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礦機虛擬幣不能賣
㈠ 買了虛擬幣卻賣不出去,「百倍幣」到底是不是一場騙局
百倍幣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是年初出現那種東西,因為年初的時候虛擬貨幣價格快速上漲,去年年底比特幣的價格不到2萬,現在比特幣的價格是35,000左右,這價格還是經過了多次調整的。
現在的百倍幣已經不能交易了,因為官方已經出台了這個交易的限制政策,而且這個東西它是年初才出現的,像人家比較火爆的比特幣狗狗幣以太幣這些都是虛擬貨幣,還沒有火之前人家就已經有了,現在好多出現的新興的虛擬貨幣的騙局,都是看著有熱度了,那我也照著那個原理做一個吧,實際上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這些算是騙局。
㈡ 售賣礦機是否違法
法律分析:礦機具有財產屬性,我國法律未禁止買賣比特幣「礦機」,因此買賣比特幣礦機完全合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㈢ 買了虛擬幣卻賣不出去!揭秘「百倍幣」騙局
最近一段時間,虛擬貨幣的監管力度不斷升級。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明確提出要「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 社會 領域傳遞」。不久前,互聯網金融協會、銀行業協會、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公告,要求會員機構不得展開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
國家的禁令之下,一場虛擬幣清退行動立即展開。虛擬幣挖礦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內蒙古」,5月25日公布了《關於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徵求意見稿)》,嚴格禁止虛擬幣挖礦行為。
賣不掉的虛擬幣
這並不是國家第一次這么大力度來監管虛擬幣了。2013年,人民銀行等5部委印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禁止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開展比特幣相關業務。2017年,人民銀行等7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的公告》,指導地方政府排查清退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的虛擬貨幣交易和代幣發行融資平台。但此後,一些平台如火幣、歐易等轉移到境外,仍然面向境內居民提供服務。
今年上半年,隨著虛擬幣整體市值的暴漲,虛擬幣已經成為了圈錢詐騙的重災區,不少人都在高收益的誘惑之下參與境外平台組織的交易炒作活動,落入了別人精心布局的陷阱。
李女士:你看這是我當時截的圖,賣出的時候它就顯示交易失敗。
李女士正在展示的這種虛擬幣名叫TRTC,今年年初,這種虛擬幣從一文不值,價格一路飆升。熟悉虛擬幣投資交易的李女士看準了這個機會,在境外平台上用約合六千元人民幣,買入了這種TRTC幣。
李女士:我們都把這種幣叫百倍幣,你可以想想這個最開始的時候行情有多好,覺得它能漲一百倍。
李女士:沒有懷疑,因為這個幣主打的概念叫流動性挖礦,算是現在幣圈一個新的投資風口吧,大家都在炒,沒想過竟然最後不讓賣了。
這位玩家告訴,這種TRTC幣只能用另一種數字加密貨幣「以太坊」來購買。視頻中,這位玩家正在通過手機上的App訪問虛擬幣交易平台,來買進以太坊,再買入TRTC幣。但是在嘗試把它賣掉時,系統出現了交易失敗的提醒頁面。
買了「百倍幣」緣何不能賣?
這個虛擬幣到底存在著什麼問題?是交易系統出了臨時故障,還是人為設計的圈套呢?
某區塊鏈技術公司安全工程師李旋:池子里已經被全部掏空了,價值歸零了,相當於把交易池裡面所有的以太坊拿走,差不多有59個以太坊吧,價值是10萬美金。
李旋:當時應該有挺多人來參與購買,但是賣出的話,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只有這個尾號799的信息。
為何只有交易地址尾號是799的這名用戶能夠成功賣掉了幣,而像李女士一樣的其他投資者,卻無一人成功賣出呢?這位799到底是誰?帶著疑問,我們對TRTC幣的源代碼展開了分析。經過仔細的研究篩查,我們在長長的代碼中,發現了這樣一行小字。
李旋:在轉賬的函數里,其實有一個條件。最下邊這一行能看到,發送者等於owner,也就是說只有owner(發行者)能賣出去,但是其他用戶的話就只能買不能賣。正常的代碼是沒有這個限制的。
所謂的owner就是這個虛擬幣的創造者。這處精心設計,讓他自己成為了唯一一個有權賣出的人。不難看出,這位創造者正是尾號799的神秘用戶。交易記錄顯示,最後一筆轉走了資金池裡所有以太坊的,也正是此人。
李旋:這種操作就把別人有價值的幣詐騙過來了。普通用戶不太懂的情況可能很快就會被吸引進去。
如何炮製「百倍幣」?
