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最早挖礦的

最早挖礦的

發布時間: 2023-01-27 00:19:41

『壹』 人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采礦業

您好,原始人類已能採集石料,打磨成生產工具,採集陶土供製陶,就是最早采礦的萌芽。中國古代的采礦歷史悠久,從湖北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出土有用於採掘、裝載、提升、排水、照明等的銅、鐵、木、竹、石制的多種生產工具及陶器、銅錠、銅兵器等物,證實春秋時期已經使用了立井、斜井、平巷聯合開拓,初步形成了地下開采系統。
請採納

『貳』 以太坊什麼時候開始挖礦

以太坊是在2015年開始挖礦

『叄』 白銀的采礦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哪個朝代

白銀生產的重要分水嶺是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從而發現墨西哥、玻利維亞和秘魯的銀礦,因此帶來了世界白銀生產快速增長的巔峰時期。這段巔峰同時伴隨著白銀提煉技術的升級,從質和量上提高了開采銀礦的利用率。隨後的技術革新,尤其是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主要是加強了白銀生產的基礎,並且提高了銀礦開採的速度。

從累計產量來看,世界上只有大約25%的白銀是生產於16世紀70年代以前。在18世紀前的紀錄仍然不完整,但是對歷史累計產量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將介紹白銀生產的歷史。

舊世界的白銀(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

安納托利亞(現在的土耳其)被認為是首個開采白銀的主要發源地,為小亞細亞地區的工匠提供原料。安納托利亞地區為近東、克里特和希臘地區的西方文明提供白銀資源。

銀器工匠主要集中在小亞細亞和希臘各島,以及希臘大陸上邁錫尼文明統治的地區。

銀礦集中開采大約是在公元前3000年開始的。首次成熟的銀礦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從鉛銀礦中提取出白銀。當時對銀器的需求,主要來自於繁榮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後的邁錫尼文明,令現今是亞美尼亞的地區對銀礦的定位和開采逐漸發展起來。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災難性毀滅、以及大約公元前1200年邁錫尼文明隕落之後,白銀生產的中心地區轉向靠近雅典的Laurium地區。該地區為處於萌芽時期的希臘文明提供白銀。另外,小亞細亞和北美地區的白銀貿易在公元前8世紀開始大規模擴張。

Laurium的礦產非常豐富。從歷史文獻和古礦場遺留下來的實際證據來看,當年該地區巔峰時期(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白銀產量大約是每年100萬盎司。實際上,到公元1世紀前的一千年中,Laurium是產銀最多的一個地區。除了Laurium,其他產銀區主要在小亞細亞、撒丁島等其他希臘地區,以及亞洲部分地區。

隨著希臘Laurium地區礦產全盛期的結束,迦太基人對西班牙銀礦的開采繁榮了起來。在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三次戰爭之後,羅馬人取代迦太基人成為西班牙銀礦的開掘者,並且把銀礦開採的觸角伸向了歐洲大陸的其他地方。

西班牙在近一千年的時間內都是非常重要的白銀來源,但這一切在摩爾人於公元8世紀征服西班牙後一度暫停。西班牙銀礦不僅滿足了羅馬帝國大部分內在需求,還是展開亞洲香料貿易的重要白銀資源。為了滿足尚在萌芽的貿易需求,希臘、小亞細亞、義大利也是除西班牙以外的白銀重要產區。

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讓白銀開採在更多的國家普遍起來,主要是在歐洲中部。在公元750-1200年間發現了幾個重要銀礦,包括德國著名的開姆尼斯、Rammelsburg、哥斯拿和薩克森地區。同時,奧匈帝國和東歐其他一些地方也發現了銀礦。

基於目前的歷史文獻和檔案,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1000年期間,白銀產量不太可能較Laurium地區的每年大約150萬盎司有大幅增加。西班牙礦產在公元後一千年內風光無限,同一時期的Laurium和小亞細亞逐漸衰弱。白銀產量的實際擴張是在公元1000-1500年間的500年以內,那時礦產地數量增加,采礦和加工技術也開始提高。

