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次元宇宙論

次元宇宙論

發布時間: 2022-04-26 00:35:47

『壹』 所謂的多宇宙理論是講什麼

本世紀50年代初,年輕的物理學碩土研究生休·埃弗里特在研究一些比量子力學本身更為奇異的量子力學的推論時,第—次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多宇宙體系可能存在的理論。這個被所有嚴肅物理學家接受的理論認為,人們永遠無法確定無疑地對原子和亞原予粒子的運動進行預測,比如,你只能推斷某個電子在千分之一秒後大概會在哪裡,但是它也很可能會跑到別的地方。
這一點重要的不確定性使我們掌握了亞原子世界的一些基本特性,而這恰好是物理學家們近幾十年來—直在苦苦思索的問題。例如,偉大的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認為:在你通過測量行為將某個粒子的位置確定下來之前,這個粒子確實可以同時處於幾個位置。他認為,測量行為本身迫使這個粒子選擇其中的一個位置,這個位置超越了所有其他的位置。
但是埃弗里特卻有另一種想法:他認為,在你將這個電子的位置確定下來的同時,世界會分裂成許多宇宙。在每個宇宙中,這個電子都有一個不同的位置——而且所有這些每一個都同樣真實的世界會繼續發展變化並擁有其自己的未來。根據這個所謂的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宇宙的多產性已經達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因為宇宙中的每一個粒子在每一瞬間都會產生許多新的宇宙——而在下一個瞬間,每一個新宇宙又會再次分裂。但是有許多物理學家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令人信服的觀點。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正在平行發展的宇宙的數量將遠遠超出我們的計算能力。
但是,這一理論完全是一種假設,因為我們目前還想像不出任何可以使我們與這—多宇宙體系中的任何一個字宙進行接觸的方式。因此,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隨著我們體內粒子的分裂和再分裂而產生無數的平行「自我」,但是我們了解其他「自我」發展歷史的機會絕對為零——所以判斷埃弗里特對量子力學所做的這種解釋是否正確的機會也同樣為零。
廣義相對論多宇宙體系
第二種類型的多宇宙體系,看起來也像第一種多宇宙體系一樣沒有多少可以確定的因素。這種類型的多宇宙體系的理論依據並不是量子力學,而是20世紀物理學研究領域的另外—項具有革命意義的成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認為,質量極大或密度極高的物體可以使時空結構延長。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密度接近無窮大的物質(比如黑洞),這種延長就可以變成一條裂縫。

