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金本位是什麼意思
㈠ 「金本位」啥意思請簡要說明
金本位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㈡ 金本位是什麼意思
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作為本位幣和國際儲備資產的貨幣制度。金本位制度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金幣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而後兩者是削弱了的、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度。
(一)金幣本位制的內容與特點
1.金幣本位制的基本內容
(1)具有法定含金量的金幣是流通的本位幣,各國貨幣按照其金幣不同的含金量(鑄幣平價)來確定比價。
(2)金幣可以自由鑄造、熔化和貯藏。
(3)金幣可以自由流通和兌換,具有無限支付的功能。
(4)銀行券(紙幣)是黃金的符號,可以按照固定的比價自由兌換黃金。
(5)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國境。
(6)黃金是各國最主要的國際儲備。
2.金幣本位制的基本特點
(1)匯率穩定、自動調節。在金幣本位制下,鑄幣平價是匯率決定的基礎,匯率的波動受黃金輸送點的限制,形成了自發調節的固定匯率制度。
(2)國際收支穩定、自動調節。在金幣本位制下,一國的貨幣供應量取決於其黃金擁有量。國際收支失衡所帶來的黃金的自由輸出入必然會影響一國的貨幣供應量,從而引起物價水平和進出口的相應變化,反過來自動調節國際收支,使之基本保持平穩。
(3)物價穩定、自動調節。由於黃金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因此當物價上漲金幣貶值的時候,金幣會被熔化貯藏起來,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減少了,金幣的幣值就會上升,物價水平則下跌,從而實現了貨幣流通的自發調節。
(4)英鎊是主要計價貨幣。當時英國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倫敦則是世界金融中心。各國中央銀行的國際儲備大部分是黃金,其他的主要是英鎊資產。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各國紛紛對黃金進行禁運,停止銀行券對黃金的自由兌換,並且大量發行不可兌換的紙幣,金幣本位制結束了。
(二)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為了恢復經濟開始重建金本位制。但是世界經濟格局與戰前相比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美國成為主要的金融大國,世界黃金也主要集中在美、英、法三國。因此,美國率先恢復金幣本位制,英法隨後建立了金塊本位制,其他國家則根據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了金匯兌本位制(International Gold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1.金塊本位制的特點
(1)金幣仍然是本位貨幣,但在國內不流通,而是以紙幣代替金幣進行流通。
(2)金幣不允許自由鑄造。
(3)國家儲存金塊作為儲備。
(4)紙幣規定了含金量,但是不允許自由兌換黃金。而是實行紙幣有限制地向國家兌換金塊,例如規定限額以上的大宗國際支付等。
(5)嚴格限制黃金的輸出。
2.金匯兌本位制的特點
(1)黃金依舊是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各國的紙幣仍然規定含金量,流通中的貨幣是紙幣。
(2)實行金匯兌本位的貨幣必須與某個實行金幣本位或是金匯兌本位的貨幣之間保持固定匯率,從而實現與黃金的直接或是間接的固定比價。
(3)紙幣不能直接向政府兌換黃金,只能兌換與之掛鉤的外匯,然後再向實行金幣本位或者金塊本位的該外匯發行國兌換黃金。因此,實行金匯兌本位的國家須在被掛鉤的外匯發行國存放大量的黃金作為維持本幣匯率的平準基金。
一戰以後勉強恢復的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具有過渡性質的國際貨幣制度,是作為國際貨幣的黃金嚴重不足的表現,使得這一貨幣制度先天就顯得十分脆弱。當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大危機爆發以後,美、英、法、德等國紛紛宣布放棄金本位制。到1936年,國際金本位制徹底瓦解,國際貨幣金融陷入了無秩序的混亂之中。
㈢ 什麼是金本位
金本位是一種金屬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金本位制總共有三種實現形式,它們是: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將黃金鑄幣作為法定本位幣,而銀幣則退居輔幣地位,它的自由鑄造和無限法償能力受到限制。而黃金作為本位幣,就有了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任何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溶成金屬塊。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金幣本位制的統治地位長達100年,其間,它對資本主義的生產起到過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由於世界黃金產地分布不均勻,金幣磨損等原因,金幣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漸被金塊本位制和金兌匯本位制所取代。
金塊本位制及金兌匯本位制
在金塊本位制中,可以兌換黃金的銀行券代替了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將所持有的銀行券兌換成等量的黃金,但是存在一個一般人達不到的最高兌換限額。這種制度可以部分解決黃金產量不足的問題和磨損所帶來的消耗。
金兌匯本位制也稱做虛金本位制。當一個國家實行這種貨幣制度時,需要將黃金存放在另一個國家,本國貨幣與之實行固定比例率,只有當此國貨幣兌換成黃金存放國的貨幣時,才能兌換成黃金,這是一種殖民地性質的貨幣制度。
上述兩種貨幣制度在20世紀70年代基本消失。
廣義的金本位制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通常所說的是狹義的金本位制,即金幣本位制,它的特點是:金幣的形狀、重量和成色由國家法律規定,但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熔化;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的主幣和具有有限法償能力的價值符號(輔幣和銀行券)同時流通;貨幣儲備使用黃金,並以黃金進行國際結算,黃金可以自由地輸出輸入國境。這些特點使本位貨幣的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相等,國內價值和國外價值趨於一致,保證了貨幣制度的相對穩定性。
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確立起來的。英國早在1861年通過金本位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1862年開始鑄造金幣,貨幣單位為英鎊。1865年,法國、比利時、瑞士三國組成拉丁貨幣同盟,發行了貨幣史上流通最久的金法郎,規定其含金量為0.9032258克純金,這種國際間通用的金鑄幣,一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停止流通,但至今還有些國際性的組織如國際電訊同盟,仍然以金法郎作為計算與結算單位,歐洲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在19世紀後期實行金本位的貨幣制度。
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規模的擴大,對黃金的需要量不斷增加,而黃金的產量有限,而且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平衡,加之戰爭等因素的影響,金幣自由鑄造與自由流通的基礎不斷削弱,銀行券等價值符號對金幣自由兌換的可能性日益縮小,黃金在國際間的自由輸出和輸入受到限制,最終導致西方國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宣告金幣本位制破產,並在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宣布放棄金塊本位制。金幣本位制度在資本主義世界盛行了約百年之久,雖然其已經成為貨幣史上的歷史陳跡,但它給貨巾制度帶來了深遠影響。