新世界的白銀(1500年-1875年)

技術上的巨大變革以及1492年「新大陸」的發現,引發了白銀產量數量級式的增長,尤其是在汞齊化加工方法發展後。「新世界」時期首個主要開采地是玻利維亞的Potosi地區。雖然很難准確衡量玻利維亞1500-1800年間的實際產量,但西班牙的歷史記錄顯示當時生產了大約10億盎司。同時,墨西哥在1700-1800年內生產了大約15億盎司的白銀。

秘魯的高產更持久一些,在1600-1800年內平均每年產量超過3百萬盎司。從歷史來看,塞羅德帕斯科(Cerro de Pasco)地區一直是秘魯最主要的銀產地之一。

西班牙人到墨西哥開發銀礦是從14世紀初期開始。

在1500-1800年間,玻利維亞、秘魯和墨西哥佔世界白銀生產和貿易的份額超過85%。其餘份額主要來源於德國、匈牙利和俄羅斯等歐洲國家,以及智利和日本。

『肆』 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采礦的

原始人類已能採集石料,打磨成生產工具,採集陶土供製陶,就是最早采礦的萌芽。中國古代的采礦歷史悠久,從湖北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出土有用於採掘、裝載、提升、排水、照明等的銅、鐵、木、竹、石制的多種生產工具及陶器、銅錠、銅兵器等物,證實春秋時期已經使用了立井、斜井、平巷聯合開拓,初步形成了地下開采系統。

『伍』 挖礦的演變

從最早的比特幣被發明出來,中本聰挖出第一個創世區塊獎勵50個BTC後,開創了挖礦的時代。

CPU挖礦:

CPU挖礦是比特幣挖礦門檻最低的時期,也是用戶最少的時期,也是獎勵最多的時期,那時候一個塊的獎勵是50個BTC,不過這個時候的BTC毫無價值。這個時候用戶只需要有電腦,並在電腦上安裝一個叫bitcoin-miner的程序,就可以進行挖礦了。因為CPU挖礦現在無法考證,必要的地址填寫,錢包注冊依然是需要的。CPU的挖礦單位為KH/S,現在比特幣的總算力已經達到了EH/S,這其中的差距已經到了10的15次方以上,CPU的算力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越來越多的好事者開始研究比特幣,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cpu只有一個,挖礦的話人越多你的可能性越低,而算力的提升在CPU上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大家開始嘗試依靠其他設備來實現更高效的挖礦,一些極客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了計算機的另外一個計算設備GPU上。

GPU顯卡挖礦:

GPU挖礦把比特幣挖礦帶入到了以M為單位的算力時代,一M是一K的1024倍,相當於一個GPU挖礦者最起碼需要幾十個CPU才能相提並論,如此大的差距,大家自然把礦機的主力放到GPU挖礦上面。2010年年底開始比特幣算力開始了第一次跨越。

GPU挖礦最知名的礦工就是披薩哥,也是我們每年5月22日「比特幣披薩日」的始作俑者。比特幣也從披薩開始變成了有價值的貨幣,這個時候也有人開始計算自己的投入產出比,也就有了交易產生。不過這個時候比特幣的價格還是要按照1分來計算。

GPU越來越普及,大家自然不滿足於當下的算力,開始有人通過組裝GPU的核心晶元來進行挖礦,這也是早期的FPGA礦機。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進行到了比特幣挖礦的第三個階段,GPU和FPGA共同存在,也是在2011年年底-2012年之間比特幣的算力經歷了第二次跨越。

專業礦機:

FPGA是一種集成電路的技術,也可以說是ASIC的前身,而ASIC是一種專門為挖礦設計的集成電路,特點也取決於比特幣的不需要太多CPU資源的特性(這其中所說的是CPU的內存資源),這個時候比特幣挖礦開始走向專業時代,晶元從110nm一直發展到現在7nm。

算力購買:

