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挖礦環境破壞地方

挖礦環境破壞地方

發布時間: 2021-08-23 06:31:36

1. 采礦對環境的危害

一、露天采銅對環境有什麼危害:露天礦山容易造成水體污染、地質災害、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及水環境污染等危害。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二、露天採煤對環境有什麼危害:為露天煤礦要大面積的開挖地面,所以對地面植被的破壞很嚴重,其次地表疏鬆會造成水土流失,第三是會造成土壤酸化,因為煤炭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煤炭的開采會造成大量硫元素融合到水體中,進而造成土壤酸化,第四,會造成泥石流,塌方災害。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三、采鐵對環境有什麼危害:水土流失、礦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以及采礦過程中含化學物的廢水對地下水的污染等。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水體污染

當進入水體的污染物質超過了水體的環境容量或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變壞,從而破壞了水體的原有價值和作用的現象,稱為水體污染水體污染的原因有兩類:一是自然的,二是人為的。特殊的地質條件使某種化學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爛時產生某些有害物質、雨水降到地面後挾帶各種物質流人水體等造成的水體污染,都屬於自然污染。

2. 露天采礦對環境的影響

(一)水體污染
露天採掘直接破壞大量土地,各類廢石、廢渣、尾礦的堆放也侵佔大量土地。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礦山累計占壓土地達586萬hm2,破壞森林約106萬hm2,草地26.3萬hm2。山西省大的煤研石山有100多座,佔地超過2
000
hm2,大小建材礦山(點)1.5萬余處,取土採石挖沙破壞土地8萬hm2。礦山表土剝離通常忽略了對可耕種土壤的保存,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壞後,受風力水力的侵蝕加劇,大片土地出現沙化。

(二)地質災害
地面及邊坡開挖影響山體、斜坡穩定,導致岩(土)體變形,誘發崩塌和滑坡等地質災害。礦山排放的廢石(渣)常堆積於山坡或溝谷,在暴雨誘發下極易發生泥石流。撫順西露天礦曾發生滑坡60餘次;白銀露天采坑曾發生100萬m3的大型滑坡;襄樊萬山採石場滑坡造成11人死亡;攀鋼石灰石礦發生大滑坡3次,造成設施嚴重損毀;2003年,銅川礦區因連續降雨誘發大而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達94起,直接經濟損失2
000餘萬元;安太堡露天礦南排土場滑坡造成多人死亡。

(三)固體廢棄物污染
在風景區附近的露天礦,因采礦對地貌景觀的破壞使旅遊觀光環境極不協調。許多礦山隨意傾倒固體排棄物,導致溝壑、河道淤塞,泄洪不暢,水患不斷。

(四)對水環境系統的破壞
采礦廢渣、尾礦暴露在大氣中,其中的硫化物發生氧化使降水成為酸雨,加上選冶廢水的未達標排放,往往造成礦區附近的地表水體遭受污染,甚至無法飲用、灌溉。另外,采場內疏干排水改變了地下水自然流場及補、排條件,打破了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均衡轉化,常常形成以采區為中心的大而積降落漏斗,造成泉眼乾涸、水源枯竭。

(五)大氣污染
露天采場生產因大量使用大型移動式機械設備和大爆破,使礦內空氣產生一系列塵毒污染,如爆破和採用柴油機為動力的設備等。常見的污染物質主要有粉塵、有害有毒氣體[H2S,
SO2, C0, NO2等]和放射性氣溶膠。由於生產工序的不同,產塵量與所用的機械設備類型、生產能力、岩石性質、作業方法及自然條件等許多因素有關。露天開采強度大,機械化程度高,受地面氣象條件影響,產生的氣體常具突發性,如爆破,不利的氣象條件及不良的自然通風方式,甚至可使局部污染擴散全礦,使大氣污染。選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粉塵和有毒物質,也是礦區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在自然及運輸車輛產生的風流作用下,會將尾礦粉直接揚起,使大氣中粉塵濃度非常高,嚴重地污染礦區空氣。此外,礦區繁忙的交通運輸產生的富含重金屬物質的廢氣,礦區冶煉廠、燒結廠、電廠產生的濃煙以及礦區燃煤產生的有害物質,均構成礦區大氣的污染。

