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電腦挖礦什麼時候開始
① 哥倫布主要史實
哥倫布(約1451~1506),Colombo,Cristoforo
義大利航海家。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
哥倫布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獄的馬可.波羅,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哥倫布
時代的影響
1451年哥倫布生於義大利的熱那亞。哥倫布在青年時代沒有受到過多少正規教育。雖然他的父親是一個著名的紡織匠,但哥倫布對航海和來往於地中海之上的商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哥倫布25歲那年,也就是1476年,滿頭紅發,身材高大的他隨著一艘沉船的殘骸安全地游到了葡萄牙。以後的幾年,他就住在葡萄牙並且結了婚,有了孩子。可是不幸的是,他的年輕的妻子不久就死了。本可以在葡萄牙近海的商船上繼續穩穩當當地做水手度日的哥倫布卻總是夢想得到財富和榮譽,憧憬著西邊的神秘的地方。
《馬可·波羅游記》一書是哥倫布少年時代就喜歡讀的,後來他不僅精讀了此書,並且還做了研究。一部拉丁文的《馬可·波羅游記》至今還保存在坐落於西班牙塞維爾的哥倫布紀念館中,書上還保存著許多哥倫布的眉批。哥倫布喜歡讀這本書的緣故不僅是此書像《天方夜譚》一樣有趣,更是由於這本書合乎他的做為一個拜金狂的理想。他對書中描寫的地方非常仰羨,他仰羨中國和印度的珠寶金銀,但使他最欣羨不已的是其中對日本的描述。
沒有到達日本的馬可·波羅是根據傳聞寫了關於日本的幾章。根據他的記述,日本位於距中國海岸2400公里的海上,國內有取之不盡的黃金。但是,因為國王不允許輸出黃金,所以到那裡做生意的商人很少。在那個充滿黃金的日本國里,用黃金蓋成了國王的宮殿,在宮中用4厘米厚的金磚鋪起了道路以及房間的地板,甚至用金子做窗戶框。並且在那裡還到處都能採集到玫瑰色的珍珠,人們要把一顆珍珠放在土葬時死人的嘴裡。書中記敘了元帝國皇帝發動對日本的戰爭是由於聽信了傳聞所致。
哥倫布處心積慮地要闖出一條搶先到達東方的航路,夢想達到忽必烈沒有達到的目的。他曾在一封信中說自己日夜祈求從上帝那裡得到產金的土地,在信中他寫道:「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佔有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了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並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
另外,哥倫布的好奇心也被他博覽群書和長期的航海實踐所搏動著。在他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自年輕的時候出海以來,至今還不曾離開海上的生活。這種職業,似乎使所有干這一行的人,都產生了一種想知道世界奧秘的心情。」
1476年,哥倫布加入了一隻法國的海盜船隊。在一次攻打義大利船隻的戰斗中,他所乘的船火下沉,他跳海逃生,在海中他遊了很長時間到達了葡萄牙。哥倫布認為他能大難不死並且到達了葡萄牙都是上帝對他做的安排。
在葡萄牙這一「探險者」的國度里,哥倫布學到了很多航海知識,知道了怎樣使用羅盤、海圖和各種新航海儀器,獲得了怎樣利用太陽、星星的位置來確定船的位置的方法,並且隨船參加了多次的遠洋航行。有一次,他獲得了一個航行到冰島的機會,他到達冰島後又繼續航行了160公里,這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哥倫布後來西航的志向。但對他有更大感召力的可能是關於北歐海盜的故事。
北歐海盜原意是「居住在海灣的人」,由於北歐海盜的原字是Vikings,所以許多書上也譯作「維京人」。公元800~1500年間,由於人口增長很快再加上內部政治動亂,北歐地區一些善於航海的瑞典人、丹麥人、挪威人,往往結隊出海去尋求新的生路。他們在海上橫行一時,攔截來往商船,襲擊別國海岸進行掠奪,有的人也經商和探險。所謂「海盜時代」就是歐洲中世紀史學家對這一時期的稱呼。
公元900年左右挪威的維京人到達格陵蘭並且把居民點建在了西海岸,這是他們的許多探險活動的一次。公元1000年前後,由冰島人萊夫·艾列克遜帶領的一批人乘船從格陵蘭出海,到達了北美海岸。由於他們在那裡發現一種很像葡萄樣的藤科植物,就把這兒稱為「酒的土地」音譯就是「汶蘭」,現在的聖勞倫斯河的河口一帶可能就是那時「汶蘭」一帶。由於遭到當地土著人的襲擊使他們要在那裡建立居民點的打算沒能實現。
對於許多人只當故事聽的艾列克遜探險到汶蘭一事,哥倫布卻深信不疑。他堅信橫跨大西洋可以到達陸地,並且認為「汶蘭」就是東亞的某一國家。從一些傳聞中,哥倫布更堅定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在連續強西風的時候,海上有時飄 來一些屍體,這些屍體既非歐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屍體。對此,哥倫布認為那就是居住在大洋對面亞洲人的屍體。
除了哥倫布認為自己是上帝選定的神舟——載運基督者,要去完成一項發現「新天新地」的使命這些神秘的,妄自尊大的靈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古希臘學者波昔多尼指出的大地的球形說以及中世紀思想家培根關於地球概念的影響,這一切都促使他去冒險。
