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宇宙二元對立

宇宙二元對立

發布時間: 2022-08-10 14:07:46

1. 求教佛學前輩.佛學里有沒有指出宇宙是二元對立的哪句話

佛教的理論是:不執二邊.
佛教認為:二元對立屬於無明.需要通過修行來破除.

有的宗派.主要從」有」的角度來談論.實際是:真空妙有.例如:法相唯識派.真常唯心派.
有的宗派.主要從」空」的角度來談論.實際是:般若空.不是頑空.例如:中觀應成派.中觀自續派.

附佛外道是如何產生的呢?主要是因為錯解了佛經.
把」真空妙有」.誤解為:實際真有.從而與」空派佛教」發生對立.
把」般若空性」.誤解為:頑固空性.從而與」有派佛教」發生對立.
而正宗的」有派佛教」和」空派佛教」.是沒有矛盾的.

基督教也不是二元對立.表面上看起來.好象是上帝與撒但征戰.好象是二元對立.
實際.撒但是罪惡的總代表.是與罪征戰.
最後的結局是.撒但失敗.代表戰勝了罪惡.基督教實際還是一元論.也叫做一神論.

2. 什麼是西方傳統二元對立思維模式

二元有很多種。
西方傳統中最出名大概有這幾種:形式與實質(靈魂與肉體)的二元(來自柏拉圖的傳統);善與惡的二元(摩尼教的影響,奧古斯丁亦討論過,但他本人是一元論);理性與感官的二元(笛卡爾,懷疑主義);等。

附錄一段對二元論的解釋:

Dualism 二元論 與其說二元論是一個學派,不如說它是人類本於現象觀察而有的一種思想模式,遍見於東西方各種哲學學派,尤其是西方的;因此近代學者常視二元論為西方思維的特色,又以希臘哲學為代表。雖然東方哲學總有某種「大一」、「道」,或「無」的概念,但說東方哲學(印度、中國)是一元論,卻有點簡化又籠統。

二元論認為這個世界有兩種物質、力量或形態,是共存共榮,沒有一種曾經或將會並吞,或簡化另一種。一元論則認為,只有一種物質、力量或形態是永恆的。純從哲學的辯論來看,二元論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它是自然的,容易從實際的經驗觀察得到,就如光與暗、善與惡,或屬物與屬靈的二元論。但這個表面看來是優點的地方,一定要面對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兩種所謂物質、力量或形態,是怎樣來的呢?二者有什麼關系?一個外物的心智,怎能影響屬物的身體?或屬物的怎樣影響非屬物的?

從哲學史來看,把世界看成是兩個形態或界別者,西方最早發展出理論來解釋的是希臘。希臘人認為宇宙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真界(cosmos noe{tos),屬理念界,只有心靈才能洞悉;另一是感官界(cosmos aisthe{tos),是我們活的物質世界,靠著人的感官神經便能認識。真界是永恆的,因此是不動的;感官界是無常的,恆變的;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系,雖然真界可以透過像「世界靈魂」(World Idea,類似基督教所言之道),而成為感官界之人追求認識的對象,世界靈魂與人卻沒有必要的關系。

這種希臘式的二元論思想,主宰西方思想界。透過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的哲學家,把柏拉圖(Platonism)*和斯多亞(Stoicism)*宇宙觀的二元因素加以極化,其中尤以托勒密朝的諾斯底主義者(Ptolemaic Gnostics)為然。他們把真界與感官界斷然分割,認為此二界無路可通,人其實永無可能真正認識神,一切的努力只是一種不知其所終的努力。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認定凡是變動的,都不完全,一切變動只是向著不變動的完全而邁進;這個變動的世界既是不完全的,就是敗壞的,不變動的神不可能與它有什麼關系。這種極端的超越觀,事實上就是連神的存在也勾消了;他既不願與人發生任何形式上的關系,他本身又是個絕對的不可知,那麼他對人而言,實際上就不存在了。

希臘人當然不會說神不存在,他們有許多神,每一個神代表人對永恆理念(或人生欲求)的投射。但基於他們二元式的世界觀,就為後世預備了一個方便的模式來否定神(無神論,Atheism*),或把世界與神混為一談(泛神論,Pantheism*)。中世紀嚴格分開屬靈與屬世,牛頓時期的人認為神不會介入世界任何的事,以至十八、十九世紀完全否定靈界的種種學說,其實都可以在希臘的二元論哲學內找到先例。進入二十世紀的末期,這種情況有一個厲害的反盪,一方面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物理學學派指出,物界並不如上幾世紀的人以為的,是那樣固定和可預測;另一方面,經歷幾世紀發展的物質主義和惟理主義,種種欠缺已呈現出來,人既不能全滿足於物慾,他的理性也不是那麼無所不能。二十一世紀的人要求靈性的需要和人生意義的需要被肯定,世界各個有歷史的宗教,普遍得到復興(參靈恩派神學,Charismatic Theology*),二元論的世界觀受到空前的質詢。

3. 什麼是二元時空觀

可以參考以下資料,來解決你的疑惑
人類對時空認識的探討
摘要:人類對時空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復雜和曲折的過程,在遠古時代人們認為天方地圓,後來有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又有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觀,建立了在混沌分形理論基礎上的時空觀,近年又出現了在「光速改變」(VSL)理論基礎上的新時空觀,而建立在「超弦理論」基礎上的多維時空更讓人感到人類對時空的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又難以定論的話題。
關鍵詞:天方地圓 絕對時空 相對時空 混沌分形 光速改變 超弦理論 多維時空