雲挖礦雲算力是2019年比較火熱的行業,雲挖礦指的是託管礦機,通過雲挖礦平台購買礦機並託管,向託管平台繳付管理費和電費,獲得挖礦收益。雲算力簡單說就是不需要你付電費和管理費,只需要你付出你購買算力的時間成本,如果你購買1年的時間,可以根據當下的價格算出未來一年你的算力收益,但是要注意的是你購買的只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算力,到期之後這些算力和你是沒有關系的。

隨著市面上更多其他虛擬貨幣的誕生,虛擬貨幣的產品形態和挖礦方式也隨之慢慢進行改變,到如今,各種各樣的挖礦概念層出不窮。

可以看出它的演變過程,從最初的CPU挖礦,到GPU挖礦,再到專業礦機,最後發展為每個人都能參加的雲挖礦。

礦機發展從CPU到ASIC挖礦變得越來越專業,挖礦的商業從礦池、礦機再到雲挖礦和雲算力,經歷了從易到難,再從難到易的全過程。

交易所的交易挖礦曾經幾乎撼動了交易所的排名,一夜之間大大小小的交易挖礦層出不窮;你看花時間看廣告、玩游戲、寫文章等,耗費時間的都可以被稱為注意力挖礦,讓每個人意識到注意力的耗費是值錢的;經過自己的思考、經驗得出的內容分享,也可以被稱為腦力挖礦經驗挖礦;甚至跑步、睡覺都能挖礦,瞬間有一個人全天都在挖礦的感覺。

伴隨著挖礦概念的濫用,更多的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區塊鏈項目,身處其中,希望每個項目真真實實的把產品做好、落地成功,而不是經常炒作概念割一把韭菜。

『陸』 采礦業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采礦業應該在中世紀時期
也就是所謂的鐵器時代
那個時期的鐵製品使用量非常之多,從農業,兵工,到家庭,都需要用到鐵製品
鐵製品的使用最顯見的就是兵工,刀劍,鐵炮等等
最早的是石器時代,到後來的黃金時代,加之鐵器時代,是三個人類文明的階段
而鐵器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人類開始了好生活的證明
因為石器時代的人類還處於原始狀態,而黃金時代則是走向奢侈的證明
現今,則是原子時代,代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

『柒』 〈挖礦系列3〉比特幣礦機發展史

比特幣從發明誕生出來後,比特幣挖礦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現在的礦池是挖礦的方式,非礦機技術)

CPU→GPU→ASIC專業礦機

一、CPU挖礦

說起CPU挖礦,誰是第一個呢?前面文章也說了,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無明確的證據,按邏輯應該是正確的)。

CPU挖礦是第一代的挖礦。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用電腦CPU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挖出了第一個創始區塊,區塊里包含50個比特幣。

隨後一些極客、程序員、游戲挖機紛紛加入CPU挖礦,但當時的CPU挖礦,僅僅是一種嘗試和好玩,並沒有現在的商業化。

二、GPU挖礦

GPU(圖形處理單元,即顯卡)挖礦是第二代的挖礦。

從CPU換到GPU挖礦,是因為CPU中央處理器是通用性計算單元,裡面設計了計算機很多的分析處理需求,其綜合能力強但單項能力較弱,而比特幣的SHA256 hash運算,是非常單一的無腦重復計算,而且CPU的並行運算能力不強,後來,有人發現GPU的高吞吐率和高並行處理能力,其運算效率比CPU高10倍以上,並且GPU可以超頻使用以提升性能,適用於大規模的並發運算,比如密碼破解,於是人們紛紛轉向GPU挖礦。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比特幣歷史上最貴的吃貨、比特幣Pizza的故事了。沒錯,這個人叫Laszlo Hanyecz,他是個程序員,他在2010年5月22日,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當時這兩個披薩只值不到50美元,但是這一萬枚比特幣拿到現在值幾個億了。

大家都在說Laszlo Hanyecz肯定腸子都悔青了,但是也未必,因為Laszlo Hanyecz是第一個使用GPU挖比特幣的人,他挖到了非常多的比特幣,當時的1萬枚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了。

