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虛擬幣百科 » 歐盟虛擬貨幣體系

歐盟虛擬貨幣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7-02 00:24:50

Ⅰ 歐洲貨幣體系作用

歐洲貨幣體系(1)
(一)建立歐洲貨幣單位(ECU)

要建立一個對內穩定對外靈活的匯率制度,需要有一個各成員國都能接受的客觀的計價單位,這種計價單位既不能使用美元,也不能用某一成員國的貨一?幣,於是人們創造了歐洲貨幣單位並且成為歐洲貨幣體系的核心。

歐洲貨幣單位是一個貨幣籃,是由成員國的各國貨幣的一部分組成的組合貨幣,在貨幣籃中各成員國貨幣的比重,按各國在共同體內部的貿童易額和國民生產總值所佔份額加權計算確定,貨幣籃的權數構成,每隔5年調整一次,如果貨幣籃中任何一種貨幣的比重變化超過25%時,貨幣。籃的構成隨時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說,歐洲貨幣體系是一種在成員國范圍內固定的可調整的匯率制度。

有了歐洲貨幣單位,也就有了區域內各成員國金融當局進行結算的手段,有了作為中心匯率的計算標准,有了政府介入外匯市場的干預標准,有了作為。區域內貨幣的對外匯率,可以計算一個歐洲貨幣單位同美元、日元、瑞士法郎t及區域外其他貨幣的比價。歐洲貨幣單位雖然還不是一種標準的國際區域貨o1口幣,但卻是一種新型的國際區域貨幣的雛形。

(二)建立匯率穩定機制

口?具體做法是讓成員國以ECU為中心,將本國貨幣同ECU掛鉤,確定各。成員國雙邊貨幣相對固定的匯率,並規定各國問匯率波動的幅度為±2.25%(義大利里拉的匯率波幅可擴大到與中心匯率差價的±6%),在這個范圍內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求決定,一旦超出規定限度,該國的中央銀行有責任和義務介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維持區域內各國問匯率的穩定。由於該匯率穩定機制是以ECU為中心而不是以美元為中心,所以,各國央行在干預中所使用的貨幣原則上是參加歐洲貨幣體系的貨幣而不是美元,從而,擺脫了對美元的過分依賴,削弱了美元在歐洲貨幣市場上的作用。

(三)建立歐洲貨幣基金(EMF)

在歐洲貨幣體系成立之前,歐共體成員國已於1973年4月6日成立了歐?洲貨幣合作基金(EMCF)。但由於當時基金擁有的資金十分有限,使用期限1也比較短,因此基金的作用有限。1979年3月,歐洲貨幣體系成立,要維持罔際金融

和保證它的正常運轉,需要有相當雄厚的資金支撐。1979年4月,歐洲貨幣體系的參加國(包括非正式參加的英國),各自以本國黃金和外匯儲備的20%

用周轉性轉換方式存人歐洲貨幣合作基金,總額達250億ECU。並擬兩年內建立歐洲貨幣基金(EMF)。考慮到各國國際儲備的變動及黃金、美元價格的波動,歐洲貨幣基金在滾動的基礎上,每3個月重新調整一次。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歐洲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穩定各成員國間的匯率,並對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信貸支持,使成員國能夠有效地干預外匯市場。

一、國際貨幣制度變革的目標

從國際貨幣制度的發展總體趨勢上看,它的長遠目標是創立一種既不依賴黃金,又不依附於單一國家的統一的世界貨幣,這是國際貨幣制度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還相當遙遠,需要若干個發展階段,並且有賴於全球經濟的高度一體化及國際范圍內強大統一的政治經濟聯合體的形成。這一目標雖然十分遙遠,但是變革的進程已經開始。20世紀70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立的特別提款權(SDRs)及歐洲貨幣單位(ECU)的出現,打破了美元一統天下的格局。前者無疑是既脫離黃金本位又不依附於單一國家經濟實力的、統一的世界貨幣的雛形,後者則是統一的世界貨幣形成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國際區域貨幣的發展階段。

