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說的狗肉是什麼意思
❶ 數字貨幣是怎樣的騙局
不能說是騙局,而是有一定的風險,因為數字黃金貨幣是一種實物貨幣形式,它的存款以黃金而不是法定貨幣為單位計量。因此數字黃金貨幣的購買力波動和黃金價格相關。如果黃金價格上漲,那麼就變得更有價值,如果黃金價格下跌,那麼會價值損失。
由於還沒有具體的金融條例監管數字黃金貨幣供應商,因此他們以自我管制的方式運作。數字黃金貨幣供應商不是銀行,因此銀行條例是不適用的。
(1)幣圈說的狗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探討數字貨幣的內涵,必須釐清一-些模 湖的概念。比如,是央行主導的法定數字貨幣,還是民間非法定數字貨幣;是加密數字貨幣,還是貨幣電子化;是否屬於」掛羊頭賣狗肉"的「劣幣」。
新技術確實使得貨幣的概念邊界變得更加模糊。從理論上來說,新貨幣經濟學指出了貨幣消失的可能性,即法定紙幣不再是惟一-的交易媒介,並最終被產生貨幣收益、由私人部門發行的金融資產所取代。
從現實來看,盡管法定貨幣的地位仍不可動搖,但歷史上也出現過各種局部場景的私人貨幣,如20世紀20年代貨幣失控的德國普有過瓦拉系統。現在有去中心化特徵的數字貨幣,更使得私人貨幣的挑戰日益突出。
❷ 為何廣西玉林流行吃狗肉被罵,而大家吃豬肉牛肉卻心安理得
這就是愛狗人士的雙標,在他們看了狗的權益大於一切。只要狗過的好就可以,其他動物死活關他屁事。罵廣西玉林的大部分是愛狗人士,一個個吃飽了沒事干。在這里我表明我的觀點,你有權不吃狗肉,但你無權干涉別人吃。狗和豬牛羊沒什麼區別,想吃就吃。
❸ 狗肉補什麼
狗肉可以補身體諸多器官,增強免疫力。
食用狗肉可增強人的體魄,提高消化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性功能。狗肉還可用於老年人的虛弱症,如尿溺不盡、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強抗寒能力。
狗肉不能和大蒜一起吃:由於大蒜的揮發性物質可抑制胃液分泌,而狗肉性熱,所以吃狗肉時若大量食用新鮮大蒜,可能會引起胃腸不適,也不利於狗肉的消化吸收,因此吃狗肉時不應大量食用新鮮大蒜,但若是狗肉炒大蒜、青蒜或蒜苗則無需顧忌。
(3)幣圈說的狗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狗肉禁忌
1、狗肉不能和鯉魚一起吃:鯉魚氣味甘平,利水下氣。除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外,還有十幾種游離氨基酸及組織蛋白酶。與狗肉同食,不僅二者營養功能不同,而且因為二者生化反應極為復雜,可能產生不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所以不適合一起吃。
2、狗肉不能和茶一起吃:吃狗肉後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
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吃完狗肉後不宜立即喝茶。
❹ 狗肉節狗肉節狗肉節狗肉節狗肉節狗肉節
這就是食物鏈的形式吧,平時吃的很多肉,都是從動物身上來的,你有沒有覺得殘忍呢?只不過狗是人類經常可以看到的,並且和人類很親近的一種動物,你這么覺得也很正常。所以很矛盾,你愛護動物,但是你又不能不吃肉。其實愛狗的人,他不一定會反對吃狗肉,只不過當你看到狗被殺害的場面,人就會本能的出於同情心;所以只能說日常的肉類對於人來說都是有需求的,人家養的狗可能就是為了這個。
❺ 狗吃狗肉么
在一般的正常情況下狗是不會吃同類的肉的,這倒不是什麼倫理問題。
首先,動物和人的感官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可以把我們的意志強加在任何動物身上。也不要妄自揣測。狗狗是不一樣的,狗狗是嗅覺性的動物,它大腦有很大部分是處理氣味信息的,因此狗和狼和熊和鼴鼠的世界,是同屬於嗅覺世界的,尤其是鼴鼠這種動物,它的視力恐怕連輔助都不是了。有人說自己做過實驗,往狗面前扔狗肉,狗聞一聞就走開了,哪怕當時飢腸轆轆。
還有著一種說法是狗吃了狗肉會吐,因為狗的嗅覺是很敏銳的,它們能夠清晰地聞到屬於狗的那種獨特氣味並且知道那是被宰殺過了的。智商高的狗不等把狗肉放到它面前它就會跑開。比較聰明的狗聞一下,也會拒絕吃,笨一點的就是會吞下去,才能感覺出是狗肉,就會嘔吐。
(5)幣圈說的狗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狗的嗅覺
犬的嗅覺靈敏度位居各畜之首,眼瞎的狗可以利用鼻子生活的像正常狗狗。犬靈敏的嗅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別氣味的能力。
狗狗的嗅覺感受器官叫做嗅粘膜,位於鼻腔上部,表面有許多皺褶,其面積約為人類的四倍。狗辨別氣味的能力相當強,可在諸多氣味中嗅出特定的味道,它發現氣味的能力是人類的100萬甚至1000萬倍,分辨氣味的能力超過人的1000倍。
