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元宇宙博物館

元宇宙博物館

發布時間: 2022-05-06 05:33:50

㈠ 上汽榮威官宣首登國拍 吹響進軍元宇宙號角!

要問近期最火熱的概念是什麼?相信非「元宇宙」莫屬了。隨著元宇宙熱潮席捲全球,國內外各大科技巨頭紛紛轉戰「元宇宙」。此前,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改名Meta聲稱要重點布局元宇宙,網路也發布了首個元宇宙產品「希壤」、位元組跳動也成立元宇宙公司Metaverse.....而就在剛剛,上汽榮威首登國拍的消息,再次引發了網友的強烈關注與好奇。

尤其是在現今這個崇尚不同品牌、不同行業之間跨圈、出圈已成常態的時代,上汽榮威進軍元宇宙,勢必吸引時尚、藝術、體育、美妝等各圈層的集體關注,打破汽車圈與各圈層的次元壁壘,形成跨多個圈層的集體共振,從而創造更大的品牌聲量。

2022年1月23日,NFT數字藝術作品「榮威元宇宙」將在國拍進行公開拍賣,至於結果如何?就讓我們一同拭目以待吧!

㈡ 《榮威元宇宙》NFT首登國拍 為跨圈營銷再添生動案例

近兩年,圈層彷彿成為了網路高頻熱詞,被人們運於各個領域。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對於個人而言,圈層影響著人生下限和自身的格局。而對於物品來說,圈層則賦予了它的背後的內涵和明面的價碼。在以往,圈層之間似乎有著明確的邊界,不同圈層之間的「壁壘」將人群加以區隔,讓彼此之間井水不犯河水。

自「元宇宙」橫空出世以來,包括NBA巨星庫里,余文樂以及周傑倫等明星紛紛涉足NFT領域,就連俄羅斯冬宮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官方收藏機構也紛紛加入到拍賣NFT數字藏品的行列。不過,有別於明星、機構將實物作品通過NFT虛擬化的方式,此次《榮威元宇宙》NFT數字藝術藏品的拍賣,並非隨大流的盲目跟隨,而是以「次時代」的全新視角反其道而行之,變「鑄造」為「創造」的脫虛向實之舉,以一幅《榮威元宇宙》NFT藝術作品,將美好的理念通過技術與科技將「虛擬」化作「現實」,將一款全新的跨次元共同體——龍貓,帶到每個人的身邊。

截止到目前,《榮威元宇宙》NFT數字藝術藏品拍賣已塵埃落定,但此次榮威的跨圈營銷未到達終點,未漏真容跨次元共同體龍貓,已經在多個圈層受眾心中再次種下了一顆「好奇種子」。那麼,這款「跨次元共同體」到底有哪些亮點?就讓我們一同期待有關它的新消息吧!

㈢ 聲勢浩大的元宇宙,它到底是個什麼

最近最火的網路話題莫過於元宇宙了,那麼這個聲勢浩大的元宇宙,它到底是個什麼?

不只有一些技術公司布局了元宇宙,巴貝多也成了元宇宙首個擁有大使館的國家。

目前元宇宙的風向是很大的,但是這個階段就像一個蛋糕,各大技術公司正在努力分一杯羹。對普通人而言,元宇宙並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任何影響,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任何影響。

說在最後

有些人把元宇宙看成是蛋糕,有些人認為元宇宙是邪氣,而對普通人,則是小心翼翼地被割韭菜。不管這個時代的發展或發展成怎樣,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員。

㈣ 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

元宇宙一般指Metaverse,Metaverse 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 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 虛擬現實(VR) 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

Metavers是由Meta和Verse組成, Meta表示超越, verse是宇宙universe的意思, 合起來通常表示,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 由AR,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虛擬現實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模擬技術,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VR技術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並逐步成為一個新的科學技術領域。

根據系統功能角度分類

系統功能分為規劃設計、展示娛樂、訓練演練等幾類。規劃設計系統可用於新設施的實驗驗證,可大幅縮短研發時長,降低設計成本,提高設計效率,城市排水、社區規劃等領域均可使用,如VR模擬給排水系統,可大幅減少原本需用於實驗驗證的經費。

