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交易玩家
① 虛擬貨幣交易是否合法
虛擬貨幣的交易 是正常玩家間的虛擬貨幣交易 符合游戲規則是合法的
封號,要看你與網路運營商之間的網路協議的約定。
② 十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哪家比較好
十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比較好的有:比特幣中國、以太坊、門羅幣、達世幣、瑞波幣等。
1、比特幣中國
比特幣中國(BTCC),是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由上海薩圖西網路有限公司運營,成立於2011年6月9日。團隊成員主要來自中國、美國矽谷和歐洲。
比特幣中國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可靠交易平台,通過人民幣買賣比特幣。
用戶也可以將比特幣安全的保存在平台中。
比特幣中國在高安全性和用戶方便性上取得了最佳的平衡。
4、門羅幣
門羅幣(Monero,代號XMR)是一個創建於2014年4月開源加密貨幣,它著重於隱私、分權和可擴展性。與自比特幣衍生的許多加密貨幣不同,Monero基於CryptoNote協議,並在區塊鏈模糊化方面有顯著的演算法差異。
5、達世幣
達世幣,DASH原名叫做暗黑幣,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做了技術上的改良,具有良好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是第一個以保護隱私為要旨的數字貨幣,聽名字也能感覺出來被黑市所喜。
達市幣的主要特點如下:
1.雙層獎勵制網路,或者稱為主節點網路技術;
2.即時支付功能,到賬及時,且手續費較低;
③ 虛擬道具兌換法定貨幣和玩家線下交易賣成現金的區別
一、網路「虛擬財產」所有權歸屬問題網路「虛擬財產」又稱為「網財」,一般是指網民、游戲玩家在網路游戲中的賬號(ID)及積累的「貨幣」、「裝備」、「寵物」等「財產」。但這些網路「虛擬財產」算不算私人財產?網路「虛擬財產」的財產權受不受法律保護?一種觀點認為,「虛擬財產」是玩家在游戲中取得的,其取得方式與狀態由游戲的規則所確定,屬於游戲內容的一部分,因此其所有權屬於運營商,而玩家只享有使用權。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虛擬財產」是玩家通過自身努力所取得,而經營商只是存儲這些數據,所以這些「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是屬於玩家的。筆者同意後一觀點,「虛擬財產」雖然產生於特定游戲運營商的伺服器,並且通常只能存儲在該特定伺服器上,但是「虛擬財產」的產生和變化並不由運營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運營商服務時特定行為的結果,具體虛擬角色和財物的種類和數量則是完全取決於玩家自身的活動。運營商只是提供游戲時段的服務及相應的保管工作。因此,「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應當歸屬於玩家,而不屬於運營商,運營商只是在伺服器上保存這些數據,並沒有對其任意修改的權利。二、「虛擬財產」是否具有財產價值按照傳統的觀點,玩家在游戲中獲得的財物、身份等完全是虛擬的,只是在特定游戲中的內容信息,如同在比賽中取得的分數,其本身不具有價值。但筆者認為,網路游戲並非傳統意義的比賽那麼簡單,在網路游戲中玩家在游戲規則范圍內通過特定的行為來提高級別、獲取「虛擬財產」,這些虛擬身份和財物已不只是單純的記錄數據而具備了一定的價值意義。在網路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商務、消費、創作等各種活動,產生的數據普遍被認為是有價值的。那麼網路游戲產生的「虛擬財產」這類數據也當然具有價值。而且,玩家的「虛擬財產」不僅在游戲中具有使用價值,而且由於形成了需求,已經成為可以交易的商品,在各大拍賣網站上常有游戲中的虛擬道具、財物等進行拍賣,運營商為開拓市場向玩家出售虛擬道具和財產,玩家之間的離線交易也迅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甚至出現了代練級別而後將游戲賬號出售以獲取收益的職業。