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幣礦池是什麼
『壹』 礦池是什麼
是一個全自動的挖礦平台,使得礦工們能夠貢獻各自的算力一起挖礦以創建區塊,獲得區塊獎勵,並根據算力貢獻比例分配利潤(即礦機接入礦池—提供算力—獲得收益)。
『貳』 比特幣礦池:什麼是比特幣礦池
礦池是比特幣(數字貨幣)等P2P密碼學虛擬貨幣開采所必須的基礎設施,一般是對外開放的團隊開采伺服器,其存在意義為提升比特幣開采穩定性,使礦工薪酬趨於穩定。目前全球算力較大的礦池有魚池(F2Pool)、蟻池(AntPool)、幣網(BW Pool)、國池(BTCC Pool)、BitFury。除了BitFury,其餘都來自中國。
隨著參與挖礦的人數越來越多,比特幣全網的算力不斷上漲,單個設備或少量的算力都很難再挖到比特幣。這時候,礦池誕生了。
比特幣礦池運作原理
礦池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將分散在全球的礦工及礦場的算力進行聯結,一起挖礦。
礦池負責信息打包,接入進來的礦場負責競爭記賬權。
由於集合了很多礦工的算力,所以礦池的算力佔比大,挖到比特幣的概率更高。
舉例
假設100萬人參與比特幣挖礦,全網400P算力,其中90%的礦工為1P(1000T)以下的算力,如果投入一台1T礦機,將佔全網算力的40萬分之1,理論上平均每40萬個10分鍾能挖到一個區塊,也就是7.6年才能挖到一個區塊然後一次性拿到50個比特幣。
那麼,假如我再找9個擁有1T算力礦機的礦工,達成協定,我們總共10個人,其中任何一個人挖到區塊,都按照每人的算力佔比來進行平分,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整體,總共10T算力,那麼平均0.76年即可挖到一個區塊,然後算下來到我們手上的就是0.76年開採到5個比特幣,如果組織100人、1000人、1萬人甚至10萬人呢?
如果是10萬人,那麼平均100分鍾就能挖到1個區塊,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我的收入將會趨於穩定。
這就是礦池的基本原理,即大家組隊進行比特幣開采,可以參考彩票中的合買。
當然,以上只是對礦池的基本原理和性質進行簡單的描述,實際情況會非常復雜。
礦池是一個全自動的開采平台,即礦機接入礦池——提供算力——獲得收益。
礦池挖礦所產生的比特幣獎勵會按照每個礦工貢獻算力的佔比進行分配。
相較單獨挖礦,加入礦池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收益。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叄』 比特幣礦池是什麼意思澤西礦業有多少比特幣
礦池其實就是聚集網路上礦工的計算力挖掘比特幣一種抱團行為,它組成一個礦工團隊,指揮大家一起挖,一旦團隊里有任何人獲得了一個區塊(一個區塊約25個比特幣),礦池就會按區塊中獲得的貨幣分配給大家。每一位想要加入比特幣挖礦的礦工,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自己獨自挖礦或者加入礦池挖礦。獨自挖礦意味著挖出來的比特幣都是礦工自己的,不必與別人分享獎勵,但是這樣做獲得獎勵的幾率很大程度被降低了,加入礦池挖礦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挖到更多的比特幣。
『肆』 什麼是挖礦
挖礦就是利用比特幣挖礦機,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
用戶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體然後運行特定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
比特幣為一種虛擬的貨幣,比特幣挖礦制度為通過計算機硬體為比特幣網路開展數學運算的過程,提供服務的礦工可以得到一筆報酬,因為網路報酬依據礦工完成的任務來計算,為此挖礦的競爭十分激烈。
挖礦實際是性能的競爭、裝備的競爭,由非常多張顯卡組成的挖礦機,哪怕只是HD6770這種中低端顯卡,「組團」之後的運算能力還是能夠超越大部分用戶的單張顯卡的。
而且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有些挖礦機是更多這樣的顯卡陣列組成的,數十乃至過百的顯卡一起來,顯卡本身也是要錢的,算上硬體價格等各種成本,挖礦存在相當大的支出。
