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2章開挖礦脈
A. 在大航海時代0N LINE里為什麼我的私人農場礦脈度到1000了還出不了純鐵板金
大航海時代私人農場基礎知識【轉】2008年08月11日 星期一 08:23 【說明】:
私人農場,是玩家的個人佔有地。即使沒有該海域入港許可也可以佔有。
一個角色只能佔有一個農場,佔領後該地將顯示為「某某屬」。
在其他未領有的農場島,不能補給、進入,碼頭唯一的功能只有交換船隻以及『搬遷』。
在領有的農場內,可進行免費的物資補給和恢復行動力(船員疲勞度無法恢復)。
在私人農場內角色不動作的話,在30分鍾後會被強制登出(和在海上及郊外、公寓是相同的)。
【佔領】:
第一次申請佔領,航行天數會加上30日(不影響任務),不需任何費用。
『搬遷』不需任何經費,不加任何天數,但物品、設施、技術度都歸0。
島名 海域 座標 農地 礦脈 漁場 牧場
設施 開發 設施 開發 設施 開發 設施 開發
阿森松島 黃金海岸海域 16182,5044 5 75 4 75 5 75 4 75[/td][/td]
阿比讓南方,地理任務發現目標[/td][/td]
迪亞哥 加西亞島 印度洋中部 3315,5004 5 100 5 50 4 75 4 75[/td][/td]
卡利卡特南方、查戈斯群島最南端[/td][/td]
聖露西亞島 加勒比海南部 13721,4240 6 50 3 100 5 75 4 75[/td][/td]
從聖胡安往南方數第四個小島[/td][/td]
薩瓦伊島 薩摩亞海底盆地 8520,5250 4 50 3 100 5 100 6 50[/td][/td]
紐西蘭北北東,距帝利遙遠的東方[/td]
【開發】
在現實時間內能每日一次開發。開發時相關『開發度』和『技術度』會上升。
如果有設施建成,也能生產出對應設施的交易品『納入儲藏庫』。
每個私人農場最多開發『14個』設施。
【開發上升量】
開發值是根據玩家的綜合等級而增加。
暫時的計算公式∶15 + (綜合等級 /30) 小數點捨去。
開發費用為基礎『1萬(必要開發度50)』『1.5萬(必要開發度75)』『2萬(必要開發度100)』。當完成一設施後後續開發費用變為1.1倍。
【整備】
設施開發滿後,開發指令會變成整備指令。整備會比開發需要更多費用。(費用一律是10萬)。而且,上升的技術度是開發時的一半。(提升技術度以『空地』指令會比較好。)技術度達1000滿, 整備命令會無法使用.
【生產】
設施一完成後,會隨機決定某組別生產物的某一種。
單種物品生產限制是30次,生產10次以後能到農場變更該組別生產物的另一種,這時生產次數限制恢復為0。
產品於午夜判定生產並納入儲藏庫。
——————————————————————再分一下——————————————————————————————————
是不是很茫然呢……
根據我個人理解:
1.跑到4個島的其中1個,占塊地皮開始發展。允許搬家,但是搬的話開發的農場帶不走,全報廢~~
4個島產物不大相同。按我的理解,西非和加海的可以產樹脂,可以用來製造鞣革,是製造高級開發道具的塬料,所有人的農場都得用,初期可能會很熱門,離歐洲近開發起來也比較容易。印度開礦山產極品紅寶石,大洋洲養蠶養孔雀做極品天鵝絨和高級孔雀羽毛做高級衣服,可能會是暴利。
2.每天可以開發一次,開發提高設施的開發度和該類的技術度。
前提是必須先從道具店買開發工具去農場裝上(有4種,分別用來開農地/漁場/礦產/養殖,最多裝3個,可以裝一樣的),或者有材料自己做高級工具也行~~(怎麼做看我後面的表)
然後在首都銀行或者自己農場里發命令開發,開發裝備質量決定技術度上升值,個人級別總和決定開發度上升值,銀行發命令效果為80%(農場主不在島上他們就偷懶>_<)。商店買的裝備耐久30,1天掉1點,1個月1換(自己做的可以用60天),沒裝備或者裝備壞了開發會掉技術度……
3.某1個設施開發度夠了就可以產東西,可以直接去農場拿,也可以在首都銀行交運輸費拿。開發好的設施可以用「整備」來獲得技術度,獲得值是「開發」的一半。(我覺得是個後期技能,開始都是空地先開發唄)
4.一個設施可以產出幾組東西,每天0:00存進農場倉庫。建好以後開始產哪組是隨機選擇,產10天以後可以去島上發命令更換。一類產物只能最多產30天然後必須換另外一類,否則超過30天就不能生產。但一次更換後10天內不能再換。30天中,每天生產遞減1/50。產量和那一項的技術度有關,技術度1000為滿值。
