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四川遠大董事長
❶ 四川交投董事長被杏,會影響到交投的房地產嗎
這肯定會影響到交投的房子的,因為這裡面肯定有黑幕,中間吃了很多黑錢
❷ 遠大集團胡凱軍的背景是什麼
胡凱軍(Hu Kaijun),中國人。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1605位,2019年胡潤百富榜排名第113位。2019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排名第168位,財富值145億元人民幣.2020年2月26日,以3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胡潤全球富豪榜》第589位。
中國遠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3年,系股份制集團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亞運村遠大中心。作為一家經營管理型投資公司,中國遠大集團主營業務涵蓋醫葯健康、大宗商品交易、置業投資及金融服務等領域。
拓展資料:
中國遠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遠大集團)成立於1993年,系股份制集團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亞運村遠大中心。作為一家經營管理型投資公司,中國遠大集團主營業務涵蓋醫葯健康、大宗商品交易、置業投資及金融服務等領域。
醫葯健康:
中國遠大集團醫葯健康下屬由華東醫葯、遠大醫葯集團、雷允上葯業集團、遠大生物科技集團組成,是治療領域廣泛、產品劑型豐富、國內領先的綜合性醫葯集團 ,可提供千餘種制劑品種、多種原料葯、化工中間體和保健品等醫葯相關產品;擁有專業的營銷體系,銷售網路遍布全國,多項產品通過歐洲COS認證和美國FDA認證,銷往多個國家和地區。
遠大健康秉承「以研發為基礎,以病人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始終將創新作為戰略重點,通過構建自主研發平台、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國際合作等多種方式,新產品不斷投放市場,為企業可持續高速發展提供保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已經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中、化、生物葯物並舉,國內和國際市場共同發展的醫葯健康業務模式。
大宗商品交易:
大宗商品交易是中國遠大集團的重要業務領域之一,目前主要包括遠大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天津遠大聯合汽車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兩大企業集團。遠大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 ,連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集團主營石化、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貿易,形成了主營業務期現貨結合、進出口互補、內外貿聯動的格局 。
天津遠大聯合汽車貿易服務有限公司,以經銷高檔進口汽車為核心業務,代理全球知名品牌汽車,與美國、歐洲、日本等汽車製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采購關系,在國內擁有200餘家合作經銷商,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銷售服務體系,同時也提供汽車金融服務。
❸ 四川比特幣礦場集體斷電,幣圈是否會涼涼
四川比特幣礦場集體斷電,幣圈肯定會涼涼,四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挖礦聚集地,關閉了四川的礦場,會對幣圈造成沉重的打擊。
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自從誕生之後一直被排斥在國家金融體系之外,隨著各國對加密貨幣的重視,我國對加密貨幣的交易和挖礦行為都進行了打擊,其中四川作為比特幣最大的挖礦聚集地,遭遇了集體斷電,沉重打擊了幣圈。
幣圈在遭到各國抵制之後,投資者無法變現加密貨幣,幣圈涼涼已成定局。
加密貨幣火爆主要是因為不少人通過加密貨幣賺錢,他們能夠把加密貨幣換成法幣,但是隨著國家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加密貨幣無法交易和變現,幣圈投資者無法通過加密貨幣獲利,自然會退出加密貨幣挖礦和炒作,幣圈隨著投資者的減少,自然也會走向滅亡。
