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幣減半與經濟危機哪個好
㈠ kok幣減半期過後幣價大降對曠工的好處
封裝本錢大降挖礦門檻降低、礦機收益不變。
截止2021.6.9日,FIL幣報價約為73美元,比較4月份幣價處於高位時,礦工的封裝成本減少了50%左右。按照封裝IT有效算力大約需要7.5FIL幣的本錢。
對礦工來說:在睡覺時,礦機在挖礦 , 在作業時,礦機在挖礦 ,在吃飯時,礦機在挖礦 ,在行情跌時,礦機在挖礦 ,在行情漲時,礦機在挖礦 ,無論什麼時,礦機都在挖礦 。所以行情動亂再大,底子影響不了礦工獲取礦幣。就屯著幣等機遇,一次性出手。。
對曠工的壞處:挖礦效率降低,行情不行。
㈡ 比特幣減半真能帶來大牛市有何機會
比特幣的供應是有限的,固定額度是2100萬。每挖出21萬個區塊,獎勵就會減半,最開始是一個區塊獎勵50比特幣zd。由於一個區塊生成時間約10分鍾,每21萬個塊發生一次減半,大約是每四年將有一個減半事件的發生。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挖出第一個區塊,史稱創世區塊,比特幣網路誕生。
2012年11月28日,比特幣第一次減半,從$2.01上漲至$1178,增長幅度接近六百倍;
2016年7月10日,比特幣第二次減半,從$163.65上漲至$19800,增長了一百二十多倍;
預計2020年5月,比特幣將進行第三次減半,總體看漲。
㈢ 經濟危機與貨幣
問題一:貨物多了低價少了高價本是正常規律,但利潤還與彈性相關,彈性大的低價會帶來利潤增加,若彈性小,降價只會減少利潤。經濟危機一旦出現,大家普遍捂緊錢袋,所以很多商品即使低價也無人問津,這就導致了供給的相對過剩,並不是生產的東西多了,而是沒人買了,不過銷毀貨物畢竟是個別現象,只具有象徵意義。
問題二:正如問題一中提到的,危機出現時不論高價低價,貨物沒有人購買,如果存儲,一方面可能有些商品的保質期很短,不便存儲;而更主要的是,一旦存儲,公司存貨就會增加,資金周轉就會出現問題,由於公司經營都有負債,這種負債多是向銀行借錢,銀行在危機當中自身難保,公司若到期不還銀行錢,可能銀行就會破產,可現在公司的產品沒有賣出去大量積壓,手裡缺少現金,根本無錢可還,這時候就可能導致公司破產。所以在經濟危機中,囤積貨物是不可取的,就好像現在中國的房地產一樣,由於國家調控,房價下行已經不可逆轉,購房者大多持幣觀望,即使降價,購買者也是寥寥無幾,事實上就是一場地產業的經濟危機,地產商手裡房屋大量積壓無法變現,年底時銀行貸款到期,若能續借還可以堅持一陣子,如不能續借,又借不到新款,房地產公司就只能面臨破產。
問題三:一樓回答的很好,現在有可能通過印鈔票解決問題的也只有美國,美元是國際貨幣,所以大量印美元導致的將是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對於窮國,事實上不只是窮國,現在世界上除了美國,其他國家若多印貨幣,貨幣必然貶值,貨幣的國際購買力下降,以前6塊能買一美元現在變成10塊一美元了,不僅無法多買國外商品,由於多印貨幣導致的過內通貨膨脹還有可能使得由於多印貨幣而買到的國外貨物更少。
㈣ 比特幣減半的規律和對挖礦行業的影響嗎
2020年是數字貨幣的減產元年,大多數的幣種都將在今年實現第一次減產,而比特幣則是迎來第三次減產周期。而市場對減半行情普遍較高,預計今年將迎來一波牛市行情,並且背後邏輯十分清晰。從歷史的經驗來看,這一點在加密貨幣這個圈早已形成較為廣泛的「共識」。
其次,被譽為「數字黃金」的比特幣,其避險屬性受到越來越多資金的認可,也間接性推高其價格。目前除了減半影響力最大的比特幣,其關注度最高的就是BCH、BSV、ETC、DASH等幣種,還有數十種山寨幣都選擇在2020年減半,因此,2020年也被稱之為減半元年。
比特幣減半是什麼?
