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曰報評論虛擬貨幣
『壹』 人民日報評網路虛假流量,流量造假現象有多嚴重
關於這種流量造假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乃至互聯網上是非常常見的,可謂是無孔不入。
進入21世紀也就意味著進入互聯網的新時代,網友的注意力和流量成為了在這個互聯網世界上最為稀缺的資源,很多up主和商家為了追求片面的虛榮和流量,不惜鋌而走險,有的甚至知法犯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網路上一個散布虛假消息的用戶被送上了熱潮,個人花760元人民幣就可以通過網路推手的操作把一條虛假消息捏造成5.4億閱讀量的熱點內容,而這樣的類似操作也運用在那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意商戶,表面看起來如火如荼的銷量背後藏著齷齪的暗箱操作,對於這一點,人民日報也提出了批評,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夠盡快的注意並解決。
其實在互聯網上不管是什麼行業,企業或是個人用戶,賴以生存的都是真實的流量用戶,關於流量造假的虛假行為應該多措並舉,才能有效地打擊網路造假行為。還我們一個清明的網路娛樂環境。
那不是火幣的原創,是他們自己轉發的,原文如下:
隨著支付方式的升級,我們現在出門不帶現金也可以吃飯、打車、逛超市,流通中所需要的現金量越來越小,能不能以一種虛擬的數字貨幣來代替紙幣呢?這並非突發奇想,央行日前表示,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已有階段性成果,爭取早日發行數字貨幣。如果數字貨幣成功發行,除了百姓生活支付更便利,對國家來說更有著提高經濟交易活動透明度等多重利好。那麼,數字貨幣離我們還有多遠?
數字貨幣在研製中
不久前,央行透露,已於2014年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並爭取早日發行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對此還較為陌生,數字貨幣目前尚無官方定義。業內認為,央行所指的數字貨幣應該是人民幣的電子化,當前人們日常所用的銀行轉賬、余額寶等第三方支付行為均與數字貨幣有關。而廣義的數字貨幣又包括非官方發行的虛擬貨幣,例如此前走火的比特幣。
這里還要提到一個新名詞,叫「區塊鏈技術」,它是互聯網的一項新技術。數字貨幣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即拿掉一個機構對貨幣的集中控制發行權。財經金融評論家余豐慧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在虛擬經濟體系中的信任問題。以比特幣為例,它不是依靠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而是由網路節點的交易量計算生成,且在投入流通後都是單一、留痕、可追蹤的。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所有的資金都非常透明。
而人們更熟悉的數字貨幣的一種形式,應該是已滲入到各個消費場景的電子支付中的電子化人民幣。電子支付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顛覆無需贅述,刷卡支付、掃碼支付等已經極大地縮小了紙幣使用的空間,可見技術的進步已經有逐漸倒逼紙幣退場的趨勢。
金融體系的新寵
各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都在發生變化。有消息稱,挪威最大的銀行DNB,日前呼籲政府應該徹底停止使用現鈔。事實上,在挪威已經有數家銀行關閉了部分支行的現金業務,DNB只有三家分行還有櫃台現金業務,其他挪威銀行也正在逐步停止現金交易。有數據統計,目前每天只有6%的挪威人還在使用現金,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不僅是挪威,全球幾乎都在向數字貨幣時代邁進。據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表示,由於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不斷沖擊世界金融體系,包括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高盛、摩登在內的很多機構開始對此投入研究。研究發現,數字貨幣運用的區塊鏈技術可以給很多機構帶來便利、降低成本,且有可以應用於實體經濟的案例。這給了更多國家和機構動力去投資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
