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吳國晉
① 吳國被滅是哪一年
1、吳國(約前11世紀—前473年)是周朝時的一個諸侯國,姬姓,其國境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後擴張到除徽州地區以外的蘇皖兩省全境。據史料吳國都初期在無錫梅里,但據考古材料吳國初期國都可能在江陰市境內,後期吳國遷都蘇州。傳說周太王的長子太伯和次子虞仲為了將他們的王位讓給幼子王季出逃建立吳國。這個傳說的准確性無可考證。春秋時期,吳國與中原的諸侯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也開始與其他諸侯國爭雄。吳王闔閭在今天的蘇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孫武攻破楚國都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闔閭的兒子夫差不顧國家連年征戰空虛,與齊國和晉國爭霸,令伍子胥自殺,忽視了邊界上的越國,被越王勾踐趁虛而入。前473年,夫差兵敗而逃,被圍困在秦餘杭山(今天蘇州南陽山),向勾踐求和,勾踐不準,夫差自殺,吳國滅亡。
2、吳國(222年~280年)是3世紀時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首都建業(今南京)。孫權,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其父孫堅被荊州軍閥劉表所殺,孫權及其兄孫策借江淮軍閥袁紹的兵力進入江南,並且自立。孫吳對江南開發卓有貢獻,孫吳時江南州郡大為增加,同海外諸國聯系也大為密切。
3、吳國(902~937)是五代時十國之一。淮西(今屬安徽)楊行密所建,號楊吳。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楊行密為唐淮南節度使,據揚州。天復二年(902)受封為吳王。建都廣陵(即揚州),稱江都府。楊吳天祚三年(937)為南唐所滅。吳共歷4主,36年。起初楊吳僅有淮南(江淮之間的地區),後佔有江西。
② 逃亡的伍子胥為什麼受到各國招待不怕楚國找麻煩嗎
第一,還得看時機,伍子胥投奔吳國的時候,吳國已經較強可抗衡楚國了。而不像以前齊國大夫慶封投奔魯難留又改奔吳國,那時楚國比吳國明顯更狠,盟主楚靈王要顯擺幫齊國出頭,就派楚將屈申討伐吳國攻打朱方捕殺了慶封。
第二,叛逃者通常是投奔敵對國的,伍子胥逃亡時楚國的敵國是晉國吳國聯盟。例如前巫臣等叛投晉國,後伍子胥和伯嚭等流亡吳國,楚國和吳國本來就一直麻煩對攻著,也無所謂再有什麼麻煩了。
第三,伍子胥是楚望族之後,而且有才華能力,會利用機會展示所能而上位的。例如吳國收留伍子胥,他卻幫助闔閭弒君除去吳王僚和慶忌,因而受到新吳王的重用。伍子胥自身有利用價值所用,自然會受招待。
天,時期;
地,國別;
人,自身。
呵呵都是原因~~~~~~
③ 歷史上有哪幾個朝代在南京定都
在南京定都的朝代有:孫吳(或稱東吳、三國吳)、東晉、南朝宋(或稱劉宋)、南朝齊(或稱蕭齊)、南朝梁(或稱蕭梁)、南朝陳這六個朝代。
1、陳朝(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或南朝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為陳武帝陳霸先於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傳五帝,共歷三十二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六朝
④ 《劉基言明公》 中劉基為吳國提出了怎樣的戰略方針
採納劉基建議,確定先滅陳、後攻張、統一江南、再北上滅元的方略,置主力於西線。
原文:
初,吳國公至婺州,召見濂,及克處州,胡大海薦基等四人,即遣使以書幣征之。時總制孫炎先奉命聘基,使者再往反,不起,炎為書數千言,陳天命以諭基,基乃與三人者同至。入見,吳國公甚喜,賜坐,勞之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爭,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公稱善。
基陳時務十八事,且言:「明公因天下之亂,崛起草昧間,尺土一民,無所憑借,名號甚光明,行事甚順應,此王師也。我有兩敵,陳友諒居西,張士誠居東。友諒包饒、信,跨荊、襄,幾天下半,而士誠僅有邊海地,南不過會稽,北不過淮揚,首鼠竄伏,陰欲背元,陽則附之,此守虜耳,無能為也。友諒劫君而脅其下,下皆乖怨;性剽悍輕死,不難以其國嘗人之鋒,然實數戰民疲;下乖則不歡,民疲則不傅,故漢易取也。夫攫獸先猛,擒賊先強,今日之計,莫若先伐漢。漢地廣大,得漢,天下之形成矣。」
吳國公大悅曰:「先生有至計,毋惜盡言。」於是設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
翻譯
同月,吳國徵召青田(大概是州或縣名)的劉基、麗水的葉琛和金華的宋濂到建康(應該是南京)來。
