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水平挖礦法

水平挖礦法

發布時間: 2021-09-01 19:24:13

Ⅰ 充填采礦法

用充填采礦法回採礦體時,也是將采區劃分為礦房和礦柱兩個步驟回採,先採礦房,後采礦柱。其特點是隨回採工作的進行,用充填材料將回採後的空間允填起來。充填料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維護礦房的上下盤圍岩;二是形成工作台,工作人員站在充填料上面進行鑿岩、爆破、出礦等工作。這種采礦方法主要用於:

① 礦石穩固而圍岩不夠穩固;

② 地表不允許崩落;

③ 開采稀有、貴重金屬或高品位富礦,要求損失率、貧化率小;

④ 礦床有自燃發火危險;

⑤ 礦體傾角一般在50°~60°以上。

(一)水砂沖填采礦法:

1.概述

由於生產的不斷發展,允填采礦法也有新的改進。近年來,我國地下金屬礦山使用水砂充填采礦法的逐漸增多。水砂允填法的實質是藉助水力沿管道系統,將允填材料輸送到回採工作面進行充填。

2.典型方案

圖5-5-16為我國銅綠山銅礦上向水平分層護壁爐渣水力沖填采礦法的

圖5-5-16 上向水平分層護壁爐渣水力充填采礦法

一個典型方案。該礦的礦床為急傾斜、極厚礦體的銅礦,品位很高,礦石為含銅磁鐵礦,堅硬而穩固。圍岩為矽卡岩、大理岩和花崗閃長岩等,屬中等穩固。地表有湖泊,不允許崩落。根據上述特點,採用水砂沖填采礦法。

采區劃分和構成要素為在每個階段上劃分若干個采區。當礦體厚度大於10~12m時,采區垂直礦體走向布置;當礦體厚度小於10~12m時,采區則沿走向布置。每個采區又劃分為礦房和礦柱,當采區垂直走向布置時,礦房寬度為7m,礦柱寬度為9m。礦房頂柱厚為4~6m,底柱高為5~7m,階段高度為60m。

3.采准切割工作

采准包括掘進穿脈巷道、采場充填井、放礦閘門硐室、拉底巷道以及拉底水平以下的放礦溜井和濾水進風行人井等。

穿脈巷道掘進在礦房及間柱的分界線上,以兼顧礦房與礦柱兩者回採的需要。穿脈巷道主要起運輸礦石並兼以探礦作用。其斷面為2.4m×2.75m,鋪設有單軌。

充填天井按設計要求沿礦房長度每隔30~40m設置一個。充填井原則上應位於采場中央,以便等距離地充填整個采場。充填井規格有兩種:用吊罐法施工時,其斷面為1.8m×2m;用普通法掘進時,其斷面為1.8m×1.5m。充填井分兩格,即分梯子間與充填管子間。充填井主要用來下放充填料和作回風用。

人行濾水井主要用作行人、濾水、進風和提升材料設備等。根據安全生產的要求,一個采場至少設有兩個人行濾水井,當采場很長時,還應設立兩個以上。濾水井的斷面為1.8m×1.8m,應分成兩個格:一格為梯子間,一格為提升材料間。

溜礦井主要作為放礦用,其斷面規格為1.5m×1.5m和1.8m×1.5m兩種。它的斷面尺寸應大於允許最大塊度的3倍。溜礦井下部安裝有單缸或雙缸的扇形風動閘門。

人行濾水井和溜礦井在采場內應間隔布置,便於人行、濾水和出礦工作。

切割工作就是在底柱之上,沿礦房長軸方向掘進拉底巷道(切割巷道),聯通各濾水井和溜礦井、然後以該巷道為自由面,進行擴幫,將礦房底部全部拉開,形成高2.0m的拉底空間,再進行挑頂2.5~3.0m。將礦石全部運出後,砌築鋼筋混凝土底板,其厚度為0.8~1.0m,要求混凝土標號為100~150號。

4.回採工作

該礦採用上向水平分層的回採方式,分層高度為2.0m,礦石穩固時,可以增加采高達4~5m,即連續回採兩個分層後再進行充填。這樣可以減少輔助作業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

鑿岩用鑿岩機,打向上炮孔崩礦,孔深1.6m。崩下礦石後,再用鑿岩機打水平炮孔進行壓頂,高度為1m,既增加了落礦高度,又保證了采場的規格和穩定性。

5.礦石運搬

每個采場設有一台氣動裝運機出礦。這種裝運機在充填法采場裝運靈活、速度快、功效高、能力強,特別是礦石裝得比較干凈,節省大量人工勞動,深受工人歡迎。目前井下ZYQ-14裝運機出礦平均台班工效可達80~90t,ZYQ-12台班出礦可達60t。為了進一步提高裝運機出礦效率,應盡量減少大塊產出率,加強底板鋪面質量管理,搞好裝運機的維修與保養工作。當采場出礦完畢後,將裝運機吊掛在采場頂板上或轉移到鄰近采場,以便進行充填作業。

6.采場通風

新鮮風流從濾水井進入采場,炮煙和污濁空氣經充填天井排到上部回風平巷經風井抽到地表。這種采准布置通風條件較好。

7.充填工作

一個分層崩下的礦石,全部出完後,采場形成4~4.5m的空間,開始進行充填。充填工作包括砌築護壁、澆注人行濾水井和溜礦井、水砂充填以及澆注混凝土底板和隔牆等。

(1)砌築預制塊:為了保證礦柱的順利回採,在采場充填前要澆注混凝土隔牆(也稱護壁)。過去在澆注混凝土時要架設木模板,現改為砌築混凝土預制塊代替木模板,節省大量木材。

混凝土預制塊規格為300m×200m×500mm,每塊重21kg。隔牆厚度不小於0.6m。為了防止已砌好的混凝土預制塊牆被充填料壓倒,在預制塊牆與礦壁間每隔5~7m加砌混凝土預制塊橫撐進行加固。

(2)加高順路天井:在混凝土磚牆施工的同時,加高順路行人井與溜礦井。加高的高度為2.0m,順路井內檗架設3cm厚的木模板,外砌混凝土預制塊。木模板與所砌混凝土預制塊之間留0.2~0.3m的空隙,以便澆灌混凝土。濾水井取0.2m,溜礦井取0.3m。濾水井在砌築預制塊時,每邊需留1~2個濾水孔,在水砂允填時,將這些孔用1~2層草袋堵住,待充填後濾水。等充填完畢水濾出後,再用混凝土澆灌木模板與混凝土塊之間的空隙。這種濾水措施簡易可靠,但只適用於濾水性能好的充填料如爐碴。銅錄山礦是採用爐碴充填的。