(4)挖幣礦池是什麼擴展閱讀:
比特幣挖礦流程:
1、找到礦池
開始挖礦必須要有一個操作方便、產出穩定的礦池,它的作用就是為各個終端細分數據包,可以通過精密的演算法將終端計算好的數據包按照比例,支付相應數量的比特幣。
2、下載比特幣挖礦器(軟體)
其實這種挖礦器也有很多種,大家可以去官方網站下載。
3、設置挖礦軟體
GUIMiner是個綠色軟體,安裝完成後我們可以先設置下語言,以便更方便進一步設置。接下來需要對采礦器設置伺服器、用戶名、密碼、設備等。一般伺服器從BTC guild系列裡面選一個網路較好的就行,用戶名和密碼就是我們之前自己設置的。
4、比特幣挖礦開始
當我們確認都設定無誤後,點「開始挖礦」按鈕之後就開始挖比特幣了,隨之顯卡很快就會進入全速運行狀態,溫度升高、風扇轉速提高,你可以通過GPU-Z或顯卡驅動來監控狀態。
『伍』 什麼是礦池 礦場
比特幣也是「挖」出來的,只不過它是由計算機我們一般稱之為「礦機」)在虛擬網路世界中開采出來的。所以,要挖幣,同樣需要選擇一片合適的區域,搭建起廠房,把成百上千台礦機連接起來一起挖礦,這就是礦場。
一個礦場的成本包括建設成本、設備成本、維護成本、網路成本等。其中維護成本包括電力成本和人力成本,這也是我們會把礦場選建在電費相對比較便宜的地方的原因。一台比特幣礦機的回本周期,和政策、技術、幣價、算力、維護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需要200-300天回本。但隨著市場波動,回本周期也會變化。
說完礦場,我們來說說礦池。由於現在挖礦的人越來越多,加入的礦機和礦場也起來越多、總算力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單個礦機挖到比特幣的概率越來越小。於是,人們想出了個辦法、既然礦機單槍匹馬不行,那我們把礦機聯合起來去和全球其他礦機競爭——這種礦機算力的集合就是所謂的礦池。這樣就能大大增加挖到礦的概率,挖到比特幣後,再根據每台礦機對總算力的貢獻,給予其相應的獎勵。
礦池的概念比礦場抽象。礦池可以是若干礦機的集合,也可以是若干礦場中礦機算力的集合。比如談到現實中一個在中國的礦池,接入這個礦池的礦機既有中國礦機,也有來自國外的礦機,不分區域、大家按勞分配。
『陸』 愛比特礦池是干嗎的礦池是什麼意思
這是用來「挖」比特幣的,人們把能得到比特幣的地方比作比特幣礦池。
比特幣是由一名刻意隱藏自己真實身份的神秘人士於2009 年1月設計出來的一種數字貨幣,很快風靡網路,大有與各種貨幣較量一番的味道。
簡單來講,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代碼,而不是通常人們理解的那種真實貨幣,它並不由某個特定機構去發行,而是依據其已經設計的內在演算法去獲取,因此在運行大量的運算並產生的過程,需要依賴更大更好的伺服器系統的幫助,於是,就有人專門考慮怎樣弄出最好的伺服器去「挖」得更多的比特幣。 因此,最簡單的理解,比特幣礦池就是一些專門抱團或者組隊挖比特幣的伺服器,他們把可能在其間產生比特幣的指向稱為礦池。
比特幣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通常有上千萬人爭奪,但這個區塊最終只能歸1個人所有,而更多地人只能顆粒無收。你也許要挖很多年才有可能獲得一個區塊。
現在有人聚合大家的力量一起組隊共同去礦池挖礦,一旦參加的某人獲得了一個區塊,那麼就得將區塊中的貨幣按大家提供的運算性能來分,抱團的結果就是能為了能夠更快獲得比特幣。於是,就形成了許多針對挖比特幣的地方——愛比特礦池,目前常見的比特幣礦池有PPLNS、PPS、DGM、P2Pool等幾種。
『柒』 什麼是比特幣礦池,哪些礦池比較厲害的
挖礦,也許是比特幣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礦工需要解決復雜的數學計算問題,從而保障交易的順利執行。這些問題如此復雜,即使對於功能極其強大的計算機而言,這些問題也很難解決。計算機需要工作和運氣來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就像礦工在地下挖礦一樣。正確解決這一問題的幾率,約為13萬億分之一。
比特幣挖礦有兩個目的。 首先,通過解決數學問題,比特幣礦工可以驗證交易信息,從而保障比特幣支付網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礦工是確保交易准確且不會出現「雙重支付」的人。