5.農場可以存15個產品,每個存999個。
6.技術度和那項設施數量達要求了,會出現農場配方,可以加工農場出產物,還可以產出特殊產品,見我後面的表吧。
7.沒去過台服,整理這個資料也是紙上談兵,肯定錯誤遺漏不少,僅供參考。
————————————————————————————————分下哦—————————————————————————————————
私人農場特別產物表,一般的產物(例如甘蔗造砂糖,圓木做木材之類)我沒有列,只列出目前版本沒有的材料如下(巴哈資料都不齊):
裁縫:
產物 技術度需求 設施要求數量 生產數量 材料 說明
孔雀羽毛 牧場400 養雞場4 10 孔雀10 只有大洋洲農場的養雞場出產
孔雀羽毛(高級) 牧場400 養雞場4 1~2 孔雀羽毛30
孔雀羽毛(極品) 牧場650 養雞場6 1~2 孔雀羽毛50
高級毛皮 牧場350 放牧場5 1~2 山羊30植物油30
特級毛皮 牧場550? 放牧場7 1~2 野兔50植物油30
高級天鵝絨 農地610? 農地5 1~2 蠶絲30綉線10 只有大洋洲農地出產
特級天鵝絨 農地610? 農地7 1~2 蠶絲40綉線15 同上
強化打撈繩索 農地? 農地? 2~3 麻30純鐵板金1鞣革5 純鐵是農場鍛造,鞣革是農場保管
強化拖船繩索 農地? 農地? ? 麻30純鋼板金1鞣革5 同上
袋鼠徽章 漁場? 漁場4? 1 貝紫50含羞草50洋蘇木50 只有大洋洲漁場出產
保管:
鞣革 牧場100 牧場3以下? 1~2 皮革20樹脂20 樹脂只有西非/加海果園產
高級染料 無 無 1~2 巨大葉子30
特級染料 農地300 無? 1~2 巨大葉子50
鍛造:
搜索用尖嘴鎬 礦山100 礦山1 1 鐵材30木材30鞣革10
純鐵板金 礦山150 礦山1 1~2 鐵礦50煤25 打撈繩材料
純鋼板金 礦山350 礦山3 1~2 鐵礦30綠礦石30 拖船繩材料
名匠的鍛造工具 礦山800 礦山10 1~2 藍礦石20巨大岩石20湧泉水30
工藝:
高級紅寶石 礦山365? 礦山4 1~2 紅礦石30 配方只在印度/大洋洲
特級紅寶石 礦山600? 礦山6 1~2 紅礦石30 同上
廚師:
無特殊配方
——————————————————————————分一下——————————————————————————————
附表 產物用途:(個人整理,似乎只找到裁縫的,僅供參考)
裁縫:
高級天鵝絨:
航海家斗篷 裁縫R16 操帆+2搜索+2(操帆+2採集+2)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六
航海家女袍 裁縫R16 操帆+2搜索+2 (操帆+2採集+2)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六
特級天鵝絨:
環球航行者斗篷 裁縫R17 操帆+2籌集+2操舵+2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六
環球航行者女袍 裁縫R17 操帆+2籌集+2操舵+2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六
高級紅寶石:
海盜王冠 裁縫R15 掠奪+1迴避+1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七
海盜獵人王冠 裁縫R15 戰術+1迴避+1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七
高級染料:
海盜獵人大衣 裁縫R16 迴避+1炮術+1彈道+1(或水平+1)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七
加海盜緊身大衣 裁縫R16 迴避+1炮術+1彈道+1(或水平+1)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七
純鐵板金:
將軍胸甲 裁縫R16 操舵+1劍術+1突擊+1(或迴避應用+1)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七
頂級紅寶石:
海盜獵者王冠(專) 裁縫R16 迴避+1防禦+1 需要3個 流行設計·卷七
特級染料:
海盜獵人緊身衣(專) 裁縫R17 迴避+1炮術+1彈道+2 需要3個 流行設計·卷七
純鋼板金:
海軍元帥胸甲(專) 裁縫R17 操舵+2迴避+1應用+2 需要3個 流行設計·卷七
孔雀羽毛(高級):
高級帽(女) 裁縫R15 社交+3 需要2個 流行設計·卷八
高級毛皮:
大衣帽(商) 裁縫R15 社交+3 需要2個 流行設計·卷八
領事大衣(商) 裁縫R15 社交+4會計+1(或無社交會計+2) 需要5個 流行設計·卷八
孔雀羽毛(極品):
孔雀羽衣 裁縫R16 探聽+1社交+3 需要3個 高級禮服縫製法
其他:
鞣革
農場補充道具(4種) 工藝R10 使用比道具店的道具獲得開發度高,且可使用60次(道具店30次) 需要5個 希洪製造
耕地種類 設施 出產交易品
農地 田地 蔬菜和豆類
果樹園 水果、樹木果、圓木頭
香料園 香草和香料
水田 米、草
礦脈 礦山 礦石、石材
漁場 碼頭 魚貝類、鹽
牧場 放牧場 鳥類以外的家畜
養雞場 鳥類的家畜
道具名稱 種類 耐久 技術度修正 取得方法
補充用鋤頭 農地 30 農地+1 法魯、科欽、雅加達道具店(1000)購買
補充用鏟子 農地 60 農地+2
採集+1 希洪(城裡的庄園主人)、生產∶工藝R10
(鐵材30、木材30、鞣革5)
補充用鐮刀 農地 15 農地+3 掠奪NPC
道具名稱 種類 耐久 技術度修正 取得方法
補充用蠟燭 礦脈 30 礦脈+1 法魯、科欽、雅加達道具店(1000D)
補充用挖掘手套 礦脈 60 礦脈+2
調度+1 希洪(城裡的庄園主人)、生產∶工藝R10
(毛皮30、皮革30、鞣革5)
補充用尖嘴鎬 礦脈 15 礦脈+3 新年禮盒
道具名稱 種類 耐久 技術度修正 取得方法
補充用漁網 漁場 30 漁場+1 法魯、科欽、雅加達道具店(1000D)
補充用釣具一套 漁場 60 漁場+2
釣魚+1 希洪(城裡的庄園主人)、生產∶工藝R10
(圓木頭30、釣餌30、鞣革5)
補充用耙子 漁場 15 漁場+3 新年禮盒
道具名稱 種類 耐久 技術度修正 取得方法
補充用鈴鐺 牧場 30 牧場+1 法魯、科欽、雅加達道具店(1000D)
補充用刷子 牧場 60 牧場+2
生存+1 希洪(城裡的庄園主人)、生產∶工藝R10
(山羊10、圓木頭30、鞣革5)
補充用乾草桶 牧場 15 牧場+3 新年禮盒
命令發出(O可X不可)
地點 佔領 開發 整備 空地 道具補充 產品變更 產品領取 配方生產
農場 O O O O O O O O
首都銀行 X O O X X X O X
港口銀行 X O O X X X X X
B. 緬甸翡翠何謂老坑種定義是什麼
明確一下:老坑 新坑 種老 種嫩 這些概念!!!!
很多商家在標簽上,或者標題上,不論什麼東西都會說個 老坑什麼什麼的東西。
大家喜歡翡翠,接觸翡翠,時間長了後對業內經常說的,老坑,老種,新坑等等這些名詞很容易混淆。我在這里來明確一下這些概念,希望大家能有個認識。
首先,如果老坑 新坑 單純的來代表開采時間(或者礦坑發現時間的早晚) 那麼可以說老坑是早開採的 新坑是新開採的 但是這種說法沒什麼意義,早開採的礦也未必就出什麼好東西。因為這種開采時間的早晚,只能說是緬甸勞動人民發現的早晚罷了。跟真正業內所指的新老之意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講清楚新老坑之前,先來說一點知識:翡翠的礦脈 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 什麼是原生礦呢?就是基本沒怎麼經過地殼碰撞,岩溶澆灌以及一些地質運動的原生礦脈。 次生礦:就是指,翡翠礦脈經過大量的地質運動,碰撞後逐漸穩定下來所形成的翡翠礦脈。 那麼這兩種礦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都知道翡翠的種,種細指的是結構細膩,排列緊密。種粗指的是結構粗狂,顆粒間隙大。在地質活動、碰撞中,種粗的翡翠礦石因為本身顆粒間隙大,結構粗糙所以在碰撞的過程中很多這種種粗的礦石就被流失掉了,剩下來的,結構夠細密的,能經受得住地質活動考驗的,就留了下來,形成了翡翠次生礦。
從以上的原生礦、次生礦對比來看,次生礦中大多數都是種地細膩堅硬,結構緊密的翡翠。
我們把這種次生礦脈開挖的礦場稱為老坑,老場!!
