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挖礦
A. 最窮的國家衣索比亞窮到什麼地步詳細說明一下!
】衣索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門格斯圖執政時期因內亂不斷、政策失當及天災頻繁,經濟幾近崩潰。埃革陣執政後,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向市場經濟過渡,經濟恢復較快,1992-1997年經濟年均增長7%。1998年埃厄邊界沖突爆發後,經濟發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進程取得進展為契機,埃政府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2002年,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和減貧計劃》,先後採取修改投資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稅和銀行利率、加強能力建設、推廣職業技術培訓等措施,獲國際金融機構肯定。但2002年因旱災嚴重,經濟增長率放緩,翌年有所恢復。2005年以來,政府實施「以農業為先導的工業化發展戰略」,加大農業投入,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出口創匯型產業、旅遊業和航空業,吸引外資參與埃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實際經濟增長保持了9%以上的速度增長。 其基本經濟特點是: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農業勞動力佔全國就業總人數的85%以上,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1%左右,出口創匯佔全國出口總額的85%。生產以小農耕種為主,耕作方式十分落後,基本靠天收種,灌溉面積只佔可耕地面積的0.77%,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主要農產品為苔麩、玉米、小麥、高粱、大麥、粟、燕麥等, 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恰特草(Chat)、鮮花、蔬菜、油料作物等。埃塞咖啡產量居世界第七、非洲第一,但是咖啡加工技術落後,出口多為未加工和粗加工咖啡。近年來,埃塞鮮花種植和出口大幅增長,出口額躍居非洲第二,埃塞鮮花以花朵大、花期長、花莖長而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 2、埃塞目前共有活畜約4400萬頭,數量居非洲首位,其中包括牛、綿羊和山羊。畜牧業佔了農業總產值的20.6%。但埃塞傳統的畜牧放養方式使得該產業單位產量非常低,以小規模家庭放牧為主,居住分散,主要分布在埃塞東部和南部低窪地區。畜牧業為雨水施給型放牧,缺乏管理,易受乾旱和瘟疫的影響,發展比較緩慢。 3、工業基礎薄弱,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工業產值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6%左右,主要為紡織、皮革加工、食品飲料、金屬加工、傢具製造、輪胎製造和建築材料等。埃塞製造業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缺乏原料和熟練勞動力,工業生產所需零部件、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工業生產中缺乏適用技術、研究及管理人才等。 4、水資源豐富,境內河流及湖泊眾多,素有「東非水塔」之稱,系青尼羅河的主要發源地。埃塞政府著力建設水電站,目前全國4.5萬兆瓦水電潛力中,只開發了不到2%。政府計劃將開發的水電資源除為本國經濟建設提供電力外,還擬向蘇丹、肯亞、吉布地等周邊國家出口。漁業資源迄今未得到有效商業開發。 5、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但勘探和開采落後,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黃金、鉑、鈮鉭、鎳、鐵、銅、鉛鋅、煤、純鹼、鉀鹽、大理石和天然氣等。 6、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全國境內古跡眾多,但服務基礎設施落後,旅遊收入較低。全國有25家星級旅館,3000多間客房。除國營旅遊公司外,私營企業45家,旅行社60餘個。2005年全國旅遊收入為1.34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占國內生產總值2%,共接待外國遊客22.7萬人次。政府已採取擴建機場、簡化簽證手續等措施促進旅遊業發展,計劃使埃到2020年成為非洲10大旅遊國之一。2007年,埃政府通過舉辦千禧年慶祝活動,吸引大批外國遊客到埃塞旅遊。 7、交通運輸與電訊 鐵路:亞的斯—吉布地鐵路,全國唯一的鐵路,全長850公里,其中在埃境內681公里。現有機車19台,年客運量70-80萬人次,貨運量20-25萬噸,分別佔全國總運量的2.6%和3.8%。因設備老化、管理不善、運力不足,目前虧損嚴重。 公路:公路運輸佔全國總運量的90%。公路總長42429公里(2007年7月),過去10年間平均年增長率8%;道路密集度由1997年每一千平方公里24.1公里增長到2007年的每一千平方公里91.4公里。全國登記卡車14萬輛,僅9.7萬輛可使用。目前,埃政府正實施公路部門發展計劃對公路系統擴建改造。 水運:埃海運公司有10艘船,總噸位8.19萬噸,通過從全世界66個港口為埃塞運輸進出口貨物。曾以厄利垂亞的阿薩布、馬薩瓦港為主要港口。