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第二地球挖礦SET咋注冊

第二地球挖礦SET咋注冊

發布時間: 2021-08-27 02:02:59

Ⅰ 注冊采礦工程師如何考需要什麼條件

第一種,國家承認的執業資格,具體報考請到各省人事考試計劃上找時間地點。好像今年沒有?
第二種:是一種偽職業資格(不是執業資格),某些培*訓機構辦的,基本上就是盈*利為目的的,考核後發證書,是對你職業技能的評定,求職就業時可以稍微有些作用騙騙單位,國家好像是不承認的。應該說這一種就是騙錢的,用處不大。騙騙外行還行。切勿上當。

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
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是指經考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資格證書》,並依法注冊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注冊執業證書》和執業印章,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及相關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
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英文名稱:Registered Mining/Mineral Exploration & Design Engineer。
2005年10月,人事部、建設部頒發了《關於印發〈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制度暫行規定〉、〈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和〈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資格考核認定辦法〉的通知》(國人部發[2005]86號),國家對從事采礦/礦物加工專業工程設計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職業准入制度,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統一規劃。考試工作由建設部、人事部共同負責,考務工作委託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負責。首次考試於2007年舉行。
二、考試級別科目設置 資格考試分為基礎考試和專業考試。基礎考試合格並符合專業考試報名條件的,可參加專業考試。專業考試合格後,方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資格證書》。
基礎考試分2個半天進行,各為4個小時。專業考試分專業知識和專業案例兩部分內容,每部分內容均為2個半天,每個半天均為3個小時。
專業考試分: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2個類別。考生在報名時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選擇其一。 三、報考條件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參加基礎考試:
(一)取得本專業(指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詳見附表,下同)或相近專業(指土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詳見附表,下同)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 (二)取得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1年。 (三)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1年。 基礎考試合格,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可申請參加專業考試: (一)取得本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2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3年。 (二)取得本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3年;或取得相近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 (三)取得含本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本專業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或取得含相近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5年。 (四)取得通過本專業教育評估的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或取得未通過本專業教育評估的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5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 (五)取得本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 (六)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8年。
四、部分科目免試條件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免基礎考試,只需參加專業考試: (一)取得本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5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 (二)取得本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或取得相近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三)取得含本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本專業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或取得含相近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8年。 (四)取得本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8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9年。 (五)取得本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9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10年。 (六)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12年。 (七)取得其他專業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15年。 (八)取得本專業中專學歷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25年;或取得相近專業中專學歷後,累計從事采礦/礦物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30年。 五、考試成績管理 資格考試合格者,頒發人事部統一印製,人事部、建設部用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資格證書》。
六、報名及考試時間 該考試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 報名時間: 考試時間:定於每年第三季度。
七、相關文件 人事部、建設部《關於印發〈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制度暫行規定〉、〈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和〈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資格考核認定辦法〉的通知》(國人部發[2005]86號)
附:勘察設計注冊采礦/礦物工程師新舊專業參照表
專業劃分 新專業名稱 舊專業名稱 本專業
采礦工程 采礦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 選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
相近專業 土木工程 礦井建設、建築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土木工程 資源勘查工程 地質礦產勘查、石油與天然氣勘查、應用地球化學 勘查技術與工程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 其他專業 除本專業和相近專業外的工科專業
註:1、表中「新專業名稱」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規定的專業名稱;「舊專業名稱」系指199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頒布前各院校所採用的專業名稱。
2、申報考核認定的人員,所學專業在「參照表」中未列出的,但又與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相近,在申報相關材料時,附在校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程設置表」(由原畢業院校出具),經所在單位核實並提出符合「本專業」、「相近專業」、「其他專業」的意見,通過單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初審後,由建設部組織有關專家審查確認。
3、申請參加考試的人員,所學專業在「參照表」中未列出的,可在報名時提交在校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程設置表」(由原畢業院校出具),經所在單位核實並提出符合「本專業」、「相近專業」、「其他專業」的意見後,由當地考試管理機構審核確認。

Ⅱ 第二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開普勒452b(Kepler 452b),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發現的外行星, 直徑是地球的1.6倍,地球相似指數(ESI)為0.83,位於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
這是2015年為止發現的首個圍繞著與太陽同類型恆星旋轉且與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被稱為地球2.0,「地球的表哥」。

