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碟挖礦礦池挖礦
不要挖了,現在成本很高的,如果是老手當我沒說,如果是新手,建議玩玩手機的那種反正是熟悉為主,tokenall,的TALL礦區看看吧。
⑵ 為什麼比特幣挖礦要在礦池裡挖,不能自己挖嗎
挖礦其實就是在競爭區塊打包權
由於有數以萬計的礦工競爭打包權,單個礦工搶得打包權的概率非常小,產出非常不穩定,有可能走狗屎運1小時就搶到一次,也有可能一年都搶不到一次。
為穩定挖礦產出,礦工往往選擇加入礦池挖礦,礦池將大量礦工的算力整合在一起,在全網總算力中占據一定的份額,由此得到較穩定的挖礦產出,礦池在收取2%~4%礦池手續費後,將產出按礦工算力分配給礦工。
這就好比一個人買彩票很難中獎,於是礦池把很多人組織在一起買彩票,中獎了再按出資額分配給大家。
⑶ 如何用硬碟挖礦
1.獲得比特幣挖礦硬體: ASIC晶元最好。2.下載免費的比特幣挖礦軟體: CGminer和BFGminer都行。3.可加入比特幣礦池:多台比特幣挖礦機一起工作,共同解決數據。4.存儲挖礦獲得的比特幣:用熱錢包,存儲比特幣信息的哈希值。
⑷ 目前挖礦,要注冊礦池,一般都哪些礦池
目前挖礦要注冊礦池,一般礦池的分配方式主要有:「PPLNS、PPS、PROP」三種。
1、PPLNS模式:(最純正的組隊挖礦)全稱Pay Per Last N Shares,意思是說「根據過去的N個股份來支付收益」,這意味著,所有的礦工一旦發現了一個區塊,大家將根據每個人自己貢獻的股份數量佔比來分配區塊中的貨幣。
在PPLNS模式下,運氣成份非常重要,如果礦池一天能夠發現很多個區塊,那麼大家的分紅時間會非常快,如果礦池一天下來都沒有能夠發現區塊,那麼大家當天也就沒有任何收益,收益要等到你參加的區塊被完全挖掘出來才能得到分配。
同時,由於PPLNS下,具有一定的滯後慣性,你的挖礦收益會有一定的延遲,比如說,你加入到一個新的PPLNS礦池,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前面幾個小時的收益比較低,那是因為別人在這個礦池裡已經貢獻了很多個share了,你是新來的,你的貢獻還很少,所以分紅時你的收益都是比較低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結算的也結算了,大家又開始進行了新一輪的運算時,你就回到和別人一樣的水平了。同樣道理,若你離開了PPLNS礦池不再挖礦,你貢獻的share還在,在此後的一段時間里,你依然會得到分紅收益,直到你的share被結算完畢。
2、PPS模式:Pay-Per-Share方式---該方式為立即為每一個share支付報酬。該支出來源於礦池現有的比特幣資金,因此可以立即取現,而不用等待區塊生成完畢或者確認。這樣可以避免礦池運營者幕後操縱。
這種方法減少了礦工的風險,但將風險轉移給了礦池的運營者。運營者可以收取手續費來彌補這些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為了解決PPLNS那種有時候收益很高,有時候沒有收益的情況,PPS採用了新的演算法。PPS根據你的算力在礦池中的佔比,並估算了礦池每天可以獲得的礦產,給你每天基本固定的收益。
3、PROP模式:比特幣區塊的產生是:由礦池發現區塊後向全網路廣播,經過120次確認後,才會產生區塊。PPS模式是:礦工每貢獻一點速度,礦池就向礦工支付相應的比特幣,礦池的幣還是要來自真正的區塊產生,只不過在真正的區塊產生之前,礦池就提前支付給了礦工。
PROP模式是:礦池經過120次確認產生真正區塊後,會把比特幣按每個礦工的貢獻分配給礦工,這種模式更符合比特幣區塊的產生。在PROP模式,即使暫時沒有產生真正的區塊,以後產生出來了真正的區塊,還是會根據挖這個區塊的貢獻,分配給每個礦工。礦工挖礦至少都是挖幾個月,甚至幾年,所以從長遠來看,這兩種模式挖出幣的數量是一樣。
利弊分析:
礦池的存在降低了比特幣等虛擬數字貨幣開採的難度,降低了開采門檻,真正實現了人人皆可參與的比特幣挖礦理念。但其弊端也非常明顯,因為算力接入礦池,作為礦池來說,將掌握極其龐大的算力資源,在比特幣世界中,算力代表著記賬權,算力即是一切,如果單家礦池算力達到50%以上,將可以輕易對比特幣等類似的虛擬數字貨幣發動51%攻擊,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1、壟斷開采權,可使掌握剩餘49%算力的礦池顆粒無收,瞬間退出競爭並倒閉破產,礦池算力超過50%以上,如果發動51%攻擊,將能輕易占據全網全部有效算力。
2、壟斷記賬權,可通過51%攻擊進行雙重支付等行為,可將1筆錢多次使用,這將直接摧毀比特幣等的信用體系,使之信用灰飛煙滅。
3、壟斷分配權,由於單家(也可能是多家礦池聯盟)礦池通過51%攻擊占據全網算力,可快速排擠剩下礦池使其倒閉,由於沒有競爭,礦池便可自行進行收益分配,對礦工收取高額手續費等苛捐雜稅。
⑸ 電腦上面說的挖礦是什麼意思