比特幣減半,是指產出新區塊後所獲得的獎勵大約每隔四年減半一次。這意味著減半後,每生產一個區塊,其對應的比特幣獎勵都只有減半前的獎勵的一半。目前,比特幣已經進行了兩次減半,分別發生在2012年11月和2016年7月。第三次比特幣減半時間預計將發生在2020年5月13日,屆時,比特幣將會由現在的區塊獎勵12.5個減半到6.25個。
區塊獎勵減半意味著所有比特幣進入流通所需的時間更長,但也意味著挖礦產出新比特幣將越來越少,並且由於其供應有限,且挖礦難度增加,導致了其稀缺屬性愈加明顯,稀缺性將直接提升價值,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對於比特幣而言,毋庸置疑,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
2020年買比特幣不如買比特幣ETF基金!
1、今年比特幣減產,理論上X2
2、礦機要更新換代,理論上X2
3、比特幣現價10000X4=4萬美金(今年減產後預期價格)
在此期間,持有現貨與ETF基金的回報對比:
1、買現貨持有,賺了3倍
2、買ETF基金,最高可達15倍以上(智能調倉+基金復利計算)
毫無疑問,BitOffer推出的比特幣ETF是最佳的投資選擇!
㈤ 要求各地關停比特幣挖礦項目,比特幣對現實經濟有何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比特幣,也在關注比特幣的價格,現在多地要求關停比特幣挖礦項目,我認為比特幣對現實經濟是有很大影響的,一方面會減少消費,另外一方面會增加很多意外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我認為這東西幾乎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3.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投資行為。
很多人不太理解比特幣究竟是什麼,簡單的說,這就是用了區塊鏈技術進行加密的一種虛擬貨幣,有些人認為比較保險,所以就選擇投資一些人,感覺能夠賺錢,所以盲目投資,還有一些人完全什麼都不懂就跟著投資,這樣的人是最容易被坑的,一旦損失有可能就是傾家盪產,所以說這是一個風險非常大的投資行為,而且比特幣對市場來說幾乎是沒有好處的,因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風險。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人手裡有錢了,於是就開始投資,但是虛擬貨幣始終是存在風險的,現在多地都要求關停這個項目,是因為這個東西對現實經濟幾乎是沒有好的影響的,會減少消費,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也會導致非常多的意外事件,還有可能對我們的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一定要注意這個東西的風險。
㈥ 比特幣減半將會帶來什麼影響為什麼2020年會被稱為「減半季」
在2020年,主流幣截止現在已經有ETC\BCH\BSV三個幣已經完成減半,後續還有BTC\DASH\ZEC,因為減半的幣種很多,所有圈內稱2020年為減半年等。
2020年是比特幣的第三次減半,比特幣的挖礦獎勵將從每個區塊12.5個比特幣變成6.25個比特幣。在幣價不變的情況下,礦工的收益會減少。整個網路的通膨率降低。
㈦ (四)礦產品價格將震盪上行,經濟發展成本加大
基本判斷:主要礦產品受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影響,需求有所放緩,但由於地緣政治危機不斷惡化,石油等受運輸制約的重要礦產品價格將振盪加劇,在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可能沖高,經濟發展成本進一步加大。
2012年1月12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1.00%不變,同時宣布,維持隔夜存款利率在0.25%,並維持隔夜貸款利率在1.75%不變。標准普爾13日發布報告,宣布剝奪法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與此同時,銀行暫停了與希臘之間有關債務重組的談判進程,這對試圖遏止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歐盟各國領導人來說是今年的第一次打擊。標准普爾在報告中宣布,該機構決定將塞普勒斯、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各下調兩個等級;將法國、奧地利、馬爾他、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各下調一個等級;同時確認比利時、愛沙尼亞、芬蘭、德國、愛爾蘭、盧森堡和荷蘭現有的長期評級。
