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用電腦挖礦
❶ 聽說中鏈雲挖礦效率非常高是真的嗎
雲計算:賦能未來的三駕馬車之一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被譽為驅動未來、賦能實體經濟的三駕馬車!目前,《財富》全球50強企業中有48家公司公開宣布了自己的雲部署計劃,其中多家企業的IT部門已在廣泛使用雲服務。
Adobe轉型SaaS服務9年間,公司市值增幅達10倍;Salesforce上市9年間,公司市值增幅達30倍。微軟第三財季營收為306億美元,而雲計算成為其中微軟業務營收增長的最大功臣,智能雲服務板塊收入達97億美元,增長22%。
援引調研機構Canalys給出的數據報告: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突破800億美元,達到80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6.5%,2018年AWS營收254億美元,佔有31.7%的市場份額,微軟Azure則位居市場第二,全年營收規模達到135億美元,市場份額達到16.8%。此外,據《福布斯》網路版報道,Bain Company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升至39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17%。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佔GDP比率為0.37%,國內雲計算市場規模佔GDP比重同期僅為0.13%!
中國有著和美國實力相當的消費互聯網巨頭,卻在產業互聯網相差幾倍,伴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國內2C消費互聯網用戶紅利消退,而2B產業互聯網已經在走來的路上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三駕馬車,將會見證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同時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發展。產業互聯網加速、科技賦能、我國雲計算千億市場正等待屬於它的耕耘者。
雲計算:十大發展趨勢
這里分享一份來自雲計算行業從業人士、分析師和企業決策層,對雲計算產業2019年的發展趨勢所作出的十大預測,供各位知友參考。
參自IDC圈:2019年雲計算十大趨勢:雲成為獲取人工智慧主要途徑
1、廣泛使用智能決策成為企業先進標志
人工智慧走出「娛樂界」,開始在企業運營中廣泛輔助人類做決策。
今後,一個企業是否先進,主要的衡量指標之一就是智能協助員工(不僅僅是服務於高管)做決策的比例。雲不再是技術圈層討論的問題,更多是企業決策者關注的問題。
企業對於使用人工智慧等技術進行業務創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同時,以雲為基礎的智能商業也將觸發企業進行組織變革。
2、企業將整體上雲
更多大型企業逐漸放棄自建的IT基礎設施,整體遷移到公有雲,出現「雲基原生企業」。
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的基礎設施已經全部搬遷到亞馬遜AWS上。中國少數企業在2018年實現了這樣的整體上雲搬遷,而在2019年預計這樣整體搬遷上雲的案例將會大量涌現。
生產資料的雲化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3、雲成為企業獲取人工智慧最重要路徑
雲天然解決了企業數據和技術的統一,並構成了企業獲取人工智慧能力的最重要路徑。
目前,公有雲平台已經成為客戶低成本獲取人工智慧服務的最重要渠道。
在商業領域,經過雲服務商自身業務驗證的人工智慧技術備受企業決策者青睞。
4、 硬體雲服務商逐步告別公有雲市場
2018年傳統硬體起家的廠商在公有雲時代集體遭遇水土不服。
IBM的雲計算份額下滑,此前惠普、思科、富士通等企業藉助開源OpenStack 技術進入公有雲市場先後挫折。分析認為硬體廠商在公有雲市場折戟,在於沒有搞清楚雲計算的本質。
雲計算的本質並非「計算機」而是服務,加上此類企業幾乎與互聯網時代完美錯身。由此,上述廠商的硬體基因如此強大既有商業如此成功以至於面臨「創新者的窘境」。
5、公有雲市場進一步集中