(3)爐碴充填:在進行水砂充填前必須做好一切准備工作,包括安裝充填信號、接管、放水試管等。采場充填管是用4英寸的普通鋼管。充填方式採用前進式,即由充填天井向礦房兩端前進式充填,這樣充積的爐碴堆可以作為采場架設允填管子的支架,邊充砂邊往前接管子,同時也便於作業人員工作。爐碴充填高度為1.8~1.9m。充砂能力每小時達40~45m3。充砂濃度為40%左右。爐碴充填完畢後,采場中所充爐碴面總是高低不平,因此還需要進行人工平場,勞動強度大,應實現平場機械化。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4)澆灌混凝土:在地表設置混凝土攪拌站,混凝土製備好後,運送至地下,經采場充填井由管路下放到采場,用礦車運到澆灌地點。在混凝土隔牆中,澆灌混凝土的厚度為0.4m。

混凝土底板的作用是將崩落的礦石和允填料隔開,也是減少礦房回採中礦石損失和貧化的一個必要措施。同時也是為裝運機創造良好的出礦條件,有利於提高裝運機的出礦效率。混凝土底板厚度為0.15~0.2m,此厚度只要保證崩礦時不被打壞即可。

澆灌混凝土隔牆、底板以及順路井均應同時施工。混凝土施工完畢後,還要經過一定的養護期,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開始作業。

8.水砂充填采礦法評價

充填材料採用水力管道輸送,簡化了工藝和設備,提高了沖填能力並降低了充填成本。水砂充填的充填體較緻密,抗壓強度大,能較有效地控制礦山壓力和防止圍岩移動。如果用選廠的尾砂作充填材料,不僅價格便宜,材料來源廣,而且還可以減少尾砂堆積的設施,減少佔地面積。因此,只要條件允許,應盡量利用尾砂作充填料。從我國金屬礦山應用這種采礦方法的發展趨勢來看,尾砂允填的應用更加廣泛。

水砂充填采礦法也存在不少缺點,如充填料的制備工作和充填設施工程比較復雜,增加了充填用水、井下脫水、排水的設施等。另外,泥砂污染巷道和清理水倉工作繁重。今後應進一步簡化充填料制備工藝,提高鑿岩和運搬機械化水平,改善脫泥、脫水及排水的管理,以及尋求有效的接頂工藝。

根據我國使用水砂充填法的礦山實踐,認為回採工藝復雜主要是由砌築隔牆引起的,這項工序體力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若用膠結充填法回採礦柱,形成人工混疑土礦柱,代替砌築隔牆和留礦柱,然後用水砂充填回採礦房,這樣就簡化了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5-5-17 礦房沿走向布置的乾式充填采礦法示意圖(a—投影圖,b—立體圖)

圖5-5-18 方框支架充填采礦法示意圖

圖5-5-17、圖5-5-18、圖5-5-19分別為乾式充填采礦法、方框支架充填采礦法、膠結充填采礦法的采礦方法示意圖。

圖5-5-19 膠結充填采礦法示意圖

Ⅱ 金屬礦地下開采都有哪些采礦方法

按照大類分
第一類:空場采礦法
將礦塊劃分為礦房和礦柱。先採礦房後采礦柱(分兩步開采)。回採礦房時所形成的采空區,可利用礦柱和礦岩本身的強度進行維護。因此,礦石和圍岩均穩固,是使用本類采礦法的理想條件。
第二類:充填采礦法
兩步驟進行回採。回採礦房時,隨回採工作面的推進,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區,防止圍岩片落,用充填采空區的方法管理地壓。個別條件下,還用支架和充填料配合維護采空區,進行地壓管理。
第三類:崩落采礦法
一步驟回採,隨回採工作面的推進,同時崩落圍岩來填滿采空區,從而達到管理和控制地壓的目的。因此,崩落圍岩充滿采空區,是應用本類采礦方法的必要前提。

空場采礦方法有分
全面采礦法
房柱采礦法
留礦采礦法
分段礦房法
階段礦房法
充填采礦法分
單層充填采礦法
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
上向傾斜分層充填采礦法
下向分層充填采礦法
分采充填采礦法
方框支架充填采礦法
崩落采礦法分:
單層崩落法
分層崩落法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
階段崩落法
希望你滿意,採納。。。

Ⅲ 我的世界魚骨挖礦法 不要文字 要視頻 如何挖

我沒有視頻,但是好想回復,所以我的回復你就當參考意見,不必採納也沒關系
說到魚骨挖礦法,實際上名字很形象了,挖出來的礦道就像魚骨一樣分布

那麼這樣的礦道是怎麼挖的呢?
首先,我們在地底下往任意一個方向,挖一條長長的礦道。(想要多長就多長,不影響)
然後,我們回到開頭,面對著這條礦道挖去的方向,在左右相對的地方開礦道,同樣是往一個方向,挖一條長長的礦道。

在這里我要解釋一下一些要點。在挖這類礦道時,不要貪圖挖路上見到的礦,這會很浪費時間,礦道的挖法是往哪裡開了一條道,就一直挖到自己覺得不想再挖的深度,然後再回來把路上見到的礦物都挖走。
還有就是最開始作為主道的那條,挖完之後最好填上,因為以後還在這個區域開道嘛,其他的分支不用管。至於分支,就是主幹道上向兩側延伸的「魚刺",挖完以後最好在入口一格處填上,這是為了避免通道多了以後走錯,並且留出一格提醒自己這里有條礦道

那麼關鍵的來了
我們已經在最開始的主幹道開頭往左右各自延伸了一條魚刺,第二條怎麼挖呢?隔多遠最好呢?
這個其實想想就知道,我們挖一條礦道的話,兩邊的牆都是已經探索的了,這樣當我們要挖平行礦道時,不要把這條礦道的牆當作牆,意思就是說我在這面牆的左側挖有一條道,我已經知道這面牆都是石頭,那麼就不要在這面牆的右側也挖一條道,我們至少要在兩條平行礦道之間隔兩格,這樣才能保證最大探索效率
也就是說每對魚刺間間隔兩格遠