在1474年哥倫布從故鄉義大利寫給著名的天文學家、兼地理學家托斯康內利的信中,他就曾詢問過從海上到達印度的最短航線。這位學者指出:「通過大西洋到達黃金和香料的王國是一條比葡萄牙人所發現的沿非洲西海岸的道路更短的途徑。」隨信還給他寄來了一幅示意圖,並且對路程進行了推算。哥倫布根據《舊約》經外書中記載的:「到了第三天,你應將水集合於大地的第七個部分,使其餘的六個部分乾涸。」對地球的大小做了比托斯康內利的估計小得多的判斷。哥倫布認為歐亞非三個大陸的面積佔地球總面積的6/7,而海洋只有1/7。在把托勒密、馬可·波羅和達伊(1350~1420)的著作作了研究後,哥倫布得出結論:整個地球經度為360度,從西非往東到達廣闊的亞洲陸地佔280度 (按托勒密的設想,非洲南端和亞洲大陸相連),從西非向西到東亞岸邊的海洋占不到80度。
由於托勒密的《地理學》譯文中的「海里」阿拉伯的計量單位,而哥倫布未經換算成歐洲的「海里」就進行了計算,所以哥倫布又犯了錯誤。假使從迦納利群島出發朝正西航行,由於該地的經度比赤道經度距離短,這樣每個經度的距離將減至50海里 (合80公里)。這樣,由迦納利群島向正西航行6400公里,那麼中國、日本和印度就到了。
尋求支持
哥倫布經過以上推想,認為亨利王子和他的後繼者採取沿非洲海岸南航的計劃是不足取的。可是,由於哥倫布自己沒有亨利王子那樣的條件來實施自己的計劃,所以,他只有把希望寄託於裘安王子身上,當時葡萄牙的航海事業是由裘安王子掌管的。但是,哥倫布出身低微,沒有求見王子的機會。哥倫布卻憑自己英俊瀟灑,在里斯本常到貴族女兒們住的修道院做禮拜,獲得了一位大家小姐的垂青,不久他們就結婚了。憑著這一婚姻才使哥倫布得以同王室接近。1478年,他向裘安王子兜售自己的計劃時,也許是害怕他的計劃被別人竊取而隱瞞了關鍵部分,加上他平時愛說大話無人信任和要價太高:除了一年用的糧食、三艘船、船員外,他要求封他為騎士,並且擔任新發現地方的總督和分得該地一切財富的1/10,所以沒人相信。
1482年,裘安王子當上國王後曾召開學者評價會來審查哥倫布的計劃,最後還是被否決了。3年後,哥倫布的妻子死去,他就帶著獨生子離開葡萄牙來到了建立不久的西班牙王國。由於害怕哥倫布的計劃被別國採納搶先到達印度,裘安二世曾下令召回哥倫布,但遭到拒絕。
哥倫布到西班牙後就開始活動,想從西班牙國王菲迪南德和皇後伊麗貝拉那裡得到支持,1486年5月,國王和皇後終於召見了他。由於他的忠厚、自信及豐富的地理知識,哥倫布給國王和皇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西班牙很想在開辟東印度群島航路的競爭中擊敗葡萄牙,所以對哥倫布的計劃很支持,並責成一個由海員和學者組成的委員會進行研究。遺憾的是委員會辦事拖拉,到1488年還未做出任何決定,等得不耐煩的哥倫布又回到了里斯本,試圖從國王約翰那裡得到支持。可是,當時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門·迪亞斯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後勝利歸來。這樣國王約翰認為,東行到達亞洲的航路已通,於是對哥倫布的計劃就失去了興趣。
盡管哥倫布又向英國和法國國王提出了建議,但都失敗了。毫無辦法的他,只好等待西班牙的那個委員會的決定了。1490年,哥倫布的計劃不切實際的斷言終於被西班牙皇家顧問們宣布,但皇後仍然對此抱有信心。1491年一年新任命的委員會終於通過了哥倫布的東印度群島探險計劃。
多年的冷遇非但沒使他妄自菲薄,相反竟使他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他提出在試航成功後任命他為海洋將軍和新領地的總督,親且要把將來全部殖民地收入的10%歸他所有。
這一要求遭到國王和皇後的斷然拒絕。幸虧一個替皇後管理個人財務的寵臣向皇後說明這次探險的代價比獲得的利益來說是微不足道的。1492年,同意哥倫布所提各項條件的正式文件終於簽定了。經過8年的挫折,哥倫布的計劃終於被採納了。
成功的首航
8月初,出海的一切已准備就緒。一支將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隊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個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倫布的旗艦聖瑪麗亞號和兩艘輕快帆船平塔號和尼娜號。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裝有大炮,與當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個月糧食和其他食品。旗艦「聖瑪利亞號」,重130噸,長約35米,甲板長18米,有3根桅桿,並備有角帆,由哥倫布任船長。第二艘是平塔號,船長是馬丁·賓森,重90噸,速度快,船體長度只有旗艦長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號,重約60噸左右,船長是馬丁的兄弟維森特·賓森。賓森兄弟也是做為投資者參加這次探險的,是否成功也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緊相關聯。
最困難的工作是召募水手,隊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哥倫布的朋友,傭人,也有好奇的官員們。相當一部分是以這次航行為條件特赦的犯人。這樣湊成了88人,其中包括一名懂阿拉伯語的語言學家。這是因為在那時人們認為所有語言的母語是阿拉伯語,所以這位語言學家是打算在會見中國大汗時充當翻譯的。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船隊起錨出海了。那時沒有一點風,船帆無力地懸垂著,船隊緩緩地趁著落潮沿著廷托河駛出。
8月12日,船隊駛到了位於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島。補充了木柴和供應品之後,9月6日,船隊離開加那利群島,由於所有的船員情緒都很好,所以沒有一個逃亡的。船隊乘著加那利群島附近常起的東北風朝正西方航行,根據哥倫布幾年前在這一帶航海的經驗,這種東北風是越洋駛向日本國最好的風向。
