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挖礦代碼
㈠ 在ubuntu下用什麼看源代碼比較好
代碼是開源的,但是系統默認不會安裝所有的源代碼,只安裝必須用到的二進制文件(可執行程序)、庫文件、配置文件、頭文件等,否則會佔用極其龐大的硬碟空間(恐怕這不是你希望的結果)……
如果想看源代碼的話,有兩種方式:
1. 直接到項目站點,下載源代碼包
2. ubuntu下使用 sudo apt-get source * 下載某一個包的源代碼
㈡ ubuntu如何輸入代碼
你自己都沒有說清楚,叫我們怎麼說清楚?是裝虛擬機安裝還是實體安裝?
實體就如此安裝就可以了,要注意的只有引導問題,裝好windows了之後可能會出現grub引導的丟失,無法引導ubuntu系統,修復一下引導就可以
1,使用livecd(強烈推薦)
使用任何你喜歡的linux livecd(比如,ubuntu 6.06的desktop cd)
在終端下輸入:
代碼:
sudo su
grub
你應該看到像這樣的東西:
代碼:
grub>
接著輸入:
代碼:
root (hdx,y)
setup (hdx)
請不要完全照樣輸入!請弄懂這些命令的含義。
hd表示硬碟,格式是
(hd硬碟號,分區號)
從零開始計算。
所以(按照日常的習慣,從1開始數),(hd0,0)表示第一個硬碟的第一個分區,(hd0,1)表示第一個硬碟的第2個分區,(hd1,4)表示第2個硬碟的第5個分區。
(注意,linux系統里是用hda1表示第一個硬碟的第一個分區,不要把它和grub中的表示混起來。)
root (hdx,y)
這里的(hdx,y) 是/boot 目錄所在的分區(通常情況下,也就是你裝ubuntu系統的分區,除非你安裝的時候把/boot分出去了。)如果你不知道你把ubuntu裝在第幾個分區,可以在輸入root (hd0, 時按Tab鍵來補全。(假設你把ubuntu裝在第一塊硬碟上)
按了tab後,你將看到一些有關各個分區的信息。通常你可以通過分區的大小和格式看出你把ubuntu系統裝在哪裡了。
setup (hdx) 通常情況下,是setup (hd0)。(多半你把ubuntu裝在第一塊硬碟上。)要注意的是,不要輸入setup (hd0,0)。我曾經犯過這個錯誤。(如果你沒把命令抄下來,憑記憶操作的話,可能會犯這種錯誤。)
最後,用
代碼:
quit
退出grub,重啟系統。
好了,總結一下用到的命令(建議你把下面的代碼抄在紙上。如果你對(hdx,y)表示的含義還感覺模糊,最好把上面幾段解釋也抄下來。)
代碼:
sudo su
grub
root (hdx,y)
setup(hdx)
quit
㈢ Ubuntu怎麼寫代碼
這個界面不是寫代碼,這是登陸界面,ubuntu login:輸入你的用戶名,password:輸入密碼,登陸到系統後,再執行命令:
vi test.sh
會打開一個新的空白文件test.sh,編輯好代碼後,按ESC,輸入:wq保存退出。
㈣ ubuntu 在哪裡輸入代碼
1.應用程序(Applications)->附件->終端
2.Ubuntu是Linux操作系統,windows下的運行文件在Ubuntu下都不能運行,32位也一樣不能運行。不過你可以用虛擬機運行的,也可以用wine來運行,不過比較慢
wine的安裝方法:sudo apt-get install wine
3.可以是可以啦,不過你不覺得麻煩嗎?直接用Ubuntu和Windows雙系統不就行了,或者在Windows下虛擬Ubuntu更方便。況且你在Ubuntu系統下虛擬一個Windows系統還要把你的文件放進虛擬機裡面。
GPU挖掘
硬體
演算法是內存難解的,為了使DAG適合內存,每個GPU需要1-2GB內存,如果你得到錯誤提示:Error GPU mining. GPU memory fragmentation? 說明你沒有足夠的內存。GPU挖礦軟體是基於OpenCL實現的,AMD GPU會比同一水準的NVIDIA GPU更快。ASIC和FPGA相對低效因而被阻攔。要給晶元集成平台獲取openCL,嘗試:
AMD SDK openCL
NVIDIA CUDA openCL
Ubuntu Linux設置
