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虛擬幣百科 » 迦納虛擬貨幣政策

迦納虛擬貨幣政策

發布時間: 2021-05-06 11:39:48

『壹』 求一篇中國與美國貨幣政策的區別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將09財年聯邦政府預算赤字預期修正至1.8萬億美,美元指數再次暴跌,從三月四日的高點89下跌到昨天的83,在三大類資產中,貨幣量增價跌,再次引發了商品價格上升和股指上升。特別以美元結算的半虛擬資產石油和黃金持續上升。整體中國資產在世界資產板塊中,還不能被認為是「績優股」,只能是新興市場板塊,所以美元的價格對中國資產價格特別是對人民幣的價格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追加美元市場投放的時候,美元指數會跟隨下跌。雖然我一再反對增加債務規模和擴大赤字來對付經濟危機,但是貨幣控制者有這個權利,並且他們按照自己的利益制定貨幣政策,我不同意他們但是完全理解他們。這牽涉到一個問題,是先改革還是先補充信貸投放和貨幣量(救市),在這一問題上中國和美國有相似的問題。
人民幣政策的選擇問題,中國的貿易順差在持續收窄,出口持續萎縮,同時外國投資者在退出這是中國政府不願意看到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局面,怎樣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對中國是有利的?回答這個問題的應該考慮到至少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人民幣匯率下降會給中國出口帶來多大的好處?能帶來多少順差,2月份的貿易順差收窄至48億美元,而此前的3個月順差每月都在400億上下。中國的貿易順差在2009年幾乎肯定會出現5年來首次下滑。由於貿易和投資流已經大幅逆轉。要想使中國相對其他出口競爭對手獲得競爭力,人民幣需要大幅貶值。例如,自7月份以來,人民幣較韓圓上漲33%,較新加坡元上漲12%。這使得中國出口的競爭力相對減弱,並促使中國進口有所增加,因此對其他經濟體帶來一些支撐。另外一個問題是,美元增加貨幣量的速度與人民幣增加貨幣量的速度比會影響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簡單地說就是如果美元貨幣供應量的速度大於人民幣貨幣供應量的速度,那麼美元相對與人民幣就是看跌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綜合國力不能超過美國,中國持續購買美國國債是不得已的選擇,不是經濟利益問題,而是維護現有戰略格局穩定的問題。美國政府一直聲稱,人民幣匯率太低,抵制中國的商品輸出,但是與此同時,美國又大量向市場注入美元,以穩定美國的金融系統,這讓中國兩難選擇。