物理學和現代高科技經過百年的飛速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是物理學仍然面臨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愛因斯坦終生沒有解決的統一理論至今沒有解決,另外弦理論還需要完善,宇宙大爆炸學說對普朗克時間[宇宙誕生的0.(42個零)1秒前]和黑洞的無奈,還有一些重大物理實驗和所觀察的現象無法用現有理論進行解讀。伴隨著新世紀到來物理學所面對的也和百年前一樣是層層迷霧,超越愛因斯坦理論的物理學理論有可能出現。人類對時空的認識是一部不斷發現、糾正、完善和挑戰前人理論成果的科學。下面筆者從天方地圓的平直時空觀到愛因斯坦相對論時空觀,以及建立在超弦理論基礎上的多維時空理論進行簡介和探討如下。
一、古老「天圓地方」的平直時空觀
人類至產生以來,就可望對自己生存的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對時空觀念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中國上古神話中就有盤古開天,清則上升為天。濁則下沉為地之說,他們認為天方地圓。因大神共工撞倒不周山撐天柱,所以天傾西北,地傾東南,則有日月星晨從東方升起,西方降落。人類從產生時起就不斷地研究時間和空間的問題。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要了解宇宙,了解天氣的變化,想知道風雨雪雷電是怎樣產生的,一年四季如何變化,何時播種,何時收獲。天與地本來是個巨大的空間,激發了我們的無限的想像和興趣,可在封建社會,人們一直認為他們生活的在絕對平面上,地球是平的。有人稱之這一時期宇宙定律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國人稱之為勾股定理),既a2+b2 = c2,「畢達哥斯拉定理不僅在數學上的美是合理的,同時通過近代對它的研究還產生了著名的費馬定理。費馬定理在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才被證明。 a2+b2 = c2不僅具有幾何的美,更反映了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美的認識。它是一種平面思維的時空觀。是人類認識自然的第一個重大的完美的定理。」(轉至朱偉勇 朱海松《熱抽象》P7)
近代由於航海發達等因素,人們看到遠處出現的船不是簡單的由小到大,而是好像從遠處海平面以下鑽出來一樣,於是人們開始對海平面是否真的平,地球是否真是無限大的平面開始的懷疑,由於對地球形狀的各種猜測,其中畢達哥達斯從球形是最完美的幾何體的觀點出發,認為大地是球形的,太陽、月亮和行星作勻速圓周運動思想。他認為地球沿著一個球面圍繞著空間一個固定的「中央火」轉動,另一側有一個「對地星」與之平衡。這個「中央火」是人類永遠看不見的。他認為天上發光體必然有十個,這十個天體到中央火之間的距離同音節之間有同樣的比例關系,以保持星球的和諧,從而奏出天體的音樂。這使人想起了目前的超弦理論。(參考朱偉勇 朱海松《熱抽象》P5)。

二、以「經典力學」為理論基礎的絕對時空觀
希臘人用幾何方法來解釋行星的運動,公元2世紀時出現的托勒密地心體系就是這些學說的代表。這個體系統治了十四個世紀之久,直到16世紀哥白尼日心體系的出現,到了17世紀以慣性系為基礎的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的出現。於是有了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的建立,也有了以經典力學為基礎的絕對時空觀念。牛頓認為絕對真實的數學時間,就其本質而言,是永遠均勻地流逝,與任何外界無關。絕對空間就其本質而言是與任何外界無關的,它從不運動,並且永遠不變。認為空間是立體的,OX、OY、OZ構成三維立體的空間,而且他把空間和時間分割開來,空間對時間沒有明確定義,而是一個自然流動的均勻變化軸。經典時空認為同時的絕對性,時間間隔的絕對性,空間距離的絕對性,質量的不變性。所以時間、長度和質量這三個基本物理量在經典力學中都與參考系(觀察者)的運動無關。

