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CB幣元宇宙
『壹』 被一個KPCB基金APP騙了錢能要回來嗎
是有可能追回來的,不過追回的概率並不高,而且很難全款追回。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選擇報警,雖然希望很渺茫,但不報警永遠也可能沒法找回資金。然後到公安部門、工商部門、證券監管等職能部門進行舉報或投訴。
再次,用實際行動進行維權:
1、投資者要保留相關證據。包括繳費收據和匯款賬號,投資合同、銀行仿唯憑證、提款困難截圖、網站虛假宣傳截圖和涉嫌非吸、非法集資的證據等等。
2、通過司法途徑,將過往的推廣、宣傳資料全部保存好。比如收益表、產品說明書等,投資者最好將這些推銷資料帶走,日後與合同收集在一個檔案袋裡,日後出了問題,說不定那就是你維權的秘密武器。
拓展資料:
基金(Fund)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如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退休基金等,狹義上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平常所說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證券投資基金的收益來自未來,收益表現與投資標的基礎市場的表現密不可分,具有一定風險。
購買基金時要注意一下問題:
1、市場行情。投資者在市場行情處於熊市的階段,盡量選擇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規避風險,在牛市階段,投資者盡量選擇股票型基金,來獲取更大的收益備薯培。
2、成立時間及評級。基金成立時間越短,評級等級越低,其風險性越高,投資者應該選擇成交時間越長的基金,成立時間至少在3年以上,評級等級越高的基金。
3、基金經理。基金經理的經營能力強弱影響基金業績的好壞、以及基金凈值的走勢。投資者盡量挑選基金經理經營手隱能力較強,所管理的基金都出現較高收益的基金。此外,經常更換基金經理的基金也不推薦購買。
4、投資標的。基金投資標的的走勢情況,也會影響基金凈值的走勢,投資者的未來收益,投資者應該挑選那些基金標的處於上漲趨勢,其發展潛力和前景較大的基金。
『貳』 半導體高管不斷跳槽,背後透露什麼信號
最近,半導體巨頭高管接連跳槽。短短時間內,英特爾接連挖走了蘋果Mac系列架構總監Jeff Wilcox、AMD首席獨立GPU架構師Rohit Verma、美光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等高管。
此外,在蘋果工作了近三年的高級工程師Mike Filippo已入職微軟擔任首席架構師,負責Azure伺服器晶元的開發。
半導體領域又開始了一輪高管跳槽潮。
我們先來看看被挖角的蘋果架構總監Jeff Wilcox。這次英特爾從蘋果挖來的是其M1晶元產品的總設計師,他從2013年就加入蘋果,迄今為止已經在蘋果有9年的工作經驗。
在Jeff Wilcox工作的九年時間里,他負責過蘋果T2安全晶元以及M1系列處理器的開發,在他的帶領下,蘋果電腦晶元實現了歷代提升和革新,簡單來說,Jeff Wilcox是蘋果晶元,甚至可以說是蘋果電腦幕後的技術支柱。
但我們仔細看Jeff Wilcox的履歷,Jeff Wilcox最早在英特爾工作,當了三年的PC晶元組領導架構師,之後被蘋果挖走。因此,很多人對Jeff Wilcox的跳槽評價為是一種「回歸」。
實際上,同樣被英特爾挖走的AMD首席獨立GPU架構師Rohit Verma也曾在英特爾工作,本次也是「二進宮」。1999-2013年期間,他在英特爾擔任首席SoC架構師14年之久。
自2013年加入AMD工作後,在其八年的職業生涯中從事的項目涵蓋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獨立顯卡以及涉及CPU、GPU、結構、電源管理和安全性更廣泛的SoC架構設計。
有趣的是,Verma與現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 Pat Gelsinger 的生涯重疊度相當高。1979年,18歲的Gelsinger加入英特爾擔任質量控制技術員。當 Verma 於 1999 年在英特爾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時,Gelsinger 已擔任英特爾台式機產品事業部總經理,並於 2001 年成為英特爾的首位CTO。
可以看出,在最近的高管離職中,被英特爾收入囊中的高管與英特爾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當2021年Pat Gelsinger作為新任CEO重返英特爾,英特爾便開啟了進擊的時期,頻頻從其他公司挖角大牛,尤其是曾經與其共事過的「老團隊」。