在國內,也有機構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投入研究。據了解,阿里金融宣布可能會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雲服務平台。
數字貨幣受到追捧和寵愛,也由於當前全球市場中沒有真正的「世界貨幣」。據了解,雖然當前美元是國際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欣然接受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肖磊表示,世界貨幣應該是像黃金一樣,具有「去國別化」的特點。數字貨幣甚至可以視同於金本位時代的黃金,未來有望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一般等價物」。
應用空間廣闊
不難看出,數字貨幣被寄予了厚望。業內人士表示,數字貨幣一旦問世,將會被應用到多個領域。
從國家角度來看,數字貨幣的「留痕」和「可追蹤性」能夠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度和透明度。余豐慧表示,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望減少。同時,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建立全國甚至全世界統一賬本,讓每一筆錢都可以追溯,每一次交易行為都可以追溯,逃漏稅、洗錢行為會在監管范圍內,甚至有可能實現在刷卡機上自動扣稅。
對於央行來說,數字貨幣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並且能解決央行集中控制貨幣發行權導致的貨幣超發以及進而發生的通貨膨脹。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表示,數字貨幣可以根據大眾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實體經濟交易需求,派生出一定的交易量。「這種形式的數字貨幣可能是由區塊鏈系統自動生成,根據交易量來發行,能避免超發造成的通貨膨脹。」
此外,數字貨幣有助於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例如,數字貨幣將使所有人的信用積累和檔案可追溯、可獲取,這對於促進信用體系建設意義重大。余豐慧表示,數字貨幣推廣後,從社會信用積累的角度,企業和消費者都會傾向於使用數字貨幣、刷卡消費,因為電子交易有數據痕跡,可以據此積累企業和個人的信用,這會成為獲得銀行等金融服務的依據。
造假難 支付易
除了有助於國家監管和完善金融體系,數字貨幣與百姓生活更是息息相關。不僅是人們已感受到的支付便捷,還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市場上很難再有假幣。白澄宇介紹,區塊鏈的特點之一就是透明,數字貨幣的發行都需要經過認證,很難造假。
與假幣一樣被人們痛恨的,應該還有地方掠奪百姓和企業財富的問題,數字貨幣將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白澄宇表示,比如此前國家給地方下放扶貧資金,有的政府有「跑冒滴漏」現象,導致有扶貧對象拿不到資金。「最開始是現金發放,後來改為銀行劃賬,但又出現有些偏遠地區銀行網點不多的問題,人們還要走很遠的路程才能取到錢。如果有了數字貨幣,消費和支付都不需要取現操作,監控資金流也會變得更容易。」
不僅如此,使用數字貨幣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白澄宇表示,此前銀行跨行間的結算都要收取手續費,因為結算中心要求各個銀行要存有一部分資金,做頭寸的平衡,這部分資金佔用了銀行的款項,產生的成本銀行會攤到百姓頭上,即對跨行結算業務收費。區塊鏈技術下的「去中心」支付清算系統,將方便銀行間的結算,進一步減少百姓支付的交易成本。
「去中心」的下一步還有「去中介」,這將會簡化目前很多金融業務的程序,例如外匯兌換。白澄宇介紹,此前外匯清算必須要通過銀行等清算機構,增加了換匯成本和時間間隔,現在國際上已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一種新的國際貨幣兌換系統,可以實現貨幣「去中心」的兌換,未來也可以「去中介」。
推行的阻力
盡管很多國家和機構都在積極研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人們對其也充滿期待,但即使數字貨幣真正被發行出來,依然會面臨一些推行的阻力。
從技術上來看,因為區塊鏈屬於一種互聯網技術,所以「黑客」風險被考慮在內。不過,更大的問題在於控制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比特幣與央行欲推出的數字貨幣存在本質區別,比特幣不是特定貨幣機構發行,並且相關金融監管並未跟進,因此存在較大資金風險,但是央行此次考慮推出的數字貨幣屬於官方貨幣,由央行保護。也正因比特幣不是由央行統一發行,所以沒有得到很多國家的承認,央行看重數字貨幣是不是受控制。