幣圈涼涼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礦場集體斷電表明了監管部門的決心。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❹ 中國遠大集團董事長是個老頭子嗎
中國遠大集團董事長是胡凱軍,不算老吧,應該也就40多歲。
❺ 幣圈一姐何一的老公是誰
趙長鵬。趙長鵬1986年11月15日出生四川,教育專業畢業,早年在學校里擔任過藝術系班主任,和何一結婚後輔佐何一成為幣圈一姐。
❻ 遠大集團造房子為什麼那麼快
地產業是中國遠大集團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遠大地產已經在北京、哈爾濱、杭州、珠海、成都、貴陽、綿陽等地組建專業地產公司,按照「精品化、品牌化、規模化」的模式進行專業開發,是國內大型的跨地域品牌開發商之一。
遠大地產聚集了一批有著強烈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以「創一流企業,奉獻於社會」為企業宗旨,致力於為社會大眾建造高標準的精品住宅,提供優質的物業服務,倡導先進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全面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看來,房子造的快,關鍵是企業的「規模、實力、人才和專業開發」模式。
有一篇文章可能對你的問題有參考價值,轉載如下:
標題:《遠大:一家「造樓」公司的速度與「市場」》
來源:新金融觀察 發布:2012-09-17
7個月內建成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樓」,實際建樓期只有3個月,輿論認為遠大集團有商業炒作之嫌,旨在營銷展示其獨特的高樓建造技術。但以生產空調聞名的遠大集團似乎沒有開玩笑的意思,在短時間內『組裝』起一棟高樓,也是它們的拿手好戲。
1.速度
自8月27日「天空城市」項目交付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開始環評公示起,遠大集團幾乎就沒有就此項目接受過國內媒體的采訪,關於「天空城市」的信息,顯得支離破碎。
新金融的采訪同樣遭到拒絕,理由是「現在處於保密階段,任何關於『天空城市』的信息不適合公開。」這座並未真正落地的「天空城市」,已讓人產生了諸多猜想。
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工作人員透露,該項目開工前要經過諸如能源評價、消防評價、圖紙方案審批等眾多環節,環境評價只是其中一項。而此次《天空城市項目環評》則針對的是施工期和運營期的污染問題,因污染「影響很小」,項目通過專家評審會的幾率並不低。
遠大集團提供的《「天空城市」初步計劃》顯示:「天空城市」項目的選址地點為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計劃建設高度為838米,共220層。今年6月公布建設計劃時,遠大集團總裁辦朱琳芳告訴記者,「天空城市」為集住宅、酒店、學校、醫院、寫字樓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綜合大樓。
按照遠大集團的構想,這座由迪拜設計師設計的「天空城市」,採用遠大可持續建築模塊化材料,就像堆積木那樣,從2012年11月開始,至2013年1月建成,「拼裝」起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樓,只用3個月,一天甚至可以「堆積」出5層。
目前的全球第一高樓迪拜哈里發塔建造時,用了近6年時間方才完成。其使用的建築技術讓遠大集團自豪,他們稱之為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創新」。
按照這一技術,他們將建造「天空城市」95%的工程量放在工廠里完成。在遠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大可建」)工廠里,數千名工人需要忙碌於焊接捶打,製作長15.6米、寬3.9米的地板以及牆面塊狀標准件。
製作完成後,這些標准件將由平板卡車運送至施工現場,並迅速吊起,安裝在之前早已計劃好的位置,建築工人只需要在現場擰緊螺絲,然後刷漆。
2.跨界
遠大集團也早已反復驗證了它們的技術。` 縱觀遠大以前的建築項目,先有6天時間建成15層的新方舟賓館,後有15天蓋起30層塔式酒店T30。
15天建30層樓,也被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冠上「中國速度」稱號。現在這個「世界第一高樓」的項目似乎並不是一件難事,除了建築規模不同,它們所用的預制組件與堆疊方式幾乎完全相同。
然而,這家靠生產空調發家的公司在數年前跨界進軍建築行業,則顯得吊詭。1988年,以3000元人民幣作為資本金成立的遠大集團,在之後的長時期內一直將業務重心放在生產非電中央空調上。