3. 礦山資源破壞現狀

(一)礦山土地資源佔用和破壞

西南地區采礦活動對土地資源的影響和破壞,主要表現在采礦場(坑)以及采礦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地裂縫等)對土地資源的破壞,采礦廢石、廢土堆、尾礦庫(堆)占壓了大量土地資源。西南地區礦山占壓、破壞土地資源面積達188639.49hm2,其中采礦場占壓81921.07hm2,占總量的43.43%;固體廢料場占壓77025.65hm2,占總量的40.83%;尾礦庫占壓14611.46hm2,占總量的7.75%;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占壓15081.29hm2,占總量的7.99%(表3-15;圖3-2)。其中以采礦場(坑)占壓土地面積最大,占總面積一半左右。

表3-15 西南地區采礦活動占壓土地面積 單位:hm2

圖3-2 西南地區礦山占壓、破壞土地資源類型圖

西南地區礦業活動占壓、破壞土地資源面積最大的省份是四川省,為91720.73hm2,其次是雲南省42004.35hm2,再次是貴州31753.98hm2,重慶13219.95hm2,西藏9940.46hm2。西藏占壓、破壞的土地主要是草地,為7558.34hm2,佔西藏土地破壞總面積的76.04%;占壓其他類型土地面積2382.12hm2,占總面積的23.96%。雲南省耕地、林地、草地被占壓面積為3285.64hm2,占土地破壞總面積的7.82%;占壓其他性質的土地面積38718.73hm2,占總面積的92.18%。重慶市耕地、林地、草地被占壓的面積為4749.20hm2,占土地破壞總面積的35.92%;占壓其他性質的土地面積8470.75hm2,占總面積的64.08%。

西南地區采礦活動佔用、破壞土地資源以能源礦山為主(主要是煤炭),其佔用與破壞土地資源達121706.49hm2,占總量的64.52%;其次是非金屬礦山佔用和破壞土地資源面積為57855.92hm2,占總量的30.67%;金屬礦山佔用和破壞土地資源面積為9075.06hm2,占總量的4.81%(表3-16)。西藏地區采礦活動占壓、破壞土地資源的礦種主要是鉻鐵礦和砂金等金屬礦產。

表3-16 西南地區不同礦類采礦活動占壓、破壞土地面積 單位:hm2

(二)礦山水土流失

西南地區采礦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磷礦、鐵礦、鋁土礦、金礦、錫礦、銅礦、鉛鋅礦、建築材料礦等礦山。由於群采、民營小礦山、部分國有大礦山原生地質環境脆弱, 恢復治理未跟上,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據雲南省和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測算,這些礦山土壤平均侵蝕強度一般都屬強侵蝕—劇烈侵蝕,侵蝕模數一般為5000~15000t/(km2·a)。

據統計,長江上游每年沖走泥沙約8×108t,其中43%的輸沙量來自金沙江和雅礱江,這與上游的礦業開發活動密切相關。雲南滇池流域僅晉寧磷礦1處,每年大雨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就高達6000kg/km2;東川銅礦處於小江及金沙江強—劇烈水土流失區域內,水土流失強度達8000~15000t/(km2·a);騰沖三寨錫礦由於多年來無序群采亂挖,導致礦區下游沿河谷形成長約3km、寬100~300m的泥沙淤積帶,兩岸土地嚴重沙化。四川冕寧地段安寧河谷,淤積了大量稀土選礦尾沙,成為河心灘。貴州普安老萬場金礦、安龍縣戈塘金礦、響水河石灰石水泥礦、水鋼集團石灰石和白雲石礦山、開陽磷礦以及四川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山,每年每個礦山大雨季節水土流失量在6000~10000kg/km2之間。礦山水土流失帶走了肥力強、顆粒細、有機質含量高的表土,使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養分流失。同時泥沙使河床抬高,湖泊、水庫、水電站庫區淤塞,失去調節洪水作用。特別是大量泥沙進入長江三峽電站庫區,加速了庫區淤積,使庫區工程使用壽命受到威脅。

