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虛擬幣百科 » 虛擬貨幣cay

虛擬貨幣cay

發布時間: 2022-07-12 17:11:27

⑴ 求一篇關於《法律與電影》的加急論文!!!

美國法律電影的敘事策略(上)DAN 發布於:2009-01-30 18:12
[若轉載,請聯系: DAN,[email protected]]

美國法律電影由於情節設置的不同,所探討的主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法律電影力圖突出法律故事中案情的戲劇性效果,表現法律故事從案件發生到審判這一過程。這類法律影片利用信息將故事串連起來,而信息本身會利用敘事策略的選擇而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的前後因果關系中去,例如影片《殺死一隻知更鳥》、《愛在冰雪紛飛時》等電影;而還有一些電影探討例如私刑、死刑等問題,這些電影在情節設置上並沒有什麼新奇之處,但可以採用一定的敘事策略將觀眾的注意力轉移,也能起到很好的敘事效果。本節主要討論美國法律電影中兩種最為常用的敘事策略。

(一)信息抑制型敘事策略:

信息抑制型敘事策略是指在影片敘事過程中,打斷事件與事件之間最關鍵的聯系,將其中的因果關系通過某種手法暫時抑制,從而引起觀眾的興趣點。這一敘事策略是美國法律電影中最常使用的方式。由於美國法律電影在敘事上常常會包含到兩個故事:違法犯罪的故事和辯護律師或者控訴檢察官發現事實真相的故事。犯罪故事總是在這類法律電影開頭處即開始敘述,在不久之後犯罪故事敘述收束或者暫時收束。犯罪故事在這有限的敘述中總要顯示一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只是犯罪故事事件序列中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更重要的信息則會被壓制。在美國法律電影中使用這一策略使得法律電影的故事環環相扣,從而使整個敘事結構顯得十分緊湊。

以影片《愛在冬雪紛飛時》(1999)的開場部分為例:

鏡頭編號
景別
內容

1
近景
鏡頭推;在一個霧氣彌漫的夜晚,一個男人站在自己船的桅桿上,燈隨著人一起左右搖曳。桅桿搖動的聲音。

2
特寫
火柴點著了油燈。劃火柴的聲音。

3
中景
一個人提著燈在船艙外走動。響起汽笛聲。

4
變焦
霧氣中一個人提著燈在站在船頭吹起號角聲。音樂加號角聲。

5
近景
男人提著燈,似乎發現了什麼人。

6
近景
另一個男人穿著雨衣,手裡拿著魚叉。

7
大全景
清晨,一艘船在海的中央,兩邊是山,霧氣很大。

8
中近景
一滴滴細細的雨滴拍打著水面。海鷗叫聲。

9
特寫
漁網被慢慢拉起。

10
中景
兩個人一起在拉漁網,天上飛著海鷗。

11
特寫
一隻手把漁網慢慢拉起。人聲:我們不該拿這些魚的;先別管這么多。把漁網收起來再說。我覺得你……

12
特寫
甲板上的魚在不停跳動。人聲:我的媽呀!

13
特寫
漁網正慢慢往上拉,水裡隱約有個東西。人聲:我們一定要同時拉才行。

14
近景
一個男人往漁網下看,突然作嘔。

15
近景
從漁網中一隻手的特寫搖到漁網中一個男人的頭。漁網中有一具屍體。

16
近景
這個男人往後退回身體。聲音:另一個男人作嘔聲。

17
特寫
從漁網中一隻手的特寫搖到漁網中一個男人的頭。漁網中有一具屍體。

18
全景
一艘船的全景,船上兩個男人:一個在嘔吐,另一個看著漁網。

19
特寫
漁網中屍體頭部特寫。屍體在水中上下漂浮。

20
遠景
鏡頭搖,天上飛著一隻海鷗。

21
大全景
俯視鏡頭,一個大房間,很多人在擺弄漁網。人聲:除了這幾個人外,昨天你們還有誰看到卡爾。

22
中景
警探在詢問案情。人聲:你問這些幹嘛?只是想知道誰跟他說過話。

人聲:一起霧我就收網離開了,那種天氣不可能捕魚的。

23
中景
一個人(記者)往前走。人聲:現在有費瑞、哈維、莫頓和宮本。還有其他人嗎?小日本。

影片開場的23個鏡頭交代了兩個故事的基本情況。

23個鏡頭中一共出現了6個特寫鏡頭。頻率大致為每4個鏡頭中出現一次特寫鏡頭。由於特寫鏡頭只聚焦於事物的一個部分,後景虛化嚴重,所以很容易強調出某種事物的特性或者展現出某種細節。也是因為如此,特寫鏡頭同時能抑制畫面內的其他信息。所以特寫鏡頭相對與其他景別如全景、遠景、中近景來說,其信息含量是最少的。因此在這23個鏡頭即影片的開始部分,信息含量實際上是被壓抑的。

再如法律電影《刺殺肯尼迪》的敘事從總統肯尼迪被殺開始。下圖為開頭部分交代肯尼迪遇刺這一事件的5個鏡頭,如圖所示:

