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野人會幫我們挖礦
1. 什麼是野人
又稱毛人、雪人、大腳怪,傳說中類似人的一種生物。關於野人的傳說,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都有,但是目前未找到骨骼,又未捕獲活體,只停留在目擊、發現腳印和收集到毛發和糞便等遺留物,而這些發現又不能確定它們的種屬。所以有人就認為,所謂野人,不過是熊或猿,根本不存在野人。世界各國曾多次對野人進行考察,但至今都沒有滿意的結果。神農架位於我國湖北省西北部大巴山脈,海拔三四千米,方圓幾百公里,千百年來就傳說這里有野人,為了揭開野人之謎,我國組織了鄂西北奇異動物考察隊,前後三次來考察。1977年3月第一次考察時,考察隊員在高崖寨的山洞中和西北坡的山崖上,發現了33厘米的大腳印數百個,並灌制了四個石膏模型,這些腳印大趾斜叉,極似人腳,不同於其他靈長類動物的腳型。1979年6月和1981年5月考察隊兩次進行神農架,這兩次考察,除了再次發現大腳印之外,還發現了竹編的窩,其中腳印最大的長48厘米,腳印之間的步幅為2.68米,以此推測,可能是身高3.3米左右,體重約300公斤的個體留下的腳印。1981年8月,「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在神農架下的房縣成立,著手收集整理野人資料。據統計,僅70年代目擊野人的事情就有22起,目擊者主要是當地農民,還有林業工人、縣委幹部和地質工作者。其中還有人同野人搏鬥過,留下被抓傷的痕跡。據目擊者講,野人身材高大,一般在2米以上,直立行走,全身長著長毛,毛有紅、黑、麻、棕等色。研究會還從當地人手中購到一束據說是野人長的長毛,毛呈鮮紅色,經武漢醫學鑒定屬於靈長類毛。關於野人,還有喜馬拉雅山雪人、美洲大腳怪等,對這些野人,有的考察隊作了記錄,有的有照片、電影記錄等。野人和尼斯湖怪獸、百慕大之謎、飛碟並稱世界四大怪,屬於全球性的奇異現象。
2. 游戲(野人生存)這個游戲.怎麼樣讓木頭變成能建造房子的木頭 怎麼挖礦
LZ你好啊,這個我會。你想要木頭變造房子的木頭,只要弄個伐木場,然後把樹推進去就會生出木頭。但是太小的樹會不行,至於聯機就不知道了,挖礦請你補充下是挖固體礦還是碎片
3. 在迷你世界裡如何將有野人變成的村民變成礦工
【准備材料】
巫術骨錘、篝火、火炬、生肉(生雞腿、生豬肉、生牛排、生羊腿)、麵包
獲得野人夥伴
好了,以上就是迷你世界野人馴服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4. 哪些古文中記載著野人
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豐富的關於野人的記載,如戰國時期《山海經》、西漢時期《爾雅》、六朝時期《述異記》、唐朝時期《酉陽雜俎》等古書中記載了華南地區的巨型人形動物「贛巨人」、「狒狒」等。
特別是明代大葯物學家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中對野人有著詳盡的記述。
他在描述被稱為人熊的人形動物時稱:「其面似人,紅赤色,毛似獼猴,有尾,能人言,如鳥聲,睡則倚物。獲人則見笑而食之,獵人因以竹筒貫臂誘之,俟其笑時,抽手以錐釘其唇著額,候死取之。」
有圖的文獻
《山海經》以及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上均載有野人的形象圖。據考究,早在18世紀末,北京出版的藏文典籍——《診斷不同疾病的解剖學辭典》中出現「羆」的形象,圖畫上這頭「人形動物」站在岩石上,正符合當地對「石人」,即雪人的生態描述——因為它喜歡生活多岩石的峭壁上。
地方誌記載
在各地的地方誌中常有野人之類的記載,特別是那些現今仍在流傳有野人活動的地區,當地的鄉土志中概無例外,均有此類記載。
例如湖北神農架地區的「毛人」——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野人,早在200多年前的鄉土志中記載著:「房山在城南40米,高險幽遠,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長丈余,遍體生毛,經常下山食人雞犬,拒者必遭攫搏。」而且很有趣的是,在這一地區進行考發掘發掘時,還發現一具2000多年前的燈具——「九子燈」,上面竟有毛人形象的裝飾品。
