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秦代挖礦嗎

秦代挖礦嗎

發布時間: 2022-01-15 12:37:18

『壹』 出土過秦代漆器嗎

秦代曾調楚漆藝人集中咸陽,成為官營生產的主力,秦代漆器實物一直所見甚少,到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發掘出秦墓12座,其中秦統一後的墓有5座,前後三次發掘共出土漆器560餘件,使對秦代漆器的研究有了可靠的依據。1978年河南泌陽也出土17件秦代漆器。

『貳』 秦代傳國玉璽現在還在嗎

璽本是印章的統稱。但從秦代起,「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獨斷》)在我國歷朝歷代的帝王用璽中,秦的「傳國玉璽」號稱「天下所共傳寶也」(《史記》),歷代珍之。可是,它的最終下落至今卻仍是一個難解的千古之迷。
「傳國玉璽」本是秦統一中國後,始皇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磨刻成的一方玉璽。《韓非子·和氏》載: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看見一隻鳳凰落在一塊青石上。當時人認為,鳳凰神鳥不落無寶之地。於是卞和認定青石中有寶,就將石頭獻與楚厲王。玉工說僅是石頭而已,厲王認為卞和欺君,便刖其左腳。後武王即位,卞和又獻之。玉工仍說是石頭,武王大怒,便刖其右腳,再後來文王即位,卞和乃抱著青石痛哭於荊山之下。文王派人了解情況後,命良工雕琢青石,得到一方罕見的玉石。為紀念卞和的遭遇,此玉便叫「和氏璧」。從此,它便融入中國古代史之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悲歡離合。
「和氏璧」出現400年後,第一次神秘失蹤。時當戰國之時,楚威王將此璧賜與相國昭陽,昭陽有一次大宴賓客,席間將璧遞與賓客傳觀欣賞,不料席散之時此璧卻下落不明。50年後,此璧突然出現在趙惠文王王宮。秦昭襄王聞之,願以十五城交換「和氏璧」。秦強趙弱,趙國只得派藺相如奉璧使秦。因秦無誠意,藺相如便智賺秦君,派從人將璧偷偷帶回趙國,演繹了一段「完璧歸趙」的佳話。(《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60年後,秦滅趙,此璧歸秦。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小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於其上,「和氏璧」搖身一變,成了「傳國玉璽」。中國封建王朝從此以得此璽者為正統,「傳國玉璽」也便成了野心家人人覬覦的至寶。
秦時「傳國玉璽」曾第二次神秘失蹤。秦統一中國後,始皇經常巡遊天下。前219年,秦始皇龍舟過洞庭湖,遇大風浪,舟不得行,始皇乃命投「傳國玉璽」於湖以祭神。看來此璽將永沉湖底了。誰知8年年後,在一次巡遊返京時,在華陰道上有人卻將此璽獻歸秦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此事真假,遂成一迷。
秦末天下大亂,泗水亭長沛公劉邦先入咸陽,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子嬰獻上「傳國玉璽」。自此,此璽歸漢。漢代諸帝代代相傳,均以此璽為皇帝信物(即憑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向其姑、漢太後王氏索要此璽,王太後怒擲於地,損其一角,王莽以金鑲之。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此璽復歸於漢。(《漢書》諸紀)
東漢末年,「傳國玉璽」第三次失蹤。何進謀誅宦官之亂,漢少帝出宮避難,返宮後遍尋此璽而不得。不久,十八鎮諸侯討董卓,攻入洛陽,長沙太守孫堅部下自甄宮井中投井而死的宮人身上搜得此璽。自此,「傳國玉璽」歸孫堅。後孫堅戰死,其子孫策以此璽作抵押向袁術借兵,此璽歸袁術,引得袁術大白天做起皇帝夢來。不久,袁術敗亡,璽歸於曹操。三國歸晉,璽隨之歸於西晉。歷經五胡十六國的殘酷血腥,此璽歸於東晉。(《晉書》)宋、齊、梁、陳相繼短暫擁有,隋滅陳,此璽歸隋。隋末大亂,高祖李淵父子乘亂而起,建立唐朝,「傳國玉璽」也歸入李唐皇宮。李淵改「璽」為「寶」,「傳國寶」從此也便成為唐代20帝代代相傳的信物。(《南史》、《新唐書》)
五代時期,「傳國玉璽」第四次神秘失蹤。唐末天下板盪,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建國,「傳國玉璽」再一次飽經天下之亂。公元936年冬,後唐末帝李從珂被後晉大兵圍困,李從珂遂與後妃於天星樓自焚而死。據說,李從珂當時便隨身攜帶著「傳國玉璽」。可是大火過後,人們從灰燼中卻不見此璽的蹤影,甚至連一塊外形稍像此璽的石頭也沒找到一塊。(《新五代史》)難道真的是「玉石俱焚」、永絕人寰了嗎?
從此,「傳國玉璽」便從中國歷史的記載中消失了。它究竟還在不在這個世上?它還能重見天日嗎?至少在目前,這是一個難解之迷……