這樣看來,盡管游戲中的「虛擬財產」在游戲終止運營後往往就失去了存在意義,但其一旦產生,就已經獨立出來具備了一定的財產價值。按照馬克思經濟學說,價值通過使用價值體現,通過交換價值衡量。而網路游戲玩家通過練級或購買獲得的「頭盔」「戰甲」等武器裝備,是玩家花時間、金錢、精力獲得的,應該算勞動所得,屬於私有財產的范圍。這種財產既有價值,也有使用價值,可以進行轉讓。從內容中講,它是一種智力成果,接近於知識產權,我國民法通則有無形財產的規定,因此「虛擬財產」也是法律規定的一種財產表現形式。三、「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法理依據我國的法律在這方面規定的較為滯後,在我國的現行法律中,只對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予以認可,並沒有對「虛擬財產」的合法性做出明確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沒有對「虛擬財產」的數據資料做出規定,玩家對虛擬數據的權利也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九項消費者權利中的任一項,因此使得「虛擬財產」的權利主張陷入了一種無法可依的尷尬之中。但筆者並不完全贊同這一觀點,我們應該用動態的眼光看待財產的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財產的內容已經發生膨脹,享有財產的手段也更加豐富。要從行為的角度理解財產,即你有權利做什麼,有權利獲得什麼,而且這種行為最終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從這個角度講,財產已擴大為一種權益。在豐富多彩的現代社會,還把財產局限於實物的觀點是錯誤的。在《民法》教程中,也將財產分為三種類型,即一種是靜態的財產,就是物權裡面所說的,包括所有權等。第二種是動態的財產,就是在交易當中的財產,比如說訂立合同,你買人家東西,要給人家錢,財產是在交易當中的財產,第三種財產就是無形的財產,比如知識產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裡面體現的財產。這三個是目前國際上通常講的三種財產,那麼現在是不是還應該有一種網路當中的「虛擬財產」,我覺得應該看到,它也是一種財產,或者將「虛擬財產」歸於一種特定的無形財產,使其在現有的法律中,當網路「虛擬財產」受到侵犯或盜竊時有法可依,不會造成「虛擬財產」的財產權權利的主張陷入尷尬局面。筆者認為,「虛擬財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可修改。隨著玩家參與網路游戲的時間和投入,該ID的相關參數是變化的。(2)可交易。正是由於這些參數是可以被修改,因此可以交易、轉讓、過戶,就像現實生活中交易房屋一樣,通過過戶使得一個ID的指數添加到另一個ID。(3)與金錢掛鉤。這個參數與玩家投入的資金、時間有關。既可以通過委託其他玩家「練級」的辦法提高等級,也可以直接購買其他玩家的裝備,還可以自行從網路游戲中取得。(4)可量化。基於網路游戲虛擬財產的交易不利於網路游戲的公平競爭,不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所提倡的合法致富的就業途徑,因此被認定為非法的。但網路游戲相關裝備的價值還是可以量化的。舉《傳奇》游戲為例,一個初學者若要「修煉」到38級,花費上網費和游戲點卡約數千元,還需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因此,可以納入民事法律的保護范疇,具有可訴性。縱觀世界,在立法和司法上承認網路「虛擬財產」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網路游戲發達的韓國,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均明確承認「虛擬財產」的價值,規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服務商只是為游戲玩家的這些私有財產提供一個存放的場所,而無權對其肆意進行修改和刪除。可見在法律上,這種「虛擬財產」的性質與存在銀行賬號中的錢財並無本質區別。我國台灣、香港等地區均已出台了相關法律,並且已經出現了侵犯網路「虛擬財產」刑事判決的先例。