看到這兒您肯定明白了,這是新技術之下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利用的就是投資者們不懂區塊鏈技術,卻又盲目跟風投機的心理。那麼這樣騙錢的虛擬幣到底是怎麼發行上線的?為什麼還能製造出暴漲的假象、引人上鉤呢?
某區塊鏈技術安全工程師馮昌盛:預計三分鍾之內可以發行這個幣。
馮昌盛:首先我們從主網隨便復制一個代幣代碼,然後放到線上的IDE(編程軟體)上,只要輸入代幣的名稱,我們起一個名字叫ABCD。然後只需要點擊「部署」,在交易所上架,設定一個初始價格1枚以太坊可以換10枚ABCD。現在已經成功了,那我們普通用戶就可以在交易頁面,直接找到這枚代幣。
復制一段代碼,改一個名字,設定一個價格,只需要幾個簡單的步驟,一枚虛擬幣就成功上線交易平台進行買賣了。然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毫無價值的虛擬幣不僅可以隨意上線,還能肆意操控價格。
馮昌盛:我們代幣發行,基本上所有的代幣都在我們手上,就可以用我們手上巨量的代幣去操控市場價格,相當於左手倒右手,把價格給拉高。
在這位技術人員的演示中,當他自己買進這種ABCD虛擬幣的時候,交易平台的K線圖立刻出現大幅上漲。反之自己賣出的時候,K線圖又立即出現了下降。
左邊是操作,右邊是K線反饋
馮昌盛:在一個項目方的宣傳洗腦之下,普通用戶一看到價格升高,普通用戶就會盲目跟風購買這個代幣。當大量用戶湧入購買這個代幣的時候,項目方就會使用他持有的代幣去砸盤。發布這種幣是沒有任何門檻的,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任何用戶都可以在這兒進行交易、發布代幣,也不會核實代碼有沒有問題。
2020年虛擬幣安全事件增長240%
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隨著上半年虛擬幣交易量的活躍,各類風險隱患也是層出不窮。
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吳震: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虛擬數字貨幣進行洗錢或者非法資金轉移,可能會對國家的經濟秩序造成擾亂。甚至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區塊鏈的旗號進行詐騙。同時,現在我們收錄了400多個漏洞,有漏洞就會被不法分子利用竊取相關的數字資產。
國家區塊鏈漏洞庫發布的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度區塊鏈領域發生的安全事件數量達555起,相比於2019年安全事件增長了近240%;主要包括詐騙/釣魚事件204起、勒索軟體事件143起、交易平台安全事件31起。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79億美元,環比2019年增長了130%。
自新冠疫情以來,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上的各類非法金融活動更加活躍。除了李女士遭遇的涉嫌非法發行證券的代幣發行融資外,比較火熱的還有虛擬貨幣遠期合約交易,有數十倍到上百倍的杠桿率,本質上不過是「賭多空」的 游戲 。這類非法期貨活動給參與群眾帶來巨額財產損失,時常有投機者爆倉的新聞報道,但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在背後賺得盆滿缽滿。
別讓炒作之風干擾區塊鏈 健康 發展
炒幣投機不等於高大上的理財,而是高風險的賭博,有的甚至是違反法律的行為。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面對境外交易平台和莊家掌握信息、資金、籌碼,擁有巨大的信息優勢,最終難逃「被割韭菜」的命運,還需多一分冷思考。而對區塊鏈的從業者而言,區塊鏈技術創新也不等於炒作虛擬貨幣,如何讓區塊鏈技術脫虛向實,讓「區塊鏈+」在各個應用場景落地生根,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這才是技術創新的應有之義。
㈣ 買賣虛擬幣是否犯法
買賣_擬幣不違法。比特幣btc、泰達幣usdt、以太坊,等_擬數字貨幣不是貨幣,屬於一種_擬商品,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作為商品,可以被公民購買,持有。買賣交易虛擬數字貨幣不違法。
【拓展資料】
虛擬貨幣是指非真實的貨幣。知名的虛擬貨幣如網路公司的網路幣、騰訊公司的Q幣,Q點、盛大公司的點券,新浪推出的微幣(用於微游戲、新浪讀書等),俠義元寶(用於俠義道游戲),紋銀(用於碧雪情天游戲),2013年流行的數字貨幣有,比特幣、萊特幣、無限幣、誇克幣、澤塔幣、燒烤幣、便士幣(外網)、隱形金條、紅幣、質數幣。全世界發行有上百種數字貨幣。圈內流行"比特金、萊特銀、無限銅、便士鋁「的傳說。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的通知、公告,虛擬貨幣不是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公民投資和交易虛擬貨幣不受法律保護。
