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危機和虛擬貨幣
❶ 如果真的經濟危機了,保有美元還是其他貨幣,或者是實物
個人看法:
如果真的又發生經濟危機,我覺得保有實物是人民最理想的應對方式。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很大程度上是各種貨幣在市場上運行的結果造成的。在經濟危機到來時,繼續保有虛擬貨幣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如果危機及時處理,保有的貨幣有升值的可能,如果危機持續蔓延,繼續保有虛擬貨幣只會面對更多的惡耗。食物、交通工具、房子、衣物等實物是人生存的必需品,貨幣的最終兌現形式是實物,沒有實物作基礎發行的貨幣無疑為一堆泡沫。
在經濟界里,中國是比較特殊的發展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行政管理方式占據主導地位,國企眾多的中國內部很難發生經濟危機,即使發生也是人為的,市場的誘發可能性小之又小。因此,中國發生的經濟危機大都是「進口「的,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各國採取的貨幣以及貨幣政策的差異,其貨幣所受的影響很難討論。
假如中國央行大量發行貨幣,其他情況不變引起的人民幣貶值,那麼以美元為基準價結算的商品價格也會有變動,假如危機前1美元可購買價值6元人民幣的商品,那麼危機人民幣貶值後,1美元可購買價值大於6元人民幣的商品。
❷ 經濟危機與貨幣
問題一:貨物多了低價少了高價本是正常規律,但利潤還與彈性相關,彈性大的低價會帶來利潤增加,若彈性小,降價只會減少利潤。經濟危機一旦出現,大家普遍捂緊錢袋,所以很多商品即使低價也無人問津,這就導致了供給的相對過剩,並不是生產的東西多了,而是沒人買了,不過銷毀貨物畢竟是個別現象,只具有象徵意義。
問題二:正如問題一中提到的,危機出現時不論高價低價,貨物沒有人購買,如果存儲,一方面可能有些商品的保質期很短,不便存儲;而更主要的是,一旦存儲,公司存貨就會增加,資金周轉就會出現問題,由於公司經營都有負債,這種負債多是向銀行借錢,銀行在危機當中自身難保,公司若到期不還銀行錢,可能銀行就會破產,可現在公司的產品沒有賣出去大量積壓,手裡缺少現金,根本無錢可還,這時候就可能導致公司破產。所以在經濟危機中,囤積貨物是不可取的,就好像現在中國的房地產一樣,由於國家調控,房價下行已經不可逆轉,購房者大多持幣觀望,即使降價,購買者也是寥寥無幾,事實上就是一場地產業的經濟危機,地產商手裡房屋大量積壓無法變現,年底時銀行貸款到期,若能續借還可以堅持一陣子,如不能續借,又借不到新款,房地產公司就只能面臨破產。
問題三:一樓回答的很好,現在有可能通過印鈔票解決問題的也只有美國,美元是國際貨幣,所以大量印美元導致的將是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對於窮國,事實上不只是窮國,現在世界上除了美國,其他國家若多印貨幣,貨幣必然貶值,貨幣的國際購買力下降,以前6塊能買一美元現在變成10塊一美元了,不僅無法多買國外商品,由於多印貨幣導致的過內通貨膨脹還有可能使得由於多印貨幣而買到的國外貨物更少。
❸ 經濟危機與通貨膨脹
惡心的通貨膨脹會引起經濟危機,但是不意味著通貨膨脹一定會引發經濟危機。一個經濟體一般都會伴隨溫和的通貨膨脹,這表示經濟在增長。
通貨膨脹是指由於貨幣的過剩而導致的物價的普遍上漲,而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這是物價是普遍下跌的。
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這里貨幣貶值就是由於發行了過量的貨幣引起的,所以惡心的通脹會引發經濟危機。
如果政府在經濟繁榮時期,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無視財政赤字,就會推動市場上的貨幣過剩,從而引發通脹。
❹ 美國是真的來印鈔票來緩解經濟危機嗎
以下內容都是本人辛苦寫的,沒有復制,請朋友一定要仔細看看!
