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幣倍交易挖礦

幣倍交易挖礦

發布時間: 2023-02-02 12:50:44

Ⅰ KUANGEX全球第一礦幣交易平台 雲算力挖礦輕松挖掘百倍礦幣

比特幣造富神話的廣泛普及,帶動了雲算力挖礦行業的快速上行,衍生出了各種虛擬貨幣的交易浪潮以及新式「礦工」,吸引了大批用戶入局。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買幣不如買算力,我們看到比特幣發展這幾年已日漸成熟,雲挖礦這種形式近幾年也很火熱。挖礦無疑是最具有投資價值的,通常有三種獲得渠道,交易、挖礦、雲挖礦,其中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雲挖礦是屯幣的一種較好方式。實體挖礦會有購買昂貴的礦機以及維護等問題,通過雲算力來挖礦,也對交易市場上頻繁操作的投資者,起到了限製作用。

KuangEX礦幣交易平台為所有礦工開啟專享通道,結合礦池、礦場、雲算力、挖礦、交易等生態,為礦工提供從挖礦到交易的一站式服務,降低挖礦門檻,實現人人可挖礦,打造行業首個礦工家園。

雲算力:雲算力是將礦機託管到礦場後運行的算力資源打包的產品,礦工不需要接觸到礦機、礦場、電費等礦機運維中的繁雜事項,只購買其中的算力資源就能夠獲得對應收益。

雲算力的最大優勢就是節省了用戶去管理礦機,雲算力逐漸的普及,將成為未來挖礦的主要模式,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雲挖礦操作也非常的簡單,可以節省用戶很多的時間,只需要在遠程數據中心購買生產的算力,進行遠程挖礦,無須忍受吵鬧的噪音,無須擔心隱患。只要通過KuangEX.com全球第一礦幣交易平台,就能輕輕鬆鬆獲得豐厚的收益。

我們看到市場上又有大量新手用戶想要入場的需求,雲算力能夠為更多用戶掃除了進入挖礦世界的障礙,提供最為便捷的服務,也為產業注入新的流量與活力。我們將始終致力於讓挖礦更簡單,為各類數字資產提供技術服務,讓區塊鏈與商業有機結合,推動區塊鏈技術落地,推進商業發展與社會進步!

在POW挖礦方面,挖礦將會是越來越規模化的,大規模的算力也會很常見,那麼普通用戶挖礦的門檻就會越來越高,普通用戶參與挖礦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雲算力的產品讓挖礦的門檻降低,我們希望讓更多人分享挖礦產業在整個行業成長的成果,也希望讓更多的用戶能夠參與到這個行業里來。

Ⅱ 比特幣怎麼挖礦

比特幣挖礦是利用計算機硬體為比特幣網路做數學計算進行交易確認和提高安全性的過程。作為對他們服務的獎勵,礦工可以得到他們所確認的交易中包含的手續費,以及新創建的比特幣。挖礦是一個專業的、競爭激烈的市場,獎金按照完成的計算量分割。並非所有的比特幣用戶都挖礦,挖礦賺錢也並不容易。

通俗點就是利用你計算機的算力解決數學難題,然後給予你一定的比特幣回報。
比特幣挖礦經歷了三個階段,CPU、GPU、ASIC 。目前,比特幣挖礦需要專業的ASIC礦機。目前市場上比較著名的礦機廠商有Avalon(阿瓦隆)、美國蝴蝶實驗室和烤貓,但美國蝴蝶實驗喜歡逃票,烤貓則只出售算力很小的礦機。阿瓦隆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台Asic礦機,目前,Avalon已經交付首批三代晶元訂單。Avalon3也即將進入市場。

還有就是現在挖礦你需要加入一個礦池,因為孤軍奮戰挖到比特幣的幾率是很小的,希望能的上你。

Ⅲ 詳解比特幣挖礦原理

可以將區塊鏈看作一本記錄所有交易的公開總帳簿(列表),比特幣網路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把它看作一本所有權的權威記錄。