『貳』 迦納的經濟

塞地(Ghana Cedi)¢ GHS 1GH¢=100 pesewas (比塞瓦,Gp)
殖民時代
獨立之前,迦納的貨幣發行由西非貨幣局(WACB)承擔。由該局發行的西非英鎊、先令和便士作為法定貨幣在迦納一直流通到1958年7月。
獨立後發行的首套該國貨幣
迦納獨立後,新的貨幣主管機構迦納銀行於1958年7月14日首次自主發行了迦納英鎊、先令和便士。從此,迦納銀行正式取代西非貨幣局,開始發行該國硬幣和紙幣。
「塞地」的誕生
1965年初,迦納決定擺脫英國的殖民貨幣體系,開始廣泛採用十進制體系。1965年7月19日,迦納發行了第二套貨幣,以塞地紙幣和比塞瓦硬幣代替了迦納英鎊、先令和便士。塞地紙幣上印有總統Kwame Nkrumah的肖像,一塞地可兌換八先令零四便士。紙幣的名稱「塞地」源自「Sedie」,一種在19世紀末被廣泛用做貨幣流通的貝殼。而硬幣的名稱「比塞瓦」代表金沙計量的最小單位,採用這一名稱命名硬幣是為了取代帶有英國殖民色彩的「便士」。
新塞地
1967年,迦納大會人民黨(CPP)政府被推翻,新上台的軍人政府決定用不帶有Nkrumah總統肖像的新貨幣取代過去帶有總統肖像的舊貨幣。2月17日,新貨幣誕生,被命名為「新塞地」,其與1965年版舊塞地的比價為1:1.2,「新塞地」一直流通到1973年3月時,其名稱才被簡稱為「塞地」。
迦納第四套貨幣的發行
1979年3月9日,迦納政府宣布發行第四套新塞地以替代舊幣。此次貨幣發行中,新舊塞地的兌換採用總額5000塞地以下7折,5000塞地以上5折的比例折算。從此,舊塞地退出流通,新發行的塞地面值分別為1、2、5、10、20和50。
迦納貨幣面值的變遷
1965年至今,迦納流通的各種塞地和比塞瓦面值變化很大,紙幣從1塞地至5000塞地,硬幣從0.5比塞瓦至500塞地。1965年發行的貨幣面值分別為1、5、10、50、100、1000塞地和5、10、20比塞瓦。1972至1994年間,迦納共發行了7種紙幣和8種硬幣,紙幣面值從2塞地至5000塞地;硬幣面值從100至50000比塞瓦不等。2002年起,迦納政府又發行了兩種面值分別為10000和20000的塞地紙幣投入流通。
新迦納塞地的發行
2007年,迦納政府宣布發行新貨幣「迦納塞地」,自7月起開始流通。新貨幣發行後,舊貨幣可以繼續沿用至2007年12月31日,之後正式退出流通。 90年代,加政府赤字負擔沉重。2001年新愛國黨政府上台後,通過宏觀經濟調控,減少政府開支,加強征稅,財政赤字逐步減少,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由2000年的8.5%降至2004年3.2%。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政府財政赤字大幅攀升,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14.9%,米爾斯政府實施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後,加財政狀況得到改善,外匯儲備從2008年底的12億美元增至2010年底的47億美元。2012年加財政狀況趨緊,財政赤字達86.49億塞地,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12%,外債為132.38億美元,外匯儲備58.88億美元。
加共有23家銀行及326家支行,央行迦納銀行負責管理銀行及其他金融部門。1989年,迦納證券交易所(GSE)成立,現有30家上市公司及2種債券。上市公司主要為製造、釀酒、銀行、保險、礦業和石油行業。 酋長制
迦納獨立後,政府實行共和制。不過在農村仍保留著酋長制。酋長為男性,擁有政治、土地和法律方面的權力。酋長由任命產生,如表現不稱職,會隨時被罷免。酋長是本部族的發言人,向政府反映本部族的要求和意見,調解民事糾紛,組織領導本地的公益活動,在部族中享有崇高威望,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
凳子
凳子是酋長權力的象徵,老百姓也保存著一個自己喜愛的凳子,凳子還作為嫁娶的必需品。
其他
迦納每個部族每年都有自己傳統的節日,如「飢餓節」、「木薯節」、「獵鹿節」等,在盛大的節日里都舉行非常有趣的擊鼓會。大廣場上放置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非洲鼓,鼓手們可用抑揚頓挫不同的鼓聲表示對酋長的歌頌,也可用慢聲表示敘述往事,或宣布部落的新聞、大事,進行「斗鼓」比賽。 獨立日:1957年3月6日
共和國日:1957年7月1日

『叄』 用虛擬貨幣發工資有多種限制

目前,我國對虛擬貨幣的管理是:只准許用真實貨幣購買虛擬貨幣,而不允許將虛擬貨幣反過來轉換為真實貨幣。然而,已經有某些虛擬貨幣,開始通過積分送禮等形式,在打虛擬貨幣轉換為真實貨幣的擦邊球,躍躍欲試地要打通這種通道。如果虛擬貨幣與現實貨幣的兌換很通暢,實際上意味著網游商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現實的金融權力,特別是當虛擬貨幣取得廣泛統一的時候。這會給現實的金融秩序造成混亂,個別惟利是圖的網游商可以從中渾水摸魚,而受害的可就不只是玩家了。 目前國家對網游業持「鼓勵、引導、扶持」的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放任網游商為所欲為。尤其對於敏感的金融問題,業內人士表示,網路虛擬貨幣應當由金融當局統一監管,若不納入現有貨幣監管體系,則可能對央行的貨幣政策產生影響甚至失效,虛擬的貨幣會嚴重干擾真實世界的貨幣秩序。