狗狗的嗅覺感受器官叫做嗅粘膜,位於鼻腔上部,表面有許多皺褶,其面積約為人類的四倍。狗辨別氣味的能力相當強,可在諸多氣味中嗅出特定的味道,它發現氣味的能力是人類的100萬甚至1000萬倍,分辨氣味的能力超過人的1000倍。
參考文獻:網路-狗
❻ 老祖宗吃了幾千年的狗肉,為何到今天就變成了「犯罪」
其定為吃狗肉是有罪的也就是一群愛狗的人士的說法,主要還是因為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傳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而且狗的角色也在社會生活中也在慢慢地改變。首先先說一些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吃貓狗肉的是非問題上,因為在很多人的眼中其實狗和貓都是很有靈性的動物,也就是通人性。
最後是地域的文化的問題,這個就比較困難,因為很多國家都有吃狗的習俗。吃狗肉的習慣並不僅限於東亞文化圈。在地理上,吃狗的人群分布非常廣泛。狗肉是越南、東帝汶、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餐桌上的美食,是大洋和美洲原住民的蛋白質來源。在非洲的一些國家,吃狗肉的習慣也很普遍。所以這方面的壓力是很大的,外界壓力和傳統的選擇。
❼ mir4是不是騙局
mir4是騙局。
1,騙局原因:
為啥說MIR4是假的區塊鏈。 12月要開放60級,10W戰力的角色NFT,說穿了,就是角色可以交易了,官方可以打包轉移到購買者賬號。 NFT大火,是因為別人的作品可以具有容易被仿製,所以需要數字簽名防偽證明其真實性。 話說你Mir4就是一個普通的角色官方交易,非要掛個NFT名頭,有啥子意思,莫非哪個玩家還能自己復制別人的角色在自己的賬號裡面?數字簽名在這個場景完全一點用沒有。
2,套路方式:
a,MIR4這個掛著假區塊鏈羊頭賣狗肉的游戲,居然如此誇張。 恐怕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款游戲搬磚如此瘋狂,門檻如此的低,一個50的號獲得游戲物品價值100+. 嗯,一台機器可以開幾個號?隨便開,只要你機器夠強,反正我老筆記本掛6個客戶端CPU才60%,可惜沒有6個50的號哈哈,不然可以買幾斤排骨咯。
b,現在40級不好搶礦咯。 12月還有一波爆發,要麼MIR4游戲本身被大多數國家禁止,如果不死就更暴利咯,到時候就不靠挖礦賺錢咯。韓國開發商還真是心大,居然敢上線DSP功能,這不是動了當地國家的乳酪么。
拓展資料
1.MIR4簡介:
最近游戲圈和幣圈最火的莫屬於MIR4了。MIR4 是一款基於區塊鏈的游戲玩賺游戲,玩家可以在其中挖掘黑鐵,並在市場上出售它們以換取現實世界的金錢。 游戲圈的人覺得:這游戲搬磚是真掙錢; 而幣圈的人覺得:未來幾年區塊鏈的大勢是屬於游戲生態的。 作為關注了MIR4很久的人,在游戲上線第一時間就入坑。 MIR4目前上線不到1個月,個人已在這個項目投入不下20萬,最近幾天連續兩場大封號,導致工作室80%的賬號被封,雖然損失慘重,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MIR4真是太吸金了。 重新起步前,寫下這么一個文章,給將要入坑的人一些建議,可以讓你們避免走彎路。
2.代幣介紹:
a,從事搬磚行業也好久了,以前是別的傳奇,沒玩過傳奇4,這個是新上線的 三端的游戲,手機也能玩,電腦 也能玩,這裡面有一個特點,就是黑鐵能換代幣。先講講代幣。它是40級用黑鐵換的,有一個錢包 可以換。這個代幣是可以賣的, 在 MIR4 中,玩家通過在游戲中「挖掘」一種名為 黑鐵的游戲幣來挖掘它。 可以通過「熔煉」它們來交換稱為 DRACO 的實用TOKEN。
b, 目前的匯率是 103976 黑鐵 = 1 DRACO。但是,隨著游戲中開採的暗鐵越來越多,熔煉 DRACO 所需的黑鐵數量也會增加。 該游戲沒有像 MetaMask 這樣的加密貨幣錢包,而是有自己的錢包,稱為 WEMIX 錢包,您可以在其中存儲和交易您的代幣。 然後可以通過 Bithumb 交易所將 DRACO 兌換成 WEMIX 代幣。 目前全天候進行游戲,單號單天可以挖出40萬-60萬的黑鐵,按照目前兌換比例,可以獲得4-6個DRACO。
❽ 為什麼有些人整天在網上發不讓吃狗肉!微信朋友圈幾乎隔幾天就有類似的文字。我本人也很少吃狗肉幾年能吃
你說的就是典型的選擇性偽善,狗不能吃,因為是他們的朋友,雞鴨魚牛羊豬都能殺起來讓他們和他們的愛犬實用,美名其曰,天生生來就被吃………
跟狗粉這類反人類的變態腦殘永遠不能用經常人的思維和辯證肅交流。
因為弓型蟲上腦會產生強大的同化作用,潛移默化中他們也就變成這一物種了
狗粉經典語錄,狗是人類的朋友………
同志為朋,同門為友,很明顯他們已經擁有了四條腿走路的天性,也有了吃屎的愛好
❾ 區塊鏈是變相傳銷嗎
區塊鏈是新技術並不是變相傳銷,只是由許多傳銷組織聲稱為「區塊鏈」,實際上並未有任何技術,只是打著「區塊鏈」的名頭行傳銷之實罷了,國家已經多次發布公告打擊此種傳銷行為。以下為新華網報道區塊鏈傳銷:
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亦存在安全性風險,火爆背後有「別有用心」的誇大造勢。只有去除華而不實,區塊鏈才能回歸真正的應用價值。