而原生礦脈開挖的礦場成為新坑,新場!!! 這是從礦脈意義上,業內對新老坑的一種分法。
但是,老場也會出新坑料,就是說,次生礦脈中也不會全部都是種細,結構緻密的翡翠礦石,也會有沒有流失掉的種粗的礦石。
新場也會出老坑料,就是說,原生礦脈中也不可能都是種粗的東西,也會有天生就種細的翡翠礦石。
只不過老場出的老坑料比例要大一些就是如此了。
最後單獨說一下老坑種! 有的商家會說老坑種這個概念。
老坑種是 單指那些色肉相融的色料。 無色的不能叫老坑種,只是現在的市場比較亂,很多商家為了提高自己商品的價值來混淆一些概念,很多業內傳統的叫法到現在都變味了。
最後明確一下,老坑種!!(就是色料相融的料子) 並不代表老場 只是單指這種料子而已!!!!!
其實作為一個普通的翡翠消費者來說,我們不必一定要分得清楚這些概念。我們只需要記住,種老代表的就是種細(也就是說從凈度,透度,光澤,水潤度越好的東西種就越老) 種新(嫩)代表的就是種粗(也就是說從凈度,透度,光澤,水潤度相對較差的東西) 只需要明白這兩個概念就可以了。
希望大家明確這些概念,對翡翠料子以及種的新老等概念有一個認識。
C. 元古宙祁連古陸塊大規模岩漿事件及熔離成礦
(一)元古宙祁連古陸塊大規模岩漿事件
金川礦床以其巨大的Cu-Ni-PGM儲量而著稱於世,作為一個出露面積僅1.34km2,而鎳金屬儲量達546×104t,岩體礦化率高達60%的獨立超鎂鐵岩體,世界上絕無僅有。在如此礦化高度集中的成礦事實面前,該礦床深部熔離或者稱為侵入前大規模的硫化物液相與硅酸鹽熔體發生不混溶的機制是肯定存在的,最終成礦岩漿房其實就是礦漿房,是極度富集硫化物液相的熔體就位冷凝結晶成岩成礦的。這一認識已為中國學者早以認識並不斷得以豐富(湯中立等,1995),湯中立院士提出的「小岩體成大礦」概念是這一成礦機理的深刻揭示。如此大規模的金屬硫化物聚集,必然有更大規模的岩漿源提供才成為可能,這是岩漿Cu-Ni-PGE硫化物礦床學研究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普遍開始關注的問題(Keays,1997;Pirajno,2002)。大量的硫來源於地幔還是地殼,硫同位素研究結果,答案是多樣的,有幔源的認識,如金川等(湯中立等,1995;李文淵,1996),有殼源或殼源加入的,如Noril'sk等(Naldrett et al.,1996)。並已深刻認識到硫的飽和度是影響硫化物液相不混溶或熔離的主要原因(Naldrett,1989;Rad'Ko,1991;Brugmann et al.,1993;Keays,1995),而降低硫在岩漿中的飽和度的因素,地殼物質的加入、岩漿混合等是主要作用(Ripley and Li,2002;Ripley,1981;Naldrett et al.,1993,1989,1999;Lambert et al.,1991,1999,2000))。但可肯定金屬鎳是岩漿來源的,大量的硫也主要來源於岩漿,而岩漿主要是幔源派生的。岩漿要提供超規模的鎳聚集,必然有超規模的岩漿存在才成為可能。在陸殼環境下,超常規模岩漿存在最為可能的形式就是與地幔柱有關的大火成岩省(LIPs)(Lightfoot et al.,1997;Keays,1997)。因為只有來源於核幔邊界(CMB)之下「D」層(地震學術語,為核幔之間的熱和化學作用帶,源於核的熱能的傳輸帶,認為地幔柱起源於該帶,Lay et al.,1998)的地幔柱才有可能使局部地區突然發生超常熱事件並產生大規模岩漿作用形成LIPs,並提供大量的成礦組分S、Cu、Ni和PGE。
大陸環境LIPs存在的最重要特徵是大陸溢流玄武岩(CFB),目前已確認有大面積CFB分布的LIPs有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台地(Noril'sk礦床)、美國的陸中裂谷系統(Mid-continent Rift System)(Duluth,Me11en礦床)、南非的卡羅歐(Karoo)火成岩省、印度的德干(Deccan)高原和中國南方的峨眉玄武岩等,Pirajno(2002)在其「Ore Deposits andmantle Plumes」一書中總結與地幔柱有關的大火成岩省主要表現特徵為(圖4-45):「D」層來源的地幔柱上升至岩石圈底部,由於減壓(decompression)蘑菇狀(mushroom-shaped)地幔柱頭部發生深部熔融,並吸入岩石圈碎片,向上通過地殼裂隙時致使岩漿過濾形成地殼高位岩漿儲庫;其中部分儲庫抵達地表噴發形成大陸溢流玄武岩(CFB)或火山岩,其餘則就地(岩漿房)固結形成層狀火成雜岩。