根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和IDC的統計,包括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谷歌雲在內四家廠商成為了全球公有雲市場的主導力量,並且這四家廠商的營收增長速度都遠超行業平均增長。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計,2019年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等巨頭廠商將占據核心雲計算市場約84%的份額。這些廠商在人才、技術、運營、服務、資本、生態等多方面都大幅領先行業對手,可以預見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並在未來幾年更加顯著。
6、企業更偏好全棧解決方案
過去一年,隨著智能技術在商業領域的加速滲透,很多企業已經在部分業務環節中實現了智能化。
但是,相對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某一業務或者環節而言,越來越多的CEO群體表示更加青睞全面的解決方案。這類方案不但可以實現公司業務的數據化,還提供一整套經過驗證的智能工具,幫助企業實現智能決策。
2019年,更全面的智能解決方案將會不斷出現,並得到市場歡迎。
7、企業因為安全擁抱雲計算
過去提到上雲,安全成為一個阻礙因素。
很多企業在選擇是否上雲時,最重要的擔憂是安全問題,不僅擔憂自身的信息安全,也擔心業務系統的穩定性。但是隨著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各類企業業務經營將不可能避免地觸網,為了尋求業務安全反而開始成為促進企業積極上雲的驅動因素。
雲計算廠商擁有強大的安全團隊,服務過多類型的客戶,可以讓企業低成本獲得了強大的安全防護能力,這改變了以往企業在安全方面的投資習慣。
8、雲計算滲透率進一步提高
經過10多年發展,雲計算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企業對於雲計算的接受程度也在進一步提高。
由於雲計算能夠給企業IT運營、業務創新等帶來明顯效用,上雲已經成為企業常態。
2019年,全社會將把越來越多的預算投放在雲計算領域,而這將進一步提升雲計算在整體IT支出的佔比。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2019年雲計算的市場滲透率將首次突破10%,到2021年該數字將躍升至15%。這意味著,雲計算將進一步蠶食企業IT支出,提升在IT市場的影響力。
9、雲計算產業並購活動將更加頻繁
2018年,雲計算領域出現了諸多規模巨大的並購交易,這些交易分部在晶元、安全、人工智慧、開發者社區、雲解決方案等不同領域。
主流雲計算廠商為了維持高速增長,需要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或者服務,並不斷擴大付費客戶群體規模,通過合並或者收購成為快速見效的手段。
❷ 如何用手機挖礦啊
## 國內手機挖礦 Bee幣
最近比特幣的瘋狂,讓人感覺虛無縹緲。從100個買一碗泡麵到現在的6W美金,誰也不知道下一個階段比特幣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
最近閑著無聊,看了下比特幣,也嘗試挖了一些,現在的收益雖然已經大不如從前,但是一台正常的家用電腦,每天還是有20塊錢收入的。目前比特幣的挖礦軟體很多,嘗試了一些,有很多平台都是垃圾比如honeyminer,雖然簡單易用但是誰用誰知道。我還是建議使用nicehash來挖,收益應該是honeyminer的兩倍左右。
比特幣需要強大的GPU支持,越好的GPU能力越強,所以我找了下是否能用手機挖一些幣。
目前手機挖幣軟體主要有pi幣和bee幣,前者需要海外蘋果IP下載軟體,而且是2019年推出,目前已經減半三次了,一天大概就能挖一個左右了
Bee幣是去年12月份推出的,目前速度還很快一個小時能挖兩個左右,而且國內直接可以再app store下載不需要使用海外ID下載軟體,極其方便。
兩步到位:
第一步
app store 搜索bee nework下載國內版本
我挖了一天大概挖了12個了,我觀察了下這開啟這個軟體後電池用量速度會快10%左右,我是老手機,新手機估計沒多大感覺。bee幣的挖取操作十分簡單,而且24小時後只需點擊那個綠色的小蜜蜂就能繼續挖去了。
基於手機的幣目前就是這兩款,bee幣的價值是多少,現在還不清楚,可能是一文不值,也有可能是10幾美G一個,感覺可以先挖著放在那,反正也不耽誤事。
bee幣現在是內部開放需要邀請碼,可以用我的邀請碼:szu_charlie ,大家以後也可以留下自己的邀請碼形成自己的圈子
這個套路跟傳銷一個性質,把全球的人都拉入會了,這個價值就起來了,哈哈
❸ 2019比特幣挖礦還能賺錢嗎
在2018年熊市中比特幣挖礦基本虧損,目前2019年比特幣小牛行情到來,礦機價格較便宜,比特幣已經較低點翻倍,明年比特幣產量減半,電價控制在3毛以內挖礦可以賺錢,我是小菊專注區塊鏈
❹ 比特幣挖礦今年還賺錢嗎
今年挖礦很難啊,因為幣價降了不少,前陣子不少礦場都停機了。另外,現在挖礦是一個工業化、標准化的產業,個人作坊式挖礦發財的事情幾乎不存在了。建議你放棄這個想法,真想買比特幣,可以去OKEx這樣的交易所,安全又方便。我的回答不知你是否滿意?