投資8萬元,三個月後變80萬元?深圳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在區塊鏈概念、10倍收益等幌子的蒙騙下,數千名投資者深陷其中,涉案金額高達3.07億元。在區塊鏈的「神秘面紗」下,不法分子借機動起了歪腦筋,區塊鏈淪為詐騙、傳銷等經濟犯罪的「招牌」。
為何區塊鏈屢屢被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歪用」?除了「不明就裡」,區塊鏈技術本身「功用」如何?今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炒幣風氣的降溫給區塊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區塊鏈商業「應用」落地情況如何?《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當交易平台承諾的三個月「資金釋放期」屆滿而工作人員卻開始在QQ群「踢人」的時候,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唐海燕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此前,唐海燕在同學的介紹下,投資8萬元買了一種名為「普銀幣」的虛擬貨幣。「對方說這個貨幣是當下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有藏茶作為抵押物,還給我看了『技術白皮書』,我也不懂區塊鏈,就沒仔細看。」
雖然對於區塊鏈、虛擬貨幣都不了解,但高額的投資收益令唐海燕充滿了期待。她告訴記者,發行「普銀幣」的公司會定期對該虛擬貨幣按1比10的比例進行拆分,這意味著,每次拆分就會使投資者手中「普銀幣」的價值擴大10倍。只要經過一次拆分,她投資的8萬元,就相當於買到了價值80萬元的「普銀幣」,在交易平台上賣出即可獲得巨額收益。
按照交易平台的規則,剛購買的「普銀幣」不能馬上交易,必須在平台上凍結三個月之後才能迎來「釋放期」。然而,當三個月時間過去之後,唐海燕不僅沒有等到翻倍的資產,凍結在平台上的8萬元也無法用於交易了。
「其他投資者開始在QQ群里質疑這項投資的真實性,結果公司工作人員竟然把這些投資者一個一個踢出去了,我就感到不妙了。」她說。
事實也證明了唐海燕的直覺。2018年3月底,深圳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詐騙資金高達3.07億元。在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藏茶」的模式發行虛擬貨幣,套取公眾存款,唐海燕是數千名受害者中的一位。
深圳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宣稱,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台「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實際上,其買賣價格的變動是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幕後操作,並一度將「普銀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讓投資者嘗到一些甜頭。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最終導致投資人手中的「普銀幣」毫無價值。
2018年以來,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從事詐騙、傳銷,已經成為了新型犯罪手法中常用的「套路」。2018年4月,濟南警方端掉了一個打著「西部開發」「國家扶貧」「原始股」「區塊鏈」「電子商務」為幌子的傳銷團伙,抓獲主要嫌疑人十餘人,凍結涉案賬戶百餘個,查獲涉案資金3億余元。
濟南警方介紹,惠樂益電子商務公司以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為由,在網路上設計了假的虛擬盤,並發布所謂的「寶幣」「貴幣」等多種虛擬貨幣。
他們先是以贈送為幌子,向新加入的傳銷人員贈送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每枚價格在幾十元,然後通過人為操縱將虛擬幣一路升值到100多元甚至幾百元,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員加入,最後再通過所謂虛擬幣「貶值」的周期波動進行「割韭菜」,周而復始,最終達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在西安,當地警方日前也成功破獲了一起打著區塊鏈旗號的特大網路傳銷案。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鄭某出高薪組織網路平台管理員張某、李某等9人,自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路傳銷為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網路平台銷售虛擬的「大唐幣」,並操縱升值幅度;
