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宇宙三母音
① 這是為什麼 佛教的宇宙觀
「中國人自古不信上帝的說法純屬是謬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實際上與基督教信仰是相通的;至於形形色色的中國民間宗教所拜的神不過是人手所造的偶像,只有基督信仰才是絕對的真理,而弘揚基督真理乃助中國人的信仰回歸。」
中國人自古敬畏上帝
很多中國人以為基督教是洋教,但殊不知中國人的祖先是信奉上帝的,就是那《聖經》所記載的那位創造主、獨一的真神。
梁博士拿出其證據是中國古代經典書籍《十三經》(包括:周易、 尚書、詩經、周禮、 儀禮、 禮記、 春秋左傳、 公羊傳、 榖梁傳、 孝經、 論語、爾雅、 孟子 )裡面多次提及的「上帝」、「上天」與《聖經》所描述的上帝有驚人的相似。
研究中國古文化多年的宣教士利馬竇亦吃驚地發現,《聖經》中的上帝和中國古書的上帝幾乎一致。「上帝」又被中國人祖先稱之為「皇天上帝」、「上天」(俗稱為「老天爺」),祖先認為上帝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和創造者,他又是道德根源、絕對正義的,且審判罪惡。
不僅如此古代聖人、天子對上帝非常敬虔、忠心事奉他,且定期向他朝拜。北京天壇祈年殿裡面供奉著「皇天上帝」的牌位就是被帝王所拜祭,它反映了中國古代帝王有向上帝祭祀的傳統。
梁博士特別指出,「從天壇、經典古籍中找不到燒香、偶像的名字。由此可知,中國人自古信奉上帝,且非常虔誠。」
拜祭祖先和燒香習俗的由來
中國人拜祭祖先的習俗由來已久,那麼為什麼要拜祭祖先呢?這是否就是在拜偶像?對此,他解釋說,中國人之所以拜祭祖先就是因為他們認為人死後就會回到上帝那裡去,因此他們拜上帝時亦同時向祖先拜祭,目的是向祖先表達恩情及懷念之心。「因此拜祭祖先絕非拜偶像。」
中國人作祭祀時候都要燒香的,可古典書籍和天壇並沒有出現「香」,這是為何?梁博士表示,燒香不屬於中國正統文化,祖先向上帝祭祀並不燒香。其實它是十足的外來習俗,早在西晉末年,當胡人進駐中原時亦把印度的燒香習俗引入進來,燒香最初目的是驅鬼並非拜祭上帝。
關於道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其創始人為東漢末年的張道陵。道教和道家完全不同,道教其實源於中國古代各地的巫術和鬼神信仰,而後各地巫俗信仰(如鬼道、方仙道等)再與儒、道、釋、墨、五行、陰陽等諸家學說相結合創造出各地不同的民間信仰體系。
先秦時期神仙思想對道教產生和發展有很大影響。戰國時許多地區出現了鼓吹長生不老和不死之葯的方士,這成為了道教服食丹葯成仙的思想淵源。
梁博士說,「道教的興旺說明那時的古人已失去對上帝敬虔之心,而秦始皇乃是罪魁禍首。」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狂妄之極竟自稱為皇帝「即皇天上帝的簡稱」,中國統治者獨裁的文化從此開始,人們逐漸背離上帝。
可是人的內心終究離不開信仰,於是人們開始拜偶像,巫術和鬼神信仰興起,道教乃是其集大成者。「因此,那些眾神仙都是人創造的虛假神靈世界。」
真假關公
梁博士又指出,時下很多南方人所拜的關公純屬後人添油加醋的隨意組裝,和歷史上的關公大相徑庭。比如,一般所供奉的關公像中是他手拿長刀、身披盔甲,另一手拿書。
但稍懂古代歷史的人會知曉,長刀武器從宋朝才開始製造、盔甲是源於元朝,至於那本書則是清朝製造。可見現在人們所拜的不過人所造的假關公。
中國民間佛教和釋迦牟尼起初創立的佛教大相徑庭