圖片來源於網上

但是GPU也存在缺陷,就是原本是做圖像處理的,內置的這些硬體非常好電,散熱也是個問題。

三、ASIC專業礦機挖礦

ASIC專業礦機是屬於第三代的挖礦。

ASIC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縮寫,是一種專門為某種特定用途設計的電子電路(晶元)。用於挖礦的晶元,就是礦機ASIC晶元了。因為被設計為只進行某一挖礦需要的特定演算法,所以ASIC晶元的設計可以簡單的多,成本也低的多。不過最重要的是,就挖礦算力來說,ASIC可以比同時代的CPU、GPU高出幾萬倍甚至更多。

ASIC礦機的出現,是隨著參與挖礦的人越來越多,算力不段上升,而GPU的算力也達到了極限,為了突破這個局限,就有人開始研發專門的礦機。

世界上第一台ASIC晶元的礦機是誰發明的呢?對,就是人稱「南瓜張」的張楠賡的阿瓦隆礦機。

礦機的晶元,需要非常強的研發技術實力,比如通訊領域,最強的晶元研發企業是高通、華為海思,因此礦機的晶元研發是一場高科技的競賽,最早的礦機廠商有龍礦礦機、閃電礦機、瑞典的KNC Minner,都已經從市場上消失,現在市場上最大的礦機廠商包括比特幣大陸(螞蟻礦機)、嘉楠耘智(阿瓦隆礦機)、Bitfury、Watts Miners等,

現在最火爆的礦機當屬比特大陸的螞蟻系列了,後續再詳細介紹如何挑選和購買礦機。

本文只簡單結束了比特幣礦機從CPU、GPU到ASIC的技術發展歷程,而現在的ASIC礦機尤其比特幣大陸的礦機占據了市場70%以上的算力和市場份額,被質疑為「算力霸權」和跟「去中心化」違背,潛在的「51%」攻擊和不公平等。而現在的礦機已經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無論如何發展,也是基於市場和追求利益的行為。後續繼續分析。

『捌』 如何看待Craig Wright宣稱自己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我不想要錢,不想要名氣,也不想要人們的崇拜,我只想不被外界打擾。」 —— 這位自稱為比特幣的創始人,Craig Steven Wright 向 BBC 表示。

Craig Steven Wright 是誰?

出生於 1970 年,今年 45 歲的澳大利亞人 Craig Wright 有過許多種不同的身份:他有著神學的博士學位,曾在查爾斯特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的特邀講師和研究員,寫過許多本書,是多家公司的 CEO 和創始人,這些公司大多是虛擬貨幣或者計算機網路安全相關的領域。

現在,他又給自己貼上了一個新的標簽:比特幣之父。

尋找比特幣之父

比特幣之父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是他最早發布了比特幣的白皮書,並編寫了比特幣最早的版本。無數人膜拜著他精巧的設計思路和工整的代碼結構,然而,卻從來沒有人在現實中見過他。

人們知道的,只是一個化名為 Satoshi Nakamoto 的人物,他一手締造了比特幣,卻在網路上隱匿著自己的身份,只通過電子手段與外界交流,從來沒有人知道他是誰。2011 年,他對外表示自己已經有了新的項目,自此淡出了比特幣的日常維護與開發。後來的維護者們甚至在項目中比他貢獻了更多的代碼,然而,自從 2009 年比特幣出現以來,人們一刻都沒有放棄尋找比特幣之父的真實身份。

猜想從來沒有中斷過,鑒於這位化名為 Satoshi Nakamoto 出現的蹤跡本來就十分稀少,人們只能從僅有的蛛絲馬跡中尋找他的存在。有人猜測他是英國人,因為他的用詞中有像「Bloody Hard」這樣的英式說法,也有人根據他僅有的幾封郵件的時間戳,猜測他生活在美國東部時區,更有人根據他的理念、化名等等,猜測他是荷蘭的社會主義者,是日本的數學家,是愛爾蘭的學生……在所有被懷疑的對象中,最為廣泛猜測,甚至登上過紐約客、新聞周刊的是這兩個人:Nick Szabo 和 Hal Finney。然而前者否認了,後者已經不在人世。甚至,有人覺得比特幣如此精巧的設計,一定是出自於團隊之手,Satoshi Nakamoto 是一夥人,而不是一個人。

這期間,無數人跳出來自稱是比特幣之父,又被無數次地發現是惡作劇或者是騙局。這一次,Craig Wright 主動站出來,向 BBC、The Economist、GQ 三家媒體亮明自己的身份,會為這個謎團畫上一個句號嗎?