ECU經過30年的發展已演變為一種嶄新的國際區域貨幣。歐元的出現標志著國際貨幣制度演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國際區域貨幣創立及幾種國際區域貨幣並存的發展階段。作為國際區域貨幣的歐元,未來的發展道路也許坎坷不平,然而它的誕生,無疑是國際貨幣制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但是,創立統一的既不依賴黃金,又不依附於某一強國的世界貨幣還為時過早,條件尚不具備。因為統一的世界貨幣,需要以高度一體化的世界經濟、統一的世界政府、全球性的中央銀行為發行的基礎,很顯然這是一個相當遙遠的目標。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規律和各國國民經濟相對獨立化的運行規律,將會第五章吲際貨幣制度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相互影響、才目互作用。

作為國際區域貨幣的先驅一歐元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現行國際

(一)對匯率波動與波幅失控盾

由於歐洲經濟同盟國之間流通統一的貨幣,成員國內部的貨幣兌換已不復口。存在,因此,成員國內部或者區域內各國間由貨幣兌換帶來的匯率波動風險、成為可以同美國經濟規模相媲美的世界最大的經濟聯合體,其整體抵抗國際游資沖擊的能力大大增強。因此,由國際區域貨幣加以統一的巨大的經濟。共同體的出現,將會使資本在國際間自由流動與國際游資監管失控的盾得到滲羹緩解,使加入國際區域經濟同盟的各國經濟受到國際游資沖擊的損害及可能性減小。

(三)對世界貨幣雙重角色盾的化解

1. 如果我們把歐元區擴大為一個世界.那麼,歐元就是統一的既不依賴於黃。金,又不依賴於單一國家的世界貨幣。因此,在國際區域貨幣的流通版圖內,由貨幣雙重角色帶來的盾也會迎刃而解。

由於開放經濟是一種將本國經濟的發展同國際市場相連接的經濟,因此-放經濟的風險規避和成本控制,也需要尋求國際協調與合作。從已有的國際區?。域貨幣合作的實踐和發展趨勢看,國際區域的貨幣合作正在形成三種獨具特色蘩的合作模式,即貨幣同盟的歐元模式、貨幣替代的美元模式、10-F3的東亞貨幣合作模式。

(一)貨幣同盟的歐元模式

歐元誕生走的是一條從初級的經貿合作到高級的貨幣合作之路。

初級的合作形態是政府問就某種具有戰略意義的商品進行聯營。1951年,法、聯邦德國、意、荷、比、盧等西歐六國簽訂《巴黎條約》,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首先在煤和鋼兩個生產部門實行具有明顯的超國家調節的一體化經營,為日後全面的經濟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中級的合作形態是建立經濟共同體,促進生產要素在成員國問的自由流動。1955年6月,上述六國通過了《墨西納協議》,決定將經濟一體化經營從煤和鋼的領域擴大到其他部門,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1957年3月,上述六國的政府首腦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二者合稱為《羅馬條約》,並於1958年1月1日經六國議會批准生效,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誕生。1986年2月,歐共體各國簽訂《單一歐洲法案》,確定在1992年底以前建立區域內的統一大市場,實現商品、勞務、資本、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高級的合作形態是建立經濟合作區內的貨幣合作體系,直至創建區域內的統一貨幣。貨幣合作成為各種國際經貿合作中最高級的合作形態,也是一種必然的經濟合作形態。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國際金融危機和匯率劇烈波動對各國經濟造成的沖擊越來越大。為了尋求開放經濟的最大效益和最小代價,歐共體周邊國家加入歐共體的願望越來越強烈。1973年,英國、愛爾蘭、丹麥正式加入其中,80年代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繼加入,歐共體增至12個國家。1993年,歐共體演進為歐洲聯盟。1995年,瑞典、芬蘭、奧地利被正式接納為成員國,歐盟擴大為15國.,2004年5月1日中東歐的10個國家正式加入歐盟,使歐盟在原有15國基礎上擴大到25國。

Ⅱ 歐盟其實就是包含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就是成員國構成的聯盟既有

好像是經濟軍事聯盟。政治沒有統一吧😊

Ⅲ 歐盟統一的貨幣是什麼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中實行統一貨幣政策(Single Monetary Act),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另外歐元也是非歐盟中6個國家(地區)的貨幣,他們分別是: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安道爾、黑山和科索沃地區,其中,前4個袖珍國根據與歐盟的協議使用歐元,而後兩個國家(地區)則是單方面使用歐元。