Ⅲ 第二地球是啥

洛杉磯時報》3日報道,日前,天文學家們首次在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一顆以「穩定的軌道」繞它「自己的太陽」運轉的外太空行星。科學家預言,這顆氣體行星的軌道之所以如此穩定,正因為在那兒存在著一個與我們的太陽系極端相似的「第二太陽系」,在那個太陽系中,多半還包含著一顆類似地球的固體行星!
這個最新的科學發現是在7月3日的巴黎天文學會議上剛剛披露的。這是各國科學家研究外太空以來,首次發現跟太陽系驚人相似的銀河系。澳洲天文學家布拉德·卡特說:「這顆新發現的行星有點類似於我們的木星,它也是一個巨大的氣體星球,圍繞自己的太陽———HD70642公轉著,公轉周期大約是6年。但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它的運轉軌道是如此地驚人穩定。我們相信,在這個遙遠的星系內,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固體行星,甚至還可能存在可以衍生生命的第二地球。」
目前的探測技術還無法幫助科學家們直接通過望遠鏡發現第二地球的痕跡,科學家們只能根據發現的類木星巨大行星等來推測第二地球可能存在的證據。據報道,NASA決定於2007年啟動「開普勒計劃」,向太空中發射一枚專門尋找第二地球的太空望遠鏡。華盛頓卡耐基學會天文學家鮑羅·巴特勒說:「也許只需20年,就可以發現第二地球。」

據英國媒體11月30日報道,英國皇家天文台天文學家日前宣稱,他們已經發現重要證據,證明在「織女星」的軌道上可能環繞著一顆與地球相似的「第二地球」!

「織女星」旁發現類地球行星?

據報道,這個最新的科學發現是由位於英國愛丁堡皇家天文台的科學家們剛剛披露的,該發現將在12月1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發表。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相信宇宙中許多恆星都如太陽一般,存在著自己的行星系統,在過去的數年中,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了1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但它們幾乎全都是由熾熱的氣體組成的,而不是由岩石和礦物組成的類地行星。然而,英國皇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員日前發現,「織女星」系的現象卻顯然與眾不同,英國天文學家相信,在「織女星」系中不僅至少存在一顆氣體行星,在那兒也至少存在著另一顆小得多的、由岩石組成的類地球行星!

觀察不規則塵埃發現「第二地球」

據報道,英國天文學家是根據一台射電望遠鏡上的照相機拍下的資料得出這個研究結果的。該射電望遠鏡通過收集由宇宙群星、星團和其他物體所發射出來的無線頻率波來建立詳細的星體圖像,英國科學家發現,「織女星」系的圖像顯示,在這顆恆星周圍,環繞著一圈溫度相當冷的宇宙塵埃,塵埃的溫度低達零下180攝氏度,並且以一種很不規則的形態環繞「織女星」運轉。英國皇家天文台專家馬克·懷亞特對記者道:「這個不規則的塵埃圓環告訴我們,那兒一定存在著數顆行星。」

「織女星」系是否有生命?

如果英國天文學家的發現被其他國家的天文學家所證實,那麼它將證明在浩瀚宇宙中「第二地球」的確存在,因此太陽系外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因為生命是由碳和水組成的,只有在固體的類地行星上才能有足夠穩定適宜的環境衍生生命。不過,科學家們暫時還無法斷定「織女星」系中是否會有外星生命存在,「織女星」是一顆燃燒氫的矮星,它的亮度是太陽的54倍,即使在那兒存在著「第二地球」,但在那種極端的環境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相當可疑。

美「遮陽傘」尋第二地球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只能依賴間接方法探測數十光年外的行星。最普通的方法就是測量由行星重力引起的恆星「搖晃」現象,如果被觀測的恆星出現輕微「搖晃」現象,那就證明它旁邊有大型行星存在。

通過這一傳統方法可以測量到行星的質量及其距恆星的距離。然而,該方法只適用於那些類似木星和土星的大型氣體行星,像地球這樣可能孕育生命的小型固體行星,則難以通過該方法進行探測。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探測到了至少175顆太陽系外行星,但它們幾乎都是氣體行星。在這些行星中,只有兩顆是通過它們散發的紅外線而被直接探測到的。由於它們所圍繞的恆星散發眩目的光芒,所以通過天文望遠鏡目測的方法直接探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用50米「大菊花」遮蔽恆星光芒

