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挖礦預算里
㈠ 預算不高,買不了雲主機,想要租用哪裡找
為什麼需要一台雲伺服器
有一台雲主機,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打開任何設備就能看這台伺服器上的東西,打開它,就像你打開你自己的電腦一樣,雖說在家裡放一台電腦,然後內網穿透也能訪問電腦,但家裡的網速質量,這台電腦7×24小時連續運行太不現實。
用雲主機你能幹啥呢?
你能用Wordpress搭建一個個人博客,用ownCloud搭建一個雲端個人網盤,如果你是懂編程的話更好玩,你用最火的Python跑一個網路爬蟲抓取數據,你還可以在雲主機做各種測試部署,把主機OS弄壞了怕啥,重新裝個系統唄。啥你還想用雲主機挖礦?拜託,比特幣都跌成啥了?
如果你是個有點規模的小企業,跟別人一比,你會發現自己配置伺服器實在是太麻煩了。
最近跟朋友聊天,他們公司原來託管著六台物理伺服器,每台上面有兩台虛擬機,管理這六台伺服器的哥兒們說太麻煩了,結果現在都換成雲伺服器了,眼看著物理機託管時間到了,也不打算續費了。雲服務,真心省事兒,網路,運行狀態都好多了,也不會有奇奇怪怪的bug。啥也別說了,省心!
這朋友說了,原來的六台物理主機大約每年3萬塊錢,現在六台虛擬機一年大概2萬多塊錢,錢,公司用誰也不在乎這幾千塊,在乎的是省事兒,可普通的個人用戶就比較在意價格了!
雲服務真的可以免費嗎?
雲是要花錢的,有沒有不要錢的雲啊!有!
AWS和Azure、谷歌雲在國內,阿里雲在國外都有免費用一年的服務,這么多年薅著雲羊毛的經驗告訴我,消費著不屬於自己消費水平的東西總感覺心裡不踏實,沒有安全感,就像你老是租房子而不是買房子一樣,內心裡,還是希望能有一台屬於自己的雲主機。
AWS免費用一年的策略確實不錯,不過AWS的東西確實是貴,如果想免費體驗的話,你得自己研究,然後嚴格遵守AWS的免費策略,不要用超了哦,稍有不慎就有讓我這樣的普通用戶,心疼到跺腳的經濟損失。
國內的雲服務商,也有免費體驗服務,有的可體驗7天,有的可體驗15天,阿里雲為國外用戶也開啟了免費用一年的服務,在國內就沒有。不知道國內的雲服務商是太小氣,還是太急功近利了,多體驗一會兒能咋的?
不過,偶爾也有青雲這樣清新脫俗的特例,免費讓你用一年30GB的對象存儲,讀寫次數也挺寬裕,沒記錯的話,AWS的S3免費策略才5個GB,2萬個讀,2000個寫的免費額度。我一直認為對象存儲是僅次於雲主機的第二大上雲動力,用作網路應用的數據存儲還是挺理想的。
另外,我不太習慣大部分中國雲服務廠商將在電商行業積累的營銷操作用在雲促銷上,逢年過節搞一個促銷機型,點進去一看,限制區域,限制機型,確實有很多令人心動的價格,真想用雲的還得調個良辰吉日不成。有時候一沖動還真想買一個,點進去後被告知:新用戶與狗不得辦理,老用戶是促銷機型的理想絕緣體。
說起促銷,有的雲主機能低到兩折,心動吧,可低價入手時有多爽,續費時候哭的就有多慘。
促銷的機型讓你嘗到了甜頭,如果非常看重價格,看重低價打折的用戶在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把很多自己的東西放到了上面,到期後,你會感覺續費太貴了!(我就感覺到了好幾回)再遷移又確實比較費勁,這時候你是掏錢還是不掏錢呀?當然,確實會有一些人忍痛續費的。
提供雲服務需要很多錢,免費總不是長久之計。
跟一時促銷相比,我其實更看重真的降價,降到能買得起的那種正常價格。
比價格
要麼說時代在發展呢,現在蘋果手機的內存都從500MB,1G到現在的2G了!
要說雲主機的入門機型配置,幾年前還有500MB內存的主機呢,現在都是1核1G的了!
以阿里雲為例,1核1G的主機賣593塊錢,一個月差不多50塊錢,這是阿里雲最便宜的了。
騰訊雲的入門主機,按照各個可用區的價格不同,從62塊錢到100塊錢一個月不等。
網路雲的入門主機,也是1核1G,價格70塊錢。
簡單看幾家吧,可能主流的雲服務都差不多這價格吧。
……
作為老司機,我當然還知道VPS這個神奇的東西,以最常見的DigitalOean為例,1核1G的配置每個月5美金,合三十多塊錢人民幣。
AWS的VPS ——Lightsail也差不多是5美金,三十多塊錢一個月。
著名的Bandwagon(搬瓦工)售價一年49美金,平均算下來,每個月也得29塊錢人民幣。
搬瓦工是以低價著稱的VPS品牌,他的最低配是不是最低價格了呢?有沒有更便宜的呢?