此外,上述提到挪威即使作為數字貨幣推廣較為領先的國家,其依然有6%的老年人群難以脫離紙幣,這無疑是各國都無法忽視的問題。肖磊表示,數字貨幣首先會面向年輕人群,在部分領域實施推廣,並不會一下將現金流中的錢全部變成數字貨幣,這需要考慮數字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協調以及人們的使用意願。
從紙幣到數字貨幣必然有個適應過程,其變革的路也會很漫長,但可以看出,數字貨幣必然會形成一種發展趨勢。白澄宇表示,技術的創新會克服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就像現在去銀行辦業務,如果不涉及現金,大堂經理會推薦客戶到ATM等自助設備,這就是過去一段時間技術革新替代人工的很好證明。現在手機應用也做到非常簡單,可以預見,未來技術還會不斷更新,使用電子渠道和數字貨幣等新時代下的產物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北京商報記者 劉澤先 程維妙
當然,央行的數字貨幣和市面上的比特幣、維基鏈、比特幣現金、以太坊等數字貨幣是不同的,央行的數字貨幣具有貨幣的屬性。
『叄』 人民日報刊登虛擬貨幣獲國家批准交易是真的嗎
中國監管部門已經叫停了虛擬貨幣的發行和交易,中國政策不允許任何虛擬幣發行。
向左轉|向右轉
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准確認識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本質屬性;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加強代幣融資交易平台的管理;
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
社會公眾應當高度警惕代幣發行融資與交易的風險隱患;
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
『肆』 求人民日報時事評論1000字左右的時評4篇
編寫四篇1000字的評論文章是需要耗費腦力和時間的,所以很難有人為你義務編寫的,建議你增加提高懸賞分,這樣才能得到廣大網路知道網友的關注和幫助,使問題快速得到解決。
『伍』 人民日報評網路虛假流量,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
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網路讓人們的溝通更方便,讓信息傳播更快。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網路的發展,也淘汰了很多傳統的行業。而且,網路給人們創造了很多的機會。然而,網路跟現實生活相對,就像是另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裡,有真實的,也有虛假的。這需要人們自己去判斷。在網路上,流量是很重要的。可以說,控制著流量的人有很大的話語權。所以,很多人為了增加流量,不惜造假。造成了很多虛假流量。那麼,這些虛假流量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利益呢?
關於“網路虛假流量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這個話題,各位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陸』 人民日報評網路虛假流量,究竟說了什麼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個所謂的虛假流量指的就是一些網路水軍以及一些虛假的信息,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打取一個謀取利益的效果,這樣的事情其實是非常傷害互聯網流量的,同時也會傷害互聯網網友的注意力,所以現在人民日報也點評了關於網路虛假流量的問題,也指出這樣的一個生意是非常危險的,同時也不容小覷。
我們都知道在上網的過程中都會關注一些流量比較高的東西,即便很多互聯網的網友沒有流量意識,也會去下意識的關注一些點贊和評論比較多的內容,因為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內容比較火爆,同時自己也有興趣去看一下,那麼對於一些比較真實的流量而言,這樣的情況就不公平了,因為真實的流量是沒有這些網路水軍的,所以點贊和評論並沒有那麼高,所以優質的內容就被冷落了,這樣的一個情況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同時會有一個惡性循環的效果。
這個新聞是怎麼回事?
