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可作為遺產繼承
1. 人死亡後,繼承人還能在原支付寶和微信還繼續使用嗎
建議你打個客服電話或者在線咨詢支付寶的官方客服,看看客服是如何回答,一切以支付寶官方為准吧。
2. 國家禁止的虛擬貨幣有哪些種
有的虛擬貨幣在中國都是非法的,中國法律禁止虛擬貨幣。中國唯一的合法貨幣就是人民幣。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71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除外)。目前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
(2)虛擬貨幣可作為遺產繼承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9年8月30日起發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0元、20元、10元、1元紙幣和1元、5角、1角硬幣。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中國印製技術的傳統經驗,借鑒了國外鈔票設計的先進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
各面額貨幣正面均採用毛澤東主席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民族文化。
3. 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為什麼在市場上可以擁有那麼大的價值
比特幣褒貶不一,但長期價值猶在
比特幣是一種總量恆定在2100萬的數字貨幣,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2017年是比特幣大放異彩的一年。其價格從2017年1月的778美元飆漲到了12月17日的歷史高點——超過了1.9萬美元。比特幣的衍生品交易也正式開啟,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先後推出了比特幣合約。
從股票角度,大型上市公司如騰訊、美圖等紛紛開始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並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區塊鏈技術架構,將會內化為公司生產力並提升效率。但直接參與數字貨幣或者ICO的公司要謹慎小心,因為與監管方向相違背。
4. 從法律上來說,螞蟻花唄額度可以作為數字遺產被繼承嗎
額度是不可以的,你可以看成是虛擬的信用卡,但是債務是可以的,根據民法總則,如果繼承遺產,繼承人會一並繼承遺產和債務,其實債務是屬於遺產里的,也就是說債務會被子女或者其他人繼承。債務被繼承後有繼承人對其作出處置,一般是將遺產中的財產對其進行抵消,如果債務大於被繼承的財產可以選擇不繼承。
5. 網路上存的錢,算誰的
1、「如果某人不幸去世,他在像支付寶、財付通等網站上積累的錢,歸誰?」:
(1)網上支付寶、財付通等里的錢,不只是虛擬貨幣,因為能通過銀行取現,屬於他本人的財產權。
(2)這些財產:在他去世後,他有合法有效的遺囑的,按他的遺囑處理;無遺囑或者遺囑無效時,按法定繼承處理,由他的所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父母、配偶、子女)共同繼承、一般是均分。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時,由第二順序繼承人(兄弟姐妹、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共同繼承。
2、你的問題,關鍵點是否應在於:某人的網名和密碼家人可能並不知情、也無從了解,他去世後這些財產會如何處理吧?
對此,目前還沒有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如果家人能通過網名或密碼驗證,網站當然應將這些財產的交付其繼承人;但如果不能找到他的網名和密碼,這財產最終無人認領的,應按無主財產處理,上繳國家(說是上繳國庫、歸國家所有,但最終會被誰拿走,還沒辦法預測,畢竟,在無人認領的情況下,如何監督網站將無主財產上繳國庫,在技術上和法律上都還是個問題)。
3、「希望有夠硬的證據」:
(1)證據沒有:證據應是由糾紛的當事人自己收集舉證。
(2)你的意思,是否有有足夠的法律依據?目前的法律依據,只有《民法通則》的一般性規定可以適用,有針對性的、具體的法律法規規定,目前還沒有。
附:《民法通則》 第七十九條: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6. 我有數字貨幣,可以寫進遺囑里嗎
什麼是數字遺產?哪些可以寫入遺囑?