從全球最主要的三個經濟體美國、中國、歐盟公布的經濟數據看,經濟增速減緩的跡象非常明顯。同樣就業問題也在困擾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美國失業率數據保持9%的高位,雖然近期的製造業數據有所回升,但占經濟70%比重的消費仍舊疲弱,代表消費能力的就業數據表明美國目前的復甦主要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帶動的結果,並不具備內生性。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美國的經濟形勢必然會轉弱;歐債危機的進一步漫延使歐洲經濟蒙上了陰影,因此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必然帶來對大宗商品需求的減弱,預計2012年礦產品價格在目前的價位上波動上行。
專欄11 全球經濟形勢影響礦產品價格
2012年的宏觀大背景是全球經濟走弱,重要國家進入選戰階段,經濟走勢可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歐債問題激化。前4個月是歐債集中到期的一個階段。歐洲長短期救助措施都難以擺脫眾口難調的結局,這勢必使得市場悲觀情緒難退。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極可能伴隨著法國等AAA國家評級的喪失,部分國家國債收益率飆升以及美元指數的走高。在這一階段,銅或有明顯的空頭行情。黃金作為前期抗擊通脹的重要品種也勢必在全球經濟走弱的大環境下走低。第二階段,則是後歐債時代。歐債問題的激化勢必促使問題以某種方式解決,比較悲觀的是歐元區的解體,比較樂觀的是財政聯盟制度化,歐洲央行擔當最後貸款人角色。此時歐洲各國將會把精力放在發展經濟、降低失業上。而中國及美國的政策動向以及在此影響下的經濟走向造成對礦產品需求的變動將成為影響其價格的主要因素。
煤:國內煤價走勢更取決於國際煤價。從國內市場來看,由於煤炭新增產能仍將逐步釋放,煤炭產量能夠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而受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放慢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如果國際煤價能夠在目前基礎上保持相對平穩運行,國內煤價本身上漲動力將明顯減弱。2012年國際煤價走勢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可能繼續下跌,也可能回升,當然也可能繼續維持窄幅震盪。如果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導致歐元區實體經濟出現明顯下滑並波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情況,國際市場能源需求必然會出現下滑。屆時,煤炭價格也將會出現回調。但經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將更有能力協同救市,所以這種假設成為事實的概率相對較小。相反,國際煤價上漲的概率反而較大。為了給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當前主要經濟體仍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部分經濟體甚至再度啟動了量化寬松政策,這給國際市場能源價格上漲埋下了隱患。
原油:繼續走高,在發生伊朗戰爭等極端事件時油價可能會沖高到150美元/桶以上。2012年原油價格在110美元/桶附近波動。2012年2月7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月報中上調其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為上年10月來首次調高,並預計因非歐佩克產油國石油產量減少,石油市場將趨緊。EIA上調201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預估5萬桶至日增長132萬桶,同時亦調高2013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預估2萬桶至日增149萬桶。EIA還下調非OPEC國家2012年日產量預估14萬桶至日產5254萬桶,較2011年日產量高出77萬桶;上調2013年產量預估9萬桶至日產5339萬桶。EIA還稱,歐佩克成員國1月份原油總產量降至每日3077萬桶,為上年10月份以來首次下降。1月份歐佩克原油產量下降主要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原油產量減少。
