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虛擬幣百科 » 厲以寧談虛擬貨幣

厲以寧談虛擬貨幣

發布時間: 2021-07-04 21:06:41

❶ 央行: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你怎麼看

上半年天量信貸讓央行貨幣政策的未來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目前經濟走勢尚存變數通脹預期雖已存在但並未真正到來的情況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需繼續堅持,但在實際操作中應把握好「適度」原則。
政策作用顯現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從去年四季度的6.8%回升到今年上半年的7.1%,其中,二季度增幅回升到7.9%。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如此大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在中央政策的作用下,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國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遏制住了經濟增長下滑態勢。這充分說明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和及時有效的。貨幣政策在我國經濟企穩回暖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數據,上半年,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增加9.99萬億元,同比多增5.02萬億元;各項人民幣貸款增加7.37萬億元,同比多增4.92萬億元。6月末,M2(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8.46%,創下1996年5月份以來新高,而M1(狹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4.79%,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同期,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316億美元,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
經濟的回暖,寬松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從貨幣增長幅度看,目前貨幣增長明顯高於以往年度的增幅。但是,2009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於以往,超預期釋放貨幣供應量有利於提振經濟復甦信心,為擴內需、保增長添柴加薪,可以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貨幣供應量和人民幣貸款快速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保證貨幣信貸總量滿足經濟發展需要,金融對經濟發展支持不可或缺。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一項十分慎重的決策。半年多來,在「雙政策」保駕護航下,政府迅速推出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對於遏制經濟下滑、防止通貨緊縮、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總體形勢企穩向好,財政貨幣「雙政策」功不可沒。
未來還需堅持
在市場經濟中,經濟主要是由市場經濟來調節。但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市場機制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僅僅由市場機制調節經濟必然出現繁榮與衰退的周期性波動,因此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必不可少的。宏觀調控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就要准確判斷經濟走勢。由於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應往往有滯後性,因此正確判斷經濟狀況不僅在於了解現在的狀況,還要判斷未來的經濟走勢。
那麼我國未來的經濟狀況如何,是不是就可以說我國已經完全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又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呢?答案並不是那麼盡如人意,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
首先,世界經濟並沒有擺脫低迷狀態。世界經濟體的復甦還需要一個較長過程,我國進出口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目前看來,雖然我國出口下降的幅度在收窄,但我國經濟的外需局面依然處在嚴峻的狀態中。盡管之前出台了很多措施,類似提高出口退稅等等,但難度仍舊較大。外需萎縮導致出口大幅下降已成拖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其次,上半年經濟數據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從外需拉動型轉入投資拉動型,這種增長會不會帶來下一輪的產能過剩問題,這種增長方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持續還有待觀察。
再次,消費不振仍然是困擾我國經濟長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問題。上半年國家擴大消費政策力度繼續增強,對消費穩定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失業人數增加、消費信心不足以及農民收入增速放緩增收難度加大等都將抑制消費擴大。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出現向好勢頭,並不意味著困難時期已經過去。如果「見好就收」、輕率地改變那些實踐證明對應對危機有效、對保增長有利的宏觀經濟政策,可能會導致「不進則退」的局面。
而且從貨幣政策本身來說,貨幣政策大幅調整的前提是,經濟增速達到並超過潛在增長,由此導致通脹壓力再度上升,經濟出現過熱苗頭。而現實是目前經濟增速仍然相對較低經濟仍處在偏冷的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貿然對貨幣政策作出大幅調整很難預料經濟會不會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因此就保增長大計而言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應繼續堅持下去。
在「適度」上做文章
宏觀調控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穩定經濟,也可以使經濟更加不穩定,尤其是在當前這樣一個關鍵時期,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時更須謹慎從事。
上半年創歷史紀錄的信貸增速既成為經濟增長的有力保障,又為市場注入了過多的流動性。即使在2007年,此輪經濟偏「熱」的年份,當時的信貸投放也不足現在的一半。2007年年底安排2008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量為3.87萬億元,這在當時是歷史最高水平。這個最高,在今年一季度就被輕松突破。從年度數據看,自1978年以來,最高的人民幣貸款增速為1986年的27.25%,其次為1995年的26.37%。此次高速放貸,在自3月份越過歷史高點達到29.78%後,一直持續在29%以上增長。
天量信貸數據加之資產價格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持續暴漲,使人們擔憂是否有大量貸款流入股市、樓市是否會導致資產泡沫,而市場上充裕的流動性也使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加深。
貨幣政策的目標是貨幣政策制定者——中央銀行的最高行為准則。而貨幣政策的目標一般可概括為: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常常是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經濟增長,就應促進信貸和貨幣發行的擴張,就有可能會帶來物價上漲;而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就要採取信用收縮的措施,這又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中央銀行只有根據具體的社會經濟條件,尋求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契合點。目前央行要在穩定物價與經濟增長這對矛盾綜合體中找到平衡點就必須在「適度」上做文章。厲以寧近日也指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近期不能改,但在適度上要把握好分寸。
事實上央行對目前的情況早已有所警覺並已經「出手」。
早在2008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就作過如下表述:「當前不少經濟體及其央行的大規模注資和金融救援計劃,都會導致貨幣增發和財政赤字增長,從中長期看有可能轉化為通貨膨脹壓力,對此也要給予關注。」央行在今年初闡述如何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時,也明確表示要「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這一表述本身就含有適時適度的內涵。央行還表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結合宏觀調控需要,適度運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等多種工具,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滿足經濟發展對銀行信貸的合理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在積極支持經濟增長的同時,繼續主動做好均衡合理放款工作。」可見央行已早有預見。
在目前央行的實際調控中,盡管未啟動「存款准備率、存貸款利率」三率極端的調控手段,但是,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和窗口指導,看不見的手已經出手,停了7個月之久的央票再度發行,市場人士認為,時隔兩年,央行重啟具有懲罰意圖的定向央票,大力調整流動性的意圖已非常明顯。此前,央行曾在2006年至2007年的通脹周期下頻繁發行定向央票。根據央行公開資料顯示,最近一次發行定向央票為2007年10月份。