埃厄發生邊界沖突後,進出貨物主要通過吉布地港。 空運:航空業發展迅速,衣索比亞航空公司有近50架飛機,國際航線50條,國內航線30多條,安全系數、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佳。埃塞共有40多個機場,亞的斯、迪雷達瓦和巴赫達爾為國際機場,其中,亞的斯機場被評為「2007年度非洲最佳機場」。 電訊:2002年12月,埃塞電訊公司制訂了未來20年的發展規劃,計劃投資35億比爾,為全國50個城市提供電訊服務。2006年,全國有固定電話70萬個,行動電話線用戶220萬個。2006年底,埃塞全國電力覆蓋率為19%,預計到2010年,埃供電覆蓋率將達到50%。 2007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0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1.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80美元 貨幣名稱:衣索比亞比爾,1比爾=100分 匯率:1美元≈8.95比爾 年均通貨膨脹率:17.2% 財政】2006/07財年埃塞GDP 133億美元(以可變價格計算),埃塞政府長期實行赤字財政政策,其稅收收入占其GDP的12.5%,政府支出佔GDP的27.6%;外貿稅收是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占其稅收總額的1/3;政府支出主要用於經常性支出,約占其政府支出的一半。 2006/07財年埃塞政府財政狀況 (單位:億埃塞比爾,1美元=8.91BIRR) 收入和捐贈 288.89 收入 213.06 稅收 168.62 非稅收 44.44 捐贈 75.83 總支出 355.67 經常性支出 171.25 資本性支出 183.98 特殊項目支出 0.44 盈虧 含捐贈盈虧 -66.79 不含捐贈盈虧 -142.62 總融資額 66.79 凈國外融資 19.13 總借款 17.74 重債窮國免除 10.57 攤還支付 9.19 凈國內融資 62.46 銀行系統 42.59 非銀行系統 19.88 其它和遺漏 -14.80
B. 衣索比亞的礦產資源是怎樣的
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鉑、鎳、銅、鐵、煤、鉭、硅、鉀鹽、磷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英國、蘇丹、約旦等國公司在埃塞進行油氣勘探開發。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黃金是較稀有、較珍貴和極被人看重的金屬之一。國際上一般黃金都是以盎司為單位,中國古代是以「兩」作為黃金單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金屬。
(2)衣索比亞挖礦擴展閱讀
區域位置:
衣索比亞位於北緯6度~9度,東經34度~40度之間,處於非洲之角的中心,是內陸國。東與吉布地、索馬里毗鄰,西北和蘇丹交界,北接厄利垂亞,南和肯亞接壤。
氣候特徵:
衣索比亞由於緯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較大,雖地處熱帶,但是各地溫度冷熱不均。每年6-9月為大雨季,10-1月為旱季,2-5月為小雨季。由於不同季節和地區降雨不均,易出現局部乾旱。氣溫范圍為9.7℃-25.5℃。年平均溫度為16℃。
C. 公司最近接了一些衣索比亞業務,不知道哪裡時怎麼樣
衣索比亞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很好,四級如春,但也有少部分地區環境惡劣,天氣炎熱,如埃塞北部的一些地區,看你去什麼地方。治安這方面總體來說比國內要好,應該是很不錯的。購物的話首都還是很方便的,國內有的東西這邊基本上能找得到。吃的這方面如果在首都,不是問題,因為首都有很多中餐館,如果自己做飯,可以自己買菜,菜的品種和國內也差不多,但是如果在其他的城市,就沒有這么方便了。
D. 曾號稱非洲第一強國衣索比亞,它究竟是如何淪落的
曾號稱非洲第一強國衣索比亞,它究竟是如何淪落的?這可以說是衣索比亞的悲劇,造成這個國家淪落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朋友們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三、衣索比亞經濟發展一直不穩定:
隨著多年的國家動亂和證據不穩定,衣索比亞的經濟發展,也變得脆弱不堪,所以曾經實力強大的衣索比亞,變成了一個非洲最窮困的國家,目前衣索比亞,還是沒有任何的經濟發展計劃,老百姓的生活難以為繼。
E. 衣索比亞是怎麼從一個落後的國家到一個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衣索比亞對於自己的復興非常看重,尤其是在國際各國的幫助下,衣索比亞全面興起了改革的熱潮,同時衣索比亞的人民和別的非洲國家不同,這里的人民由於政府的政權穩定而生活得十分幸福,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衣索比亞的人民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每一個衣索比亞人民都在為國家復興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從整個非洲來看,東非無論是從政治還是從治安上都要比西非好的太多,東非的國家更加傾向於接受外來投資,因此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把投資非洲的重心放在了東非,在這些發展中國家中有不少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經濟體,有了這些國家的幫助,衣索比亞想不崛起都難!