『肆』 我國的貨幣政策

近七年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效果評述
——兼評經濟增長模式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決定將我國實施了近七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轉變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從而宏觀政策由「一積極,一穩健」轉變為「雙穩健」。這是繼去年10月29日央行做出加息決定後針對我國當前經濟局部過熱的又一重大舉措,如果說加息是臨時性的急救措施,那麼這次財政政策的轉變則是戰略性的。而討論清楚過去七年來宏觀政策實施的具體效果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為我們以後的政策制定和體制改革提供借鑒。

歷時近七年的「一積極,一穩健」的宏觀政策

至1996年底我國的緊縮政策成功地將當時的高通貨膨脹降了下來,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加上1997年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整體上陷入了通貨緊縮的狀態,在這種內外交困的環境下,中國政府於1998年毅然決定啟動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在建國以後尚屬第一次,同時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至這次財政政策的調整,這一整體上積極的宏觀政策歷時近七年之久,前後能持續如此長時間的宏觀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

(一)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一方面,每年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投資大量的項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了經濟增長。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期間,中央政府每年發行1000億—1500億元的長期建設國債,僅從1998年至2004年7月間,累計發行9100億元。但財政的這種資本性支出的帶動作用更大。在中國,政府資金具有引導效應,比如政府上一個項目,銀行就爭著給貸款,這種「政府投資、銀行跟進」所形成的投資規模是相當驚人的。

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財政政策雖然能直接刺激投資,但往往因為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而使其效果打折扣。這里要指出的是,由於特定的體制原因,中國這一時期的財政政策是幾乎沒有「擠出效應」的。

(二)「積極」的貨幣政策作用相當微弱

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啟動,宏觀政策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相關部門看來,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貨膨脹又能防止通貨緊縮的政策,即適中的貨幣政策。但從事後來看,我們的貨幣政策事實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們名義上採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而在實際操作時違其原意,即貨幣供應量仍加速增長(積極貨幣政策的最重要表現),相反,我們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期間,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的並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穩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實的「穩健」;但近些年來我國的M2/GDP越來越大,尤其是1998年以後迅速增加,粗略估計當前為2左右,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而且,中國人民銀行從1996年以來八次調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後就有五次。

因此,從這些意義上講,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積極」的。而貨幣政策的作用無外乎表現在兩個方面,即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擴大,利率降低,於是居民消費增加,企業投資擴大,但從我國的實踐情況來看,這兩方面的刺激作用都是不明顯的。主要原因仍應從解釋超額貨幣入手,以下僅從兩方面給以粗略概述。

從貨幣需求的角度看。按凱恩斯的分法,貨幣需求可以分為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在一個經濟體中,交易需求的變化是不會很大的,無非是在經濟繁榮時大一點,蕭條時少一點,但並不會相差很大;但在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二者之和與准貨幣相當)方面往往有大幅度的變化,我國的情況即是這樣的。

首先,貨幣的預防需求很大。預防性儲蓄在學界已經有了很多的討論,即處於轉軌時期的中國居民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比如失業、未來養老以及子女教育等需要大量的支出,從而大量儲蓄,邊際消費傾向不斷降低,降息能促進的消費增加非常有限。

其次,很高的貨幣投機需求也許最值得我們注意。眾所周知,中國的股市歷來以投機盛行為其最重要特徵,民間的大量貨幣資金湧入股市,參與虛擬經濟活動,於是新增的貨幣就在證券交易保證金賬戶和企業、居民的活期存款賬戶之間來回運動。有學者估計,2001年進入股市的資金占當年M2的比例為26.32%,虛擬經濟對貨幣的吸收可見是非常驚人的。但由於絕大部分資金重於投機而非長遠投資,因此這部分進入股市的資金對實質性的生產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而且,不僅眾多擁有儲蓄存款的居民參與投機,更嚴重的是許多企業本身也把許多生產性資金投資於股市。我們知道,適度的投機活動固然能活躍股票市場,從而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但過度的投機只能是一種零和博弈,甚至是負和博弈,它只不過是在投機者中間進行財富再分配的游戲罷了,不但對實質性的物質生產不會有直接的促進作用,還可能有大量的負面影響。