防人之心不可無,美國曾經用這種方法擊敗過日本,使日本進入了近20年的經濟委靡時期!
美元如果真的這樣一直持續走低(下跌)縮水,可真不是好事噢!
我們國家擁有美國的債券就面臨嚴重縮水的危險啦!~
超主權貨幣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兌換的壓力,自然也就沒有兌換的損失,現在美國大量發行美圓就是在讓全世界的美圓縮水,增加自己的出口,減少自己的外債!
國際社會當然很反對啦!(美國想讓全世界人們為它買單還債,誰願意啊)
就象現在的美圓,如果國際社會以美圓結算貿易和債務,那麼美國的貨幣風險就是「零」
前些年美國打伊拉克和近兩年打伊朗,都是因為貨幣——美圓世界霸主地位展開的)
當你擁有太多國外國債的時候,如果到期了,你就可以強行要求他支付的!如果他不能以相應的美元還的話,就可以要求其用黃金支付,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量在世界上是第一的 !
如果我們國家可以套取黃金的話,我們國家的黃金儲備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民幣就可以直接成為世界貨幣了!
現在G20等都在商討,以後世界採用什麼貨幣好,也許在美元——歐元之後,就要誕生——亞元了,或許就是我們國家的人民幣!
這不是聳人聽聞,黃金白銀——英鎊——美元(與黃金掛鉤)/歐元,英鎊取代黃金白銀,美圓取代英鎊,歐元與美圓競爭,這些都表明了世界貨幣是在不斷向前的!
也許新的「亞元」即將要誕生了!
現在〈中國信心之旅〉欄目里也這樣預測的,只是貨幣演變和發展要經歷一段時間而已!
美國人在維持自己的美元世界統治地位,美國無限制的印發美圓已經遭到世界很多國家的反對!
世界銀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WTO等,都在反對!
以後的貨幣要在歐元——美圓——亞元三大定理貨幣後也許就真的誕生了!
1950年朝鮮戰爭,日本經濟在美國的扶植下,飛速發展,一時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經濟發展速度平均每年都在10%左右!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日圓就曾經一度獲得強大的國際流通性!
特別是在東南亞的國家,由於日本的大量貸款給他們和投資那裡,使那裡的日圓流通非常廣泛!
但是之後發生了「廣場會議」,美國施壓於日本,日本傻傻的將自己的貨幣國際霸主地位的優勢讓給了美國——當時日本已經買下了美國國內的10%的固定資產——美國人瘋狂的批判說「日本就要將整個美國買去了」
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日本妥協了,結果敗了!
之後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日本又把自己的在東南亞的投資抽會,失去了東南亞國家的信任!
這樣日圓的地位急劇下降,日本也走入了現在的經濟委靡狀態,到現在還沒走出來!——日本近十年的GDP增長平均只有1%,而比美國少了1%-2%的增長速度,國際貿易量也下降到了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
現在我們國家的情形和當時日本的情形很相似!
因此我們國家和G20國集團都積極主張建立新的超主權貨幣或者是過度貨幣——區域貨幣(亞元)
作為美國,日本和歐盟還有英國,當然會反對了,因為超主權貨幣是對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有利的,然而卻會消弱他們本國貨幣的優勢(目前主導世界的優勢,特別是美國——美圓的世界霸主地位將不復存在,美國當然非常反對了!)
只是現在的金融危機下,美國自身應對這種情況的勢力不是太強而已!
大量印發美圓,就是將美國的金融危機給世界每一個國家平坦風險和沖擊!