同時在國內外多個城市召開推介會,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設置28級分管代理,僅僅18天,該團伙就共發展注冊會員13000餘人,目前已經查明該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資金高達8600餘萬元。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布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稱,近段時間以來,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公開發行代幣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其中隱藏了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比如百川幣、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等。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東、山東、上海等地采訪了解到,大多數人知道區塊鏈概念很火,但是「不明就裡」,對於區塊鏈的具體功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用來「投資理財」「買賣貨幣」的,也有人認為是「和蒸汽機同等量級的重大發明」,一些創業者更是摩拳擦掌,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致富機會」。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由於人們對區塊鏈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才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渾水摸魚誤導廣大投資者。
其一,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截至去年底,國內ICO參與人數和交易總量已實現翻倍增長,大量數字貨幣交易所出逃海外,代投模式將更多普通百姓捲入高風險投資。
許多行業自媒體、名嘴大咖與發行方、數字交易所等結成利益同盟,為「空氣幣」項目站台背書、製造輿論。去年12月,人民銀行等九部門將ICO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采訪中,不少人對本刊記者表示,代幣的存在為區塊鏈技術發展構建了一套權益機制,這套機制對激勵區塊鏈應用繁榮是不可或缺的。「過去5年的市場實踐證明,沒有權益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就像沒有連上互聯網的電腦、沒有貨幣的市場經濟,應用場景和發展速度都大打折扣。」上海的一位投資人說。
實際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代幣僅僅是最早驗證區塊鏈技術的一種產品,兩者之間並不能劃等號,而且代幣的存在已對區塊鏈的發展產生顯而易見的負面作用。
網路區塊鏈總工程師肖偉對本刊記者說,ICO暴富神話動搖區塊鏈技術人才研發定力,動輒幾百倍回報的炒幣暴富神話考驗著區塊鏈技術研發人才的耐心。「圈內曾經一起做區塊鏈技術研發的『戰友』很多轉去發幣了,現在還能堅持做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少之又少。」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黨委書記許澤瑋說,在中國禁止ICO的背景下,國內很多宣傳做區塊鏈應用的初創公司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將原本毫無價值的代幣經過概念包裝圈錢融資。「ICO污染了創新創業良好氛圍,創造了一種可投機的產品,不少年輕人不好好琢磨創業,都在琢磨發幣,這讓大家有了一夜暴富的幻想。」
目前,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思考,區塊鏈的發展是否一定要依靠發行代幣來實現激勵。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告訴本刊記者,所謂激勵機制僅僅是項目方為自己發代幣找的理論依據而已。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霍學文也認為,區塊鏈如果不擺脫發幣困境,就永遠找不到合法落地的機制。