展示娛樂類系統適用於提供給用戶逼真的觀賞體驗,如數字博物館,大型3D互動式游戲,影視製作等,如VR技術早在70年代便被Disney用於拍攝特效電影;訓練演練類系統則可應用於各種危險環境及一些難以獲得操作對象或實操成本極高的領域,如外科手術訓練、空間站維修訓練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vr,網路—元宇宙

㈤ 數字藏品有價值嗎

比如支付寶數字藏品有價值。
支付寶數字藏品是支付寶旗下的擁有資金價值的藏品,可以進行支付寶好友間的轉增。
需要用戶保護好自己的支付寶賬號,以免因為賬號被盜,對用戶造成損失。
同時,在進行好友之間的轉增的時候,用戶需要對轉增藏品的用戶賬號進行確認,以免因為失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拓展資料:
一、支付寶數字藏品
目前螞蟻鏈粉絲粒只支持數字收藏持有者,持有180天後將免費捐贈給符合條件的支付寶實名好友。需要強調的是,根據法律要求,捐贈功能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變相炒作。
隨著元宇宙和數字藝術概念的流行,除了OpenSea等基於公鏈的交易平台在世界的流行,包括、在內的也開始了自己的數字藝術項目,分別是小程序粉絲顆粒和Magic Core APP。
二、支付寶
支付寶(中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國內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於為企業和個人提供簡單、安全、快捷、方便的支付解決方案。
自2004年成立以來,支付寶一直將信任視為其產品和服務的核心。自2014年第二季度以來,支付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
支付寶與國內外180多家銀行、VISA、萬事達等國際組織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成為金融機構在電子支付領域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綜上所述,支付寶數字藏品代表著收藏界收藏電子產品的新紀元。對用戶的電子收藏有一定的意義。對於想要收藏,但是沒有相關工具的人來說,支付寶數字藏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用戶的個人權益。
藏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人類社會和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①藏品是建立博物館必須具備的條件。博物館的產生是從收藏文物和自然標本開始的,藏品是博物館存在的物質前提,任何一個博物館都必須擁有藏品,沒有一定數量和質量藏品的博物館,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博物館特有的作用。
藏品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博物館社會地位的主要標志。國內外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如中國的故宮博物院、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蘇聯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聯邦德國的慕尼黑科學博物館、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比利時皇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都是以擁有數量眾多、質量很高的藏品而享譽世界的。
②藏品是博物館開展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博物館的徵集、保管、陳列、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和編輯出版等工作,構成了博物館業務活動的整體,
它們之間既緊密相連又各具特點和作用,而藏品則是把博物館各項業務工作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核心,是博物館開展各項業務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博物館的各項業務工作都與藏品有著密切的關系,博物館離開了藏品,就無法正常地進行業務工作,業務活動也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③藏品是科學研究的可靠實物資料。藏品是人類社會發展和自然界演變的最可靠的原始實物見證,它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為人們提供多方面的歷史信息,為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還能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然,不僅可以證明歷史、補充歷史,還能起到改正歷史上記載謬誤的作用。許多藏品本身就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技術成果和精湛的製作工藝技巧,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
④藏品是進行思想教育的生動教材。博物館的藏品,內容極為豐富,不僅記錄了先輩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而且凝聚了人們改革創新的聰明智慧。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發展無可替代的實物見證,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人們的愛國主義感情,成為團結全體人民的重大物質力量。藏品具有真實性、形象性、直感性等特點,能使不同文化程度和從事各種專業的人產生難以忘懷的印象。
運用這些藏品對廣大群眾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可使人們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增強團結和進步的信心。許多藏品本身就是精美的藝術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

㈥ 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一般指Metaverse,Metaverse 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 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 虛擬現實(VR) 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

Metavers是由Meta和Verse組成, Meta表示超越, verse是宇宙universe的意思, 合起來通常表示,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 由AR,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虛擬現實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模擬技術,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VR技術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並逐步成為一個新的科學技術領域。