(三)礦山石漠化、沙化環境問題

西南地區雲貴高原分布有大片岩溶石山,采礦活動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基岩大面積裸露、土地退化、生產力下降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以雲南、貴州尤為突出。據有關資料統計,僅雲南省工礦型石漠化土地面積達22.3×104hm2,個舊錫礦等國有大中型老礦山尤為突出。個舊砂錫礦的開采,形成大面積的露采區,主要分布於牛屎坡、卡房白砂坡、老廠礦區、大屯和錫城等地,總面積約1700hm2,屬典型的石漠化區,生態環境極差,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部分群采礦山石漠化現象也較嚴重,如雲南丘北亮山—大箐、小箐礦區,開采岩溶石山縫隙中的紅土型金礦,開采深度最深可達30m左右,造成礦區大面積石芽裸露,寸草不生。

貴州響水河石灰石水泥礦山、水鋼集團石灰石和白雲石礦山、黔西地區金礦山和磷礦山等地,大面積露采,石漠化嚴重。

西藏地區草地土層薄,根系淺,礦業活動極易造成土地沙化。特別是廣泛分布的露采砂金礦山,土地沙化相當嚴重。因西藏氣溫低,一旦土地沙化,很難恢復治理。

(四)礦山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

大規模的采礦活動特別是露采礦山,以及由采礦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常使礦區地形、地貌發生較大變化,地貌景觀遭受破壞,生態環境惡化,城市周邊、公路沿線尤為突出。

西南地區建材非金屬礦山、冶金輔料非金屬礦山共有11301家,大部分建材非金屬礦山位於城市周邊和公路沿線,采空區山坡形成一片片「白茬山」,嚴重影響了公路沿線視線景觀,進而影響了西南地區旅遊形象。如昆明市周邊西山景區採石場和孫家箐采砂場,分別存在崩塌和滑坡,破壞了生態景觀和旅遊資源。

(五)對地下水系統補、徑、排條件的影響和破壞

西南地區礦業開發對水資源、水環境影響變化較大,特別是井下開採的礦山更為突出。井下開采形成大量采空區切斷和破壞了區域地下水均衡,采礦活動大量抽排礦坑水,改變了地下水自然流場及補、徑、排條件,改變了「三水」轉化關系,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如貴州省因采礦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面積達5778.53hm2,其中能源(煤)礦山地下水位下降面積5667.61hm2,占總下降面積的98%。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淺層地下水枯竭,地表泉點流量減少、甚至斷流,使該省地下水疏干至少造成約250處泉點(或民井)流量減少甚至枯竭,數萬人因采礦造成井泉乾枯而失去難以生存的水源,有的遷移他鄉,有的不得不採用工程手段從其他地方引水。數千畝水田改為旱地。

另一方面井下開采溝通礦層頂板或底板含水岩組、地表水、老窯積水等,致使這些水體湧入礦井內,造成礦井突水。如貴州老鷹山煤礦采空區塌陷致使地表產生裂縫和地面塌陷,造成附近河流流量減少甚至斷流、並導致礦井突水。由於煤層位於地下水位以下,煤層底板隔水層較薄,在開采過程中掘穿隔水底板,導致下伏岩溶水發生突水災害等。

4. 為什麼礦井采礦對環境危害如此大,還有人在做

有需求就有市場,只要有利可圖就有人去做,更何況是一些大的利潤,人們內心的私利是很嚴重的,這包括了大多數人,首先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做這個掙錢,其次他們認為自己不做,別人也會去做的,那還不如自己去做呢,另外他們可能對環境問題不會過於重視的,即使破壞一處地方的環境,這也影響不到他自己的環境,在他的眼裡自己對環境的破壞對於地球是沒有太多的影響的,最後追根揭底還是對錢的慾望,有的人為了賺錢都不惜犯罪,破壞環境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這些年來我們的礦產技術越來越好,環境部門也在環境恢復上的工作做的很好,這就可以了,我們要在新能源的開發上更加的努力,同時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減少垃圾的產生,這才能真正保護好我們的地球。