這種時空裂縫被稱為蟲蝕洞,從理論上來說,人們也許可以將它作為—條捷徑,通過它到達宇宙中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另—個地方。但是根據斯蒂芬霍金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觀點,蟲蝕洞也有可能使我們完全脫離我們生活的宇宙,從而創造出一個新生的「小宇宙」,這個「小宇宙」誕生後會自行膨脹和發展,並形成自己獨立的時空分支。
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麼現在我們應該以萬億為單位來計算這樣的「小宇宙」的數量,因為據認為我們生活的宇畝中存在數以萬計的黑洞。而且這些「小宇宙」還只是自然產生的一部分;原則上「小宇宙」也有可能通過人工方法製造出來。本世紀80年代末,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艾倫·古思提出,人類也許可以在實驗室中利用幾磅重的物質創造出一個「小宇宙」,方法是將這幾磅重的物質壓縮到與黑洞相當的密度。
在未來的100年時間里,我們是不會掌握這種技術的——甚至有可能在未來10億年時間里我們還是無法做到這—點。但是,—個足夠先進的文明也許有能力掌握創造「小宇宙」的復雜技術——甚至還有可能在科學博覽會上出售製造「小宇宙」的成套工具。不幸的是,容納這樣一個宇宙的新時空將由於黑洞瓶頸(它會破壞任何從其中穿過的東西)的存在而同我們的宇宙永遠割裂開來,因此這種新時空將像量子論的多世界詮釋的那些時空—樣永遠無法被人們發現。
「渦輪增壓」多宇宙體系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多宇宙體系,而且這次人類有可能會發現它的存在——盡管這種可能性受條件因素的影響很大。
自1965年以來,天文學家已經掌握了許多有力的證據證明宇宙始於創世大爆炸,自那時起所有的東西一直都在向外擴張。但是在本世紀70年代和8O年代初,美俄兩國的物理學家(包括古思在內)認識到,在宇宙剛剛誕生的的候控制著宇宙的強大能量場也許對宇宙的擴張產生過渦輪增壓作用,這種作用迫使宇宙急速「爆裂」——或者稱為「膨脹」——其速度是光速的許多倍(光速上限不能被在宇宙中運動的物體打破,但是宇宙本身卻不受這—普遍的速度極限的制約)。
到目前為止,我們談論的還只是一個宇宙——盡管這個宇宙比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一小塊(跨度只有300億光年)要大得多。但是後來,包括移居海外的俄國人安德烈.林德在內的許多科學家意識到這種膨脹的可伸縮性比任何人以前想像的都要大,甚至在正常宇宙中亞原子粒子大小的區域內也有可能純粹由於偶然的原因而出現高強度能量場(強度相當嚴宇宙形成初期的能量場)。
因此,我們的宇宙也許是在一個早就存在的宇宙中形成的不斷膨脹的「泡泡」,我們可以將這個早就存在的宇宙更好地稱為元宇宙。同我們的宇宙一樣,其他類似的「泡泡」也可以很容易地形成。
但是如果膨脹產生的「泡泡」可以在—個早就存在的元宙宇中擴展開來,那麼、它也有可能突然從我們生活的宇宙中冒出來。我們的宇宙也許—直都在萌生新的宇宙,事實上這些越吹越大的「泡泡」可以膨脹到不可思議的程度,而且它們可以沿著各自的前進道路發展變化。這些新宇宙中的自然法則和物理現象也許同我們所熟悉的截然不同——舉兩個例子來說,也許這些宇宙中的引力非常強大以至於它們幾乎立刻就發生了塌縮,或者引力非常微弱以至於恆星永遠無法形成。接下來、它們可能又會生出其地的宇宙,因而自己也變成元宇宙,宇畝可以在這樣的元宇宙中以一種無窮無盡的方式不斷地萌生出新的宇宙。
關於「平行宇宙」
假設在我們的現實宇宙前放了一面鏡子,那麼鏡子里就出現了一個和我們的現實宇宙有同樣初始條件的另一宇宙系統。當鏡面是絕對平面時,我們的現實宇宙和鏡面宇宙的對應關系是(Φ╠Φ、a1╠b1、a2╠b2、a3╠b3、……),也就是說,我的現實宇宙與我的鏡面宇宙呈中心對稱的。
當鏡面不是絕對平面時,鏡面宇宙就會出現局部扭曲,雖然和我們的現實宇宙有同樣的初始條件,但是鏡面宇宙的表現已經是被扭曲了。這時我們的現實宇宙和鏡面宇宙的對應關系就會是一種不同於前者的對應關系了,是不對稱的。
對於這兩個不同的宇宙系統來說,兩者是平行的,初始條件是同樣的,但是事件發展的動態是不同的。如果這兩個平行宇宙系統再也沒有出現相交,就是說:初始條件相同,事件發展動態不同,事件結果不同。
如果這兩個平行宇宙系統在後續發展中相交於一個奇點,就是說:初始條件相同,事件發展動態不同,但事件結果卻相同。這兩種情況在現實中都是可能存在的。
再推廣這一假設,假設在我的現實宇宙周圍不止放一面鏡子,假如有n(無窮多)面,且兩兩的反射狀態不相同,那麼和我的現實宇宙同步出現了n(無窮多)個初始條件相同、事件發展動態不同、事件結果可能不同的宇宙系統。在這n(無窮多)個宇宙系統中,無論我們去哪一個宇宙系統中去進行時間旅行,我們都可以進行干涉,因為我們的任何一次干涉結果都可以在n(無窮多)個宇宙系統中找到一個與事件結果相吻合的鏡面宇宙。你們認為如何?