初始直接派生於地幔柱軸部的熔體高Mg貢獻於溢流玄武岩的早期相,晚期地幔柱熔體的運移可能侵蝕岩石圈的熱邊界層並攜帶岩石圈碎片返回到地幔。因此,與洋殼岩石圈相比,地幔柱熔體不相容元素富集。總之,地幔柱-岩石圈作用熔融形成的LIPs主要表現為空間上三位一體的特點:其一是CFB;其二是地殼高位層狀火成岩侵入體(layered igneous intrusions);其三是基性岩牆群(mafic dyke swarms)。三者相互聯系,並互為因果,尤其是CFB與大規模的基性和超基性層狀侵入體關系密切,後者是岩漿房或供給上覆玄武岩的通道,因此在宏觀和直接表現上CFB是LIPs最典型的展現。
圖4-45 地幔柱與岩石圈地幔、地殼底部的鎂鐵-超鎂鐵岩漿庫及侵位的大陸溢流玄武岩(CFB)和相應的岩床雜岩相互作用示意圖
由於CFB暴露於地表所以研究最為詳盡。全球14個CFB統計結果,從太古宙(2772Ma)到現代(15Ma)均有發育,發育周期1~<10Ma,典型的傾向於Fe富集,主要由大陸拉斑玄武岩組成,太古宙CFB的底部有科馬提岩產出,元古宙CFB中有西澳的Bangemall盆地拉斑玄武岩省形成於1.6Ga,與金川的年齡極為接近。在時空關繫上CFB與地殼的隆起和擴張有緊密聯系,所以既可以形成於陸中裂谷系統(美國的MCR,位於蘇比利爾湖和堪納薩斯,著名的Duluth層狀雜岩即位於其中,成因同於大面積分布的基性熔岩),也可產在大陸邊緣火山裂谷(北大西洋火成岩省)。基性岩牆群與大陸裂解有關,其放射狀的基性岩牆群可能反映了地幔柱的中心位置,單個岩牆寬從幾米至200m,長幾百米至1000km,基性岩牆群是大陸重建的標志遺跡。層狀火成岩侵入體,實際是一種概括的說法,大火成岩省中的大量不同類型侵入體均可列入其范疇,它們是岩漿Cu-Ni-PGE礦床的主要載體。
根據金川含Ni-Cu-PGE超鎂鐵岩侵入體巨大的金屬量聚集,推測其為地幔柱作用結果並為地質歷史上熱點的認識,假設中元古代早期祁連山古陸曾發育地幔柱作用形成的LIPs,必然會存在層狀火成岩侵入體(金川侵入體可視為其中成礦岩體之一)和相應的CFB、基性岩牆群分布。
(1)分布於北祁連西段鏡鐵山微地塊朱龍關群中的巨厚火山岩系(詳見第三章),可認為是CFB的局部出露或殘留。夏林圻等(1999,2000)已從火山岩岩石學和地球化學角度詳細論證了其屬於CFB的特徵,此不再贅述。認為CFB必然應有廣大面積的分布,現今發現面積有限,可解釋為由於成岩後所在祁連古陸塊裂解而肢解和再次拼合隆起而不同程度地遭受剝蝕所致。龍首山西段發現的長城紀變質基性火山岩系也應是這一時期CFB的出露,由於缺少高質量的年齡數據和詳盡的火山岩岩石學研究,目前還僅屬於推測,但藏布太、青石窯超鎂鐵岩很可能是科馬提質或苦橄質熔岩,可與朱龍關群中的大陸拉斑玄武岩和鹼性玄武岩構成完整的CFB組合。
(2)基性岩牆群目前在祁連山區域范圍內尚未見報道,但鏡鐵山微地塊朱龍關群中CFB分布區內發現的大量輝長岩脈,可視作基性岩牆群的局部出露,北祁連西段1∶5萬區域地質調查中亦發現有大量不規則的基性岩脈。另外,在龍首山大量平行分布於中元古代白雲岩中的輝長、輝綠岩脈也是值得重新認識其地質意義的基性岩牆。由於過去未從較大尺度上考察祁連山前寒武紀基性岩脈的時空分布及其地質意義,基性岩牆群是否存在和存在的特徵是亟待調查研究的問題。
(3)祁連山層狀火成岩侵入體是以往研究中最為關注的對象,但祁連山(包括龍首山)對鎂鐵-超鎂鐵岩侵入體的成礦調查,迄今僅發現金川大規模成礦岩體外,龍首山分布的10餘處鎂鐵-超鎂鐵岩侵入體並無礦床發現,卻在南祁連古元古界基底化龍群中,發現有拉水峽等小型岩漿Cu-Ni-PGE礦床(詳見第四章),最為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金屬儲量不大,但卻是全岩礦化,岩體即礦體,意義獨特。如果從祁連山古陸塊中元古代早期LIPs視角認識金川礦床的存在,拉水峽含礦岩體與金川岩體是相聯系的,是屬同一地幔柱作用在岩石圈底部部分熔融上侵熔離貫入成礦的結果。預測還可能有隱伏的層狀侵入體存在,有發現新成礦岩體的地質前提。