佛教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然而現今的中國民間佛教已和釋迦牟尼起初創立的佛教大相徑庭,風牛馬不相及。實際上釋迦牟尼是聖人,偉大的思想家,他自稱是人、不是神,而且他不拜神,亦不準信徒拜偶像。
可是他死後就被後人神化,他的教訓亦被曲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現在的佛經並非都出自釋迦牟尼,梁博士解釋說,釋迦牟尼生前並沒有編錄自己的教理,起初的佛經都是經信徒代代口傳並非筆錄,直到他死後五百年才被收集整理成冊。
「經五百年口傳的佛經難免會有失真和偏差,更重要的是一些信徒在口傳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教訓,從而導致現今的佛經浩瀚入海、內容不一,甚至多處彼此矛盾。可見現今的佛經已不再是釋迦牟尼的教理了。」
民間佛教另一個「創造」就是菩薩。釋迦牟尼並沒有提出「菩薩」,廟里供奉的菩薩像更是違背釋迦牟尼教理的。篤信佛教的阿育王曾下令鏟除一萬八千個雕刻偶像者,因為信仰虔誠的阿育王深知拜偶像是違反佛教宗旨的。
至於中國老百姓廣為信奉的觀音菩薩更是經過後人不斷「改裝」而成。梁博士說,觀音是佛教徒把來自印度的慈悲神和自在神組裝而成的新神,起初的觀音是男子且留著鬍子,後被中國佛教徒改成女子。「可見觀音不過是後人杜撰的產物。而其所謂的菩薩顯靈都是邪靈的工作。」
他又補充說,佛教起初沒有永生、輪回、天堂之說,這都是從後來的信徒抄襲或改裝其它宗教的教理而成,其目的是讓佛教更加與時俱進,適應時代需要,以增加生存力和其它宗教的競爭力。
② 關於佛教末法的一系列問題,望高人解惑,亦為眾位有善心求法者解惑
先回答2:
所說佛法末期,只是表明一種人對佛法的理解性接受性,並不是說佛法就要終結這樣的意思。從時間概念上說,當然是指佛祖在世時間為開始,因為佛法是這個時間出現的。後期的佛法,是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對佛祖所說法的理解、接受、傳播。由於時間距離佛祖在世時間越來越久,原本的思想被後來人發揮、誤解、改變的可能性也越多,正確理解和接受佛法的人越來越少,因此才有正法、像法、末法時期這樣的說法。
再回答1:
根據佛法,佛法都是首先在人道成立、在人間成佛。天道乃至地獄諸道,都是由於業行的推動而受報,而只有人道是既在受業也在造業,因此只有人道是修行佛法後真正得到佛果的地方。但無論是什麼時期,哪怕是佛祖在世的時期,也一樣有信的有不信的,有真正解脫的也有不能解脫的。不存在末法時期不能得正果,脫六道的事情,只是可能獲得解脫的人比較少而已。
這與我們接受佛法理解佛法的能力、自我改變的心性情況都有關系,現代人隨著高科技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已經遠遠比不上佛祖在世時期的人了,所受的種種誘惑和自我慾望也更加大。但絕對不是說沒有人能夠證悟,只是比較少而已。
回答3:
關於斷除煩惱,直證菩提,並不是說了就能明白,也不是聽到了就能解脫,必須自己深入修行才真正完成。按佛的說法,是明白四諦緣起,以正見正思維、正行正語正命、正定念正精進等八正道來完成,或者說是以菩提六度來實現。而貫徹這一切的,就是「信、解、行、證」這幾個字。
對於錯誤的慾望執著,只有明白它的「緣起」,知道慾望是如何產生、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而後才真正明白如何理解正確和錯誤。所以不能真正深入的人,很難理解。學習佛法沒有捷徑,只有深入思維和實踐,慢慢自會有所成就。