2021年5月18日晚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公告明確表示,有關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同時提醒消費者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謹防財產和權益損失。
常見種類:
虛擬幣種類多樣,在國外接受度比較高的虛擬貨幣有Facebook的F幣、網路游戲Second Life的林登幣等,在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虛擬貨幣有騰訊Q幣、新浪U幣、網路幣、盛大元寶等。
市場上的虛擬貨幣主要有四類:
1.由游戲運營商開發,供玩家在網路游戲中作為交易媒介而使用的游戲幣;
2.由門戶網站或者即時通信工具發行,供本運營網路空間內使用的專用虛擬貨幣;
3.既可以在虛擬貨幣發行主體內使用,又可以向非發行主體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互動式虛擬貨幣;
4.基於密碼學和現代網路P2P技術,通過復雜的數學演算法產生的,特殊的電子化的、數字化的網路密碼幣。
網路虛擬貨幣大致可以分為
第一類是大家熟悉的游戲幣。在單機游戲時代,主角靠打倒敵人、進賭館贏錢等方式積累貨幣,用這些購買草葯和裝備,但只能在自己的游戲機里使用。那時,玩家之間沒有「市場」。自從互聯網建立起門戶和社區、實現游戲聯網以來,虛擬貨幣便有了「金融市場」,玩家之間可以交易游戲幣。
第二類是門戶網站或者即時通訊工具服務商發行的專用貨幣,用於購買本網站內的服務。使用最廣泛的當屬騰訊公司的Q 幣,可用來購買會員資格、QQ秀等增值服務。
第三類互聯網上的虛擬貨幣,如比特幣(BTC)、萊特貨幣(LTC)等,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的P2P軟體產生的電子貨幣,也有人將比特幣意譯為「比特金」,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主要用於互聯網金融投資,也可以作為新式貨幣直接用於生活中使用。
㈤ 挖礦虛擬貨幣犯法嗎
一、挖礦虛擬貨幣是違法行為
虛擬貨幣挖礦違法,不受法律保護。如果個人無照經營且大規模挖礦,這樣的挖礦屬於嚴重違法行為。虛擬貨幣在我國不可直接兌換法定貨幣,不可直接購買商品,但比特幣可作為商品被接受,使用人民幣來購買。
二、什麼是虛擬貨幣?
什麼是虛擬貨幣「挖礦」?
虛擬貨幣以數字化形式存在於網路世界中,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也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投資和交易虛擬貨幣的行為也不受法律保護。
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指通過專用「礦機」計算生產虛擬貨幣的過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對國民經濟貢獻度低,對產業發展、科技進步等帶動作用有限,加之虛擬貨幣生產、交易環節衍生的風險越發突出,其盲目無序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節能減排帶來不利影響。
三、「挖礦」的危害
「挖礦」活動一是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違背新發展理念,不利於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二是消耗大量計算資源,使系統、軟體、應用服務運行緩慢,個人電腦或伺服器一旦被「挖礦」程序控制,則會造成數據泄露或感染病毒,容易引發網路安全問題。三是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社會秩序,其往往成為洗錢、非法轉移資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更有犯罪團伙通過向社會公眾推銷購買虛擬貨幣「挖礦」設備,或以租賃「挖礦」算力為由,吸引投資者購買算力份額,騙取居民個人錢財,影響社會秩序穩定。四是存在部分國有單位職工利用國家資源、公共資源謀利,是典型的公私不分、損公肥私行為,嚴重違反黨紀政紀,嚴重影響國家對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整治成效。
堅決查處糾正以大數據、超算中心等名義立項但從事虛擬貨幣「挖礦」的項目主體。制止向虛擬貨幣「挖礦」行為提供場所、電力支持。
非法「挖礦」的行為體現:
1.技術性非法攫取
2.盜取電力資源