❷ 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 人民幣貶值對老百姓有哪些好處

第一,人民幣這波貶值,一方面是因美元走強導致,而並非經濟基本面改變,人民幣不存在貶值基礎,目前,人民幣兌美元走低,但是人民幣對歐元、日元、英鎊等相對穩健。相比較貶值較多的委內瑞拉,印度盧比等,人民幣是堅挺的。
第二,人民幣適度走低,推動企業出口,服務業發展,產品價值增值。通過價格傳導,以美元計價債務更加昂貴,投資者減持美債,美元走強,市場拋售美債加快,資金轉向股市,或者流動系數較高的亞洲債券市場。通過價格傳導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有助於改善或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第三,人民幣適度貶值,而美元升值或跟隨亞洲新興市場股市,美元計價債務更加需要流動性支持,一旦資金逃離亞洲市場,將會失去持續流動,美債市場違約風險將上升。而且在日本和歐洲負利率、美國零利率背景下,就理財、樓市、股市等國內投資收益來看,境內投資收益率要好於國外。
第四,人民幣適度貶值,海淘或海外出境購物或有所減少,消費者購買國內本土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服務,國內企業盈收增長,而只要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受益是絕大多數消費者。
第五,人民幣適度走低,有助於全球樓市。今年十一之後的國家新一輪樓市調控,限購或差別化貸款,促樓市投資進一步減少,推動樓市健康穩定發展。資金逐漸從樓市轉向股市或其它市場,投資邊際效應遞減,發揮市場作用引導資金流入實體。
第六,因為原油價格以美元計價,去年以來油價下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我國市場也不需要那麼多石油進口,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同時便降低了實體企業燃動力成本,物價會隨之降低,比如大宗商品價格,一些輕紡織化工日用品、服裝、生活用品等。對於實體經濟來說,原材料成本、廠房成本、人工成本等均會降低。
第七,一帶一路相關上市公司股票或迎來機遇。企業品牌走向世界,把全球消費者留到國內市場,把好口碑傳遞到全球,把技術、科技創新、品質服務留在國內,企業走向世界,吸引全球資金流入,人民幣資產更有吸引力,中國經濟不僅是亞洲乃至是全球經濟增長推動力。
綜上,人民幣本輪適度貶值未必對我國經濟及市場造成沖擊。最後借用經濟學家厲以寧的話:人民幣貶一點沒關系,只要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沒有太大關系。