美國原油、成品油庫存增加(圖55),原油進口量減少。截至2012年2月3日,美國原油庫存增加30.4萬桶至3.39億桶。汽油庫存增加163萬桶至2.32億桶。包括取暖油和柴油的餾分油庫存增加117萬桶至1.47億桶。2012年1月下旬開始,原油運價指數開始回落,有利於原油價格保持穩定。
鐵礦石:穩中有降。未來國外礦山擴產情況要大於中國粗鋼產量的增加,因此鐵礦石供求格局將出現變化,鐵礦石市場重新回到瘋狂上漲的局面難度較大。2012年鐵礦石價格變動將會更頻繁,但價格變動幅度收窄,總體價格呈緩慢下降趨勢,但仍處於高位。國內對房地產市場的擔憂,寶山鋼市綜合指數一路下滑(圖56),鋼材市場將在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影響下震盪築底,鋼鐵行業已經進入非常嚴峻的時刻,不僅行業利潤降至冰點,鋼鐵行業虧損面也在不斷擴大,對鐵礦石需求將有所放緩。
專欄12 地緣政治局勢惡化拉升原油價格
自2011年中東地區的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政權相繼更迭後,敘利亞成了新的「重災區」。美歐西方國家以及俄羅斯等大國圍繞敘利亞問題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激烈角逐。阿盟各國外長在開羅召開的會議上,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成立阿拉伯國家與聯合國聯合維和部隊,取代敘利亞觀察團,監督敘利亞對立方實施停火。
西方國家對敘利亞政權步步緊逼,從政治打壓、外交孤立,到經濟制裁、軍事威懾,矢志推翻敘利亞巴沙爾現政權。在這背後,他們究竟是打的什麼「如意算盤」。美歐此舉是為保以色列安全,同時擠壓中、俄等國在中東的利益。控制中東、實施「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是美國長久以來的戰略設計。此次「阿拉伯之春」雖然背景動因十分復雜,但與美國長期以來的外部干預和戰略設計有十分直接的關系。美國正欲借中東北非地區的政治動盪,掃清反美政權,穩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控制和主導地位。
目前,敘利亞局勢仍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敘利亞局勢持續動盪將成為中東格局轉變的重要分水嶺。由於敘利亞獨特的地緣位置和影響力,敘利亞局勢的變化,不僅會對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國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可能改變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敘利亞局勢持續動盪或政權更迭將成為中東格局轉變的重要分水嶺,必將超出埃及、利比亞等國政權更迭產生的影響。一是對中東和平進程產生直接影響;二是對中東能源輸出產生重大影響。敘利亞本身雖然沒有儲量驚人的石油資源,但其政局變化將直接影響鄰近的伊拉克、沙特、伊朗、科威特等產油大國的石油出口,從而引發石油價格波動甚至石油危機;三是敘利亞局勢動盪將為恐怖主義提供土壤;四是中東戰略力量對比將進一步失衡。
伊朗與美國的「戰火」再次升級,美國宣布凍結伊朗在美所在資產、美歐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伊朗威脅將封鎖全球重要的原油供給渠道——霍爾木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大多數中東原油輸出的必經之路,而中東又佔世界能源需求供應量的70%,每天有大量原油從該海峽通過,粗略估算,相當於波斯灣石油出口總量90%,或全球石油消費總量的40%。如果說2011年利比亞是原油市場的一顆炸彈,那麼2012年伊朗有望步它後塵。中東政治局勢是2012年國際油價不穩定因素之一。2011年,利比亞的政治動盪引發國際油價大幅上漲,顯然利比亞在國際原油市場的地位遠遠不及伊朗和伊拉克。一旦兩伊出現問題,將直接導致國際原油供需大幅下跌,引發的恐慌因素將進一步導致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可以說,波斯灣地區作為世界油庫,其任何政治動盪都將引發國際油價的動盪。
2012年2月19日伊朗石油部在其網站宣布,伊朗已經停止向英國和法國公司出售石油。石油行業是伊朗經濟命脈,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原油生產國,伊朗日均出口原油260萬桶,其中約20%輸往歐盟國家,主要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而法國不是伊朗石油在歐洲的主要出口對象,英國已於去年第三季度完全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