對於這個快速指南,你會需要Ubuntu 14.04或15.04以及fglrx圖像驅動器。你也可以使用NVidia驅動器和其他平台,但是你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方式來獲得有效的OpenCL安裝,比如Genoil的ethminer分叉。
如果你在用15.04,到"軟體與更新〉額外的驅動器"設置為"從fglrx為AMD圖形加速器使用視頻驅動器"。
如果你在用14.04,到"軟體與更新〉額外的驅動器"設置為"從fglrx為AMD圖形加速器使用視頻驅動器"。很遺憾,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方法可能不管用,因為Ubuntu 14.04.02中有個已知的程序錯誤會阻止你轉換到GPU挖礦所必須的專屬圖形驅動器。
所以,如果你遇到這個程序錯誤,先到"軟體與更新〉更新"選擇"預發行的可靠更新提議"。然後,回到"軟體與更新〉額外的驅動器"設置為"從fglrx為AMD圖形加速器使用視頻驅動器"。重啟之後,值得檢查一下現在確實正確安裝了驅動器(例如通過再到"額外驅動器")。
不管做什麼,如果你在用14.04.02,一旦安裝之後,就不要改變驅動器或者驅動器配置。例如,aticonfig –initial的使用(尤其是-f, –force選項)會"破壞"你的設置。如果你偶然改變了配置,會需要卸載驅動器,重啟,再次安裝驅動器並重啟。
㈥ 有沒有正在用ubuntu系統 挖礦的
有很多的用ubuntu挖的,但是家用電腦挖礦效率非常低的。
基本上是在浪費電。
㈦ 有沒有人用ubuntu挖礦的 求教
有啊,我用哈魚礦工的Linux命令挖礦,只需要兩步,你就可以在Linux系統下挖礦:
打開網站,輸入手機號,選擇你要使用多少CPU來挖礦,默認為使用50%的CPU進行挖礦,點擊生成你的專屬命令並復制
就是這么操作簡單。
㈧ ubuntu下怎麼支持source命令
source命令用法:
source filename 或 。 filename
source命令除了上述的用途之外,還有一個另外一個用途。在對編譯系統核心時常常需要輸入一長串的命令,如:
make mrproper
make menuconfig
make dep
make clean
make bzImage
…………
如果把這些命令做成一個文件,讓它自動順序執行,對於需要多次反復編譯系統核心的用戶來說會很方便,而用source命令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它的作用就是把一個文件的內容當成shell來執行,先在linux的源代碼目錄下(如/usr/src/linux-2.4.20)建立一個文件,如make_command,在其中輸入一下內容:
make mrproper &&
make menuconfig &&
make dep &&
make clean &&
make bzImage &&
make moles &&
make moles_install &&
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_new &&
cp System.map /boot &&
vi /etc/lilo.conf &&
lilo -v
文件建立好之後,每次編譯核心的時候,只需要在/usr/src/linux-2.4.20下輸入:
source make_command
即可,如果你用的不是lilo來引導系統,可以把最後兩行去掉,配置自己的引導程序來引導內核。
順便補充一點,&&命令表示順序執行由它連接的命令,但是只有它之前的命令成功執行完成了之後才可以繼續執行它後面的命令。
另外執行source命令時如果提示command not found,是因為環境變數沒配置好的原因,在終端運行如下命令即可修復:
㈨ Ubuntu Linux下如何用源碼文件安裝軟體