『貳』 多重宇宙與次元理論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平行宇宙"這個說法,而我也是大約兩年前在北京酒吧為一位英國留學生占卜時候,從他口中得知的。今天在神秘學資料中再次聽到這個名詞,才回想了起來,平衡宇宙的某些理論和古卡巴拉教的生命之樹有不謀而合的地方,而它則是從一個科學的論證角度來解釋了它的真實性,為了讓大家了解什麼是「平行宇宙」,在這里為大家轉載一些說明。
是否有另一個你正在閱讀和本文完全一樣的一篇文章?那個傢伙並非你自己,卻生活在一個有著雲霧繚繞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原野、喧囂嘈雜的城市,和其它7顆行星一同圍繞一顆恆星旋轉,並且也叫做「地球」的行星上?他(她)一生的經歷和你每秒鍾都相同。然而也許她此刻正准備放下這篇文章而你卻打算看下去。
這種「分身」的想法聽起來奇怪而又難以置信,但似乎我們不得不接受它,因為它已為各種天文觀測的結果所支持。如今最流行同時也最簡單的宇宙模型指出,離我們大約10^(10^28)米外之處存在一個和我們的銀河一模一樣的星系,而那其中正有個一模一樣的你。雖然這距離大得超乎人們的想像,卻毫不影響你的「分身」存在的真實性。該想法最初起源於很簡單的「自然可能性」而非現代物理所假設:宇宙在尺寸上無限大(或者至少足夠大),並且象天文觀測指出的那樣--均勻的分布著物質。既然如此,按照統計學規律便可以斷定,所有的事件(無論多麼相似或者相同)都會發生無數次:會有無數個孕育人類的星球,它們之中會有和你一摸一樣的人--一模一樣的長相、名字、記憶甚至和你一模一樣的動作、選擇--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個,確切的說,是無窮多個。
最新的宇宙學觀測表明,平行宇宙的概念並非一種比喻。空間似乎是無限的。如果真是這樣,一切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必然會發生,不管這些事有多荒唐。在比我們天文觀測能企及范圍遠得多的地方,有和我們一模一樣的宇宙。天文學家甚至計算出它們距地球的平均距離。
你很可能永遠見不到你的「影子」們。你能觀測到的最遠距離也就是自大爆炸以來光所行進的最遠距離:大約140億光年,即4X10^26米--定義了我們可觀測視界的大小,或者簡單地說,宇宙的大小,又叫做哈勃體積。同樣的,另一個你所在的宇宙也是個同樣大小的球體。以上便是對「平行宇宙」最直觀的解釋。每個宇宙都是更大的「多重宇宙」的一小部分。