在Linkedin上,Rohit Verma也發消息稱,對自己重返英特爾感到興奮。
除去「回歸」本家外,公司未來規劃的變動釋放出的機會也成為吸引高管的重要原因。
微軟正在加速布局雲計算伺服器和Surface設備開發定製晶元,在其招聘崗位中放出了SoC架構總監的招聘信息。
在蘋果工作近三年的Mike Filippo入職微軟,擔任首席架構師,負責Azure伺服器晶元的開發。
我們翻閱Mike Filippo的履歷。在其加入蘋果前,他在ARM擔任首席CPU架構師、首席系統架構師和ARM Fellow,負責開發Cortex-A76、Cortex-A72、Cortex-A57以及即將推出的7nm+和5nm晶元,他還在AMD和英特爾分別工作了8年、5年。
實際上,除了公司高管,半導體領域曾因布局元宇宙而掀起過挖人浪潮。
微軟的AR團隊,在過去的一年裡也流失了100餘名員工,他們當中約70人原屬於HoloLens團隊,其中又有40人跳槽到Meta,包括前HoloLens用戶反饋主管查理·漢(Charlie Han)、前HoloLens演示團隊成員約什·米勒(Josh Miller)等。
蘋果也是被挖角的重點地區,接連失去M1處理器研發高管、自動駕駛 汽車 團隊高管、甚至在2021年被Meta挖走100多名前蘋果員工。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避免被Meta等競爭公司搶走更多人才,蘋果公司向部分工程師和軟體部門的工作人員提供了一筆股票福利。這筆額外收入的金額從5萬至1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萬元-114萬元)不等,它們將以限制性股票形式發放,限制期為4年。蘋果藉此希望減少資深員工跳槽。
在谷歌,如何留住員工成了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每周高管會議的討論議題。同時,谷歌還開始向員工提供額外的股票獎勵,避免人才被人挖走。
但有時候鈔能力不是萬能的,至少對於高管來說並不是。前英特爾硬體負責人和首席工程師Venkata Renchintala博士在宣布離職前,其年度總薪酬約為2688萬美元,是英特爾公司內部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
在英特爾的官方公告中,由於Renchintala領導的TSCG小組將拆分為5個小組,小組領導者直接向CEO匯報工作,這些變化使得Renchintala離職。
此前,谷歌副總裁蘇羅吉特就離職去了最大的虛擬貨幣交易公司Coinbase,成為該公司的首席產品官。目前Coinbase上市,蘇羅吉特在該公司的股權價值已超過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
對於半導體產業來說,高管的多次跳槽算不上是一件壞事。
當年的仙童「八叛徒」,在離開仙童後,諾伊斯帶著戈登·摩爾與工藝開發專家安迪·格魯夫創立了英特爾;仙童銷售部門主任傑里·桑德斯帶著幾名員工創立了AMD半導體公司;克萊納創辦了 KPCB 風險投資;瓦倫丁創立了國家半導體公司,之後又成立了紅杉資本。
在 1970 年前後的半導體浪潮中,可以說大部分半導體公司都起源於仙童半導體公司。這一批半導體公司可以說是奠定了矽谷的 科技 基礎。
面對「八叛徒」的紛紛離去,蘋果公司前CEO喬布斯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仙童半導體公司就像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而AMD Zen架構之父的吉姆·凱勒也先後在AMD、英特爾和特斯拉擔任高管,多次跳槽以尋求新的挑戰。
鐵打的高管,流水的大廠。人是整個產業的核心,中國半導體產業受政策和資本的驅動,現在正是好光景。半導體人才的待遇普遍顯著提升,對於吸引人才更有優勢。
在高管的跳槽潮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消息。原英偉達高管楊超源正式加入國產GPU廠商壁仞 科技 ,任副總裁兼董事長特別助理。
楊超源曾在英偉達、台積電工作,在英偉達任職期間,他負責架構設計、研發、流片和團隊管理,在上海組建了英偉達在美國總部之外的首個海外研發中心,並擔任英偉達上海總經理。
巨頭高管加入國產廠商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風向,這意味著中國國內半導體廠商的吸引力在增加。如今的中國半導體正在從拿來主義過渡到真正的自我創新,這一過程需要研發投入的堅持,也需要對人才培養的重視。
在瞄準半導體發展的堅定目標下,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巨頭高管加入國產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