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在中國新彊挖礦信息
Ⅰ 1967年在烏蘇里江發生了什麼
1969年中蘇邊界出現的武裝沖突及由此引起的中蘇兩國的緊張對峙,是現代國際關系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中國邊防部隊在邊界上進行的還擊戰斗雖然規模不大,但是這一事件戰略規模之大和耗費之多,超過建國後的歷次軍事斗爭。由於當時中國政府的努力和雙方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邊界沖突未進一步擴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蘇兩國在戰略上的嚴重對峙,對於中國和前蘇聯的政治經濟形勢及對外關系都產生了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中蘇邊界爭端的由來和公開化
中蘇之間的邊界問題及出現武裝沖突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兩國邊界上的領土爭議,是沙皇俄國侵略中國所造成的遺留問題。這一問題在六十年代後期激化,恰恰又是中蘇由意識形態對立到國家關系的惡化所引起的後果。
中國與原蘇聯的邊界線分東西兩段,全長7300公里,是由沙皇俄國炮製的19個不平等條約強加於中國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俄國利用中國清政府的腐敗和邊界守備空虛,乘英法等國侵華之機,以武力入侵和外交訛詐,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原屬中國的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劃歸俄國。
俄國十月革命後,1919年7月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曾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宣布「放棄沙皇政府從中國攫取的滿洲和其他地區」。不過,當時中俄邊界東段的俄國一側還處於日本軍隊和俄國白衛軍佔領之下,這一宣言中的許諾尚無兌現條件。1920年9月,在蘇俄紅軍到達遠東後蘇俄政府又發表了第二次對華宣言,態度就已不如第一次對華宣言那麼慷慨。
1922年蘇俄政府開始對華交涉後,不再同意歸還給中國任何領土,甚至連蘇俄第一次對華宣言中宣布歸還的中東鐵路也不肯放棄。1924年5月,以中國北京政府承認蘇聯在外蒙駐兵和繼承帝俄時期擁有的中東鐵路,蘇聯放棄帝俄在華特權和庚子賠款、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為交換條件,簽訂了《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但兩國的領土問題並未解決。從二十年代後期至四十年代,蘇聯利用中國國內的混亂,又超越不平等條約的規定佔領了部分中國領土。如1929年「中東鐵路事件」時,蘇軍佔領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面積達360平方公里的撫遠三角洲(黑瞎子島)。1944年蘇聯又宣布將它早已控制,面積達7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在當時的外蒙古西北部和蘇聯交界處,蘇方稱為圖瓦地區)並入蘇聯。這樣,中蘇邊界上出現了「中俄條約線」、「蘇聯地圖線」和「實際控制線」交錯的復雜情況。
新中國成立後,中蘇兩國根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結成了戰略同盟關系,但是中蘇兩國在出版的地圖中對於邊界的畫法一直存在不同之處。赫魯曉夫剛剛上台時,出於爭取中國共產黨支持的需要,一度以謙恭的態度對待毛澤東,在中國東北和新疆的一些經濟項目中廢除中蘇之間不合乎平等互利原則的協議,並增加對華援助項目,這曾使毛澤東過去對蘇聯和斯大林大國沙文主義的不滿心情一時得到舒展。1957年赫魯曉夫的地位得到鞏固,蘇聯又試驗成功洲際導彈,在對華關繫上很快又表現出民族沙文主義的態度。