『叄』 次元學說的認知討論

說實話,很多東西並不是簡單的語言就可以描述的,很奇妙,次元論,自我的存在,都是很奇妙的東西,時間到底是什麼?我們存在於4次元,我們擁有3次元的視覺,我們能看到物體的空間屬性,那麼,時間呢?4次元的存在比3次元要多一個時間,我們看不到時間,我們在移動,在運動,我們擁有空間移動的能力,是因為有時間,所以我們才可以移動,還是因為我們移動了,產生了時間?我們在這個空間里,在這個4次元的空間里,我們可以移動,但有限制,我們只能向一個方向移動,空間與時間有斷面,那個斷面,是空間的移動造成的,如同電影一樣,我們的每一瞬間,就是一個空間斷面,時間,不過是因為我們無法回頭才產生的。如同電影之所以連續,是因為它在運動,而不是因為他連續,才運動。因果是互逆的。假設,空間的斷面是無法回頭的,那麼實際上,這個世界有無數的空間,這些空間就好比電影的一禎,屬於3次元,因為我們在移動,所以我們是4次元的,在每一個瞬間,都誕生無數的空間,我們看不到,但如果看的到的話,就可以在空間的斷層里移動,就是所謂的時間移動。5次元的生命,擁有4次元的視覺,他們看的到空間的斷層,能夠來往於靜止的空間斷層,然後移動,就又可以造成時間的移動。所以,他們能看到時間,能進行時間移動。空間移動,產生了時間,那麼時間移動又會產生什麼呢?我認為,是命運。由此產生對0次元,1次元,2次元,3次元的假象,在4次元前的次元里,有生命嗎?無法理解,我們觀測到的都是運動中的物體,都擁有4次元時間的屬性,所以,我們無法看到,或者說,我們看到了,但是下一刻我們看到的又不是我們之前看到的。是另外一個,我們在空間里不斷移動,所以,我們看到的東西,也是在移動。其實他們沒動,只是我們動了。在4次元以前的東西,都是物質的,不變的,他們沒有時間屬性,人類存在,也只能是在這個4次元才行。我們擁有物質的身體,卻不是我們的本體,我們的本體是4次元的,身體只是3次元的。每時每刻都在變動。那麼記憶又是什麼呢?我們所擁有的記憶,在次元里,是因為什麼而存在?因為我們本身是4次元生命,我們看不到自己,只能看到物質的3次元,感受到3次元,但我們的記憶,或者可以說是靈魂,本體是4次元的。我們擁有的是空間移動的能力,我們擁有記憶,這是本能。4次元生命的本能。我們是特殊的。那麼5次元呢?假設擁有5次元,那麼在5次元的生命就擁有更高一層的時間屬性,他們能看到4次元,能看到我們的本體,能看到時間這個屬性。也可以說,時間,存在於我們的記憶里,記憶,是我們的本體,5次元的生命看的到4次元的我們,看的到時間。他們不能空間移動,但他們可以看到我們的時間。可以在時間里移動。也就間接的進行了空間移動。我們看不到他們,感受不到他們,他們卻可以在一瞬間,看到一切,本能的看,本能的理解一切。那麼,他們可以改變我們的記憶嗎?或者說,改變4次元的我們,讓我們的過去或者未來改變?是可以的。就好象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塊石頭,就在那不變的在我們旁邊跟我們一起經過時間一樣,是本能,可以做到就是可以做到,不需要理由,我們可以帶著低次元的存在進行空間移動,只要我們在看著他們。就可以。當我們「看」著任意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他們暫時擁有空間移動的能力,我們感受到了,他們跟我們一樣,所以他們到達了4次元的高度,擁有了時間,空間的屬性,當我們不再看的時候呢?他們恢復了本身的次元高度,不再擁有時間、空間。我們每次的空間移動,產生時間,我們是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的,過去,已經過去了,不存在於4次元,未來,4次元的我們根本沒有未來,空間的移動是時間的本質,我們只能在空間里掙扎。我們擁有將物體提升為3次元的能力,我們看到了,感受到了,他們就是3次元。又因為我們是在空間上不斷移動才成為4次元的,所以,現在,是4次元,過去是3次元,我們看的到,感受的到,都只是3次元。5次元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每一個3次元,都可以被他們提升為4次元,擁有再一次改變的能力,時間穿梭的能力。可以讓3次元的過去改變。再次成為4次元,這個時候,產生了命運。未來出現了。沒有空間的移動,不會出現時間,沒有時間的移動,就沒有命運!4次元的我們仰望高次元的存在,我們是基礎,如同3次元是4次元的基礎一樣,沒有物質的3次元,就沒有我們的寄宿體。低次元,是高次元的基礎。每一個生命,死亡的那一瞬間,就降為了3次元,沒有了空間的移動能力,本能上的拒絕,讓我們只會向高階段前進,我們懼怕死亡,生命的意義,在於向更高的次元邁進,成為更高次元的基礎。突然覺得很可笑。5次元的生命在看著我們,在每個3次元里看著我們。他們看著我們的過去,所以產生了未來。那麼6次元的生命呢?他們看著的,是命運。能看透過去和未來,他們的制約又是什麼呢?不知道。。。

『肆』 所謂的異次元空間宇宙論是真的嗎

人其實可以預知未來的,比如你做過一件事,想一想,好像很熟悉的樣子,或做夢與現實一模一樣,這樣說明了:我們人不止有一次生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 宇宙的時間以反方向進行,我們人也將會被時間帶到你已經走過的時間了,就是說:從新活,但你還是你!

『伍』 平行宇宙,次元,異次元,異次元空間,這些詞的概念是什麼

我預感到有某種超智慧存在,他們設計製造了一個超級矩陣系統SMS,並在該平台上開發編寫了一套多維空間虛擬程序TT-DVRA,正是這套程序的開啟運行,虛擬造就了我們這個世界——宇宙。所有的物質,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與對應關系,都是由程序事先寫好的,可以說這是一個嚴謹到天衣無縫的精妙體系。因為它太有規律了,以至於我們這些被虛擬出來的智慧生命,每每想到這里都由衷發自內心地贊嘆,這一切似乎太不可思議了!