從信貸的角度看,信貸政策一直是緊縮性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了中國政府足夠的警示,於是央行對各商業銀行的信貸監管驟然嚴格起來,實施了貸款責任制,自此中國出現了信貸緊縮,自1995年金融體系開始出現的「存差」進一步擴大,至2003年已高達49059億元。雖然國有銀行的信貸結構隨著市場化的進程已有所改變,但並非實質性的。只不過是不再給劣等的國有企業放款,但質量好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資金仍非常富裕,而大量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依然困難。由於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資金一直是充裕的,所以降息對他們的貸款需求不會有太大的刺激,因此降息在這一特定體制下對投資的刺激作用也不明顯。

從以上兩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經濟主體的貨幣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銀行信貸卻出現了萎縮,從而大量的資金沉澱在銀行中不能轉化為投資,即我們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最終使「積極」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以致從表面上看,中國已幾乎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在這時再回頭看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問題,就非常明顯了。由於有大量資金沉澱在銀行體系中不能轉化為有效的投資,那麼增發國債就成為使這些資金通過購買國債而轉化為實際總需求的一部分的途徑,國債投資項目的銀行配套貸款和其他社會資金也具有同樣的性質,因此基本上沒有「擠出效應」。但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很小的「擠出效應」是在我國特定體制下的扭曲結果。

綜上所述,近七年間,我們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確起到了異常「積極」的作用,對保證特定時期的經濟增長具有非凡的意義;同時,雖然「積極」的貨幣政策並不如意,事後效果非常微弱,但「積極」的貨幣政策無疑為積極財政政策有效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異常寬松的貨幣環境,這也是我國目前特定的國有企業體制和銀行體制下積極財政能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央決定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穩健的財政政策無疑是明智的,因為過去的財政政策效果明顯,淡出也有利於有效抑制當前出現的局部經濟過熱。而且由於我們國家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央行在宏觀調控中使用貨幣政策的作用將依然非常有限,所以,財政政策還不能立即全部淡出,否則,經濟很可能導致衰退,重新陷入通縮。而這也恐怕是調整為「穩健」而非「緊縮」的真正原因。由此看來,由「積極」變為「穩健」可謂恰到好處。但中國經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長期性的,即便能做到控制短期的經濟波動,而這種特定體制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能不讓人擔憂。

存在的問題:經濟增長模式仍不夠健康

從前面的詳細分析我們很明顯地能感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所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仍屬於「政府主導型」經濟,行政干預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靠七年的積極宏觀政策才維持住了經濟的增長(其實是穩中有降),這些註定了其增長模式仍不夠健康。

正像有些學者指出的,我們的經濟在1997年以後發生了由資源約束型向需求約束型的轉變,但必須看到,這種進步還是相當有限的,原因在於需求約束還並非市場化的約束,尤其是在投資需求方面,主要是由政府命令下的信貸緊縮而致。且消費需求約束也正是在投資需求約束下形成的,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眾所周知,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經濟告別了短缺,城市居民的基本消費品和耐用品消費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已基本飽和,開始轉向對高檔消費品如汽車和住房等的需求,但這些產品恰恰是市場供給不足的,尤其是個性化不足,而供給不足與信貸緊縮政策直接相關。同時,由於2003年遇上非典,信貸政策突然變得寬鬆起來,這立刻引發了鋼鐵、電力、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及房地產業的投資熱潮,直接導致了經濟的局部過熱。但這並非無緣無故的熱,而是多年被壓抑後的集中釋放,是由強烈的消費需求作為推動力量的必然結果。