船隊順著偏東風日夜不停地航行著,有時一晝夜可以向西航行150多英里。可是日復一日,總是那空無一物的海面展現在人們面前。船員們過著單調的海上生活。從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鍾報告一次根據沙漏得到的時間。船員每隔4小 時換一次班,由於在15世紀後期的小船上,只有船長和一兩名高級官員才有享受舒適的船艙和卧鋪的權力,所以不當班的船員只有懶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閑聊,或縮在陰涼處好好地睡上一覺。
遠航開始的日子裡,哥倫布過得非常愉快,空氣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後和寧靜的大海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喜悅。唯一使他焦慮不安的是海員們焦慮的心情。哥倫布在開始的時候就准備了兩本航海日誌。一本記錄他估計的每天駛過的實際距離,是秘密的;另一本記載的航程比實際航程小得多,是公開的,這樣是為了在航期拖長時,使船員們不致感到驚恐而失去信心。但是由於哥倫布總是把航速估計過高,所以他這本假日誌倒更接近於實際的情況。
雖然,兩個星期後,由於風向改變,航隊開始逆風而行,可這卻使哥倫布感到寬慰。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正需要這逆風,因為船員們很擔心這一帶海上以後永遠不會有適當的風向來送他們返回西班牙。」
不久,他們發現一簇簇碧綠的海草飄浮在海面上,這時他們已經航行到了大西洋中部由大量漂浮的馬尾藻覆蓋的馬尾藻海。當他們順利通過之後,他們才意識到起初擔心船會觸上暗礁或被四周的海草纏住是沒有必要的。後來,一個海員找到了一隻附在海草上的海蟹,哥倫布認為這跡象表明陸地即將臨近了,因為在他看來,蟹是不可能在離陸地80里以外被發現的。其實,這只是一種在馬尾藻海里到處繁生的小蟹。
9月25日傍晚,平塔號的船隻高喊在前面到了陸地,另外船上的船員也跟著爬上了桅桿,一個海島在海天相接之處隱約可見。哥倫布激動不已,跪在地上感謝上帝,並且命令全體船員唱起了對上帝的頌歌。可是他們發現的海島在第二天卻無影無蹤了。這種事在過去和以後都發生過,他們是把低垂著的雷雨雲誤認為是陸地了。
10月份,船隊已與世隔絕地在大洋上漂泊了3個星期了,可是陸地的影子還是看不見。滿面胡茬,衣服也由於汗浸海水淋而成板塊的海員開始公開抱怨,他們說這次遠航是一種愚蠢的航行,有幾個海員要把哥倫布扔到大海里後再返航回去。
可是毫不動搖的哥倫布還是要繼續一直向西航行。10月7日,他們看到一種肯定不是海鳥的小鳥越過頭頂向西南方飛去。這時正值大批候鳥從北美飛向加勒比海島群和南美過冬的轉徙高潮。因此哥倫布就率領整個船隊朝西偏西南方航進,這是以候鳥為航標的。
10月11日,海浪送來了一根有樹葉的枝條,一根開滿花朵的樹枝和一塊好像人工砍鑿過的木頭……這些跡象表明陸地已臨近了。哥倫布在日落時帶著船員唱起了祝福歌。他提醒大家,國王曾許諾以巨額年金做報酬給第一個發現陸地的人,並且哥倫布還以一件絲綢緊身上衣為獎勵。晚上,船上點起了明火,把燈籠懸掛在船尾,這樣可以保證各船互相不失散。晚上7點,船員開始值第一個夜班。
在海浪洶涌的夜間,船隊顛簸在月光閃爍下的浪頭上。各船船長都凝神搜索著西邊遠處的洋面上,或在甲板上緊張地來回踱著。10點鍾,哥倫布終於發現了遠處的一點微弱的火光。好像有人拿著一隻蠟燭舉起後又放下,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永遠消失了。據後人分析,哥倫布看到的火光可能是印第安人在一個海島的東海岸燃起的野火,以用來驅趕室內的蚊蚋。
使大家空歡喜一場的誤報過去了,大家又都恢復了平靜,在靜謐的星光下,船隊繼續向前航行。第二天上午兩點鍾,平塔號的一個船員又高呼道:
「陸地!陸地!」這次他們的確發現了陸地,那些在月光中閃顯出灰白色調的砂石構成了崖岸。這只是在佛羅里達外緣成弧形展開的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海島,卻不是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
這時哥倫布已不是一個探險家,而是一個新大陸的發現者,這可以說是哥倫布一生中最偉大的日子。一條項鏈似的珊瑚礁和光閃閃的沙灘環繞著的一個微微起伏的海島聳立在前方6英里處。這個被哥倫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的島上到處生長著綠油油的熱帶森林。聖薩爾瓦多西班牙語的意思是「神聖的救主」,實際上這只是一個長13英里,寬5英里的小海島。
哥倫布從船上看到有幾個裸體的人從樹林中出來,於是他把各船船長召集起來,「總督」哥倫布把石榴紅的服裝穿上,綠色的代表國王和女王的「F」和「Y」字旗也分別由另外兩名船長扛著,舉行儀式,然後在剛剛豎立的木桿上升起了那兩面旗子。哥倫布宣布這里已成為西班牙的國土。隨後他率眾踏上大地,匍伏在地上,以感謝上帝給他們帶來的好運。紅棕色皮膚的居民,看著這群白皮肢不速之客的「表演」感到十分好奇和困惑。
不久,居民們好奇地開始圍觀哥倫布,他們全是裸體,體態十分健美,自以為是到了東印度群島的哥倫布,把這些土著居民稱做印第安人。這樣,從那時起所有的美洲土著也都被這樣稱呼了。實際上,他們當時見到的這些人是散居於南美北岸諸海島上的阿拉瓦克人。
哥倫布同這些土著居民做了交易,以銅鈴、紅帽子、玻璃珠之類的小物品換得了黃金製成的小飾物、棉紗和鸚鵡等等。這項貿易是絕對不平等的交換,一枚普通的西班牙錢幣就可以換25磅棉紗。後來哥倫布描寫這些居民時說道:「我所見到的所有的人都很年輕……,他們沒攜帶也不懂得鐵的武器可以傷人,當我把劍拿給他們看時,他們抓住了劍刃,因無知而傷了手指。他們沒有任何鐵器……」