3.引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詐騙罪、組織領導非法傳銷罪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金融機構和按照規定應當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特定非金融機構,應當依法採取預防、監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制度、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履行反洗錢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18修正)》第五十條生產、銷售列入淘汰名錄的產品、設備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處罰。
使用列入淘汰名錄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使用,沒收違法使用的設備、材料,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或者關閉。
違反本法規定,進口列入淘汰名錄的設備、材料或者產品的,由海關責令退運,可以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進口者不明的,由承運人承擔退運責任,或者承擔有關處置費用。
㈥ 如何看待各大行發布禁止虛擬幣交易
這個說法,以及相應的銀行措施,會造成以下幾點影響:
1)虛擬幣交易者更難利用國內的銀行系統進行出金出金操作。
2)在虛擬貨幣渠道,反洗錢反行賄加強了力度。
3)由於這次銀行的禁令,和相應省市執行關閉比特機礦機的操作,會造成我們在虛擬幣衍生金融市場的整體回撤,對於相關的金融工具觸及的生產力、就業和資本提升,可能會有不利的影響。
這次禁止,行政命令的色彩比較大,並沒有從法理上禁止。
因為法律上禁止,要通過立法審議,包括全國人大的審核,一方面效率慢,一方面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壓倒多數的贊成票,反而暴露了完全禁止的難以執行。
從信息來看,目前主要是監管會議和口頭警告為主:
「虛擬貨幣交易和投機活動已經擾亂了經濟和金融系統的正常秩序。它們增加了非法跨境轉移資產和洗錢等非法活動的風險。」
目前,雖然比特幣已經不存在國內交易平台,可是位於海外的虛擬幣交易平台,仍然提供了各類P2P的出金和入金渠道。
個人用戶仍然通過這些渠道獲得比特幣或將虛擬幣換成人民幣。
主要的渠道是個人間的微信轉帳,支付寶轉帳,以及銀行卡轉賬。
廣義來說,現在的微信轉帳,支付寶轉帳,最終還是對應到中國境內的各類銀行當中。
那麼,如果各大銀行宣稱不再接受虛擬幣間接交易,就意味著要加強監管,對於個人間的轉帳目的性和來源進行監管。
鎖定長期從事虛擬幣交易的銀行帳戶或支付寶帳戶等,一旦有所異動,則可以運用銀行帳戶管控數據,
向金融監管機關舉報帳戶行為,或者配合監管機關動作,對帳戶進行凍結。
由於這是銀行內部的金融控制,並不受法律條款影響,行動迅速,
一旦被銀行偵知你的帳戶資金流與虛擬幣有關,就可以凍結帳戶,給個人帶來許多麻煩。
當然,由於該行為並沒有法律支持,
作為個人用戶,
也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要求銀行解鎖帳戶,
舉證自己的帳戶操作與虛擬幣無關,
或者非關鍵干係人,並非行賄,洗黑錢所得。
就算舉證成功了,
也會影響巨大,
極大地支援虛擬幣持有者及交易者的信心。
當然,這個措施也是雙刃劍,
國內銀行禁絕了虛擬幣相關操作後,
是否有資產流向國外銀行帳戶,或者國外銀行的離岸帳戶,並不受人民銀行直接指導的情況下,
是否會造成銀行存款流失呢。
因為,目前中國居民每年可購買外匯5萬美元,如果通過這筆許可將人民幣轉移到外幣帳戶,必然會對國內的銀行業有所影響。
人民銀行對對虛擬幣交易的理由很多,主要包括:
勿須置疑,去中心化的各類虛擬幣,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監管。
一旦用戶習慣採用虛擬錢包,
很難象原有的金融系統那樣實施凍結帳戶,強制還款等措施,
甚至沒法收稅。
這幾年以來,
通過下調取現力度,嚴控發票報銷,以及統一報稅等措施,
我國對於個人金融帳戶的管控力度日益加大,
國稅局的作用越來越傾向美國的聯邦稅務局那麼強大的功能。
同時,通過數字貨幣的發現,
與人民銀行相結合,稅務部門可以把每個人的每一筆現金流掌握在手中,
隨時進行稅務審計,
相信不少人都會有幾個回答不上來的問題。
而虛擬貨幣去中心化,加密,難以監管的特徵,
與稅務局的要求背道而馳,
所謂槍打出頭鳥,
它不打擊你豈不是少了錢袋子。
所以,
隨著數字貨幣的加快推出,
虛擬幣還會受到下一階段的打擊。
前面說過,加強監管的第一個壞處,是有可能將一部分有意願參與虛擬貨幣的資金,轉移到海外銀行的離岸帳戶中去。
這樣一方面脫離了人民銀行的監管,另一方面也會造成相應的金融資本流失。
另一方面來看,
全球的虛擬幣的交易已經形成了8萬億到10萬億人民幣左右的巨大金融市場。(以比特幣為主)
還在不斷擴大。
在區塊鏈地發展中,也不斷涌現出去中心化的各類應用場景和金融場景。
如Defi借貸,去中心化交易所,虛擬資產NFT等多項變種,確有一小部分是具備欺騙性質的工具,但也有一些能夠穩下來,在西方 社會 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目前的關停礦場和禁止交易。
從短期來看,打擊了虛擬貨幣的使用范圍,降低了電能的浪費,避免了資金外流。
但是從長遠來看,
是否會讓我們對這個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會完全絕緣呢,
