2016年的時候投過今麥郎。
弘毅資本:聯想旗下的PE,曾經一度引領風騷,在中國本土PE中大放異彩,但是後來據說表現沒以前好了,比較出名的項目,像途牛和pizza express好像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厚朴投資:中國本土PE,創始人方風雷也是中國投行界的元老之一。主要以成長型項目為主,各個行業基本覆蓋,科技、消費、地產等行業關注較多。出手非常大,之前投過蒙牛、中國銀行等大項目,前段時間還跟上面提到的高瓴資本在搶格力。
博裕資本:目前來講,應該是中國本土表現最優異的私募基金了,近期比較出名的投資是猿輔導、KLOOK、完美日記、網易雲音樂和快手等,歷史上也投過中糧肉食和同程旅遊這樣的典型案例,他們投的消費品、互聯網和醫療行業多一些,以growth為主。
中金資本:也是券商系基金,在國內非常活躍,所有行業都覆蓋,以growth為主,最近投了聚水潭、比亞迪半導體、凱樂士、小鵬汽車等。
鼎暉投資/CDH:中國本土PE,前身是中金/CICC的直接投資部,從fund類型上來講已經非常完整,包括PE、VC、地產、夾層資本等等,比如他們最近剛完成了第五個夾層資本基金的募資,達到了80億人民幣的規模,這也是中國截至目前為止最大的夾層資本了。PE方面的話,以成長型機會為主,覆蓋的行業包括消費品、工業製造業、現代服務、醫療、金融、能源等,比較出名的項目包括蒙牛、雙匯、鏈家、分眾傳媒以及奇虎360等。
德弘資本 / DCP Capital:上面提到私募大佬劉海峰後來自己出來開fund了,就是指DCP,首期基金規模就募到了25億美元。從項目類型上來說,既看控股收購型項目,也看成長型項目,行業上來說主要包括消費品、工業技術、醫療健康、農業/食品安全、商業服務、金融服務和TMT等。雖然成立時間不長,2年多左右,但是已經投出了多個項目,包括啟明醫療,MFS Technology,遠東宏信,中糧肉食等。
CMC資本:中國本土PE,創始人黎瑞剛,江湖人稱黎叔,大家應該多多少少聽過他的名字,屬於政界+傳媒界兩邊都吃透的大佬。CMC Capital剛成立的時候,應該是專注於黎叔本身最擅長的文娛領域,不過後來看的行業也慢慢拓展,現在基本文娛,科技和消費品都看。專注於成長型機會。在中國投資界非常活躍,經常能看到他們投資的新聞,比較出名的項目包括完美日記、猿輔導、樂其電商、快看漫畫等等。
TPG:全球前10 PE,但是在中國並沒有很活躍。以growth為主,各個行業都覆蓋,比較出名的項目包括中金、摩拜單車、維金信科、深圳發展銀行、和睦家醫療等。
GIC /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新加坡的國際投資機構,以growth為主,各個行業都覆蓋,投過的項目包括瓜子二手車、點融網、微盟、菜鳥網路、以及「著名的」瑞幸咖啡。
General Atlantic / GA / 泛大西洋投資:全球前20 PE,過去兩年在中國比較活躍,以growth為主,各個行業都覆蓋,但是以高科技和消費品為主,比較出名的項目包括最近正在進行的58同城私有化、自如、西瓜製造商等。
Nexus Point Capital:提到之前MBK的中國區聯合創始人出來開的一個Fund,就是這個。在香港和上海都有辦公室,只做並購型項目,專注於mid-market,最近做過的項目包括台灣的漢堡王和幾家醫療領域的公司。
⑼ 十大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博時基金、匯添富基金
1、華夏基金:華夏基金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公司以專業、嚴謹、多元化、綜合性、全能化著稱。
4、博時基金:博時基金的投資理念是「做投資價值的發現者」,始終堅持價值投資理念,「買市場里便宜的東西,買價值低估的東西。」
5、匯添富基金:匯添富基金是一家高起點、國際化、充滿活力的基金公司,奉行「正直、激情、團隊、客戶第一、感恩」的公司文化,致力成為高質量的「快樂基金」。
⑽ 騙人的股票私募都有那些
說是股票私募的都是騙子。因為真正的股票私募操盤都是封閉式的階段操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