Ⅳ 歐盟統一貨幣代表了什麼有什麼意義它與什麼事件可以相提並論

歐盟之所以要實行統一貨幣,主要是提升歐洲國家政治和經濟地位。二戰前,歐洲以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後盾,曾長期稱雄於世界。二戰後,歐洲國家的世界地位大幅度下降,隨著歐洲復興計劃的實施,歐洲各國越來越希望在政治、經濟上聯合起來,以達到與美國、日本等經濟強國相抗衡的目的。從1958年的歐共體發展到1991年的歐盟,歐洲各國在經濟上合作不斷加深。相應地,歐盟各國在經濟上合作的願望也越來越強。
1.經濟利益的角度
從經濟利益的角度講,實行統一貨幣會給歐盟各國帶來以下好處
(1)增強自身經濟實力,提高競爭力
未來歐元區在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總額兩個方面都將高於美國和日本。歐元啟動以後,統一貨幣與統一市場的共同促進無疑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使得歐盟在與美國和日本等經濟強國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2)減少內部矛盾,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經濟競爭日益全球化、地區化、集團化的大趨勢中,統一貨幣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集團,但對國內市場動盪的沖擊仍然缺乏抵禦能力。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1996年的日元危機,都一度導致歐盟經濟增長滑坡、出口下降、就業減少。事實證明,歐盟浮動匯率機制下各自為政的多國貨幣幣值「軟硬」不一,利率的差別、匯率的變動等因素都引發過歐盟內部金融秩序的混亂。歐元作為單一貨幣正式使用後,上述問題將自然會大大得到緩解。
倫敦摩根史坦利經濟學家費爾斯指出,EMU的計劃具持久性,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已經體現出這套體系的優勢,以往歐洲地區是無法安然度過這類風暴的侵襲的。
(3)簡化流通手續,降低成本
歐元的使用,不僅簡化了手續、節省了時間、加快了商品與資金流通的速度,而且還會減少近300億美元的兌換和傭金損失,使歐盟企業無形中降低了成本,增強了競爭實力。隨著歐元地位的上升和歐洲資本市場的發展,成員國的資金成本也會下降,有利於投資和經濟增長。
(4)增加社會消費,刺激企業投資
在歐盟內部盡管統一大市場已經建立,但由於多種貨幣的存在,使得同樣的資源、商品、服務在不同的國家表現出不同的價格。這種現象如長期存在下去,將扭曲各國的產業結構和投資結構,不利於大市場的合理發展。如果實施單一貨幣,由歐洲中央銀行(ECB)制定和實施統一的貨幣政策,各國的物價、利率、投資利益將逐步縮小差別或趨於一致,形成物價和利率水平的總體下降,居民社會消費擴大,企業投資環境改善,最終有利於歐盟總體經濟的良性發展。
2.單一貨幣的影響
一般認為採用單一貨幣可以提高經濟的相互依賴性並有利於歐元國家間的國際貿易。在理論上,這是有利於歐元區的人民的,而且從歷史的觀點上來說貿易的增長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此外也是符合建立歐盟間統一市場這個長期目的的。另一個主要的好處是取消了銀行交易的費用。而在以前,無論對於個人還是企業,在將本國貨幣兌換為外幣是這都是一項重大的成本。相反地,銀行將要承受相應的利潤損失。