船員們在聖薩爾瓦多停留了兩天,也用一些廉價的裝飾品從印第安人那裡換來了食物、淡水。
那位帶來的阿拉伯語言學家在這里是毫無用武之地的。哥倫布他們只是依靠手勢和符號從阿拉瓦克人那裡得知,南邊有一個擁有大量黃金的國王,且在南邊和西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海島。
這個消息是振奮人心的。在當時那帶有很多想像成份的地圖上,確實有許多海島散綴在亞洲東部的海上,包括那個所謂的日本國。根據《馬可·波羅游記》的記載,那裡黃金豐富到這樣的程度,連宮殿的屋頂和地板都是用黃金製成的。於是哥倫布下定決心要向西南方尋找這塊寶地。抓了6個阿拉瓦克人當翻譯和向導之後,船隊又朝西南方行進了約兩個多星期。在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海島,並且在這一帶首次嘗到了白薯、玉米和木薯,令他們贊賞不已的還有印第安人奇特的睡鋪——網路狀吊床。這以後不久,歐洲的海員就採用了這種吊床。
然而,尋遍了巴哈馬群島,他們也沒有找到很多黃金,因而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聞他們又繼續向南方去尋找一個更大的叫古巴的海島。這里向東風景十分秀美,到處可見巍峨的青山,因而,哥倫布說古巴是他聽見到的最美麗的海島。可是,在那裡,他們同樣沒有找到什麼商船和黃金屋頂的宮殿,他們所見的只是一些獨木舟和一些由圓形小屋組成的村落。
哥倫布拿著一塊黃金指給當地土著人看時,他們指了指內陸的一個地方說:「古巴納坎。」「古巴納坎?」「……坎?」「……可汗?」就是它,哥倫布認為他們一定是說:「中國的大汗」。因此他認為自己現在到了中國,而不是什麼日本國。
一個外交使團很快被哥倫布派出了,攜帶著菲迪南德和伊莎貝拉的公函去見大汗。顯然在這里不可能見到中國的大汗也不可能找到什麼黃金的寶藏,可是卻發現了當地居民的一個奇特的習慣——就是把一種稱做托巴科斯的葉子捲起來塞進鼻孔,吸入點燃時冒出的煙。他們沒有料到這野草有一天會變得像黃金似的貴重,這就是煙草。
沿古巴北岸航行了5個星期,船隊仍舊沒有找到黃金。由於聽信了阿拉瓦克人的意見,有一天,平塔號船長自做主張起錨向東航行,去一個叫巴比克的海島上尋找黃金,自此一去6個星期不見歸來。
12月5日,哥倫布只率領著尼娜號和聖瑪麗號到達了古巴的最東端,在繼續東行中,又一個人口眾多,風景優美的海岸出現了。全體人員都認為這是一個和西班牙同樣美麗的海島,西班牙島就這樣被哥倫布命名為這個海島的名稱,這就是現在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屬於海地和多明尼加。
又過了兩個星期,哥倫布他們勘查了伊斯帕尼奧拉島北部海岸的大約1/3的地方,並且繪制了一幅相當准確的這一帶的地圖。有時他們去參觀阿瓦克人的大部落並一同去尋找黃金。他們發現越是向東走,就越有找到黃金的苗頭。
12月20日,船隊在四周環山的阿庫爾灣下錨。友好的當地居民將一些黃金飾物獻給了他們。一件嵌金的精綉棉布做為禮物送給了哥倫布,這是在東邊幾英里外的一個部落酋長特意送來的,因此哥倫布決定馬上回訪。途中,聖瑪麗號不幸觸礁。哥倫布從這位酋長那裡得知在內地有一個黃金十分豐富的叫錫瓦奧的地方。錫瓦奧又被哥倫布誤解為可能是日本國的誤讀,因此他更認為無盡的寶藏已終於在這個西班牙島上被發現了,也更相信西班牙島就是位於中國東邊海上的日本國。他們在岸上修了一個寨堡,木料來自於聖瑪麗亞號船的殘骸,命名為納維達德,西班牙語的意思就是「聖誕節」。作為在這新大陸上的第一次殖民活動,哥倫布留下40人開采伊斯帕尼奧拉的金礦。隨後,他們帶著從島上弄到的各種特產,大量的黃金以及那6個印第安人作為這次發現的證物,於1493年1月4日起錨開始了返回西班牙的漫長航程。
兩天後,哥倫布的尼娜號又和正貼岸向西航行的平塔號重新會合。兩只探險船無畏地駛向茫茫大西洋。兩星期後,伊斯帕尼奧拉的群山就再也看不到了。歸航的旅途也是驚驗萬狀的,同樣經歷了驚濤駭浪和狂猛的風暴,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兩艘船又被巨大的風浪所沖散。3月4日,歷盡坎坷的尼娜號終於到達了里斯本,3月15日,船又駛進了出發時的帕洛斯港。平塔號在幾個小時後也進了港口。經過7個月零12天,這些疲倦的探險者終於又回來了。
哥倫布一生中最愉悅的日子要算他回來後的幾個月,4月中旬他被召進宮,並且得到了將軍的封號,隆重的招待也大出哥倫布意料之外。哥倫布也因此成了風雲一時的英雄。
二次遠征
急於想佔有所發現的土地和財富的國王和皇後命令哥倫布馬上返航回伊斯帕尼奧拉。一支包括17艘船和1200船員的巨大船隊,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就組建完成了。這次殖民遠征在當地歐洲派出去的遠征中要算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哥倫布把自己的弟弟迪戈也帶上做他的助手。本次遠征的目的是要哥倫布在那裡建一個永久殖民地,使當地土著人歸順,還要搞明白古巴是否真的是亞洲的一部分。
這次遠航出發時與首次時不同,船隊是在喇叭伴奏下,堂皇地從良港加的斯出發的。而第一次是從沿河的一個小鎮出發的。其時正是1493年9月25日。為了找到印第安人提示的位於伊斯帕尼奧拉東南方的一些大島,船隊從加那利群島出發以後,航向定得比上次更靠南了一些。11月3日,正是禮拜天,禮拜天在西班牙語就是迪斯多米尼 (意為主日),由於在當天他們發現了一個風景秀美的海島,哥倫布就把多米尼加作為這個海島的名字。這個標志哥倫布在加勒比海巡航開端的海島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的中部。
在一個以哥倫布的旗艦命名的叫馬里加朗特島的海島上稍事停留以後,船隊又繼續向北駛進,不久就靠岸在草木茂盛的火山島瓜德羅普。在這里,船員們發現當地的加勒布人有吃人的習性,美味的菠蘿他們也是在這里首次嘗到的。