❸ 人民幣國際化對全球經濟有何意義

(一)對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影響目前,我國資本管製程度仍較高,因此,人民幣匯率波動只有通過外商直接投資渠道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影響。一般來說,人民幣貶值有利於吸引新增的外國直接投資。2010年12月外商直接投資觸及最高值140.33億美元後,總額急轉直下;2011年7-11月一直處於較低位,隨後即使出現暫時的下滑,亦會反轉而增加。但2011年11月後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率始終為負,該時點也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特徵加強的起始點。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引發了對外商直接投資減少的擔心。從外部環境看,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危機後的持久全球結構調整期,從內在邏輯看,我國未來經濟增速將逐漸放緩,投資高增長不可持續,從官方公布的企業景氣及企業家信心指數、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中可見一斑。後金融危機時代,兩個指數雖仍然較強,但在2011年及以後,均有明顯的下降趨勢。這也與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及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趨勢啟動不謀而合。(二)對進出口的影響根據馬歇爾—勒納條件,當進出口商品價格彈性系數大於1時,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下降和進口增加,促進國際收支實現均衡;當進出口商品價格彈性小於1時,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出口總額的減少和進口總額的增加,無助於我國國際收支的平衡。結合我國學者的實證研究,可以證明我國進出口需求是缺乏彈性的。厲以寧(1991)對我國1970-1983年的數據分析後認為,我國的進出口彈性分別為-0.6871和-0.0506;陳彪如(1992)運用1980-1990年我國進出口價格指數和貿易量進行回歸分析後得到我國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分別為-0.3007和-0.724(劉燕,2008);張明(2001)通過對1985-1998年的數據的回歸分析,得出我國的進出口彈性分別為-0.0566和-0.0057,兩者之和的絕對值僅為0.0623。因此,人民幣升值或貶值對我國貿易差額的影響十分有限。2010年後,我國出口當季增速和進口當季增速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但貿易差額呈現總體平穩態勢,也證實了近期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對國際收支變動的影響不大。然而,近期歐洲債務危機持續深化,作為我國最大出口地區的歐元區陷入經濟衰退,多家出口導向型企業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可見我國產品對國際市場仍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即使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情形下,只要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未實現根本轉變,未真正實現內需主導,出口就仍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與歐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將繼續形成人民幣升值壓力。(三)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通過匯率彈性的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原先完全由中央銀行承擔的匯率變動風險部分轉移至企業和個人等經濟活動主體,從而減少中央銀行調節匯率的成本。對習慣於穩定的匯率或單邊市場環境的經濟活動主體來說,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對其市場把握力與避險工具運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商業銀行也不例外。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劇意味著銀行持有的外匯敞口頭寸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放大;銀行外貿型客戶因匯率波動而盈虧起伏,從而其缺乏保障的償債能力使銀行信貸資產壞賬風險增加。由此,預測匯率和利率變動趨勢,最終建立全面的匯率風險管理體系以真正實現風險收益的現代銀行經營模式則至關重要。同時,銀行相關避險工具也不斷擴容,如遠期合約、外匯期權、貨幣互換、保理和福費廷等。銀行必須在人民幣外匯產品的定價機制、平盤方法、操作流程、風險對沖及管理等方面加強建設,提升銀行直接競爭力,對匯率風險進行主動控制。(四)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王勇(2008)的研究成果表明,從短期來看,人民幣雙向匯率波動與證券市場價格之間存在動態修正關系,其中,B股市場價格隨匯率變化自我修正能力最強;其次是A股市場和基金市場,H股市場價格的動態修正能力最弱。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與A股、B股、H股、基金市場價格波動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長期均衡關系,尤其是對H股市場帶來的沖擊更加明顯。H股是一種用港幣或美元標價的人民幣資產,人民幣的升貶值自然帶來H股相應的升貶值;其次是B股市場、A股市場和基金市場。