浙江麗水地區遂昌縣有人熊的傳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就曾指出「處州」有「人熊」的事,處州即指現今麗水縣東南,即遂昌一帶。遂昌縣志中載有一種名為「(犭爰)」的動物:「(犭爰)似猴大而黑」,「(犭爰)」又是「猿」字的俗寫,很可能遂昌九龍山曾打死的「人形怪獸」,實際是一種大型的短尾猴,即是此種被稱為「(犭矍)」的野人。
河南省中原地區也曾有野人之傳說,據張維華的考證,漢代在秦嶺和南陽一帶有被稱為「(犭矍)」的野人行跡;東漢學者張衡曾在其《南都賦》中,對「(犭矍)」作過記述。據稱宋時都城汴梁,即今河南開封市和明時淅川縣的埠口,即今丹江水庫區,均有所謂野人活動的記載。
5. 「野人之謎」是什麼
作為世界四大謎之一的「野人之謎」關繫到我們人類自己的起源,因此更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許多國家都有科學家進入原始森林對這種人形動物進行科學考察。
「野人」傳說,在我國已有3000年歷史。據戰國時代的《山海經》在「梟陽國」的注釋中說,《周書》記載南方「州靡國」將捕獲到的「野人」獻給了周成王。屈原在《九歌》的《山鬼》中描述了「野人」的生活習性,並擬人化,抒發了詩人的情思。自漢以來,我國歷代文獻中都有關於「野人」的記載,明代大臣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這部名著中還對歷代文獻記載的「野人」進行了綜合分析。但是,對「野人」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的。40多年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對「野人」多次進行過考察,尤其是我國在鄂西北神農架一帶,從1976年開始,由中國科學院與有關單位組織的多次進山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除此之外,在我國的四川、陝西、甘肅、西藏、新疆、廣西、貴州、雲南等10多個省區都有「野人」行蹤的報告,現今惟一可惜的是,沒有一例活「野人」被抓獲。
我國最早進行「野人」考察的是在西藏喜馬拉雅山區。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喜馬拉雅山南地區及東部峽谷區都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森林,盛產野果及各種動物。原始森林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野人」避難所恐怕就屬遼闊的喜馬拉雅山了。藏族及舍巴人常見「雪人」或「野人」是很自然的。80年代中期,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會員、西藏文聯作家肖蒂岩經過幾個月的初步調查,從領導幹部、各方群眾中了解到許多重要情況和線索。在拉薩召開的藏族學術討論會上,四川大學童恩正副教授作了《西藏高原——人類起源的搖籃》的學術報告。西藏「野考」的進展,對研究從猿到人的人類起源理論,無疑具有重大意義。西藏自治區黨政領導對「野人」十分重視,並具體安排宣傳部的理論處主管「野考」,這說明區領導對這一科學事業的理論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
目前各省區的考察研究工作強調領導、專家、群眾三結合,考察與研究相結合。在考察目標上,不僅要重視間接證據,更要重視直接證據,以便更快揭謎。考察隊員十分重視可以追蹤屍骨獲得直接證據的寶貴線索。
為了有利於接受當地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深入發動組織本地區各方面力量進行「野人」考察研究,各有關省區正在醞釀成立該省區的「野人」考察研究地,同時成為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的分會。以神農架為中心的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工作幾年來不斷取得進展,廣泛搜集了目擊資料,灌了一批石膏腳印,鑒定了一些毛發,發現和研究了多起可疑的糞便、睡窩和吃食現場,對環境進行了綜合考察和多方面的科學分析,製作了大量植物標本和部分動物標本,建議成立了自然保護區,舉辦了「野人」考察匯報展覽,積累了近百萬字的文字資料,特別是3個考察隊員一起見到了一個巨型「野人」。