單一貨幣的第二個影響是各國的物價水平的差異將要減少。因為價格的差異將引發套利行為,商品將從價格低的地區流向價格高的地區,使得歐元區內各地區間的價格趨於一致。這也將導致企業間的競爭加劇並有助於控制通貨膨脹,有利於消費者。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這樣一個大而不同的區域內使用單一貨幣是有害的。他們認為,由於歐元區的貨幣政策和利率水平由歐洲央行決定,各國將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調整其經濟。(但是在歐元實施以前,自從1990年代歐洲貨幣危機之後,各國的利率水平的變化就十分接近同步了。)公共投資和財政政策將成為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幹預經濟的唯一手段。
也有的觀點認為雖然歐元區的面積和人口都和由美聯儲負責制定利率和貨幣政策的美國相似。但是與歐盟各國相比,美國各個州的自治權較小而經濟的相似性較大。而且歐盟各國的經濟並非「同步」的,某些國家位於經濟周期的底部而另一些國家則位於頂部,不同的國家也面對著不同通貨膨脹壓力。由於歐洲國家間語言和文化的不同,歐元區之間勞動力的流動性也比美國低許多。
也有觀點認為美國之所以可以採用單一貨幣是因為美元在國際上是處於統治地位的貨幣。在歐元出現之前,世界上80%的外匯儲備是採用美元的形式。這給了美國經濟一個巨大的「補貼」,因為儲備美元相當於對美國機構或美國控制的外國機構投資。這種「補貼」有助於緩沖美國特定地區的採用單一貨幣的影響。
如果歐元可以取代美元或者和美元一起成為國際主要貨幣,那麼一部分對美國的「補貼」就會轉移到歐元區,這可以有助於解決因為經濟結構不同而帶來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歐元會給歐洲金融市場的帶來巨大的波動性,因為政府和企業如今可以借入歐元而不是本國貨幣,這就使得市場上資金的來源大為增長。
3.歐元與石油
歐元對油價將有重大的影響。歐元區比美國進口更多的石油用於消費,這意味著,歐元將要比美元更多的流入那些並不只用美元標價石油的OPEC國家。歐佩克也經常討論用歐元標價石油,這就要求石油進口國將儲備歐元而不是現在使用的美元以用於石油進口。盡管委內瑞拉的大部分石油出口美國,但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Hugo Chávez)已經聲明支持這個計劃。另一個支持此計劃的是已故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而伊拉克擁有的石油儲量為世界第二。自2000年起,伊拉克在出口石油時已經開始使用歐元,而在2002年,伊拉克將其美元儲備轉換為歐元,而在幾個月之後,美國決定對伊拉克開戰並隨後侵入其領土。如果歐佩克執行這項計劃,歐元區將獲得原來由美國獲得的「補助」。用歐元標價石油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歐元區油價的變化將緊貼世界油價。當2004年9月原油價格飆升至50美元一桶時,因為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上升,歐元標價的石油價格並沒有太大的增長。同樣地,當油價和歐元匯率一起下降時,歐元標價的油價也不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油價的變化和匯率的變化方向相反,歐元標價的油價變動將會被放大。用歐元標價將會消除歐洲油價對於歐元兌美元匯率的依賴性。
美國的赤字型經濟嚴重依賴於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統治地位而帶來的多種美國債務和赤字的保障作用。如果美元不具有統治地位,美元和美國經濟可能會經歷許多拉美國家在 1980年代經歷過的危機。只要美元的地位沒有受到威脅,美國的經濟就沒有崩潰的危險。單獨歐洲國家的貨幣不足以威脅美元的統治地位。有些經濟學家認為,歐元足以威脅美元的統治地位,並在特定情況下導致美國經濟崩潰。