破譯的終極-Hypothesized world (被假設的世界)

現在有許多書籍和網站探討駭客帝國哲學,其實我也有類似的想法: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這個問題也同樣因為電影而提出,比如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和Abre los ojos(翻拍為Vanilla Sky)以及The Thirteenth Floor(異次元駭客)。這個學說還被一位哲學家Nick Bostrom升級,寫成《你生活在一個電腦世界嗎?》因此我時常思索這樣一個問題,什麽是真實的存在?是不是像有些人的觀點,實質的,物理的世界才是虛幻呢?那麽由此我對這個世界的解釋為,我們所看到的身処的這個無邊無際的宇宙以及它所包含的物質運動規律,都只不過是一台被稱之為Super Matrix System的超級計算機程序虛擬出來的模仿擬像而已。所以我們不妨來試著這樣假設,有那麽一個真實存在且高度文明的世界,那裏的智慧生物進化到近乎理解宇宙萬物運動規律的程度,他們設計製造了一台叫做Super Matrix System的超級矩陣系統,並且在它上面開發編寫了一整套Ten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虛擬出了一個他們認為近乎合理到天衣無縫的模型體系。在這個虛擬宇宙模型中同樣會有以他們的原形設計的生命元,並且這些生命元會按照Ten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事先定義好的規則升級進化。直到有一天出現了人類,然後再用億萬年的時間進化到像現實中的他們那樣,擁有高度發達的智慧與文明,能夠有能力去製造同樣一台叫Super Matrix System的機器,接著那些實質為虛擬的人類依照自身對自然的認知也去虛擬了一個宇宙模型,而這個再次被虛擬的宇宙模型中也註定會有生命元,且進化到同樣高的程度必然也會去製造一台Super Matrix System機器,再往後推理又會繼續去虛擬下一個宇宙,依次周而復始無限循環嵌套下去。那麽我們究竟存在於這無數層嵌套的哪一環呢?就目前來看,生命元是不可能想像得出宇宙之外的事情的,這更受限於Super Matrix System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迴避了對母體自身的不安全因素。所以我更傾向於Super Matrix System根本不允許生命元代碼擁有突破宇宙之外的意識概念,否則的話當生命元升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破壞系統的平衡。而且我們也不會有什麽自由思想,所謂的自由也只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的。比如我現在猜破了這一玄機,認定這個世界是被超智慧製造虛擬出來的,如果這一刻我的頭腦擁有了自由思想,那麽為什麽我卻無法去證明驗證我的猜測呢?再比如,我發揮我的自由思想,我想此時此刻我就站在宇宙以外的某個地方,我正在放眼審視宇宙的真相,可是我能把看到的一切都描繪出來嗎?所以說我們沒有什麽自由思想,所謂的自由也只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的。另外在我們的社會群體中還存在一種現象值得我們去推敲,那就是人類個體都喜歡反駁他人的觀點。一個事情的正反兩面,都有不少人在反駁,假如有一個人說這個是對的,馬上就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他,反之也一樣。照這樣來說「否認」是人類個體最常見的反應了。更值得一提的是,人在一生當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知道!」而這也是一點可疑之処。這個所謂的「否認」和「不知道」其實都是Super Matrix System超級矩陣系統的原始程序代碼的遺留問題。早期的TT-DVRA為了防止思維元破譯該體系,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就對它們的社會交互性採用了一種間接迴避補償模式,進而很好的避免了該嚴密系統的過快崩潰。

也許真正的真理就在SMS母體自身之外,人類永遠也無法知曉,因為有些東西自始至終我們也無法明白。展望遙遠的未來,我們的智慧與文明也必將進化到一個更高的層面,這讓我們也有能力製造一台象Super Matrix System一樣的超級計算機系統,同樣用於去模擬我們所認為的這個宇宙體系,其中有生命,並且也會沿著設計好的時間規則進化……
最後我只能用Morpheus的著名台詞「Pulled over our eyes to blind us from the truth」(拉到我們眼前來使我們看不到真實)來結束這次討論。

--------------------------------------------------------------------
我的思想本身也是受限的,所以文中所用詞彙也許並不貼切,無法真正表明我的想法。關於超智慧,那也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超智慧,一個比我們早壹千萬年的文明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超智慧。至於他們製造的計算機還稱得上稱不上計算機,或者早超越了計算機的境界,那就另當別論了,不過有一點我認為,即便是再先進他也要有編碼的存在,只是編碼方式的不同罷了,如果不編碼又怎麽組織物質呢?