筆者提出祁連山中元古代早期存在大規模的地幔柱作用的大火成岩省(LIPs)的設想,旨在探討金川這一世界級礦床的物質來源與所代表的地質涵義,並試圖解釋其下地幔源巨量金屬物質在地殼高位的聚集。由於這一課題所蘊涵內容的復雜性,僅提出框架性的推想,但存在一些不容迴避的問題。首先是年齡問題,金川岩體年齡目前出現的爭議(中元古代/新元古代),鏡鐵山微地塊中CFB大跨度的同位素測試年齡,拉水峽岩體的成岩成礦年齡等,均制約著對整個岩漿-構造事件清晰把握;其次是,由於岩漿作用范圍為後期造山帶及其邊緣地塊地質范圍,造山帶急劇的多次構造變動對先期火成岩事件已改造得面目全非,進行配套恢復難度極大。但無論如何,重塑祁連山前寒武紀構造-岩漿事件,對系統認識金川礦床的成礦演化過程,進一步開展區域性找礦部署有重要的意義。
(二)金川超大型世界級礦床的硫化物深部熔離成礦
前已述及,硫在硅酸鹽熔融體中的溶解程度主要取決於FeO的含量,其次為CaO、MgO和Na2O的含量。據戈德列夫斯基(1981)對諾爾斯克含礦岩石硅酸鹽熔融實驗,高溫下(1400~1500℃)以懸浮狀態存在硫化物在硅酸鹽熔融體中含量可達15%以上。Ma-cLean(1968)發現體FeO-Fe3O4-SiO2-FeS系中存在大量不混溶相(圖2-14)。他指出在結晶作用過程中,含有少量硫的均勻硅酸鹽熔體可能使硫飽和而形成硫化物,從而導致熔離硫化物液相存在。結晶軌跡取決於原始化學成分和結晶過程中氧逸度的減低、衡定或增加。在FeS-FeO-Fe3O4-SiO2體系中,兩種液相存在的最低溫度是1140℃。在這種簡單的基性岩漿中硫的溶解度可能約4%,硫化物、氧化物液相中的二氧化硅約1%。自然界實際硫的溶解度可高達15%(戈德列夫斯基,1981)。這種不混熔硫化液相的結晶在硅酸鹽完全結晶後才開始。金川岩體的成因礦物學研究表明,鉻鐵礦中Ni含量虧損(Barnes et al.,1999)、橄欖石岩漿包裹體中少見硫化物子礦物(楊軒柱等,1991),不混熔作用於硅酸鹽礦物結晶之前。
自然界玄武岩熔體僅含0.03%重量的硫(MacLean,1968),比FeO-Fe3O4-SiO2-FeS體系中最大值要低100倍,而自然界岩漿FeO含量更低,硅酸鹽中大量CaO、MgO和Al2O3與FeO結合,使FeO濃度大大減低,從而導致熔融體中硫溶解度降低。一旦硫化物熔體從硅酸鹽熔融體中熔離,富硫化物熔離熔體很容易形成塊狀礦石。Ni、Cu在結晶早期階段,由於N-O鍵比Fe-O鍵要堅固,而取代Fe進入硅酸鹽結構(斜方輝石和橄欖石)。硫化物熔體熔離之前,硅酸鹽結晶程度愈高,氧逸度愈高,Ni更傾向於進入硅酸鹽礦物,很少傾向於與硫化物熔體結合。因此,金川礦床高含礦率的特點,硫化物熔離前不會有橄欖石的明顯結晶,否則難以形成富礦。
Naldrett(1989)認為不同礦床物質成分的差異,是由於硫化物分離並分支平衡的結果。溶於岩漿中的硫化物,由於鎂鐵-超鎂鐵岩漿對富硅物質的同化作用,而呈不混熔液態而熔離。不同比例的硫化物分離是不同程度同化作用的結果。硫化物液相突然熔離下沉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富硅岩漿混合的結果。可見岩漿混合作用對岩漿硫化物礦床成礦作用的重要。Lambert et al.(1988,1989)運用稀土元素、Sm-Nd同位素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結合野外、岩石學特點確定Stillwater雜岩至少存在有兩種端元岩漿,一種是U型岩漿,為Wyoming太古宙准大陸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玄武岩;另一種是A型岩漿,為上地殼混染的玄武質岩漿與下地殼鎂鐵-超鎂鐵岩部分熔融合成的拉斑玄武岩。認為Stillwater雜岩堆積相對較寬的γOs、εNd值,為不同岩漿地球化學混合,在整個成岩成礦岩漿房歷史過程中作用的結果。國外其他岩漿硫化物礦床,也具這種特徵,如Noril'sk的苦橄岩和富PGE的Ni-Cu硫化物礦石,γOs=+4.1~+14.2(Lambert et al.,1989)、Bushveld雜岩UG-2鉻鐵礦和梅基梅斯層,γOs=+33~+68(Hart and Kinloch,1989)、Sudbury火成雜岩,γOs=+322~+854(Walker et al.,1991)。