2011年伊朗向中國出口為每日原油22萬桶及天然氣6萬桶,超過中國每日石油進口總量的10%。而目前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和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UNIPEC)已經達成協議,將對中國石油出口提高至每日50萬桶。
2011年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佔全年進口總量的58.6%,加上中東北非地區前景不明朗,中國政府重視中東地區局勢發展,採取石油進口多元化,鼓勵從非洲、俄羅斯等國進口石油。
銅:上漲乏力。歷史上全球精銅供應最緊缺的一年或已過去,後期供需對銅價的作用將由推動轉為支撐。研究表明,銅市供應短缺跡象將在2012年達到低點後於2013年轉好。隨著前期(2009~2010年)銅礦開發投入資金的成熟運轉,至2013年精銅供給增長率與需求增長率之間的差異將趨於平衡。
雖然宏觀經濟面對銅價影響已經走弱,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延續效應。2011年,由於全球宏觀經濟較弱,全球銅消費增長緩慢。中國雖佔了銅消費的40%左右,但萎縮了近1/3,這主要是由於國內貨幣緊縮政策及其他房地產調控政
圖55 美國原油庫存變化情況
圖56 寶山鋼市綜合指數變化
專欄13 鐵礦石定價機制及其影響
鐵礦石定價出現從長協價到季度定價,再到月度定價,並逐漸向指數化定價等幾個階段的轉化。實際上是國際鐵礦石市場長期壟斷的結果。
長協機制。由於鐵礦石本身屬性的特殊,供需雙方本著長期合作的精神,以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為目的進行交易,採用長期協議確定數量、品種、價格(FOB離岸價格),運輸由買方負責,形成的特定的交易慣例和價格機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鐵礦石年度長協機制。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始於1981年,鐵礦石供應商和消費商談判協商雙方確定一個財政年度的鐵礦石價格。
季度定價。2010年,國際鐵礦石三大礦山巨頭先後棄長協機制,更改定價規則,從傳統的年度定價機制過渡到更短期的與現貨市場掛鉤的季度定價機制,長協機制定價時間周期從一個財政年度縮短為一個季度。鋼鐵行業大量增產導致鐵礦石供不應求,鋼企被迫接受季度定價,長協機制至此崩潰。中國鋼鐵企業要比去年多付700多億美元。
指數定價。在鐵礦石價格的長協時代,價格基本上是礦山與鋼廠通過談判形成的,體現了行業的共識。但在2010年,隨著三大礦山強行推動季度定價後,維持40年之久的長協模式消亡,指數化定價隨之出現。指數化定價實行之後,鐵礦石價格的確定不再只是礦山和鋼廠之間的事情。市場參與主體除礦山和鋼廠外,還有大量的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甚至還有很多來路不明的投機者。
鐵礦石定價機制改變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供需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回暖,全球鐵礦石需求日漸攀升,價格也必然隨之水漲船高,三大礦商選擇了有利於供方利益的定價機制。二是受金融危機影響,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與長協價差價過大,有時甚至相差一倍多。金融危機時,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一些鋼鐵公司轉而從現貨市場購買價格更便宜的鐵礦石。但當經濟復甦時,需求又出現大增,現貨市場價格上漲,鋼廠又重新選擇按長協價購買鐵礦石。三是鐵礦石現貨市場的發展為季度定價提供了參考價格。現貨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據保守估計現貨市場的交易量至少已佔鐵礦石總交易量的10%。四是鐵礦石定價機制變更的背後還存在著諸多金融炒家的身影,他們看到了鐵礦石這種商品身上蘊藏的巨大潛力和價值,鐵礦石在他們眼中早已具備了如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擁有的金融屬性。五是鐵礦石價格金融化已經開始。2008年5月,德意志銀行推出鐵礦石掉期交易。2009年5月,摩根斯坦利、高盛和巴克萊三大投行聯手推出了現金結算的鐵礦石投機交易。目前,全球有三大鐵礦石指數,即環球鋼訊的TSI指數、金屬導報的MBIO指數和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指數,全都以中國需求為主要參考指標。