『陸』 六次元和七次元是什麼

1.六次元:

即六維度,六維空間可以接納任何可能的形狀,而且都與其自身的世界相一致,具有其自身的物理學規律。除了四維時空,另有六個人類未知的空間維度。

2.七次元:

即七維度,是指所有點即無限點上產生無限個時間線 。

相關介紹:

次元本身是指未知數的多重指數,更多表示的是維度或者獨立空間。在平行宇宙理論中,由於存在著無數多個3維宇宙,這些宇宙並不能通過長、寬、高或者時間進行相連,只能通過另外一條維度進行連接,因此平行宇宙本身至少就是一個4+1維時空(5維空間)。

在弦理論中,認為各種基本粒子都是由很小很小的線狀弦組成的,在眾多現象難以用理論解釋的情況下,愛德華·維頓提出了11維空間的概念。

(6)次元宇宙論擴展閱讀

在理論中,七維空間包括了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宇宙結束,所有空間維,所有時間維上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在任意兩點直接到達的可行性。五維空間是某一點產生無限個發展趨勢,七維是所有點即無限點上產生無限個時間線。

一維是線,二維是面,三維是靜態空間,四維是動態空間。在物理學中描述某一變化著的事件時 所必須的變化的參數。這個參數就叫做維。人類只能理解到3維,所以後面的維度可以通過數學理論構建。

『柒』 宇宙次元論中的三元一體什麼意思啊

三元,在道教教義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經典產生的源流,隋唐以後又衍化

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節日的名稱,延續至今。

道家著作原無「三元」之說,但是古歷法家以農歷正月初一為年、月、日之始,稱

三元日,因為此日為「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此「元」當系開始之意。古術數

家以六十年為一甲子,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一百八十

年為「天地一變」之周始,合稱「三元」,此「元」又是單元之意。早期道教太平道

有「三統」神學思想,稱:「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

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極為中也。地有三名,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

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欲太平也,此三者常當腹心,不失銖分,使同一憂,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

疑矣。」其時尚無三元之說。《三國志·魏書·張魯傳》引《典略》稱五斗米道「請

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

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也未將三官和三元聯系在一起。

大約在北周末年成書的道教類書《無上秘要》中,「三元」一詞才見著錄。該書卷

二十七《上清神符品》引《洞真三元玉檢布經》稱,受佩「三元玄壇玉檢紫文」之人,

佩身九年,就有可能「乘三元之軿,上升三元之官」。該經收入《道藏》洞玄部本文

類,全稱《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該經所稱「三元」,指的是天、仙、地,即上元

玉檢檢天大錄、中元玉檢檢仙真書、下元玉檢檢地玉文。附有《三元內存招真降靈上法》,

其內存之神為「太素元君」以及她的三個女兒,紫素元君、黃素元君、白素元君,三女

神又合稱為「三素元君」。故上清派的「三元」並非指天地水三官。《無上秘要》卷

五十二有《三元齋品》,認為從道之人「生長流俗,五神諍競,塵深罪穢,永不自覺,

與罪同長,山海彌積,前生至今,不知緣來,凡以幾劫,逮及今日,罪結天地,在何簿

目,為三官執舉,拘逮地役,雖自修厲而無感徹,真靈不降,眾魔所伐,致思念不專,

五神飛越,常恐一旦歸命幽壑,彌淪萬劫,終天無拔」,因此必須以三元大慶吉日,

「清齋燒香,首謝前身及得今日積行,所犯天所不原、地所不赦、神所不哀、鬼所不放

億罪兆過」。據此,南北朝時期已開始將「三官」和「三元」聯系在一起。

唐初編成的《藝文類聚》卷四「七月十五」條稱:「道經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

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

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獻於玉京山,采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

食,獻諸聖眾。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

眾苦,得還人中。」《藝文類聚》所稱道經乃《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

《道藏》收入洞玄部本文類。該經有題解和注釋,作者不詳。注稱:「三元者,元,本

也。但以上三官為萬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題解稱:「一切眾生,生死命籍,善惡簿

錄,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毫分無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

日為上元,即天官檢勾;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檢勾;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

檢勾。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統攝。」在《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