另一方面,由於積極財政政策導致了大量國債項目上馬,銀行配套貸款大量參與,但這些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往往被論證得不夠或根本不被考慮。從而使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整體投資質量不能不讓人擔憂。這些效果只能在相當長時間以後才能顯現出來。雖然短期內拉動了經濟增長,但對中國經濟的損害卻可能是長期的。

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雖然有了一定的轉變,但我們現在就來評判其積極意義還為時尚早,相反,在我看來,其存在的問題並不比之前少太多,在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期間,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變得更加嚴重了,其並未從原來的直接干預到間接干預,再到逐步退出,而是又回到了直接干預的軌道上,即經濟增長模式不符合改革的進程。這顯然不是進步。因此,我們不應高估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進步的速度,必須加緊解決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市場化進程,其中,利率的市場化是最為關鍵的一個。

努力方向:利率市場化最為關鍵

應該說,在市場經濟下干預(調控)經濟也是必須的,這對處於轉軌過程的中國來說更為重要。因此,我國當前不是要不要干預經濟的問題,而是我們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干預方式,即市場化的宏觀調控方式,而利率就是市場化調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正是我們目前特定的體制環境造成了央行在宏觀調控時的被動局面和行政干預的必然性。

在我們的利率沒有市場化的情況下,一旦經濟過熱來臨,央行可動用的手段和能力都極其有限,很難防止經濟的大幅波動。具體地說,官方利率並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利率,相當多的時候偏離很大(如民間利率一直在10%以上,我們近幾年屢次降息,官方利率顯然大大低於民間利率,而民間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利率,即真實利率,加上緊縮的信貸政策,從而導致大量資金的體外循環)。官方利率與市場利率偏離太大,一方面使央行對經濟的微調失效,比如兩者相差5個點,那麼你加減0.25或0.5個點是幾乎起不到作用的;這也可以解釋我國的經濟主體在表面上看起來對利率相對不敏感的原因。

另一方面,微調不起作用就會累積成大的經濟波動,而大的經濟波動來臨時央行更束手無策,因為那些手段用來微調時都不起作用,這時再動用那顯然更微不足道,於是,行政的力量必然又出現了,強制叫停項目,把經濟硬是降下來,從而進一步加大了未來的經濟波動。一來,我們的行政力量干預經濟是歷來都存在的,二來,從上面的分析看,行政干預也有必然性,否則經濟會出大問題,這顯然不利於穩定和發展。

利率未市場化和信貸歧視的最嚴重後果之一就是大量資金的體外循環,這不僅相應抬高了中小企業的投資成本,從而壓制了很多本應進行的投資(整體上看,中國的資金是充裕的),更重要的是這給中國的宏觀調控尤其是給央行調控經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從而使行政力量對經濟的干預一直不能退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就很難有實質性的改變。利率作為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價格之一,我們必須盡快在國內促使其市場化,為央行全面發揮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為經濟向更健康的市場化發展模式轉變奠定基礎。可喜的是,目前當局在放開貸款利率方面已有了實質性的動作

『伍』 非洲迦納的物價

非洲國家人均GDP較低,但是物價水平較高。迦納大部分商品及生活日用品均靠進口,價格較貴,可選擇的種類和品牌較少,計算機、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尤為突出。逢旱季時節,蔬菜供應種類較少。

例如迦納南部城市TAKORADI,酒店費用80賽地=400元,午餐14賽地=70元,晚餐12賽地=60元,買萬寶路香煙2盒6賽地=30元,買水大瓶礦泉水1瓶1.5賽地=7元,網卡充值1G30賽地=150元,一斤葡萄:50塊,一斤桂圓:100塊,一份炒麵:40塊。

(5)迦納虛擬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非洲迦納物價高的原因:

勤勞程度對物價水平存在重大影響,在相同條件下,勤勞程度越高,人們願意付出的勞動就越多,人們的勞動成果就越多,人均享受的勞動成果就越多,貨幣的購買力就越強,也就是物價就越低。在相同的勞動效率條件下,人們越勤勞,勞動成果就越多,實際購買力就越大,表現就是物價水平就越低。