在中國「野人」考察研究約300名會員中,湖北的會員就有近80名。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內成立了「人類起源史研究組」,從人類起源角度研究「野人」問題,並將此列入了科研項目。種種情況表明,成立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會十分必要。1983年8月26日至29日,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會在迷人的神農架召開了成立大會,代表們決心使以神農架為中心的湖北省「野人」科學考察研究出現一個新局面。
據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李建透露,1987年以來,中國一些地方不斷傳來「野人」活動的信息。
1987年6月24日,一外地青年在神農架接山泉水喝,突然被一紅毛怪物擊昏,當他醒過來時發現被抬進山洞,面前站立著一個2米多高的「野人」。
1988年3月至5月,神農架瞭望塔工作員袁玉豪在猴石、南天門等地發現300多個40多厘米長的大腳印,以及「野人」糞便和紅毛。
1988年,湖南一采購員乘押運貨車經過陽月山自然保護區,遇到3個人形怪物追車,被他用扳手等工具趕下去。
雲南西雙版納曾有人提供情況說,浙江永嘉縣有一專業戶到雲南養蜂,被一母性「野人」拖去同居3年,生下後代後趁機逃離回家。
自1974年在神農架發現「野人」以來,「野人」考察工作已開展20多年。據悉目前全國共有800多人參加野人考察研究會。科學工作者對「野人」毛發進行多次科學鑒定,確認自然界確有「野人」存在,大量信息表明長江流域是「野人」活動的主要區域。
出身於書香門弟、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系的上海青年李孜,就是憑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強烈渴望,自願放棄安逸的生活,於1979年起自費踏入湖北神農架及川東林海,去探索「野人」之謎。
為尋覓野人,李孜食野果,吃樹皮,蹲山洞,宿野地,卧林莽。一次他被毒蛇咬傷,瀕臨死亡時,他毅然用刀將傷口四處的毒肉一塊塊剮去,戰勝了死神。
10年多的時間,李孜8次進山洞遍訪被「野人」追趕過的人,他自己也曾發現過「野人」的毛發、腳印、糞便和宿窩,積累了大量資料。
李孜對「野人」的毛發進行了測定,發現「野人」毛發中的元素含量比正常人高50倍,是普通動物的7倍。他與別人合撰的《「野人」毛發中微量元素的質子X光分析》一文在《自然雜志》上發表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方毅同志批示說:「世界上就要有這樣的探險者,否則就沒有哥倫布。」
1983年7月,武漢醫學院法醫學教研室也曾對神農架及附近6個縣發現的8種「紅毛野人」毛發進行了科學鑒定。該教研室黃光照副教授在同年8月下旬湖北「野人」考察研究會成立大會上宣布:「通過肉眼檢查、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橫切面檢查及毛小皮印痕檢查,發現這8種『野人』毛,其毛小皮形狀特徵基本上類似人毛。」
觀察所見8種「野人」毛,毛發皮質均發達,可見縱間細纖維,皮質色素顆粒少,且多呈外圍性分布。這說明8種「野人」毛發皮質的組織學特點與人類相似,而與大猩猩、金絲猴、猿猴、長臂猿等靈長類動物毛有較大差異,明顯不同於豬、狗熊、綿羊等動物毛的特點。
如今我國「野人」考察研究已不只是在湖北的神農架和西藏進行,而擴展到了四川、陝西、浙江、河南、廣西、雲南、貴州、湖南、安徽等10多個有關地區。江西、福建也有了考察的線索,新疆也計劃進行考察。我國近年「野人」考察研究范圍如此迅速擴大,是世界上沒有的。
有關省區普遍進行了初步普查,了解到許多目擊資料和可能獲得證據的線索,對生態環境也進行了初步調查研究,在我國廣大地區,發現眾多大面積的適合「野人」生息繁衍的原始森林山區,那裡氣候溫熱,雨量充沛,動植物資源豐富,人煙稀少,野人可能就出沒其中。
6. 野人問題
有..其實滿街都是...