美國現在的國際債務是76萬億美圓,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008年全世界的GDP產量——65萬億
❺ 請對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和中國的貨幣政策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分析內容包括:
「斯人已去,遺害猶在」,這個詞用在格林斯潘身上,絕對不是什麼恭維。當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用這個詞對格林斯潘下結論時,格林斯潘不僅僅是他語境中的標靶: 「格林斯潘鼓勵非固定利率貸款,認為美國人在過去十年間如果選擇了非固定利率貸款,就能節省很多錢。他似乎認為美國經濟只要有他掌舵就能一直欣欣向榮。可是經濟增長總有難以維持的一天,這其實只是時間問題。」 當肆虐美國數日的次貸危機席捲全球金融市場時,格林斯潘似乎也不甘寂寞。媒體報道說他曾公開表示,「假如他還在位的話,到現在應該已經調降聯邦儲備金基準利率了」。盡管之後他委託發言人否認說過這樣的話,但圍繞他的質疑仍不絕於媒體。 引退幕後不滿兩年,這位年屆81歲高齡的老人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2000-2005:備受爭議的五年 按照中國的說法,格林斯潘的這種「作風」就是「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但在格林斯潘的決策業績中,真正引起較大爭議的階段是2000年以來的大約五年時間。 美國前國會聯席經濟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韋斯伯里對格林斯潘主持美聯儲期間所作出的某些政策雖然有不同看法,但他依然認為格林斯潘的正確決策要多於錯誤決策:「決定不可能每一個都是正確的,如果說可以爭論的話,我認為,也只是在最近四五年間的一些決定值得討論。」 這五年是美國經濟的多事之秋。上世紀90年代下半期興起的互聯網經濟推動股市強勁上漲。2000年年初各大市場指數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道指突破11000點,納指突破5000點,但隨後急速潰退,並於2001年把經濟拖入衰退。 2001年9月11日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在這個階段,美聯儲先是連續加息,後是快速降息,直到聯邦基準利率降低到過去近50年來的最低點1%。從2004年6月開始,利率隨著經濟復甦的穩定而開始回升。到目前為止,通過 13次加息,聯邦短期貸款利率已經回升到4.25%。 對於這一段美聯儲的政策表現,許多經濟學家持肯定態度。他們認為,在股市泡沫擴大的時候,美聯儲多次加息遏制泡沫的增長,避免了更大的經濟災難;在經濟進入衰退之後,格林斯潘採取的刺激性貨幣政策,對促進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復甦勢頭逐步穩定之後,他又採取穩步加息的策略,穩步減弱貨幣政策的刺激作用,從而既保證了經濟增長,又抑制了通貨膨脹。 但是,還有一派的經濟學家完全不同意這種評價。他們認為,從2000年前後發生的經濟大起大落,到後來的由利率過低而催發的房地產泡沫,主要是格林斯潘的決策失誤造成的。 美國貨幣經濟學界德高望重的安娜·施瓦茨女士就認為,在格林斯潘主持美聯儲期間,特別是在2000年到2005年之間所採取的貨幣政策在美國經濟和金融體系中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她說:「注意一下美聯儲在2000年的表現,把它跟2001年到2005年之間的工作方法對比一下。由於擔心千年蟲會廣泛造成電腦問題,美聯儲採取措施往金融系統注入了大量的儲備金。後來,電腦問題沒有發生。於是從2000年初開始,美聯儲迅速把投放的聯邦儲備金收回。2001年,美聯儲又認為經濟會出現震盪,為了防範,採取了低利率政策。這些震盪包括,3月開始的經濟衰退和9月出現的恐怖襲擊以及公司財務丑聞、就業增長疲軟和汽油價格上漲。每發生一次震盪,美聯儲都擔心這個震盪會引發金融危機,但結果卻沒有。」 施瓦茨指出,在2003年7月開始到2004年6月的經濟增長過程中,美聯儲不恰當地把聯邦短期貸款利率保持在1%的水平,隨後緩慢地每次加息25個基點,直到2006年8月把利率提升到5.25%。她認為,長期的低利率給美國經濟帶來了三大負面影響。一是扭曲了信貸市場和房貸市場,二是減少了居民儲蓄,三是加劇了美元的貶值。 不適當的低利率所造成的危害還不止於此。施瓦茨認為,造成美國經濟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儲蓄率太低,消費支出太高,這一問題所引起的直接結果是美國經常賬赤字在最近幾年快速增加,今年已經高達8000億美元。