說到這里基本上就說完了,魚骨礦道就那麼簡單。值得一提的是,挖這類礦道千萬要挖一格寬兩格高的,因為這樣的話你就不用在水平上和豎直上移動滑鼠,只要找好位置,滑鼠不動,你往前走就是了,甚至於有一些效率極高的鎬子(效率四鑽石鎬加急促葯水)可以點著滑鼠跑著挖,這並不是開玩笑的。

這種挖法基本上就是最高效的原版挖法了
你每往前推進一格就可以探索六個方塊,推進兩百格就可以探索一千二百個方塊,假設用石鎬來挖,每推進一格需要五秒,推進二百格要一千秒。
再假設你主幹道挖三百格,每兩個礦道間隔兩格,這樣以每三格為一組你挖了一百乘二條礦道,每條礦道二百格,那麼你一共探索了二十四萬個方塊(除去主幹道),需要兩萬秒(約五十六小時)。
而在Y=11的層數,發現鑽石的幾率大約是一千個方塊一個,我們假設你的運氣好到飛上天,並假設你每天玩兩小時,那麼你在一個月內可以挖到240個鑽石,也就是大約四組。
當然這種看似准確其實狗屁不通的演算法是沒有意義的,只是想讓你看看這樣挖礦的效率大概是多少。如果你要挖又寬又高的礦道的話探索的時間有很多都會浪費在移動滑鼠上。

Ⅳ 空場采礦法

(一)全面采礦法

1.概述

在薄和中厚(小於5~7m)的礦石和圍岩均穩固的緩傾斜(傾角一般小於30°)的礦體中應採用全面采礦法。它的特點是工作面沿礦體走向或沿傾斜全面推進,在回採過程中將礦體中的夾石或貧礦(有時也將礦石)留下,呈不規則的礦柱以維護采空區,這些礦柱一般作永久損失,不進行回採。個別情況下,用這種方法回採貴重礦石,也可不留礦柱,而用人工支柱(混凝土支柱、木垛及木支柱等)支撐頂板。

2.結構和參數

開采水平和微傾斜礦體時,將井田劃分為盤區,工作面沿盤區的全寬向其長軸方向推進。用自行設備運搬時,盤區的寬度取200~300m;用電耙運搬時,取80~150m。盤區間留礦柱,寬度為10~15m到30~40m。

開采緩傾斜礦體時,將井田劃分為階段。階段高度為15~30m,階段斜長為40~60m,階段間留礦柱2~3m。

3.采准與切割

這種采礦方法的采准與切割工作比較簡單。掘進階段運輸巷道,在階段中掘1~2個上山,作為開切自由面;在底柱中每隔5~7m開漏口;在運輸巷道另一側,每隔20m布置一個電耙絞車硐室(圖5-5-1)。當採用前進式回採順序時,階段運輸巷道應超前於回採工作面30~50m。

圖5-5-1 全面采礦法示意圖

4.回採工作

回採工作自切割上山開始,沿礦體走向一側向兩側推進。當礦體厚度小於3m時,全厚一次回採;礦體厚度大於3m時,則以梯段工作面回採。

5.對全面采礦法的評價

全面采礦法工藝簡單,采准和切割工作量小,生產效率較高,成本較低。但由於留下礦柱不回採,礦石損失率可達10%~15%以上。

(二)房柱采礦法

1.概述

房柱法是空場采礦法的一種,將階段(緩傾斜、傾斜礦床)或盤區(水平、微傾斜礦床)劃分成若干個礦房與礦柱(留有規則的不連續的礦柱)。回採工作在礦房中進行,礦柱在一般情況下不進行回收。房柱法是用在開采圍岩與礦石都很穩固、傾角較小(小於30°~40°)、厚度適用范圍較大(自2m至數十米厚)的礦床。當開采薄礦層時,房柱法使用淺眼崩礦和電耙運搬方案;當礦體規整且厚度比較大,可使用深孔崩礦方案;若礦體為傾角較緩,近乎水平,厚度較大的礦床,可以採用鑿岩台車、鏟運機、裝運機、地下電鏟、自卸汽車等大型機械化設備開采方案,國外不少礦山在採用這種方案。房柱法是地下采礦方法中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的方法之一。

2.典型方案

我國著名的錫礦山銻礦,成功地使用了淺眼落礦的房柱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礦的礦石堅硬(f=10~16)穩固,礦體頂板由穩固到不夠穩固變化較大。在頂板不夠穩固的礦房中採用了錨桿支護頂板。礦體傾角—般為10°~20°,局部達40°。礦體厚度1~10m左右,平均4~6m。該礦在頂板岩石穩固的礦體中,大量使用淺眼房柱法(圖5-5-2)。礦房長軸沿礦體傾斜方向布置,寬度10~15m,兩側留間隔的礦柱。礦柱直徑為4~5m,間距12~14m。礦房斜長由電耙有效運搬距離而定,一般為60m以下。沿礦體走向每隔4~6個礦房劃為—個盤區,盤區之間留有長條連續礦柱,其寬度為3~4m,如圖5-5-3所示。

3.采准和切割

階段主要運輸平巷為單軌巷道,斷面2.6m×2.4m,位於底板內,距離礦體為4~6m。從運輸平巷一側向每個礦房開鑿一個礦溜子,斷面2m×2m,長5~6m。在礦溜子頂部,緊靠礦房下部邊界沿走向掘進脈內拉底平巷。此外,在每個礦房中央沿底板開掘一條切割上山與上部回風平行貫通,上山(緩傾斜礦體稱上山,急傾斜礦體則稱天井)的斷面2m×2m,他作為拉底和回採時行人、通風和爆破自由面之用。每個礦房還掘鑿一個電耙絞車硐室。