這些數據暗示在每一階段系統中都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地殼物質加入。金川岩體εNd<0的特徵(李文淵等,2004),γOs=+9.1~+122.6(劉民武,2004)也反映了地殼物質加入的特徵,它是金川岩體結晶前硫飽和致使硫化物液相發生大規模熔離或不混溶作用的主要原因。圖4-46可示意其成礦過程。
古地幔柱在抵達岩石圈底部由於減壓發生部分熔融產生大量的岩漿,岩漿中有岩石圈碎片的不斷加入,因此不斷上升的岩漿(1),成分會發生變化;上升至岩石圈地幔與地殼界線處形成規模宏大的岩漿房(或稱之為岩漿儲庫),這時候的岩漿硫還是不飽和的,隨著岩漿房地殼物質的帶入混染和新的岩漿注入發生岩漿混合(2),促使岩漿房中的硫飽和,大規模持續發生硫化物液相與硅酸鹽岩漿熔融體之間的不混溶(硫化物液相深部熔離)(3),Ni、Co、Cu、PGE等親硫金屬元素紛紛進入硫化物液相中,致使岩漿房上部的基性硅酸鹽岩漿熔融體虧損S、Ni、Co、Cu、PGE;當虧損金屬元素的岩漿上侵刺穿(熔蝕)地殼在地表噴發溢流形成基性熔岩(5)的同時,大量的基性岩牆群作為岩漿管道亦將保存下來,更為重要的是深部岩漿房中下部的含硫化物岩漿或直接為硫化物液相由於地殼的擠壓作用而向上侵入和貫入,形成地殼高位含硫化物岩漿房(或礦漿房)而就位(4),這樣的含硫化物岩漿房應該是多個,但可能規模大小和含硫化物的量有所不同,且每個岩漿房岩漿的注入和礦漿的灌入可能不止一次。最終高位岩漿房發生岩漿結晶堆積和硫化物液相位於岩漿房底部,形成層狀侵入體。後期的構造變動使含礦層狀侵入體空間位置發生變化,陡立或側伏並剝蝕出露地表或位於地殼淺部,成為可利用的礦床或潛在的礦床。
圖4-46 金川岩漿Cu-Ni-PGE礦床硫化物熔離成礦演化示意圖
金川礦床作為世界超大型岩漿Cu-Ni-PGE礦床,其成礦背景和礦床成因一直是人們感興趣的問題,國外岩漿Cu-Ni-PGE礦床研究者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總體來說,對外介紹不夠,Sudbury礦床發現100年來,新認識層出不窮,僅著名的「EconomicGeology」雜志,已先後於1971年、1990年、2000年和2002年出版了四期專輯,由礦床學研究引發出來的學術問題愈來愈廣泛。由於金川礦床在中國岩漿Cu-Ni-PGE硫化物礦床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成礦地質背景和礦床成因的認識,牽涉到整個中國同類礦床的研究。關於岩漿混合成礦作用的觀點,關於地殼物質的加入等等,均是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金川岩體岩石化學具科馬提岩化學成分特徵,礦石地球化學為拉斑質玄武岩礦床的特點,推測其中一端元岩漿為遭受地殼混染的科馬提岩質岩漿(以岩體東段岩漿房為主),(Pt+Pd)/(Os+Ir+Ru)比值低,PGE含量本身低,僅有Ni-Cu礦石形成;西段岩漿房為拉斑質玄武岩漿,以形成Ni-Cu硫化物礦石和Pt、Pd富集體為特徵。這種認識僅僅還是一種推測,尚需更細致的研究。
另外,金川礦床復合熱液作用對成礦的貢獻亦是顯著的,而且可能存在多個活動階段,特別是成岩成礦後期的歷次構造改造中,各種高溫復合熱液的活動對富銅塊狀礦石的形成和PGE的局部富集是相當重要的,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D. 快去宇宙搶礦藏
「壯闊的荒涼。」
這是1969年美國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登上月球時的第一印象。現在,塵封40多億年的月球依然是一片蒼涼沉寂,但這不會持續太久。如果太空采礦步入正軌,未來的月球旅行者將看到一副完全不一樣的場景:深深的傷痕、忙碌的挖掘機器人和連綿的礦山。
這看起來像是未來主義者幻想中的場景,但並非不可思議。各國公司已經「磨刀霍霍」,准備瓜分宇宙啦!