1958年4月和7月間,蘇聯大使奉命向毛澤東提出想在中國建立與潛艇聯絡的長波電台和「共同的潛艇艦隊」的要求。毛澤東非常氣憤,對蘇聯大使尤金指出:「怎麼斯大林的大國沙文主義那一套又來了,為什麼幫助中國只能搞合作社,搞共同艦隊,這分明上要控制權,要租借權。」毛澤東還要尤金把這些原話報告赫魯曉夫,說赫魯曉夫同志聽了越不高興,我就越高興。
赫魯曉夫於1958年7月底趕到北京,解釋說蘇共中央未討論過長波電台一事,只是國防部長提出的,至於共同潛艇艦隊是尤金傳達錯了造成的誤會。然而,蘇聯領導人此後懷恨在心,翌年即撕毀向中國提供核技術的協議,並於1960年夏天突然召回在華的全部專家和中止數百項經濟技術合同。此後,蘇聯領導人為進一步對中國施加壓力,又在邊界上製造事端。
六十年代以前,盡管中蘇雙方對於邊界部分地段的歸屬存在分歧,雙方邊民和邊防人員仍友好相處。中蘇關系嚴重惡化後,蘇聯邊防軍開始在雙方爭議地區挑起事端。1960年8月蘇聯邊防軍在中國新疆邊界博孜艾格爾山口挑起第一次邊境事件,1962年春又利用中國經濟困難煽動新疆邊民外逃。當時中國雖然在政治上「反修」,卻不願因邊界問題進一步惡化中蘇國家關系。在中國倡議下,1964年2月至8月,中蘇兩國在北京舉行了邊界談判。
中蘇邊界談判開始後,中國方面提出,應該分清歷史是非,肯定中國清政府和俄國沙皇政府簽訂的邊界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但是中方仍以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為重,並考慮到蘇聯人民已長期在舊俄時代占據的土地上居住的現實情況,願意以那些條約為基礎,全面解決中蘇邊界問題。蘇聯代表卻拒不承認中俄過去的邊界條約是不平等條約,而且要求中國承認沙俄時代和蘇維埃時代超越中俄不平等條約侵佔和企圖佔領的中國領土也歸蘇聯。
在談判中,雙方在界河島嶼歸屬問題上出現嚴重分歧。根據《中俄北京條約》,中俄邊界東段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為界,界河中的島嶼歸屬在條約中並未規定。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界河中的島嶼歸屬應以主航道中心線為准。在《中俄北京條約》的附圖中,俄國人曾在一張比例尺小於100萬分之一的地圖上粗略地畫了一條分界線,這條紅線在地圖上看來貼近中國江岸。其實,這張地圖非常粗糙,連江心島幾乎都沒有標出,圖上的紅線並不表明邊界線在江中的位置。可是蘇聯代表卻根據這條紅線,在其提出的地圖中竟把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600多個島域劃歸己有。
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赫魯曉夫等人決定蘇方代表提出一項不分是非的島嶼交換方案,即「我們表示願意平等交換,就是說,這里加上一塊地方,那裡減去一塊地方,加加減減——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建議。至於爭議地區,就乾脆把它一分為二」。但是對於中國方面當時堅持的原則問題,即承認過去的中俄條約是不平等條約,蘇聯方面堅決不肯讓步,認為這無異於承認自己是在享受過去的侵略成果。由於雙方在邊界問題上的立場對立,談判無結果而終。
1964年中蘇邊界談判破裂後,蘇聯領導人在內部提出所謂中國想「奪回」過去失去的領土,並以此為理由向中蘇邊界增兵,並重新把軍隊開進蒙古人民共和國。自二十年代初以後蘇軍曾長期駐扎在蒙古,新中國成立後蒙古人民共和國曾宣布自己因在中蘇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已無保持軍隊的必要,不僅自己一度取消了常備軍,蘇軍也於五十年代分批撤出。六十年代中期蘇聯再度進駐蒙古,明顯是對中國進行軍事威脅。1966年中國國內開始「文化大革命」後,在中蘇邊界東段界河烏蘇里江上,蘇聯邊防軍一再挑起邊界沖突,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和七里沁島,又成為邊境斗爭的焦點。