如今,這家企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空調製造商之一。其對外公布的進軍建築行業的原因,有些理想主義。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遠大集團董事長張躍稱:在看到2008年四川地震中樓房倒塌的慘狀後,他認定自己的真正使命是進軍建築業。
人們總是認為,建築行業存在大量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過時、落後的行業,目前很多行業都有較高的高科技含量,但建築不是其中之一。「我們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狀況。」張躍曾如是說。在張躍的構想中,他需要借鑒世界各地城市郊區常見的預制房屋的建築理念,並放大其工程規模。
2009年3月,遠大科技集團創立全資子公司遠大可建,並專心打造「可持續建築」的概念:9度抗震、5倍節能、20倍凈化、90%工廠製造、1%建築垃圾。
當然,遠大還有其他的預期:在不遠的未來,全世界每三幢新建建築就有一幢是遠大可建的產品,「讓全人類共享遠大可建的關懷」。
3.商務區
實際上,遠大集團「投身」建築業之時,中國城市的高樓角逐已趨向激烈,這一角逐幾乎發生在每一個一線城市。
1999年,420.5米高的上海金茂大廈竣工,中國終於擁有了第一座摩天大樓。2008年,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建成,3個月後,632米的上海中心開工建設。相距不遠的江蘇蘇州則在2005年才擁有了其第一座摩天大樓—— 232米的蘇州新地中心。
但4年後,這一城市的高樓紀錄被282米的環球188打破。2012年,蘇州金雞湖畔還要建起號稱「世界第一門」、「中國第一大高樓」的「東方之門」。
然而,「東方之門」還未竣工,在其北側,名為蘇州中心廣場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已經在2012年5月破土動工,項目中包含500米和450米超高層建築各1棟。
「東方之門」還未封頂就要以「屈居蘇州第三」收場。「摩天城市網」發布的「2011中國摩天城市排行榜」則顯示:5年之後,中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過800座,為目前美國摩天大樓總數的4倍。
未來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樓在中國封頂。2012年6月5日,遠大可建與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政府簽訂J220項目戰略協議,同時與J220項目用材供貨方逐一簽約。而彼時,遠大集團總裁辦新聞事務負責人朱琳芳則告訴記者,「這僅是個戰略協議」。
業內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建造高樓總與當時的市場需求有關,區別只在作為市場主體的是城市經濟還是地方政府。而在他看來,無論作為市場主體的是城市經濟還是地方政府,建樓的速度都趨向於更快。在另一方面,高樓也有其「城市經濟吸附力」,使之周邊產生商務區,「如北京國貿建成後,其產生巨大吸附力,促成周圍商圈的發展以及CBD的形成。」
❼ 四川比特幣礦場集體斷電,幣圈將會何去何從
6月20日零點,四川所有礦場被集體斷電,來不及轉移的比特幣礦工因此遭遇巨大損失。據報道,四川是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比特幣礦工聚集地,大約有800萬的負荷正用於加密貨幣挖礦。第二,西方一直以碳排放打著全球氣候變暖的旗幟來限制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限制他們的工業,貿易戰,大宗商品價格一系列手段來讓發展中國家消耗電力,抑制發展碳排放指標等等,然後讓不發達國家來“挖掘”這種虛擬貨幣,所以應該嚴厲打擊比特幣挖礦行為,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人和幕後黑手繩之以法,嚴懲不貸。
❽ 遠大集團總裁是誰
遠大集團總裁張躍
創業歷程
畢業於美術專業,卻轉行做工程,直至成功地搗騰出一家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直燃式中央空調企業;作為一名企業家,卻痴迷於藍天飛行,拿到中國第一張直升機私人駕照,還擁有6架(現存3架)私人飛機;個子不高,卻想要一手擎天,踐行於節能減排的戰場。他,就是遠大空調有限公司總裁張躍。
"我們開始吧。"他側過身,正向面對記者,兩只腳略微交叉,以支撐著因半坐而懸空的少許身體。他挺直腰背,揉了揉白天還神采奕奕,此刻卻已略顯些許迷離的眼睛。此時,已近晚上十點。在他的座駕里,他開始了與《能源》雜志記者的交談。
聚焦"第一"