F. 衣索比亞資源豐富嗎有哪些自然資源
衣索比亞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鉑、鎳、銅、鐵、煤、鉭、硅、鉀鹽、磷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馬來西亞、沙特、英國、蘇丹、約旦等國公司在埃進行油氣開發。水資源豐富,號稱「東非水塔」。境內河流湖泊較多,青尼羅河發源於此,但利用率不足5%。因墾荒每年減少20萬公頃森林,森林覆蓋率為2.3%。
G. 衣索比亞石油資源豐富不豐富
有,但不豐富。 經濟以農牧業為主,非洲農作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糧食主產苔麩,次有大麥、小麥、高粱和玉米。世界咖啡原產地,產量居非洲第二位。有豆類、努格(油菊)、油菜、棉花、芝麻和亞麻等,特產恰特和葛須。非洲牲畜數量最多的國家。除牛、羊、馬、驢、騾、駱駝外,還飼養高山珍獸靈貓。食品加工和紡織為主要工業部門,還有製革、製鞋、化工、木材加工、水泥、煉油、鋼鐵、農機具修配工廠。少量開採金、鉑、錳和鹽,還有石油、天然氣、銅、石棉等礦藏。水力和地熱資源豐富,尚少開發。農牧產品占出口總值95%以上,咖啡、皮張、蔬菜、油料、豆類為主要出口貨物。進口以機器、車輛、化工產品、原油、紡織品為大宗。亞的斯亞貝巴通鄰國吉布地港的鐵路,是對外聯系的主要通道。
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門格斯圖執政時期因內亂不斷、政策失當及天災頻繁,經濟幾近崩潰。埃革陣執政後,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向市場經濟過渡,經濟恢復較快,1992-1997年經濟年均增長7%。1995年起實施《和平、民主與發展五年規劃》,加快結構調整改革,頒布並修訂投資法,以吸引國內外私人投資,擴大就業,減輕貧困,消減赤字,力爭國民經濟持續發展。1998年埃厄邊界沖突爆發後,埃將大量發展資金用於戰爭,加之西方凍結援助,外國投資銳減,又遇嚴重旱災,糧食大幅減產,經濟發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進程取得進展為契機,埃政府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2002年,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和減貧計劃》,先後採取修改投資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稅和銀行利率、加強能力建設、推廣職業技術培訓等措施,獲國際金融機構肯定。但2002年因旱災嚴重,經濟增長率放緩,翌年有所恢復。2005年以來,政府繼續加大農業投入,努力提高農業生產力,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出口創匯型產業、旅遊業和航空業,吸引外資參與埃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上述措施取得顯著成效,當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88億美元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7.9% (國際經濟機構預測)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1美元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貨幣名稱:衣索比亞比爾,1比爾=100分
匯率:1美元≈8.67比爾
通貨膨脹率:10.9%
【資 源】 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鉑、鎳、銅、鐵、煤、鉭、硅、鉀鹽、磷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馬來西亞、沙特、英國、蘇丹、約旦等國公司在埃進行油氣開發。水資源豐富,號稱「東非水塔」。境內河流湖泊較多,青尼羅河發源於此,但利用率不足5%。因墾荒每年減少20萬公頃森林,森林覆蓋率為2.3%。
H. 非洲最著名的礦產
非洲最著名的礦產是黃金和鑽石, 產量居世界首位。
1、鑽石
2014年,非洲儲量佔世界60%,剛果(金)金剛石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集中在剛果(金)、波札那和南非。
2、黃金
2014年,非洲儲量佔世界50%以上,南非黃金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金礦主要分布在南非、迦納、辛巴威、剛果(金)、坦尚尼亞和馬里。
(8)衣索比亞挖礦擴展閱讀
非洲的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非洲已探明的礦物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鐵、錳、鉻、鈷、鎳、釩、銅、鉛、鋅、錫、磷酸鹽等儲量很大;黃金、金剛石久負盛名;鈾礦脈的相繼被發現,引起世人矚目。許多礦物的儲量位居世界的前列。