她說,龐大的赤字需要有大量外國資本的彌補,結果是美國的資本賬戶順差大幅度增長,加劇了經濟失衡的風險。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引起外資撤離,美國就難免陷入一場金融危機。 在格林斯潘任內長達18年時間,美國經濟不僅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而且通脹率一直被控制在較低的水平,為此,許多媒體和專家都把這一了不起的成就歸功於格林斯潘細微高超的調控手法。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查爾斯·普羅塞就認為,通貨膨脹長期得到抑制的確是格林斯潘的一個主要功績,「沃爾克(格林斯潘前任)任內把通脹率從12%以上降低到3%,格林斯潘把這個勢頭延續了下來,使美國經濟的低通脹狀況穩定了下來,這可能是他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 在1996年至1999年之間,華爾街股市持續攀高,經濟學界開始向美聯儲發出加息以避免經濟泡沫化的呼聲,向來打擊通脹毫不手軟的格林斯潘此時卻從「鷹派」轉為「鴿派」,拒絕作出回應。 他堅持美國經濟已出現結構性變化,信息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增長將抵銷通脹壓力,他不顧美聯儲以及國會保守人士的冷嘲熱諷,堅持推行原定政策,而事後證明,他對美國生產力增長的預測確實正確無誤,實現了美國經濟史上最長的一次增長擴張期。 同時,格林斯潘首創的超低失業率新標准,為美國中低階層以及數百萬窮人和移民創造了巨額財富。 根據著名的低失業率必然導致通貨膨脹上升的「菲利普曲線」論點,多年來,經濟專家們堅信,為控制通貨膨脹,失業率不可低於6%。而在格林斯潘經濟時代,失業率跌破4%的低位,通貨膨脹卻全然不見。 也因為如此,格林斯潘開始逐漸被市場神化。《新共和》周刊在1998年刊登了一則新聞,指紐約一些股票交易員在辦公室里膜拜格林斯潘的圖像,以企求買賣股票的靈感。這則報道雖然事後證明是子虛烏有,但它在刊登前後沒有引起人們懷疑,足以證明格林斯潘神話的深入人心。 在當時的一些人眼中,布希和戈爾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爭得驚心動魄,卻無法喚起美國人的政治熱情,也和格林斯潘不無關系──反正無論是誰當選,美聯儲主席還是格林斯潘。年薪13.67萬美元不炒股 格林斯潘一言可以左右股市,自己反而為了避嫌而不買股票。根據他2005年向美國政府申報的1999年個人資產報告,他的財產多投資在美國政府短期債券上。 根據美聯儲網站提供的資料,格林斯潘在1999年的個人資產介於340萬美元至 700萬美元之間(約2400萬元至5000萬元人民幣),和1998年的250萬美元至640萬美元的數字比較,相信增長達雙位數(格林斯潘填寫的財產申報表格並不要求他透露個人資產的確切數字)。 不畏政治壓力 維護獨立性 縱觀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14年來的表現,這是不難理解的。他在1987年8月從沃爾克手中接過美聯儲主席的棒子,同年10月華爾街股市突然崩潰,道瓊斯工商指數猛跌508點。 格林斯潘當時立即向市場保證,美聯儲將盡一切努力確保資金繼續正常流通,及時穩定了市場情緒,避免1929年股災引發經濟危機的局面重演。 在老布希執政期間,他堅持推行高利率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老布希在1992年總統大選落敗後,公開批評同為共和黨人的格林斯潘是他尋求連任失敗的罪魁禍首,但格林斯潘不顧政治壓力維護美聯儲的獨立性,卻得到了市場的贊揚。 作為宣揚保守派經濟理論的小說家蘭德的門生,格林斯潘主導下的美國貨幣政策,反映的卻是不受意識形態或學術理論拘束的務實和靈活。 《華爾街日報》把格林斯潘的工作方法概括為「分析和本能的特殊結合」。 《紐約時報》的報道則說,格林斯潘討厭教條,懷疑經濟模式。「如果格林斯潘要代表什麼的話,那就是靈活性和擺脫教條的自由。」
❻ 高分!!經濟危機和匯率變動的分析,高手幫忙~~~
次貸危機已經發展成金融危機了...因為次貸危機的出現會打擊到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擔憂 ..所以把手上的錢 拿到別的國家去投資..如中國等..還有一個美元貶值的問題很多人都忘記了.因為美國錢印多了...他一直在不停的印鈔票
匯率這個東西很奇怪的....不是美元升值就對全世界所有貨幣升值的.他可以對幾個升值幾個不升值 幾個升值多幾個升值少....匯率的變化是取決與供求關系的.當然外匯儲備也很重要.美國對我們的需求多(買我們的商品多)相比之下我們需求美國的東西卻少。貿易順差.自然我們貨幣對美元升值..可我們不一定對別的國家貨幣升值... 也是供求關系在裡面的意義..你的商品越吸引人..買的人越多自然 對應的貨幣就值錢..