根據系統功能角度分類

系統功能分為規劃設計、展示娛樂、訓練演練等幾類。規劃設計系統可用於新設施的實驗驗證,可大幅縮短研發時長,降低設計成本,提高設計效率,城市排水、社區規劃等領域均可使用,如VR模擬給排水系統,可大幅減少原本需用於實驗驗證的經費。

展示娛樂類系統適用於提供給用戶逼真的觀賞體驗,如數字博物館,大型3D互動式游戲,影視製作等,如VR技術早在70年代便被Disney用於拍攝特效電影;訓練演練類系統則可應用於各種危險環境及一些難以獲得操作對象或實操成本極高的領域,如外科手術訓練、空間站維修訓練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vr,網路—元宇宙

㈦ 元宇宙跟NFT有什麼關系

在 Metaverse 中,人們擁有數字生活,可以賺錢,在不受物理世界限制的情況下度過閑暇時間。但如果 Metaverse 只存在於 Web 2.0 環境中,Facebook 和 Google 等大型機構就可以控制用戶數據並以此盈利。它們可以對用戶的內容進行刪除以及管控,用戶的自由和權利勢必會受到侵犯。所以,想要 Metaverse 持續發展,進入主流,並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數字物品的所有權就極其重要。

Web 3 出現後,終端消費者收回了自己數據的所有權。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數據——在加密、去中心化的計算機網路中,形成分布式數據中心,無需將數據和隱私權讓渡給大型科技公司。

藉助 NFT 的力量,用戶可以享受到真正的數字所有權。NFT 加密能夠證明,用戶本人是數字物品和資產的所有者,沒有任何第三方奪走它們,也不用受開發平台的控制所謂「數字所有權」,就是資產在數字世界實現了其在現實世界的唯一性、稀缺性和可交易性。

非同質化代幣(NFT)是一種數字物品,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創建(鑄幣)、出售以及購買,最重要的是,任何個人用戶享有擁有權和控制權,無需任何機構的許可和支持。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用戶才能使自己的數字物品擁有持久、穩定且真實的價值。

從游戲設置不難看出,Decentraland 的中心內容是藝術作品。Decentraland 還有專門用於展示數字化藝術品的地方。

Decentraland 的特色之一便是博物館區的設置,旨在成為 Decentraland 的加密藝術熱點,也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場所。博物館區可能是 Decentraland 上的最令人矚目的用例,充分體現了用戶為中心所有權的核心特色。對於藏品來說,所有權無疑具有極大吸引力,這也是未來加密領域發展的大趨勢。

此外,在 Decentraland 中,NFT 商店遍布,有些 NFT 只供展示,而其它 NFT 則可用 MANA 購買。用戶可在 Decentraland 市場上購買可穿戴設備,市場也會售賣帽子、鞋、襯衫和地塊等。Decentraland 還提供各種迷你游戲,有些會對用戶進行獎勵,用戶繼而可以在 OpenSea 交易平台上出售。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㈧ 元宇宙游戲毀了多少孩子

大家好,我是很帥的狐狸

今天我准備來聊聊

元宇宙

最近這個概念很火——

facebook改名Meta迎接元宇宙,抖音的元宇宙up主「柳夜熙」憑借兩個視頻收獲了200萬粉絲,甚至羅永浩老師都提到了,自己下一個創業項目將會是元宇宙……


那麼問題就來了——


  •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 後續它會怎麼發展?最終形態是怎樣的?

  • 為什麼說目前元宇宙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

  • 為什麼我們說它有可能會毀了這個世界?

  • 我們有辦法避免它對人類的摧毀嗎?