不過,這種局面可能會有所改觀。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的韋伯斯特·卡什教授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披露了一種藉助太空「遮陽傘」尋找第二地球的方法。卡什是該校天體物理和太空天文學中心的主任。

卡什說:「一個世紀來,科幻小說作家總是猜測太陽系附近恆星系統中存在著第二地球,如果它們真的存在,那在下一個10年中,用我們的方法就能夠發現它們。通過它,我們將可以觀測到數十光年外的類地行星,可以對它們的大氣層進行化學分析,尋找生命存在的信號。」

根據該方法,科學家只需在距「哈勃」這樣的太空望遠鏡15000英里遠的太空中,安置一個直徑50米的雛菊花瓣狀塑料罩,就能有效阻擋外空恆星的光芒,使科學家得以通過太空望遠鏡清楚地觀測到圍繞外空恆星運行的行星,包括類似地球一樣的較小的固體行星。

可探尋30光年外行星上有無生命

根據卡什提出的「新世界觀測者」方法,科學家將把太空「遮陽傘」和一個太空望遠鏡一前一後發射到距地球100萬英里的太空中,然後,他們就可以在地球上遙控「遮陽傘」打開花瓣狀的塑料罩,並可以遙控它上面的推進器,使其移動到科學家希望觀測的恆星方向。

科學家認為,通過太空「遮陽傘」的花瓣狀邊緣,本來被恆星光芒掩蓋的遙遠行星看起來將會是一個清晰的斑點。通過這種新觀測方法,科學家可以確定遙遠的類地行星上有沒有海洋、大陸、極地冰帽、雲彩等特徵,甚至可以觀測那裡有沒有甲烷、氧氣和水等生命必需品存在的信號。

卡什表示,該方法可以讓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至少30光年外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即使像月球那麼小的行星,也可能會被觀測到。

「遮陽傘」可能2013年上天

據悉,美國宇航局(NASA)先進概念協會對卡什的理論非常感興趣,目前已經初期投資40萬美元研究這一方法的可行性。

和卡什一起研究這項計劃的科學家還包括來自普林斯頓大學、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華盛頓卡耐基學會的眾多專家。

該研究小組已經遞交了一份計劃,希望能在2013年發射升空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承者」———「詹姆斯-韋伯」紅外線天文望遠鏡旁配置一個太空「遮陽傘」,而NASA也在考慮這一可能將耗資4億美元的太空計劃。

除了「新世界觀測者」,美國科學家還提出了一個更為先進的計劃———「新世界拍照者」,該計劃尋求在月球上建立一組天文望遠鏡,並在月球軌道附近排列一圈太空「遮陽傘」,科學家們認為,通過該計劃,他們將可以拍攝下那些遙遠的類地行星的清晰圖像。

超級計算機模擬「第二地球」:奧里里亞和藍月亮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人們有關外星生物的印象大都是從《外星人》、《異形》等科幻電影中得來的,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著外星生物,那麼它們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呢?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在5月30日首次播出的特別節目《外星生物》,美國科學家們經過潛心研究,通過特殊計算機系統模擬外星體生存環境,向觀眾展示了在外星體存在的各種離奇古怪的生命。

超級計算機模擬「第二地球」:奧里里亞和藍月亮

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特別節目《外星生物》中,美國NASA、SETI協會和英國天文學界、生物學界的科學家們用計算機模擬出了兩個可能在銀河系中存在,並可能孕育著生命的外星天體———在科學家的實驗中,他們先用可以預言地球氣候的超級計算機模擬了一顆圍繞紅矮星運轉的天外行星上的氣候。

紅矮星是銀河系中與地球近鄰的一顆恆星,它的體積是太陽的8倍,在它的周圍有一顆行星圍繞其旋轉,這顆行星半邊星體面對著紅矮星,充滿著「陽光」,而另半邊星體卻無法接受到紅矮星的「照射」,一直處於黑暗之中。科學家們對紅矮星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大膽推測這個紅矮星就相當於我們的太陽,它的存在條件有可能在其行星上孕育生命體。科學家們正是基於此建立一個模擬實驗,推測外星體的氣候及存在的生命體狀況。