很難確認。
更何況,
銀行單方面的禁止交易,
或凍結帳戶,
缺乏明確的法理依據和公信力,
很容易讓個人投資者帶來恐慌,
從而加快資金逃離。
這一點,
我們的長期目標和金融價值。
是需要金融監管機構和金融單位仔細思考的地方。
如果單單從力度上來看,是遜色於2017年9月的監管。2017年的9月七部委聯合發文取消當時國內的所有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限期一個月的整改時間。而這次只是針對國內的虛擬貨幣挖礦行業進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頓,以及禁止各大銀行和支付機構進行利用平台進行虛擬幣交易。
我們不妨站在一個大的背景上來看,就能夠明白為什麼當前會嚴密禁止虛擬貨幣的交易。
當前的全球范圍內的虛擬貨幣交易市值中有80%以上來自於美元交易。包括國內幾個大平台使用的錨定貨幣USDT、USDC這種穩定幣,也是等同於變相的數字美元。背後的實質依舊是利用美元在進行交易,而目前美元的超發和貶值已經成為一個大的趨勢。
站在國家角度來看,虛擬貨幣的交易一定程度上等同於國內資產的流失,在當前整個外匯金融行業都嚴加監管的大背景之下,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美聯儲超發的美元最終會迴流美國,也會導致美股的泡沫急劇的膨脹,最終受損嚴重的還是美國經濟。
所以最近這段時間央行明令禁止約談一部分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禁止交易虛擬貨幣並不是單純的只對虛擬貨幣行業進行監管,背後的博弈還是屬於人民幣和美元之間。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本身就具有去中心化的屬性,但是這種去中心化的屬性,卻離不開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和中心化的出入金,這本身也就是有問題的。
虛擬貨幣本身就是一種數字 科技 產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央行做背書, 所以本身並不具備貨幣的屬性,但因為其特殊的屬性,儼然已經成為了「全球通用貨幣」。
但虛擬貨幣並沒有給全球各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反而浪費了很多 社會 資源,而且存在很多負面的影響。
也正因為如此,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都不承認虛擬貨幣的地位,甚至有些國家明確指出虛擬貨幣是非法貨幣,而在對待虛擬貨幣上,我國央行也開始出手整頓了。
2021年6月21日下午央行發布公告,公告內容指出,近日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就銀行和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提供服務問題,約談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和支付寶等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
這個通知明確要求各大銀行不能為比特幣交易提供服務。
這裡面有4點要求:
1、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不得為相關活動提供賬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或服務;
2、各機構要全面排查識別虛擬貨幣交易所及場外交易商資金賬戶,及時切斷交易資金支付鏈路;
3、要分析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的資金交易特徵,加大技術投入,完善異常交易監控模型,切實提高監測識別能力;
4、要完善內部工作機制,明確分工,壓實責任,保障有關監測處置措施落實到位。
在央行下發通知之後,各大銀行也及時做出回應,紛紛切斷跟比特幣之間的關系,禁止為比特幣交易提供服務。
這次央行之所以要禁止銀行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只能說虛擬貨幣有很多負面的影響,其帶來的負面價值遠遠要高於給 社會 貢獻的價值,這種負面價值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擾亂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情,每個國家對金融市場的監管都非常嚴,特別是對貨幣這一塊,貨幣基本上都是由每個國家的央行發行的,由國家做背書,所以信用度非常高。
但最近幾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企業紛紛開發出各種虛擬貨幣,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央行」,但這些虛擬貨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只是一個數字產品,現在卻被當作貨幣來進行交易,而且不受任何監管,這完全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如果誰都可以隨便發行貨幣,還可以正常交易,不受任何限制,那整個市場就亂了。