3.以「光速不變」為理論基礎上的相對論時空觀
1905年,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5篇文章中,狹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根據這一理論,「時間或空間因時因地而異,會發生膨脹或收繳」。後來這個理論發展成為一種用來解釋宇宙現象的引力理論,既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兩條基本假設是:一是相對性原理。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律都是相同的;二是光速不變原理,不管是有哪個慣性參考系中,測得真空中的光速都相同。
關於「同時的相對性原理」的說明要從「愛因斯坦的奶牛夢」說起,愛因斯坦在青少年時做了一個很特別的夢,其夢境如下,在一個風景如畫的牧場上有許多奶牛在帶電的柵欄附近懶散的吃著草。當農夫給柵欄通上電時,農夫看到三頭牛依次跳起來,而站在對面的愛因斯坦卻看到三頭牛一起跳起來。(參考《比光速還快》/P11¬¬¬¬---P8/喬奧.馬古悠(Joăo Magueijo)著)那麼在以上現象中,農夫和愛因斯坦誰錯了?答案是誰都沒錯,這就是相對性原理。如圖1所示,當在A位置的農夫合上電源開關起,電流以光速向奶牛的方向運動,當B牛受到電擊跳起的景象回到農夫眼前所用總的時間為: 其中C為光速,同理農夫看到C位置的牛跳起距開關合上的時間為: ;農夫看到D位置的牛跳起距開關合上的時間為 。由於三頭牛距農夫的距離不同,所以對農夫來說三頭並不是同時跳起的。對於在農夫對面的觀察者E來說,由於光和電傳播的速度相同,因此,他看到的是三頭牛同時跳起,對於同一類事件,由於觀察者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其發生的時間是不同的,這就是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中不會有絕對靜止的場所,從而否定了牛頓的絕對坐標,他認為任何慣性系(靜止或勻速運動的系統)都與靜止場所(坐標)沒有區別。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之一「相對性原理」。而狹義相對論的另一個基礎就是「光速不變原理」,既使觀測者或光源在移動,光對於觀測者總是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行進。
相對論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認為時間並不是絕對的,高速運動(接近光速)的物體,時間流速變慢,用公式 表示。其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若飛船以接近光速向前飛行,在飛船中有一束光由A射向B,根據相對性原理,在飛行過程中,飛船上的人觀測到的光運動的時間為: ,既相對於飛船上的觀測者光走的是直線;而在飛船外看到飛船運動的觀測者來說,這條光線是由A射向D,光線運動所用的時間是: ;顯然由於SAD≻SAB=SCD,則有t2≻t1,也就是說對於飛船外的觀測者來說,相對於飛船內的觀測者,光線運動的時間變長了。
相對論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認為高速運動物體(接近光速),空間(長度)將發生收縮。用公式 表示。其基本原理如圖3所示,在A處的觀測者首先看到飛船的船頭C,而此時的船尾在E處,當觀測者的目光看到船尾時,船尾已經運動到了D點,而此時船頭運動到了C點,這樣對觀測者來說,他看到的飛船長度只是SCD長度,而不是飛船的原來SCE的長度,飛船在運動方向上被壓縮了。
狹義相對論的一個令驚奇的預言就是宇宙間任何物體運動都有一個速度上限,這個上限就是光速。也就是說無論用多麼先進和技術對物體怎樣加速,物體的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物體被加速時,其質量增大,所以物體越接近光速,加速就越困難,根據公式 可知,要想使物體達到光速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我們僅通過光子在運動時有質量,在靜止時沒有質量就可見一斑。質量和能量是一會事,用公式 ,既用很小的質量轉化為非常大的能量,這也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關鍵點。
綜上所述愛因斯坦關於同時的相對性、運動的時鍾變慢、運動的空間收縮和運動的質量變大這四個觀點已經徹底顛覆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念。而愛因斯坦在把狹義相對論加以發展,將引力也納入考慮之中建立起來的廣義相對論引入的四個原理讓我們對時空有了新的認識。其廣義相對性原理如下:一是等效原理既在加速運動的場所觀測出現的慣性力在本質上與引力沒有區別,如在下落的箱子中,引力被慣性力完全抵消,引力滑失,這就是等效原理。二是引力使光線彎曲,因為光在運動時有質量,所以也受到萬有引力作用,因此光線在地球或太陽附近發生了彎曲,這可以通過日全食時對隱藏在太陽後面星體的觀測得到證明。黑洞也是光線彎曲或受到引力作用的一個證明。三是引力使空間發生彎曲,質量大的天體使光線彎曲,光在空間彎曲的部分也是直線行進,其結果就是在大質量的天體附近空間發生了彎曲,或者說整個宇宙是一個捲曲的空間。四是引力使時間流動變慢,引力越強,時間流動的越慢,在引力特別強的黑洞附近的天體,離它越近,時間流動越慢。如果行進到黑洞視界,時間甚到會停止。與狹義相對論不同的是,在引力強的地點,時間流動不是相對變慢,而是必然變慢,這一點在全球定位系統的運行中,已經得到了證明,且科學家們如果不去修正由於引力變化引起的時鍾效益,衛星系統定位就不會在准確了。

四、以「混沌分形」為理論基礎上的新時空觀
自然界中大部分不是有序的,平衡的,而是處於無序的、非平衡的和隨機的狀態之中,它存在著無數的無序狀態。在非線性世界裡隨機性和復雜性是其主要特徵。但在表現之下還存在著某種自然規律。混沌分形理論以新的手段來處理這些難題,透過撲朔迷離的無序混亂現象和不規則形態,提示隱匿在復雜系統內部的規律,以及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大物理學家約翰•惠勒(黑洞的命名者)說過,將來一個人如果不能熟悉混沌與分形,他就不能被認為是科學上的文化人。分形理論是美國科學家曼德勃羅(B•B•Mandel brot)1975年第一次提出「分形Fractal」 作為一個集合提出來的。分形理論的建立和迅速發展,涉及到幾乎整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分形從字面上來說,分形是極其零碎而復雜的,但又有自相似和自仿性,它們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變幻莫測的雲彩、雄渾壯闊的地貌、彎轉曲折的海岸線、生物神經網路、不斷分叉的樹枝、江河及支流的走向網路等等。面對這些事物與現象,傳統科學顯得束手無策,而分形理論卻大顯身手,成為研究這些復雜事物的有力武器。所謂分形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棵樹,如折其一主幹、分枝、小杈,你會發現它們會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小樹杈很像大樹的模型,大樹又像小樹的放大;又如江河的三角洲的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從地圖上、飛機上、地面上看到從大到江河、小到小溪及細流,其分支形態與三角地帶的幾何形狀成有很多相似之處;又如人體從大到動脈、靜脈、小到毛細血管、其走向和分支形態都有同樣的相似之處,這就是大自然讓我們見到的分形理論。我國的一句名言「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說一個人如果能治理好一個家庭,就能治理國家,也能平天下,這是分形理論在社會學上的體現;而「一葉知秋、一芽知春」也是分形理論的早期應用。就連《三國演義》的開篇「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是分形理論在歷史發展中的應用。綜上所述,分形理論是我們對時空觀的一次重新的認識。

