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災難
Ⅰ 宜興男子浴池打洞盜采66噸紫砂礦一案引熱議,該案件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宜行兩位男子在浴室里打洞挖了六十六噸的紫砂,但是在判罪的問題上其實是有難點的。本案的難度除了紫砂價格外,還涉及公共安全的問題。
為什麼判罪呢?
因為我國規定采礦必須有采礦許可證,兩位男子的行為是私自采礦,肯定要受到處罰。除此之外,兩位男子是從浴室里私自打洞進行采礦的,因此這種行為有可能給居民樓造成公共安全隱患,並且破壞了當地的地質環境,後期的修復還要花費很大一番功夫,對於公共安全這一塊造成的隱患很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問題,所以要及時修復。
Ⅱ 采礦場作業造成當地村民房屋倒塌、農田、水塘塌陷,百姓怎麼維權
這種情況應該責令當地有關部門整改,還你本來面貌。如整改不力,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他們對你家的住房問題給予徹底的解決
Ⅲ 生態災難的例子
1、北極冰蓋融化
隨著季節更替,冰蓋會消融和凝固。但是永久凍土的消失是一個更漫長的過程。極地地區的海岸陸地正因一些因素而受到威脅。
全球溫度逐漸升高,融化了富含泥漿的 凍土沉積物,增加了海洋風暴的強度,波濤沖刷了沉積物,並且引發洪水侵蝕了大片土地。在圖片中,阿拉斯加波福海正在消失的海岸線顯示了氣候改變的影響。
2、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泄露
人類引起的最大的核災難發生於1968年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4月26號早上一點多,一座反應堆發生了爆炸。伴隨著爆炸的火焰以及核泄漏,50人當場喪生,上千人患上了癌症,並在此之後也都紛紛死去。
真正的災難在切爾諾貝利不停涌現。輻射擴展到了很遠的地方,污染了空氣、食物和地下水,影響當地人長達幾十年之久。現在美國核電站的數量超過60座,許多都有多個反應堆。
3、巴西亞馬遜雨林遭到人類砍伐,嚴重破壞
對巴西亞馬遜雨林的砍伐在過去十年中以驚人的速度上升。牧場主、農場主和伐木者每年都會摧毀10088平方英里雨林,這相當於英國漢普郡的面積。世界上超過50%的野生動物和40%的氧氣都來自亞馬遜。
4、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工業采礦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靠開采稀有金屬來拉動經濟。但是可能會付出很大環境代價。人們在地上挖礦坑並開采需要的礦物,土壤侵蝕會影響地表並且會破壞生態平衡。
采礦地區的生態很難恢復。例如,印度的蘇肯達山谷的鉻鐵礦儲量佔全印度的95%,連續地開采已經把那兒變成了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5、過度捕撈
人類過去二十年食用的魚的種類實際上在下降。需求的上升和供應的下降已經讓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的藍鰭金槍魚和北大西洋鱈魚完全絕種了。
2009年記錄過度捕撈的文件名叫《終點》。除了的遺憾不能再烹調魚了,重要的海洋生物鏈的斷裂會影響人類的生存。海洋的健康和持續發展是世界氣候的主要驅動因素,它是海洋和陸地食物供應的基礎。
Ⅳ EVE災難級和鵬鯤級哪個挖礦更好
鯤鵬好,高槽多,再加上是C族船,CPU也多些,可以裝更多采礦器。
樓主想采礦的話還是採掘者級的船好
Ⅳ 小規模采礦帶來的環境災難
邦加島和勿里洞島居民喜歡把自己的居住地稱為 「Babel」。當談及環境活動時,這個詞有一個另外的意思:Babak Belur(嚴重破壞)。與環境問題聯系起來,這個詞就派上用場了。
由於過度開采,邦加島和勿里洞島的土壤遭到嚴重破壞。不但到處可見常年充滿污水的大坑,同樣挖掘出的泥土堆成的小山也到處可見。這些土丘和那些被亂砍濫伐後剩下的貧瘠小山丘沒什麼兩樣。在邦加島和勿里洞島的村莊里,這些是常見景觀。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應該在錫礦被開采後立即著手進行,但實際上這項工作幾乎沒有人去做。尤其在非法開采錫礦的地方,開采後的土坑和土丘在過去3年裡大量出現。
非法采礦單位的數量迅速增加,在過去3年裡,已達到了4350家。它們成為了邦加島和勿里洞島地區土壤的最大破壞因素。這樣的指責並不過分。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平均一家非法礦山挖掘兩個洞,這樣就會有8700個窟窿。這其中還不包括 PT TambangTimah和PT Kobatin兩家公司的挖掘工作。
這兩個合法的采礦公司在環境的問題上也並不是無可指責的。據邦加攝政政府的前任環境辦公室負責人 Yan Megawandi說,PT Timah和PT Kobatin兩家公司以前的礦區也很少做復墾和恢復植被的工作。不幸的是,有些被復原的地方又重新被非法的小礦業公司挖掘。結果,新種的樹也死掉了。