有!!!!!!
最近,青雲推出一款按年付每月17塊錢的雲主機,(即使是加上系統盤的價格也才22塊錢)比VPS都便宜,嗯,你沒看錯,17塊錢一個月,17塊錢你買不了吃虧,17塊錢你買不了上當,17塊錢你能買得起這個雲主機!如果一次性合約再長一點,會更便宜,算了下最低11塊錢一個月,加上系統盤,14塊錢一個月。
如果王思聰因為有錢,所以人人愛,所以成了國民老公;因為愛女小野招人喜歡,所以韓寒進階國民岳父;全國人民都認可的東西叫國民系列,為什麼人人都買得起的主機不能叫國民主機呢?
這么良心的雲計算廠商怎麼不能叫「國民好雲」呢?
價格差在哪兒?靠犧牲穩定性來打折扣?
有人會說了,這么便宜,能用嗎?
我先覺得吧,青雲好歹說也是家正經的雲計算公司,幾年前就宣布盈利了,真有必要打價格戰把價格拉這么低嗎?比VPS還低的那種價格。
按照青雲的一個專家的說法,確實是隨著規模擴大,成本降低了,而且青雲一般每年降價兩次,所以才降價的。
我問他啥叫規模擴大了,所以,成本降低了呢?於是他詳細地解答說:(此處省略數不清多少字兒)……看在你這么認真的份兒上,我信了還不行嗎?
有一天跟另外一個雲羊毛黨聊天。
他說:我們公司也有十幾台雲主機在跑著,規模小,也不值得搞什麼兩地三中心,所以,我們其實最關心雲主機下的硬體。
我:我怎麼記得你上次還說,最關心的是預算嗎?
他:這不是吃了只看便宜的虧嗎?新年新氣象,領導說要上新業務了,需要買一些新主機,一買買一年的就好了,剛剛還在翻來覆去比價呢,你看我都寫好筆記了。
我看了下,好像青雲便宜一些呢。
我:為了幾十塊錢你也是煞費苦心啊。
他:沒辦法。老闆說了,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錢得省著花呀。我還看了下,最近剛好趕上青雲新一輪降價,好幾個產品升級又降價。
比服務
馬上快過年了,回到家裡,肯定會有親戚朋友問你:掙錢了沒有,談戀愛了沒有。
只有爸媽關心你今年過的開不開心,記得鍛煉身體,記得穿秋褲,記得吃點好的。
只有雲服務商在問你,劉先生,你的業務情況,業務規模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問題和困惑給我們分享一下。
都說谷歌是技術男最好的老師,可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谷老師也不懂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想把我的Wordpress網站的圖片都存在對象存儲伺服器里,於是就找了一個插件,也不知道為什麼,圖片始終傳不上去,找了客服,客服說了半天也沒說到點上,一點都不懂這些技術,最後來了句,要不你重啟一下機器試試。好吧,估計以前他在網吧里當網管的吧。
還有一次用某大型雲服務商,也是碰見類似的問題,提交了一個問題之後,等好長時間都不搭理我,估計是瞧不見我這樣蝦米級的小用戶吧,最後乾脆放棄了沖了三個月的服務。
後來試了試青雲的客戶服務系統,提交了個工單,很快就有反饋,然後還挺專業的搞定了問題。據說青雲都是工程師直接回復工單,省去了中間環節,專業且高效。用雲用多了,前前後後也陸續接到過幾家雲服務商的電話,不過,好多都是推銷為主的電話。
㈡ 什麼是比特幣雲算力挖礦礦金所雲算力靠譜么
舉個列子,我買一台礦機兩萬,有20t算力,摺合成本1000一t,賣雲算力的就是買一台機器2000w,有20t算力,摺合1000一t算力,他賣1300,1500一t,簡單來說雲算力不靠譜,賣雲算力的就是賺你挖礦的差價,不如自己買礦機挖
㈢ 在58Coin上購買了那個雲算力挖礦,有誰知道有沒有風險啊
就看多久回本了,哪裡不懂可以問我。
㈣ 雲算力挖礦投資是真的嗎
基本上正規平台上的挖礦就是真的啊,比如說安可算力的口碑還是可以的,保證金在到期的時候也會准時還,建議你去他們那裡投資。
㈤ 什麼是雲算力挖礦小白礦工求解
當然是知道的才來說的
㈥ 什麼是挖礦就是那個數字加密貨幣,以前還叫虛擬貨幣,還有什麼雲算力挖礦比特幣,能賺錢不
挖礦,是指利用電腦硬體計算出比特幣的位置並獲取的過程稱之為挖礦。每隔一個時間點,比特幣系統會在系統節點上生成一個隨機代碼,互聯網中的所有計算機都可以去尋找此代碼,誰找到此代碼,就會產生一個區塊,然後就會得到一個比特幣,而這一個過程就稱為挖礦。