其次,當計算機解決了比特幣網路上的這些復雜的數學問題時,系統會產生新的比特幣,這與從地面開采黃金的過程類似。該獎勵稱為「區塊獎勵」,在稱為「減半」的事件後,其數額會周期性的減少一半。新挖出的比特幣的概念,是比特幣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礦工獲取的比特幣是全新的,在此之前從未流通。
由於礦工最終將出售該比特幣,因此這也是供給和流動性的重要來源。正如Chainalysis報道的那樣,許多數字貨幣交易所都依靠礦工來接收比特幣,並增加交易所的流動性。通常,交易所從其他交易所獲得約88%的比特幣,而比特幣礦工則是剩餘百分比的最大來源。可以想像,因為要直接從礦工那裡接收比特幣,交易所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
進一步放大地圖,大多數挖礦活動僅在4個省中進行,前兩個省份是新疆和四川,佔中國所有比特幣挖礦量的近一半。這些地區的電價便宜,且天氣寒冷。這有助於在比特幣挖礦的24/7運維期間,保持挖礦的利潤和設備的涼爽。
但是對於數字貨幣發行來說,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多年來,由於其廉價的電力和豐富的資源,中國一直是比特幣礦工的主要市場。比特幣網路的算力中佔有很大比重的公司,如Bitmain,f2pool和Canaan都位於中國。
這屬於消極的還是積極的信息,取決於你的觀點。但是對於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無許可的網路而言,地理區域跨越多個實體對於整個生態系統而言更為健康。
『捌』 礦機挖幣是怎麼回事
比特幣挖礦制度是通過計算機硬體是比特幣網路開展數學運算的過程,提供服務的礦工可以得到一筆不小報酬,因為網路報酬依據的是礦工完成的任務量來計算,因此挖礦的競爭十分激烈。在全世界裡發行有上百種的數字貨幣,人們知道的最多的就是比特幣了。比特幣是一種網路上的虛擬貨幣,部分網站是可以使用比特幣支付的。
比特幣挖礦開始於CPU或者GPU這種低成本的硬體,不過隨著比特幣在生活里的流行,挖礦的過程出現了很大變化。
現在,挖礦活動已經轉移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上來,通過優化可以實現哈希速度,這種模式的挖礦的效率非常快並且效率。
挖礦是電腦性能的競爭、裝備中的競爭,有些挖礦機是更多像這樣的顯卡陣列組成的,數十乃至過百的顯卡一同上陣,硬體價格等各種成本本身就很高,挖礦存在非常大的支出。
在比特幣的系統里,記錄交易生產區塊是最重要的工作,為了鼓勵大家都來參與交易賬本的記錄,中本聰設計出了獎勵機制,用比特幣作為獎勵。
但是記賬這個工作可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基於比特幣去中心化的思想,每個節點每個礦工都參與記賬,而且必須保證所有人記錄的賬本都是相同的。
礦工在收集交易信息並記錄的時候,每個礦工記錄的內容並不完全相同,特別是第一條,礦工記的肯定是把挖礦的獎勵給自己。但是每產生一個區塊鏈只有一次獎勵,這個獎勵給誰?這就需要立一個規矩,並且是大家都認可的規矩,也就是工作量證明PoW機制。
比特幣系統會讓大家求解一個數學題(計算hash值),誰最先求解出來,那麼他所記錄的區塊就會被認同,獎勵就歸他所有,而求解速度就要看誰的電腦/機器性能更高。
正是如此,所以現在每個人都在增強自己的電腦、挖礦機的運算性能,提高解題速度,誰的速度(算力)最高,挖到礦的幾率就越高,賺到的錢也就越多。
用個形象的比喻,工作量證明機制與拔河比賽很類似,哪一方的力量大(算力高)哪一方就能拉贏對方。而且拔河的繩子兩邊,並不在意你是胖子還是瘦子或人數有多少;於是,為了得到獎勵,可以很多人聚集為一夥,最後得獎了根據每個人出力多少來瓜分獎勵。
而這在比特幣挖礦里,召集好多人一起挖礦,就是「礦池」的概念,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詳細的解讀。
綜上,比特幣礦機挖礦,實際上就是用機器去參加一場數學比賽,誰先計算出來答案,誰就會獲得比特幣獎勵。
『玖』 礦池和礦機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麻煩通俗易懂得的解釋下
礦機是用來挖幣的,礦池是用來存幣的
『拾』 什麼是比特幣礦池
是一個全自動的挖礦平台,使得礦工們能夠貢獻各自的算力一起挖礦以創建區塊,獲得區塊獎勵,並根據算力貢獻比例分配利潤(即礦機接入礦池—提供算力—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