而就在近期,台灣有關部門做出規定,確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財產」和賬戶都屬存在於伺服器的「電磁記錄」,在詐騙罪及盜竊罪中均可看作動產,被視為私人財產的一部分。在網路游戲中竊取他人「虛擬財產」將被視為犯罪,最高可處3年有期徒刑。四、「虛擬財產」法律保護亟待完善就目前情況看,網路游戲玩家的「虛擬財產」失竊被盜,基本還達不到新刑法中規定的「互聯網犯罪」的程度,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又存在著對「財產」概念的盲區。盡管很多專家都贊同為虛擬財產「正名」,但專家們也承認,即便法律能確立「虛擬財產」的合法性,但如果缺乏可操作的關鍵的規則,執行中也存在一些考驗。(一)「虛擬財產」的價值如何衡量?如前所述「虛擬財產」早已不僅僅在網路中存在的,它已和現實中的貨幣產生了聯系。現階段,「虛擬財產」的價格產生方式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運營商官方價格。很多運營商為了提高利潤而推出出售虛擬道具和財物的活動。如新浪為推廣其代理的網路游戲《天堂》而打包出售虛擬道具和虛擬財產;UbiSoft公司在北美地區代理《魔劍》時也曾推出優惠方案使部分玩家可以獲得游戲中某些隱藏種族的密碼。這些「虛擬財產」的價格多為數元到數百元不等。但是運營商制定「虛擬財產」的價格是完全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的,其高低完全取決於特定游戲的運營和利潤狀況,以及運營商的營銷發展策略。因此運營商確定的價格並不能作為「虛擬財產」價值確定的標准。另一類是玩家之間的離線交易,包括「虛擬財產」和游戲賬號的離線交易。玩家之間的離線交易具有無序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並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以《傳奇》為例,其中虛擬道具的離線交易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還有一些玩家因為在游戲中受挫,花費數千甚至上萬元購買級別較高的賬號以在游戲中報復。因此,玩家之間的離線交易價格也不能准確說明「虛擬財產」的價值,更無法作為確定其價值的標准。(二)網路「虛擬財產」發生糾紛取證困難因為在目前的條件下,很多游戲很難去判別這個物品是不是你自己直接取得的,這種方式在目前可能還有一些困難。一是「虛擬財產」的詐騙存在取證難的問題,現實生活中銀行存款有存款單、購物有發票憑據,但在網上,所有電子數據都存放在運營商的伺服器中一旦丟失,很難找回,而且沒有規范的法律依據,運營商未必願意付出較大成本來為客房提供相關證據;二是網上追查犯罪嫌疑人也有相當難度。在網上,多數玩家不用實名注冊,即使查到了某個ID號,你也不清楚對方的真實情況。(三)對「虛擬財產」的評價和救濟的適當性把握存在困難玩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結婚並把「虛擬財產」作為家庭財產,如果這兩個玩家後來鬧離婚,並為如何分配「虛擬財產」而產生糾紛,法院是否會為雙方裁決「虛擬財產」如何分配?網路游戲可以年復一年地玩下去,如果某一擁有億萬「虛擬財產」的玩家不幸去世,法院是否要把這些「虛擬財產」直接納入遺產,並在現實世界中通過繼承程序予以分配?盡管目前立法保護網路「虛擬財產」無論是在技術層面上,還是在可行性上,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廣大網民的虛擬財產權和相關權益已經迫在眉睫。首先應從維護網民的合法財產權入手,建立起保護網民虛擬財產權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對網上購物應建立「追蹤機制」,完善網上追蹤系統,這樣出現「虛擬財產」失竊事件後,可以及時找到相關的責任人,做到有責任可查。目前最簡易可行的方法是利用現已比較成熟的銀行支付系統,由網路運營商與銀行聯手,所有支付行為均通過銀行,實行銀行實名匯款制,保證玩家的真實存在性,從而保障游戲玩家對於「虛擬財產」擁有的合法權益。
④ 虛擬貨幣交易
不可以交易,只是騙子們用來行騙的道具而已,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真金白銀,用來購買或投資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只能用來炒作的虛擬貨幣,以免上當受騙血本無歸!