讓科學家們震驚的是,模擬結果顯示,這樣的行星如同「第二地球」,上面完全有條件孕育外星生命!基於最近的科學研究和太空觀測,科學家將模擬實驗中的兩顆星體分別命名為「奧里里亞」和「藍月亮」。

盡管人類至今沒有在太陽系外發現外星生命存在的痕跡,但科學家相信,如果「外星生命」真的存在,那麼就可能是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來的「奧里里亞」和「藍月亮」上的外星生物的模樣。

「奧里里亞」沒有季節、白天和黑夜,一面向著太陽,一面被冰層包裹

科學家相信,在由紅矮星組成的恆星系統中,很可能存在著孕育生命的行星。在《外星生物》節目中,科學家先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一顆圍繞紅矮星運轉的虛擬行星———「奧里里亞」,它是最適合孕育生命的銀河系行星的代表。英國劍橋大學進化生物學家西蒙·康威·莫里斯說:「我們確信可以在銀河系中發現和奧里里亞相似的行星,這只是時間問題。」

在「奧里里亞」行星上,沒有季節、白天和黑夜,「奧里里亞」的一面永遠面對著它的太陽———紅矮星,而它的另一面則永遠處於黑暗之中。黑暗的一面永遠被冰層覆蓋,而朝著紅矮星的一面則有廣闊的河流和洪水肆虐的平原,雲彩和閃電、風暴主宰著天空。

生命

通過計算機模擬,生物學家們構想了一些從理論上可以在「奧里里亞」上生存的外星生物———它們包括像巨大植物般的動物「刺激扇」(Stinger Fans)、長頸鹿般的掠食者「大胃豬」(gulphogs)以及可以消融肉食的蝌蚪狀生物「歇里底里」(hysteri-a)。

「刺激扇」的頂部長有巨大的扇狀物,它們是血肉動物,靠太陽能量為食;巨大的觸須使它們能在淤泥上光滑移動,從而尋找更好的地方吸收太陽能。「大胃豬」則在「刺激扇」叢林中生活,它有15英尺高,體型像水牛,但脖子卻像長頸鹿,盡管它看相醜陋,但科學家相信它奔跑的速度不亞於一匹賽馬。而「歇里底里」則以消化瀉湖中的小生物為生。科學家認為,該行星最主要的動物還包括一種犰狳狀的生物———「mudpod」,它具有三雙腿,能像鱷魚一樣在水中游泳。

「藍月亮」一天長達240小時,樹近1公里高,鯨能飛翔

而計算機模擬的「藍月亮」,則圍繞著一顆巨大的行星運轉,那顆行星所處的太陽系有兩顆太陽。「藍月亮」上一天有240小時,它的大氣層濃度是地球的三倍厚,像懸浮的海洋。由於大氣層密度高,地心引力輕,在「藍月亮」上飛翔將是輕而易舉的事。由於該星球上的二氧化碳比地球濃上30倍,因此巨大的平頂「寶塔樹」可以長到0.8公里高。「生物圈計劃」地球學家馬丁·希斯博士道:「我想有一天,我們一定會發現像藍月亮一樣的星體,這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想像。」

「藍月亮」上長著茂密的「寶塔樹」森林,「寶塔樹」的頂部具有碗狀的凹口,用來收集雨水。為了能夠支持水的重量,「寶塔樹」下面會互相糾結,像建築結構一樣交疊在一起。

「藍月亮」上的食肉動物是一種類似風箏的動物,它們垂下的觸須如同「死亡陷阱」,能將地面上的生物消融在噴射出的酸液里。「藍月亮」上還有一種可以在天空中飛翔的「飛鯨」,它們很像地球上的鯨,惟一不同的是,它擁有33英尺長的翅膀,可以在「藍月亮」數千英尺高的天空中翱翔。如果它們飛得太低,將會遭到另一種黃蜂狀生物的攻擊,這種尺寸像鷹般大的黃蜂狀生物名叫「斗篷幽靈」,它們具有三隻360度視角的眼睛,鋒利的鳥喙可以撕裂「飛鯨」的堅肉。