這個新聞講的是人民日報發的一篇文章,在這個文章裡面,主要講的是關於網路中的虛假流量問題,同時也提到了虛假流量會成為一個不好的東西,這樣的東西會轉移民眾的注意力,同時會有一些不好的引導。所以在這樣一個流量之上的時代,有些人就會為了謀取利益而做出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也是因為現在的違法成本太低了,所以人民日報也點出以後可能會進一步提高造假的違法成本,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治理網路中的虛假流量問題。
『柒』 人民日報評論聚焦「社區團購」,都說了些什麼
針對於現在特別火熱的社區團購市場,中國權威媒體人民日報評論各大巨頭應該將目標放在高科技行業領域中,而不應該將目光放在幾捆白菜上。
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下,社區電商平台可以憑借自己供應鏈優勢獲得利潤。居民不僅可以省去去超市購物的時間還可以享受到到比超市更為低廉的價格。自提點則可以享受到抽點利潤。可謂是一舉三得,所以社區電商才得以以及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眼看著社區電商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各大巨頭也開始入局。但是他們的發展模式卻值得我們深思,他們憑借著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使用大量補貼等手法搶奪客戶,人民日報稱他們的這種行為已經涉及到了壟斷。
所以我認為人民日報的發生也代表了我國有關部門開始關注社區省錢的各種亂象,並且在後續開始著手治理。
『捌』 關於人民日報評網路虛假流量一事,你有何看法
我覺得這就很好。很多事情早該拿到明面上來說了,無論是在輿論媒體上時不時看到的某些直播間觀看量破千萬,成單量卻只有可憐的兩位數,還是某些明星被曝出,花錢買水軍進行各種言論的造勢,在這個移動互聯時代,人們的注意力確實成為了稀缺資源,但一些人追求片面的流量至上,不惜數據造假,走上網路犯罪的道路,這樣的事情也並不少見。近日,人民日報就評論了網路虛假流量這件事,提出要提高造假的違法成本,讓有歪念頭的人不敢輕舉妄動。我認為就很好,與其各種揭發,走走形式的道歉,不如制定規則,讓你望而卻步。
近年,關於數據流量造假的網路犯罪頻發。之前還有過網路散布虛假信息的案件就引起了大家高度關注,個人只需要花費800不到的價格,經所謂網路推手的一波操作,幾個小時內,就可以把一條虛假消息炒作成5億多閱讀量的熱搜。相關的不發網路平台涉案的資金流水可以高度數千萬元。這背後是一條規模龐大的網路黑灰產業鏈,危害性從剛才的例子就可以發現。那麼這些平台都通過了什麼手段製造這些熱搜的呢:
一、操作過程這些所謂的網路推手,通過app手機閑散的用戶流量,靠著養號控評來虛增流量;通過技術手段來模擬人工的操作,批量轉發、評論並點贊;再通過黑客的暗鏈技術進行非法引流,用誘導性的方式增加流量,一步步把一條消息,推上熱搜。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專做點贊的平台就非常活躍,內部分工也十分細密,使得平常你根本難以察覺他們的存在。
關於網路虛假流量一事,你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中分享你的觀點。
『玖』 《人民日報》發文,為什麼BTC卻下跌了
重磅!人民日報再評比特幣,背後到底釋放了什麼樣的信息?
2018-04-18
人民日報作為政策的風向標,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力不言而喻。4月16號,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對於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評論,大意是數字貨幣難以全面禁止,應該開通落地支付。一時間引發了幣圈關於政策風險的大討論。為何人民日報會再次評論比特幣?這意味著國內將解禁關於比特幣的政策嗎?今天,讀幣妹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人民日報發文背後隱藏的信息。
因此大膽預測,未來的比特幣與區塊鏈企業只能有一種形態,那就是國家支持的產業園形式。套用一句俗話說,不解決就業率的比特幣不是好的區塊鏈。現在整個市場還沒有培育成熟,國家暫時不會禁止場外交易。但隨著經濟風險的日益增加,幣民們受到的監管必定會越來越嚴格
『拾』 人民日報對維卡幣評論
人民日報沒報道過維卡幣,維卡幣已被幣圈比特幣之家網等多家媒體曝光為傳銷騙局。
公司已經內部確認維卡幣為「直銷」,但是沒有拿到國內許可。在商務部公布的61家直銷企業名單中,記者也未找到維卡幣的名字。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本身是開源程序,其總量限制的參數和方式,均顯示在開源代碼中,這樣做是為了公開透明地展示貨幣系統的運作機制。但維卡幣並不公開其源代碼,這本身是違法了虛擬貨幣的基本准則。」另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市場自發形成的零散交易,形成規模後逐漸由第三方建立交易所來完成交易。而維卡幣是自己發行,自建平台來進行交易,所謂的和銀聯合作子虛烏有。維卡幣這種基本屬性都有問題的幣種,投資風險很高,投資者需要謹慎。(來自: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