在繼續向北的航行中,船隊又經過了一系列海島——聖基茨、雷東達、安提瓜、蒙特塞拉特、尼維斯,這些海島的許多名字都是哥倫布起的。11月13日,船隊停在聖克羅伊島,14日,第一次武裝沖突在他們與加勒布人之間發生了。船隊通過長長的維爾京群島,沿著波多黎各南岸行
② 哥倫布CAT是做什麼的是真是假
真的真的真的沒錯沒錯,的確。但是後續可能還會做小小的改變
③ 哥倫布挖礦拿人頭有獎勵嗎
哥倫布挖礦拿人頭只是個噱頭,吸引人投資才是目的,挖礦得到的永遠是很少很少的利潤,不投資都沒法講,挖礦的利潤變現。
④ 哥倫布簡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西班牙的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出生在義大利港口
城市熱那亞。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崇曾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加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多數歐洲人知的的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歐洲人所不知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 哥倫布並不是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人,而是哥倫布到達了他認為的他自己沒有到過的「新大陸」,「新大陸」只是對哥倫布和西方人是「新大陸」,對美洲原住民 印第安人來說並不是新大陸,他們早在4萬年前就已經到達美洲大陸,大約是在4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哥倫布的到達美洲只是對西方世界影響很大的到達,印第安人和西方人都是人類,因此是印第安人最早發現新大陸,只是他們的發現的影響不大而已。不管是哪個哥倫布還是其他西方人登上的美洲大陸,都不是「首先發現」,在他們來之前這里不僅有幾千萬的居民,而且早在他們之前就已經有亞洲人登上過美洲的土地,只是他們亞洲人不是為擴張勢力范圍和掠奪殖民地而來,而是為了尋找生活場所或躲避災禍、文化交流或商業貿易,是一種和平的遷徙或探險,這和哥倫布和後來的西方殖民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航路的開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思想原因和經濟原因,哥倫布的發現成為美洲大陸開發和殖民的新開端[1],是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15世紀歐洲人口膨脹,西方人知道美洲大陸後,使歐洲人有了可以殖民的場所,也有了可以使歐洲經濟發生改觀的土地、礦石和原材料,但同時,這一發現卻導致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文明的毀滅。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開始快速發展後,歐洲資本主義對原材料的需求和掠奪的希望促使了新航路開辟,之後歐洲人開始對美洲等進行政治的控制,經濟的剝削和掠奪,宗教和文化的滲透,大量殖民,使該大陸原住民的土地喪失,成為宗主國的殖民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消亡。哥倫布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地圓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為了印證他的想法,他先後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國的國王尋求協助,以實現出海西行至中國和印度的計劃,但均得不到幫助。 ,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有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⑤ 哥倫布怎麼發現的新大陸
哥倫布出生於義大利熱那亞一個紡織工人家庭。青年時代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嚮往東方的富庶。1474~1475年在熱那亞的船隊工作。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後到馬德拉群島和聖港島,從事航海生涯,先後航行至英國、冰島和幾內亞等地。他刻苦學習天文、地理,受P.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圖志》和義大利地理學者P.托斯卡內利影響,深信「地圓說」,想尋找一條從西方通向印度、中國和日本的新航線,並草擬了從歐洲西行至東方的航海計劃。
約在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計劃,尋求財政支持,未成功。1485年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計劃終為西班牙國王所接受,同他簽訂航海協議,授予海上大將稱號,任命他為所發現的島嶼和陸地的總督,准其從這些地方的產品和投資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並答應給予必要的財政和物質支持。