銀河系行星有數百億顆,地球人絕對不是孤單的,一定會有其他外星生命體存在著

近幾年來,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成為生命的避風港。盡管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只發現了上百顆天外行星,但天文學家們相信,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未被發現的行星至少有數百億顆。

SETI計劃科學家肖斯塔克道:「銀河系中的行星就像蟲子一樣普遍,如果銀河系中的多數行星都像木星一般大,並且所有行星都無法孕育生命,那將是非常奇怪的事情,這太不合情理了。我想我們最遲到2025年,就可能會找到外星生物。」

科學家盡管沒有排除外星生命會產生於其他一些外星化學物質的可能性,但科學家仍相信,外星生命最可能還是基於二氧化碳和水,就像地球生命體一樣。科學家還相信,在外星生命間,達爾文的「進化論」依然有效,自然選擇將決定著一切。

英國劍橋大學進化生物學家西蒙·康威·莫里斯道:「我們理解的生命是非常特殊和非常奇怪的東西,無論它們之間的外形差異有多大,它們依賴的元素包括二氧化碳和液態水。地球上的生命體遵循著達爾文的進化論,我相信外星生命體也將不例外。」

目前,宇宙智慧研究中心(SETI)的科學家們在這期電視節目中只是模擬推測出外星生命體是長得什麼模樣,但是他們堅信一個觀點:在銀河系中,我們地球人絕對不是孤單的,一定會有其他外星生命體存在著,也許一些外星智慧生命體的文明要遠高於地球人類!

劍橋生物學家驚嘆:「這是一個尋找外星生命的世紀!」

盡管許多科學家認為外星生物的存在不可避免,但至今人類仍沒有找到任何堅實的證據顯示外星生命存在。幾十年來,「尋找外星生物」SETI計劃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用天文望遠鏡搜索外星生物的無線信號,但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任何有意義的發現。該機構正在建造一種新的射電望遠鏡,它將能夠監控超過100萬顆恆星系統的無線信號。

而歐洲宇航局的「達爾文計劃」也將採用NASA未來的「陸地行星發現者」太空望遠鏡掃描太空,搜尋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化學信號,譬如二氧化碳、氧氣、甲烷和水蒸氣等。「陸地行星發現者」將到2015年左右才能投入使用,而NASA尋找地外行星的「凱普勒計劃」可能也要到2008年才正式運行,該計劃可以允許科學家搜尋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地球大小行星。劍橋大學生物學家康威·莫里斯道:「這是一個尋找外星生命的世紀,這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

Ⅳ 需要滿足哪些條件,人類可以移居到「第二地球」呢

自人類走出地球,眺望更遙遠的宇宙後,目光終於不再局限,看到宇宙的深處後,一些新想法也隨之涌現。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難免會感到孤獨,在這浩瀚的宇宙中,星體數不勝數,有沒有地外生命的存在呢?如果有,意味著這些星球具備誕生生命的條件,那人類能不能移居到此呢?這些問題常年困擾著科學家,這么久以來,人類尋覓第二地球從未停止過步伐,從月球到火星再到金星,一步一個腳印,耗費了巨資,終究一無所獲。

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來看,想要在外太空任意穿梭,難度系數較大,因為外太空的環境惡劣,宇宙飛船的打造需要特殊的材料,對宇航員的身體素質要求也很高,面對那些可能適合宜居的系外星系,人類也只能遠遠望去。那麼人類就真的只能止步於此嗎?很顯然並不是,事實情況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悲觀。“第二地球”主動現身,人類想要移居在此,需滿足這2大條件!

科學家首次發現以輻射為食的真菌

曾經有科學家發現一種以輻射為食的真菌,它就是球孢枝孢霉,它不僅能適應高輻射的環境,還能將輻射轉換為能量,用於航空航天。在飛船中培育這些真菌,將輻射全部吃掉,或許人類就能夠在火星上生存了,移居也將不是夢。雖然移居火星是一段漫長的路程,但科學家們從未放棄過。

Ⅳ 怎麼破解第二地球...........