『叄』 趙高如果專心輔佐胡亥,秦朝的壽命能否延長呢

趙高如果專心輔佐胡亥,秦國的壽命也不會長久,秦國看似是因為胡亥以及趙高的原因才會被滅亡,但其實是秦國的法制才是秦國滅亡的根本原因,趙高和胡亥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趙高專門輔佐也改變不了秦國的命運。

如果趙高是專心輔佐胡亥了,但是根據的還是秦始皇留下的經驗和條文,這些根本改變不了秦國被滅完的命運。

『肆』 秦代第十權錢有收藏價值嗎

當然有收藏價值,前提必須是真品。

『伍』 秦朝時期修建的秦長城如今還在嗎

已經不在了,只有遺址了。

如固陽秦長城遺址就是保存的比較完好的。

固陽秦長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中部的色爾騰山北坡上緣,固陽縣境內全長95.6千米。此段長城牆體的構築方式以石築為主,這也是該長城經歷兩千多年依然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固陽秦長城沿著山體蜿蜒曲折,宛如一條巨龍,氣勢恢宏。

(5)秦代挖礦嗎擴展閱讀:

秦代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抵遼東,共分5段:臨洮段、榆中段,並河以東段、陰山段、遼東段。其中,除寧夏河東段以外,其他四段在史料里均有明確記載,在歷次的長城普查中都有跡可循。

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漢代和明代長城發揮的作用最大,但秦始皇長城是中國第一條萬里長城,開創了萬里長城的先河。

秦統一全國之後,用戰國時期的秦長城、趙北長城和燕北長城來加強邊疆地區的防禦和管理。

到公元前214年左右,在北駐匈奴30萬人以後,秦王朝又修建了北部的燕山、大青山(現內蒙古巴彥淖爾的烏拉特中旗、前旗和包頭的固陽境內)一帶的長城,加強了這一帶防禦的建設。這一段是秦朝新修的長城,有明確的歷史文獻記載,而且目前遺址也已經被發現了。董耀會說道。

從目前的歷史文獻來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西段主要利用戰國時期的秦長城。通過幾十年的考古調查,戰國時期秦長城的基本走向已經清晰了。

『陸』 聽說 秦朝 已經有了 流水線 式的生產方式是真的嗎

他們那個不叫流水線式生產方式
而應該叫 標准化生產
我覺得可能也就是為了開模具方便
並沒有想到那麼遠
因為只有部分戰爭資源達到了標准化生產
當時工業也還沒有形成呢 還只是零星的手工業

西方的標准化生產 也差不多才有100多年的歷史
標准化生產的理念和標准、條例的形成 應該頂多也只有100年左右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以後
整個國家成為一部嚴絲合縫的戰爭機器
所以 在武器等戰爭資源的生產上
就自然而然產生了這種 准標准化生產模式

由於沒有證據證明
這種准標准化生產是否應用到民用上
以現在的史料看
這應該是個偶然
因為生產力和社會進程還沒有達到工業飛躍的程度
應該只是秦國的武器製造部門為了加快戰爭消耗品而暫行的一個方法
這樣集中的生產 必然會有非常大的資源需求
所以說 在秦滅亡以後 這種方式就消失了

我自己就是做大工業的 所以這個方面有點了解

『柒』 數字貨幣會像秦朝一樣完成世界統一嗎

秦朝是歷史上第1個大一統的朝代,那時候是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也就是所謂的車同軌書同文,那個時候是一個真正的大一統天下,秦朝的貨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它是促進貨幣交流的很重要的一個中間媒介,現在有了數字貨幣這樣一個東西。