2、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工具。
最近幾年虛擬貨幣之所以受到大家的追捧,因為它不受到任何約束,而且監管很難,因此虛擬貨幣就成為了一些犯罪分子主要的交易工具。
比如目前很多人都是通過比特幣來進行洗錢,一枚比特幣幾十萬,只需要買10枚就可以把幾百萬的資金洗掉,這無形當中就會給 社會 造成很大的損失,也會進一步增加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這無形當中會促使販毒,搶劫,詐騙,行賄受賄,軍火販賣,恐怖分子等活動更加猖獗。
所以現在各國央行對這些虛擬貨幣進行打擊,其實就是為了斷這些犯罪分子的交易後路,讓他們無處可尋。
3、損害了小投資者的利益。
虛擬貨幣目前已經嚴重脫離了監管,在沒有監管環境之下,虛擬貨幣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自由發揮,結果我們看到虛擬貨幣大起大落非常正常。
虛擬貨幣的這種大起大落讓一些人成為了暴發戶,但受傷的更多是一些小的投資者,這些小投資者盲目進入到虛擬貨幣當中,結果成為了被割的對象,有些人一天之內就可能損失幾萬幾十萬,如果這種投資亂象都不加以制止,可能會發生更加嚴重的事情。
4、浪費了大量的電力資源。
虛擬貨幣完全就是一個數字產品,雖然這種產品可以帶動電腦、挖礦機、發電設備等一些產品的銷量,這貌似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相比這種作用來說,虛擬貨幣所消耗的大量電力要遠遠超過它能夠帶來的價值。
比如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研究的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5月7日,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大約是1348.9億度,這個耗電量可以排在全球所有國家的第27位,已經超過瑞典一年的耗電總量。
這種電力資源的浪費是觸目驚心的。
也正因為虛擬貨幣存在的負面影響非常大,這種負面價值遠遠超過虛擬貨幣給 社會 創造的價值,所以現在各國央行開始加大對虛擬貨幣的打擊力度, 讓金融市場回歸到正常的狀態當中,只有將金融活動放進金融監管的框架之下,才能給 社會 帶來積極的作用。
好消息呀!其實之前幣圈的火熱,跟咱們普通人還真沒啥關系,不管是礦老闆還是炒幣客,他們賺了錢都和咱們沒有一分錢關系,反而可能嘲笑咱們沒眼光活該掙不了錢。只有在需要割韭菜的時候,才會瘋狂鼓吹幣圈,讓普通人進來接盤。
天下哭幣圈久矣 !
不過最近確實有不少好消息,一方面虛擬幣政策不斷收緊,不僅各大行在限制虛擬幣交易,現在支付寶也限制了虛擬幣交易。再結合各地不斷清退礦場,可以說對咱們吃瓜群眾是重大利好啊!
可能臭打 游戲 的朋友們應該最能感同身受了。之前網路顯卡吧可以說是裝機發燒友的聚集地,可惜不知何時現在已經變成了挖礦吧。貼吧里討論的不是裝機配置,而是如何挖礦。
當然這其實也怪不得網友們,畢竟顯卡價格一漲再漲,有的顯卡甚至你想多花點錢買都沒貨。最近B站的裝機員也發話了,最近要礦難了,咱們終於可以買到正常價格的顯卡了。
我對幣圈是持負面看法的,這玩意不創造價值,甚至連股市都不如。至少股市還承擔著為企業融資的任務,也正常接受法律監管。幣圈這玩意號稱去中心化,實際上就是沒人負責的意思。哪天行情不好,交易所拔你的網線,你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玩意誰愛玩誰玩,至少在咱們中國,不歡迎這群人。
永遠記住一句話:賭桌上的錢,只要不離開,就永遠不是你的!
隨著對虛擬幣的監管越來越嚴,近日央行又放了大招。
約談了多家銀行和支付機構,要求其不得為相關虛擬幣交易的活動提供服務。
隨後,農行、建行、工行、郵政儲蓄行、興業銀行以及支付寶等紛紛宣布跟虛擬幣劃清界限。
隨之而來的是毫無疑問的虛擬幣大跳水:
比特幣跌幅一度接近10%,32000點位被跌破;
以太坊跌幅超過10%,1900點位被跌破;
除此之外,其他非主流的虛擬幣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虛擬幣市場有超過17萬人在過去的24小時內爆倉,金額超過65億。
截止發文,虛擬幣整個市場還在大跌。上面說的點位均已全部跌破。
除了從銀行和支付機構保持高壓態勢之外,全國很多地方均已開始對「礦機挖礦」的行為進行禁止,因為這玩意說實話,太費電了。
前段時間的有個消息說:挖礦耗費的電量都趕上一個小型國家的耗電了。
從最近個各方面對虛擬幣的高壓態勢來看,不難發現,上面對於虛擬幣的態度非常堅決:就是要全面清剿。虛擬幣的下跌趨勢短時間也不會發生改變。不要再懷有僥幸心理。
可能很多還在這個市場的朋友聽不得這樣的話,但是良葯苦口。
虛擬幣本身就是一個被高度控盤的市場,而且完全不在監管范圍內,只要暴漲暴跌,必然伴隨著大量的人爆倉,這是什麼,這就是割韭菜。
你以為你那點資金量,可以翻雲覆雨?可以跟資本對抗?