還有一樓的美元走強RMB也走強是不對的2005前是.現在RMB已經是有限制的浮動匯率了 不是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了..
貨幣升值有利於進口 留學(本國貨幣值錢了同等的貨幣卻可以換到比原來多的外國貨幣) 投資外國經濟項目等....貶值有利於出口.和國家的發展等
你所補充的問題.其實是1樓說法有問題....他意思是全世界經濟都不好.大家看都不行所以把錢都投到美國那去吧...所以美元升值..說的確實沒錯...可事實不是這個樣子...比美國情況好的國家多呢.現在美國還沒真正走出危機呢...
❼ 美國1929經濟危機貨幣貶值政策的影響
建議看下貨幣戰爭1~ 裡面有說的
好像是剪羊毛呢 先推行貨幣貶值政策造成通漲,再提高利率造成緊縮,然後就是經濟危機,企業倒閉,這時候企業價格明顯低於價值,銀行家們就手握大筆現金收購大量的廉價資產。
❽ 關於美元和經濟危機
美元的走向(目前是下行的,但是它還是主要貨幣);目前雖然有人嚷嚷,但是美元暫時還無法被取代;不會轉換貨幣,如果轉換,對在海外打工的是好消息,因為轉換的原因是對美元的信心不足,轉換以後的貨幣(這種可能性很小)將以更大范圍的經濟體為基礎,如美國+俄羅斯+歐盟+中國+日本等,只會更穩定。不過還是要強調,美元暫時(起碼數年)無法被取代。
❾ 經濟危機、次貸危機、貨幣貶值的關系與不同
次貸危機則次級貸款危機,美國的金融行業在一級(誠信好,還貸能力好) 貸款市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下,為了爭取更大市場份額,將錢貸給次級市場(誠信差,還貸能力差,沒收入證明的人)去做買房按揭.結果貸出的錢越來越多,收不到多少還款,金融業資金連斷裂,直接導致美國經濟衰退.而美國對世界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波及整個世界的經濟!
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有密切關系;關於導致其出現的原因現在世界主要有幾種學說.其中最令人信服的是:流通在市場的貨幣乘以貨幣的周轉率大於市場商品的價值,則流動在市場上的錢多了!令到商品價值上升,貨幣(錢)貶值.我們老百姓用相同的錢只能買到更少東西.
國家會通過提高存款利息(使更多人存款)和提高儲備金(銀行凍結更多錢)等宏觀手段來壓制通脹!
❿ 美國股市大蕭條,必然出現數字貨幣大會暖,中幣能不能最做為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最佳選擇,為什麼
首先,必須清楚,如果股市蕭條,並不意味著數字貨幣就會火爆,甚至有可能同步被拋售。
其次,中幣現在已經不算是頭部交易所,加上交易所本身貪心,上了太多垃圾幣,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還是幣安火幣這些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