圖5-5-2 淺眼崩礦的房柱法示意圖

圖5-5-3 盤區隔離礦柱

4.礦房回採

完成采准切割工作以後,就可以開始回採礦房,具體回採方式隨礦體厚度與傾角不同而異。礦體厚度小於2.5~3m時,可按全厚一次回採,沿走向或逆傾斜推進;礦體厚度大於3~3.5m時,應先在礦體底部拉底,然後用上向眼挑頂。拉底和回採時,均須從拉底平巷和切割上山相交處開始,用水平淺眼以階梯形工作劇自下而上逆傾斜推進,充分利用兩個自由面刷幫爆破。拉底層高度為2.5m左右。整個礦房拉底完畢後,再用挑頂炮眼回採上部礦石,根據礦體厚度和上向炮眼深度來確定挑頂層數。挑頂回採的方向可逆傾斜自上而下。礦體厚度不大於5m時,只需挑一次頂,此時所有挑頂炮眼可以整層一次爆破,以提高礦房生產能力。若礦體厚度在5~7.5m時,挑頂工作面形成倒台階式,並且在底板上靠近工作面處局部留礦,以便工人站上打眼放炮,如圖5-5-4所示。在錫礦山的房柱法中,所留礦柱均作為永久支護,一般不進行回收。

圖5-5-4 上向倒台階工作面

用淺眼崩礦的房柱法在回採10m以上厚礦體時,需在礦房留礦堆上挑頂回採,作業效率不高,並且由於不能大量出礦,礦房生產能力受到限制。

在近20年裡,由於轉胎式和履帶式的鑿岩、裝載、運搬等設備的迅速發展,在房柱法中,已廣泛開始使用無軌開采方案,大大地提高了礦房生產能力。

圖5-5-5是緩傾斜礦體的一種無軌機械開採的房柱法方案。礦體傾角近似水平,礦體厚16~24m。礦石和頂底板圍岩均穩固。回採時首先切頂,切頂層高度為5m。使用鑿岩台車打水平淺眼,出礦用鏟斗裝載機和翻斗車。礦房內留下規則的直徑8~10m的間隔礦柱。從切頂層用露天礦用的履帶式鑽車打下向平行深孔。崩下礦石用1m3的短臂電鏟和翻斗卡車裝運。為了保證回採安全,在切頂時用2.4m長的水泥砂漿錨桿支護頂板圍岩。此外,還使用一種安裝在卡車上的液壓升降台檢查頂板,它可以升高到30m高處進行作業。該方案的礦石回收率為82%~84%。採用無軌行走機械設備,礦體的傾角不能大於5°~6°。

房柱法使用無軌自行設備,並不限於在厚礦體。礦體厚度大於3m就可以使用無軌設備。若礦體很厚,底板傾角又大於5°~6°,為了使用無軌機械開采方案,可將礦房沿走向布置,並且用水平分層自上而下回採,如圖5-5-6所示。

圖5-5-5 厚礦體無軌開採的房柱法

5.對房柱法的評價

房柱法是開采緩傾斜礦床的主要采礦方法。它的主要優點:

(1)采准工作量小,回採工序簡單,坑木消耗少,通風良好,作業安全,勞動生產率比較高;

(2)由於礦體緩傾斜,便於使用高效率的大型無軌採掘設備,可實現機械化開采。

近年來,出現在房柱法中使用大型鏟斗裝運機和大型自卸汽車。在地下采礦方法中,開采大型厚礦床的房柱法的機械化程度和勞動生產率常常是最高的。

圖5-5-6 礦方沿走向布置的房柱法

(三)分段空場采礦法

1.概述

分段空場采礦法(簡稱分段法)是在階段內分成若干采區,而采區又分為礦房、間柱、頂柱和底柱。沿礦房全高劃分為若干個分段。回採礦房時,工人在分段巷道內鑽鑿垂直扇形深孔。這種采礦方法的顯著特點是回採工作面為垂直的,並向垂直自由空間(立槽)崩落礦石。無論是鑿岩或出礦,工人都在巷道內,不在采空區內,作業比較安全,這和房柱法不同。根據礦體厚度不同,分段法可沿走向或垂直走向布置礦房。一般礦體厚度在18~20m以內時,採用沿走向布置礦房。

圖5-5-7 沿走向布置的分段鑿岩階段礦房法

2.典型方案

圖5-5-7是分段采礦法沿走向布置礦房的典型方案。

3.結構參數

礦房長度根據圍岩的穩固程度及頂板允許的暴露面積來決定,一般為40~60m。礦房寬度等於礦體厚度,可達20m左右,因用這種采礦法的礦體圍岩很穩固,傾角又大,可增加階段高度,一般為50~70m。

礦房的頂柱厚度由礦石和圍岩的穩固性和礦體厚度(即礦房寬度)決定,一般為6~10m。底柱高度,在採用電耙底部結構時為7~11m。間柱寬度一般為8~10m。分段高度決定於使用的鑿岩設備:如用鑿岩機時,分段高度為12~15m;用淺孔鑽時,分段高度可增至15~20m以上。分段高度的增加,可以使分段巷道數目減少,降低采准工作量。

4.采准工作

掘進階段運輸巷道、通風行人天井、電耙巷道、拉底巷道、分段巷道、漏斗頸、放礦溜井、切割天井等。階段運輸巷道的位置,是根據整個階段運輸巷道布置決定,一般沿礦體下盤接觸線布置。通風行人天井大多設在間柱中,從此天井掘進電耙道、拉底巷道和分段巷道。每一分段水平一般掘進一條分段巷道,其平面位置的確定原則是保證排內各炮孔之深度較均勻,不出現過深的炮孔。切割天井的位置,一般布置在礦房的中央或礦體最厚的部位。

5.切割工作

包括拉底、辟漏和開立槽。拉底和辟漏工作同時進行。因為回採工作面是垂直的,礦房下部的拉底和辟漏工程,不需要一次全部完成,而是隨著工作面的向前推進逐步進行。一般情況下,拉底和辟漏工程超前工作面1~2排漏斗的距離。

開立槽的方法有兩種:淺孔法和中深孔法。淺孔法開立槽寬度為2~3.5m,採用淺孔留礦法進行拉槽。

中深孔法開立槽寬度為5~8m(圖5-5-8)。以切割天井2作為鑿岩天井,其中設有木架平台或吊盤,打直徑為60mm左右的水平扇形炮孔1,分次向上落礦,直至礦房全高。我國中條山胡家峪礦工人和技術人員創造了一種用爆力運搬的方法開立槽,效果很好。