2011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研發並推出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10月10日正式向社會公開發布2011年10月第一周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這也是該指數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布,也是中國參與鐵礦石定價邁出的重要一步。策導致銅需求的減少,從下半年開始,由於經濟的不景氣,中國銅消費的增長受累於銅的下遊行業的不景氣,如汽車、高鐵、房地產等行業的表現不佳。這些需求因素將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繼續壓制銅價,下跌周期仍無法打破。但隨著宏觀經濟面的好轉,國內經濟政策的進一步寬松,需求逐步恢復,實體消費的內生性動力得到一定的加強,銅價下半年將有可能擺脫弱勢震盪行情。因此,短期內銅價的弱勢行情將延續,再次下跌可能性仍存,回歸基本面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
鋁:寬幅震盪。歐洲需求放緩,中國鋁材出口將面臨很大挑戰。國內房地產宏觀調控明年不會放鬆,房地產投資將繼續減速。汽車受節能減排補貼門檻提高及限購影響,產銷將難現大規模增長。供應方面,由於電解鋁產能向西部轉移,以及中東部鋁廠很多都建有自備電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電價上調對提升成本的影響。2012年整體市場仍將偏弱。一季度,全球經濟形勢難有轉變,鋁價或將延續震盪下行。一方面是受歐債持續發酵、美元反彈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庫存高位,庫存壓力的釋放需要時間。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可能迎來底部,二季度迎來反彈。中國方面,3月份「兩會」閉幕後,經濟政策將更加明朗。隨著2月份後大量歐債的到期,歐元區的關鍵時刻來臨。屆時歐債危機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宗商品的走勢。若美聯儲因而推出QE3,從而對鋁價產生利好。第三、四季度或許再次出現調整,這取決於美國及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的情況。鋁價將繼續表現為「內強外弱。」
黃金:波動上行。2012年黃金價格在全球經濟復甦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下,將會在短期回調後繼續走高。但是隨著全球量化寬松政策的陸續推出和歐美經濟的緩和,黃金價格肯定會有一系列的調整,因此2012年黃金價格將在不斷震盪回調的過程中繼續上行。一是由於美國經濟復甦步伐緩慢,美聯儲將繼續執行寬松政策。美聯儲將2012年經濟增長預測中位數由3.5%調低至2.7%,並預期2012年底失業率為8.6%,遠高於經濟衰退前5%的水平。專家認為美聯儲為增加就業將繼續維持利率於極低水平,並在需要時進一步放寬銀根。二是歐元區債務危機短期內估計難以解決。雖然在2011年10月份舉行的峰會上,歐元區國家同意擴大作為區內援助基金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的規模,但不少投資者質疑其解決危機的成效,財政穩健國家是否願意繼續向財政困難國家提供援助,也充滿變數。畢竟財政援助是無法令財政困難國家回復財政穩健的,這些國家只有採取必要的削減財赤措施,才能令投資者重拾信心。當然,財政困難國家會否落實有關措施,投資者是不是耐心等候措施得以落實,目前都還是疑問。正因為如此,第三季度市場對黃金的投資需求表現強勁,顯示出投資者把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及保值的投資工具。
水泥:穩中有降。鑒於供大於求的狀況將持續,預期水泥行業平均售價將略微下降。受到供應節制的影響,不同地區受到的壓力可能不同。
鉀:高位調整。2012年鉀肥價格走勢仍伴有較多不確定因素,「漲跌互現」的局面或繼續存在,上半年短時間內會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自2011年四季度開始,在冬儲計劃推遲、采購數量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市場悲觀氛圍較為濃厚,鉀肥價格也一直處於低位震盪的局面。而伴隨著青海地區鉀肥搶運工作的開展,訂單供應略顯順暢,使鉀肥社會庫存量逐漸增大。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沿海港口氯化鉀庫存近140萬噸,國產以及邊貿鉀肥庫存量近200萬噸。與此同時,近幾年我國國產鉀肥以年均增長18%的速度不斷擴大產量。2012年上半年,鉀肥供應總量將會達到700萬噸左右,短時間內會出現供大於求。預計鉀肥市場整體或將呈現震盪下滑並觸底小幅反彈的趨勢。
㈧ 經濟大蕭條中,什麼最保值黃金原油礦產品
黃金,標準的硬貨幣,到那裡都能用.