4.歐元啟動對中國的影響
歐元從過渡期、進入穩定期後,將對世界經濟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產生顯著影響。
歐元啟動對發展中國家有利有弊,歐元的建立可以減少國際貿易中數以百億計的外匯交易費用。同時,歐元的最終流通也將促進這些國家與歐盟的關系,也可促進歐盟國家向外,包括向發展中國家投資。歐元啟動促使歐盟內部經濟政策趨向穩定,其穩定資源優化配置也引發了產業結構變動。這將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影響。由於世界初級產品出口收入需求彈性低,加上歐盟區域集團的保護性貿易政策,歐元區以外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歐洲區域化進程中有被排斥的危險,發展水平低下的國家幾乎在歐洲貨幣聯盟中無利可圖。總體看,發展中國家從實施歐元中所得到的利益會遠不如發達國家,今後將面對各種挑戰。
歐元啟動對中國經濟開放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首先,歐元啟動後歐洲內部匯率風險消除,交易費用下降,歐洲內部的商品、勞務、資本流動更加自由,有利於歐洲資源配置和分工。中國出口企業有可能喪失以往的競爭優勢,如勞動密集產品將會遭遇南歐國家更大的競爭。
盡管在短期內中國面臨激烈競爭,但從長期看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歐元啟動對我國有有利方面。我國有巨大的外匯儲備並且位居全球貿易十強的地位,所以,歐盟期望與中國加強金融合作,以實力支持歐元;歐元啟動後,簡化了貿易手續、方便了貿易結算,為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
其次,歐元對促進歐洲企業向中國投資創造了一定條件。歐元啟動推動了區內資本市場邁向一體化,使歐洲企業擴大境外投資,尋求市場。從長遠看,歐元區將減輕美元動盪對國際金融的沖擊,有利於歐元區的穩定和均衡發展,減少歐盟企業在境外經營的風險,將促進歐盟對外投資。由於歐元中長期可能是一種較穩定的貨幣,因此歐洲企業有條件考慮長期投資項目,即注重交通、原料工業、基礎設施和高技術產業的投資。我國經濟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之中,這類行業需求較大,並具備支付能力,雙方具備投資合作基礎。
再者,歐元啟動促進中國加快金融改革與開放。歐元啟動促使歐盟內部銀行兼並調整,金融業國際競爭力得到加強。歐洲是中國金融跨國經營的中心區域。今後中國在更加強大的歐洲金融業中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歐元促使歐洲金融業向東南亞、美國和中東等區域擴大經營,我國在歐元區以外也會面對激烈競爭。歐元區作為區域集團將進一步發展同中國的金融關系,包括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這些挑戰促使中國盡快建立與開放相適應的金融監管制度並完善我國金融銀行體系。
另外,歐洲央行的宏觀調節已取得一些經驗,可為中國金融政策提供借鑒,如何實施貨幣政策,主要採取哪些政策調節工具,如何協調不同國家的利益與矛盾,如何監控資本市場等。在這些領域,中歐金融合作具有廣闊空間。