一大堆不懂什麼叫做"排隊「
一大堆無論是開車.走路.紅綠燈都爭先恐後毫無秩序可言
地鐵上公車上就地解決小孩的大小便問題
路邊經常見小便中的司機
公共場合大聲嚷著喧嘩
這些都是野人的行為
7. 我記得有一種游戲 是關於野人的,游戲是這樣的,給你幾個野人,然後建房子,野人自己結婚,生孩子,可以
有類似的;模擬人生(不是野人)黑屋子(沒有角色顯示)
8. 「野人」的真相是什麼
險遇野人
1991年10月的一天,護林員劉玉周一人在九廳大山的樂麓藍屏峰山林里值班。又到了做晚飯的時候,他提著水桶到屋前20米開外的水池裡打水淘米。忽然,劉玉周像是感覺到了什麼,扭頭一看,竟看到一個黑乎乎的巨大怪物站在身後,朝他傻笑。劉玉周一時愣住了,瞅著那怪物直看。只見它長著一身棕毛,鼻紅嘴寬,身高2米,外貌酷似70歲的老頭。「野人!」一個念頭在他腦中閃過,於是他扔下水桶,朝屋裡逃去。劉玉周進了門,插上門閂,這才發現自己渾身酥軟,手和腳都沒了力氣。他從門縫里往外看,只見野人追到了門前,拍手撫胸,顯出一副高興的樣子,還不時朝屋裡張望。鬧了20分鍾以後,這才滿足地走了。
其實,在九萬大山和野人相遇的並不止劉玉周一人。與劉玉周相比,30歲的村主任賈志現的遭遇則更離奇。1993年11月的一天,廣西融水縣紅水鄉牛塘寨村主任賈志現上山去割草。這天的中午,他正准備下山,迎面忽然走來一大一小兩個長毛的野人。大野人身高近2米,小野人身高1.5米左右。他們都長著小眼睛、紅鼻子和寬嘴巴,長發披肩。看到野人賈志現的腦門「嗡」地炸開了,想轉身逃跑但已經來不及了。大野人幾步就追上了他,用手拉住他往山上跑。兩個野人夾著他跑跑停停,一直跑到跑不動為止。一路上野人對賈志現十分友好,看來並不想傷害他。他們常東找西翻,挖蚯蚓給賈志現吃,弄得他一陣陣惡心。後來,大野人將賈志現交給小野人看管,自顧自走了。不知為什麼,後來小野人也走開了。於是,賈志現乘機發瘋一般地逃了出來。
不辭辛勞尋野人
九萬大山有一處叫野人崖的百丈高的山頭。據說,苗民梁玉輝的上五代祖宗,就在那兒用獵槍打死過一個雌野人。當時,八九個野人正在瀑布邊洗頭,子彈擊中了其中一個雌野人。那野人當場就摔下了百丈崖頭。野人們一起號陶大哭,一哭就哭了七天七夜,一直哭到當地居民嚇得關緊了門,不敢出來。如今,在野人崖的山頂,還可以看到當年野人洗頭的百丈瀑布以及瀑布邊上的一個2米長的桃形水池,水池邊上深深印著一個比普通人腳大1.5倍的腳印。
為了尋找野人的蹤跡,1994年4月,一支「特別行動隊」開進了廣西九萬大山東麓的元寶山地區。人們踩著腐葉,揮舞著砍刀,穿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肚子餓了,把干硬的方便麵在泉水中浸泡一下,將就著吃下去;累了,就在泥地上躺一會。艱苦的生活使一些考察隊員病倒了,但他們仍然咬緊牙關堅持下來。
在調查中,他們詢問了48歲的苗民梁玉輝,證明他的祖先打死野人事實確鑿。1994年4月6日早上6時30分,考察隊員自己親眼目睹藍屏峰營地伙房附近的一對大腳印。當天晚上,他們發現扔在營地附近的空罐頭盒盒蓋被連根撕去。在金雞嶺和無名峰的營地,考察隊員睡在小木樓上,也時常被腳步聲、拍擊樓板聲驚醒。種種跡象表明,這些都是野人所為。然而,遺憾的是,在九萬大山的考察活動中,人們並沒能捉到野人。
走進神農架
湖北西北部的神農架大山裡,從古到今一直流傳著野人的傳說。僅從《房縣志》、《隕陽志》和《當陽志》等古書的介紹,人們就可以知道神農架地區在古代是野人出沒的地方。1976年,人們在位於神農架附近的房縣發現了一個漢代墓群。諸多的文物中,人們找到了一個銅鑄的九子燈,燈上畫著兩個大眼、長發、粗眉、無尾、身披長毛的人形動物,那動物的外形極似當地老鄉描述的野人。
為了弄清神農架野人的真相,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委聯合組織了「鄂西北奇異動物科學考察隊」,對野人進行了一系列考察。然而,9個月過去了,人們在那次考察中並沒能找到野人。