采礦對環境的破壞也波及海洋。據錫礦業的觀察者Eka Mulya Putra說,海邊的礦區在海底開鑿了很多洞,因為這些洞,邦加島和勿里洞島沿岸地區在遭受侵蝕,珊瑚礁也會被破壞掉。
環境嚴重受損促使邦加省政府決定優先解決非法小礦問題。代理總督 Amur Muchsim說,考慮到數以千計的非法 「窟窿」提供了全省人口14.5%的收入,印度尼西亞小規模采礦這個問題要分階段處理。此外,恢復環境將需要大量的資金。他還說,即使PTTimah的資產被出售,也不足以彌補廣泛的破壞。
PT Timah和PT Kobatin都有復墾和恢復植被的預算。但是2001年他們可能不會拿出一分錢。原因很簡單:復墾和恢復植被後,非法礦工又會重新刨開土壤。如此一來,他們的復墾和植被恢復又有什麼意義呢?為克服環境破壞問題,PT Timah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從2001年9月1日到9月15日注冊非法礦區。違反規定開采已經復原地區的,必須在2001年9月10日前停止活動。PT Tambang Timahs的董事長達爾文說,如果他們不按規定做,我們將採取法律行動。
盡管小規模采礦的問題在短時間內不會得到改善,但自1998年以來印度尼西亞已經步入正軌。在印度尼西亞,政府認為大部分 SSM 項目是違法的 (即使以前有些是合法的)。在過去的10多年裡,他們沒有積極的改觀。事實上,從1998年起,情況更加嚴重。這意味著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對印度尼西亞的河流造成了更大的破壞,製造了更多的汞污染,毀壞了更多的資源。
1998年以來,所有采礦活動都被雅加達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部所控制。就是說,集中管理。當SSM 的相關活動出現問題時,各省、地方政府都會輕描淡寫地說,這是中央政府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在多數情況下,發生利益沖突時,中央政府只能動用武力,出動軍隊和警察。2001年1月1日區域自治政策開始實施,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沒有準備好,也沒有相應的指導綱領。事實上,在處理任何行政事務的過程中,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亂作一團,職責不清。自上而下都缺乏領導能力,造成了這個地區的無政府狀態。由此而產生的結果是,除了金剛石以外的所有小型礦業與正規礦業沖突繼續。金剛石產業沒有沖突是因為沒有商業化的鑽石開采公司。如果說情況有所改善,那就是印度尼西亞政府和民眾開始意識到小規模采礦於造成了環境破壞。另外,盡管對於區域自治和權力下放的准備不夠充分,地方政府最終仍會比以往任何時候做得更好,包括小規模采礦的運營與管理方面。他們仍然需要技術、資金和指導。
Ⅵ 礦山崩塌、滑坡災害防治要點
露天采礦的高陡邊幫、地下采礦山體邊部是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多發地段。礦山崩塌、滑坡對礦山安全生產危害巨大,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露天采礦場提前關閉。要避免或減輕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危害,必須在礦山建設初期,認真做好采礦、選礦、輔助生產設施及生活區選址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盡可能避開崩塌、滑坡災害隱患點,如受地形地貌條件制約,不得不在隱患區內建設時,必需事先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和控制隱患的發生。
5.4.5.1 崩塌的預防
在山地區,地下采礦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縫可誘發山體崩塌、滑坡災害鏈。如甘肅阿干鎮煤礦因井下采空而引發的山體崩塌。陝西銅川金華山煤礦滑坡,摧毀了村莊和工業廣場等設施。
崩塌多發生於坡度大於55°、高度大於30m、坡面凹凸不平的陡峻斜坡上。岩性對岩質邊坡的崩塌具有明顯的控製作用。一般來講,塊狀、厚層狀的堅硬脆性岩石,常形成較陡峻的邊坡,若構造節理或卸荷裂隙發育且存在臨空面,則極易形成崩塌;相反,軟弱岩石不易發生崩塌。根據礦山崩塌發生的機理即可從采礦設計和工藝上採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予以預防。
5.4.5.2 滑坡的防治