關於混沌的探索早在二十世紀初許多科學家在研究三體問題中就提出來了,我們知道運用牛頓力學很容易計算出二體運動的軌道,而太陽、地球、月球這三個天體之間共同的運動規律到現在還沒有很好的解釋,這就是所謂三體問題,也是混沌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開始。因為在這個問題中包含許多我們認識自然界的基本的、原始的、直覺的、創新的東西在裡面。這需要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新理論。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人類從新認識自然和時空的理論混沌學出現了。「蝴蠂效應」作為研究混沌問題的著名例子,已經成為許多了解混沌學的一個窗口。「蝴蠂效應」是說明在已經建立的軌道上,在微小的干擾下,運動軌道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為了描述混沌的復雜性系統的極端敏感性,洛淪茲打了個比喻,在南半球某地一隻蝴蝶的偶然扇動翅膀所引起的小氣流,幾個星期後可能變成席捲北半球的一場龍卷風。「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傳來了馬列主義」就是引起中國革命和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蝴蠂效應」。而一棵馬蹄釘跌倒一個王子,一個王子輸掉了一場戰爭、一場戰爭失掉了一個王國,同時也改變了整個世界,這就是歷史發展中的「蝴蠂效應」。混沌學研究的是無序中的有序,許多現象既使遵循嚴格的確定性的規律,但大體上仍然是無法預測的,混沌事件在不同的時間標度下表現的相似的變化模式,這與分形在空間標度下表現的相似性十分相似,混沌主要討論非線性動力系統的不穩、發散的過程,但系統在相空間總是收斂於一定的吸引子,這與分形的生成過程十分相似。混沌學與分形理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計算機的進步,並向傳統的數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由於混沌理論的不確定性,和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和無序中的有序,難免讓人想起中國的易經、外國的星象術和一些宗教活動及預測等是否可以歸納為人們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所解決問題的一種混沌現象呢?而在撲朔迷離的宇宙學中,人們只想用現有普遍的規律解釋所觀測到的天文現象,而最新的研究在宇宙中有許多我們不可知和難以解釋的現象,如2003年10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邁克.•布朗(Mike Brown)等科學家發現的新天體能否算做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在海王星外為什會有大角度傾角軌道天體,在海王星外發現的大約1000多棵行星運動有什麼樣的規律,在宇宙學中還多少現象也許只能用混沌和分形理論去探索和解釋。

五、建立在「光速改變」(VSL)新理論基礎上的時空觀
伴隨著新世紀到來,物理學所面對的也和百年前一樣是層層迷霧,超越愛因斯坦學說的物理學理論有可能出現。而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喬奧.馬古悠(Joăo Magueijo)提出的VSL理論(varying speed of light 「光速改變」理論)是近年來出現的解讀宇宙寘實本質的一個不凡的瘋狂點子,因為他向愛因斯坦理論的核心發起了挑戰。VSL理論是:光速在早期宇宙比現在快,這么假設的話,至少部分宇宙問題不需要暴脹理論就可以解釋,事實上在運用光速改變理論解決宇宙之謎時,宇宙幾乎在告訴我們,光在以前行進得較快,而最基本的物理學理論似乎必須構建在比相對論更寬的結構上。讓人興奮的是近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利用稀土元素鐠的硅酸晶體,製造出一個「超級光陷阱」。成功將光束「凍住」一秒鍾,既然光束能被凍住,那不就是從實驗否定了光速是不可改變的理論,證明光速是可以改變的。 按VSL理論里,光速不僅會隨宇宙演化而變化,也會在不同空間發生變化,在接近行星與恆星時,這種效應幾乎察覺不到,但是靠近黑洞時會有更劇烈的事清發生,研究方程表明,在視界時光速本身可能變為零。根據保守的VSL理論,如同狹義相對論里,光速應是個速限,只是可能會隨地點不同而相異,你的速度永遠必須比當地的C小,所以當速度極限降到零時,你將遇上終極紅燈,你必須停在VSL黑洞的視界前。在懸崖邊,你的自殺企圖將初被阻止。VSL黑洞會封閉防止災難。無論我們如何定義時間,這些時鍾在靠近黑洞時會滴答的不一樣,然而生物過程本身便具有電磁本質,也就是說人們老化的速度事實上便是極佳的電子時鍾。我們發現在接近黑洞時,我們會老化的更快,不是因為愛因斯坦所說的時間延滯效應所造成,而是因為電磁作用的發生速度更快所致。因此當我們接近一個VSL黑洞時,心跳會加速,老化也會更快,或者倒過來說,當我們以自己生命的步調來測量,會看到自己朝向視界的運動變慢了。也就是說,就我們來看,接近視界要花上永恆的時間,然而若是C維持恆常,則可能只有一秒閃過而已。在VSL之下,視界更近,但是也是更難達到。VSL黑洞的視界就像是無窮遠的目標,像太空無法觸及的邊緣,界限之後存在著奇妙的永恆。
VSL理論更驚人的理論意義在於當C可能在時間我空間里改變之後,又可能出現一個「快速道路」,建立在VSL場理論和宇宙弦的形式出現,沿著這些弦的方向光速可能會更高,在靠近弦之處的光速會變得更大,彷彿是一個超光速覆蓋包含宇宙弦,這會創造一個走廊,具有一個極端高的速度極限延伸到宇宙,而這正是太空旅行所企求的一條快車道。但這甚至比快車道更好!沿VSL宇宙弦,時間仍然延滯效應,但是唯有當旅行者的速度相比於光速時(在這個理論里意味關C當地值),這種效應才會變得明顯,既然沿著一個VSL宇宙弦時,C值可能會更高,所以可能在已經是很高的速度移動時,卻仍然比C的當地值慢得多,因此時間延滯將可忽略。所以人類可以沿著快速道路超速移動,探索宇宙最遙遠角落,但仍然比當地光速慢的多,他將能夠避開「雙子佯謬」的效應,在他返回時還是跟自己的孿生兄弟一般年紀。他不僅能夠在有生之年拜訪遠方的星系,也可以在同代人有生之年返回家園。VSL理論將會改變我們對自己在宇宙中的看法,也會改變我們對於外星生命接觸的期望。