比特幣沒有中心機構,幾乎所有的完整節點都有一份公共總帳的備份,這份總帳可以被視為認證過的記錄。

至今為止,在主幹區塊鏈上,沒有發生一起成功的攻擊,一次都沒有。

通過創造出新區塊,比特幣以一個確定的但不斷減慢的速率被鑄造出來。大約每十分鍾產生一個新區塊,每一個新區塊都伴隨著一定數量從無到有的全新比特幣。每開采210,000個塊,大約耗時4年,貨幣發行速率降低50%。

在2016年的某個時刻,在第420,000個區塊被「挖掘」出來之後降低到12.5比特幣/區塊。在第13,230,000個區塊(大概在2137年被挖出)之前,新幣的發行速度會以指數形式進行64次「二等分」。到那時每區塊發行比特幣數量變為比特幣的最小貨幣單位——1聰。最終,在經過1,344萬個區塊之後,所有的共20,999,999.9769億聰比特幣將全部發行完畢。換句話說, 到2140年左右,會存在接近2,100萬比特幣。在那之後,新的區塊不再包含比特幣獎勵,礦工的收益全部來自交易費。

在收到交易後,每一個節點都會在全網廣播前對這些交易進行校驗,並以接收時的相應順序,為有效的新交易建立一個池(交易池)。

每一個節點在校驗每一筆交易時,都需要對照一個長長的標准列表:

交易的語法和數據結構必須正確。

輸入與輸出列表都不能為空。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小於MAX_BLOCK_SIZE的。

每一個輸出值,以及總量,必須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沒有哈希等於0,N等於-1的輸入(coinbase交易不應當被中繼)。

nLockTime是小於或等於INT_MAX的。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大於或等於100的。

交易中的簽名數量應小於簽名操作數量上限。

解鎖腳本(Sig)只能夠將數字壓入棧中,並且鎖定腳本(Pubkey)必須要符合isStandard的格式 (該格式將會拒絕非標准交易)。

池中或位於主分支區塊中的一個匹配交易必須是存在的。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存在於池中任何的交易,該交易將被拒絕。

對於每一個輸入,在主分支和交易池中尋找引用的輸出交易。如果輸出交易缺少任何一個輸入,該交易將成為一個孤立的交易。如果與其匹配的交易還沒有出現在池中,那麼將被加入到孤立交易池中。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交易是一個coinbase輸出,該輸入必須至少獲得COINBASE_MATURITY (100)個確認。

對於每一個輸入,引用的輸出是必須存在的,並且沒有被花費。

使用引用的輸出交易獲得輸入值,並檢查每一個輸入值和總值是否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如果輸入值的總和小於輸出值的總和,交易將被中止。

如果交易費用太低以至於無法進入一個空的區塊,交易將被拒絕。

每一個輸入的解鎖腳本必須依據相應輸出的鎖定腳本來驗證。

以下挖礦節點取名為 A挖礦節點

挖礦節點時刻監聽著傳播到比特幣網路的新區塊。而這些新加入的區塊對挖礦節點有著特殊的意義。礦工間的競爭以新區塊的傳播而結束,如同宣布誰是最後的贏家。對於礦工們來說,獲得一個新區塊意味著某個參與者贏了,而他們則輸了這場競爭。然而,一輪競爭的結束也代表著下一輪競爭的開始。

驗證交易後,比特幣節點會將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內存池中。內存池也稱作交易池,用來暫存尚未被加入到區塊的交易記錄。

A節點需要為內存池中的每筆交易分配一個優先順序,並選擇較高優先順序的交易記錄來構建候選區塊。

一個交易想要成為「較高優先順序」,需滿足的條件:優先值大於57,600,000,這個值的生成依賴於3個參數:一個比特幣(即1億聰),年齡為一天(144個區塊),交易的大小為250個位元組:

High Priority > 100,000,000 satoshis * 144 blocks / 250 bytes = 57,600,000

區塊中用來存儲交易的前50K位元組是保留給較高優先順序交易的。 節點在填充這50K位元組的時候,會優先考慮這些最高優先順序的交易,不管它們是否包含了礦工費。這種機制使得高優先順序交易即便是零礦工費,也可以優先被處理。