計算這個隨機代碼需要大量的GPU運算,於是礦工們采購海量顯卡用以更快速的獲得比特幣並以此獲利。
而比特幣有個四年一減的減半效應,也就是說每隔四年,比特幣的數量就會減少一半,這樣一來,比特幣的算力會增加,也就是說挖礦的難度就會增加。正常情況下挖礦一般指用礦機去挖,就是電腦去挖,這些都是指單獨運作的,或者說整個礦場運作的。而雲算力挖礦,指的是多人一起挖礦,你只要投入小部分,就能參與挖礦。
比特幣挖礦的通常步驟是「購買礦機-部署礦機-設置挖礦-獲取收益」,但部署礦機這步受多因素影響,比如電價、場地、溫度、噪音、運維等。這些門檻需要一定的條件和知識來消除,因此催生了挖礦行業下的一個子模塊——雲算力。
雲算力是一種遠程挖礦模式。用戶通過平台購買雲算力合約,租賃算力挖礦,定時獲取收益。雲挖礦的優點是用戶不需要深入了解挖礦原理和各種軟硬體,或購買昂貴的礦機,也無需自己24小時維護,只要下單購買就能參與挖礦,類似購買收益權產品。
對於礦場主而言,以略低於自營挖礦收益的價格將一段時間內的算力使用權租售給客戶,可以快速迴流現金、預購最新礦機、擴大生產規模、爭取到遠期市場中獲利的可能,某種程度上也能在幣價低位保留礦機、轉移風險,對沖挖礦自營業務的單一性風險。
但相比直接參與挖礦,雲算力也體現出以下劣勢:
即便平台充分展示礦場、礦機、合作、團隊等相關信息,用戶依然很難判斷平台背後的算力質量、實時運營狀況(比如是否停電、場地臨檢)或真實收益數據。
炒比特幣(短線買賣賺取價差)的風險高於屯比特幣(長期看漲),但大多屯幣者往往缺乏對短期價格變化的判斷,「提前下車」。雲算力每日為投資者帶來少量比特幣收入,也是在變相控制投資者「頻繁操作」。因此對於很多愛好比特幣的人來說,會有這樣一句話「炒幣不如挖幣」
雲算力的市場機會在於,為個人提供更中和的投資方式,門檻低於自建礦場,風險低於短線操作,成本低於市價購買啊,也讓礦場分攤成本與風險,獲得更寬裕的現金流。
雲算力的主要風險在於合約背後算力的真實性和穩定性。我們在與礦業的長期接觸中,聽到的高頻詞彙是「坑」:常理之外的停電理由、礦機運輸途中的各種插曲、病毒和勒索的不斷干擾、期貨的波動和遲來的現貨、跨國貿易的層層阻礙、防不勝防的團隊內鬼……所以,真實穩定的算力有一定的稀缺性,背後往往是多年的踩坑經驗。作為信息中介的雲算力平台如何幫助用戶篩選優質的合作礦場合作,設計友好又有吸引力的產品,制定專業、透明的行業標准,建立應對各類風險的災備方案,提供貫穿投資全程的優質服務,都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當然挖礦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行業,回本也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所以能否賺錢,主要還是看你能否堅持。
㈦ 如何通過雲計算伺服器實現比特幣挖礦
各公有雲廠商都明確要求不允許使用雲伺服器進行挖礦,否則會被封禁的;
挖礦主要使用的是GPU,目前各公有雲廠商提供的GPU伺服器都比較貴的,從性價比上來說不劃算,還不如用專用晶元;
當然,有黑客通過漏洞入侵伺服器,在上面植入挖礦程序和腳本,進行挖礦操作,但這個本身是不合法的行為。
㈧ 北美礦業的雲算力挖礦和傳統挖礦有什麼區別
傳統挖礦需要購買礦機
㈨ 雲算力挖礦是真的還是騙局
雲算力如下:
大部分都是騙局。雲算力挖礦也是這兩年盛行,之所以受投資者歡迎,是因為雲算力的出現能讓普通大眾更簡單,更穩健地參與到比特幣投資中來,可這其中卻出現了不少騙局。
雲挖礦存在一些主要問題:該類平台可能是騙局或是龐氏騙局;該平台可能會針對那些未受過教育和不了解相關風險的散戶投資者;沒有基於市場的定價。
簡介:
騙局,漢語詞彙。拼音:piàn jú 釋義:是指騙人的圈套或騙人的詭計、施詐、花招或活動。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扯你怎的,你倒妝成騙局,把我每的衣裳都剝去了。」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此後遇見丹客,萬萬勿可聽信。妾亦是騙局中人,深知其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