這不是 Craig Wright 的第一次

事實上,這不是 Craig Wright 第一次和比特幣之父,也就是化名的 Satoshi Nakamoto 扯上關系。在去年年底,就曾有人匿名向 Wired 和 Gizmodo 兩家媒體報料,聲稱 Craig Wright 極有可能就是比特幣之父,他們提供了 Craig Wright 的許多郵件、通話信息、財務記錄等等,種種跡象表明,Craig Wright 和比特幣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然而就在報導發出不久之後,Wired 根據一些背調情況又推翻了這個結論:他們發現,Craig Wright 在 LinkedIn 上聲稱自己擁有的學位與事實並不相符,他的公司宣稱向 SGI 購買過超級計算機,也被後者否認。自此,尋找比特幣之父又暫時陷入了僵局。更蹊蹺的是,幾乎是新聞報料的同一時間,澳大利亞的稅務部門對 Craig Wright 和其公司展開了一場突擊調查,但是從來沒有人知道調查的具體原因和結果。從始至終,Craig Wright 在整個事件中保持了沉默,但是他離開了澳大利亞,前往倫敦的辦公室工作。

直到六個月後的今天,2016 年 5 月 2 日,他主動站出來,在博客上宣稱自己就是 Satoshi Nakamoto,比特幣之父。

為什麼是現在?

Craig Wright 告訴 The Economist,他公開自己的身份,並不是為了出名,只是想糾正公眾對他的誤解。按他的說法,在保持沉默的這幾個月中,公眾的各類無端猜忌不僅僅影響了他和他的工作,更是影響到了他的家人、員工和一切。此外,他還想打破人們關於比特幣種種負面看法和誤解。

如果他真的就是 Satoshi Nakamoto,那麼他的財富相當驚人。目前在流通中的比特幣價值大約 70 億美元,而 Satoshi Nakamoto 作為比特幣最早的探礦人,據估計手頭持有的比特幣有 4.5 億美元之多,盡管這些錢隨著 Satoshi Nakamoto 的消失,也好像塵封了一般,不曾有過任何轉移。Craig Wright 表示,隨著他的復出,在不影響比特幣匯率的前提下,他會慢慢地變現這部分錢,用於他的研究項目。

至於當時為什麼會想到用 Satoshi Nakamoto 這個化名?Craig Wright 表示,這個名字源於 17 世紀一位日本的哲學家和商人:Tominaga Nakamoto,他在那個時代開啟了對循規蹈矩的批判思潮,並且支持自由貿易。至於為什麼是 Satoshi,Craig Wright 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訴記者,這部分他想繼續保持神秘。

可是,既然選擇了亮明身份,還有多少神秘可以保持呢?

揭開神秘的謎團

鑒於在 2015 年底,Craig Wright 所遭受的種種質疑,這一次想要真的自證是比特幣之父,顯然需要更嚴格的審核。The Economist 試圖通過四個問題,來搞清楚他是否所言非虛:

Craig Wright 手中是否有能證明自己是 Satoshi Nakamoto 證據?比如只有 Satoshi Nakamoto 本人才擁有的密鑰。
上一次所遭遇的種種質疑和漏洞,又作何解釋?

作為比特幣之父,是否名副其實,擁有相匹配的技術和實力背景?
圈內曾與 Satoshi Nakamoto 在線上有過接觸的人,相信嗎?