6.回採工作

以切割立槽為自由面,在分段巷道中,用重型鑿岩機打垂直上向扇形深孔。孔徑60~75mm,每次爆破1~5排炮孔。礦房出礦用電耙絞車,在電耙道中將礦石耙入溜礦井。

圖5-5-8 中深孔拉槽法

7.分段空場采礦法的評價

分段采礦法具有回採工作安全、通風良好、礦房回採強度大等優點。它適用於開采礦石與圍岩都很穩固的厚和極厚的急傾斜礦床。

由於在分段巷道鑿岩,可以採用多機同時作業,礦房生產能力較高,用少數采區即可滿足礦山年產量。當礦房寬度為8~12m,分段高度為10~12m,礦房每晝夜生產能力為70~120m3;當礦體厚度為16~18m,分段高度在12m以上時,最大生產能力為每晝夜200~250m3。這種采礦方法的缺點是采准工作量較大,掘進分段巷道時,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這是當前礦山實行機械化最薄弱的環節。由於礦柱的礦量佔比重較大,回採礦柱時,礦石損失和貧化率都大。

(四)留礦采礦法

1.概述

留礦采礦法(簡稱留礦法)一直是我國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地下開采礦山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采礦方法。因此,所積累的生產經驗是很豐富的。留礦法的礦房布置方式有沿走向的和垂直走向的兩種。礦體厚度在10m以下時,礦房沿走向布置,但在礦石很穩固的情況下,礦體厚度在10m以上和12~15m以下時,礦房也可沿走向布置。礦體厚度在12~15m以上時,礦房應垂直走向布置。現以淺孔留礦法為例進行介紹。

2.淺孔留礦法典型方案

圖5-5-9為淺孔留礦法示意圖。

圖5-5-9 淺孔留礦法示意圖

3.結構參數

礦房長度和暴露面積取決於礦體厚度和礦石與圍岩的穩固程度,礦房長度一般為40~60m,暴露面積一般在400~600m2。間柱寬度和頂柱厚度取決於礦房長度、礦體厚度和礦岩的穩固性,間柱一般是4~6m。底柱高度取決於底部結構形式,當使用普通漏斗出礦時,底柱高度一般取5~6m。階段高度通常是40~60m。

4.采准工作

掘進運輸平巷、天井、聯絡道、拉底巷道及放礦漏斗。當礦體比較薄時,運輸平巷一般在礦體中沿礦體下盤接觸線掘進;當礦體為中厚以上時,運輸平巷可設在礦體中間。通風和人行天井大多布置在間柱中,每隔5m左右設聯絡道與礦房聯通。當礦房長度超過50m時,為了改善礦房通風及安全作業條件,有時在礦房中央另設一輔助天井。沿走向方向每隔5~7m設一個漏斗,為了減少平場工作量,漏斗應盡量靠近下盤。

採用淺孔崩礦其礦石破碎程度較好,一般不需要設置二次破碎巷道。此時少量的大塊可直接在采場中進行破碎。但當大塊產生較多時,應設置二次破碎巷道(或電耙道)進行破碎。這種方法的切割工作比較簡單,只有拉底和辟漏工作。

5.回採工作

包括鑿岩、爆破、通風、局部放礦、檢查頂板、平常及大量放礦。

回採工作自下而上分層進行,分層高度2~2.5m。在礦石比較穩固時,可用上向炮孔,炮孔排列方式如圖5-9所示。當礦石穩固程度較差時,應盡量使用水平炮孔崩礦。炮孔深度1.5~2m,排距1.0~1.2m,炮孔間距0.8~1.0m。回採工作面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梯段形,梯段長度3~5m,高度1.5~2.0m。

爆破後,礦石體積因破碎而發生膨脹(碎脹),一般堅硬的礦石碎脹系數為1.5。為了保證采場中適當的工作空間,每次爆破後,礦釋放出1/3(稱為局部放礦),其餘留在礦房,直到礦房回採結束後才進行大量放礦,放出全部留下的礦石。局部放礦後,頂板有浮石,留礦堆不平整,為此需要橇頂和平場作業,為下一次鑿岩創造安全和方便的工作條件。礦房中礦石全部放出後,再回採礦柱。

6.對淺孔留礦法的評價

淺孔留礦法具有結構簡單,管理方便及采准工作量小、生產技術易於掌握等優點。它是開采礦石和圍岩穩固的急傾斜薄礦脈極為有效的采礦方法。但是,採用這種采礦方法時,要求礦石不具有氧化性、結塊性及自燃性。當礦體較厚時,應用淺孔留礦法的作業安全性較差。礦房內留下2/3礦石不能及時放出,積壓了資金,而且礦石有可能氧化,因此對放礦和選礦不利。

Ⅳ 上向水平分層水利充填采礦法中,濾水井外層為什麼放濾水材料而不是鋼筋混凝土

使用濾水材料是為了脫水,並且濾水井是可以用來人通行的,有的直接就成為人行脫水井。from:《采礦手冊》第四卷

Ⅵ 什麼是封閉水平采礦學

您說的是露天采礦的封閉圈嗎?在露天采場的山坡部分,采場台階是不會閉合的,在凹陷部分,形成閉合台階,那麼從山坡部分過渡到凹陷部分的第一個閉合台階就是封閉圈。

Ⅶ 崩落采礦法

崩落采礦法是以崩落圍岩來實現地壓管理的采礦方法。在崩落法中不需要將采區(礦塊)劃分為礦房和礦柱兩個步驟回採,而是單步驟回採。因此,這類采礦方法就消除了回採礦柱時,安全條件差、礦石損失和貧化大等缺點。採用崩落采礦法時,圍岩和地表必須允許崩落。本書主要介紹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和無底柱分段崩落法。

(一)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1.概述

本方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將階段劃分成若干個分段,礦石自上而下地逐段進行回採;

(2)放礦、運搬及二次破碎均在底柱中開鑿的專門巷道中進行,底柱將隨同下一分段一同采出;

(3)圍岩在回採過程中自然或強制崩落,放礦是在崩落的覆岩下進行。

應用這種采礦方法,在我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條山、銅官山、雲南的不少有色金屬礦山都在採用這種方法。

2.典型方案

圖5-5-10為垂直扇形中深孔側向擠壓崩礦分段崩落法。這種方案在我國目前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中占據最重要的位置。此法是把階段劃分成若干采區進行回採,采區沿走向布置。采區長度主要按合理的耙運距離而定,一般為25~30m,多至40m;采區寬度等於礦體厚度,一般為10~15m;階段高度50m;沿傾向將采區劃分成兩個分段,分段高度為25m,分段底柱高度為6~8m。