另外,大部分人進入這個市場,都是聽說某某在虛擬幣市場一夜爆發等等,想著快速賺錢。
但是最終見好就收的又有多少?如果你在賭桌上贏了一大筆,有多少人會見好就收?
缺乏監管+暴漲暴跌+人性的弱點導致我們很難在這個市場獲得長期收益!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次絕不是監管的結束,虛擬幣的跌勢也才剛剛開始。
你認知范圍之外的財富,即使賺到了,也會還給市場!
感謝樓主的提問,隨著時間的推移,全世界90%的國家都會禁止虛擬幣的交易,虛擬貨幣客觀上類似於私人金融集團建立的,可以在一定范圍之內繞過國家的支付清算系統的新的支付清算系統和繞開監管的金融項目,現在來看禁止虛擬貨幣的國家為數不多,但是凡是具有主權貨幣的國家,都不會允許它繞過國家的支付清算系統跟金融監管的。
在傳統的支付清算系統中,國家央行是貨幣的生產者,銀行是貨幣分發和流轉的渠道,隨著紙幣的使用量減少,幾乎所有的貨幣都在央行的系統中流轉,都能夠被監管,虛擬貨幣盡管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它也無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虛擬貨幣只要不變現,一直流轉,但他整個流轉的過程都處於暗箱操作 的一個狀態,很難被監管到,我們常說的洗錢、地下交易、腐敗、財產出境都可以非常方便的通過虛擬貨幣來實現,同時為虛擬貨幣提供分發,兌現的服務平台就變成了類似於傳統的銀行和證券交易所的角色,如果金融機構想正式來做這份生意,必須有一個主體為虛擬貨幣提供兌換法幣的服務,沒有國家主體背書,沒有人敢買。二是建立一個大的虛擬貨幣資金池,類似於股票交易市場,這個大的虛擬貨幣交易所有兩個作用,一是收集大量的法幣,只有足夠多的法幣才能兌換交易完成,二是維持虛擬貨幣的估值,各大行發布禁止虛擬貨幣的交易是為了保護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被騙,虛擬貨幣宣揚自由主義,躲避金融監管,避稅,實際上就是這些人利用自己的優勢,設計的模式,幫著他們自己獲得流動性獲利。
1、首先這是在確定政策以後 各大銀行具體的跟進措施
2、本來虛擬貨幣沒有得到官方認可,即沒有法定地位
3、虛擬貨幣在灰色地帶,給現有的金融體系帶來的沖擊無法預料
央行最近約談了6家銀行和支付機構,為的就是給他們打好預防針:接下來國家都要對虛擬貨幣進行整頓和清理。
所以各大行都開始陸續發布禁止虛擬幣交易、建立賬戶等行為,就是響應國家的號召。虛擬貨幣誕生至今,一直被不少人質疑,這樣一個虛擬的東西,為何能炒上天?
事實上,虛擬貨幣今年開始就出現頹勢,一夜之間大跳水的新聞隨處可見。並且,目前全球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虛擬貨幣建立了保護的法律法規,也意味著其實各位手持虛擬貨幣的投資者們,一旦這其中出現什麼意外,都不會受到任何的幫助,除非你自己願意承擔風險。
這種第三方虛擬貨幣是註定無法成為大眾化的東西,未來不可能看得見這樣的場景:上街買一瓶水用比特幣付款、網上淘寶購物用比特幣支付等。更何況虛擬貨幣挖礦本身就會浪費大量電力,產生二氧化碳,國家肯定是不會放任的。
現在已經明令規定: 所有服務商不得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便利。 不光各大行,支付寶微信現在都不可以了。我們該如何看呢?