Craig Wright 要想拿出只有 Satoshi Nakamoto 本人才可能擁有的證據,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非常難。這里要提及一下比特幣的基本構成,就像銀行賬戶一樣,每一個人都可以有多個比特幣賬戶,而每一個獨立的比特幣賬戶,都有兩個關鍵組成部分:1)一串由 27-34 個字母或數字組成的比特幣地址;2)一個用以加密和驗證身份的私鑰;比特幣的持有人,可以通過用自己的私鑰來加密信息生成一個數字簽名。除此之外,比特幣的作為一種貨幣,要想實現增量,就必須依賴挖礦,而挖礦這種能力,來源於你的計算機運算能力,它們就是比特幣世界的印鈔機。每一座新礦都會和對應的比特幣地址綁定,Satoshi Nakamoto 作為最早的挖礦人,他應該擁有這些私鑰。除此之外,Satoshi Nakamoto 還是第一個進行比特幣交易的人,當年曾把第九區塊的挖到的比特幣,轉給了 Hal Finney,也就是之前同樣曾被懷疑是比特幣之父、現已不在人世的那位。

因此,按照證據的強弱,Craig Wright 最基本的應該擁有九礦的私鑰,如果他能提供更早的礦區,那更好。而如果他能再轉一筆賬,那可信度會更高。

在驗證的過程當中,Craig Wright 用九礦的私鑰加密了一段 1964 年 Jean-Paul Sartre 在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片斷,並且把這個過程公布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同時,他還單獨私下向 The Economist 展示了一礦的驗證過程,並且整個過程還有兩位見證者:Jon Matonis 和 Gavin Andresen,他們都是比特幣基金會的成員,後者更是一度在 Satoshi Nakamoto 淡出後,擔任了整個比特幣社區的首席開發者。

但是問題在於,由於加密的文字是事先准備好的,並不代表 Craig Wright 真的有對應的私鑰,而可能是事先已經生成的。另外,Craig Wright 也沒有進行真的轉賬,按他的說法,目前自己名下的比特幣都託管在一家信託名下,他自己個人無法直接動用。在這樣的情況下,The Economist 提出,是否可以由他們來提供一段加密的信息,但被 Craig Wright 拒絕了,總結他的意思就是:已經演示了這么多了,愛信不信啦。

除此之外,關於此前的履歷問題,Craig Wright 表示之前寫在 LinkedIn 上面的部分履歷的確不是真實的,但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不想透露過多個人的信息,故意製造煙霧彈。按照他最新提供的簡歷,他的確在查爾斯特大學擁有三個碩士學位,在該校還有一篇計算機科學的博士論文正在審核中,並且還在倫敦大學就讀金融學碩士。這些學歷和工作經歷,基本都得到了證實。

至於是否真的購買過超級計算機,Craig Wright 提供了澳大利亞 SGI 經銷處的說明,盡管遠在矽谷的 SGI 總部否認了這一交易的存在,但他們的確沒有否認,也可能是一筆非正規渠道的灰色交易,對此他們不予置評。

而關於稅務局的問題,Craig Wright 直接否認了所有陰謀論,並表示自己沒有參與任何金融犯罪,或者逃稅漏稅,澳大利亞當局只是就他開展的一些項目,如比特幣銀行等,與他展開關於比特幣稅收法規的相關討論。他之所以離開澳大利亞前往英國,也只是因為倫敦更適合運轉一家科技金融公司。

謎霧繼續籠罩

然而,事情似乎又並非如此簡單。

Craig Wright 是一位文字愛好者,有近 100 篇的各類會議報告、文章、書籍。除了大多數是和計算機安全有關的短篇外,其它文字的涉獵面非常廣:橫跨了經濟、恐怖主義、風險管理等等領域。他表示,自己還有幾篇關於比特幣的論文正在評議當中,The Economist 也看了其中的一部分,用他們的原話來說:盡管說不上非同凡響,但也還算湊合。

而基於 Craig Wright 這些大量的文字,一家名為 Juola & Associates 的文體分析公司,將 Craig Wright 的文字與當年 Satoshi Nakamoto 在網上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進行了文本分析,認為兩者不太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Craig Wright 表示,當初那份白皮書並非出自他一人之手,還有另外一個朋友的密切參與:Dave Kleiman。只可惜,這位美國的朋友已經在 2013 年離開人世,死狀也非常凄慘,由於早年車禍,常年生活在輪椅上的 Dave Kleiman,被發現時已經屍體腐爛。