起初,吳國公(就是老朱)到婺州去召見過宋濂。等到攻克處州後,胡大海又舉薦了劉基等四人,因此吳國公心動了,就派遣使者,帶著合同協議和絲帛見面禮去招聘他們。當時,總制(這官不清楚,人事部長??)孫炎首先奉命招聘劉基,他派使者去了兩趟,劉基耍清高,不肯出來(大概月薪沒談好)。孫炎只好寫信,一寫就數千字(對文言文可是很大的篇幅),告訴劉基說跳槽到吳國朝廷可是順應天命哦!劉基這下才和另外三人同去吳。他們晉見吳國公,吳國公很高興,賜坐,慰勞說:「我是為了天下(他意思不是為了得到天下,而是為了天下安定)而委屈四位先生要你們給我打工的。現在天下你打我我打你,你們說什麼時候能有個定局呢?」章溢回答說:「這個,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滴,沒有一定。不過那種肯幫助有德的人,不亂殺人的人才能統一天下。」(空話套話)公稱贊他所言。劉基陳述了十八件關乎時政的問題,還補充道:「明公你趁天下動亂之時崛起於草莽間(老朱身份卑微),一介平民,沒啥後台滴卻也能混到今天這樣,強!你的名號很光明,行事也很符合光明的名號,這才是王者之師呀!(說到老朱心坎里了)我們現在面對兩敵,陳友諒在西,張士誠在東。友諒佔了饒、信、荊、襄,幾乎天下一半被他佔了;而士誠只有靠海的一點地盤,最南不過到會稽,北不過到淮、揚,他像老鼠頭子那樣到處躲竄,背地裡想反元,面上卻又歸順元朝,所以這是採取守勢的敵人,沒什麼大作為。友諒靠挾持君主來脅迫下面的臣僚,下面的人都有怨忿。他性格剽悍不怕死,不在乎讓自己的國家陷入戰爭,但是幾次大仗打下來民生凋敝。下屬有怨氣而不高興(士氣不高),民眾受苦就不再依附他,所以漢容易攻克。俺們講嘛打獵先打最猛的那隻,擒賊先擒最拽的那個,所以今日之計無非就是先打漢。漢地廣大,得到漢,天下基本就掌握了。」吳國公高興得要昏過去了,說道:「先生若有好的計策,不要吝惜,要都告訴我哦!」於是設了禮賢館來招待劉基等人,嘉獎賞禮大送特送。~~~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19271.html
⑤ 請問東吳軍事家陸抗和晉國軍事家羊祜哪個厲害
都很厲害。
雖然歷史上羊祜打敗了東吳的陸抗。但內戰從來不能從歷史的表象來看。
羊祜在行事上處處壓陸抗一籌,不是他有多強。而是吳國政治腐朽,統治者完全失去了民心。這和抗戰名將衛立煌,杜聿明,孫立人們打內戰敗的那麼快一個道理。
⑥ 中國有多少朝代,誰建的,首都在哪
黃帝軒轅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顓頊高陽(前2514~前2437)
帝摯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堯(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夏(-2070~-1600年)
商(-1600~-1300年)
殷(-1300~-1046年)
周(-1046~-249年)
西周(前1121~前771)
東周(前770~前249)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 秦始皇確立郡縣制 統一貨幣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 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 改國號新
17 18年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 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晉滅吳
316年 匈奴兵攻佔長安 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開始
485年 北魏實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結束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南朝結束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戰爭開始 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 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8世紀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 以渤海為號
同一時期 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並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一回紇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780年 實行兩稅法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 唐亡 五代開始
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晟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 南宋開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 蒙古滅西夏
1234年 蒙古滅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1351年 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軍攻佔大都 元亡
明初 開始修建明長城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
明朝中後期 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
1581年 實行一條鞭法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農民軍攻佔北京 明亡