如何采礦?
找到礦產之後,還要解決如何在低重力或零重力條件下安全著陸和采礦的問題。對於任何被送往其它星球進行挖掘工作的機器人而言,首要的條件便是它必須小巧輕便,以便於放到火箭上進行發射;但反過來,它也必須具有一定的質量,這樣才能穩穩地落在那些重力比地球小的星球上,並順利展開工作。
要兼顧這兩點並不容易,至少科學家們目前還做不到。比如2014年11月,歐洲航天局的菲萊登陸器在登陸彗星67P時就出現了失誤。登錄器著陸的時候被地面彈開,最後降落在懸崖附近。此地的光線不足,導致著陸器供電不足,無法正常工作。小行星的質量和彗星差不多,所以登陸小行星和登陸彗星時所面臨的情況差不多——引力很小或沒有引力,這使得著陸和取樣都是難題。
為了解決在些難題,各個公司各出奇招。在深空工業公司的計劃中,派遣到小行星的取樣飛船除了檢測行星資源,還將一並檢測其「可挖掘度」。可挖掘度意即登陸該小行星和挖掘礦產的難易程度。
曾協助美國宇航局開發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的蜜蜂機器人公司,設計出了一款多「腳」的小行星水分提取器。它的多隻特別設計的「腳」讓它能牢牢地附著在小行星表面,哪怕表面如混凝土一樣堅硬。小行星水分提取器通過鑽孔獲取混有冰的土壤,然後從中提取水分以供使用,而剩下的乾燥土壤可以作為分析資源的樣本。
美國宇航局正在測試用於月球露天開採的采礦機器人。這台名為Rassor(全稱「表土層先進表面系統操作機器人」)的采礦機器人兩端都有滾輪式的鏟斗。這兩個挖掘滾輪可以向著相反的方向旋轉,互相為對方提供足夠大的摩擦附著力,讓挖掘工作得以在低重力環境中順利進行下去。然後,這些小「礦工」將挖掘到的土壤倒入專用的設備中,分離水分和礦物。
誰挖到就歸誰?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不僅可以將太空資源運回地球,還可直接在太空建立加工工廠,甚至將破壞地球生態環境的工業遷往太空。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得先明確太空采礦是否合法,採到的礦產都歸誰所有?
目前僅有兩個國際條約提到過太空礦產開采問題:《外層空間條約》和《月球協定》。二者都認為太空是屬於全人類的,人們可以自由開采和利用月球及其他天體的資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確實是誰挖到就歸誰。也就是說,如果我國明天在月球上挖出了幾百噸鑭的話,我們並沒有犯法,並且這些鑭都是我們的。
隨著太空采礦事業的快速發展,許多經濟問題也隨之產生。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所有權沖突。如果有多個公司宣稱自己有權利開采某顆小行星,並在上面建立工廠,我們可以想像這些公司及其所在國家間的將爆發的矛盾。事實上,這已不僅僅是資源開采問題了,它已逐漸成為地緣政治問題,沒有國家希望其他國家成為某個星球或某項資源唯一的擁有者。
另一個大麻煩是壟斷和隨之產生的貧富差距。進入太空采礦行業的高成本,加上經濟和法律制度不健全,會造成該行業史無前例的壟斷。只有極少數人能把公司開到外太空,並建立連鎖,其產出將成倍增長,或許到最後會發展成為一個比地球上任何企業都大數百萬倍的公司。所以太空采礦業會將資本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加劇貧富差距。
不過這些問題都無法阻止人類瓜分宇宙資源的步伐,人類將會建立一個涵蓋整個外太空的完整的經濟制度和法律體系。到那時,太空中就將布滿人類的開采基地,上面穿梭著各種忙碌的機器人。部分人類也將移居於此,負責維護生產設備和進行其他科學研究。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7年第1期雜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