挖礦:即比特幣挖礦,是一種利用電腦硬體計算出比特幣的位置並獲取的過程。
⑹ 硬碟挖礦和IPFS挖礦是一回事嗎
IPFS這個幣可以用硬碟挖礦,可以用硬碟挖礦的有很多幣,決定挖礦收益的因素有幾個:硬碟空間,寬頻速度,購機成本以及電費等因素。
⑺ 礦池挖礦和自己電腦挖礦的區別
目前隨著各幣種挖礦人數增加,難度也在不斷增加,自己單個電腦挖礦的話挖出區塊的可能性比較小,拿BTC舉例,很有可能半年才挖到一個;把自己礦機接入礦池,可以保證基本每天都有收入的,對礦工來說比較穩定。前提是,要根據不同的幣種選擇適合的礦池。目前的礦池綜合來說:螞蟻礦池,魚池,幣印礦池,ViaBTC,flypool都還不錯
⑻ 挖礦用什麼顏色硬碟
與顏色無關
許多挖礦小白對於硬碟挖礦有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或許是受BTC挖礦的影響,高投入、高能耗一直是新手對於挖礦的認知。除此之外,新手還時長詢問挖礦是否對硬碟的品牌、硬碟I/O性能、帶寬等有要求。下面我將對硬碟挖礦常出現的4個問題進行解答,讓你明白硬碟挖礦到底是怎樣的。1、硬碟挖礦的投入高?並非如此,硬碟挖礦顧名思義,就是使用硬碟來挖礦。因此硬碟挖礦的投入成本僅僅是硬碟,目前挖礦所使用的硬碟多為3~10T,而目前市場上一塊全新的8T硬碟價格僅為1600元左右,如果使用二手硬碟挖礦,硬碟的價格還會更低。2、硬碟挖礦的能耗很高?同樣不存在,硬碟是存儲硬體,平均一塊硬碟的功耗僅為10W,1度電能夠讓功耗為10W的硬碟工作100小時。因此硬碟挖礦十分省電,即便是城市用電,也完全不用擔心電費的支出佔比過高。3、硬碟挖礦對於品牌以及I/O性能有要求?沒有要求。硬碟挖礦只求硬碟的容量越大越好;並且挖礦只是對數據進行存儲,因此使用I/O性能更強的固態硬碟也只是增加挖礦的成本,並不會提高挖礦的收益。4、硬碟挖礦對於帶寬要求極高?沒有要求。硬碟挖礦並不會對區塊所要求的hash值進行實時計算,而是將挖礦所需的hash值提前進行計算並存儲在硬碟中,因此帶寬在硬碟挖礦中的作用僅僅是讓礦工的設備連接礦池、區塊鏈而已。因此家用帶寬即可滿足挖礦的需求。
普通的個人電腦並不適合參與挖礦,因為硬碟的插口較少,單機容量較小,因此伺服器是更適合挖礦的選擇。至於如何選擇硬碟,需要綜合考慮,例如硬碟價格、硬碟容量、硬碟耐熱程度、伺服器是否支持SAS/SATA介面等因素都是影響選擇的要素。
⑼ 礦池怎麼挖礦
由於個人挖礦已經很難達到需求,全球的算力在不斷的增加中,單個設備或者是少量的算力都已經很難再挖到比特幣了,也是將大量的礦機組合在一起形成了礦池,礦池的算力是非常強大的,也保證可以更加快速的挖到虛擬貨幣,那麼礦池怎麼挖礦?一起來看看吧!
礦池怎麼挖礦
礦池選址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並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礦池,而是需要前期資金投入,礦池就是將單個的礦機聯合在一起,由於集合了很多礦工的算力,所以礦池的算力佔比大,挖到比特幣的概率更高。礦池會按照每一個設備的貢獻值,將獎勵分配。
礦池利益分配模式
現在全球大大小小的礦場也有很多,每一個礦池的規模都有大有小,一般小型的礦場已經沒有很大的優勢了,大型礦池具有很多的礦工進行挖礦,對於每個礦工來說,他可以加入任何一個礦池,也可以同時加入多個礦池,礦池的第一大任務即為為礦工分配收益。
(1)PPLNS方式
該方式將所有礦工挖到的分享塊(shares)集中到一起,每當累積到一定數量時(一般為3000萬個shares),礦池會將前一階段的收益按照貢獻的比例分配給礦工。
這種方式下,礦工的收益完全取決於礦池挖到3000萬個shares所需要的時間,如果幸運的話,在短時間內即可挖到,到,那麼相對礦工的收益也會多,反之則會變少。作為回報,礦池會收取3%的稅費。
(2)PPS方式
對用戶來說,該方式收益比較穩定。
收益主要取決於礦工的挖礦速度,只要挖礦的速度穩定,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而且收益是實時的,即挖礦機在運行的同時,礦池就會為礦工支付收益。
顯然,每當一個區塊被計算出來時,礦池已經為所有的礦工支付了收益,如果該區塊在後續的確認環節失敗了的話,產生的損失將全部由礦池運營者買單,故這種方式降低了礦工的風險,卻將風險轉移給了礦池的運營者。
所以通常礦池可收取手續費來彌補這些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在這種模式下,礦池的稅費為7.5%。
以上就是關於礦池怎麼挖礦的相關情況了,挖礦難度已經大大增加了,挖礦大軍卻在不斷的擴大,基礎設備如果達不到標准,將很難在礦業有所收獲,因為挖到的虛擬貨幣價值,也許還抵不上一台設備的價格,很多礦工也不僅僅是挖取比特幣了,而是選擇其它虛擬貨幣進行挖掘。
⑽ 為什麼選擇礦池挖礦
因為不是礦石挖不出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