第一、虛擬貨幣交易存在巨大風險。 現在的虛擬貨幣交易者,基本上都是任人宰割的韭菜。那些大戶、大交易所才是永遠的贏家。因為他們操作大盤太容易了。現在由於監管沒法完全到位,這片交易看到就存在諸多不可控、不正當的因素,所以,目前為了個人資產安全,還是不要玩虛擬貨幣交易為好。
第二、很大一批投資者吃虧了,為了大家的資金安全考慮。 各大行現在都不能提供服務了,這就能保證我們法幣的安全,不至於隨便外流。為虛擬貨幣交易設置阻礙,就可以減少沖動投資、盲目投資,甚至被騙投資。
第三、虛擬貨幣代替法幣只能是個別人的幻想了。 虛擬貨幣和黃金的屬性類似,但是它確實沒法完全代替貨幣,尤其是現在這個風險頻發的時間里。各大行禁止虛擬貨幣交易,就是在捍衛法幣的權威性。法幣的地位是堅不可摧的。
虛擬貨幣交易從剛開始的新鮮,也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到現在各國、各行、各個環節都被限制的局面,恐怕不是單單觸及到利益那樣簡單,它自身存在的問題才是被禁止的根源。
避免了外國資本收割!
㈦ 買礦機挖幣違法嗎
法律分析:不違法。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聯合下發的比特幣風險通知中明確把比特幣定義為一種特殊的互聯網商品,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買賣。但否定了比特幣的貨幣屬性。單純的個人購買或者租用礦機進行加密數字貨幣「挖礦」,並未有法律規定禁止,這是基於個人需要而獲得虛擬商品的行為,需要被禁止的應當是帶有非法屬性的「挖礦」行為。主要犯罪行為體現為:1.技術型非法攫取,2.盜取電力資源,3.引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詐騙罪或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等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㈧ 賣礦機違法嗎
賣礦機在我國是違法的。這是因為在我國目前碳中和的背景下,9.24《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投機風險的通知》明確將虛擬貨幣業務定義為非法金融活動。 9.24,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同日發布的關於規范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也明確規定,全面禁止虛擬貨幣挖礦。通知第二條第二款明確要求:「區分虛擬貨幣『挖礦』和存量項目,嚴禁以任何名義投資增量項目和開發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加快有序退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存量項目,在保證平穩過渡的前提下,結合各地區實際,科學確定退出時間表和實施路徑。」
么是虛擬貨幣?什麼是虛擬貨幣「挖礦」?
虛擬貨幣以數字化形式存在於網路世界中,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也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投資和交易虛擬貨幣的行為也不受法律保護。
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指通過專用「礦機」計算生產虛擬貨幣的過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對國民經濟貢獻度低,對產業發展、科技進步等帶動作用有限,加之虛擬貨幣生產、交易環節衍生的風險越發突出,其盲目無序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節能減排帶來不利影響。
「挖礦」的危害
一是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違背新發展理念,不利於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二是消耗大量計算資源,使系統、軟體、應用服務運行緩慢,個人電腦或伺服器一旦被「挖礦」程序控制,則會造成數據泄露或感染病毒,容易引發網路安全問題。
三是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社會秩序,其往往成為洗錢、非法轉移資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更有犯罪團伙通過向社會公眾推銷購買虛擬貨幣「挖礦」設備,或以租賃「挖礦」算力為由,吸引投資者購買算力份額,騙取居民個人錢財,影響社會秩序穩定。
四是存在部分國有單位職工利用國家資源、公共資源謀利,是典型的公私不分、損公肥私行為,嚴重違反黨紀政紀,嚴重影響國家對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整治成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㈨ 買賣虛擬幣違法嗎
買賣虛擬貨幣是合法的,虛擬貨幣在國內是合法存在的,但如果利用虛擬貨幣從事非法的活動那就是違法的,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為非法經營罪。
虛擬幣是指互聯網上面的一種虛擬出來的金錢。虛擬貨幣與支票和電匯不同,虛擬貨幣不能實現的價值,不能通過銀行轉賬,只能流通於網路世界,虛擬貨幣是由各網路機構自行放行,沒有形成統一的發行和管理規范。
這是最原始的虛擬幣賺錢方法,通過購買、租用,或者自己組裝礦機,安裝運行特定的挖礦程序軟體,一天24小時不斷運行進行挖礦。越是項目早期挖礦的機會越多多,收獲也越大。比如比特幣,現在挖礦的成本越來越高,挖到的比特幣卻越來越少。所以,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提前發現對世界區塊鏈發展有貢獻的項目,盡早介入挖礦,獲取早期紅利。然後把挖到的幣囤起來,等待後期增值再賣出。
貨幣網本身在國內就屬於不合法的情況,這種交易平台雖說正規,但都不是國內的,很難監控到,當你在貨幣網集資比較高,就會被監控,而且還會凍結你的銀行卡,如果是通過快速渠道獲得高的經濟效益,比如非法集資,屬於違法行為,肯定會被警方帶走。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