2、植物資源
非洲的植物至少有40000種以上。森林面積占非洲總面積的21%。盛產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樹、烏木、樟樹、栲樹、胡桃木、黃漆木、栓皮櫟等經濟林木。草原遼闊,面積占非洲總面積的27%,居各洲首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豐富。
3、動物資源
非洲以野生動物品種及數量繁多而聞名,大型有蹄類哺乳動物(約90多種)和淡水魚(2000多種)比其他各洲都多。魚類約有3000個物種,兩棲動物有約238種,爬行動物有58種,鳥類有589種,哺乳動物有1100種。
參考資料: 網路-非洲
I. 小礦的概念
小礦是個世界性概念,小礦的英文名稱是small scale mining或small scale mines,直譯為小規模采礦或小型礦山,可見小礦的界定是與規模緊密聯系的,而我國的小礦名稱較復雜。
1.1.1 我國小礦稱謂的演變
改革開放前,在國有礦業一統天下的情況下,只允許農村小規模開采一些民生或自用礦產,商品含量很低,這時小礦統稱社隊企業或「五小」企業。其後,隨著政策放寬及市場需求推動,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蓬勃發展。1986年《礦產資源法》規定,以經濟所有制為標准劃分采礦主體,明確了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的法律地位和政策要求,其稱謂也得到了統一。1994年,考慮到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除鄉鎮集體礦山外,還有多種形式的城鎮或國有企事業單位開辦的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將「鄉鎮」去掉,統一改為集體礦山企業。1996年,修改《礦產資源法》,第四條弱化了對不同所有制形式采礦主體的規定,但仍保留了第五章「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1998年,頒布的《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1號令),為了消除經濟所有制產生的負面影響,首次出現大型、中型、小型礦山的稱謂;國土資源部現行的對礦山企業統計採用:大型、中型、小型、小礦。
1.1.2 世界各國對小礦的界定
目前,國外對小礦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不同國家提出了不同的解釋。人們對小礦的態度也大相徑庭,有些人認為小礦就是「臟、危險並且破壞性大」應該被禁止;也有些人認為小礦是「有利可圖的生產活動」,「是脫貧致富的簡單方式」。但是一般認為小礦是指「small scale mines」。有些國家對小礦單獨劃分出手工采礦(artisanal mining),以便明確區分小型采礦和手工采礦。很多學者提出界定小礦需要考慮的基本要素,包括資源儲量、礦業權大小、投資成本、勞動力需求、礦石開采量、年銷售量等。
聯合國利用開采出的物質總量來劃分大礦與小礦的界限,規定年產礦石量地下礦為5萬噸或露天礦為10萬噸作為統一界限(Barnea J,1978)。但是不同礦產資源的品位、規模各不相同,難以用一個標准來限定。有人建議黃金和有色金屬等礦山,根據所開采出來的金屬數量來界定,如用黃金年產量(盎司)而不是年產原礦(噸)來界定。還有的採用資本投入的大小來界定,如小礦投資少於300萬~500萬美元(Taupitz K C et a1.,1993)。
南部非洲開發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Community,SADC)把手工礦和小礦劃分為以下3類:
1)微型礦。只用簡單工具的手工小礦,沒有採用機械和能源。
2)手工礦。採用了一些能源,具有一定的組織,工廠投資規模在1萬~10萬美元。
3)工業小礦或小礦。利用現代化的實用技術,投資規模在20萬~300萬美元。
世界銀行也採用了「手工礦」的提法,認為它特指手工操作、技術含量低、主要在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開展的小規模采礦(The World Bank,1995)。
國際勞工組織(ILO)主張小礦的含義「因人因事」而定。1999年,國際勞工組織對小礦進行了調查(ILO,1999),提出了以下不同的界定因素:
●特定礦山的就業水平或礦工數量。如巴基斯坦規定小礦的工人不超過20人,美國規定地下小礦少於75人,印度規定露天小礦不超過150人。
●年生產量:年產礦石或礦物量最大為1.5萬噸至2.5萬噸不等。
●資本投入:阿根廷明確規定少於250萬美元,南非為800萬蘭特,巴基斯坦為3億盧比,泰國為100萬美元,辛巴威為3萬美元。也有的國家對資金投入不作規定,含糊地指出:小礦「投資和運營成本低」。
●礦業權大小:如迦納、辛巴威、尚比亞等國。