❹ 圖問厲以寧的改革紅利是怎麼來的

經濟學家厲以寧去年12月10日在「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說,改革紅利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調動每一個投資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產權保護便成為關鍵,沒有產權保護就談不到發展。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處於深刻變局之中,原有紅利的喪失和新紅利的涌現,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厲以寧認為,原有紅利的消失應主要歸因於轉型的不及時、不到位,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與留戀原有的優勢有關。
他認為,新的紅利首先蘊藏於新的體制之中。一個重要的經驗是世界上所有工業國家無一例外都經過了改革的階段。不改變傳統體制,資本與人才不足、管理不到位,改革的紅利就無法涌現出來。無論是公有還是非公有產權,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資產的產權,我們都應當一視同仁使其受到法律保護,這樣社會的活力才能充沛。
厲以寧表示,並不是一次改革就能解決所有管理與體制問題,體制改革沒有終點。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國有企業改制、加入世貿組織,再到明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實踐證明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不斷完善體制的進程。
「有人說中國人口紅利已經枯竭了,那是他不了解中國。」厲以寧說,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下,中國正悄悄進行著一場人力資本的革命,這會給未來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此外,各方面改革綜合作用下,一種影響深遠的社會和諧紅利也正在中國逐漸形成。

❺ 世界公認三大硬通貨

國際上承認的硬通貨有五個,美元、歐元、英鎊、瑞士法郎、日元。其中前三個是美元、歐元、英鎊。

1、美元

是美利堅合眾國、薩爾瓦多共和國、巴拿馬共和國、厄瓜多共和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吉里巴斯共和國和帛琉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

1792年美國鑄幣法案通過後出現。當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自1913年起,美國建立聯邦儲備制度,發行聯邦儲備券。現行流通的鈔票中99%以上為聯邦儲備券。

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2、歐元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中實行統一貨幣政策(SingleMonetaryAct),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的合法貨幣,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Central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SystemofCentralBanks,ESCB)負責管理;

另外歐元也是非歐盟中6個國家(地區)的貨幣,他們分別是: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安道爾、黑山和科索沃地區,其中,前4個袖珍國根據與歐盟的協議使用歐元,而後兩個國家(地區)則是單方面使用歐元。

3、英鎊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

一戰和二戰以後,英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金融業還很發達,英鎊在外匯交易結算中還佔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鎊上印有具有貢獻的人物及皇室。

(5)厲以寧談虛擬貨幣擴展閱讀:

硬通貨和軟通貨

硬貨幣和軟貨幣只是相對的,會隨著國家經濟和金融狀況的變化而變化。例如,美元在20世紀50年代是硬通貨。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由於美國通貨膨脹率高,國際收支赤字大,美元匯率呈現下降趨勢,美元由硬通貨轉為軟貨幣。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美國實施了高利率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美元匯率不斷上升,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硬通貨。

硬通貨的反義詞是軟貨幣。它是一種價值不穩定、匯率疲軟的貨幣。由於過度發行貨幣,紙幣的黃金含量或購買力下降,其相對於其他貨幣的價值也會下降。

此外,大量的國際收支逆差也會導致一國和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這種幣值不斷下降、匯率處於弱勢的貨幣通常被稱為軟貨幣。

硬錢和軟錢還有另外一個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一些貨幣不受外匯管制,可以自由和無限期地兌換成黃金和其他國家的貨幣,這些貨幣被稱為硬通貨。軟貨幣是指受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成黃金或其他貨幣的貨幣。