六、建立在「超弦理論」基礎上的多維時空
目前,有一新的理論認為,在亞原子的世界裡,也就是在極度小的超微空間中的基本粒子不在是我現實中能夠觀察到的粒子,所謂基本粒子的存在只是一種微小振動的弦在微觀世界的表現,這就象我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弦樂器中的一根普通的弦,它能奏出多種美妙的音樂。而在超微觀世界中,正是有許多我們用現代任何儀器都無法觀察到的弦的振動,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微觀基本粒子大家庭。超弦理論認為世界是多維的,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三維空間,或加上時間軸的四維時空中,而按其理論推導,應當還存在六維甚至是十維時空,讓人不解的是,按照這種多維時空理論,通過數學的方法不難推導出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相對論理論不再是天才的愛因斯坦的假想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理論,而是通過嚴謹的數學理論推導出來的結論。在建立弦理論基礎的多維時空理論下,把宇宙中的四種基本的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力和萬有引力)得到了統一,困惑物理學界多年的大統一理論在這個多維的超時空理論基礎上得到了完美的解決。超弦理論和多維時空理論雖然完美和令人著謎,由於需要巨大的人類近幾個世紀都不可能獲得的能量(1028電子伏,是我們現在加速器可獲得最大能量的1015倍),因此,這種理論屬人類似乎永遠難以通過實驗來驗證的理論。這一理論能否長期存在下去也許就只有上帝才知道。
說到多維時空,我們不得不從一維世界講起,這里我們假如存在一個「直線國」,那裡生活的人,他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直線這樣的一維時空里,他們只能生活在直線上,在他們的國度里根本沒有平面這個概念,假如有一天,有一個直線國的人突然離開了直線,於是在他們的國度里就很難理解,這個人為什麼會突然消失,這對直線這個一維空間的人是不能理解的,這就是一維世界。二維世界應當只是一個平面,假如有這樣一個「平面國」,那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只有平面的概念,對他們我們完全可以畫地為牢,只要你用筆畫一個圈,他們就永遠無法離開這個圈,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根本就沒有向上這個概念,假如有一個球經過他們的世界,那他們也只能看到一個從小到大,又從大到小的圓,最後,變成一個點後消失,至於球從那裡來,最後消失到什地方,那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三維世界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認為空間是絕對的,對於他們來說,四維是不可想像的,也是不存在的,這就象前面說過的牛頓絕對時空觀,他把時間和空間割裂開來,認為空間是絕對的,時間是均勻流淌和永恆不變的。愛因斯坦打破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建立了空間,時間組成的四維時空,他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那麼,存不存在五維時空呢?從數學的角度,早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德國數學家黎曼超越了歐幾里幾何學,提出了四維空間的概念,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被後人稱之為黎曼幾何學,為統一物理學所有定律做好了理論准備。二十世紀,多維理論又一次成為科學界的熱門話題,有科學家重新提出了多維時空的理念,並進行了有效的計算,值得一提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美妙的質能方程,就是通過數學的早期弦理論推導出來的,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大自然之奇妙。
近來,弦理論已經成為物理學界一個熱門話題,物理學家們認為。宇宙中不但存在五維時空,還存在六維甚至是十維時空,在早期的宇宙中,處於一個絕對真空中的奇點,此時存在一個十維時空,但十維時空是不穩定的,於是產生了我們這個宇宙的創生,在宇宙創生時期,十維時空斷裂為四維時空和六維時空,六維時空收縮為無限小的奇點,四維時空處於宇宙的大爆炸階段,於是有了現在我們這個暴脹的宇宙,倡導十維時空學說的科學家們認為我們這個宇宙在爆炸中創生,將來會變成收縮中的宇宙,並再次收縮為一個奇點,然後在重復宇宙創生的一幕,這就是宇宙的未來。多維時空理論能夠很好的把愛因斯坦終沒能解決的大統一理論進行完美的解釋,並統一了人類目前所認識的自然界的四種相互作用力。《時間簡史》作者,物理學家霍金認為宇宙最終要用量子理論來解釋,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是眾多平行宇宙中的一個,對於宇宙就像是飄在空中的眾多肥皂泡一樣,每個肥皂泡都是一個宇宙,各個肥皂泡之間是沒有任何聯系的,這就是霍金近來提出的新的宇宙觀,他認為我們只不過是生活在多維平行宇宙中的一個,如果有可能在兩個宇宙之間打開一個洞,也就是所為的蛀洞,那麼人類通過這個蛀洞就可以實現超越時空的旅行。

七、超越時空的外層空間的三類文明
在結束本文之前,讓我們在了解一下前蘇聯天文學家卡爾謝夫(Nikolai Kardashev)曾經以下面方式對人類未來文明進行分類。他認為:一類文明控制了整個行星上的能源的那種文明。這種文明能夠控制氣候,阻止地震,在地殼中采礦,以及在海洋中收割。這種文明已經完成了其在太陽系的探險。二類文明是控制太陽本身能量的文明,並不意味著被動地獲取太陽能。這種文明可以開采太陽能。這種文明的能量需求如此之巨大,它直接消耗太陽能量來驅動機器。這種文明將開始局部恆星系統的殖民化。三類文明是控制整個星系能量的文明。就能源而言,它控制數十億個星系統的能量。它可能掌握了愛因斯坦方程組,能夠隨意操縱時空。也許這種對未來文明的分類是錯誤的,但他確實就能量方面對物理定律進行了合理的解釋。我們人類科學技術進入高速發展只走過了短短的幾百年的歷史,目前,還沒有具備第一類文明的條件,人類在距走進第一類文明還有許多的路要走,還有許多風險。如核危機,現在人類所儲存的核武器已經足夠毀滅幾次地球上的現代文明,假如某個人類狂人發動核戰爭,那地球將在核冬天中走向荒漠,也許今天的火星就是明天地球的命運。現在伴隨著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生存環境變的越來越脆弱,而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和現代建築的增多,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將越來越少,地球將成為鋼筋水泥組成的城堡,環境污染、能源危機、自然災害等諸多因素使這看似強大的人類將變得空前脆弱,任何人類預想到的或預想不到的、自然的、人為的突發事件都可能使這個藍色星球處於極度危險之中甚至是毀滅。最後筆者衷心的祝願人類能夠珍惜環境、珍惜和平、珍惜大自然的和諧發展,祝願人類平安的走向高明文明和高度現代化

4. 什麼是二元對立的思維

二元對立哲學思維方式即「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對立方式。

二元對立是在批判理論上,一對相反的理論,它們通常會以階級形式出現。在結構主義理論中,二元對立論,是解釋人類基層思想,文化與語言的一種相當有力的工具。相反,後結構主義者認為二元對立並不是人類思想最基本的組織,只是西方思想的加工品。