上述5個鏡頭簡潔地將事件序列在銀幕上呈現出來:肯尼迪在一次公眾露面場合被槍擊。然而5個鏡頭中所包含的信息對於交代事件的前因後果來說卻並不是那麼完整。當我們需要表達一個完整的時間序列時所應包含的信息起碼需要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因果,在新聞中這5個要素被稱為 「新聞五要素」。

從認知習慣上來說,人們對一個事件的認識往往是從這5個方面開始的,同時這5個方面也是一個客觀事件必須具備的構成要素。由於時間要素在之前的畫面有所交代,即1963年11月22日,而地點、人物和事件的信息在這5個畫面中都一一得以交代,唯獨缺失了同樣極為重要的因果關系。或者我們可以這么認為,鏡頭在交代肯尼迪遇刺這一事件的過程中,因果關系起碼是不完整的。之所以可以如此判斷,那是因為在這5個鏡頭中包含了一個黑場。黑場顯示著影片製作者有意將連貫這一事件的某些關鍵信息抹去,從而導致了一個完整事件序列的不完整性。但是為了使前後鏡頭依然能夠保持某種因果關系的存在而能夠讓觀眾理解其中發生的事件,鏡頭3使用了聲音來使電影敘事前後保持完整和一致。

所以在這5個鏡頭中,雖然存在一個黑場,但仍然不會妨礙我們去理解事件的發生,就是因為我們聽到了一聲槍響。這很容易使觀眾將槍聲與肯尼迪遇刺聯系起來。這一處理很快引起了觀眾的疑問:「是誰對肯尼迪開槍了?」這正是影片所抑制的信息,同時也是影片中調查團得以展開調查的核心問題。所以在這部影片中,被抑制的信息成為驅動故事不斷推進的動力。

《極度重罪》以案件發生的結果作為敘事的起點,將敘事時間定在案件審判之前:一個小鎮發生連環槍擊殺人事件,兇手未知。我們在畫面上僅僅能夠看到一排豎躺著的小孩的屍體。

《毒室裁決》的開頭部分同樣屬於這種「信息抑制型」的敘事方式。影片在開頭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一名猶太律師的辦公室被人放置炸彈將其兩個小孩炸死,隨後一名叫森祁賀(Sam Cayhall)的三K黨分子被捕入獄。然而,影片開始時缺失了一個最為直接和重要的因果關系:森祁賀是否就是放置炸彈炸死兩名小孩的罪犯。事實上在故事後面的發展中交代,放置炸彈的另有其人,而森祁賀只是替罪羔羊罷了。
(二)強化情緒型敘事策略

信息抑制型敘事在影片敘事的過程中通過將故事中的某個關鍵信息抽離,從而調動起觀眾的興趣點。與這種敘事策略不同,強化情緒型的敘事策略是指當故事情節的設計使得觀眾能夠對結果有所期待時,通過不同的電影手法使觀眾的情緒獲得強化。從總體上來說,電影敘事中強化情緒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降低信息量來達成,另一種通過情節設計來達成。

(1)降低信息量來突出情緒

以希區柯克的法律電影《我懺悔》中警方介入調查神父的片段加以分析:在影片開頭已經交代了案件的前因後果:在教堂做雜工的凱勒入室盜竊被在家的伊列斯特發現而殺了他(故事交代凱勒每個禮拜三都會到伊列斯特家做客)。因此我們能夠猜到影片的結果:凱勒被繩之於法。因此觀眾在整部影片的欣賞過程中,並不會像信息抑制型敘事的法律電影那樣樂於探求案件的真實面貌,即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而轉向對神父的處境的擔憂。所以在這種情節結構下的法律電影不可能再次採取上述的第一種敘事策略,轉而側重描述信息之外的其他方面。

《我懺悔》中有如下9個鏡頭:

鏡頭序號
剪接方式
內容


——
警方之間的交談。


疊化
傾斜教堂建築,白天。


疊化
警方調查1。


疊化
傾斜的教堂建築,白天。


疊化
警方調查2。


疊化
傾斜的教堂建築,天色稍暗。


疊化
警方調查3。


疊化
傾斜的教堂建築,夜晚。


疊化
警方調查4(調查到羅根神父所在的教堂)。

在這9個鏡頭中,我們無非是看到兩種不同的畫面。一是警方在排查案發當晚有哪位神父外出過;二是傾斜的教堂建築。在警方調查的系列鏡頭中,我們得知案件調查的逐步進展,但是每個調查的鏡頭都只持續2秒左右;在教堂建築的系列鏡頭我們能夠得到的信息無非是:1、天色的逐漸變化;2、由傾斜的教堂形象帶來的情緒;同時在鏡頭疊化的過程中起音樂。這兩類信息其實都不能左右故事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這9個鏡頭中所蘊含的信息含量並不大。那麼這9個鏡頭的作用是什麼呢?