❺ 2019年賺錢的挖礦和各區塊鏈
2019大熊市,沒有多少賺錢效應,收益高的大多為資金盤
❻ 請問各位, 如何自己挖礦(比特幣及以太坊)
比特幣以稱為「塊」的單位開采。截至撰寫本文時,完成一個區塊的獎勵是12.5比特幣。在2019年2月,比特幣的價格約為每個比特幣3500美元,這意味著您將獲得(12.5 x 3500)= 42,000美元。(參考自Bitcoin24mining 比特幣挖礦)
正如該渠道廣泛涵蓋的那樣,負利率將通過產生負收益的儲蓄賬戶傳遞給消費者,這將迫使消費者尋找諸如比特幣之類的替代方案。
❼ 最近聽到很多人說采礦工程的畢業生去礦上就是去做苦力,挖煤這是不是真的啊真的是做苦力嗎求真相
您好,本人礦大采礦畢業生。
你說的是真的,采礦畢業生去了就是去挖煤。的確有一些人聲稱,畢業後到了礦上直接是辦公室工作人員,這些人一般是「煤礦子弟」,也就是說,他的父母在礦上是領導,所以他們去了直接就是小頭目,不用下井。那些「成功人士」的經歷不值得被我們這些「草根人士」所參考。實話說,采礦畢業生,如果家裡沒背景,去了就是個礦工。
為什麼現在要這么做呢?主要是各個礦區都缺人,想招人去挖礦。傳統的農民工都是老油條,幹活太累的就不幹了,沒事還會罷工、漲工資、磨洋工。只有大學生才是最聽話的。沒事領導嚇唬一下,就不敢不幹了;偶爾再予以小利,就樂得屁顛屁顛的。
一般到了礦上,都是干力氣活,一般人都吃不消。打鑽孔、注漿(注水)、扛支架(100斤)、等等。這些工作一干就是4-5年,幾年後,才有提乾的機會。如果你運氣夠好,能堅持這么久、並且花錢送禮足夠,提干就能提拔為小領導,你就可以在辦公室工作了。但是,如果你沒有站對隊(自己領悟)、沒送錢,最後你一輩子就是個礦工。
說的殘酷一點,可能很多人也會持反對意見。但是這就是實情。我就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倘若采礦畢業去礦上,直接就是坐辦公室,那麼為什麼我們的老師不去礦上,還在這里拿著微薄的收入教書?!