3.采准工程和底部結構

采准工作包括掘進階段運輔巷道、放礦溜井、通風行人天井、電耙巷道、塹溝巷道、斗川和漏斗頸、切割天井、鑿岩巷道等。

在礦體上盤布置脈內,下盤布置脈外運輸巷道各一條,在運輸水平層,位於兩相鄰采區的相接處布置穿脈巷道,採用在穿脈巷道中裝車的環形運輸系統。每個分段布置一個傾斜60 °以上的溜井,直通穿脈巷道。每1~2 個采區布置一個下盤脈外進風、行人、材料天井,用聯絡道與各分段的電耙道相連。採用「V」型塹溝式底部結構,布置雙側漏斗,漏斗間距5~5.5 m,漏斗坡面角50 °。為了形成塹溝,各分段都應首先掘進兩條塹溝巷道,電耙道和塹溝巷道之間用斗川和斗頸聯通。斗川和斗頸的規格為2.5 m×2.5 m。塹溝巷道與電耙道間垂距為4.5 m。除塹溝巷道可作鑿岩巷道外,每個分段上還布置一條鑿岩巷道,其斷面為2.5 m×2.5 m,應根據鑿岩設備而定。

圖5-5-10 垂直深孔崩礦的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礦法

4.切割工作

主要是形成塹溝和開鑿切割立槽。塹溝的切割,在塹溝巷道內,鑽鑿上向扇形中深孔與上部鑿岩巷道相應的深孔同時爆破,一次或逐次形成「V」型塹溝,如圖5-13所示。爆破參數基本與回採薄礦參數相同,但由於垂直「V」型面夾制性較大,兩側中深孔應適當加密,採用孔低距小於最小抵抗線。塹溝的切割工藝簡單,效率高,又易於保證施工質量。但塹溝結構對底柱切割得比較厲害,使底柱的穩固性降低。

切割立槽是為回採落礦開創自由面,形成必要的補償空間,滿足崩落礦石的碎脹要求。切割立槽應和回採落礦相適應,按崩礦最大輪廓拉開。立槽的位置和數量,取決於礦體的形態和回採方案。切割槽使用中深孔形成,只有個別礦山使用淺孔。

5.回採工作

目前我國使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礦山都廣泛使用中深孔和深孔崩礦。深孔崩礦炮孔布置方式主要採用扇形式(圖5-5-11)。扇形排列是指一排炮孔中各孔是自某一點(或兩點)為中心(稱為放射中心或放射點)而呈放射狀的形式排列的。扇形深孔的孔間距自孔口到孔底則是逐漸增大的。

炮孔最小抵抗線,也就是炮孔的排間距離。它是中深孔落礦的一個重要參數,它選取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每米炮孔崩礦量、大塊產出率和鑿岩工程量等指標。

在實際工作中,最小抵抗線的選取主要取決於礦石的堅固性、採用的孔徑和炸葯類型等。例如礦石的堅固性較高、孔徑較小、炸葯威力又較低時,最小抵抗線的數值就可選得小一些,反之,則可選得大一些。

圖5-5-11 深孔崩礦扇形深孔示意圖

根據生產實際經驗總結的資料,目前礦山採用的最小抵抗線值大致如下:

固體礦產探采選概論

式中d——炮孔直徑,mm;W——最小抵抗線,m。

在爆破工藝上,一些礦山成功地應用了擠壓爆破新技術,改善了崩礦質量,從而提高了礦塊生產能力。

擠壓爆破就是採用擠壓相鄰分段的鬆散介質,以獲得補償空間或開掘小補償空間進行爆破,使崩落礦石的鬆散系數,控制在1.1~1.2之內。由於補償空間小,崩落礦石不能達到碎脹要求,在爆破過程中礦石在擠壓狀態下進行二次破碎。這種擠壓爆破方法,減少了大塊產出率,提高了放礦生產能力。出礦一般均採用電耙運搬,耙運距離為30~40m。

6.放礦管理

分段崩落采礦法是在覆岩下放礦,崩落礦石至少有一個廢石接觸面,這些廢石的混入、摻合,是放礦時礦石損失貧化的主要來源,故放礦管理是極其重要的。合理的放礦管理應該使礦石的損失、貧化小,采場出礦能力大。為了改善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放礦指標,放礦時電耙道各漏斗之間應進行均勻放礦,使廢石與礦石的接觸面均勻下降。這里有兩種情況:耙道中各漏斗負擔礦量大體相等時採取等量均勻放礦,各漏斗擔負礦量不等時可採用不等量均勻放礦。此時電耙道中擔負礦量大的漏斗,每次放出數量較多的礦石;擔負礦量小的漏斗,每次放出數量較少的礦石。

(二)無底柱分段崩落法

1.概述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於1964年在我國安徽向山硫鐵礦開始試驗使用,1967年又相繼在河北大廟鐵礦成功地採用,並在金屬礦山獲得迅速推廣,特別是在鐵礦山應用更為廣泛。幾十年來的生產實踐證明,這種采礦方法具有高強度、高效率、成本低、工藝簡單、機械化程度高,生產安全等突出優點。

在這種采礦方法中,不但取消了采區的頂柱和間柱,而且將結構復雜的底柱也去掉了,簡化了采區結構。這種采礦方法的特點是:在礦體內一般以10m×10m的網度開掘回採巷道,並在其中打上向扇形深孔落礦;隨著放出崩下的礦石,崩落的圍岩充滿采空區,崩落下的礦石是在覆蓋岩層下自回採巷道的端部裝運至溜井放出。由於使用鑿岩台車、裝運機、鏟運機等採掘設備,所以它是一種高效率的采礦方法。

2.典型方案

(1)構成要素和采准布置:此法的采准巷道包括上、下階段運輸巷道,回風巷道、設備人行通風井、放礦溜井、通風天井、分段聯絡巷道、回採巷道、切割巷道及切割天井等(圖5-5-12)。由於本方法的構成要素是與采准布置密切相關的,故將這兩個問題一並加以論述。

(2)階段高度:這種采礦方法多用於回採礦石穩定的急傾斜厚礦床,階段高度都比較大,一般為60~70m。當礦體傾角較緩,賦存不規則,以及礦岩不夠穩定時,階段高度可小一些。