⑤ 請列舉以下比較靠譜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另外有沒有暫時不收取交易手續費的優質平台
在過去的一年,加密貨幣的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其中既有以比特幣為首的專注於支付領域的加密貨幣,也有以以太坊為首的專注於基礎設施領域的功能性加密貨幣,無論你看好哪一種加密貨幣的發展,最關注的一定是幣價的漲幅,而在眾多的幣價漲跌過程中,有一種類型的加密貨幣是最為受到投資者追捧的,那就是交易平台內部推出的交易積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平台幣。
幣管家Bgj.io的BC積分於5月3日起公售,總量是6000萬枚,每天額度800萬,為期7天,單個賬戶限售30萬枚,截止5月9日全部被搶購一空,由此可見幣友們對這家平台的積分是非常看好的。火幣積分HT的爭搶盛況,相信每一個資深的投資者都有所耳聞或者是親身經歷過,1月26日,HT2856萬額度在32秒內被搶空!搶到的玩家歡欣鼓舞,沒搶到的垂頭喪氣。平台積分為何能如此受歡迎?其實很簡單,參考一下幣安的BNB就了解了,根據coinmarketcap平台數據顯示,BNB發行之初的全球平均價格為0.1美元,在發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漲到了2.6美元,漲了26倍!除了幣價收益之外,平台還會給平台幣的持有者固定的分紅收益,拿幣安來講,幣安一天的分紅就高達2000多萬人民幣。但這些知名的平台幣漲到現在,再去購買的意義就不大了,因為幣價漲幅空間極為有限。小編今天給大家深挖一個優質的平台幣和交易所——幣管家(bgj.io)和平台積分BC(管家幣),給大家多一個投資選擇。
小編了解到這家交易所是因為該平台最近推出自己的平台幣BC,作為一名「穩健」的老韭菜,對於各個交易所推出的平台積分非常有興趣的,在對交易所進行了一個詳細的了解後,認為該平台有很大的潛力,尤其是該平台積分的銷售和分紅模式讓小編眼前一亮,下面小編結合自己所查詢的資料對這家交易所的幾大亮點進行一下羅列,讓各位投資者自己評判優劣。
第一個亮點:用戶量的穩定增長
幣管家作為一家區塊鏈資產交易平台,在3月份正式上線,雖然上線時間較短,但幣管家在這一個多月里就已經積累了數十萬的用戶量。並且據了解,幣管家的用戶注冊量每天的增長穩定在70%-85%,在交易所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一個新的交易所在短時間內能擁有如此多的用戶增長量殊為不易,這也足以說明該交易平台至少在用戶體驗方面做到了極致。
第二個亮點:所有交易所中最高的平台積分分紅
幣管家在近期推出的平台積分BC(管家幣),發行總量為2億枚(永不增發),其中1億枚平台鎖倉一~三年,平台上線滿一年後分三年分批釋放,為了保證幣種的通縮性,該平台承諾在上線滿一年後,每一季度拿出20%利潤用作BC回購,保證市場上不會超過一億枚,這一點跟幣安的BNB有點類似。
BC與BNB最大的不同在於,除平台鎖倉部分以外的所有持BC的用戶都將參與分紅,分紅比例為平台月度交易手續費利潤的80%!平台公告介紹,這種大幅度的讓利是希望全民持股,共同推動幣管家的發展。並且在後期分紅過程中,根據用戶量和盈利狀況隨時調整分紅日期,每周或者是每日進行分紅。幣安一天的分紅能高達2000多萬,假以時日,分紅力度最大的BC的日分紅額度應該高的更加誇張。
第三個亮點:BC無限的上漲空間
無論是哪種平台幣,上線之處鮮有不漲的,而且都是暴漲,這在幣圈是一個心照不宣的事實,因為平台幣體現了一個交易所的實力和信譽。BNB(幣安幣),上線之初0.1美元,上線僅10個月,最高翻了245倍,目前幣價13.76美元,即使下跌了很多,也比當初翻了138倍!
BC的發展路徑跟BNB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發行的幣量、每季度的回購比例,唯一不同的是BC的分紅力度更大,對於普通投資者更為友好。
對於用戶而言,購買BC可以在後期支付交易手續費,並且享受一定的折扣。此外,還可以優先體驗一些新功能,擁有專享的活動等。隨著幣管家業務的不斷拓展,BC還將承擔法幣流轉的功能,擁有BC的用戶可以無手續費、不受區塊確認速度的影響進行購買加密貨幣,進一步享受平台紅利,共享平台利潤。
總之,BC能否上漲取決於幣管家平台的賺錢能力,而幣管家能在眾多的競爭對手脫穎而出,保持每天穩定的用戶增長,依靠的是良好的用戶體驗、交易所幣種的優良、專業負責的客服態度以及最大力度的分紅模式。隨著幣管家平台交易量的增加、盈利的提高,BC在未來毫無疑問是要上漲的,按照幣管家目前的發展態勢,百倍BC不是沒有可能!