更蹊蹺的是這個時間點,比特幣社區正在經歷一場內戰,對峙雙方顯然對於比特幣未來的發展持有鮮明不同的立場,一派主張保持小而美,一派主張比特幣成為主流的支付手段。盡管 Craig Wright 在表明身份後,也表達了自己希望繼教保持淡出的意願,但顯然他對於比特幣的發展有著非常強烈的想法,無論是他目前從事的工作,還是即將發表的論文,都和比特幣密切相關,其所言和所行相當矛盾。

更為矛盾的是他對於名氣的渴望。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他多次強調自己寫過許多篇文章,甚至比 Szabo 還多,後者也就是那位網友心目中 Satoshi Nakamoto 的熱門人選之一。而在六個月前,早在第一次被媒體將他和 Satoshi Nakamoto 扯上關系之前,他就已經找到了蘇格蘭的一位傳記作家 Andrew O』Hagan 為其撰寫長篇報導。截止目前,Andrew O』Hagan 已經完成了對他本人、家人、同事的采訪,並且相信 Craig Wright 就是 Satoshi Nakamoto。然而,這顯然和 Craig Wright 這次主動公開身份的動機相背,按他的說法,如果他不想要名氣、關注和認可,為什麼六個月前又要大費周章地請來傳記作者呢?

另一個疑點,Craig Wright 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證明之後,不久就被網友發現其證據存在嚴重問題。簡單來說,他所公布的證據,任何一個人根據之前 Satoshi Nakamoto 已經留下的信息,都可以製造出相同的「證據」。但 BBC 和 The Economist 私下看過的證據,顯然又強於所公開的證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有沒有可能是記者被忽悠了?

但這同樣無法解釋 Gavin Andresen 的背書,作為比特幣社區的核心開發成員,他在 Craig Wright 身份曝光後,在自己的博客中公開為其真實性背書。不過有意思的是,由於 Craig Wright 的新聞披露之後,在這短短的 10 個小時里,Twitter 和 Reddit 已經有鋪天蓋地的質疑,許多人不惜認為這整個事件就是一場陰謀,甚至 Gavin Andresen 本人也已經被盜號了。於是,Gavin Andresen 目前在 Github 比特幣項目中的許可權,已經被其他成員暫時凍結了,因為整個社區堅定地相信:Craig Wright 極有可能是假的,Gavin Andresen 一定是被盜號了。

就連 The Economist 的報導,都沒有把話說死,而是用了「Craig Steven Wright claims to be Satoshi Nakamoto. Is he?」這樣模稜兩可的標題,並且沒有給出完全肯定性的意見。

所以,Craig Wright 到底是不是比特幣之父?在更強有力的證據之前,只能存疑。而如果他真的不是,尋找比特幣之父的運動也不會停止,只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

『玖』 最早的采礦技術最早的探礦理論是什麼

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廣州市郊區的樵山,發現了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礦洞」,礦坑的深度達37米以上,礦洞內壁上有大面積火燒過的痕跡,地面上有大量的炭屑和爆裂的礦石塊。經過考古學家研究,原來,這是新石器時代的一種采礦方法:他們先用火將石頭燒熱,然後再用水澆,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開采礦石。這種方法中國人從5000年前沿用到現代,被認為是一種省錢省時的好方法,在世界的礦業史上也是一個創舉。

江西瑞昌的商周古礦井是全世界最早使用先進的「木支護」進行深井開採的礦井。它同近代的礦井一樣,已經使用了用「坑木」、「製造」、「頂梁」、「立柱」、「地獄」等組合而成的框式「頂棚」安全支護技術,並利用鑿井的高低解決了通風問題。挖掘工具有青銅做的斧、鋮、鑿等,翻土工具有木杴、木鏟等,裝載工具有竹筐、畚箕等,提升工具有木轤轆、鉤、繩等,選礦工具有帶活動擋板的「分節水沖選礦木溜槽」等,這是世界上最早、最先進的深井采礦技術。