珍寶島和七里沁島都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可是蘇聯方面卻說,在「達曼斯基島」(即珍寶島)地區邊界「直接沿烏蘇里江的中國江岸通過」,依據就是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中那幅比例尺小於100萬分之一的附圖中的紅線。其實,在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正文中只寫明「兩國以烏蘇里及松阿察二河作為交界。其河東之地,屬俄羅斯;二河西屬中國。」這意味著以江面為界。而且在十九世紀珍寶島還是中國江岸的一部分,直至二十世紀初被洪水沖刷才形成島嶼。從1947年起,蘇聯邊防軍就將該島劃入警戒線之內,中國邊民在島上進行打柴、捕魚等活動,蘇方卻未乾涉。六十年代中期以後,蘇軍開始攔阻中國邊民進入珍寶島,並製造了嚴重的邊界糾紛。
中蘇雙方在邊境一些過去鮮為人知的小島上出現了持續不斷又日益嚴重的糾紛,其實主要應從當時兩國關系的整體狀況來分析。這一時期中國以「反修防修」為中心任務,蘇聯領導人則對中國採取施加壓力的霸權主義政策。當時中國在「反修」斗爭中的一些政策確有值得反思之處,然而對抗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保衛自己領土主權的斗爭,其大方向無疑是應該肯定的。
邊界流血事件的出現和擴大
1964年夏天以後,中共中央對蘇聯的威脅雖加強了警惕,對邊界問題卻仍希望維持現狀。當時中國在南方因援越抗美而與美國處於軍事對峙之中,不願在此時在北部邊境再發生事端。然而「文革」開始後,邊界糾紛卻日益增多。從1966年起,蘇方開始禁止中國船隻從撫遠三角洲北面和東面的江面通過,並出動炮艇在江面進行阻攔。1967年夏天,蘇邊防軍及其阿穆爾河(蘇聯對黑龍江的稱呼)分艦隊的人員又一再登上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吳八老島,毆打和驅趕過去歷來在島上耕種的中國邊民。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在附近駐軍和民兵的組織下,同年秋天以群眾斗爭的方式出面,以棍棒對強行闖入吳八老島的蘇軍進行還擊,終於將蘇軍趕出島去。
1967年1月以後,蘇聯邊防軍人又一再侵入烏蘇里江,阻止中國邊防軍人上島巡邏。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東烏蘇里江上,面積僅0.74平方公里,平時無人居住,至今枯水期仍與中國江岸相連,而該島東部與蘇聯相距則達400餘米。1964年的邊界談判中,中蘇雙方就這一島嶼的歸屬問題的爭議未解決,此後雙方邊防人員都不時上島巡邏。開始雙方人員相遇時主要採取口頭爭辯,後來蘇軍推搡和毆擊中國邊防人員,又升級到以棍棒毆打。
從1967年11月底至1968年1月5日,對於中國邊民在珍寶島北面不遠的七里沁島進行的冰上捕魚等生產活動,蘇軍連續出動人員干涉,中國邊防部隊也前來保護島上的群眾。蘇軍在與中國軍民爭辯後,由推搡、拳打、棍擊發展到鳴槍威脅。中國方面也以棍棒進行了還擊,卻因力量較弱,群眾和邊防人員共被打傷100多人,蘇軍只有10人左右受傷。1968年1月5日,蘇軍還出動裝甲車在七里沁島上向完全沒有武裝的中國邊民沖撞,當場撞死、壓死中國邊民4人(後又死1人)。對此,中國政府以外交方式提出嚴重抗議。
當時在中蘇邊界東段,蘇聯軍隊的數量已有十幾個師,其裝備更明顯居於優勢。這時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之中,軍隊大都在支左和制止武鬥,邊防線上只有少量守備和警戒部隊。在雙方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下,蘇聯邊防軍挑起這些事件,只能被看作蘇聯領導人對動亂中的中國施加壓力的一種手段。
七里沁島流血事件發生後,1968年1月24日中央軍委以電報指示沈陽軍區、北京軍區等單位,要求加強中蘇邊界東段的邊防警戒,並提出應做好軍事上配合外交斗爭的必要准備。中央軍委還規定了邊防斗爭的具體措施,強調:如遭到蘇方毆打,我可以還手,不要開槍;如蘇方使用裝甲車等向我沖撞時,我可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並向蘇方提出強烈抗議。蘇方用裝甲車等繼續向我沖撞,並軋死軋傷我方人員時,我可相應還擊,如炸毀其車輛,棒擊其人員,但不準開槍射擊;如蘇方向我開槍,我應當場向蘇方提出最強烈抗議,並鳴槍警告。當我兩次警告無效,打死打傷我方人員時,我邊防部隊可以開槍實行自衛還擊;採取上述任何一種自衛措施,都要掌握「先禮後兵」的精神,並把還擊行動控制在我境內。中央軍委還要求邊防部隊注意選擇政治上有利的時間、地點和情況,事先做好准備,多設想幾種可能,擬定行動方案,有重點、有計劃地打擊蘇軍的挑釁,力爭做到「不鬥則已,斗則必勝」。