防止露天采礦邊幫滑坡首先要確定合理的邊坡角,為使露天採掘剝離作業正常進行,采場邊坡岩體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露天礦邊坡角過陡時,穩定性差,容易發生滑坡災害,危及人員和設備的安全;邊坡角過緩,則會增加剝離量,降低采礦經濟效益。因而,綜合考慮礦體形態、埋藏條件、露天采場邊坡岩石力學性質、斷層節理、地下水位的變化、采場內爆破震動、采場幾何形狀、降雨因素等,確定合理的露天采礦場的邊坡角至關重要。目前邊坡角取值的經驗數據為:鐵道運礦的露天煤礦底幫邊坡角一般不超過30°,頂幫取30°~40°,端幫可稍陡;金屬露天礦頂底幫邊坡角取40°~50°,礦體緩斜或有不利地質結構時,相應降低。為了避免露天礦邊坡發生滑坡,在露天礦邊緣設置疏導水防洪設施,經常性檢查邊坡穩定,防止災害的發生。
面對滑坡地質災害隱患,應綜合考慮防治災害費用和受威脅對象的重要性,以優先考慮搬遷避讓為上,對不能搬遷避讓躲避災害發生的,可採用工程措施治理。如陝西焦坪露天煤礦用抗滑樁治理滑坡。另外,及時用土回填溝壑、山體邊部的裂縫,避免降雨入滲形成和加劇滑坡的發生。在廢石、煤矸石堆放的山溝中,修建攔渣擋牆,防止鬆散廢渣在重力、暴雨等因素下形成滑坡災害。總之,在查明誘發滑坡主要因素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經濟因素,設計「砍頭」、「攔腰」和「壓腳」等經濟合理的治理方案。
Ⅶ 采礦會不會引發地質災害,有哪些解決辦法
礦山地質災害又稱礦井地質災害、采礦地質災害、礦區地質災害等是指在礦床開采活動中,因大量採掘井巷破壞和岩土體變形以及礦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與自然環境發生嚴重變化,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破壞采礦工程設備和礦區資源環境,影響采礦生產的災害。
防治方法:
(1) 建立和完善礦山開采前的風險評估與環境評估,並制定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政策法規和規劃體系。做到開采前嚴格評估,開產中積極防範,開采後積極恢復,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土地復懇納入法規,強制推行。
(2) 加強宣傳,普及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礦山開采人員素質,增強其對地質災害的危機感與警覺性。提高礦山生產過程中全員防災、減災技能與手段,強化礦山地質災害的防、險避險、搶險培訓。
(3) 開發與應用先進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學勘查手段,對礦山地質進行嚴密監測(威海晶合),對可能發生的潛在災害施行實時監測、動態監測,建立礦山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實現礦山地質與環境生態動態跟蹤與管理體系,避免重大人員財產損失。
(4) 加強礦坑、礦井邊坡設計,進行邊坡監測,堅固擋牆穩固邊坡地質構造,開挖後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及時做地質勘察,並做好預防措施。合理建設尾礦礦壩,形成穩定礦場與尾礦庫,降低滑坡和塌方風險。
Ⅷ 求一電影 一個采礦的人發明了一個東西 他和他的隊伍到太空去挖洞放炸彈炸隕石
1998 - Armageddon - 世界末日
Ⅸ 采礦對環境的危害
一、露天采銅對環境有什麼危害:露天礦山容易造成水體污染、地質災害、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及水環境污染等危害。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二、露天採煤對環境有什麼危害:為露天煤礦要大面積的開挖地面,所以對地面植被的破壞很嚴重,其次地表疏鬆會造成水土流失,第三是會造成土壤酸化,因為煤炭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煤炭的開采會造成大量硫元素融合到水體中,進而造成土壤酸化,第四,會造成泥石流,塌方災害。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三、采鐵對環境有什麼危害:水土流失、礦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以及采礦過程中含化學物的廢水對地下水的污染等。
治理與防護方法:開發新能源,減少開采,合理開采。
拓展資料
一、什麼是水體污染
當進入水體的污染物質超過了水體的環境容量或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變壞,從而破壞了水體的原有價值和作用的現象,稱為水體污染水體污染的原因有兩類:一是自然的,二是人為的。特殊的地質條件使某種化學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爛時產生某些有害物質、雨水降到地面後挾帶各種物質流人水體等造成的水體污染,都屬於自然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