非洲人口熱愛休閑,勞動效率本身也不高,人均勞動時間少,人均勞動成果自然少,人均購買力必然少,表現就是物價水平高。中國人口高度勤勞,這是中國物價水平相對不高的主要原因。

『陸』 一個非常簡單的貨幣政策問題

由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一般用於商品或勞務交易,稱為交易性貨幣需求,用L1表示,是收入Y的遞增函數,即 L1=LI(Y);投機性貨幣需求L2則與利率有關,是利率的遞減函數, 即 L2=L2(i); 貨幣總需求L由交易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構成,即L=L1(Y)+L2(i)
表明對貨幣的總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兩個因素決定的。

『柒』 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會不會取代法幣,為何

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其他法定貨幣。1.比特幣沒有辦法監管導致貨幣政策受到阻礙,2.比特幣全球流通可以讓很多犯罪組織洗錢。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比特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大佬也開始為比特幣站台,這讓很多人對比特幣有很高的期望,比特幣也出現了明顯的大漲。多國央行行長發聲數字貨幣趨勢,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其他法定貨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特幣去中心化導致沒有政府能夠管理和控制比特幣,這讓比特幣可以輕松的變成很多犯罪分子的洗錢工具,從而影響國家的發展,這也是比特幣不能夠取得法定貨幣最直接的原因。

數字貨幣是國家或者政府可以控制的貨幣,這種貨幣跟比特幣有非常大的不同,國家認可數字貨幣但是還沒有國家認可比特幣,這是比特幣最終不會取代法定貨幣的真正原因。

『捌』 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

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美國繼續實行美元泛濫的舉措,為的就是稀釋各國對美債權。也可以這么理解,在未來的一段時期里,美元貶值預期將繼續持續或者加速。從這點看,那麼就是針對中國、印度等國近期加息的舉措而做出的反應,目的很明顯:「人民幣被低估,其升值的幅度還很大」。說到底,實際上就是要加速稀釋中國等國所持有的龐大美元債權,以便在匯率反差上吃掉中國等國擁有的美國債。
那麼,回頭看下,A股自國慶後至此的這波行情,根源上可以理解為受貨幣政策上的預期變動而推動。其表現是熱錢大量涌進A股,促使煤炭、有色等具保值性投資的資源類股票大幅暴漲,當然這也是因為全球通脹預期及國際商品價格大幅上揚所造成的。資源股的暴漲帶動了金融、地產等藍籌股上漲,指數也快速反彈到接近今年4月份頂部的高度。但其他大部分中小盤股等卻表現為回調走勢,市場表現為個股兩端分歧走。而至近期大盤指數盤整時,個股才開始實現整體相對協調的走勢。
11月4日,在獲悉美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後,各國股市表現整體上漲。5日,A股跳空高開小幅低走,量能也有所放出,而前期4月19日的缺口已然毫無懸念的被突破。
對於這一美政策,從短期看,我的覺得只能算是帶給A股一個小小的震盪,而A股目前的指數也需要一個平台去消化早前的套牢盤。但是從中長期看,我們應該看到該政策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推動作用,而只要人民幣升值且是大幅升值的預期還在,那麼國際上的熱錢,主要是歐美的熱錢就會繼續涌進中國資本市場,而股市作為一種虛擬的投資市場,其套利與投機是必然存在的,那麼從這點看,A股的中長期上揚空間依然還在。
另,鄙人認為,如果中長期行情是真,那麼在指數有陡然向上走跡象的時候,煤炭、有色等資源股及藍籌股還是可以積極參與,而在指數盤整與穩態的時候,消費與新興產業依然還是主流,這是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所使然的。

『玖』 迦納經濟狀況如何

中國富有
以下是迦納的經濟情況:

迦納以農業為主。黃金、可可和木材三大傳統出口產品是加經濟支柱。1983年開始實行經濟結構調整計劃以來,政府把根治通膨、發展農業、鼓勵投資作為三大工作重點,經濟保持持續增長。被譽為非洲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樣板」,1994年被聯合國取消最不發達國家稱謂。90年代末期,由於國際市場黃金、可可價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沖擊,加經濟深陷困境,財政赤字劇增,貨幣塞地大幅貶值。 庫福爾政權上台後,把穩定和發展經濟作為工作重點,加強宏觀調控,制定臨時預算,全面推行自由開放的經濟政策,促進私營企業發展,帶動經濟增長。加入「重債窮國減債倡議」(HIPC),爭取西方減免債務,緩解償債壓力。國際市場黃金、可可價格逐步回升,加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貨幣趨穩,通膨率回落,處於恢復性增長階段。由於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發展戰略,迦納經濟在過去幾年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連續保持每年6%的經濟增長率,成為西非地區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2009年年初訪問迦納時說,近10年來迦納經濟運行勢頭良好,經濟增長強勁,屬於非洲地區特別是西非地區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迦納政府重視對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投入,使國民從中得到實惠,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 迦納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薯類、高粱、大米、小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棕、橡膠、棉花、花生、甘蔗、煙草等。迦納工業基礎薄弱,原材料依賴進口,主要工業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紡織、水泥、電力、冶金、食品、服裝、木製品、皮製品、釀酒等。自1983年開始實行經濟結構調整後,迦納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1994年聯合國取消迦納最不發達國家稱謂。 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50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約266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2001年):4.2% 貨幣名稱:塞地(cedi) 匯率(2002年1月):1美元=7125塞地 通貨膨脹率(2001年):21.3% (資料來源:2001/2002年度經濟季評等) 匯率(2010年9月):1美元=1.4611塞地 (2006年迦納進行貨幣改革政策後匯率為:1美元=1塞地,後來再次遭遇通貨膨脹,塞地貶值。對人民幣匯率約為:1塞地=4.3308元)
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物儲量:黃金約20億盎司,1994年已探明儲量3167.20萬盎司;鑽石約1億克拉,1994年已探明儲量872.85萬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鋁礬土約4億噸,1994年已探明儲量1891.19萬噸;錳4900萬噸,1994年探明儲量489.17萬噸,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石灰石、鐵礦、紅柱石、石英砂和高嶺土等。迦納森林覆蓋率占國土面積的34%,主要材林集中在西南部。黃金、可可和木材三大傳統出口產品是迦納經濟支柱。迦納盛產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可可的產量佔世界產量的13%左右。
工礦業
工業基礎薄弱,原料依賴進口。近年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有所上升,2000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增長率為3.8%。黃金開采等采礦業近年重新成為最有活力的部門,2000年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增長率為12.8%;1999年黃金出口創匯7.084億美元,增長3%。製造業主要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紡織、水泥、電力、冶金、食品、服裝、木製品、皮製品、釀酒和碾米等。2000年,由於貨幣大幅貶值、外匯稀缺、電力不足等原因,製造業受損嚴重。

熱點內容
雲算力租借平台 發布:2025-07-02 21:27:08 瀏覽:652
幣圈什麼是影線 發布:2025-07-02 21:24:38 瀏覽:596
元宇宙概念股票有哪些版本 發布:2025-07-02 20:55:24 瀏覽:314
修改routeeth0並生效 發布:2025-07-02 20:43:34 瀏覽:908
比特幣支付購買東西 發布:2025-07-02 20:15:55 瀏覽:29
12年年底比特幣價格 發布:2025-07-02 20:12:04 瀏覽:480
使用區塊鏈資料庫的優缺點 發布:2025-07-02 20:10:14 瀏覽:173
深圳區塊鏈技 發布:2025-07-02 20:10:07 瀏覽:219
比特幣監控大師蘋果版 發布:2025-07-02 20:09:58 瀏覽:260
元宇宙未來商業模式 發布:2025-07-02 20:09:27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