在中國的涉外事件中,中共中央、毛澤東一向強調大事小事都要匯報,一切對外事宜都要集中掌握。1967年間中國國內出現混亂時,一些涉外斗爭也曾失控。在中蘇邊界的斗爭中,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還是嚴格掌握了政策,統一指揮了各項行動,並嚴格規定了每一行動都要向中央請示報告的制度。
經中央軍委決定,沈陽軍區從值班部隊中抽調了部分精乾的人員進入七里沁島附近,進行了反擊的准備。由於蘇聯方面一時收斂了越界行動,直至烏蘇里江江面於春季開冰前,雙方未發生武裝沖突。然而從1968年春夏以後,蘇軍飛機越過邊境線進行偵察挑釁的事件卻日益增多,對此中國政府向蘇聯政府公開提出了抗議,在邊界上卻未採取射擊行動。
1968年8月蘇聯大規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隨後勃列日涅夫又公開鼓吹「有限主權論」,為武裝干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製造理論根據。對此,中國方面譴責蘇聯現代修正主義已變成「社會帝國主義」。這時蘇聯又在中蘇、中蒙邊界屯集重兵,中國領導人不能不對此引起嚴重關注。加之國內「文化大革命」的主旨是「反修防修」,同時又認為國內的反修斗爭又同國際反修斗爭緊密相關。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毛澤東採取了防止蘇聯對中國邊界入侵的一系列警戒防禦行動。
蘇聯領導人從其入侵捷克成功後一時更嚴重滋長的霸權主義出發,也想在中蘇邊界對中國施加壓力,爭取使中國內部發生有利於蘇聯的變化。當時的這種國際氣候,造成了中蘇邊界的緊張局勢日益嚴重,兩國軍隊都出動到領土有爭議的地區,自然會使邊境沖突處於隨時可能一觸即發的狀態之中。
1968年烏蘇里江封凍後,江上有爭議的珍寶島成為雙方斗爭的焦點。從12月27日起,蘇聯邊防軍一再出動裝甲車、卡車運載攜帶武器的軍人上島,攔截上島的中國邊防巡邏隊,並以棍棒對中國邊防軍人加以毆打。中方人員雖然以棍棒還擊,卻往往因力量不足而在斗爭中吃虧。如在1969年1月23日的雙方毆斗中,中國邊防軍人就有28人被打傷,部分武器被搶走。
進入2月份後,只要中國邊防人員一上珍寶島,蘇軍就迅速出動人員前來干涉,而且蘇軍一般出動上島的人員要多於中方人員2—3倍。從2月6日至25日,蘇軍追擊毆打中國邊防人員的事件在島上共發生了5起,2月7日還發生了蘇軍人員以沖鋒槍向中國巡邏隊方向發射6個點射的嚴重事件(未造成傷亡)。當時中國邊防人員保持了剋制,未開槍予以還擊。1969年春天,中國正籌備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進一步強調「反修防修」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小小珍寶島上雙方邊防人員的斗爭,實際上正是兩國關系的一個突出寫照。隨後發生的規模並不大的武裝沖突,其實是兩國國家矛盾長期摩擦引發的一個沖撞點。
Ⅱ 當時蘇聯侵略者侵略我們的新疆,我們國家在聯合國宣布: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搞氫彈實驗,時間...地點..
第三次看到這個問題了……暈……再把故事再貼出來。當然了,故事99.99999999%是假的,網上的YY文而已,核武器是不可能使用的(而且故事中有很多漏洞)。權當故事看吧: 中國使用核武器: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中國剛剛進入改革開放,並開始醫治十年文革動盪給國家留下的創傷。在國際上,中蘇關系惡劣,蘇聯在中蘇邊境地區陳兵百萬對我虎視眈眈,而我國剛完成對越自衛反擊戰,對中蘇邊境似無暇顧及。因而當時蘇聯當局錯判形勢,覺得正是開始蠶食我國領土的大好時機。大概在80或81年夏季某時(具體時間忘了),蘇軍三個精銳的摩托化步兵團秘密深入我國新疆地區達八十公里,我中央軍委得知情報後緊急召開會議商討應變策略,當時有人覺得雙方力量對比懸殊,主張通過談判解決,但更多的人主張應該進行軍事對抗,「以拳頭對拳頭」。在主戰派中,有人建議火速調派在解放戰爭和朝鮮戰場立下赫赫戰功的27軍和38軍對蘇軍進行阻擊,但此舉牽涉眾多問題,例如可能會引起大規模的戰爭和其他國際問題,即使真要調派軍隊也要面臨一些具體的操作問題,例如如何在短時間內緊急運送大量部隊、具體戰術該如何打、控制的規模多大等等。