  • 這篇文章會回答上面的這些問題,希望可以升級你對世界的認知,輔助你更好地預測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找到在後續每個階段最關鍵的技術與應用。

    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這個概念來自科幻小說《雪崩》,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虛擬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頭,用戶可以連接萬物,並且可以做到很多物理世界裡無法實現的操作。

    在科幻作品裡頭,元宇宙會更豐富一些: 比如像《頭號玩家》里頭那樣,使用VR眼鏡來與其他個體互動——

    不過,元宇宙並不會單單停留在「炒作」層面上,它有極強的可拓展性。

    未來的元宇宙,可能是像電影《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意識上傳到網路上,到時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生活在元宇宙里。

    大家聽到這么賽博朋克的概念通常會特別興奮,但我想把大家稍微往現實拉回來一些:

    因為再往後推演了幾步後我們發現,等發展到第4階段,元宇宙很可能會讓人類固步自封,甚至有可能毀了這個世界。

    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後續元宇宙的發展推演。

    目前看來,我們還處於第一階段——

    階段 1

    虛擬元宇宙 ️

    元宇宙其實是在復刻人類在現實世界的感官感受。

    最早因為設備的限制 (只有電腦和手機) ,所以我們只能復刻一部分視覺和聽覺的體驗。

    像是我以前詳細介紹過的游戲 ,在那個元宇宙里一切皆有可能:玩家可以開銀行、炒地皮、開會……這個游戲甚至還成功地預言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感興趣的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

    德國華人玩家Chung Anshe在現實生活中是個老師,在游戲中卻靠著炒賣地皮賺了上百萬美金,其虛擬形象甚至登上了《財富》和《商業周刊》雜志的封面。

    圖/商業周刊

    還有後來流行的Roblox、我的世界、摩爾庄園、動森等等……

    就像前面說的,所有角色扮演類游戲都可以說是「元宇宙」的前身。

    而這幾年,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復刻現實世界的體驗——


    基於上面提到的這些技術,我們可以更快地接收、處理、傳輸、輸出感官信息。

    我們來重點說一下負責信息輸出的VR終端,它們的作用是復刻五感的體驗——

    目前我們對視覺和聽覺的模擬已經相對成熟了。

    觸覺方面,目前有類似《頭號玩家》里頭的全身觸覺體驗套件Teslasuit,可以通過電流刺激來模擬觸覺。

    圖/Teslasuit

    嗅覺方面,有個叫OhRoma的產品可以模擬戰爭中的硝煙味、僵屍撲過來時的腐爛味、女生靠近時的體香 (其實…這個產品是色情網站設計的) 等等。

    圖/Techcrunch

    隨著化學和材料學等學科的發展,理論上未來也可以合成相應的氣體固體,模擬更多嗅覺體驗,甚至味覺。

    到時候,我們會進入一個幾乎可以復原現實世界一切感官體驗的元宇宙。

    不過,畢竟一切只是「模擬」,還是很難完美復刻所有感官體驗。

    這時候,我們會嘗試進入「階段2」。

    階段 2

    腦接元宇宙

    之前我在科普 的時候就提到過「缸中之腦」實驗。

    人類的感受其實都是大腦的「騙局」:而既然大腦信號都是電信號,我們完全可以把大腦信號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讀懂的語言,反過來也可以把計算機信號轉化為大腦可以感知的電信號。

    這樣我們靠一段代碼,就可以模擬吃飯的感受。

    像是馬斯克這幾年在研究的腦機介面技術,就在努力攻克這些課題。

    圖/Neuralink

    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我們或許完全不需要通過VR眼鏡等外接設備,也可以直接通過電信號完美復刻現實世界帶來的感官體驗。

    不過呢,還是有問題存在:我們的吃喝拉撒還是得在現實世界完成,人類無法跟現實世界完全脫節。

    一種解決方案是類似電影《黑客帝國》的場景:所有人類的肉體被妥善保存,通過營養液維持生命機能——

    圖/《黑客帝國》劇照

    這背後也有「兩顆葯丸」的倫理問題:「真實」到底重不重要?