(3)溜礦井布置和采區尺寸: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中,一般是按回採巷道為回採單元。為了管理方便,多以一個溜井服務的范圍劃分成一個采區。溜井多布設在脈外,其間距主要是根據裝運設備的能力而定。當使用ZYQ-14裝運機時,平均運距為40~50m,效率較高。當回採巷道垂直走向布置時,溜井間距一般為40~60m;沿走向布置時為60~80m。采區尺寸與此相同。溜井的斷面一般為2m×2m的方形溜井或直徑為2m的圓形溜井。

圖5-5-12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示意圖

(4)分段高度:分段高度大,可以減少採准工程量。但是分段高度受鑿岩設備和放礦時礦石損失貧化指標所限制。隨著分段高度的增加,炮孔深度也隨之加大,從而使鑿岩速度下降。目前我國礦山的分段高度一般為9~15m,實踐證明,9~12m效果較好。

(5)回採巷道布置:當礦體厚度較大時(15~20m以上),分段回採巷道應垂直走向布置。礦體厚度較小時,可沿走向布置。

回採巷道間距,也就是一個回採巷道所擔負的高度,多在8~12m之間。當崩落礦石粉較多、潮濕、流動性不好時,巷道中心距應小些。上下分段回採巷道根據放礦規律,應交錯布置(即菱形布置),如圖5-5-13所示。

圖5-5-13 天井拉槽法示意圖

回採巷道斷面的尺寸應根據所採用的設備來決定。從降低礦石損失貧化指標來看,巷道寬度大一些為好,有利於出礦,還便於裝運機在全寬度上均勻裝礦,提高回收指標。回採巷道應有3%~5%的坡度,以利於排水和重載的裝運機下坡運行。

(6)分段聯絡道的布置:分段聯絡道可分為脈內和脈外兩種布置方式。脈內布置時,可得到副產礦石,減少在岩石內掘進的工程量,但缺點是回採至巷道交叉口處,增加了礦石的損失,而且工作安全性較差。所以一般採用脈外布置為佳。

(7)設備井的布置:這種采礦方法的機械化程度較高,分段多,為了各分段之間上下運送設備、材料和人員,可在沿走向上每隔150~300m,於下盤的崩落界限外布置一個設備井。設備井中安裝有電梯和提升設備。設備井的斷面是根據運送設備的需要而定,大廟鐵礦的電梯設備井的凈斷面為2.3m×3.3m。

3.切割工作

切割工作主要是形成切割槽。在分段回採之前,首先要在回採巷道的端部拉開切割槽,形成最初落礦的自由面,為回採崩礦創造條件。切割槽寬度不小於2.0m。常用的拉切立槽的方法為天井拉槽法(圖5-5-13)。這種方法是在回採巷道的端部,向上掘鑿切割天井。在回採巷道中,在天井兩側鑽鑿數排垂直扇形深孔,向切割天井用微差電雷管一次起爆成槽。這種方法目前在生產中較廣泛地使用。用人工上掘天井比較費工,作業條件差,效率低。為此,近來國內有些礦山已成功地採用了「一次成井」的先進施工方法。

4.爆破工作

在回採巷道中一次爆破的礦層厚度成為崩礦步距。崩礦步距一般為一排或兩排炮孔的距離。最小崩礦步距可通過生產試驗來確定。在當前礦山生產中,崩礦步距多採用1.8~3m。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爆破工作是在兩面(正面和上面)為崩落岩石覆蓋下進行的,並向崩落圍岩崩礦的擠壓爆破。因除了回採巷道以外,無專門的爆破補償空間,爆破崩下的礦石處於擠壓狀態,這就是擠壓爆破。採用擠壓爆破時,對提高礦石的破碎質量頗有好處。

為避免扇形炮孔口附近裝葯過於集中,裝葯時,除邊孔及中心孔裝葯較滿外,其他各孔應當交錯增加填塞長度,如圖5-5-14所示。

圖5-5-14 炮孔裝葯結構圖

5.回採工作

在分段回採巷道中,鑽鑿上向扇形深孔進行崩礦。生產中多採用前傾和垂直布置的炮孔層面,如圖5-5-15所示。扇形炮孔前傾時的角度一般為70°~80°。扇形炮孔垂直布置時,礦石回收指標較前傾好一些,炮孔方向容易掌握,但裝葯條件差。在扇形炮孔布置中,其邊孔的角度,在我國礦山一般採用40°~60°。中深孔的孔徑一般在51~65mm。根據礦石的性質,最小抵抗線變化在1.5~2.0m。在扇形炮孔中,一般使孔底最大間距等於最小抵抗線。

6.采場運搬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使用的裝礦設備有以下幾種:

(1)自行裝礦機。多是風動的,如ZYQ-14、ZYQ-12等。它用鏟斗將礦石裝入自身附帶的自卸車箱中,運至礦井卸礦。

(2)鏟運機。其前端有較大的鏟斗,將礦石鏟入後,運至溜礦井卸礦。這種設備由柴油驅動。

(3)有些礦山用蟹爪式裝載機配自卸汽車。用履帶式電動蟹爪式裝載機將礦石裝入自卸汽車中,運至溜礦井。自卸汽車載重量較大,在20t以上。

(4)軌道式裝岩機配軌道式自行礦車。用各種軌道式裝岩機將礦石裝入軌道式自行礦車中,再運至溜礦井。如向山硫鐵礦用華-1 型裝岩機和向-1型自行礦車裝運礦石。鏟運機的生產能力比裝運機大,因為這類鏟運機的鏟斗容積大,行走速度快,在短距離的生產能力台班可達300~400 t。

圖5-5-15 中深孔布置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放礦特點,是屬於端部放礦,崩落的礦石是從回採巷道的端部放出,這種放礦特點是生產實際控制放礦、使礦石損失和貧化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依據。

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中,產生礦石損失有脊部損失和正面損失兩類。兩個相鄰回採巷道之間,存在著脊部損失。在回採巷道的正面,由於崩落礦層厚度大於出礦設備鏟入深度,出礦後還留下一斜條崩落礦石,這些損失稱正面損失。正面損失的礦石和巷道之間的脊部損失的礦石是相連的,脊部損失的大部分礦石可在下分段回採時回收出來,而正面損失的礦石很難回收。因為在下分段回採時,正面損失的礦石和廢石混合在一起,如能放出一部分,也是貧化的礦石。

在端部放礦時,隨著礦石的回收,逐漸開始混入廢石,從而使放出礦石的品位逐漸下降,這時需確定一個極限品位(叫做截至品位)。當達到這個品位時,即停止放礦。這個停止放礦時的極限品位應當比地質上的邊界品位高一些或等於邊界品位。同時也要使采出礦石的平均品位高於或等於選廠所要求的最低品位。