佛法的目的,是通過慾望的止息來達到心的安定。這個止息不是慾望的停止,不是心思的斷絕,而是達到平衡後不做妄想,止是妄念的止,息是妄念的息。
回答4關於真言之類:
念佛號也罷,念真言咒語也罷,都是方法道路,但是需要在正確的方向指引下去進行。就比如,知道行路可以坐汽車,可以做飛機,也可以騎自行車、騎馬、可以走著,但是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方向在哪裡,那麼你的汽車、飛機等等工具,甚至你自己的身體素質影響的腳力,其實都沒有作用。
念佛號、念真言咒語,其實就是我們的工具,但必須明白自己為什麼想解脫,如何認識解脫,也就是懂得一切的「因緣」,有了起點有了方向才會知道什麼是終點,而這個時候,方法已經是次要的了。僅僅寄希望於真言咒語或念念不斷的佛號,是不能明白脫離苦惱的。但是在這個「誠信」的行為過程中,確實可以增加福報。
再者,關於什麼飛刀斷千手之類的,是小說家言,當個玩笑罷了。
回答5,關於易經:
易,不過是中國祖先的一種統計學方法,是一種規律的總結,而後人將各種物和事進行重新的排演比對,所以說感覺包羅萬象。這不過是對方法的解說和應用,因此不需要看做多神秘、復雜。只要自己的心、自己的智慧足夠,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通過某件小事情發現後面的規律,以及發展變化的趨勢。易經開篇就說過,易者,變易也。也就是說,易,其實就是指變化,易經就是對變化的各種察覺。而根據佛法,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有緣,而後有果,因和緣是事物產生和發展的條件,緣起觀其實也是一種對變易的描述,自然也可以與易相通。
③ 請問佛教大師一個問題,正懂佛法的進來解釋下,金剛經里的這句話
是的 如你所說 金剛經說過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還有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財求運,這不都是在行邪道嗎?
答案是:你不了解如來的含義
什麼是如來 無所從來 無所從去 名叫如來。
金剛經上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用身相求見如來 如果有人用色以求見如來 或以音聲求見如來 是人行邪道 是不可以見到真正的如來的。
佛沒有說過:人不能以音聲求財 人不能以色求財於我 人不能以相身作為認識佛陀的標准依據。
所以:人可以以音聲求財 也可以以色求運 為何 因為一切財運無不建立在聲色之上呀。所以
大部分人所求的是音 聲 色 財富 好運 這些當然可以用音聲求了不是嗎
但如果要以這些求見如來 那就不行了。為何 如來不曾來 也不曾去 你求什麼呢 所以才是人行邪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④ 請問現在密宗四祖是誰呢母音老人去世後是誰傳教呢
母音老人在世時,有弟子問過這個問題,母音老人是這樣回答的:「我不立傳人,有道自弘」.
據說:母音老人親自栽培--具足傳法和灌頂能力的大修行者,一共有30多位。其中,以河南的齊老師,廣州的陳老師,海南的蔡老師等較為出名。具體可查詢網址:心中心道場
⑤ 佛教說宇宙有36維空間,是嗎
你有點空間的理論給理解錯了,你所說的36空間就是10維空間,如果需要精確的答案可以去看看牛頓力學,廣義相對論,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⑥ 佛教說的本源本真是指什麼,應該是什麼狀態、態度。
宇宙和生命是從那裡來的?