恐怕連張躍自己,都沒想到,當年那個沉浸於繪畫,並有所造詣的自己,最終會轉變成今天的樣子。從一名教師到一位企業家,從單純的商業行為進而定格節能減排而不能自拔,每一次,張躍都大角度地轉換著自己的人生,也大幅度地變換著遠大的視角。
12歲那年,一位長者曾告訴他:"創作是天才,臨摹是奴才。"從此做別人沒有的東西,干別人不敢乾的事情的理念便根植於張躍的心裡。
八十年代社會涌動的"下海"浪潮撥動了張躍的心弦,也從此轉換了他的人生軌跡。1984年10月,他辭去已經從事三年的教師工作,投入到了未知的奮斗中,開始了一次次的折騰:創辦廣告公司,經營電視機、摩托車,做室內裝修……,"最初想要做生意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不想自己家比別人家窮。"棄教從商的張躍毫不掩飾樸素的初衷。
1987年的那個冬天對張躍來說尤其溫暖。不僅僅是因為他躲開了南方陰冷潮濕的冬天,和弟弟在東北老家度過了溫暖愜意的冬季,也讓他萌生了在南方製造取暖設備的念頭。事後證明,就是這個念頭,引領張躍走上了嶄新的人生征程。
"在東北,即便是農村,循環採暖也很平常。在屋外造個爐子,通過管道向屋內送熱水,熱水在暖氣片中不斷循環進行取暖。"張躍說,"南方潮濕陰冷,除了零星幾家採用煤爐取暖外,沒有其它取暖設施,因此,在南方生產銷售鍋爐肯定有市場。"
經過多方考證後,1988年6月5日,張躍拉開了他大手筆創業的序幕。他用繪畫以及裝修等生意積累的3萬元錢,在湖南郴州注冊了遠大有限公司,開發取暖設備。
"3萬元創辦遠大,當時還覺得蠻寬裕。1萬元做了產品研發,2萬元做廣告推廣,就把公司的基本雛形打造出來了。"張躍以輕松的口吻訴說著他那並不輕松的經歷。
棄教從商,張躍並不是頭腦發熱,他有過深思和取證。"做鍋爐是我弟弟的專長,他的專業是熱工。" 張躍神秘地笑談,"我弟弟說鍋爐容易做,我就敢去做。"
事情並沒有一帆風順的,張躍也不例外。鍋爐大規模生產之後,生意雖也紅火了一陣子,但是很快就發現鍋爐存在缺陷:當熱水被送到二、三樓的時候,隨著高度的增加,水壓增加,水溫可升高至100攝氏度以上,這樣,鍋爐一旦泄漏就可能發生爆炸。
"發現鍋爐缺陷之後,有人主張申請一個有壓鍋爐,按照有壓力的鍋爐貼上銘牌就可以了。當時,申請這樣一個鍋爐並不是一件難事,很多鄉鎮企業都申請到了。但是我聽說過有壓鍋爐爆炸事件,覺得這么做不安心。"張躍說。
張躍執著而堅毅的個性,直接推動了無壓熱水鍋爐的誕生。1989年,"遠大"的第一個產品--全球第一台浮子式無壓熱水鍋爐問世。該產品將一個浮球閥、一個止回閥分別安裝於鍋爐入\出口,使鍋爐不承受系統的壓力,永無爆炸的可能。
"無壓鍋爐的成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市場需求很旺盛,我們自己做不過來,只能租用別人的車間生產。通過出售鍋爐和轉讓技術,創業第二年就積累了很多錢。"張躍說。
由此,張躍認識到一個問題:想要成功,就要做別人沒有的東西。
1991年,對張躍來說又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無壓熱水鍋爐參加了巴黎發明博覽會,這為遠大打開了另外一扇窗。
"無壓鍋爐在巴黎國際發明博覽會上獲得銀獎。"張躍說,"當時,我們並不知道企業應該什麼樣,也沒有琢磨過別人的企業,從來不看電視、報紙,就僅僅琢磨自己那點事。這次會議後我就覺得企業可以再做大一點,應該把自己的發明拓展到國際去。"
一顆不安分的心又讓張躍在尋覓另外的突破口。
冬冷夏熱,冬有鍋爐,夏需空調--張躍的逆向思考,將遠大推向了頂點。面對電力短缺的現狀,"搞一種不用電的空調"的想法油然而生。如果說無壓鍋爐,還停留在簡單的產品研發階段,那麼,"非電空調"的想法,則直接把張躍帶上了有意識的節能減排之路。
"當時有很多空調廠家,但是都是用電的,我們聽說日本有非電空調,於是就下定決心要做非電空調。"
經過半年的技術研發,非電空調技術在遠大終於得以攻關。1992年,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台直燃吸收式溴化鋰冷溫水機(直接以燃料為能源的非電空調,簡稱"直燃機")。直燃機的成功,再次驗證了張躍的成功秘訣--做就要做"獨一無二"。
"那時要是懶惰一點,可能會多做幾年鍋爐。"張躍感慨,"當時比現在勤快。可能是年輕,體力旺盛,精力充沛,再加上內心不安分,想要做更大的事情的緣故。"
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先生曾經評價:"遠大"早年沒有最終成為一個鍋爐公司,是"遠大"歷史上的一件幸事。
問鼎節能
"如果現在的全球氣候問題沒有這么嚴重,我就可以把自己的飛機開出來了,就不用像現在這樣在外邊滯留一個晚上,我是不喜歡待在外邊的。"張躍的眼裡閃爍著神采,"如果建築節能能夠順利實施,我就可以繼續開飛機出行了。"
不放棄享受生活的張躍,在意識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嚴重性之後,就致力於節能減排工作。"其實在做無壓鍋爐的時候,就已經比較注重節能,消耗大量精力開發節能技術。但是,當時注重節能的動機很簡單,就是為了讓客戶喜歡。"張躍說。