●機械化水平:如巴西、衣索比亞、菲律賓等。
●采礦深度:如塞內加爾。
●礦種類型:比較常見的2大類型小礦,一類是小規模開采和採挖建築材料礦產,另一類是開采價值較高的礦產,如小金礦、小寶玉石礦。
綜合調查發現,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小礦的定義綜合考慮了多個原則(表1.1),具有以下共同點:①大多數國家小礦采礦活動只限於本國公民;②不需要技術工人和復雜的技術;③勞動密集型;④資本投入水平和生產能力通常較低;⑤從單純的手工活動到採用機械設備和基本技術的先進小礦之間有較大的轉換空間。
表1.1 世界部分國家或國際組織對小礦的定義原則
1.1.3 本研究建議的小礦概念
在我國,迄今法律法規尚沒有對小礦(包括小型礦、小礦)給出明確定義和內涵,但現實生活中卻大量存在著小礦。我國不少學者主張「既要明確區分小礦企業和大中型礦山企業,又要明確區分小礦企業和小礦山的不同概念和內涵」(傅鳴珂等,2004)。
目前比較一致的意見:
1)以開采規模作為劃分標准。小礦與大、中型礦山的主要區別是開采規模,因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均以礦山開采規模(年產量)作為劃分標准,即礦山只有大、中、小型的區分,沒有所有制的涵義。
2)開采規模應與礦床規模相結合。根據國家政策和我國礦產資源特點,要求開采規模與礦區儲量規模相適應,這也符合全國儲委1995年頒布的《縣辦國有及鄉鎮集體小型礦礦產儲量審批若干規定》中的規定:「小型礦是指礦山生產規模為小型,並且礦山所佔用儲量為小型礦床規模(或礦床規模不清)的礦山企業」的定義。具備小礦標准,必須同時滿足:礦山生產規模(年產量)符合國家規定不同礦種礦山生產規模分類表中的正規小礦最低規模(表1.2),且礦山佔用儲量為小型礦床(或礦床規模不清)(表1.3)的礦山企業。
表1.2 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分類一覽表
續表
表1.3 全國主要礦種礦床規模統計表
3)小礦指的是礦山企業,因此小礦亦可稱小型礦山企業、小礦山企業,兩者具有相同概念、內涵。
4)小礦可以開採下列礦產資源:①不適於國家建設大、中型礦山開採的礦床、礦點及其他零星分散資源;②礦山閉坑後,經有關部門確認可以安全開采且不會引起嚴重環境後果的殘留礦體;③縣級以上各級礦產資源規劃允許小礦開採的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的礦產資源及其他礦產資源。
綜上所述,本研究建議「小礦」的內涵可歸納為:小礦是指小型礦山企業和小礦山企業。小型礦山企業一般是指礦山開采規模達到小型礦山標准,所佔有儲量為小型礦床規模(或礦床規模不清)的礦山企業;小礦山企業一般是指礦山開采規模為小型礦山生產規模上限1/10以下,佔有儲量為小型礦床以下的礦山企業(包括零星的個體采礦)。
J. 衣索比亞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衣索比亞全名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舊稱"阿比西尼亞",Abyssinia)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的國家。與一般非洲國家不同,衣索比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義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維持其古老的君主制度,並未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後,衣索比亞改為奉行社會主義,直至1991年放棄社會主義。衣索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非洲聯盟(非盟)總部位於衣索比亞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今天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衣索比亞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衣索比亞是個有著3,000衣索比亞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從阿拉伯半島南部移入的含米特人是最早的居民。公元前975年孟利尼克一世稱王。公元前8世紀,建立努比亞王國。公元前後,在北方的阿克蘇姆建立衣索比亞帝國,又稱阿克蘇姆王國。13世紀建立阿比西尼亞帝國。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鉑、鎳、銅、衣索比亞鐵、煤、鉭、硅、鉀鹽、磷酸鹽、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英國、蘇丹、約旦等國公司在衣索比亞進行油氣勘探開發。水資源豐富,號稱「東非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