㈨ 對於中國來說,經濟危機是好是壞
必然不好了
不要總想外國不行了,中國可以藉此機會突飛猛進的發展了,但是在經濟危機中縱然有機遇,還是要付出沉痛的代價的。
從根本上說,外國的經濟危機我們並不能倖免,這就是全球一體化造成的。我們不能脫離和國外的經濟上的聯系,因此世界經濟危機必然會影響到我國。換句話說,既然是世界行的經濟危機,中國有在世界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必然受到影響,只是影響大小、持續時間長短的問題。
美國可以將危機轉嫁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所有國家。但是中國還不行。
首先,國外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就有很大影響。中國沿海地區的中小型企業,由於沒有足夠的造血能力,全靠資金周轉支撐,當國外市場由於經濟危機需求不足時,我國出口便會受到極大的創傷,中小企業面臨倒閉的危險。然而,中小企業又是吸收勞動力的重要機構,當中小企業倒閉了,大批工人面臨著失業的危險,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當這些工人沒有工作,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於是就失去了消費的動力。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內需,投資,和出口。
當內需和出口都不行時,只有投資可以帶動經濟增長。然而這種政府主導的投資也有弊端,如許多項目的重復建設等等。
當世界經濟危機時,中國還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人民幣匯率。中國人民幣被迫升值,便會進一步削弱我國出口的競爭力,因而進一步影響經濟發展。
還有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大批畢業生沒有崗位工作。這個很明顯,06、07、08畢業生的工作就很好找,可是09年畢業的同學就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因為許多外企都倒閉了,比如通用汽車,或者外企因為經濟危機在中國大陸乾脆不招畢業生,還有的企業打出招手畢業生的牌子只是做個樣子,每次去問都是已經招滿……大批畢業生沒有地方就業,也會影響社會和諧。
說的有點亂。
總之,就是當經濟快速發展時,國內許多問題可以在經濟發展中得到解決,但是當經濟危機出現時,一系列的問題便顯現出來。最明顯的就是社會保障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我們還在進一步完善當中,現在還存在著一些缺陷。所以經濟危機的到來不是什麼好事。
大概就是這么回事吧。
···原創啊原創···
補充兩句吧:
首先,經濟危機對中國不好不是一個相對量,不能說對中國不好,對別的國家更不好,因此就說是經濟危機對中國好(暈,這話真繞··)我們不得不面對許多經濟危機給中國帶來的問題。
其次,之所以每個童鞋都強調就業,是因為我國的社會保障體制太不健全,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純粹吃社保的話生活條件太低。而在外國,且不說以社會保障好而著名的北歐、加拿大等,即使是美國,他們的社保體系都是十分健全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即使沒有了工作也是可以過日子的。這是由我們的國情決定的,畢竟我們還是初級階段呢。
還有,國際性活動、論壇等的舉辦是拉動GDP增長的一部分,當然,國際地位提升是前提,但是我們並不能說因為國際活動的舉辦所以我們經濟沒有受到影響。
此外,軍事演習等一方面為了反恐,一方面為了迎接國慶,還有一方面就是為了提升信心。在經濟危機中,最可怕的不是銀行倒閉,不是公司破產,而是人們對經濟社會的信心的失去。如果沒有信心,經濟將難以振作。因此,一系列的外事活動都是我們提升信心的措施之一。
至於和別的國家的差距,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這一基本國情,我們就不能片面的去和別人比較。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現有情況下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