第一次航行(1492~1493)1492年8月3日,哥倫布攜帶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聖瑪麗亞」號、「平塔」號和「尼尼亞」號3艘船、船員90人,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啟航,經加那利群島西駛,歷盡艱險,終於在10月12日發現巴哈馬群島中的瓜納阿尼島(即今華特林島。當時哥倫布把這個島定名為聖薩瓦爾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著發現古巴的東北海岸。繼轉東航,又發現海地島,並稱之為「埃斯帕尼奧拉」意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島尋找黃金,築納維達德堡,派人駐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國王資助下,懷著在新發現地區殖民和尋找黃金的目的,率領約1500人分乘17艘船隻,滿載牲畜、農具、種子和糧食,從加的斯出發,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發現多米尼加島,接著又發現瓜德羅普島和波多黎各等島,然後駛抵海地島。因納維達德堡已為當地印第安人夷平,於是另築伊莎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塊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課以黃金重稅,或被驅使到金礦從事奴隸勞動,有的被捕捉運回歐洲販賣。1496年,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其弟B.哥倫布留在海地島,另建聖多明各城作為西班牙新的殖民據點。
第三次航行(1498~1500)1498年5月30日,哥倫布率領由6艘船隻和200人組成的船隊,分兩組從聖盧卡爾啟錨,3隻船直駛海地島,另3隻船由哥倫布率領,經維德角群島向西航行,於8月1日發現特立尼達島。8月5日在委內瑞拉帕里亞半島登陸,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陸。8月31日返回聖多明各。海地島西班牙人互相傾軋,爭權奪利,他實行委託監護制進行安撫,仍不能穩定局勢。1500年9月,哥倫布連同他的兩個弟弟被強行押回西班牙。哥倫布後雖獲釋,卻失去統轄其所發現土地的權力。
第四次航行(1502~1504)1502年5月9日,哥倫布率領4艘船隻和約150人從加的斯出發,企圖在古巴和帕里亞半島之間的海面上盡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1502年6月15日,發現馬提尼克島,然後沿海地島南海岸西行,過牙買加向中美洲進發,再沿宏都拉斯南駛,越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最後抵巴拿馬的達連灣。因無西行航道,只得於1503年6月折回牙買加島,經聖多明各於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聖盧卡爾。他請求西班牙國王給予他應得的財富和統治新大陸權力,未能如願。
⑥ 哥倫布是怎麼發現新大陸的
1492年8月3日,天將破曉,巴羅斯港上擠滿了人群。連德高望重的胡安?佩雷斯院長也帶領著修道士們趕到了這里。大家都是來給遠航的船隊送行的。太陽快要升起來了。被伊麗莎白女王封為海軍上將的克里斯托弗爾?哥倫布莊嚴地登上了小艦隊的旗艦聖瑪麗亞號。面對即將出發的船隊和巴羅斯港的父老鄉親們,哥倫布熱淚盈眶。他大聲宣誓:決不辜負女王陛下和父老鄉親的願望,此行定要成功地帶回東方的財寶,並使所到之處皈依基督教。然後,這位海軍上將就發出了啟航的命令。就這樣,哥倫布滿懷信心地帶著西班牙伊麗莎白女王給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著三艘海船一直向西出發了。在岸上眾人的注目之下,船隊越走越遠,最後完全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上了。
按現代的標准,哥倫布「上將」的三艘小船要遠航東方真是太小了點兒。旗艦聖瑪麗亞號最大,僅有120噸,另一艘「王牌」號僅及旗艦的一半,載重60噸。第三艘「少女號」則只有40噸。這三艘船根本不適合遠距離航行。
這三艘小船一頭扎進大海奮力西行。不料想一路上連遇怪事。
出發沒幾天,一天,天剛黑不久,一個巨大的怪異的火球落入離船隊不遠的海中,發出轟隆轟隆的巨響。弄得海員們心裡七上八下,提心吊膽。其實,這是一塊巨大的隕石落到了海里。
沒過兩天,掌舵的舵手又發現羅盤的指向與北極星的指向偏離了不少。因為許多人相信海洋的盡頭就是地獄的入口,連羅盤都不能用了,可能是到了地獄的入口了吧?一霎時軍心浮動,議論紛紛。眾人都問哥倫布,哥倫布不慌不忙地回答說:「不是羅盤失靈,是北極星偏移了。」也不知是哥倫布從來自東方的書里真的了解到了磁極產生的偏角,也不知他是蒙對了,反正這個結論早就由中國宋朝的沈括發現了,而且早已被證實了。但在西方,這還是第一次。以後哥倫布這句話就成了西方人發現磁偏角的准確日期了。
哥倫布穩定了軍心,船隊又勇敢地向西前進了。
大約又走了一個多月,「少女號」上的海員報告:發現了一大群海鳥,可能已經快到陸地了,哥倫布卻告訴大家,還早呢!但是兩天以後,「少女號」又報告發現了陸地,而且是一大片大片的草地,於是人們開始跳躍歡呼起來,哥倫布則根本不相信,果然船隊進入「草地」一看,根本不是什麼草地,而是進入了一個極為神秘的海域:這里水平如鏡,水質澄清,水中漂浮著密密的褐色的海藻,遠遠一看很象一片「大草原」。於是哥倫布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馬尾藻海」。其實這片水域十分凶險,這里常年無強風,帆船進去就出不來了。螺旋槳推進器的動力船進去,就會被「魔鬼」般的海藻纏死,一動也別想動了。哥倫布的運氣還真不錯,遇到了罕見的風天,只用了19天竟闖過了這危險的海區。