中,敘述更細,稱天官有三宮三府三十六曹,地官有三宮三府四十二曹,水官有三宮三

府四十二曹,三官共有九宮九府一百二十曹,專司記載人的生死和功過,「責役考對,

年月日限,無有差錯」。該經還稱:「人身中亦有三宮六府百二十關節,三萬六千神。

人身行惡,身神亦奏之三官;

人身行善,則度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響相應乎自然也。」這就將

天神和人身之神聯系起來,成為對於人的善惡行為的監察系統。

宋代張君房編撰的《雲笈七籙》卷五十六《元氣論》稱:

「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人亦法之,號為三焦、三

丹田,以養身形,以生神氣。」將人體的三丹田稱為「三元」是道教內丹術的說法。

《參同契》稱「含精養神,通德三元」。宋末元初道教學者俞琰注「三元」為「上中下

之三田也」。宋曾慥編撰的《道樞》卷三十有《三元篇》,其「三元」所指「上元者,

首以上屬焉;中元者,首之下臍之上屬焉;下元者,臍之下腰之上屬焉」。「人有三元,

三元塞則六氣亂矣」;「三元之中,中元其最尊者也」;「上氣入既足,若動而不動於

恍惚之間,自然結成寄於氣海,故中元注於下元之珠,元氣斯定矣。中元者,陽也,雄

也;下元者,陰也,雌也」;「中元守乎下元,左白右黑,合而為一」;「外氣不入,

內氣不出,與天地同和,其壽無涯焉」。張伯端《悟真篇》卷上有「四象五行全籍土,

三元八卦豈離壬」句,董德寧注稱:「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

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為精氣神之三物也。」這就將內丹修煉同道教教義中的宇宙生成

理論聯系在一起了。現代道教著名學者陳攖寧還在《黃庭經講義》中稱「三元」為元精、

元氣、元神。

另據《雲笈七籙》卷三《道教三洞宗元》,「三元」又有宇宙和道教經籍起源的意

思,稱「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

三元變成三氣,又從三氣變生三才。三才既滋,萬物斯備。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

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三元中又分別化生出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

三君分別居於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太清境大赤天。此三君各為道教教主,即

三洞之尊神。「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

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由此衍生

出道教三洞系統以及包括其中的各種道教經籍。

『捌』 宇宙次元論是什麼意思

次元可以理解為宇宙的維數,第十次元空間即使第十維宇宙。
在M-理論中,空間有十一維,但是人們認為其中六七個或七個方向被捲曲成非常小,只留下三個大的幾乎平坦的方向。霍金提出了他的宇宙模型,給出了11維空間,認為要描述宇宙,X、Y、Z和T(時間)4個未知數是不夠的,要加到11個未知數之後,才能夠解釋宇宙的很多結構。
根據物理學家的看法還應該有7個維。盡管有這么多的維,但這些維是看不見的,它們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稱為壓縮的維。為了弄清這種看法,讓我們再以螞蟻為例我們的想像。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將螞蟻在上面行走的那張紙捲起來,直到捲成一個圓筒形。如果螞蟻沿著的紙壁走,最後它又會回到出發點,這就是壓縮維的一個例子。如果能沿著著名的麥比烏斯帶走,也會發生上述現象,當然,它是3維的,但如果沿著它走過,總是會回到出發點的。麥比烏斯帶從維的角度講是壓縮的,按照物理學它有3個維,但誰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認知人一個維。這就有點像左圖上的人:上行或者下行,但永遠不會走到盡頭。如果螞蟻不是沿著紙筒彎曲的壁行走,它就永遠不會返回到原出發點。這就是二維的例子,沿著它一直走,就不可能返回到原來的出發點。

『玖』 關於次元什麼是次元

對於不同的理則,是擁有不同的次元的。

從一的法則,前半部分,我們都能理解地球行星際這一理則范疇內的7大次元,但地球這一行星際理則的焦點范疇內的次元不能與我們人類相比較。人類擁有自己這一理則范疇內獨特的7大意識次元。

我們看待理則和次元,需要有一個非常清醒地頭腦,因為,人體復合體,是一個復合體,而其內在本質的 身/心/靈 三位一體的源頭是不同的。僅僅從物質的「身」的角度看,我們從猿猴進化而來其實沒有錯誤;但是從心的角度(意識或靈魂,但不是靈體本質)講,這便是從最高的內在次元出發的投胎過程。