清(鴉片戰爭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5 1686年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6年 昭莫多戰役
1727年 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18世紀中期 維吾爾貴族大和卓 小和卓發動叛亂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中華民國( 1912-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⑦ 西施和范蠡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是戰友還是世中戀人呢
范蠡出身微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文種相識,相交甚深。當時的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為官。范蠡和文種一起投奔越國,輔佐勾踐。
勾踐三年,吳軍大敗越國,勾踐被迫求和。勾踐和范蠡君臣入吳國為奴。
此時的范蠡聽說西施絕美,找到西施,驚艷於西施的美貌。同時找到同樣貌美的鄭旦,教授她們歌舞禮儀,三年學成,范蠡獻西施、鄭旦於吳王夫差。
史書中沒有明確描寫西施的翻雲手段,只給了看者一個結果。西施獨得吳王夫差寵愛,以美色誘吳王夫差,亂其心志。夫差昏庸,吳國式微,越國趁亂報仇。
那麼當年,四十不惑的范蠡,到底對及笄年華的西施說了什麼?讓一女子孤身入敵營,已報家國?范蠡初見西施,會不會這樣說:「姑娘,越國被滅,吳國勢大。偏於一隅,也不能長久。我奉王之命,遍尋貌美女子,為越國爭取時間,翻身一搏。姑娘大義,能否祝范蠡一臂之力?姑娘貌美難見,埋於村落,未免蒙塵,國破之下何來家圓,求得一世安穩,又豈能長久,若越國復國,千秋史冊,必有姑娘,范蠡拜謝!」
所以西施以容貌為利刃,殺進吳宮,兵不血刃。
前朝,為名為利殺伐征戰。
後宮,奪寵奪愛以宮心計。
⑧ 五代十國中的吳國那裡去了
吳(907年-937
五代十國(917年)之吳國版圖
年)是五代時十國之一。為楊行密所建,又稱「楊吳」,亦稱南吳,弘農,淮南。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據揚州。天復二年(902年)拜東面諸道行營都統、檢校太師、中書令、吳王[1],建都廣陵(即揚州),稱江都府。楊行密注意招集流亡,獎勵農桑,使江淮一帶社會經濟有所恢復。由於其去世時唐朝仍然存在,形式上仍奉唐正朔,實際上也未建立獨立王國,因此就理論而言,楊行密只能算是唐朝的封國國君。
唐天祐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其子楊渥嗣位為淮南節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兼侍中、弘農郡王。但楊渥喜好遊玩作樂,其親信不斷欺壓元勛舊臣,將領們頗感不安。天祐四年(907年,此時唐已亡,南吳不承認後梁,仍沿用唐年號),張顥、徐溫發動兵變,控制軍政,楊渥大權盡失。
天祐五年(908年),徐溫殺楊渥,立楊隆演為淮南節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同平章事、弘農郡王,然而大權仍掌握在徐溫之手。天祐七年(910年),楊隆演加中書令、吳王。天祐十六年(919年)晉吳國王,改元武義,自是與唐朝斷絕法統。楊隆演個性穩重恭順,徐溫父子專權,不會顯露出不平之色,因此徐溫也很放心。但也因大權旁落,楊隆演建立吳國後並不快樂,於是放縱自己,以致生病卧床,第二年便去世了。
楊隆演去世後,徐溫立丹陽郡公楊溥為吳國王,改元順義。順義七年(927年),楊溥即皇帝位。天祚三年(937年)讓位予宰相徐知誥(徐溫義子)。
南吳共歷4主,36年。統治地區包括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一部分。
⑨ 翻譯劉基論天下
當月,吳國徵召青田縣的劉伯溫、龍泉的章溢、麗水的葉琛和金華的宋濂到南京來。起初,吳國公(朱元璋)到婺州去召見過宋濂。等到攻克處州後,胡大海又舉薦了劉基等四人,因此吳國公心動了,就派遣使者,帶著合同協議和絲帛見面禮去招聘他們。當時,總制孫炎首先奉命招聘劉伯溫,他派使者去了兩趟,劉伯溫不肯出來。孫炎只好寫信,一寫就數千字,告訴劉基說跳槽到吳國朝廷可是順應天命啊!劉伯溫這下才和另外三人同去吳。他們晉見吳國公,吳國公很高興,賜他們坐,慰勞說:「我是為了天下(不是為了得到天下,而是為了天下安定)而委屈四位先生要你們為我辦事。現在天下紛爭不斷,什麼時候能有個定局呢?」劉伯溫陳述了十八件關乎時政的問題,還補充道:「明公你趁天下動亂之時崛起於草莽間,一介平民,無依無靠,而今名號大起,行事順天下之大勢,這是王者之師呀!我們現在面對兩敵,陳友諒在西,張士誠在東。陳友諒佔了饒、信、荊、襄,幾乎天下一半了;而張士誠只有靠海的一點地盤,最南不過到會稽,北不過到淮、揚,他像一群老鼠的首領那樣到處躲竄,背地裡想反元,面上卻又歸順元朝,所以這是採取守勢的敵人,沒什麼大作為。友諒靠挾持君主來脅迫下面的臣僚,下面的人都有怨忿。他性格剽悍不怕死,不在乎讓自己的國家陷入戰爭,但是幾次大仗打下來民生凋敝。下屬有怨氣而不高興(士氣不高),民眾受苦就不再依附他,所以漢容易攻克。所謂獵獸起於最猛者,俘獲敵人先從首領開始。所以今日之計無非就是先打漢。漢地廣大,得到漢,天下基本就掌握了。」
吳國公十分高興,說道:「先生若有好的計策,不要吝惜,要都告訴我啊!」於是設了禮賢館來招待劉基等人,嘉獎賞禮十分充足。
【公益慈善翻譯團】真誠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