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以虛擬貨幣消費返利為幌
㈠ 我國中國境內存在有集資斂財用於不法目的性的機構主要有哪些
當前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件幾乎遍布所有行業,呈現「遍地開花」的特點,投融資類中介機構、互聯網金融平台、房地產、農業等重點行業案件持續高發。大量民間投融資機構、互聯網平台等非持牌機構違法違規從事集資融資活動,包括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為幌子的;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的;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等等。一些不法分子層層包裝設計所謂的項目和產品,以當下「熱門名詞」「熱點概念」炒作,誘惑社會公眾投入資金。
㈡ 金融委強調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此舉給比特幣造成了怎樣的致命一擊
最近比特幣的瘋狂可以說是有目共睹,但自從5月份以來,我國說要禁止銀行進行加密貨幣的交易,美國也暗示說要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管,超過一萬美元的要向國稅局申報。
其實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貨幣,並不像普通的貨幣那天通用。從國際的角度上來看美國和中國都不會讓比特幣這樣的數字貨幣普及化,任何一個大國,政府的鑄幣權都是管理國家的重要武器,是絕不會放棄鑄幣權的。
從價值來看,現在的虛擬貨幣,現在只不過是類似鬱金香熱式的一場狂歡。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還是看看就好了。
㈢ 央視揭虛擬貨幣理財騙局,這其中都有哪些套路呢
起初,先是有親戚給他推薦了一位代理,“投了十萬塊錢、一個月回本、每三天提現一萬”的高額回報讓他心動了,於是李先生在代理的指導下,在虛擬貨幣交易網站上買三萬多元的虛擬貨幣來進行投資,再將這些虛擬幣充值到項目指定的“電子錢包”里。
㈣ 廣西一季度打擊傳銷力度怎樣
南寧4月14日,廣西工商局14日通報,2018年以來,廣西打傳辦按照加強打擊傳銷力度,一季度,廣西公安、工商部門共開展打傳行動522次,出動執法人員9183人次,執法車輛6234輛,檢查涉傳活動場所2166處,搗毀窩點843個,教育遣返傳銷人員5225人。
針對當前傳銷活動的新動態、新特點,廣西還印發了《2018年廣西網路傳銷違法犯罪活動聯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保持打傳工作的高壓態勢,重點打擊以「消費返利」「資金互助」「虛擬貨幣」「投資理財」「網路游戲」等為幌子的,假借「慈善」「扶貧」「創新」「均富」「軍民融合」等名義,故意歪曲國家有關政策的,侵害學生、低保、殘疾人員等弱勢群體以及跨境操縱實施傳銷等行為。
㈤ 揚州康盛玫瑰是不是非法集資
揚州康盛玫瑰屬於非法集資
2018年11月 15日儀征市公安局發布通告,揚州康盛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已由儀征市公安局立案偵查,公司法定代表人康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公安機關已全面開展調查取證工作,並依法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金,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公安機關將依法偵辦案件,全力做好追贓挽損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群眾的合法利益,並及時公布案件偵辦進展情況。
(5)整治以虛擬貨幣消費返利為幌擴展閱讀
非法集資識別方法
非法集資的形式多樣,隱蔽性和欺騙性越來越強,如何識別和防範非法集資有關部門建議:
一、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和危害。
二、正確識別非法集資活動,主要看主體資格是否合法,以及其從事的集資活動是否獲得相關的批准。
三、增強理性投資意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規范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著巨大風險。因此,—定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依法保護自身權益。
四、增強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意識。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參與者投入非法集資的資金及相關利益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當一些單位或個人以高額投資回報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債券、基金和開發項目時,一定要認真識別,謹慎投資。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如遇以下情形之一的「投資」、「理財」項目,務必警惕:
1.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為幌子的;
2.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
3.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夥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 [1]
5.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
6.以「扶貧」、「慈善」、「互助」等為幌子的;
7.在街頭、商超發放廣告的;
8.以組織考察、旅遊、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
9.「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伺服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㈥ 傳銷披上數字貨幣偽裝,該如何打破這種情況
有一組織自稱“國幣”、用“天河二號”運算,以提供虛擬數字貨幣增值服務為幌子,瘋狂的在全國發展傳銷成員近2000人,涉案金額超過2億元。給人民的財產安全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區塊鏈概念的的走紅,也帶火了虛擬貨幣的投資活動。與此同時,許多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傳銷、詐騙等案件也頻繁的出現,社會上原來有的一些“老套路”也紛紛穿上“區塊鏈”的“新馬甲”進行詐騙,利用一部分人想快速賺錢的心理瘋狂斂財。