稍後,一位自費考察野人的「野人迷」單身闖進了神農架。一天,當他登上主峰半山腰的叢林深處時,驚喜地發現了幾百個奇怪的腳印。在海拔1900米的山上,他又發現了長達40厘米的大腳印。
為了等到野人,「野人迷」在樹與樹之間搭起了吊床,並用粗繩將自己綁起來。幾天以後,當他在吊床上一覺睡醒時,竟聽到一種「哦哦」的叫聲。不一會兒。他看見有一個黑影站了起來,接著便聞到一股腥臭味。「野人迷」一興奮抬起身來,不料連人帶床一下子摔倒在地,那黑影一愣,飛快地離開了。
1977年,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教師劉民壯先生也到神農架尋找野人。劉先生和夥伴們接連幾天在山中穿行,累得腰酸腿疼,終於在高崖寨發現了幾個30多厘米長的野人足跡。一個月以後,在海拔2700米的巴東埡附近,他們又發現了一百多個大腳印。
再進神農架
1979年6月,劉民壯先生第二次進神農架考察,核實1978年發生在竹山縣的五起「野人」事件。他們走了數不清的山路,足堂過2500條河流,飢一頓飽一頓的,終於找到了好幾個前寬後窄、沒有足弓的大腳印。那大腳印長30~40厘米,拇趾和其他四趾叉開呈30度角,每個腳趾前端都有一個圓形的陷窩。
又有一次,劉先生聽修路工人說,公路邊上的村子裡,有人看見一隻黑里帶紅的野獸,外形很像熊,但受驚後逃跑的姿勢又不像熊。他聞訊趕去,果然覓到了幾個33厘米長的大腳印,於是灌注了石膏模型,繼續追蹤前進。
第二天,下起了瓢潑大雨,他們在懸崖陡壁間前進,一天走了60千米的路。返回途中,雨夾著雪越下越大。他們隨身帶著幾十千克重的生石膏,身背照相機、測量器材、干糧和防身武器,在羊腸小道上連滾帶爬直到天黑才趕回營地。
同年11月,劉先生和幾名考察隊員來到神農架北坡、陰峪河上游海拔2500米的板壁岩地區。那兒山高林密,洞穴密布。在方圓25平方千米的范圍內,他們總共找到了上百個新鮮的野人腳印。這些腳印最大的長43厘米,最小的僅長21厘米。考察隊員們判斷,這兒很可能是野人的一個老窩。他們風餐露宿,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澆灌了10多個石膏印模。
1980年5月,劉先生帶隊再度進軍神農架,在百里無人區搭窩棚住了下來。整整14天他們都過著斷菜斷鹽的生活,有的隊員發著高燒還是堅持考察。為了進一步觀察野人,他們搬到了海拔1800~2600米的叢林中居住。在一處叫紅岩子的溝谷里,他們再次發現了29厘米長和36厘米長的兩個腳印。
不同意見
目前,學術界對於有沒有野人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贊成者認為,野人之說並非子虛烏有。在很久很久以前,神農架和九萬大山附近生活著一種巨猿,他們有碩大粗壯的頭骨,巨大強壯的軀干,已能直立行走,能用雙手抓握天然木棍和石塊,食譜很雜但以素為主。
神農架和九萬大山的科學考察結果表明,野人可以直立行走,爬坡時四肢著地,頭部的轉動非常靈活,身披長毛,頭發披肩,臉型與現代人相仿,眼小嘴寬牙白,不長犬齒,腳印長達40厘米。他們棲息在山洞中,喜歡生吃竹筍、野果、軟體動物、蚯蚓和各種昆蟲。
野人會不會就是古代巨猿的後代?人們認為,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以大熊貓為例,在10000年前,由於原始農業的出現和發展,以後又由於氣候的變化,雖然大部分大熊貓在地球上消失了,然而一小部分大熊貓卻頑強地活了下來。大熊貓如此,那麼與大熊貓同時代的巨猿會不會也像大熊貓一樣殘留下來呢?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那麼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說的,從類人猿到人類的進化史上的缺環,就能被野人所代替。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野人之說」是站不住腳的。