佛教既不相信另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恆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恆的,前者是物質不滅,後者是精神不滅。所謂永恆,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本來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實際情況。
佛教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那是由於眾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業力是指有情眾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為,像各種的顏色一樣,繼續不斷地薰染到生命的主體——識田中去,再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水的誘導而萌芽生長,這在佛教稱為業力的現行。業的造作是業力現行的因,業力的現行,是業所造作的果,所謂 「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的說明。
業,有個人單獨造作的,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單獨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雖與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輕重不同。因此,業的種類,從大體上說,分有「共業」及「不共業」的兩大類。
由於共業,所以感得同樣的業報;地球,便是由於地球世界的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無數眾生的共業所感,而有各類不同的共業,所以也感得各種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間,有著無數無量的世界,它們的成因,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的無數眾生,所造各類不同的共業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體,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體一樣。至於那些無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沒有生物存在的星球,雖不是眾生活動的舞台,但卻也是為了眾生活動的舞台而存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沒有一種現象沒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陽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生物也將無法生存;雖然有許多的事物,無法用科學的觀點證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釋,一切都是由於眾生的業力所感,那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
至於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現,佛教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地球形成之後最初的人類,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是飛空而來的,那是由於他們的墮落,貪愛了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之後,身體粗重不能飛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世記經、大樓炭經、起世經等)。實際上,那也是出於他們的業報所致,天福享盡之時,必須要來地上隨業受報。正像以後所有的眾生一樣,既然先由共同的業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報受完,又將往生應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於不共業的理由,雖然同樣生在地球世界,品類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蟲,上至人類,人類之中,貧富貴賤,上智下愚,也有千差萬別。
事實上,共業,也是不共業的分類,比如地球眾生的共業與他方世界眾生的共業相比,便成了不共業;同樣的,不共業,也是共業的分類,比如非洲的黑種人與亞洲的黃種人,是由不共業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類,所以仍由共業所感。以此類推,同在一個國家的人民,也有千萬差別,乃至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姊妹,也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這,就是佛教對於宇宙生命的來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⑦ 阿彌陀佛的阿念a還是e或0音i
阿字的發音,最標準是念a音,這是宇宙三母音之一。
如果你已經念熟了,念e、o音,也是可以的。阿彌陀佛肯定也是聽得懂的。有些老人念了一輩子了,就不宜再改了,也不要說她你念得不對。念i音,好像不太常見。
⑧ 佛教四大天王的英文名怎麼讀的啊
不是英語是梵語,音譯就可以
四大天王分別是:
Vaiśravaṇa, Virūḍhaka, Dhṛtarāṣṭra, and Virūpākṣa.
東方持國天王 多羅吒,持琵琶,率領干闥婆族,住東勝神洲
南方增長天王 毗琉璃,持寶劍,率領鳩盤荼,住南贍部洲
西方廣目天王 留博叉,持蛇(赤龍),率領那伽族,住西牛賀洲
北方多聞天王 毗沙門,持寶傘,率領夜叉族,住北俱盧洲
⑨ 本人關於佛,道,萬物一體與業力的不解
樓主看一看佛陀的開示就明白了!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凈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凈。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金剛藏菩薩代我們向世尊問了一個非常重要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反復被很多同修問到的。
這個問題就是:假如眾生本來成佛,那麼為什麼又會有無明呢?這個無明如果眾生原本就有,那麼為什麼又說眾生本來成佛呢?
如果說眾生本來是佛,後來起無明障礙,那麼一切如來什麼時候、會不會再次出現無明而變成眾生?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世尊對金剛藏菩薩代末法眾生詢問這種問題表示欣慰,告訴大家這個問題問得是佛法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是了義大乘,能夠讓大家得決定信,永斷疑悔。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這個世界有始有終,有生滅、有時間前後,有形成、有存在、有敗壞、有消失、有種種妄想、有循環往復、有種種分析、判斷、有種種選擇,這都是在輪回之中。在輪回中分辨圓覺、分辨真如本性、分辨菩提,那麼這個真如本性、菩提,也有了流轉輪回。想免除這種輪迴流轉,是不可能的。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凈。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就如同,轉動眼睛,眼睛看到的景物,就成了動的。雲彩飄動,你會認為月亮在移動,你在船上,船行的時候你會認為岸在移動,一個道理。這些輪迴流轉沒有停止,想讓對照物停止運動,尚不可能,又怎麼能夠以輪回中種種不清靜的思維、判斷來觀察圓覺而落於有得有失、有始有終呢?