Ⅳ 美國、日本、歐盟對貨幣層次的劃分。

(1) 美國現行貨幣量層次

M1= 現金① + 活期存款② + 其他支票存款③ + 旅行支票。

M2=M1+ 由商業銀行發行隔夜回購協議 (RP)+ 隔夜歐洲美元存款 + 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份 (MMMF)+ 在所有存款機構的儲蓄和貨幣市場存款賬戶 (MMDA) 。④ + 在所有機構的小額定期存款⑤

M3=M2+ 所有存款機構的大額定期存款⑥ + 定期回購協議和定期歐洲美元 + 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份 ( 機構 )

M4=M3+ 短期財政部證券 + 商業票據 + 儲蓄債券 + 銀行承兌票據

(2) 日本現行貨幣層次

Ml= 現金 + 活期存款 ( 現金指銀行券發行額和輔幣之和減去金融機構庫存現金後的余額 ; 活期存款包括企業支票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通知即付存款、特別存款和納稅准備金存款 ) 。

M2+CD=M1+ 准貨幣 + 可轉讓存單(准貨幣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 ;CD 是指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

M3+CD=M2+CD+ 郵政、農協、漁協、信用合作和勞動金庫的存款以及貨幣信託和貸方信託存款。此外還有廣義流動性等於「 M3+CD 」加回購協議債 券、金融債券、國家債券、投資信託和外國債券。

(3) 我國現行的貨幣層次

目前 , 中央銀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具有權威性 , 其劃分方法是 :

M0= 流通中現金

M1=M0+ 單位活期存款 + 個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 居民儲蓄存款 + 單位定期存款 + 其他存款

M3=M2+ 金融債券 +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①流通於財政部、聯邦儲備銀行和橫跨州內機構以外的硬幣和紙幣。

②在銀行的無息支票賬戶。

③如下形式的計息支票賬戶 : 可轉讓提款單賬戶 (NOW) ;超級可轉讓提款單賬戶 (super –NOW) ;自動轉賬賬戶 (ATS 賬戶 ) ;信用協會股金提款賬戶 (credit share drafts) 。

④ MMDA( 貨幣市場存款賬戶 ) 是存款機構的計息賬戶 , 每月開出的支票數額有限制。

⑤發行的定期存款面額在 100000 美元以下。

⑥發行的定期存款面額在 100000 美元以上。

Ⅵ 歐盟使用統一貨幣歐元的利弊是什麼

歐盟使用統一貨幣歐元的利:

1、增強自身經濟實力,提高競爭力

未來歐元區在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總額兩個方面都將高於美國和日本。歐元啟動以後,統一貨幣與統一市場的共同促進無疑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使得歐盟在與美國和日本等經濟強國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2、增加社會消費,刺激企業投資