比如笛卡兒被稱為典型的二元論。他認為世界上存在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靈和物。靈魂的本質在於思想,物的本質在於廣延,二者的本質不能互換,不能決定、不能派生,彼此完全獨立。笛卡兒的二元論建立在世界具有精神和物質兩個獨立的本原的基礎上,即是典型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對立方式。

(4)宇宙二元對立擴展閱讀:

思維的陷阱:二元對立思維、分別心上帝在設計人腦的時候,留下了斧鑿的痕跡,這個是人類思維集體性的一個陷阱。世界的本源是通過陰陽、01來進行編碼的,大腦的神經元有沖動(1)和抑制(0)兩種狀態,這樣的編碼也決定了人喜歡二元對立思維。

二元對立思維、分別心是受文化等因素影響,人的內心會產生好惡、美醜,我想這樣不想那樣,非得這樣不能那樣,非此即彼的一種思維現象。基督教裡面說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一開始是不分善惡的,沒有羞恥的概念,只因受了蛇的誘惑,吃了知善惡樹上的果實就會區分善惡美醜的。

佛教中的不二法門,也是同樣的道理,「不二」即是「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眾生平等」、「自他平等」、「心佛平等」等,是佛教認知世界萬事萬物的方法與觀念,演繹闡述的是世間萬物本質與表象的關系。二元對立思維、分別心容易製造內心沖突,讓人有種種痛苦和焦慮的體驗。

5. 佛教說「二元對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善的同時一定有惡,難道大街見人就亂殺也有善的一面

樓主 安好~

不論是講善惡、或是講非善非惡、甚至講非善惡非不善惡等語,這是要看說法的當時,是以什麼為主題而有差別。

譬如在維摩詰經有說到: "善能分別諸法相",可是後面又有說:"不觀是菩提..不會是菩提..",那佛藏經也有類似的例子,譬如"隨此比丘聞是諸經違逆不信,心不通達無上菩提,教語諸人『非佛所說』,舍利弗,佛說是人則為謗法...如是惡人於此法中自作障道,無復生分,無有信心,但好衣食貪樂世利,我說此人必墮地獄。",又如"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如第一句"善能分別諸法相"是指菩薩通達第一義之後,能分別一切諸法之法相而為人演說其差別義,就好像菩薩若要教導眾生斷我見,那就得先教導眾生去區分五陰的內涵,這也是種分別。

那第二句"不觀是菩提、不會是菩提",這就是在宣說真如佛心,也是本來面目的自性了。當然不可因為前後所說看似不同,就說佛菩薩說法前後矛盾,這就會不小心成就了謗法重罪了。

那佛藏經的舉例第一句,是在講因果報應,而不是在說真如佛心的自性、也不是講五陰的無常、無自性。

而第二句的"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這句話是把生滅五陰與不生滅的真如佛心和合運作的總相,合在一起講。這意思是說,譬如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生滅的,但追究其實,是由於真如佛心涵藏了身根種子、在加上有無明煩惱、以及父母精血為緣,真如佛心隨此緣而攝持了受精卵、並且令受精卵成長至我們此生的人形;因此,雖然身體有生滅,但是真如佛心常恆不壞、無生滅,而且又一世一世不斷的出生肉身供給我們七轉識所用,所以講肉身匯歸於真如佛心時,其實也是無生無滅的,因為肉身本來就不會自己出生、也不會由真如佛心以外的任何一法出生,而是本真如佛心的妙真如性,才會有一世又一世的肉身顯現,所以,當悟明真如佛心時,在把肉身 甚至一切法匯歸於真如佛心來看待的話,就可以說:

一切法本不生、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

那回到樓主所問的問題:

首先,二元對立並不是佛教所說,而是近代的一種哲學理論,很巧的是,它跟西藏的應成中觀思想很類似: 簡單的說,就是把對方所說的言論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加以否定、解體,但是辯論者本身並沒有持任何一種立場。 可是這種批判思想最大窠臼在於: 落入斷滅見。這是無法避免的悲哀,因為他們並沒有實證一切萬法的根本: 真如佛心,無法現見一切法都是從真如佛心藉諸緣所變現。所以,在怎樣的批判、解體,不是落入斷滅空無、就是無窮過。

接著,佛法的中觀、中道觀,並不是說有善的同時一定有惡,而是說:

世間一切萬法,不論是物質色法,或是心法,如意識、眼耳鼻舌身五識、甚至末那識等,其本身的現象、運作過程,都是無常、生滅、苦、無我、無自性、空、空相----這是生滅無常的一面(空)。

然而,雖然這一切萬法都是無常,卻都是又不生滅、常恆如如的真如佛心所變現,而真如佛心與這些所出生的一切法,是和合運作但沒有混在一起----這是常恆不壞的一面(不空)。

因此,你說的殺人也好、節約用水也好,那些只是暫在世間生滅萬法的角度來看,不論從不同的眼光角度去看這些事情,其性質都是無常空、無自性。因為都是從世間的立場去看,也可以說是從意識的思維去看待。

但是,當你有一天親證了真如佛心,那你倒水喝茶的時候,無妨說:
只如我這倒水喝茶,與某某人街上亂殺人無二無分別!!!

