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單家村私挖礦
❶ 圓通快遞可以到達淄博市臨淄區(辛店)單家新村嗎
二、臨淄區:聞韶街道、雪宮街道、稷下街道、辛店街道、齊陵街道、齊城農業開發區、齊魯石化、南王鎮、南王開發區、大武鎮、鳳皇鎮、朱台鎮,只可以到這些地方哦。
❷ 太平鎮單家村人口有多少
據2015年的數據,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太平鎮單家村共8個小組,839人。全村90%以上的人姓單。
❸ 我是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大單家村的我去年結的婚然後把戶口遷出來了,現在還能遷回去嗎
你好!!非農轉農業不行了,你遷不回去了。
除非你關系很硬,能託人花錢辦!
❹ 時庄的經濟發展
1996年以來,時庄鎮黨委、政府以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和鄉鎮企業為突破口,緊緊把握「抓住機遇建強鎮,齊心協力奔小康」的發展思路,按照農業固本、工業強鎮、高效農業富民的戰略思想,帶領全鎮人民奮力拚搏,全鎮經濟迅速發展,精神文明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199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3279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6%和37%;1997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8708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47億元,分別增長16%和12%;199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1445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8億元,分別增長10%和12%。三年財政收入分別為442萬元、601萬元、608萬元。 [時庄鎮路帶經濟成規模]2002年以來,時庄鎮堅持以327國道為依託,大力發展以「兩高一優」農業、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為主要內容的路帶經濟,取得了顯著成績。199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3.8億元,財政收入實現6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97元,比上年增加245元。
327國道時庄段總長7公里,有兩處客運停車點,沿線農業資源豐富,屬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區。這個鎮充分發揮國道橫穿東西這一優勢,發展路帶經濟。
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走高效農業的路子。1994年,以開發建設327國道白色長廊為契機,發展冬暖式大棚蔬菜,三年共發放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在沿線17個村建成蔬菜大棚680個,年產值600萬元,純收入401萬元。
發揮優勢開發建設工業小區。依託東靠曲阜、西靠兗州、327國道穿腹而過的優勢,積極開發建設工業小區,走以小區促發展的路子。2013年,時庄、犁華、馬村三個工業小區內各自經濟成份迅速膨脹,為搞活經濟做出了貢獻,增強了後勁。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經過兩年的努力,鋪設全長53.5公里的硬質路面,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使路帶經濟繼續向外延伸發展;以鎮駐地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時庄、代庄兩大農貿市場拓寬改造後成交額比過去有了明顯增加;鎮駐地改水工程已開始啟用;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為經濟信息的快速傳遞提供了保障;沿327國道向兩側延伸了工業用電專線,全鎮工業用電安全可靠。
內引外聯,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發展外向型經濟。大力宣傳時庄獨特的地理、資源優勢,積極開展與大中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聯合與合作,實施「借腦」工程,引進項目、技術、資金和人才,犁華小區先後引進了曲阜市農機公司、曲阜供水設備廠、曲阜市古式傢具公司、佳友公司及投資五千多萬元的孔府養生寶有限公司,鎮駐地時庄小區新上了興華熱補器廠、農產品加工廠等企業,馬村小區引進了農機配件銷售中心等,這些企業在1998年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中興摩配公司跨入省百強私營企業行列]曲阜市中興摩配公司,堅持發展與提高並重,依靠科學管理,加大投入,實施技改,使企業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連年增長。1996~1998年,累計投入2000萬元,新上150千瓦發電機組、125噸壓鑄機、630噸壓鑄機、800噸壓鑄機等先進生產設備和「125」摩配車箱體生產線和摩配車鋁合金車圈生產線,擴建生產車間3000多平方米。1998年,該公司「100」、「125」摩配車箱體替代進口產品項目,被省「星火」計劃立項。三年間完成企業產值和入庫稅金分別為2000萬元、2600萬元、3000萬元和45萬元、80萬元、94萬元。1997年,該公司被山東省工商局確定為全省百強私營企業之一。
[聖心養生製品有限公司即將建成投產]1997年6月,時庄鎮引進的大型私營企業--聖心養生製品有限公司開工建設。該公司佔地4公頃,總投資4800萬元,其中進口生產設備價值260萬美元,其主要產品「聖心養生膠囊」被確立為國家「火炬」項目,配套資金1300萬元。到1998年底,公司主體車間、廠房、辦公設施等基本竣工,高標准凈化車間已經建成,各種生產設備陸續到位。擁有來自8個省市的本科生28名、5名博士生、2名外籍管理人員。該項目正式投產後,銷售收入可突破1.2億元,利稅超千萬元,將成為時庄鎮的支柱企業。 [大搞蔬菜生產促進經濟發展]時庄鎮東靠曲阜、西鄰兗州,水土資源豐富,「327」國道橫貫東西,交通十分便利。對於發展蔬菜生產,滿足兩市城鄉的「菜籃子」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從1996年開始,以開發建設「327」國道白色長廊為契機,加大力度,強化措施,把發展蔬菜生產作為富民強鎮的主導產業。2010年以來,全鎮發展冬暖式大棚蔬菜39公頃,小拱棚6.6公頃,露地菜333公頃,季節蔬菜366公頃,形成了「三大片一條線」的種植格局。「三大片」即:單村、前代韭菜20公頃,薛村大蒜100公頃,李官莊、後時土豆、大蔥67公頃;「一條線」就是「327」國道冬暖式大棚33公頃。糧菜面積之比達到3:1。全年可產蔬菜45萬噸,產值可達270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人均收入600元。
2010年以來,鎮黨委、政府把發展大棚蔬菜生產作為富民強鎮的主導產業來抓,成立了蔬菜生產辦公室,鎮長親自抓,分管鎮長靠上抓,副局以上幹部包管區,一般脫產幹部包村,給國道沿線的村分任務,壓擔子,層層簽訂責任狀。每建一個標准大棚扶持3000元,一年的貼息周轉金,大部分村兩年不收承包費,並且還補助800~1000元的建棚費用。健全服務體系,搞好產前、產中、產後的系列化服務。鎮成立了蔬菜生產服務站,不惜重金,從壽光聘請技術員,市農業局每年下派2~3名技術員,建成了一支技術性較強的服務隊伍。堅持推廣應用新技術,不斷提高蔬菜的生產水平。先後推廣了黑籽南瓜嫁接黃瓜,二氧化碳氣體施肥,大棚微灌,矮豐靈化控,漠州液肥,配方施肥,高溫悶棚、煙熏、粉劑施葯等多項蔬菜生產新技術。
2010年以來在發展蔬菜生產上出現了一些高產高效的先進典型,老田村的顧守華種0.7畝大棚黃瓜連續三年收入超萬元,被譽為大棚「狀元」。東坊的孔德振4口人,種4畝菜還有兩個大棚,年純收入2萬元,紅樓的孔憲芹、小孔村的王俊都是種菜發了家,蓋起高標准2層小康樓。單家村1996年跨村承包土地發展蔬菜生產,又建起了10個冬暖式大棚,當年收入超萬元。1998年這個村已發展蔬菜86公頃,成為時庄鎮名副其實的蔬菜生產專業村。李官莊33公頃土豆、大蔥比種糧食增加收入50萬元,人均增收500元。1997~1998年時庄鎮連續兩年被曲阜市命名為「蔬菜生產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