自己人不騙自己人,說的真心話,望採納。
❽ 什麼是挖礦
挖礦就是利用比特幣挖礦機,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
用戶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體然後運行特定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
比特幣為一種虛擬的貨幣,比特幣挖礦制度為通過計算機硬體為比特幣網路開展數學運算的過程,提供服務的礦工可以得到一筆報酬,因為網路報酬依據礦工完成的任務來計算,為此挖礦的競爭十分激烈。
挖礦實際是性能的競爭、裝備的競爭,由非常多張顯卡組成的挖礦機,哪怕只是HD6770這種中低端顯卡,「組團」之後的運算能力還是能夠超越大部分用戶的單張顯卡的。
而且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有些挖礦機是更多這樣的顯卡陣列組成的,數十乃至過百的顯卡一起來,顯卡本身也是要錢的,算上硬體價格等各種成本,挖礦存在相當大的支出。
(8)2019用電腦挖礦擴展閱讀:
比特幣挖礦流程:
1、找到礦池
開始挖礦必須要有一個操作方便、產出穩定的礦池,它的作用就是為各個終端細分數據包,可以通過精密的演算法將終端計算好的數據包按照比例,支付相應數量的比特幣。
2、下載比特幣挖礦器(軟體)
其實這種挖礦器也有很多種,大家可以去官方網站下載。
3、設置挖礦軟體
GUIMiner是個綠色軟體,安裝完成後我們可以先設置下語言,以便更方便進一步設置。接下來需要對采礦器設置伺服器、用戶名、密碼、設備等。一般伺服器從BTC guild系列裡面選一個網路較好的就行,用戶名和密碼就是我們之前自己設置的。
4、比特幣挖礦開始
當我們確認都設定無誤後,點「開始挖礦」按鈕之後就開始挖比特幣了,隨之顯卡很快就會進入全速運行狀態,溫度升高、風扇轉速提高,你可以通過GPU-Z或顯卡驅動來監控狀態。
❾ 有哪位高手知道用cgminer在電腦solo挖礦和怎麼去配置
現在挖礦的速度快慢就是取決於你的電腦配置,顯卡的功能強大,這個沒有什麼對比配置,按照最大配置去配置就是沒錯的
❿ 挖礦騙局最多堅持多久
很多關於挖礦收益的文章都是以靜態數據作為分折基礎,以當前幣價和難度去支持買礦機的結論,但是礦機的收益跟這兩個參數有直接關系。每月新礦機出廠使挖礦的難度約每14天增加,每台礦機的比特幣收益就會減少,隨著難度不斷提高,如果幣價不相對的提高,就會出現收益不夠付電費而停機的情況。所以用靜態數據去分折買不買礦機根本是錯的。
以上4個模擬,以(a)過去1年平均難度每期增加7.4%、(b)現在每T每天比特幣收益作為減值的開端、(c)目前散戶能找到的優惠電價、(d)礦機目前的售價、(e)不同幣價,作為投資礦機的分折數據,看停機日期,凈收益和回本值。
1) 以當前RMB 44,000幣價,礦機只能挖出RMB 32.87收益便停機,只能回本13.15%。
2) 以1萬美元幣價計算,RMB 68,000幣價,礦機亦只能挖出RMB 127.79收益便停機,只能回本51.12%。
3) 以100%回本倒推,如幣價現在是RMB 92,305,挖到2019年4月6日停機時才能回本。
4) 以歷史高位幣價,挖礦活動也會在2019年5月18日停機,凈收益RMB 405.88。
有人便會質疑我的數據,說只是你找不到便宜的電和礦機而已。那我估算一下礦機成本價是RMB 125/T,礦場裸電價為RMB0.22+RMB0.08的建設成本去模擬,以現在的幣價也是不可能回本的。
這里有幾個結論:
1) 現在買礦機要對幣價有很強的升值預期,不然根本看不到回本那天。如果對幣價有很強的升值預期,那隻需要買幣就好了,根本不需要考慮挖礦。
2) 過去難度增加是因為礦機生產商為了沖業績去上市,不斷加大產能。從2017年平均每月7萬台到現在每月近30萬台(以S9 13.5T和全網算力增加算計,不考慮被淘汰的舊礦機),把單台礦機的收益以指數方式減少。從模擬5)來看,甚至礦機生產商在現在的環境下挖礦也是虧本的。
難度增加的比例看上去沒有太大差別,但新增礦機的數量是4倍。這種毀滅性的產能投入,最終的結果就是買礦機的人都是接盤俠。而礦機生產廠都以天價估值申請上市,長遠怎樣支撐上市公司的業績,上市的目的是否為是集資做研發還是最後的一波割韭菜呢?
3) 很多人被教育說比特幣是好東西,有他的存在價值,怎麼會崩盤呢?幣價會在停機價有支持,不然沒有礦工願意去記賬,系統便完蛋了。所以很多比特幣信徒有個信仰是難度和幣價有著必然關系,短期的波動不要緊,因為他們看幣價是年底5萬美元,礦機長挖長有的心態。這種謬論和靜態數據分折如出一轍,當大眾醒悟時投資已經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