在歐盟內部盡管統一大市場已經建立,但由於多種貨幣的存在,使得同樣的資源、商品、服務在不同的國家表現出不同的價格。這種現象如長期存在下去,將扭曲各國的產業結構和投資結構,不利於大市場的合理發展。

歐盟使用統一貨幣歐元的弊:

1、歐盟統一歐元,實際是將歐元區國家的貨幣政策統一,部分主權出讓給歐盟。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現在各國自己掌握的只剩下財政政策。

只有統一的貨幣政策是不足以協調各國的經濟差異的,這也是經濟一體化與政治一體化不平衡的表現。

2、統一歐元意味著歐元區國家的利益全部栓到了一起,一旦一個國家發生危機必然牽涉到整個歐元區的國家經濟穩定。

Ⅶ 歐盟貨幣政策的歐盟的貨幣機制

歐洲中央銀行(ECB)於1998年6月1日成立。1999年1月1日,歐洲中央銀行承擔起在歐元區制定貨幣政策的責任,實現了實施單一貨幣歐元和在歐元區國家實行統一貨幣政策的目標。 (1)歐洲中央銀行體系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由兩個層面構成,一個層面是具有法人資格的歐洲中央銀行,另一個是歐盟成員國的中央銀行。歐盟成員國中尚未採用歐元的國家,雖然是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的成員,但不能參與歐元區貨幣政策的制定,也不能參與貨幣政策的操作和實施。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Governing Council)和執行董事會(Executive Board )是歐洲中央銀行的兩個主要決策機構。
①行長理事會,是一個超國家的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和實施歐元區的貨幣政策,主要職責是確定歐元區貨幣政策目標、主要利率水平和中央銀行體系准備金數量等。行長理事會由執行理事會的6名成員和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組成。當制定貨幣政策時,行長理事會成員並不作為國家代表而行動,必須考慮歐元區整體利益,而不是各自成員國的利益。同時,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堅持分權原則,規定歐洲中央銀行依靠國家中央銀行開展銀行業務,但國家中央銀行作為歐洲中央銀行的業務部門,必須遵循歐洲中央銀行的導向和指令。
②執行董事會,主要負責貨幣政策的執行,即履行行長理事會制定的貨幣政策,負責歐洲中央銀行的日常業務。
為了有效地形成和促進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的決策進程,歐洲中央銀行體系設立了12個由成員國中央銀行和其他國家監管機構代表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會計與貨幣委員會、銀行監管委員會、鈔票委員會、外部聯絡委員會、信息技術委員會、內部審計委員會、國際關系委員會、法律委員會、市場操作委員會、貨幣政策委員會、支付與結算委員會和統計委員會。
(2)歐洲中央銀行的目標及獨立性
歐洲中央銀行的首要目標是保持價格穩定。在不影響價格穩定的總目標下,中央銀行有義務支持歐元區經濟增長、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其他經濟政策。
為保證歐洲中央銀行首要目標的實現,《馬約》規定了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原則,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機構的獨立性。無論是歐洲中央銀行還是成員國中央銀行,或者決策機構的任務成員,在行使權力和履行責任時,都不得從歐共體任何機構、成員國政府或其他組織尋求和接受指導。歐共體的各機構和組織以及成員國政府不得對歐洲中央銀行的決策機構成員施加影響;二是人事獨立性。主管理事會成員可以長期任職,在任期上,首任中央銀行的行長任期為8年,其後為5年,成員國中央銀行行長的任期至少達5年;三是資金預算上的獨立性。歐洲中央銀行有自己的預算,它的資本金由歐元區各國中央銀行認購和支付,禁止中央銀行向公共部門貸款。 歐洲中央銀行體系的貨幣政策可分為三類:公開市場業務、常設工具和最低准備金。
(1)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在指導利率、管理貨幣市場、向市場發出政策信號等方面發揮主要作用,具體有四種方式:一是再融資,成員國中央銀行根據投標程序每周進行一次,兩周到期,向市場發出政策信號。再融資利率也是歐洲中央銀行調控經濟的最主要的杠桿利率。二是長期融資業務,成員國中央銀行根據投標程序每月進行一次,三個月到期。三是微調操作,由成員國中央銀行在特定情況下通過投標程序和雙邊程序進行。四是結構操作,只要歐洲中央銀行想調整資金結構,就可以由成員國中央銀行通過投標程序和雙邊程序進行。
(2)管理流動資金的常設工具(standing facility)。 歐洲中央銀行通過管理流動資金的常設工具提供和吸納隔夜流動資金,規定隔夜拆借利率,並通過改變隔夜拆借利率向市場傳遞政策信號。
(3)准備金制度。歐元區內的銀行和信貸機構必須根據歐洲中央銀行體系規定的標准和條件,在所在國中央銀行的賬戶上保持最低限度的准備金。銀行存入的最低准備金是計息的。 匯率政策是歐元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歐元區將在保持價格穩定的前提下制定匯率政策。
(1)匯率政策的制定機制。歐元區匯率政策制定權歸歐盟理事會,歐洲中央銀行和歐委會也發揮重要作用。在協調匯率政策方面,歐盟理事會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對歐元匯率走勢進行監督,向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提出有關看法,歐洲中央銀行負責組織實施歐盟理事會制定的匯率政策,歐盟理事會有權決定簽署有關匯率體制協議,確定與第三國以及國際組織有關匯率的立場。
(2)外匯管理和干預。《馬約》規定歐洲中央銀行具有實施外匯業務的全部權力。歐洲中央銀行擁有外匯儲備500億歐元,這些外匯由成員國中央銀行按其所在國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比例繳納。根據歐洲中央銀行體系規定,歐洲中央銀行可以自由支配這500億歐元的外匯儲備,在必要時,還可以動用成員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歐元區成員國中央銀行在動用其外匯儲備時,必須徵得歐洲中央銀行的批准,以防止成員國中央銀行進行外匯業務時出現與歐元區匯率政策不一致的問題。必要時,歐洲中央銀行可在歐洲理事會的指示下,對歐元區與美元、日元以及其他貨幣進行外匯干預。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確定如何分配外匯干預的職權范圍,並根據信貸信譽、競爭價格、資產規模等標准選定進行外匯干預的銀行和信貸機構。
歐元區匯率政策的制定權歸歐洲理事會,歐洲中央銀行和歐委會也發揮重要作用。在協調匯率政策方面,歐盟理事會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對歐元匯率趨勢進行監督,向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提出有關看法,歐洲中央銀行負責組織實施歐洲理事會制定的匯率政策。歐洲理事會有權決定簽署有關匯率體制的協議,確定與第三國以及國際組織有關匯率政策的立場。