7.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評價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應用在鐵礦床的開采,絕大部分是新建礦山,從第一個水平階段起就開始使用,因而都要進行人工崩落圍岩,形成覆蓋岩層。根據生產實踐證明,這種采礦方法最好在第一水平階段用其他方法已開采完畢,並處理采空區形成覆蓋岩層的條件下使用。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是一種高效率的采礦方法。它適用於礦石穩定或中等穩定的急傾斜厚礦體或傾角較緩的極厚礦體。國內外應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礦山證明,這種采礦方法具有安全程度好、機械化程度高、開采強度大、應用靈活(可以實行分采分運和剔除夾石)等突出優點。

但是,這種采礦方法也存在著礦石損失貧化大(一般損失率為20%~30%,貧化率為15%~20%),通風條件差和設備維修工作量大等缺點。

Ⅷ 如何進行三大類采礦法詳細的分類

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系;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系。決定和影響一個國家產業結構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幾類:(1)需求結構,包括中間需求與最終需求的比例,社會消費水平和結構、消費和投資的比例、投資水平與結構等;(2)資源供給結構,有勞動力和資本的擁有狀況和它們之間的相對價格,一國自然資源的秉賦狀況;(3)科學技術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和科技創新發展的能力、速度,以及創新方向等;(4)國際經濟關系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有進出口貿易、引進外國資本及技術等因素。 現在世界各國通常把各種產業劃分為三大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是指提供生產資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對象的生產部門,有些雖然是工業,但是並不是加工產業,例如采礦業是直接提供礦產但是並不加工,所以采礦業是屬於第一產業的。第二產業是指加工產業,利用基本的生產資料進行加工並出售。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它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行業廣泛。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業、商業、餐飲業、金融保險業、行政、家庭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各國對產業劃分不完全一致。通常的三次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氣、衛生部門;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運輸、通訊業、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Ⅸ 我的世界怎麼挖礦 我的世界挖礦方法教程

我說一下我的心得(配合維基):

在 Minecraft 的世界裡,采礦可謂玩家常遇之客。但是不要一個人傻傻地埋頭苦挖,下文將提供一些非常好的技巧。

比如說這張圖,它可以告訴你我的世界礦物的分布(高度),建議樓主先挖到29個鐵礦石燒成鐵錠後(做成一把鐵鎬,一把鐵劍,一套鐵甲)再去16層以下找鑽石(建議在11層挖,因為那是岩漿層)

(來自維基)

另外,不要忘記帶食物(多多益善,但是不要擠占太多背包空間,3格即可)

不要忘記帶木頭,很有用(挖到煤的時候可以做火把),並且把你走過的路都用火把點亮(防止刷怪)

  1. 在眾多露天的洞穴中挑選一個洞穴並開始探險,盡可能地使您的探險道路向下前進。即便是很淺的洞穴也能提供儲量豐富的煤和鐵礦石,更深層還會有金礦石等其他礦藏。洞穴探險的好處在於不用挖掘大量的石頭,但是另一方面,洞穴中經常會盤踞著許多怪物,地形險惡,無論是水還是熔岩都將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2. 如果您沒有找到一個易於通行的洞穴入口,卻發現了豎井或者是峽谷的話,在那裡進行采礦也是不錯的選擇。您可以使用水桶來人為地製造一個瀑布,這樣可以游到峽谷底部(或者游上來),接下來您就可以用前面所述的方法探索峽谷深處的洞穴。注意提防從高處墜落的怪物!爬行者尤其令人頭痛。即使它沒有給您帶來死亡,也可能讓您生不如死,並且可能會破壞掉您想挖的礦物。您可以使用技巧支柱跳來照亮懸崖,或者到達那些看起來很高的隧道。

  3. 當然,您也可以自己製造一個通向地下世界的入口:在方便的位置上(比如房間的地下室)挖掘一口垂直豎井,然後在適合的高度開始水平方向挖掘。通常這種方法會浪費更多的工具(因為所有的通道均需自行挖掘),但是配以合適的照明,您將幾乎看不到怪物。您也有可能挖通了一個天然洞穴(事實上概率非常大!),此時您可以參照前面的技巧進行洞穴探險。關於采礦的最優策略眾說紛紜,但是剛開始挖掘礦道時,最安全的方法應該是挖掘1×3的豎井並在中間配以樓梯免遭墜落。無論您如何布置您的礦道,請保障一定的光照以防生成怪物。當然,在洞穴中資源採集殆盡時,您可以返回您的礦道中繼續開采。

(來自維基)

如果樓主嫌挖人工礦道太麻煩,那下天然礦洞是個很好的選擇(缺點:1.極易迷路,所以要帶沙子之類的標記位置;2.怪物比較多,沒好裝備不要輕易嘗試)

更多詳見:https://minecraft-zh.gamepedia.com/%E6%95%99%E7%A8%8B/%E9%87%87%E7%9F%BF%E6%8A%80%E6%9C%AF

Ⅹ 在煤礦采礦方法中什麼叫階段礦房法

是用深孔回採礦房的空場采礦法。根據落礦方式不同,
階段礦房法
可分為水平深孔階段礦房法和垂直深孔階段礦房法。前者要求在礦房底部進行拉底,後者除拉底外尚需在礦房的全高開出垂直切槽。

熱點內容
區塊鏈備案最多前景如何 發布:2025-08-07 21:15:35 瀏覽:869
trx4改裝升級 發布:2025-08-07 21:09:47 瀏覽:633
幣圈調整好久才結束 發布:2025-08-07 21:06:33 瀏覽:866
比特幣掃描秘鑰時被偷竊 發布:2025-08-07 20:58:27 瀏覽:948
幣圈三大交易行 發布:2025-08-07 20:55:21 瀏覽:891
tRX單腿直臂支撐 發布:2025-08-07 20:53:20 瀏覽:399
btc獲得軟體下載 發布:2025-08-07 20:42:30 瀏覽:410
2017年比特幣價格最低 發布:2025-08-07 20:41:36 瀏覽:547
600986科達股份數字貨幣 發布:2025-08-07 20:22:18 瀏覽:410
數字人民幣和比特幣的相同 發布:2025-08-07 20:22:15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