當然,這是從真如佛心來看待,而說一切法平等平等,並不是說就不用擔因果報應了,因為你造的種種善惡,都會由真如心如實收藏不空,未來還是要受報。

所以樓主再看經論的時候,如果能抓住佛法說空、不空的義理,就會知道哪些部分只是再說世間無常的事相上而已,哪些部分則是專說真如佛心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中道性、無我性,哪些部分卻是將生滅的世間萬法與真如佛心合在一起說。那這樣子,就不至於誤解佛經了。

6. 佛學里有沒有指出宇宙是二元對立的

阿彌陀佛

佛法是不二法門,就是沒有二元對立,二邊不立,中道不存。

凈空法師---相對是二,佛法是不二法門,二就不是佛法

1 第二類錯誤的知見叫邊見,邊見的意思就是相對的觀念。我的對面是人,大的對面是小,長的對面是短,這是錯誤觀念。我們想想,六道眾生哪個不是生活在相對的觀念裡面?想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那就太難了。

2 相對是二,佛法是不二法門,二就不是佛法。佛講,二是錯誤的觀念,二不是正確的觀念,我們分人我、分是非、分彼此,都落在二里頭。這個問題,在大乘經裡面要深入細細去研究體會,你真的要懂得不二法門了,那就很值得慶幸,懂得是解悟,就看破了。

3 看破之後,要真正把二放下,就是二邊要放下;二邊放下之後,你就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是一真法界。只要有二,你決定是在六道、在十法界,你不能入一真法界。

4 真正修行人,心是清凈的,清凈心是一;二,心就不清凈。有人我、有是非,心怎麼可能清凈?怎麼可能平等?我們講真修行,功夫在這里見。

7. 宇宙起源的理論有哪些

最主要的理論有二:大爆炸與創造。

1、大爆炸論。這種學說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爆炸剛開始的時候,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爆炸之後,宇宙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並結合成為普通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和星系,最終形成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2.創造論。宇宙是由一位智慧權能的超自然生命所創造,一切都是經過精密的設計,當然也不需要那麼久遠的時間。

這兩種理論都可以解釋宇宙的起源和現狀,但第一種大爆炸論顯然面對很大的困難。第一,邏輯上的困難:爆炸從來不會產生秩序,這是邏輯,也是常識;第二,理論本身的困難:因為與實際的觀測和計算數據不符,大爆炸論在不斷地修改,甚至加入「暗能量」、「暗物質」等新概念來彌補理論與現實數據的巨大差距,而這些概念僅僅還是概念,從未被發現。

所以,也許創造論才是最簡單的事實。

8. 二元對立什麼意思

二元對立是在批判理論上,一對相反的理論,它們通常會以階級形式出現。

在結構主義理論中,二元對立論,是解釋人類基層思想,文化與語言的一種相當有力的工具。相反,後結構主義者認為二元對立並不是人類思想最基本的組織,只是西方思想的加工品。

二元對立最經典的例子,是理性與感性的二分,而在西方哲學中,理性一向比感性獲得更高的評價。另一個例子,是存在與缺少的二分,同樣地,前者在西方哲學中的地位遠高於後者。

(8)宇宙二元對立擴展閱讀

哲學里有個術語叫「二元對立」,說的是事物總呈現出一種矛盾對立狀態如明與暗,善與惡,好與壞等等。科學上也有個推論,認為人是一種「二元動物」,就是說人逃不開非此即彼的認識論。

例如很多科學的發現如正數和負數,正物質和反物質也是二元認識的產物。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活動領域的不斷擴大,可以說人們的自由度是大大提升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被束縛在固定的領域里。

在古代,絕大多數人是農民,他們被束縛在自己的土地上年復一年。上個世紀大多數時間里,人們也基本在一個工作單位里一干就是一輩子。現在不同了,人們從事的職業五花八門,所乾的事情各不相同,時間和地點的變化更比以前任何一個時期都頻繁多了。

9. 請問宇宙是二元對立的嗎 有什麼證據

在批判理論上,二元對立是一對相反的理論,它們通常會以以階級形式出現。在結構主義理論中,二元對立論,是解釋人類基層思想,文化與語言的一種相當有力的工具。相反,後結構主義者認為二元對立並不是人類思想最基本的組織,只是西方思想的加工品。

10. 談談中方天人合一與西方二元對立各有什麼內涵

中國人的觀念,明知物我、人我之間的種種矛盾,但力求避免強化對立,希望相融和合一,追求對稱、平衡、和諧 。
中國文化的三種平衡:人與自然界的平衡(天人平衡)、社會內部人與人的平衡(人倫平衡)、人心內部的平衡(身心平衡)。