利用炸葯開礦是近代礦業的一大特點。中國是發明火葯的國家,中國的「火葯爆破」采礦技術在明朝時就已經開始了。而在世界上一直到19世紀,才被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與得克薩斯州的大型礦井所採用,比中國要晚了400多年。

利用礦苗、礦物的共生關系及上下關系找礦。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硃砂、水銀、鐵器的使用,是人們認識礦物種類增多的具體體現,同時也說明利用露頭找到的礦的種類在迅速增多。《山海經》中所記礦物,多數是礦物的露頭,即礦苗,如《南山經》中記載,招搖之山「多金玉」,堂庭之山「多水玉,多黃金」。戰國時期的《管子·地數篇》記載了利用礦物的共生關系及上下關系找礦,如:「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上有(「」是「鉛」的異體字)者,其下有銀;一日上有者,其下有鉒銀;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銅金。此山之見榮者也。」又說:「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錫、赤銅;上有赭者,下有鐵。此山之見榮者也。」所謂「山之見榮」,就是礦苗的露頭。現代地質學家夏湘蓉等把它們歸納成六條,稱作「管子六條」:第一,山上有赭,其下有鐵;第二,山上有磁石,其下有銅金;第三,山上有鉛,其下有銀;第四,山上有丹砂,其下有黃金;第五,山上有陵石,其下有鉛、錫、赤銅;第六,山上有銀,其下有丹。「管子六條」包括鐵、銅、錫、鉛、金、銀、汞7種金屬礦產,分組說明它們的上下關系,是西漢以前找礦采礦實踐中得出的經驗總結。

利用指示植物找礦。在南北朝的梁代出現了著名植物找礦著作——《地鏡圖》。《地鏡圖》原書已佚,現在只能從後人的引文中看到它的部分內容。它的主要觀點是把地下的礦床和地表的植物聯系起來,是現代指示植物找礦或生物地球化學找礦方法的肇端,是一個很有科學價值的新創見、新理論。當然,這個新理論也是逐步產生的,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往上追溯,我們發現,《荀子·勸學篇》就說過:「玉在山而草木潤」,首次提出了山上賦存的礦物和周圍植物生態有關的思想。晉張華《博物志》也說,「山……有谷者生玉」。到《地鏡圖》,內容就大大充實了。書中說道:「二月中,草木先生下垂者,下有美玉。五月中,草木葉有青厚而無汁,技下垂者,其地有玉。八月中,草木獨有枝葉下垂者,(下)必有美玉。有雲,八月後草木死者亦有玉。十二月中,草木獨有枝葉垂者,下有美玉。山有蔥,下有銀,光隱隱正白。草莖赤秀,下有鉛;草莖黃秀,下有銅器。」唐代段成式(?~863年)對它作了初步的整理,說:「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銅錫;山有寶玉,木旁枝皆下垂。」(《酉陽雜俎》卷十六)這些記載,不一定完全和實際相符,但是他所指出的利用指示植物找礦的方向是對的。

對中國古代利用指示植物找礦理論的發明和發展,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曾經作過恰當的評價,他說:「中國人在古代所進行的觀察,確實可以說是仍在迅速發展中的、范圍十分廣闊的現代科學理論和科學實踐的先驅。」

熱點內容
shib貨幣斷網 發布:2025-07-21 03:19:17 瀏覽:510
eth0不自動連接 發布:2025-07-21 03:13:35 瀏覽:640
在哪裡獲得比特幣 發布:2025-07-21 03:13:35 瀏覽:663
1個ETH值多少美元 發布:2025-07-21 03:12:53 瀏覽:562
礦池排行6 發布:2025-07-21 03:00:28 瀏覽:455
加密貓區塊鏈游戲開盤價多少 發布:2025-07-21 02:44:24 瀏覽:171
凱撒網數字貨幣下載app 發布:2025-07-21 02:41:19 瀏覽:915
幣圈獎勵池 發布:2025-07-21 02:36:41 瀏覽:441
比特幣合約虧了 發布:2025-07-21 02:35:56 瀏覽:351
btc提幣地址 發布:2025-07-21 02:16:38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