其二,區塊鏈並非萬能,安全性存在風險。區塊鏈通常被認為可以實現三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保存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數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高;第二,交易全過程可溯源,可實現責任精準追蹤;第三,區塊鏈內嵌的智能合約可以基於契約自動執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違約風險。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在金融、物流、貿易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區塊鏈並非萬能,其功能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一般認為,根據其密碼學的特性,在區塊鏈上要想篡改或造假,理論上需要掌控超過51%的節點才能實現。當區塊鏈中的節點足夠多時,這種大眾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就難於篡改。
然而在現實中,數字貨幣交易所頻頻被攻擊甚至失竊。2018年6月20日,韓國Bithumb交易所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被盜走價值350億韓元、約合32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被稱為中國第一代「黑客」的季昕華說,區塊鏈會不斷面對攻擊,數據上傳到鏈的過程容易發生信息泄露。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量子計算的超強運算能力一旦實現,也將對區塊鏈產生直接沖擊。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趙鷂對本刊記者說,學術界早在2013年就證實了區塊鏈並不是完美的,存在不少「作弊」的策略。只要有足夠的經濟激勵,控制超過51%節點的攻擊不只存在於理論上。
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說,區塊鏈技術本身並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或顛覆性。「一些不法分子誇大區塊鏈的作用,以此來說明區塊鏈具有巨大的投資價值,這是值得廣大投資者警惕的。」
其三,區塊鏈火爆程度並不完全真實。數據顯示,自2017年底到2018年初超過300家主要關注ICO項目的自媒體出現,成為一個值得注意的非正常現象。
「這些自媒體大多數獲得交易所負責人、幣圈投資人的資金支持,其報道的客觀獨立性很難保證,大部分是鼓吹ICO和炒幣,過度拔高數字貨幣前景,為問題項目的非法集資創造了輿論傳播的便利。」許澤瑋說,一些區塊鏈自媒體投資人本身就是ICO項目投資人,其盈利模式是收取軟文費用和項目推廣費用,成為代幣發行的輿論幫手,還有個別媒體發展成代投機構,從中牟利。
(9)幣圈說的狗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了一則風險提示,提醒廣大公眾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原文如下:
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提示: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網路化、跨境化明顯。依託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風險波及范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伺服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內居民開展活動,並遠程式控制制實施違法活動。
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極可能是詐騙活動。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監管和追蹤難度很大。
二、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較強。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
實際操作中,不法分子通過幕後操縱所謂虛擬貨幣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三、存在多種違法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並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徵。
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