⑥ 虛擬貨幣比特幣玩家都在哪裡你們都在哪交易呢
bithumb是韓國以及世界一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具有很高的信賴度,8月19日日交易額突破了150億人民幣,截至11月底,總交易額達到3600億人民幣,它以不斷增長的日交易量吸引著世界虛擬貨幣投資者的眼光。除了量子鏈,bithumb還有比特幣、比特幣黃金、萊特幣、門羅幣、Zcash等共十一種虛擬幣。目前我在這里主要交易比特幣、比特幣現金和量子鏈,這幾種虛擬幣最近在bithumb的行情真的好到爆! 比特幣的市價在11月底更是突破了8萬人民幣,這一波我真的是沒少
⑦ 虛擬貨幣交易中交易對是什麼意思
虛擬貨幣的交易,是正常玩家間的虛擬貨幣交易, 虛擬貨幣沒有任何實際價值,虛擬貨幣不是真正的貨幣,國內連比特幣交易都明確表示是非法的建議你不要去搞虛擬貨幣
⑧ 虛擬貨幣如何交易
1`如果我把夢幻幣給了玩家,他卻說我沒給,怎麼辦?有什麼可以做為交易證據?
你可以整個游戲錄象..錄下交易過程..
2`如果我沒給玩家夢幻幣,卻說給了,怎麼辦?
有這種好事就當多了個人情,,不錯..
⑨ 網遊玩家的虛擬幣受消協保護嗎
一、網路「虛擬財產」所有權歸屬問題
網路「虛擬財產」又稱為「網財」,一般是指網民、游戲玩家在網路游戲中的賬號(ID)及積累的「貨幣」、「裝備」、「寵物」等「財產」。
但這些網路「虛擬財產」算不算私人財產?網路「虛擬財產」的財產權受不受法律保護?一種觀點認為,「虛擬財產」是玩家在游戲中取得的,其取得方式與狀態由游戲的規則所確定,屬於游戲內容的一部分,因此其所有權屬於運營商,而玩家只享有使用權。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虛擬財產」是玩家通過自身努力所取得,而經營商只是存儲這些數據,所以這些「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是屬於玩家的。
筆者同意後一觀點,「虛擬財產」雖然產生於特定游戲運營商的伺服器,並且通常只能存儲在該特定伺服器上,但是「虛擬財產」的產生和變化並不由運營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運營商服務時特定行為的結果,具體虛擬角色和財物的種類和數量則是完全取決於玩家自身的活動。運營商只是提供游戲時段的服務及相應的保管工作。因此,「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應當歸屬於玩家,而不屬於運營商,運營商只是在伺服器上保存這些數據,並沒有對其任意修改的權利。
二、「虛擬財產」是否具有財產價值
按照傳統的觀點,玩家在游戲中獲得的財物、身份等完全是虛擬的,只是在特定游戲中的內容信息,如同在比賽中取得的分數,其本身不具有價值。但筆者認為,網路游戲並非傳統意義的比賽那麼簡單,在網路游戲中玩家在游戲規則范圍內通過特定的行為來提高級別、獲取「虛擬財產」,這些虛擬身份和財物已不只是單純的記錄數據而具備了一定的價值意義。在網路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商務、消費、創作等各種活動,產生的數據普遍被認為是有價值的。那麼網路游戲產生的「虛擬財產」這類數據也當然具有價值。而且,玩家的「虛擬財產」不僅在游戲中具有使用價值,而且由於形成了需求,已經成為可以交易的商品,在各大拍賣網站上常有游戲中的虛擬道具、財物等進行拍賣,運營商為開拓市場向玩家出售虛擬道具和財產,玩家之間的離線交易也迅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甚至出現了代練級別而後將游戲賬號出售以獲取收益的職業。這樣看來,盡管游戲中的「虛擬財產」在游戲終止運營後往往就失去了存在意義,但其一旦產生,就已經獨立出來具備了一定的財產價值。
按照馬克思經濟學說,價值通過使用價值體現,通過交換價值衡量。而網路游戲玩家通過練級或購買獲得的「頭盔」「戰甲」等武器裝備,是玩家花時間、金錢、精力獲得的,應該算勞動所得,屬於私有財產的范圍。這種財產既有價值,也有使用價值,可以進行轉讓。從內容中講,它是一種智力成果,接近於知識產權,我國民法通則有無形財產的規定,因此「虛擬財產」也是法律規定的一種財產表現形式。
三、「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法理依據