「天人合—」

「天人合—」成為中國哲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題,它構造了一個陰陽、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內外等重大范疇統一的宇宙;它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廣土大眾的文化;它嚮往大同社會,四海為家,中央集權,一統天下;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諧,反對戰爭,痛惡分裂,也不尚競爭;它倡導「知行合一」的實踐原則,要求理論的實際效用,要求言行一致,為人師表;它反對空談玄想,憎惡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對純理論和純思辨的輕視。它鑄成「禮之用,和為貴」的大眾行為模式,它包含對家人的關懷和責任,對鄉土的眷戀與歸依,也有老道圓滑的一團和氣和息事寧人的柔順。它也是「文以載道」,情景交融,文質彬彬的藝術追求和人的精神與九天的同流貫通。
「天」是指認識對象、客體,「人」指認識主體。天人合一:主客體合一。
把天地人我、人身人心、萬事萬物都處在一個系統之中,肯定各子系統合要素的內外依存,密切聯系。
如以「道」、「一」、「太和」表明整體,以陰陽為兩面,認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形成一個整體綜合。強調了宇宙一元論、世界的一體化,是一種古樸的系統論。而陰陽之間的相互轉化又體現了一種樸素的辨證思維。
在天人統一體中,人處於中心位置,認為天道(自然規律)與人道(社會規律)是同一的宇宙規律的表現,因此,「人者,天地之心也」,了解人道,就是了解天道,或者說用人道取代天道。忽視天道,就是對客觀不做分解分析,也不做界限區別,用主觀代替客觀。
天人合一的系統觀雖然相信自然界的統一性和合理性,卻否定了一個不依賴於人的客觀實體的存在,與科學需要的客觀精神相悖。
《列子天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
〈禮記〉:陽盛則散為雨露,陰盛則凝為霜雪
〈淮南子論鏡〉: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
〈國語論地震〉: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是為地震。
〈呂氏春秋論酒〉:黍為陽,麴為陰,陰陽相感,乃能沸動。
〈蔡邑論虹〉:陰陽交接之氣,著於形色者也
思維對事物整體「統觀會通」的缺點在於即使對客體解析區別,也是用簡單的陰陽(一分為二)解釋一切,窮盡真理。這種樸素系統論,就是對系統內部的子系統、要素不做具體研究分析,而是籠統地解釋。這種思維方式斷絕了進一步的探索,堵塞了走向近代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的道路
自然觀
「天」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即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有機的聯系。
中國文化從來不認為自然是外界、是彼岸,是人身外的知識活動對象,而是與人自身融為一體的統一有機體。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國(道家)文化強調人對自然的順應、協調和感恩,以人與自然的親和作為其文化的價值基礎。
這種思想受到現代環境保護人士、綠色和平組織的推崇。「泰坦尼克」的沉沒不是因為船不夠堅,而是因為人們太相信它的堅固了。現代世界越來越證明科學技術不是萬能的。過分依賴科技賦予我們的「超人」能力,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徹底埋葬,災難必然降臨。
地球是一個活的「女神」,她不但具有生產功能,還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然而,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我們卻沒有領會和珍惜自然的功能,反而肢解她的軀體——田園和草原,毀損其筋骨——山脈,毀壞她的腎臟——濕地系統,切斷她的血脈——河流水系,毒化她的肺——林地和各種生物棲息地……使她喪失服務功能,最終就連一場小雪或暴雨都可以使整個城市癱瘓。
社會觀:「天」是道德之天, 儒家將天道、天理視為社會倫理價值的最高來源。 「天人合一」的社會觀強調人與人的和諧統一 。統一觀念表現於政治領域,是春秋大一統的觀念;在倫理上表現為顧全大局,必要時不惜犧牲個人或局部利益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宗教觀:「天」是人事不能及,無能為力之事的終極原因,是「天命」、「命數」、「命運」。天主宰著人事的成敗,而人能以至誠求得神助。
「天人合一」認識論所形成的自然觀、社會觀、和宗教觀的整合,引導中國文化理性趨於實用,它指導了一個較少宗教情結的樂觀堅定的民族,並形成了一個關注熱愛現實生活的文化。

二元對立
與所有其他文明一樣,西方文化中也出現過早期人類與自然混沌一體的認識。但隨著文明的發展,他們逐漸形成了人與自然分離的哲學認識,確立了一個物我分離,主客對立的二元世界。二元對立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對立,人與他人及社會的對立,人自身的分裂。

認識論:物我二分在認識論上表現為主客體的對立二分。
因為發現了人在認識活動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將認識主體從自然萬物中分離出來,把自然界看作一個課題,這樣才有了科學研究,才有可能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
這種主客體的二元對立就成了西方哲學思維的基本前提,構成了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主體與客體,感性與理性,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等二元對立的哲學范疇。
自然觀: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西方文化一開始就表現出控制與征服自然的強烈慾望。
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是整個西方文化突出的特徵。
征服自然必以認識自然為基礎,於是科學理論作為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備受西方文化重視。
人是萬物的尺度——普羅泰戈拉
「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連地上一切的昆蟲並海里一切的魚,都交付你們的手,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做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蔬菜一樣。」——《聖經》
「人為自然立法」——康德
「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勞動者用來實現他的勞動,在其中展開他的勞動活動,用它並藉助於它來進行生產的材料。」 ——馬克思
「全部文明的進程是以精神法則戰勝自然法則——人戰勝自然為標志的。」
——亨利·托馬斯·布克爾 《英國文明史》

社會觀:個人是自由獨立的,有鮮明個性特徵的,而群體(社會)則注重共同目標。從這種意義上講,社會共同利益的原則對個人個性原則毫無疑問是一種限定、制約、壓制。西方文化不僅關注社會與個人的對立,也承認每個個體之間存在利益的沖突。承認對立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社會中每個個人的獨立權利。
宗教觀:人的存在有理性與動物性,心與物或靈與肉的二元對立。
宗教徒把人生當作皈依上帝的旅程,將肉體與靈魂、此岸與彼岸、天堂與地獄作絕對的分割。
由此西方人建立起無數對立的范疇:人與自然,人與他人與社會,人與神,靈與肉,有限與無限,主體與客體,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理性與經驗,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
西方文化正是認定事物內部、外部的矛盾沖突促成了事物的發展,所以宇宙世界、人類社會才如此充滿生機活力,永不止息地運動。也正是承認事物的差異特徵,強調個性的價值,才有了林林總總、千姿百態的世界,才有了一個個獨立的各具風姿的人和人的獨特價值,以及對人的尊重及平等觀念。
然而,對-錯、好-壞這類對立思維,使西方人傾向於把世界看成為黑白兩色世界,把對世界的看法簡單化了。他們通常依據自己的標准對一切事物作出評價,這在東方人看來是一種傲慢的表現。

熱點內容
pendingbalance礦池 發布:2025-09-13 02:59:30 瀏覽:779
eth哈希值查詢網址 發布:2025-09-13 02:56:41 瀏覽:534
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雲挖礦平台 發布:2025-09-13 02:47:21 瀏覽:811
投資比特幣最賺錢的人 發布:2025-09-13 02:47:20 瀏覽:982
幣圈再曝大事 發布:2025-09-13 02:36:48 瀏覽:774
用usdt和btc買幣的差別 發布:2025-09-13 02:36:39 瀏覽:476
雲幣網充值btc 發布:2025-09-13 01:53:26 瀏覽:306
ios比特幣數字簽名 發布:2025-09-13 01:52:55 瀏覽:260
以太坊etf是什麼 發布:2025-09-13 01:47:47 瀏覽:378
比特幣怎樣轉賬 發布:2025-09-13 01:45:08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