K·T·斯托曼在其著作《情緒心理學》中討論了認知與情緒的關系。他指出認知與情緒是互為因果並且相互干擾的關系。聶欣如教授在《電影的單調性語言》一文中表述得更為清楚:「從語用的角度看,運動是不斷輸入新信息的方式。一般來說,靜止的鏡頭信息量比運動的少;持續時間一長,本來不多的信息量更趨於衰減,但情緒的感染力卻有可能增強。」這一理論可以對上述9個鏡頭做出合理的解釋。因為信息量的降低,影片敘事實際上將敘事重心放在為觀眾製造某種情緒。所以當警方因懷疑而調查羅根神父時,影片出現了8次連續的疊化鏡頭和傾斜的教堂建築配以音樂來表現這種不安的情緒。《我懺悔》中其實是利用重復和音樂來降低信息含量,從而使認知下降、情緒上升。

《死囚之舞》為了表現死刑的不人道,在當獄警為死囚羅倫斯剪頭時,使用了升格攝影與音樂的配合來降低信息含量的做法。我們知道升格攝影造成影片的「慢動作」的效果,也就是將一個動作的持續時間拉長,因此造成電影敘事時間的延長效果。當一個事件在電影中的完成時間超過了它在實際環境中所需時間時,單位時間內的信息含量就會下降,從而激發出觀眾的某種情緒。

我們在很多美國法律電影中都能找到通過降低信息量來抒情的例子。例如《毒室裁決》中表現森祁賀被處死的片段時使用了特寫鏡頭加音樂的方式來降低信息含量;《殺死一隻知更鳥》中通過表演來降低信息含量:當黑人羅賓遜被判有罪之後,影片使用全景鏡頭來表現白人辯護律師芬奇整理文件。由於芬奇在全景鏡頭中所佔的畫面比例很小,他的動作幅度在畫面表現上來看也就相對顯得很小。這種做法也能有效地降低畫面的信息含量,降低觀眾的認知水平,從而使情緒得到抒發。

(2)通過情節設置來產生情緒

情緒的產生與每個人的認知水平也有密切的關系。和上文中論述情緒與認知的此消彼長的關系不同,這里所說的認知,是指每個人自身的信念和所持有的價值觀。這非常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例如當我們在商店買東西的時候,售貨員的態度惡劣,我們可能會憤怒。這時我們的想法可能是:「我是到商店來買東西的,我花錢還要看你的臉色。」於是和售貨員吵架。但是還有另一種可能,我們不發怒。這是我們的想法是:「售貨員沒素質,和沒素質的人吵架降低了自己的素質,還要弄得一天都不高興,劃不來。」之所以會產生這兩種不同的結果,是因為每個人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方式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例子還能舉出很多,這些例子其實都證明了情緒的產生與自身的認知有關。而直接導致情緒產生的則是源於外界的客觀事物的某種刺激。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情緒的產生是由於個體受到某種刺激以後產生的身心激動的狀態。

美國法律電影通過情節設置能夠使觀眾達到這種刺激,並產生某種情緒。這種刺激可以通過情節中的強烈對比和反差中獲得。例如《狂怒》中暴民用木樁撞開警察局的大門,試圖將喬抓出來的時候,喬卻抱著他的小狗蜷縮在監獄角落的一旁獨自等待生命的終結;而當喬的未婚妻追到監獄的時候,看到的是眾人的得意與一間熊熊大火的監獄。正是在這樣一個缺乏公正的環境中,喬體驗到了作為一個文明人變成一個殘忍且滿懷痛苦的人的過程。通過這一情節設置,影片有效引導觀眾思考如下這個主題:如果一個社會缺乏基本的公正和監督程序,任何人都可能走上犯罪的不歸之路。

再如《黃牛慘案》將故事放在美國西部來表現泛濫私刑問題時,影片結尾的情節設置:不分青銅皂白的非法民團隊伍以殺死牧場主金凱而將三個趕牛人絞死,在梅潑斯將情況匯報給警長時才發現,原來牧場主金凱並沒有死,並且,開槍打傷他的罪犯已被抓住了。人們驚呆了,傑爾·卡特突然想起其中一個趕牛人馬丁在臨時前寫給他的妻子的遺書,便拿出來念道:「法律是人類的良心,人類沒有良心就談不上文明。」

熱點內容
區塊鏈十加密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4 07:13:34 瀏覽:887
trx胸肌動作 發布:2025-05-14 07:08:09 瀏覽:400
對沖幣圈搬磚方法 發布:2025-05-14 07:08:08 瀏覽:792
一天出一個比特幣的礦機 發布:2025-05-14 07:06:24 瀏覽:123
普凌戀愛合約怎麼解除 發布:2025-05-14 06:57:38 瀏覽:100
區塊鏈技術是指一種全民 發布:2025-05-14 06:42:02 瀏覽:186
中國數字貨幣分類 發布:2025-05-14 06:42:01 瀏覽:417
幣圈特殊一號圖片 發布:2025-05-14 06:17:00 瀏覽:530
區塊鏈革命比特幣底層技術 發布:2025-05-14 06:16:18 瀏覽:164
eth幣操作 發布:2025-05-14 06:10:19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