金幣本位制的基本特徵是: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國內不能流通金幣,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紙幣;紙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實行這種制度國家的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准備金,體現了小國對大國(「中心國」)的依附關系。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金塊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系,即「釘住」後者的貨幣。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均實行過這種制度。 ?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准備金存於該國。
㈣ 什麼叫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具有貨幣的全部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直到19世紀70年代,歐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國家,先後在國內實行了金本位制。
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
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入輸出等三大特點: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黃金的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
(4)虛擬貨幣金本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金幣本位制盛行於1880~1914年間,這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早形式,也可以稱為古典的或純粹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發展,破壞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長起來。英國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美國在南北戰爭期間都曾經停止黃金與紙幣的兌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隨之告終。
㈤ 金本位是什麼意思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
㈥ 金本位指的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引自網路)
㈦ 金本位的含義是什麼它對國家金融有什麼影響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 金幣本位制的基本特徵是: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准備金存於該國。 在歷史上,自從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以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在1924-1928年,資本主義世界曾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都先後恢復到大戰前的水平,並有所發展。各國企圖恢復金本位制。但是,由於金鑄幣流通的基礎已經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復典型的金本位制。當時除美國以外,其他大多數國家只能實行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這就是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然而,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實行不到幾年,就暴露出其不穩定性。隨著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很快摧毀了這種殘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各國都紛紛實行了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 參考: http://..com/question/35440946.html?fr=ala0
採納哦
㈧ 金本位,是什麼意思
金本位是一種金屬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鑄幣平價(Mint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通行了約100年,因多種原因導致崩潰,對國際金融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金本位制總共有三種實現形式,它們是: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將黃金鑄幣作為法定本位幣,而銀幣則退居輔幣地位,它的自由鑄造和無限法償能力受到限制。而黃金作為本位幣,就有了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任何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溶成金屬塊。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金幣本位制的統治地位長達100年,其間,它對資本主義的生產起到過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由於世界黃金產地分布不均勻,金幣磨損等原因,金幣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漸被金塊本位制和金兌匯本位制所取代。
2、金塊本位制
在金塊本位制中,可以兌換黃金的銀行券代替了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將所持有的銀行券兌換成等量的黃金,但是存在一個一般人達不到的最高兌換限額。這種制度可以部分解決黃金產量不足的問題和磨損所帶來的消耗。
3、金兌匯本位制
金兌匯本位制也稱做虛金本位制。當一個國家實行這種貨幣制度時,需要將黃金存放在另一個國家,本國貨幣與之實行固定比例率,只有當此國貨幣兌換成黃金存放國的貨幣時,才能兌換成黃金,這是一種殖民地性質的貨幣制度。
上述兩種貨幣制度在20世紀70年代基本消失。
㈨ 什麼是金本位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
金匯兌本位制是一種持有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准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成該國貨幣的金本位制。
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
(9)虛擬貨幣金本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穩定的貨幣制度。黃金自由發揮世界貨幣的職能,促進了各國商品生產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擴展,促進了資本主義信用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資本輸出。金本位制自動調節國際收支,促進了資本主義上升階段世界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金本位制下,匯率固定,消除了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有利於世界貿易的進行;各國央行有固定的黃金價格,從而貨幣實際價值穩定;沒有一個國家擁有特權地位。但是同時,金本位制限制了貨幣政策應付國內均衡目標的能力,只有貨幣與黃金掛鉤才能保證價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