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同志不愧是身經百戰的帥才,他略為思考後,微笑著對眾人說:「大家不要急嘛,我自有辦法!」幾天後,新華社向世界庄嚴的宣布:為維護世界和平,我國已於幾天前在中國新疆靠近中蘇邊境地區無人區進行了一次幾百萬當量的熱核試爆(註:即氫彈),我國庄嚴承諾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不首先使用核武。原來,我們的小平同志以其大無畏的革命氣魄,「大膽」地想到了用核武器來消滅這三個團的精銳蘇軍,既可以兵不刃血地收拾強大蘇軍,又因為是在自己的領土上試爆核彈,並且事後通報世界,所以這種「理所當然」的舉動自然也不會引起國際爭端,更狠狠地震懾蘇聯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後來結果證明了此舉的英明和正確。大家都知道氫彈爆炸會造成以爆炸點為中心,方圓幾百里的氣溫驟降到零下幾十度,而當時正值夏季,蘇軍士兵身上穿的都是單薄的衣服,愚蠢的他們當然事先沒想到中國會出此絕招,以為中國頂多會派些軍隊進行阻擊,而憑蘇軍的先進裝備,對付落後的解放軍自然不在話下。氫彈爆炸的結果正如所料,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幾乎所有的蘇軍活活的冷死,剩下的也因為劇烈的爆炸燃燒盡周圍空氣中的氧氣,而窒息而亡。這樣,幾千精銳蘇軍就在舜時間干凈利落的去向馬克思報到了。本著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事後我國通過秘密的外交渠道通知蘇聯當局派人把他們「最優秀兒女」的遺體和所有遺留的裝備領回了老家。蘇聯當局自知理虧,自然也心照不宣,苦苦的咽下這個他們自找的啞巴虧了。
Ⅲ 當年蘇聯要核打擊中國中國那時在干嗎
實際上,是中國自主發展的核力量,有效地遏制了蘇聯的核戰爭威脅和核訛詐。
在60年代末,蘇聯已經擁有4千枚核彈頭,光是可運載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就超過1000枚。而中國剛剛在五年前的1964年10月首次試驗原子彈成功,1966年才進行原子彈和彈道導彈的兩彈結合試驗。
1969年10月,中國和蘇聯開始舉行外交談判,兩國的緊張關系得到緩和,由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引發的核危機得以解除。中蘇兩國一度接近戰爭的狀態,最後能比較圓滿的收場,是由於中國對蘇聯非常硬氣的態度,歸根結底是我們力量的加強。
Ⅳ 亞歷山大石的礦區在哪,就是在哪可以挖得到亞歷山大石(我的表達不清楚),不限國家,但是在中國境內最好
世界常見寶石產地一覽表
寶石名稱 主要產地
石榴石 斯里蘭卡、印度、肯亞、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美國、
中國、前蘇聯
紫 晶 巴西、烏拉圭、前蘇聯、斯里蘭卡、中國、南非、美國、
馬達加斯加
海藍寶石 巴西、馬達加斯加、前蘇聯、中國、莫三比克、
斯里蘭卡、印度
鑽 石 澳大利亞、扎伊爾、博茨瓦那、前蘇聯、南非、納米尼亞、
巴西、坦尚尼亞、迦納、中國、印度
祖 母 綠 哥倫比亞、尚比亞、坦尚尼亞、巴西、辛巴威、印度、
南非、前蘇聯、澳大利亞、中國
紅 寶 石 緬甸、泰國、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坦尚尼亞、
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國
藍 寶 石 印度、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中國、美國、
澳大利亞、坦尚尼亞
歐 泊 澳大利亞、墨西哥、巴西、美國
翡 翠 緬甸、前蘇聯
黃 玉 巴西、墨西哥、緬甸、馬達加斯加、納米尼亞、
前蘇聯、斯里蘭卡、中國、美國
鋯 石 緬甸、泰國、印度、斯里蘭卡、柬埔寨、澳大利亞
尖 晶 石 緬甸、斯里蘭卡
綠 松 石 伊朗、前蘇聯、美國、中國
橄 欖 石 紅海地區、緬甸、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捷克、
前蘇聯、肯亞、中國
金綠貓眼 斯里蘭卡、印度、巴西
亞歷山大石 前蘇聯、斯里蘭卡、巴西、坦尚尼亞
金綠寶石 巴西、馬達加斯加、美國、斯里蘭卡、辛巴威
碧 璽 巴西、前蘇聯、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美國、中國