理由之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活捉野人,找到的也只是些毛發、頭皮和骨頭。這些毛發、頭皮和骨頭是不是野人的遺物呢?誰也不能肯定。而且,在考察中,見到最多的還只是腳印,憑腳印就一定能確定是野人的不是人類的,這話不免過於武斷。理由之二:經過人類那麼長時間的探查,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還沒能找到一個野人?這只能說明野人這種動物並不存在。
9. 西伯利亞野人有哪兩種類型
在西伯利亞,有許多關於俄國野人的傳聞,據稱俄國野人有兩種類型,其一種非常像人,而另一種是大型動物的變種。所有的報道,都由於有民間故事和傳說的潤色,而使內容更為完整。前一種似人的野人,大約只出現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雅庫特地區(處於中國東北角的正北方,北緯60幾度)。後一種野人,則分散地出現於由西至東橫跨整個西伯利亞的地帶,這是真正名副其實的遼闊地域,東西的最長距離有8000千米。我們發現,人們對西伯利亞各地野人的描述,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些多毛動物在凍土地帶和針葉森林中神出鬼沒,於是引出許多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西伯利亞的荒涼和遼闊,是難以想像的,它的整個面積超過1200平方千米。近20年來,盡管前蘇聯政府鼓勵向這片大原野移民,但這里的人口密度仍然很低。西伯利亞的土生土長的居民大都是半游牧的馴鹿人家。關於野人的故事,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些牧民述說的,其他一部分,則是科學工作者和學者們的報道。這些外來客,出於業余愛好,對考察野人發生濃厚的興趣,他們藉助當地居民的描述來核對資料。很多戲劇性的見聞,往往就發生在當地人勞動的地方。下面就是一個老人說的故事。
「在離河300米的地方,我和兩個成年人,六個男孩,正在堆集乾草。附近有一間草屋,是割草時臨時居住的地方。我們突然發現,河對岸有兩個從未見過的怪物——一個矮而黑,另一個身高超過2米,身子灰白色。
它們看起來像人,但我們立即認出並不是人。大家都停止割草,獃獃地看它們在干什麼。只見它們圍著一棵大柳樹轉。大的白怪物在前面跑,小的黑怪物在後面追,像是在玩耍,跑得非常快。它們赤身露體,奔跑了幾分鍾後,飛快地跑遠,然後就不見了。
我們趕快跑回小屋,待了整整一個小時,不敢出來,然後,我們就抄起手邊有的東西當武器,帶上一枝槍,乘一隻小船,駛向對岸怪物玩耍過的地方。在那裡,我們見到許多大小足印,在柳樹的四周圍。我已記不起小腳印的痕跡,但當時注意觀察了大的足印,確實很大,像是穿冬季大皮靴留下的印記,不過腳趾看來是明顯分開的。較清楚的大足印共有六個,長度都差不多。腳趾不像人的一樣地拼在一起,而是略分開一些。」
這段報道之所以令人感興趣,有兩個原因:其一,看到動物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同時看到的(而且還有其他村民);其二,同時看到一大一小野人在一起。這就必然引出一個問題:那小的是不是同種族的一個幼兒?
事情已過去半個世紀,現在沒有必要過分推敲當時的細節,從描述的基本情況以及足印看,很可能是雪人類的動物。
當許多考察者懷著極大興趣來搜尋有關西伯利亞雪人資料時,他們得知雪人經常偷走獵戶們獵殺的動物屍體,由此推斷出雪人是食肉類種。學者推測,西伯利亞雪人在進化過程中,出現了奇怪的退化現象,也正是這一現象的存在,才使雪人成為西伯利亞一大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