5. 廣西岑溪遭到野蠻采礦,20座礦山遭到了怎樣的破壞

這20座礦山的野蠻開采不僅僅讓當地的綠色植被慘遭破壞,同時隨意丟棄的廢土廢石也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從而引起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最終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廣西岑溪是我國花崗岩的一個采礦基地,因此每一年廣西岑溪都會生產很多的花崗岩,但是因為不正當的開采,不僅僅讓當地的人民群眾深陷其害,更影響了未來廣西岑溪對於花崗岩的開采工程。如今國家有關部門對於廣西岑溪野蠻開採的現象正在採取積極有效的方法進行補救,希望未來人們能夠看到生態環境逐漸變好的廣西岑溪。

我看著如此荒涼的大山不禁心感微涼,我希望廣西岑溪的當地政府能夠好好的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補救,從而還給當地百姓一個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

6. 礦山過度開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哪些

礦山開采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破壞。水文地質條件變化及區域水質污染,礦區開采造成地下儲水結構發生變化,地表徑流變更使得水源枯竭,礦坑水、廢石淋濾水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退化。由於表土清除,采礦後遺留的大部分礦渣,養分與水分缺乏。隨著土壤裂隙的擴大,土壤養分會直接滲入土壤中,造成嚴重的酸鹼污染、重金屬污染、有機毒害物質污染。危害毗鄰區環境和人類健康。

7. 小規模采礦帶來的環境災難

邦加島和勿里洞島居民喜歡把自己的居住地稱為 「Babel」。當談及環境活動時,這個詞有一個另外的意思:Babak Belur(嚴重破壞)。與環境問題聯系起來,這個詞就派上用場了。

由於過度開采,邦加島和勿里洞島的土壤遭到嚴重破壞。不但到處可見常年充滿污水的大坑,同樣挖掘出的泥土堆成的小山也到處可見。這些土丘和那些被亂砍濫伐後剩下的貧瘠小山丘沒什麼兩樣。在邦加島和勿里洞島的村莊里,這些是常見景觀。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應該在錫礦被開采後立即著手進行,但實際上這項工作幾乎沒有人去做。尤其在非法開采錫礦的地方,開采後的土坑和土丘在過去3年裡大量出現。

非法采礦單位的數量迅速增加,在過去3年裡,已達到了4350家。它們成為了邦加島和勿里洞島地區土壤的最大破壞因素。這樣的指責並不過分。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平均一家非法礦山挖掘兩個洞,這樣就會有8700個窟窿。這其中還不包括 PT TambangTimah和PT Kobatin兩家公司的挖掘工作。

這兩個合法的采礦公司在環境的問題上也並不是無可指責的。據邦加攝政政府的前任環境辦公室負責人 Yan Megawandi說,PT Timah和PT Kobatin兩家公司以前的礦區也很少做復墾和恢復植被的工作。不幸的是,有些被復原的地方又重新被非法的小礦業公司挖掘。結果,新種的樹也死掉了。

采礦對環境的破壞也波及海洋。據錫礦業的觀察者Eka Mulya Putra說,海邊的礦區在海底開鑿了很多洞,因為這些洞,邦加島和勿里洞島沿岸地區在遭受侵蝕,珊瑚礁也會被破壞掉。

環境嚴重受損促使邦加省政府決定優先解決非法小礦問題。代理總督 Amur Muchsim說,考慮到數以千計的非法 「窟窿」提供了全省人口14.5%的收入,印度尼西亞小規模采礦這個問題要分階段處理。此外,恢復環境將需要大量的資金。他還說,即使PTTimah的資產被出售,也不足以彌補廣泛的破壞。

PT Timah和PT Kobatin都有復墾和恢復植被的預算。但是2001年他們可能不會拿出一分錢。原因很簡單:復墾和恢復植被後,非法礦工又會重新刨開土壤。如此一來,他們的復墾和植被恢復又有什麼意義呢?為克服環境破壞問題,PT Timah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從2001年9月1日到9月15日注冊非法礦區。違反規定開采已經復原地區的,必須在2001年9月10日前停止活動。PT Tambang Timahs的董事長達爾文說,如果他們不按規定做,我們將採取法律行動。