下面就介紹這種手工安裝方式的詳細步驟。 一、 安裝編譯程序因為要編譯源代碼,所以第一步就是安裝編譯和構建之類的程序。如果你已經安裝過了,可以跳過此步。在Ubuntu系統中非常簡單,只要執行下面命令就行了: $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該命令執行後,從源文件安裝軟體所需的工具,如gcc、make、g++及其他所需軟體就安裝好了。 二、下載並編譯軟體的源代碼當我們下載源文件時,一定要弄清該軟體所依賴的庫文件和其他程序,並且首先將它們裝好。這些信息,通常都能在該開源項目的主頁上查找到。做好這些准備工作後,我們就可以進行下面的工作了。因為,軟體的源代碼通常以壓縮文件形式發布,所以需要將其解壓到指定目錄。命令如下所示: OwnLinux@ubuntu:~$ tar xvzf program.tar.gz OwnLinux@ubuntu:~$ cd program/ 如果你的對tar命令不熟悉請點擊這里閱讀《tar命令詳解》 在Linux下從源文件安裝程序時,有一個通用模式,即配置(./configure)–> 編譯(make) –> 安裝(sudo make install)。但是,此前你最好還是閱讀源文件中附帶的安裝說明,因為對於每個程序,其開發者的指示才是最具權威性的。程序開發者通常將安裝說明存放在名為INSTALL或README。到哪裡找這些文件呢?它們在項目主頁或源代碼主目錄中都能找到。 1.配置 構建應用的第一步就是執行configure腳本,該腳本位於程序源文件的主目錄下: OwnLinux@ubuntu:~/program$ ./configure 該腳本將掃描系統,以確保程序所需的所有庫文件業已存在,並做好文件路徑及其他所需的設置工作。如果程序所需的庫文件不完全,該配置腳本就會退出,並告訴您還需要哪些庫文件或者是哪些版本太舊需要更新。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僅弄到含有該庫文件的軟體包還是不夠的,同時還要找到具有該庫文件所有頭文件的開發包,在Ubuntu中,這樣的包一般以-dev作為文件名的結尾。安裝好所有需要的庫文件後,重新運行配置腳本,直到沒有錯誤提示為止,這說明需要的庫文件已經全部安裝妥當了即滿足了依賴關系。 2.編譯 當配置腳本成功退出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編譯代碼了。具體操作為在源文件的主目錄中運行make命令: OwnLinux@ubuntu:~/program$ make 這時,您會看到一串編譯輸出數據迅速從屏幕上滾過,如果正常的話,系統會返回的提示符狀態。然而,如果編譯過程中出現錯誤的話,排錯的過程可就不像配置步驟那麼簡單了。因為,這通常要涉及到源代碼的調試,可能源代碼有語法錯誤,或其他錯誤等等。怎麼辦?如果您是編程高手,那就自己調試吧!否則,檢查該軟體的郵件列表等支持渠道,看看是不是已知的bug,如果是就看看別人是怎麼解決的,不是就提交一份bug報告吧,也許不久就會有解決辦法。 3.安裝 當軟體成功編譯後,最後一步就是將它們安裝到系統上。大部分程序的makefile文件中都會有一個用於安裝的函數。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時候我們必須作為root用戶來安裝程序,這樣程序就把文件安裝到/usr或其他只有超級用戶才有寫許可權的目錄中。依舊是在源文件的主目錄下,執行如下命令: OwnLinux@ubuntu:~/program$ sudo make install 好了,這樣程序就會安裝到您的計算機上了。另外,當您不再使用該程序時,可以使用軟體所帶的卸載功能,一般程序都會具備此功能。切換至源文件的主目錄下,執行以下命令即可: OwnLinux@ubuntu:~/program$ sudo make uninstall 多數情況下,利用上面介紹的方法安裝的程序,都位於/usr/local下面。若想讓安裝的程序文件與Ubuntu巡視的文件系統隔離開的話,可以為命令添加項,如下所示: OwnLinux@ubuntu:~/program$ ./configure –prefix=/opt 盡管這樣做一般都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例外,有些程序根本不理會項;有些程序如含有內核模塊的程序,會把它們自己全部放進您的文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