開始,船員們還滿有信心,過了兩個月後就都心煩意亂了,連哥倫布自己也有點著急。因為按照波西多留斯計算的地球的周長,此刻已經該距離中國不遠了。幸好他夜間在甲板上散步時看見一群遷徙的候鳥直向西南飛去,他一下子就放心了。既然有候鳥飛,必有陸地供它落下,所以距離陸地已經不太遠了。然而船員們卻已經失望了,10月10日(出發後的兩個月零五天),有人糾集了一些船員發動叛亂,妄圖殺死哥倫布掉頭返航。幸好哥倫布早有準備。他制服了對方,又寬大為懷,沒有懲罰他們,並安慰全體船員,三日內必可見到陸地。
哥倫布確實不凡,公元1492年10月12日凌晨,水手們發現了茫茫大洋中的陸地——美洲的巴哈馬群島。
清晨,朝霞滿天,他們駛進了這片美麗的土地。海岸是潔白耀眼的沙灘,岸上到處是奇花異草,高大的棕櫚,叢生的含羞草,帶刺的仙人掌和其它叫不出名字的美麗的植物。鵜鶘在水邊覓食,鸚鵡在林邊鳴叫,更多的美麗的鳥兒到處飛來飛去,嘰嘰喳喳。遠處是濃密的樹林,綠色的美麗的瀉湖位於島的中央。這兒的風景真是太美了,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都以為到了人間仙境。再看島上的居民,全是黃皮膚,跟馬可?波羅游記中說的差不多,就是膚色有點深,只見他們赤身裸體,在鼻子上、耳朵上戴著黃金首飾,哥倫布和他的部下真以為到了東方呢。
由於哥倫布看過《馬可?波羅游記》,知道中國非常發達,不會落後到這種程度。因此就認為這是到了印度的屬地,這些人不是中國人,一定是印度人。所以後來人們就把這兒的居民叫做「印第安人」。其實這里離印度還遠得很呢。
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主要是為了尋找黃金和香料而來的,另外還為了擴大西班牙的版圖。後來,他們為了尋找黃金又在土著居民的帶領下到達了今天的海地。
但是哥倫布和他的部下只打聽到了出產黃金的地方,在還沒有找到黃金之前就發生了矛盾。一部分人早已歸心似箭,而且從土著居民手裡弄到了不少黃金,已經是心滿意足了。另一部分人跟著一位西班牙船長溜了,聖瑪麗亞號又損毀了,於是哥倫布只好留下了39個人駐守在當地收集黃金和香料,親自帶領其餘的人勝利返航了。他們臨走前帶走了一隻獨木舟,還掠去了幾個印第安人。
由於當時哥倫布只剩下了一隻「少女號」,為了萬一發生危險也能讓自己的功績流芳後世,哥倫布就把航行的全部情況寫下來裝入了一隻瓶子,以備發現。日月如梭,光陰似箭,300年後這個瓶子奇跡般地出現在西班牙的比開斯灣,成了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有力的證據。
1493年3月16日,哥倫布回到了西班牙。航船進港,觀者如潮,西班牙王家衛隊親自為他開路。前面是頭戴金飾的印第安人,後面是船員們抬著的獻給女王的禮物。回國後的哥倫布得到了極高的榮譽。當他進宮拜見女王時,伊麗莎白女王和王子親自歡迎了他。
俗話說:「樂極生悲。」哥倫布回國後,女王待他極好,又三次派他帶隊前往黃金之國——中國。然而他始終也沒找到。女王要的大批的黃金和香料也沒弄到多少。於是西班牙宮廷逐漸開始對他不滿意了。
後來,由於1498年,達?伽馬繞道好望角真的到達了印度的果阿,並帶回了大量的亞洲產的胡椒、丁香、生薑、豆蔻等香料和一些金銀。於是,人們紛紛指責哥倫布是騙子,欺騙了女王,也欺騙了民眾,結果這位「海軍上將」被逮捕下獄當了「犯人」。
還是女王出面,人們才把他從獄中放了出來。哥倫布為西班牙王宮歷盡了艱辛,最後於1506年在貧病交加之下悲慘的死去了。據說,哥倫布死後,當地還發布了一個消息說:「那個自稱海軍上將的人死了。」
由於一個數據上的錯誤,使哥倫布直到死都認為他真的到達了亞洲,到達了東方,而不知道他已經發現了一塊「新大陸」。盡管後來是義大利一個叫阿美利加的人第一個宣布美洲是一塊新大陸,盡管地理學家們也給這塊新大陸取名為阿美利加洲,但是人們仍舊說:「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並且一致把「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到達巴哈馬群島」的這一天定為發現美洲的日期。
⑦ 哥倫布詳細的一生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約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 義大利航海家。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 哥倫布十分崇拜曾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嚮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使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發現新大陸的事跡為人們所熟知。哥倫布的成就在航海界無人能及,但是人們對他的功過是非從來就褒貶不一。 出色的航海家 哥倫布很有肯能使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最出色的航海家,而這一切都要從他的童年說起。哥倫布出生在義大利熱那亞一個紡織工匠家庭。他從小就在家中的紡織作坊中幫工。多年的勞作及動手實踐,培養了哥倫布細致、耐心的性格和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位他以後出海及繪制海圖打下了必要的基礎。熱那亞是地中海北部重要和著名的港口,每天數以萬計的船隻在這里停泊。港內膚色不同、著裝各異的人們,異國的香料、熱帶木料的信箱、千奇百怪的海上見聞,以及海產品的腥臭,給幼小的哥倫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優越的外部條件為哥倫布成為航海家買下了伏筆。