其實,靈體雖然是永恆得,但是靈魂也是會「死亡」的,其實「死亡」這個概念比較誤導人類,對於人類來說生存在帷幕之後,並不能夠理解「死亡」只是從內在次元角度看來的一種脫去外殼換一件衣服這樣的事情。在人類相應的7大不同意識次元,擁有不同的 身/心/靈 聚合體,而不是我們通常想像的物質身體和靈魂兩種這樣簡單。

其實,任何生命都是一個全次元的完整生命,包括任何一個人類個體。人類個體理則的生命焦點,由低至高包含:物質層、星體層、意識層、布迪克層、阿特密層、阿努帕層和阿地層(也有名為地球層、星光層、起因層、阿卡西層、心智層、彌賽亞層、佛陀層)。

我們現在生存的世界,是人類個體理則7大意識次元的第一次元(請千萬不要和地球的第三次元混淆)地球層。我們在這個世界擁有穩定形態的能量振動。雖然可以藉助星體投射進入更高意識次元,比如第二層、第三層等等其他意識次元進行體驗,但那仍然是一種意識旅行而不是穩定的能量振動形態,我們的其他次元心身靈聚合體無法在那裡定居生活。

靈魂在脫去肉體之後,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進入天堂或者地獄這么簡單。由於意識的穩定性,很多靈魂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已經經歷了「死亡」,直到他們真的確認自己的肉體已經死亡,才能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並開始學習逐步的脫去一層一層的外殼進入更微細的「心/身/靈」聚合體。我們能稱之為死亡么?其實,這是能量振動層級不斷提升的過程。

不過,不可以局限在一個人類的思維裡面思考問題。生命的聚合是兩股源頭能量的聚合。我們看現在的地球,從物質往能量的方向思考,能量層級不斷提升。但是從能量往物質方向思考,其實一切的物質都建構於能量場之上。光與愛從源頭傾瀉而下,不斷減低振動頻率最後凝聚為物質,因此,實際上,無論從哪個方向思考,最終都是萬源合一的。因此,靈魂會逐漸學習提高內在本質的能量振動,逐步提升自己的振動,提升便伴隨著低次元「心/身/靈」聚合體的解構,就像不斷地蛻去外殼進入更高的振動層級,直至最終在最高次元中融合貫通所有次元並振動在本質源頭能量的群體合一之中。

實際上,我寧肯稱由能量向物質方向為「死亡」而不是相反,如果一個靈魂因為不斷的拒絕提升,其內在次元意識的能量振動會逐步減地,於是,從這個生命的外在次元觀察,會發現這是一種倒退,這個生命可能會重新回到地球行星際的第二次元的生命中輪回體驗學習內在次元的提升。這是因為這生命本身內在次元的意識振動層級降低而導致無法與第三次元的物質聚合體相匹配。

『拾』 宇宙的形成,次元,等問題

我也高中,技術有限,試答幾問。

1. 難以說清宇宙是為什麼存在,我們意識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存在了
(請查閱「人存原理」)
2.很有可能…… 只是無法證明

3.如果根據量子論,應該沒有什麼是註定好的……

4.不會。之所以叫【平行】宇宙…… 當然是不相交的意思。
平行嘛……
(而且,這種理論只是說,會產生不同的時間線,
並沒有說會生成不同的次元……)

5.根據4的解釋,5已經不成立

熱點內容
以太經典礦機哪裡有賣 發布:2025-08-04 19:05:55 瀏覽:124
區塊鏈主要負責儲存cdc 發布:2025-08-04 19:02:47 瀏覽:250
華為在元宇宙上的布局 發布:2025-08-04 19:02:00 瀏覽:165
前端數據上傳區塊鏈 發布:2025-08-04 19:01:36 瀏覽:520
etceth20 發布:2025-08-04 18:59:26 瀏覽:866
swot分析法分析區塊鏈 發布:2025-08-04 18:59:24 瀏覽:85
區塊鏈dapp排行 發布:2025-08-04 18:47:26 瀏覽:467
安培力角度怎麼算 發布:2025-08-04 18:43:33 瀏覽:285
區塊鏈概念上市公司一覽 發布:2025-08-04 18:34:50 瀏覽:343
btct天 發布:2025-08-04 17:48:31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