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存數字遺產憲章》中明確提出,數字遺產是人類特有的知識及表達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學、管理信息和技術、法律、醫學以及其他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從現有的類似模式轉換成數字形式的信息。
學界一般認為,數字遺產可以分成物質和精神兩類。物質數字遺產指的是跟財產直接掛鉤的,比如支付寶余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精神的則是社交賬號、個人文件等,是用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形成的虛擬財產,不僅是用戶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園,也能夠通過繼承使親屬得到精神上的撫慰。
數字遺產的處理以運營商自定為主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對此,陳凱認為,對於虛擬財產的保護,民法總則已經作了原則性規定。「在虛擬財產定義和范圍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作出原則性規定可能更合適。」
記者查閱相關法律條例發現,《物權法》《繼承法》以及相關說明都只對有體物作了規定,數字遺產可能涉及的無體物的繼承無法從中找到依據。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指出,我國目前對此只是以一種相對保守的姿態,確認了數據應受法律保護,還沒有肯定對數據的獨立民事權利。「我國現行的繼承法僅對實物財產的繼承作了規定,對網路上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並沒有規定,從而造成了數字遺產的繼承行為在實質意義上很難實現,有待今後繼承法的修改。」
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目前,數字遺產的處理方式基本以各家互聯網平台運營商自定為主。這也為糾紛埋下隱患。
有學者提出,由於通信、社交賬戶等承載了個人隱私、用戶財產與人格等多重屬性,對於其背後繼承問題的探討更需要審慎把握。
管理和傳遞存在難題
陳凱向記者指出,當前,虛擬財產作為遺產寫入遺囑中存在著歸屬難以確認、查找困難以及傳遞難等問題。「因為虛擬財產散布在各運營商的伺服器中,同時有的虛擬財產,比如QQ空間等相對比較隱私。」
據了解,目前平台對用戶數字遺產主要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用戶本人對賬號僅享有使用權,網路服務提供者享有所有權,此時賬號無法被繼承,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選擇關閉、刪除、注銷用戶賬號;第二種是用戶享有所有權,數字遺產可以被繼承,此時繼承數字遺產需要提供一系列證明材料。
而大多數情況下,互聯網公司規定用戶賬號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是分離的。例如,新浪微博、騰訊QQ等用戶服務使用協議規定,如用戶在申請開通服務後在一段時間內未實際使用,則運營方有權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選擇採取回收用戶昵稱、賬號或停止服務等方式處理。
劉俊海認為,處理數字遺產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平台方面要詳細規劃數字遺產繼承的規則,明確繼承人繼承數字遺產的流程。當有繼承人出現時,平台有義務協助繼承人依法繼承數字遺產。平台在處理數字遺產時應履行好通知的義務、披露的義務、協助的義務以及保密的業務,這也是處理數字遺產時要遵循的基本法律要求。二是立法方面,建議立法機關在修改相關法律時,要把數字遺產的問題考慮進去。
7. 民法典(草案)亮點:虛擬貨幣、網路財產可以合法繼承嗎
《民法典(草案)》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 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是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除外。
因此自2021年民法典實施開始,遺產的范圍擴大到了自然人的合法財產,虛擬貨幣和網路財產合法部分是可以繼承的。
8. 游戲裝備和虛擬貨幣是可以當做遺產繼成,這種遺產有什麼意思呢
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為這種遺產繼承下來是沒有什麼意思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這些遺產卻能夠滿足自己或下一代人的各種復雜心理。首先這種遺產對於處於這個階段的人來說,他們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力量和金錢,所以這些在游戲中日積月累的裝備和貨幣就是他們唯一的資產。這種在資產在他們看來就是自己的財富,可以讓自己感覺到精神上的愉悅,也可以讓下一代繼續獲得游戲上的優越感。然後就是因為這些游戲裝備和貨幣是比較稀有或特殊的許多玩家並沒有這類特別的游戲裝備,所以在游戲方面,這類人能產生一種獨特的優越感,並且想把自己的優越感帶給下一代。
游戲遺產並沒有什麼用說實話,我感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還是沒有可比性的,雖然有不少職業玩家因為游戲而登上人生巔峰,但是最終在游戲中的獲益還是換算到了現實社會中的,對於大多數游戲玩家來說,他們雖然可能有著其他玩家沒有的頂級裝備,但是這類頂級裝備卻並不能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任何的快樂。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各類社交活動游戲裝備都不能讓他們獲得真正的地位上的提高。
所以在我看來,這種遺產並沒有什麼意思,只是能滿足人的精神世界。
9. 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為何可被作為個人遺產進行保護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互聯網的包圍,每一件事情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手機操作,也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手機,即使是每個人睡醒過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手機觀看,沉迷於手機的世界當中去,也就有企業針對手機開發出了不同的游戲,只要登錄自己的帳號就可以隨時的玩游戲,讓大家更好的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正因為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的緣故,游戲帳號和裡面的虛擬拆產也成為了大家所爭論的點,在新時代的年輕人帶領下,他們都認為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都可以作為個人遺產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