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對央行職能的影響
1. 央行對虛擬貨幣中華幣是什麼態度
中華幣還引不起央行的注意,這種幣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小了。如果引起央行的注意,禁止那是肯定的,這種幣就是沒有任何實體支撐和應用場景的直銷幣,這類幣在國內非常多,玩家大多數對數字貨幣不太懂的人,只要能賺錢就行。而這種幣一般就就只能存活3個月到半年左右。
比特幣、瑞泰幣、萊特幣、千金卡這些數字貨幣在國內也只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品,數字貨幣圈不存在只漲不跌的,如果存在那肯定是傳銷騙局或者人為的控制。
2. 央行將推出數字貨幣(DCEP)對整個社會會產生什麼影響
傳統貨幣是「通貨」,也就是可以交換任何商品,使用場合不受限制,由於不攜帶信息,也很難追溯。這就使得傳統貨幣如果跟隨數據量的增長而膨脹的話,直接失去價值尺度職能,也就是變成廢紙。而數字貨幣則不同,它雖然也是「通貨」,但卻可以攜帶信息,於是自身具備穩定性,可以作為數據資產的「錨」而不是被數據資產「帶飛」。
實際上,最早實踐數字貨幣理念的比特幣,其核心屬性就是總量可控,從而可以用於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而非被其他商品決定其供給量。當然,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因此,從戰略全局看,在信息化、數字化成為經濟發展主要趨勢之一的大背景下,發行主權數字貨幣是大勢所趨。
3. 求助!請幫我從知網上下載篇論文【虛擬貨幣對中央銀行職能的影響】東北財經大學2010碩士論文,萬分感謝。
虛擬貨幣對中央銀行職能的影響
【作者】 彭燕;
【導師】邢天才;
【作者基本信息】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2010, 碩士
附近上傳了,CAJ格式,用CAJ閱讀器可以看。直接下載吧,不用財富值~(*^__^*)
4. 央行對虛擬貨幣進行監管的目的是什麼
主要有以下幾個目的:
1、加強對虛擬貨幣互聯網站的管理;
2、防範虛擬貨幣可能產生的洗錢風險;
3、加強對社會公眾貨幣知識的教育及投資風險提示;
4、護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保障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防範洗錢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5、避免因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借「虛擬貨幣」之名過度炒作,損害公眾利益和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
5.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對虛擬貨幣的看法
在今年四月份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由於數字貨幣並非央行啟動和批準的幣種,因此談不上取締。數字貨幣屬於數字資產,個人與個人之間可以自由交易。所以數字貨幣不是傳銷,不是資金盤,是一種理財投資
6. 虛擬貨幣的出現對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會產生什麼影響
當然有!余額寶的出現取代了銀行,虛擬貨幣的出現會慢慢取代余額寶
7. 電子貨幣對貨幣制度的影響
電子貨幣的影響:
1、使貨幣劃分層次模糊。由於電子貨幣是以虛擬的形式出現在網路上,用戶可以隨時通過自己的指令來改變現金與儲蓄、活期與定期之間的轉換。所以貨幣劃分層次的界限由於電子貨幣正在日益減少,原來認為貨幣供應量有著明確的內涵和外延的優點將喪失。
2、電子貨幣對基礎貨幣的影響。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實行法定推備金制度以控制存款擴張和貨幣創造的一個特殊的貨幣層次。隨著電子貨幣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當電子現金可以成為新形式的現金貨幣,加入基礎貨幣行列時,則可能使得基礎貨幣虛擬化。電子貨幣的發展將減少流通中的現金,同時,如果電子貨幣替代銀行存款,由於目前各國法律尚未規定電子貨幣要交准備金,因此這將會減少商業銀行的存款推備金,也會導致基礎貨幣的減少。
3、使貨幣供應主體變大。在電子貨幣無須准備金和市場准入的條件下,很多金融組織,甚至是企業加入了電子貨幣的發行。從電子貨幣的職能與特性、電子貨幣的發生與主體等方面看,進入電子貨幣時代後,貨幣的發行權將趨於分散化。
(7)虛擬貨幣對央行職能的影響擴展閱讀:
電子貨幣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電子貨幣部分替代流通中的現金,加快了貨幣流通速度,從而對貨幣的需求會減少。另外,電子貨幣還有信用創造的作用,也使得對貨幣的需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從而導致利率的波動,利率的波動反過來導致貨幣需求的不穩定。貨幣需求的波動加大,就會降低利率作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傳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