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虛擬貨幣已過時
1. 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大限已至了嗎
多地監管部門已行動起來出重拳打擊虛擬貨幣和ICO(首次代幣發行),國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大限」已至,面臨全面取締。
記者最新獲悉,北京市金融局已於15日約談轄內多家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當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
布通知稱:「各交易場所應於2017年9月20日18點前制定詳細的無風險清理清退工作方案,並報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妥善處理好債權債務關系,確保投資者資金,各類虛擬貨幣的安全。」通知還稱,各交易場所最晚應於2017年9月15日24點前發布公告,明確停止所有虛擬
貨幣交易的最終時間,並宣布立即停止新用戶注冊。而在上周,上海市金融辦也已經開始對轄內多家比特幣交易平台下達「口頭指令」,關停交易平台,使其退出市
場。
業內人士表示,就虛擬貨幣而言,在可預見的未來,其支付工具屬性是不被認可的,尤其是利用虛擬貨幣來進行違法犯罪的行為必將被遏制。「從短期來
看,嚴監管有助於去除虛擬貨幣領域的投機泡沫,加速數百種虛擬貨幣的兩極分化,中長期來看,少數有著堅實區塊鏈生態基礎的虛擬貨幣依舊會有持續的發展空
間,而絕大多數虛擬貨幣市值會日益萎縮。」薛洪言表示。
另外,對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取締和叫停ICO也不意味著監管層對區塊鏈這一技術的否定。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近日接受采訪時指出,當前叫停
ICO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但是這並不妨礙相關的金融科技公司、行業機構、技術公司去繼續研究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本身是好技術,並不是只有通過ICO才能
進行區塊鏈技術研究,還可以通過各種技術進行研究,不應當將區塊鏈和ICO畫等號,需要進一步拓寬研究和發展區塊鏈技術的視野。
「對虛擬貨幣的管制不會影響到現階段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相反,在國內,區塊鏈的商用化落地得到了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各大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推動,有望走在國際前列。」薛洪言表示。
虛擬貨幣影響這社會對貨幣的監控,被禁止是正常的事情。
2. 為什麼那麼多人炒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目前的虛擬貨幣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就是由於現在的不穩定,才會有這么多人炒,只有不穩定才會伴隨著大風險大收益,每個人都有一種賭徒的心裡。。只看誰笑到最後,最後的接盤俠八成就是這些炒貨幣的散戶。。
3. 中國國內首次被炒的虛擬貨幣有以後嗎
個人認為很難作為數字貨幣,官方一心想要做成虛擬幣,也就是QQ幣模式,所以,以後不能說沒有以後,只能說不會火多久。
4. 炒幣不如炒鞋!炒鞋熱有望蓋過炒幣熱嗎
不管是炒鞋還是炒幣,其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只不過瘋狂的炒幣熱似乎已經成了過去式,而吵邪熱,正值當下,熱火朝天,其勢頭也越來越大,但如果真的要說炒鞋熱,是否有忘蓋過炒幣熱,我覺得是不能。
最重要的一點是,球鞋並不能增值,而且人們容易喜新厭舊,也許今天他還是你最喜歡的球星,明天他的對手就會成為你最喜愛的球星,而貨幣就不一樣了,貨幣的收藏價值是極高的。所以我覺得不管從哪方面來說,炒鞋熱都不可能蓋過炒幣熱。雖然現在炒幣熱處於平穩期,看起來沒有炒鞋熱那麼火爆,大家都不得不承認,貨幣的諸多優點,而球鞋的諸多缺點。
5. 炒股的行情現在不好而且也不怎麼賺錢了,為什麼不炒虛擬貨幣呢
看你到處發廣告就知道了,這行也不好做啊。起碼炒股的還沒到處發廣告的。
6. 虛擬貨幣怎麼炒
首先選擇一個正規的數字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因為可能涉及做廣告之嫌,這里我就不指哪一個了,自己網上找。其次是拿出一小部分資金作為練習在實地實景進行操作並通過學習獲得一定的投資經驗。最後,待自己認為有把握了,或者形成自己的投資邏輯了再開始准備一定量的資金介入炒作。
7. 豪擲6億炒虛擬貨幣!美圖一個月狂賺1億,它在走誰的「老路」
自虛擬貨幣出現以來,大部分時間一直是金融市場的配角,甚至被譏諷為犯罪分子洗錢的工具。但現在的情況已經改變了啊,剛剛過去的就是虛擬貨幣搶盡風頭的一年。
什麼叫火,一是各大媒體的輪番報道,讓你耳熟能詳;二是你身邊的人都開始投資數字貨幣了,激發了你的好奇心。這個問題就好比互聯網上個世紀就有了,為什麼這個世紀才真正走進千家萬戶一樣,虛擬貨幣的背後是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之所以越來越火,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很多區塊鏈的具體應用都已經落地了,得到了實際應用,獲得了一定的收益,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其根本是大部人才知道靠這玩意可以賺錢)。
虛擬貨幣不是真實的貨幣,其交換的運作就像一個貨幣媒介在某些環境中,但不具有真幣的所有屬性。後來官方將其定義為“既不是由中央銀行或公共機構頒發的,也不一定連接到法定貨幣值的數字表示。但由自然人和法人接受的一種手段支付和可轉移,儲存或電子交易。
8. 7.最近都炒虛擬貨幣去了,股票沒人玩了
股票的波動性沒有虛擬幣大,一天隨便10%。如果再用杠桿放大,很刺激。也很容易死掉。進入市場需要謹慎一些。
9. 虛擬貨幣"炒幣"者何去何從
繼七部門叫停代幣(ICO)融資後,在監管高壓下,14日起,包括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幣行在內的多家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陸續關停平台所有業務或人民幣交易業務。虛擬貨幣交易究竟有哪些風險?監管部門為何出手整治?曾為之瘋狂的「炒幣」者又將何去何從?
據業內人士透露,隨著監管對於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態度日漸明朗,地方相關部門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清理和整頓工作,一些交易平台正根據監管要求,在一定期限內有序停止交易業務,逐步引導用戶提幣撤出。
記者在多個「比特幣投資交流群」中觀察發現,隨著交易平台相繼關閉,比特幣價格大跌,不少投資人直呼「虧得厲害」。針對三家交易平台做出的「提幣、提現均不受影響的承諾」,16日下午,記者嘗試電話聯系三家交易平台客服,但均因「咨詢客戶量太大」或占線等原因未能撥通。
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內外交易市場的虛擬貨幣價差增大,為了避險保值,有一些投資者已把國內交易平台上的虛擬貨幣退回到個人比特幣錢包,轉戰海外市場和場外交易。
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永利建議,加強國際間的溝通和協調,盡快建立國際統一的監管規則,避免監管漏洞和跨境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