這個最新的科學發現是在7月3日的巴黎天文學會議上剛剛披露的。這是各國科學家研究外太空以來,首次發現跟太陽系驚人相似的其他星系(銀河系內)。澳洲天文學家布拉德·卡特說:"這顆新發現的行星有點類似於我們的木星,它也是一個巨大的氣體星球,圍繞自己的太陽---HD70642公轉著,公轉周期大約是6年。但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它的運轉軌道是如此地驚人穩定。我們相信,在這個遙遠的星系內,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固體行星,甚至還可能存在可以衍生生命的第二地球。"
目前的探測技術還無法幫助科學家們直接通過望遠鏡發現第二地球的痕跡,科學家們只能根據發現的類木星巨大行星等來推測第二地球可能存在的證據。據報道,NASA決定於2007年啟動"開普勒計劃",向太空中發射一枚專門尋找第二地球的太空望遠鏡。華盛頓卡耐基學會天文學家鮑羅·巴特勒說:"也許只需要20年,就可以發現第二地球。"

盡管許多科學家認為外星生物的存在不可避免,但至今人類仍沒有找到任何堅實的證據顯示外星生命存在。幾十年來,"尋找外星生物"SETI計劃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用天文望遠鏡搜索外星生物的無線信號,但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任何有意義的發現。該機構正在建造一種新的射電望遠鏡,它將能夠監控超過100萬顆恆星系統的無線信號。
而歐洲宇航局的"達爾文計劃"也將採用NASA未來的"陸地行星發現者"太空望遠鏡掃描太空,搜尋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化學信號,譬如二氧化碳、氧氣、甲烷和水蒸氣等。"陸地行星發現者"將到2015年左右才能投入使用,而NASA尋找地外行星的"凱普勒計劃"可能也要到2008年才正式運行,該計劃可以允許科學家搜尋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地球大小行星。劍橋大學生物學家康威·莫里斯道:"這是一個尋找外星生命的世紀,這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

Ⅵ 第二地球的基本介紹

這個最新的科學發現是在7月3日的巴黎天文學會議上剛剛披露的。這是各國科學家研究外太空以來,首次發現跟太陽系驚人相似的其他星系(銀河系內)。澳洲天文學家布拉德·卡特說:「這顆新發現的行星有點類似於我們的木星,它也是一個巨大的氣體星球,圍繞自己的太陽———HD70642公轉著,公轉周期大約是6年。但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它的運轉軌道是如此地驚人穩定。我們相信,在這個遙遠的星系內,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固體行星,甚至還可能存在可以衍生生命的第二地球。」
目前的探測技術還無法幫助科學家們直接通過望遠鏡發現第二地球的痕跡,科學家們只能根據發現的類木星巨大行星等來推測第二地球可能存在的證據。據報道,NASA決定於2007年啟動「開普勒計劃」,向太空中發射一枚專門尋找第二地球的太空望遠鏡。華盛頓卡耐基學會天文學家鮑羅·巴特勒說:「也許只需要20年,就可以發現第二地球。」

Ⅶ 人類發現的第二地球是怎樣的

科學家發現36光年外的一顆行星極有可能是人類迄今發現的和地球最近似的星球。

這顆「第二地球」的編號是:HD85512B。位於南天的船帆座,圍繞一顆黃矮星運行。天文學家們使用安裝在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高精度徑向運動行星搜尋設備」獲得了這一發現。

徑向速度法是搜尋系外行星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技巧。由於周圍行星運行產生的引力影響,盡管很微弱,但是中央的恆星仍然會顯示出微小的晃動,這是行星引力對其拖拽的結果。這樣一來,只要對中央恆星的位置進行超高精度的測量,我們就能推知那顆看不見的行星是否存在和質量大小。

根據HARPS設備提供的數據,這顆行星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3.6倍,而這顆行星圍繞恆星運行的距離恰到好處,它所處的位置恰好位於宜居帶的外緣。如果將它移動到太陽系內,那麼它的軌道位置大致就位於金星軌道稍稍外側。在這個距離上,這顆行星從它的太陽那裡得到的熱量僅僅比地球接收到的稍多一些。這使得其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可能性大增。科學家們認為液態水對於生命的生存十分關鍵。