真正意識到溫室氣體的嚴重性,是1996年前後。"恰巧趕上聯合國在京都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組織》會議,討論《京都議定書》,這次會議讓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開始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節能減排上。"張躍說。
據張躍介紹,非電空調的節能效益是極高的。遠大每年賣出的非電空調,每年減排二氧化碳大約新增300萬噸,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遠大減排的二氧化碳大約是9000萬噸。
"過去十幾年,遠大空調主要是用三種燃料。一種是燃油,當時天然氣比較少,後來天然氣比較多的時候,就用天然氣。之後隨著氣候的變化,就更多的關注到氣候保護,空氣污染的等問題,就採用了廢熱做能源。目前,遠大的國外大部分用戶都在利用廢熱空調。"
不過,張躍認為即便是非電空調再節能,也是在消耗能源。"目前城市二氧化碳很高,北京大約450,廣東高達900。事實上,無論是工業行為,還是各種生活消耗行為,所帶來的二氧化碳的危害都是很嚴重的。"如此,節能減排的嚴重性昭然若示。
想要解決能耗問題,還要從根上找原因。"如果建築節能做的比較好,空調是可有可無的。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就已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建築隔熱上了。"
在張躍看來,建築隔熱並不復雜。"主要是三道工序。一是牆體採用泡沫保溫,二是擯棄鋁合金採用塑料窗戶,再加上三到四層玻璃,三是做好外遮陽工作。"張躍介紹。
這個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目前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做這項工作是有巨大效益的。因為這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大量的失業人口都是低素質的勞動力,這些人有一個非常好的就業空間,就是建築節能的改造。"張躍說。
張躍介紹,我們的研究表明,一位普通素質的民工一年大概可以接受300平方米的建築節能改造。那麼,中國城市的建築中有大概150億平方米需要進行建築節能的改造。150億平方米能夠給未來10年的中國每年增加500萬個就業崗位。
他憧憬,"再有一兩年,如果建築節能技術能夠推行的話,我甚至可以自己重新用飛機了,如果沒有氣候的變化,自己在自己的天空里翱翔是很舒服的。我是不放棄享受的。"
逆"勢"而為
張躍用他的"特立獨行"將既有的"行業潛規則"一一打碎,外人眼中的偶然成功被他演繹成了必然。
當眾多企業擠破"上市獨木橋"時,張躍卻沒有推動遠大上市的意願。當"相互提攜"變得心照不宣時,張躍卻反其道而行之。當眾企業們糾葛於債務糾紛焦頭爛額時,遠大已有14年沒有借貸一分錢。
對於不推動遠大上市,他有著一套自己的理論,"金融危機以後,不再上市的想法就更堅定了。第一,從股市融資而來的資金即便再大,也不會覺得開心,因為那不是自己的成就。第二,如果經營不慎虧欠了股民,又會覺得是自己的罪過。所以,不應上市。"
對於資本,張躍也純凈到了"潔癖"的地步。"創辦企業之初,有段時間是不愉快的。大約七年的時間,遠大或多或少都有負債。直到2005年,公司才完全無負債經營。"
專修美術的張躍,到底還是留有一份藝術家的情懷,他說,自己創辦公司要做到像個常人一樣不欠錢,心裡才會覺得愉快。"其實,很多企業並不需要借貸,而是經營者提出了超越自己能力和當時條件的目標;亦或是看見了新商機,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是價值觀的問題。"
如果說遠大的路走的穩,離不開張躍輕財務重研發的經營的理念,"我沒有其它特別的愛好,所以每一天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新產品上。在技術攻關、產品製造、品質管理以及售後服務各方面,遠大都花了大量的資金。產品功能的可靠性和能源效率都需要非常高才具有競爭力,這也是我一年到頭在抓的事情。"
一個公司,領導的精力在哪方面,整個公司也會集中力量在這方面,張躍對此很自豪,"眾人的觀念中,老闆最應該管理的是公司的賬目和發展戰略。但是,這恰恰是我用的時間最少的方面。我的精力主要放在產品研發上。"張躍說。
張躍的行事作風,可謂是當前社會的"稀缺"。而稀缺的他,更擅長挖掘稀缺產業。"成功是不能復制的。創辦企業,一定要去尋找社會的稀缺,不可跟在別人後邊。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都是稀缺的。做了別人沒有的東西我就成功了。別人也開始做了,我就研究其它出路。"
敏銳的嗅覺,帶領著他一次次聚焦產業的前沿。內心的責任,使他最終定格節能減排。他用實踐宣告,一份對社會對環境的責任,能讓一個企業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