青 金 石 阿富汗、前蘇聯、智利
孔 雀 石 扎伊爾
國內常見寶石的主要產地
寶石名稱 產地
石榴石 吉瑪拉雅山山脈、四川
海藍寶石 新疆、內蒙、雲南、湖北
鑽石 遼寧、山東、湖南
祖母綠 雲南、新疆
紅寶石 雲南、青海、黑龍江、新疆、安徽
藍寶石 山東、江蘇、黑龍江、海南、台灣
橄欖石 東北三省、內蒙、河北張家口
黃玉 廣東、雲南、河北
電氣石 新疆、內蒙
綠松石 湖北、陝西、河南、江蘇、雲南
瑪瑙 遼寧、黑龍江、內蒙、新疆
Ⅳ 蘇聯入侵新疆的介紹
蘇聯入侵新疆(俄語:Интервенция в Синьцзян)是一次於1935年發生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的軍事沖突。此次沖突是哈密暴動的一部分。中國方面的指揮者包括蔣介石、馬仲英等,而蘇聯方面的指揮者包括斯大林。在此次沖突當中,蘇聯紅軍協助俄羅斯白軍參與了與中華民國軍隊的作戰。
Ⅵ 二戰時期,蘇聯對新疆有哪些滲透行動
一樓不懂就別亂說,早在三十年代,蘇/聯就在新/疆扶植了盛/世/才/政/權,抗戰期間盛/政/權與重慶分庭抗禮,蘇聯通過與盛/政/權的協議在新有一系列政治軍事經濟特/權,客觀上也支援了延安。1944年盛叛/變,蘇/聯又背後支持了三/區/革/命,繼續維持事實獨/立的一個政/權,若不是我dang的一系列高明手段最終收編之,今天的新/疆(至少是北/疆)起碼是第二個蒙古,甚至可能成為蘇/聯的一部分
Ⅶ 蘇聯往事:美蘇為新中國挖的哪些坑呢
提起蘇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正直的老大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幫助我們建設工業,提供了各種的幫助,是一個可靠的盟友,雖然後來陳兵邊境,威脅邊境的安全,但總體來說,印象還是非常不錯的。
中長鐵路(中東路鐵路)
這條協議就是美蘇兩國給中國套上的枷鎖,令中國無法保持主權,甚至國家的安全都都沒有保障!
國民黨的算盤和出爾反爾的蘇聯國民黨算盤
當時國民黨政府名義上代表中國,在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式承認雅爾塔協議規定的內容,通過犧牲主權,換得了蘇聯支持國民黨接受東北的承諾。
此時的東北多重要?當時的東北工業實力在國內首屈一指,僅剛產量在巔峰時期就達到133萬噸,而其他地區則還不到10萬噸的產量,換言之,誰拿到東北,誰就有爭奪天下的本錢,因此國民黨政府不惜一切代價拿到東北!
Ⅷ 中國被蘇聯挖走的礦物
新疆可可托海三號礦坑,擁有地球上已知140多種礦物中的86種,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富集鈹、鋰、鈮、鉭、鈦、鋯等金屬,此洞不僅償還了中國政府欠前蘇聯40%的外債,還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和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國前,蘇聯單獨開采1年左右,建國後,中蘇聯合開采該礦至中蘇關系破裂
Ⅸ 蘇聯計劃挖穿地球,挖到9500米全是黃金,為何不挖了
「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中國古代的著名文人墨客都曾經對這月亮發出各種感嘆,月亮不僅寄託著人們的情思而且人們對它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中國古人信奉天神說,有夜觀星宿占卜的傳統,而後在1609年伽利略受到他人的啟發,製造出了能將物體放大30倍的望遠鏡,這才能將天上的星星看的更加清晰些。
為了這筆取之不盡的財富,莫斯科政府承諾參與的科學家先給套房,且工資待遇豐厚,於是吸引了大批科學家加入。1983年科學家鑽到12000米深,7000米深的時溫度就高達210攝氏度,鑽頭就會被融化掉,而為了研製出耐高溫的鑽頭需要花費4萬美元,這樣昂貴的費用,前蘇聯一直堅持到了12262米。
這時候已經檢測出大量的黃金,但如果將黃金進行開采,產生的巨大費用已經超過黃金本身的價值,正因如此,前蘇聯沒有選擇開采黃金。如今再也沒有科學家和國家提出要鑽洞到地球深處去,因為這樣對地球造成的損傷是不可逆的,而且可能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