    Anyway,即使倫理問題解決了,所有人都願意選擇在元宇宙里生活和工作了,仍然有問題無法解決:衰老與死亡。

    這時候,人類會嘗試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元宇宙——

    階段 3

    意識元宇宙

    隨著全腦模擬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未來如果我們可以像《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直接把人類意識上載到伺服器上,同時讓意識具備自我計算機能,那麼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活在元宇宙里,徹底地進化為硅基生物。

    而且我們的意識還可以無限復制,傳到全世界的各個伺服器上。

    這個哲學上的討論很多,今天就不展開了。

    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WaitButWhy的文章《What Makes You You?》。

    Anyway,假設意識本身都是「我」,那麼在意識可以備份的前提下,只要不存在全球性災難事件引發全網斷網、資料庫全毀這樣的極端情形,理論上我們都可以實現「永生」。

    不過這時候還是有問題:人們會變得不再快樂。

    這一點可能有點違反直覺,我來解釋解釋——

    大家之所以喜歡元宇宙的概念,是因為它能擺脫現實世界的諸多限制。

    比如空間限制,我們可以在元宇宙里實現瞬間移動。

    我們也可以脫離時間限制,很多動作可以有即時反饋,壓根都不需要等待。

    如果我們的意識可以上傳到元宇宙,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提高計算速度,來改變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就像劉慈欣在長篇處女作《中國2185》里頭所描述的,「虛擬人類」在兩個小時里度過了600年的演化。

    還有就是規律限制——在元宇宙里我們能做到很多違背物理學生物學規律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飛可以漂浮,就算被車撞了被劍刺了也不會真正意義上的「死亡」。

    圖/Mark Zuckerberg via FB

    而更重要的,在元宇宙里,理論上你也沒有資源限制——

    你可以擁有無限多的資源,你可以擁有無數套房、無數輛豪車、無數個名牌包包……

    只要計算資源允許,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元宇宙,成為自己宇宙的「神」。

    那麼問題就來了——

    既然幾乎沒有限制,為啥還會「不再快樂」呢?

    這是因為,快樂的來源,在於「預期差」。

    幾乎什麼都做得到,要什麼就有什麼,你就不會有「求之而不得」的感覺。

    就算你得到了一切,都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意識被上載還有一個後果:我們的計算速度和准確性變強了,出現「意外」的概率很小。

    換句話說,我們的「預期」變得極其准確,這也是導致沒有預期差的原因。

    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會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

    階段 4

    孿生元宇宙

    為了製造預期差,我們會開始某種程度的自我設限,復刻真實世界中的各種規律:物理學、經濟學…創造出一個現實世界的鏡像,也就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數字孿生」。

    最簡單的做法是加入隨機數。

    就像玩游戲抽道具,把把歐皇並不會讓人沉迷,有了隨機變數自然會有意外,會有預期差。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我設限,讓資源不再無限 (不過這也失去了元宇宙的大部分魅力) 。

    比如說,我們可以利用我以前科普過的 ,讓元宇宙里頭的虛擬物品具備稀缺屬性。

    這么做,本質上就是讓資源不再可以隨隨便便地無限復制,那麼現實世界中的經濟規律也可以在元宇宙里頭被復刻。

    當然,這些手段其實在更早的階段就會開始發生,像是NFT在這幾年就被熱炒過幾波。

    不過在這個階段還是有兩個致命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甚至有可能讓人類不再擁有創造力。

    第一個問題是時間資源無法受限。

    上載意識後,人類實現了「永生」。

    雖然我們會自我設限,讓經濟規律重現,但我們不大可能會讓時間資源被壓縮。

    畢竟從倫理道德來看,剝奪一個人的剩餘時間,相當於主動「殺死」他。

    一旦人類擁有近乎無限的生命,他們會做什麼?

    奈飛《愛死機》第二季的《Pop Squad》 (人口警察) 給出了答案——人類將會喪失創新意願。

    劇集里的一個女性角色,她是個歌手,過去20年一直在磨煉某一段獨唱。

    圖/愛死機2

    因為她擁有了無限的時間,已經試錯了足夠多次,「從0到1」甚至「從1到100」都搭好了,所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從100到101」的層面。