Ⅷ 試述歐洲貨幣體系歷史背景,主要內容,英國為什麼要退出歐盟

一、歐洲貨幣體系歷史背景,主要內容:
(1)固定匯率制在70年代初解體後,整個西方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便處於一種學會如何適應浮動匯率制的狀態中,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國家更是如此。浮動匯率使歐洲聯合進程中又冒出一個貨幣問題。
(2)對歐共體國家來說,歐洲貨幣體系首先是一個政治考慮,它是歐洲全面聯合的一個組成部分。只要歐洲聯合的進程不放棄,歐洲貨幣體系就得維持。1970年10月,歐洲共同體就提出了"沃納報告"(the Werner Report),建議共同體到1980年建立經濟和貨幣聯盟。由於這一目標要求有完全統一的中央銀行和純自由的資本流動,這一報告的設想並不現實。歐共體因而在1972年4月提出了貨幣匯率"蛇形浮動"的設想,即把歐共體成員國貨幣匯率的浮動限制在一個范圍內,就像蛇在一管道內爬行一樣,超出這個范圍,中央銀行就得不斷進行干預。這便是歐洲貨幣體系的早期設想。以後隨著歐洲聯合的目標越來越高,歐洲統一貨幣的問題就變成一個很現實的政治和經濟問題。根據1999年歐洲大聯合的設想,歐洲貨幣體系要不斷縮小和固定成員國之間的貨幣匯率,以至到1999年,能達到歐洲貨幣同盟的最終目標,歐共體只有一種貨幣和一個統一的中央銀行。
(3)對於歐共體來說,實行歐洲貨幣體系當然還有更多的經濟原因。首先,歐洲的現代史經常使許多歐洲人對匯率的大動盪所觸發的經濟災難記憶猶新。在本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世界經濟蕭條曾觸發工業國家靠貨幣貶值來擴大出口的貿易戰。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當年的這種貿易戰擾亂了國際經濟和貿易活動,導致了當年歐洲民主的崩潰,使法西斯上台。有鑒於此,二次大戰後西方建立了固定匯率制。
(4)歐共體本身的存在使它的成員國更需要貨幣匯率的穩定。歐共體並不是一個經濟和貿易對外十分開放的實體,進口在90年代初占歐共體國內生產總值的10%略多,與美國和日本的差距並不很大,所以歐洲貨幣與美元或日元的匯率波動並不是歐共體經常憂慮的問題。但是,歐共體內部卻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實體,相互之間基本上沒有關稅壁壘,成員國之間的外貿額都占國內生產總值很高的比重,有的甚至高達70%。因而,任何匯率上的大波動都會直接影響到歐共體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發展。歐共體對匯率大幅度波動的憂慮實際上從歐共體一成立就產生了。歐共體實行共同的農業政策,而共同的農業市場首先就得依靠穩定的匯率才能維持。因為法國的穀物和德國的穀物並沒有什麼區別,而穀物價格在歐共體國家也應該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匯率的變化勢必造成價格變化,使糧食貿易在歐共體內部受到干擾。
(5)對歐共體的各個成員國來說,加入歐洲貨幣體系也各有自己的考慮。對德國而言,歐洲貨幣體系可以保護德國的外貿競爭力。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它的出口不僅數量最大,而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因此,德國馬克一直有升值的壓力。歐洲貨幣體系實際上是穩定了德國的貿易條件。根據對德國貿易統計資料的分析,德國的外貿競爭力在歐洲貨幣體系建立後,已明顯地比以前穩定。
(6)對其他國家如法國來說,參加歐洲貨幣體系有助於穩定國內的物價。從70年代開始,法國、義大利、英國等一直受到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本國貨幣也就受到貶值的壓力。而德國馬克堅挺,德國中央銀行在控制通貨膨脹方面一直有很高的信譽。歐洲貨幣體系是把這些國家的貨幣匯率相互間固定住。因此,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對法國等來說,就意味著能從德國的反通貨膨脹政策中借"信譽",即德國中央銀行會致力於維持低通貨膨脹的政策,而法國等則致力於維持本國貨幣如法郎與馬克的匯率,那麼,法國等的通貨膨脹壓力就會受到抑制,本國工資增長就不致於太快。
二、退出歐盟的原因:
(1)英國退歐的種子早在加入歐盟時就已埋下,其根源在於流淌在英國人血液中的主權意識。英國曾經日不落帝國榮耀加身,日不落帝國夢碎但余念猶存,對歐盟保持政治獨立、牢牢控制主權是其不忘大英帝國初心之體現。
(2)無奈英國在逐漸衰落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使其不得不面對現實。為求經濟繁榮的「實用主義」思想萌芽,促使其調整對歐政策並在1961年申請加入歐盟。法國總統戴高樂稱其為美國用來打入歐共體的「特洛伊木馬」。
(3)退歐的導火索: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使歐盟愈發認識到,只有歐元區實行統一的財政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實行統一的社會政策,歐元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在這一理念推動下,歐洲大陸經濟體要求加強歐洲政治聯盟的呼聲增強,而其正是英國一貫反對的。

熱點內容
調研組在調研btc天 發布:2025-05-18 04:19:18 瀏覽:556
數字貨幣ddm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8 04:14:59 瀏覽:266
怎麼算摩擦力的能量 發布:2025-05-18 04:13:26 瀏覽:694
幣印礦池dcr算力驟減 發布:2025-05-18 04:11:52 瀏覽:646
虛擬貨幣唯有茅台和比特幣 發布:2025-05-18 03:56:07 瀏覽:944
比特幣挖礦不是浪費錢 發布:2025-05-18 03:51:32 瀏覽:403
usdt如何賣出人民幣 發布:2025-05-18 03:43:08 瀏覽:417
元宇宙區塊鏈代幣yyz 發布:2025-05-18 03:42:28 瀏覽:419
測繪次新元宇宙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970
比特幣轉讓幣手續 發布:2025-05-18 02:37:53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