另外,只要這顆行星的表面雲覆蓋量至少達到50%,就足以將多餘的熱量反射回太空,從而保證其表面溫度不至於過高。一般而言地球的平均雲覆蓋量接近60%,因此行星HD85512B上空飄滿雲朵也並非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幻想。當然至於這種雲具體是由什麼成分構成的就另當別論了,要想存在類似地球那樣的水冰晶雲,那就要求這顆星球上擁有和地球成分類似的大氣層。而要驗證這一點,光靠現有的技術設備還辦不到。

第二地球

Ⅷ 「第二地球」是哪個星球什麼時候可以移居

地球作為人類的唯一家園,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曾經霍金在生前就預言地球在未來不適合人類生存,並提倡人類前往外太空生存。

如果地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誰會是人類的“第二家園”呢?科學家很快就鎖定了火星,因為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與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還被人類稱為是地球的“姊妹星”,而且火星與地球一樣都是處於宜居帶中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也不算遠,所以火星的宜居性要大得多。

有人可能會說火星是一顆沙漠行星,地表土地貧瘠,乾旱又缺水,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但是在科學家的探索下,我們發現火星上是存在水資源的,而水是生命之源,水資源的存在為生命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不過要想火星能夠適宜生命生存,僅僅需要水是遠遠不夠的,大氣層對於生命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大氣層可以抵禦太陽系的有害射線、紫外線等物質,能夠保護生命,地球曾經歷多次行星撞擊,但總是可以化險為夷,這其實就與大氣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可是火星上的大氣層很稀薄,大氣密度大約只有地球的1%,況且火星也沒有氧氣,人類要想移居火星似乎變得十分渺茫,但是這一切都不是問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早就制定了計劃,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對於火星移民計劃信心滿滿。

人類還將在火星上釋放大氣、種植植物並收獲氧氣,讓火星變成“第二地球”,如果這一切都能夠順利開展下去的話,那麼移居外太空的夢想就要成真了,人類在不久的將來就要搬家,離開地球,前往火星。不知道大家對於火星移民計劃感不感興趣呢?大家對於火星移民計劃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

Ⅸ 儲水量比地球多100倍的「第二地球」為何讓科學家興奮

在霍金生前,提醒過人類要盡快尋覓第二家園,話語中帶有一絲肯定,對於霍金所說的話,科學家們銘記於心,這些年來從未停止過尋找,以地球為參照物,只要能找到與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人類有可能實現移居,尋找了這么久,依舊未果,令科學家們有些灰心。

地球現如今遇到的災難

人類尋找第二家園是有原因的,霍金曾預言過全球變暖,如今一一應驗,北極突破38度高溫,南極凍土層的迅速消融,無數遠古生物遺骸的重現,令人猝不及防,如今的地球環境已經容不得一絲懈怠。從各方面來看,人類都要加快尋找第二家園的步伐,所有的希望全部放在木衛二上,如果人類現在能夠打造出一艘超光速的宇宙飛船,到木衛二上去看一看,或許會有更大的突破,只可惜現在有諸多的局限性。

宇宙浩瀚無垠,肯定不止地球這一顆星體孕育著生命,還有很多星球人類並未踏足。人類了解到的只是九牛一毛,專家們發現這顆環境優渥的木衛二,雖然它的各項條件均符合人類生存,很多問題也相繼涌現,如果人類能全部克服,移居將不再是夢。你們對木衛二還有怎樣的了解呢?

熱點內容
比特幣今日價格美元新聞 發布:2025-08-17 00:30:56 瀏覽:62
穿越利用比特幣發財 發布:2025-08-17 00:03:43 瀏覽:46
幣圈社群方案 發布:2025-08-16 23:30:05 瀏覽:560
比特幣人報 發布:2025-08-16 23:26:19 瀏覽:801
2017比特幣挖礦機螞蟻 發布:2025-08-16 23:18:45 瀏覽:471
1070xeth 發布:2025-08-16 23:12:12 瀏覽:525
幣圈期權哪家交易所最好 發布:2025-08-16 22:39:04 瀏覽:455
3月1日以太坊升級 發布:2025-08-16 22:22:26 瀏覽:61
區塊鏈追蹤物流 發布:2025-08-16 22:18:36 瀏覽:847
醬酒智造區塊鏈 發布:2025-08-16 22:18:22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