哪裡總有錢,哪裡總有欺詐。區塊鏈技術已經發展了13年。在過去的13年中,作為一種技術創新,區塊鏈已接近金錢。由於距離非常近,因此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由於受到關注,它導致了該領域的許多欺詐行為。投資存在風險,因此我們必須做好初步調查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資金和技術實力,並且必須成為正式渠道,以識別項目的性質,避免被騙 。在國家一級,在加強整頓的同時,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一些經濟活躍地區的金融監管部門也相繼出台了整頓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的措施,並反復提醒投資者不要混淆虛擬貨幣的“區塊鏈”技術,在虛擬貨幣的發行,融資和交易中存在多種風險,包括虛假資產的風險,業務倒閉的風險,投資投機的風險等,投資者應加強他們的預防意識和防範被欺騙的意識。
㈦ 雲聯惠如何讓成千上萬的人受騙上當國家已經定性為非法集資,如此害人害己的模式為什麼還不嚴厲打擊
龐氏騙局的前期,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掙到,不到爆倉都不會覺悟,年化率超100%這可能嗎?說雲沒問題的自己本身就有問題吧
㈧ 公安部工商總局重點打擊哪幾類網路傳銷
公安部工商總局重點查處以下四類網路傳銷活動:
一是以「消費返利」「資金互助」「虛擬貨幣」「投資理財」「網路游戲」等為幌子的網路傳銷活動;
二是假借「慈善」「扶貧」「創新」「均富」「軍民融合」等名義,故意歪曲國家有關政策的網路傳銷活動;
三是侵害學生、低保、殘疾人員等弱勢群體的網路傳銷活動;
四是跨境操縱實施的網路傳銷活動。同時,對於網路傳銷組織的核心成員、骨幹分子、「職業化」參與人以及協助轉移資金、提供網站設計和維護的違法犯罪人員,依法嚴肅查處。
(8)整治以虛擬貨幣消費返利為幌擴展閱讀:
《禁止傳銷條例》已經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刑事打擊
至2008年以來,以「拉人頭」、收取「入門費」等方式組織傳銷的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穩定。國務院法制辦、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提出,為更有利於打擊組織傳銷的犯罪,應當在刑法中對組織、領導實施傳銷行為的犯罪作出專門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
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㈨ 數字貨幣市場,禁止信息中介服務指哪些
日前,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強了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日前,央行牽頭多部委和多地金融辦召開座談會,對虛擬貨幣「挖礦」、場外交易等的下一階段整頓工作進行研究部署。根據會議安排,將重點清理整頓注冊地在境內的場外交易場所或平台(包括以「出海」形式將網站平台設在境外繼續為國內用戶提供交易服務)、為場外交易提供擔保和清算的服務商、通過線上或線下為大額「點對點」交易提供做市服務的機構或個人等,並屏蔽其設在境外的交易服務網站和APP等。規范、整頓比特幣礦場,引導相關企業有序退出。此外,對於為上述場外交易提供支付服務的支付機構,則將要求自查整改,不得再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
此次聯合整治行動,重點查處以下四類網路傳銷活動:一是以「消費返利」「資金互助」「虛擬貨幣」「投資理財」「網路游戲」等為幌子的網路傳銷活動;二是假借「慈善」「扶貧」「創新」「均富」「軍民融合」等名義,故意歪曲國家有關政策的網路傳銷活動;三是侵害學生、低保、殘疾人員等弱勢群體的網路傳銷活動;四是跨境操縱實施的網路傳銷活動。同時,對於網路傳銷組織的核心成員、骨幹分子、「職業化」參與人以及協助轉移資金、提供網站設計和維護的違法犯罪人員,依法嚴肅查處。
供參考。
㈩ 浙江杭州仁航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貝殼滿滿是傳銷嗎
網路傳銷與傳統傳銷是一個娘胎里雙胞胎。傳統傳銷為非法,受到工商部門的密切關注和嚴厲打擊。網路傳銷使用了隱秘的不公開的手段,它的得利方式同樣是交納會費(或說是享受產品),然後再拉人進入作為自己的下線,如此炮製,這種方式與傳統傳銷沒有本質的區別。
網路傳銷和傳銷差不多就是利用網路等手段進行傳銷,通常有自己的網站,通過拉人加入,人拉人然後拉下線,拉的越多就掙的越多,是傳統傳銷的變種,因為交的會費低,但是人數多,發展也會很快,利用人民愛財心理,其實就是個綁架敲詐團伙。千方百計的讓你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錢來交給他們,然後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對自己的朋友、親人實行欺騙。在當今社會上已經有不少的畢業生陷入這個泥潭中。不少的家庭為這些事情而苦惱,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如工商部門的重視和管制。
全國公安機關、工商部門網路傳銷違法犯罪活動聯合整治工作部署會上獲悉: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決定對網路傳銷違法犯罪活動開展聯合整治,以堅決遏制網路傳銷蔓延,切實服務防範化解風險大局,切實維護經濟金融秩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了解,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與工商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對傳銷活動持續開展專項打擊和常態化整治,連續偵破「善心匯」「五行幣」等一大批全國性重大傳銷犯罪案件,初步遏制了傳銷活動的猖獗蔓延勢頭。但是,傳銷犯罪問題依然較為突出,特別是網路傳銷活動,依託互聯網病毒式傳播蔓延,給廣大人民群眾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嚴重損害了社會誠信體系。
此次聯合整治行動,重點查處以下四類網路傳銷活動:
一是以「消費返利」「資金互助」「虛擬貨幣」「投資理財」「網路游戲」等為幌子的網路傳銷活動;
二是假借「慈善」「扶貧」「創新」「均富」「軍民融合」等名義,故意歪曲國家有關政策的網路傳銷活動;
三是侵害學生、低保、殘疾人員等弱勢群體的網路傳銷活動;
四是跨境操縱實施的網路傳銷活動。同時,對於網路傳銷組織的核心成員、骨幹分子、「職業化」參與人以及協助轉移資金、提供網站設計和維護的違法犯罪人員,依法嚴肅查處。
全國公安機關、工商部門將持續開展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專項整治,集中摧毀傳銷組織體系,嚴厲懲處傳銷骨幹成員,對網路傳銷違法犯罪活動予以殲滅式打擊,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和經濟金融秩序,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網路傳銷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