盡管小規模采礦的問題在短時間內不會得到改善,但自1998年以來印度尼西亞已經步入正軌。在印度尼西亞,政府認為大部分 SSM 項目是違法的 (即使以前有些是合法的)。在過去的10多年裡,他們沒有積極的改觀。事實上,從1998年起,情況更加嚴重。這意味著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對印度尼西亞的河流造成了更大的破壞,製造了更多的汞污染,毀壞了更多的資源。

1998年以來,所有采礦活動都被雅加達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部所控制。就是說,集中管理。當SSM 的相關活動出現問題時,各省、地方政府都會輕描淡寫地說,這是中央政府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在多數情況下,發生利益沖突時,中央政府只能動用武力,出動軍隊和警察。2001年1月1日區域自治政策開始實施,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沒有準備好,也沒有相應的指導綱領。事實上,在處理任何行政事務的過程中,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亂作一團,職責不清。自上而下都缺乏領導能力,造成了這個地區的無政府狀態。由此而產生的結果是,除了金剛石以外的所有小型礦業與正規礦業沖突繼續。金剛石產業沒有沖突是因為沒有商業化的鑽石開采公司。如果說情況有所改善,那就是印度尼西亞政府和民眾開始意識到小規模采礦於造成了環境破壞。另外,盡管對於區域自治和權力下放的准備不夠充分,地方政府最終仍會比以往任何時候做得更好,包括小規模采礦的運營與管理方面。他們仍然需要技術、資金和指導。

8. 采礦會不會引發地質災害,有哪些解決辦法

礦山地質災害又稱礦井地質災害、采礦地質災害、礦區地質災害等是指在礦床開采活動中,因大量採掘井巷破壞和岩土體變形以及礦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與自然環境發生嚴重變化,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破壞采礦工程設備和礦區資源環境,影響采礦生產的災害。
防治方法:
(1) 建立和完善礦山開采前的風險評估與環境評估,並制定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政策法規和規劃體系。做到開采前嚴格評估,開產中積極防範,開采後積極恢復,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土地復懇納入法規,強制推行。
(2) 加強宣傳,普及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礦山開采人員素質,增強其對地質災害的危機感與警覺性。提高礦山生產過程中全員防災、減災技能與手段,強化礦山地質災害的防、險避險、搶險培訓。
(3) 開發與應用先進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學勘查手段,對礦山地質進行嚴密監測(威海晶合),對可能發生的潛在災害施行實時監測、動態監測,建立礦山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實現礦山地質與環境生態動態跟蹤與管理體系,避免重大人員財產損失。
(4) 加強礦坑、礦井邊坡設計,進行邊坡監測,堅固擋牆穩固邊坡地質構造,開挖後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及時做地質勘察,並做好預防措施。合理建設尾礦礦壩,形成穩定礦場與尾礦庫,降低滑坡和塌方風險。

9. 請問高手,如果采礦破壞了地下水資源,當地居民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對於采礦作業是否有相關規制謝

可以到當地的環保局反應情況,如果他們取樣分析證明地下水的破壞與采礦確實有關系,當地企業應該會解決的。采礦作業對這些環境產生的影響主要是環保局在管。

熱點內容
比特幣敲詐者說法不正確 發布:2025-08-23 22:55:33 瀏覽:906
比特幣怎麼劃轉不了 發布:2025-08-23 22:53:18 瀏覽:12
區塊鏈100問第57集 發布:2025-08-23 22:44:37 瀏覽:853
ethetc走勢 發布:2025-08-23 22:33:44 瀏覽:579
貨幣比特幣合約套期保值 發布:2025-08-23 22:13:24 瀏覽:52
比特幣轉帳礦工費 發布:2025-08-23 21:58:09 瀏覽:541
環保幣btc錢包填什麼 發布:2025-08-23 21:36:45 瀏覽:879
區塊鏈節點數上限 發布:2025-08-23 21:32:40 瀏覽:597
元宇宙引爆股市風口還是鬧劇 發布:2025-08-23 21:23:57 瀏覽:826
gec環保創業數字貨幣 發布:2025-08-23 20:54:40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