    順帶一提,這時候「繁衍後代」也會變得沒那麼重要,你甚至可以跟NPC (人工智慧) 生下後代,但很可能只是為了體驗當父母的樂趣。

    Anyway,人類創新的步伐確實會因此放緩。

    當然你也可以說,雖然是放緩,但還是在進步的;而且時間資源近乎無限,那長遠來看,人類還是在發展的。

    這時候我們還會面對另一個問題——信息繭房。

    人類知識的發展,要有信息的輸入才能有智慧的輸出。

    而在元宇宙里頭,信息的輸入源會被局限在元宇宙 (外加地球) 本身,這會限制人類知識邊界的拓展,會形成一個信息繭房。

    當然,自我演化本身也可以有輸出:因為我們對原始數據的處理會得到新的信息,會產生新的認知與洞見。

    但這些都只是人類自身活動而產生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一旦算力足夠多,每個人都可以在意識里載入所有人類已知的知識,那麼每個個體的輸入相同、處理機制也相同 (因為處理機制由輸入的信息決定) ,這樣每個個體的輸出也會相同。

    這會誕生很多科幻小說里提到的「統一意識體」。

    多樣性的美將不復存在。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破局呢?

    人類在徹底理解了元宇宙與地球之後,還是有拓展知識邊界的需求的。

    這時候,我們需要打破信息繭房,從地球外部去找輸入。

    就像我在新加坡的ArtScience Musuem (藝術科學博物館) 里頭看到的這么一句話——

    圖/狐狸

    翻譯過來就是「科學是宇宙想告知人類的,而藝術則是人類想告知宇宙的。」

    所以過往一直有所謂「飛船派」和「元宇宙派」的爭論——

    到底人類的未來,是走向外星殖民?還是成為地下運轉的伺服器?

    如果是後者,那麼一個流星過來,人類很可能會就此湮滅。

    這是包括劉慈欣老師在內的諸多科幻小說家、未來學家所擔心的;也是我開頭提到的「元宇宙可能會毀掉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

    無獨有偶,人類登月的第二人Buzz Aldrin也吐槽過:「你承諾過給我們火星殖民,現在我得到的卻只有Facebook。」

    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

    你到底會選擇加入「飛船派」呢?還是「元宇宙派」呢?

    最後我想說,這兩個派別其實並不矛盾。

    這就像是投資和消費的關系一樣。

    像費雪說的,「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或者說,投資其實就是未來的消費。

    一樣的,「飛船派」是在拓寬信息源,而「元宇宙派」則是在更好地利用和處理現有的信息。

    兩者並不矛盾,可以兩者兼有。

    只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在消費上,還是該拿出一部分來投資。

    照例一張圖總結一下——

    P.S.總有一天,疫情終將過去。疫情前和疫情後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後疫情時代又有什麼投資機會呢?找天給大家聊聊不曉得你們會感興趣不,感興趣的小夥伴點個在看唄。

    「Greed is good.」

    「很帥的投資客」的所有內容皆僅以傳遞知識與金融教育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一切請以最新文章為准。

    ⚠️ 風險提示:監管風險。

  • NFT《》

  • 區塊鏈《》

  • 智能城市《》

  • 計算機視覺《》

  • 人工智慧《》

  • 本文分析師/狐狸

    圖片與編輯/狐狸

    Icon/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創/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職於麥肯錫金融機構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過雜。華爾街見聞、36氪、新浪財經、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體專欄作者,著有暢銷書《風口上的豬》《無現金時代》。

熱點內容
調研組在調研btc天 發布:2025-05-18 04:19:18 瀏覽:556
數字貨幣ddm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8 04:14:59 瀏覽:266
怎麼算摩擦力的能量 發布:2025-05-18 04:13:26 瀏覽:694
幣印礦池dcr算力驟減 發布:2025-05-18 04:11:52 瀏覽:646
虛擬貨幣唯有茅台和比特幣 發布:2025-05-18 03:56:07 瀏覽:944
比特幣挖礦不是浪費錢 發布:2025-05-18 03:51:32 瀏覽:403
usdt如何賣出人民幣 發布:2025-05-18 03:43:08 瀏覽:417
元宇宙區塊鏈代幣yyz 發布:2025-05-18 03:42:28 瀏覽:419
測繪次新元宇宙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970
比特幣轉讓幣手續 發布:2025-05-18 02:37:53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