❻ 經濟學家歷以寧先生有哪些文學著作和經濟學著作。

個人文集

《厲以寧經濟論文選(西方經濟部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厲以寧選集》,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
《中國經濟往何處去》,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1989年。
《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年。
《轉軌與起飛:當前中國經濟熱點問題》,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經濟、文化與發展》,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經濟漫談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厲以寧九十年代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市場經濟的足跡》,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面對改革之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
《厲以寧北京大學演講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厲以寧經濟評論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厲以寧論文精選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厲以寧改革論集》,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年。
《厲以寧自選集》,北京,學習出版社,2008年。
35.1998年 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鑒創刊成立 厲以寧擔任顧問

❼ 厲以寧談如何讀好大,中學和研究生

當然不是同學。吳敬璉是金陵大學(並入南京大學)的,厲以寧是北大的。厲以寧是現在的2號人物讀博士時候的導師,經濟學家要站在學術的立場上客觀看問題,有的觀點必然會被人不理解招來罵聲,這是很正常的

❽ 通貨膨脹的類型有哪些

以通貨膨脹的劇烈程度分類
低通貨膨脹
低通貨膨脹(Low Inflation)的特點是,價格上漲緩慢且可以預測。可以將其定義為年通貨膨脹率為1位數的通貨膨脹。此時的物價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人們對貨幣比較信任。
急劇通貨膨脹
當總價格水平(a stander of price level)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數或3位數的比率上漲時,即產生了這種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局面一旦形成並穩固下來,便會出現嚴重的經濟扭曲。
惡性通貨膨脹
最惡性的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貨幣幾乎無固定價值,物價時刻在增長,其災難性的影響使市場經濟變得一無是處。
以引發通貨膨脹的原因分類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因社會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社會總供給的增長幅度,導致商品和勞務供給不足、物價持續上漲的通貨膨脹類型,其特點:自發性、誘發性、支持性)
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又稱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是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於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的上漲。
輸入型通貨膨脹
輸入型通貨膨脹是指由於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匯率所致)。
結構型通貨膨脹
結構型通貨膨脹指物價上漲是在總需求並不過多的情況下,而對某些部門的產品需求過多造成部分產品的價格上漲現象。
應答時間:2020-11-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❾ 十七大精神進課堂 厲以寧談「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6.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7.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8.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實施自由貿易防戰略。採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按照《報告》的部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

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方式,既相聯系又有區別,從「增長」到「發展」兩個字的調整,體現了我們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認識的深化。一般來說,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要素結構變化包括生產要素數量增加和質量改善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投入、追求產品數量擴張的增長方式,稱為粗放型增長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長方式,稱為集約型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更加豐富,既涵蓋要素結構的變化,又包括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的變化,也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狀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要求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又要求從通常的經濟增長轉變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中央歷來十分重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黨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經濟工作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黨的十三大提出,要從粗放經營為主逐步轉上集約經營為主的軌道。黨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在新世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們對增長與發展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調整需求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實踐。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反映了客觀規律,順應了時代要求,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

❿ 請列舉一些中國金融事件,如3.27國債事件

唐萬新隆德系事件

熱點內容
區塊鏈在當今的作用 發布:2025-05-16 12:42:56 瀏覽:958
比特幣成就的富翁 發布:2025-05-16 12:42:51 瀏覽:796
usdt最低要買好多錢的 發布:2025-05-16 12:12:30 瀏覽:813
長春市中心醫院怎麼樣值得去工作嗎 發布:2025-05-16 12:11:54 瀏覽:517
雙下肢肌力2級算截癱嗎 發布:2025-05-16 11:31:00 瀏覽:259
去坪山創新中心 發布:2025-05-16 11:21:09 瀏覽:582
區塊鏈執照樣本 發布:2025-05-16 11:15:58 瀏覽:504
服貿會9月6日論壇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6 11:10:20 瀏覽:749
一台以太幣礦機一天收益多少 發布:2025-05-16 11:00:49 瀏覽:19
門羅幣如何連接礦池 發布:2025-05-16 10:59:19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