我國的法律在這方面規定的較為滯後,在我國的現行法律中,只對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予以認可,並沒有對「虛擬財產」的合法性做出明確規定。《消費者權益保****》也沒有對 「虛擬財產」的數據資料做出規定,玩家對虛擬數據的權利也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所規定的九項消費者權利中的任一項,因此使得「虛擬財產」的權利主張陷入了一種無法可依的尷尬之中。但筆者並不完全贊同這一觀點,我們應該用動態的眼光看待財產的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財產的內容已經發生膨脹,享有財產的手段也更加豐富。要從行為的角度理解財產,即你有權利做什麼,有權利獲得什麼,而且這種行為最終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從這個角度講,財產已擴大為一種權益。在豐富多彩的現代社會,還把財產局限於實物的觀點是錯誤的。
在《民法》教程中,也將財產分為三種類型,即一種是靜態的財產,就是物權裡面所說的,包括所有權等。第二種是動態的財產,就是在交易當中的財產,比如說訂立合同,你買人家東西,要給人家錢,財產是在交易當中的財產,第三種財產就是無形的財產,比如知識產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裡面體現的財產。這三個是目前國際上通常講的三種財產,那麼現在是不是還應該有一種網路當中的「虛擬財產」,我覺得應該看到,它也是一種財產,或者將「虛擬財產」歸於一種特定的無形財產,使其在現有的法律中,當網路「虛擬財產」受到侵犯或盜竊時有法可依,不會造成「虛擬財產」的財產權權利的主張陷入尷尬局面。
筆者認為,「虛擬財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可修改。隨著玩家參與網路游戲的時間和投入,該ID的相關參數是變化的。(2)可交易。正是由於這些參數是可以被修改,因此可以交易、轉讓、過戶,就像現實生活中交易房屋一樣,通過過戶使得一個ID的指數添加到另一個ID。(3)與金錢掛鉤。這個參數與玩家投入的資金、時間有關。既可以通過委託其他玩家「練級」的辦法提高等級,也可以直接購買其他玩家的裝備,還可以自行從網路游戲中取得。(4)可量化。基於網路游戲虛擬財產的交易不利於網路游戲的公平競爭,不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所提倡的合法致富的就業途徑,因此被認定為非法的。但網路游戲相關裝備的價值還是可以量化的。舉《傳奇》游戲為例,一個初學者若要「修煉」到38級,花費上網費和游戲點卡約數千元,還需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因此,可以納入民事法律的保護范疇,具有可訴性。
縱觀世界,在立法和司法上承認網路「虛擬財產」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網路游戲發達的韓國,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均明確承認「虛擬財產」的價值,規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服務商只是為游戲玩家的這些私有財產提供一個存放的場所,而無權對其肆意進行修改和刪除。可見在法律上,這種「虛擬財產」的性質與存在銀行賬號中的錢財並無本質區別。我國台灣、香港等地區均已出台了相關法律,並且已經出現了侵犯網路「虛擬財產」刑事判決的先例。而就在近期,台灣有關部門做出規定,確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財產」和賬戶都屬存在於伺服器的「電磁記錄」,在詐騙罪及盜竊罪中均可看作動產,被視為私人財產的一部分。在網路游戲中竊取他人「虛擬財產」將被視為犯罪,最高可處3年有期徒刑。
四、「虛擬財產」法律保護亟待完善
就目前情況看,網路游戲玩家的「虛擬財產」失竊被盜,基本還達不到新刑法中規定的「互聯網犯罪」的程度,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又存在著對「財產」概念的盲區。盡管很多專家都贊同為虛擬財產「****」,但專家們也承認,即便法律能確立「虛擬財產」的合法性,但如果缺乏可操作的關鍵的規則,執行中也存在一些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