在此需要一提的是,由於父親經商失敗,悲慘離世,使哥倫布對從商失去信心,這促使他將目光全部投到大海之上。當作為一個水手一旦成為可能的時候,哥倫布便離開了陸地,開始了他的海上生涯。青年哥倫布在熱那亞商船上當水手,曾到過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及冰島一代。這期間,哥倫布積累了相當寶貴的航海經驗。在沒有經過正規的航海教育之前,使這些興趣與經驗支撐著未來的航海家。 1476年,哥倫布在航海途中的激戰中落入水中,靠著一塊破碎的船板泅渡到葡萄牙,從此在這里學習航海知識。此時,聰慧與勤奮幫助了哥倫布。是的,在這里,他學會了葡文及拉丁文,並利用這些語言深入研究了航海所必不可少的宇宙學和數學,並且學會了繪制地圖和使用各種航海工具。更為重要的事,在航海強國葡萄牙,哥倫布在思想上為遠航做好了准備:他閱讀了《馬可·波羅游記》,對東方的富饒遐想無限,使他產生了到東方區的想法;他接觸了學者托斯勘內里,接受了「地圓學說」,堅定了從海上到達東方的信念。至此,遠航西去,就只欠「物質」東風了。 當哥倫布向葡國王室提出資助要求被拒絕後,他來到了西班牙。出於共同的對黃金的追求,哥倫布與西班牙王室達成了一致(簽訂《聖塔菲協定》),他擁有了自己的船隊、自己的船員,帶著主的庇佑和任務起航了。 1492年8月3日,第一次西航開始了。途中,因長期漂流,不見陸地,水手幾乎暴動。但他執著向西,於10月12日凌晨2點,在巴哈馬群島水域發現「陸地」。他將該島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就這樣,新大陸被發現了。 1493年3月4日,哥倫布回到里斯本,並於1494年4月底回到巴塞羅那,被授予重獎。至此,第一次航行勝利結束。 隨後,哥倫布又於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分別進行了三次西航,不斷發現並「完善」這新大陸,新的時代到來了。 虔誠的基督徒 哥倫布的遺囑中這樣寫道:「聖靈佑助,我獲得了並在後來徹底明白了一種思想……承萬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了印度大陸……」將死之時,哥倫布仍然不忘其「主」,其虔誠可見一斑。再哥倫布遠航是懸掛十字軍的旗幟出航的,他以此來說明為上帝傳教是其己任,對「主」是忠誠的。而哥倫布西渡的目的之一便是傳教,這既是「王命」,又是作為基督徒的他義不容辭的義務。事實上,西歐的基督徒們認為,不信仰上帝的異教徒應該以殺戮來消滅之,這就不難解釋哥倫布在到達美洲後屠殺印第安人的行為了。哥倫布用屠殺印第安人來表明對上帝的虔誠。 並非劊子手 對於哥倫布曾大量屠殺印第安人這一行為,許多人只是單純地予以咒罵和憤怒。但我認為,哥倫布的行為有其必然性和歷史性。這其中「宗教」的原因上文已提過,在此不談。站在哥倫布的立場上,作為一名殖民者和掠奪者,屠殺印第安人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減少當地人口,以便更多地佔有土地;震懾印第安人,便於控制和利用,包括進行奴役和直接獲取財富。這種手段避免了歐洲人與印第安人過多地糾纏,對於掠奪財富和殖民來說,算得上是一條「多快好省」的手段,這完全符合哥倫布的階級利益和尋找財富的遠航目的。事實上,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是原著民對從歐洲傳來的疾病沒有抵抗力造成的,這是客觀導致的結果,並非哥倫布的本意。從某種角度來看,印第安人被屠殺可以說是必然的。 變革時代的先驅 哥倫布的發現成為新大陸開發和殖民的新紀元,是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15世紀歐洲人口急劇膨脹,新大陸的發現,是歐洲人有了可以移民的場所,也有了可以使歐洲經濟發生改觀的礦石和原材料。但同時,這一發現卻導致了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毀滅。新航路地開辟,進一步地推動了世界各地之間的文化交流。美洲的橡膠、玉米、煙葉、番薯、可可與馬鈴薯等物產都是通過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後傳遍世界各地的。而歐洲移民則把大麥、黑麥、燕麥、水稻等植物以及馬、牛、騾等牲畜帶入美洲並生根發芽,這大大豐富了東西半球的文明交流。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此發現還致使西半球出現了一些與曾在該地區定居的各個印第安部落截然不同的新國家(美國),對舊大陸的各個國家帶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具有非正義基礎上的客觀進步性。 但是要注意到,引起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和價格革命的大量金銀,並非哥倫布一人帶回,而是他與其後諸多航海殖民者共同掠奪的結果,若將促使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功績歸於哥倫布一人,太過牽強。 並非偶然 哥倫布與其他偉大的探險家一樣,即使沒有哥倫布,他的發現同樣會被別人作出,這是歷史的必然。15世紀的歐洲通商貿易四通八達,經濟高速發展,此局面不可避免地產生和刺激探險活動。我們似乎可以斷言歐洲人遲早都會發現新大陸,且不會與哥倫布的發現相距很長時間。但如果不是哥倫布在1492年的探險中發現新大陸,而是此後的1510年由法國人或英國人來發現,那麼隨後的發展就會於今天的歷史截然不同。
⑧ 哥倫布挖礦機是真的嗎
這個是真的,但是非常危險,還是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