互聯網的發展確實帶來了一些新興的東西,但是新興的東西它是具有兩面性的,用哲學的觀點來說就是它是反復前進的,雖然它是前進的,但是它是曲折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是前進,什麼時候是曲折,所以對於這些新興的事物,你要抱有一個防備的態度,利用它好的一面規避它壞的一面,這是每個人都想達到的理想效果,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做不到。

『捌』 李廣是秦代的嗎

  1. 李廣在歷史上有三位,一位是三國曹魏將領;一位是西漢名將;最後一位是十六國時期成漢宗室。

  2. 李廣,(?~?年),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人物,曹魏部將,在曹魏曹髦甘露二年秋七月,因為臨敵不進與同樣常常稱病不出兵的泰山太守被共同斬首,以儆效尤。記載見於《晉書·文帝(司馬昭)本紀》

  3.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4. 李廣是十六國時期成漢昭文帝李壽之子,成漢後主李勢之弟,漢王,官至大將軍。

    李勢沒有兒子,他的弟弟李廣要當皇太弟。李勢不肯。這時馬黨、解思明出面為李廣求情。李勢懷疑二人與李廣有陰謀,便追捕二人,一方面派人攻打李廣。李廣聞訊後自殺。

『玖』 請問:這個半兩銅錢是秦代嗎第二圖是什麼年代的叫什麼銅錢

個人看法感覺是漢初期的。第二個是民國時期銅幣

『拾』 圍棋在秦代的時候有嗎有的話是十根線垂直還是幾根線啊

《路史後記》中說堯娶妻富宜氏,生下兒子丹朱。丹朱行為不好,堯至汾水之濱,見二仙對坐翠檜,劃沙為道,以黑白行列如陣圖。帝前問全丹朱之術,一仙曰:「丹朱善爭而愚,當投其所好,以閑其情。」指沙道石子:「此謂弈枰,亦名圍棋,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以法天地,自立此戲,世無解者。」。丹朱由堯處學了圍棋,據說果真有了長進。(仙話見《歷代神仙通鑒》)也有人說是舜作圍棋以教愚子商均。按照這種說法,製造圍棋,是為了開發智能,純潔性情的。唐朝人皮日休在其《原弈》一文中則以為圍棋始於戰國,是縱橫家們的創造。他的根據是,圍棋「有害詐爭偽之道」!可謂穿鑿附會了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有關圍棋的活動鮮有記載。《西京雜記》卷三曾有西漢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為天下第一人」的記述,但這類記載亦是寥如星辰,表明當時圍棋的發展仍比較緩慢。到東漢初年,社會上還是「博行於世而弈獨絕」的狀況。直至東漢中晚期,圍棋活動才又漸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於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盤下有四足,局面縱橫各17道,為漢魏時期圍棋盤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與漢魏間幾百年頻繁的戰爭相聯系,圍棋之戰也成為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斗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當時許多著名軍事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這樣大小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一王粲,除了以詩賦名著於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據說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瞭然於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 我國圍棋之制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要變化,主要是在於局道的增多。魏晉前後,是第一次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魏邯鄲淳的《藝經》上說,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這與前面所介紹的河北望都發現的東漢圍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卻載明當時的圍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表明這時已流行19道的圍棋了。這與現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當時的圍棋已初步具備現行圍棋定製。

熱點內容
世界各國對區塊鏈發展 發布:2025-08-26 12:20:30 瀏覽:596
宇宙網和神經元 發布:2025-08-26 12:11:50 瀏覽:290
公羊皮卡trx能不能來到中國 發布:2025-08-26 12:10:23 瀏覽:884
即將開盤的區塊鏈 發布:2025-08-26 12:06:07 瀏覽:776
庫神冷錢包送50積分 發布:2025-08-26 12:01:40 瀏覽:992
比特幣合約收益計算 發布:2025-08-26 12:00:49 瀏覽:492
trx訓練帶怎樣練胸肌 發布:2025-08-26 12:00:08 瀏覽:66
現代通區塊鏈是什麼 發布:2025-08-26 11:56:33 瀏覽:390
以太坊柏林硬分叉什麼時候 發布:2025-08-26 11:46:16 瀏覽:17
冷錢包充幣 發布:2025-08-26 11:46:13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