我們再說個比喻,大家都做過轉椅吧?轉椅轉動,人坐在上面看到周圍的景物怎麼樣?都是動的、不停的旋轉。對吧?你只要還在這個轉椅上旋轉,周圍的景物總是動的,和真實的情況不一樣,真實的景物是靜止的。輪回就是在轉椅上,我們認為有生有滅、有成有壞、有前後始終、有取捨判斷,就是在轉椅上旋轉。
我們在輪回這個轉椅上呆得久了,會看什麼都是動的,會看什麼都是有始有終,有時間前後,有形成和毀滅。我們理解不了什麼是無生無滅,因為我們還沒有停止輪回,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幻的、旋轉的。就如同轉椅旋轉的時候,看到周圍的景物都在旋轉一樣。
除非我們停止旋轉,否則我們不能看到真實的情況,不能看到穩定的、永恆的事物。這就是「諸旋未息」,想讓周圍的景物先停止,是不可能的。輪回未止、妄想執著沒有放下,想了解真實的菩提也是不可能的。我們會對菩提有種種的錯誤觀念和迷惑。
其中有三:
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見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盤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翳。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如同患了眼病的眼睛看到虛空中有本來不存在的花朵一樣。如果眼病除滅,那麼他不會問,這個疾患什麼時候會再有?花什麼時候會再開放?不會的。因為這個眼疾和虛空中的花朵非是存在對等的。空中本來沒有花朵,虛空本來沒有起滅,更沒有花朵開放凋謝。
生死、涅盤就是那虛空中本來不存在的花朵在開放與消失,而妙覺圓照是遠離眼疾的法寶。
說有生死、有涅盤、非涅盤還都是在談論花朵的開放和消失。而不是虛空。虛空本來沒有花朵,也沒有開放和消失。
當知虛空尚不是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何況如來菩提本性,更不會有終始、有生滅。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盤。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如同開採金礦,金子不是在冶煉之後才製造出來的,而是本來存在在金礦當中,一旦提煉為金,則歷劫不壞。不可以說本來沒有金,是冶煉之後才有的金子。這個不對。
一切眾生菩提本性也是如此。眾生本有,但我們因為有無明障礙,有輪迴流轉的觀念,有時間前後、有成住壞空的概念、有思維判斷、有推理取捨,就無法了解真如本性的不生不滅。涅盤就是消除無明根本,但不是說菩提是涅盤之後才有的。
一切如來圓覺妙心、菩提本性,本來沒有所謂菩提、非菩提、成佛、不成佛、輪回、非輪回這種觀念。因為這都是輪回見,都是在搖動我們的眼睛,導致我們看到動的東西,都是在轉椅上旋轉,看到周圍的世界也在旋轉。
諸佛是下了「轉椅」的人,看到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永恆的。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盤。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即便是聲聞達到的境界,也是身心語言斷滅。但尚不能親證涅盤。何況能夠以思維之心、來測度如來圓覺的境界。如同取螢火蟲的火焰來焚燒須彌山,那是不可能的。以輪回心,生輪回見,想進入如來圓覺境界也一樣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應該做的是先斷輪回的根本:無明。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有思維推理判斷的心,是我們六根造就的妄想,聚集起來的,我們誤以為是自己的心理活動。其實本來不是我們的真心,甚至根本是虛幻的,就如同我們眼睛患病看到虛空中不存在的花朵一樣。用這個心來思維體會佛境界。那就是空花結果,妄上加妄。根本不成立。
虛妄心,多種種的機巧,根本不是成就圓覺的方便善巧,這樣的分別判斷,不是正確的問題,出發點就錯了。
⑩ 佛教對宇宙起源的解釋
佛教裡面沒有宇宙一說,
佛陀說三界六道也是隨順世間。
佛教裡面說一心一宇宙,
我們感知的宇宙不是相同只是相似。
沒有一個客觀存在的宇宙。
客觀存在的東西叫「不可說」,
也叫「法身」、「本心」,
它無法被直接感知到,
它無時無刻不再變成萬物證明自己的存在。
看到萬物就知道他的存在,
但他是找不到的,
他就是存在著。
至於你說的宇宙萬物,
都是本心的幻化,
宇宙萬物的出現,
只是證明「本心」的存在。
所以宇宙萬物是有生有滅,
但本心是不生不滅的。
沒有時空,
你看看相對論、量子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