然後,A挖礦節點會選出那些包含最小礦工費的交易,並按照「每千位元組礦工費」進行排序,優先選擇礦工費高的交易來填充剩下的區塊。

如區塊中仍有剩餘空間,A挖礦節點可以選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有些礦工會竭盡全力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整合到區塊中,而其他礦工也許會選擇忽略這些交易。

在區塊被填滿後,內存池中的剩餘交易會成為下一個區塊的候選交易。因為這些交易還留在內存池中,所以隨著新的區塊被加到鏈上,這些交易輸入時所引用UTXO的深度(即交易「塊齡」)也會隨著變大。由於交易的優先值取決於它交易輸入的「塊齡」,所以這個交易的優先值也就隨之增長了。最後,一個零礦工費交易的優先值就有可能會滿足高優先順序的門檻,被免費地打包進區塊。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 每筆交易都有若干交易輸入,也就是資金來源,也都有若干筆交易輸出,也就是資金去向。一般來說,每一筆交易都要花費(spend)一筆輸入,產生一筆輸出,而其所產生的輸出,就是「未花費過的交易輸出」,也就是 UTXO。

塊齡:UTXO的「塊齡」是自該UTXO被記錄到區塊鏈為止所經歷過的區塊數,即這個UTXO在區塊鏈中的深度。

區塊中的第一筆交易是筆特殊交易,稱為創幣交易或者coinbase交易。這個交易是由挖礦節點構造並用來獎勵礦工們所做的貢獻的。假設此時一個區塊的獎勵是25比特幣,A挖礦的節點會創建「向A的地址支付25.1個比特幣(包含礦工費0.1個比特幣)」這樣一個交易,把生成交易的獎勵發送到自己的錢包。A挖出區塊獲得的獎勵金額是coinbase獎勵(25個全新的比特幣)和區塊中全部交易礦工費的總和。

A節點已經構建了一個候選區塊,那麼就輪到A的礦機對這個新區塊進行「挖掘」,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以使這個區塊有效。比特幣挖礦過程使用的是SHA256哈希函數。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 挖礦節點不斷重復進行嘗試,直到它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使得產生的哈希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哈希函數的結果無法提前得知,也沒有能得到一個特定哈希值的模式。舉個例子,你一個人在屋裡打檯球,白球從A點到達B點,但是一個人推門進來看到白球在B點,卻無論如何是不知道如何從A到B的。哈希函數的這個特性意味著:得到哈希值的唯一方法是不斷的嘗試,每次隨機修改輸入,直到出現適當的哈希值。

需要以下參數

• block的版本 version

• 上一個block的hash值: prev_hash

• 需要寫入的交易記錄的hash樹的值: merkle_root

• 更新時間: ntime

• 當前難度: nbits

挖礦的過程就是找到x使得

SHA256(SHA256(version + prev_hash + merkle_root + ntime + nbits + x )) < TARGET

上式的x的范圍是0~2^32, TARGET可以根據當前難度求出的。

簡單打個比方,想像人們不斷扔一對色子以得到小於一個特定點數的游戲。第一局,目標是12。只要你不扔出兩個6,你就會贏。然後下一局目標為11。玩家只能扔10或更小的點數才能贏,不過也很簡單。假如幾局之後目標降低為了5。現在有一半機率以上扔出來的色子加起來點數會超過5,因此無效。隨著目標越來越小,要想贏的話,扔色子的次數會指數級的上升。最終當目標為2時(最小可能點數),只有一個人平均扔36次或2%扔的次數中,他才能贏。

如前所述,目標決定了難度,進而影響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所需要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個難度值是可調整的?由誰來調整?如何調整?

比特幣的區塊平均每10分鍾生成一個。這就是比特幣的心跳,是貨幣發行速率和交易達成速度的基礎。不僅是在短期內,而是在幾十年內它都必須要保持恆定。在此期間,計算機性能將飛速提升。此外,參與挖礦的人和計算機也會不斷變化。為了能讓新區塊的保持10分鍾一個的產生速率,挖礦的難度必須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調整。事實上,難度是一個動態的參數,會定期調整以達到每10分鍾一個新區塊的目標。簡單地說,難度被設定在,無論挖礦能力如何,新區塊產生速率都保持在10分鍾一個。

那麼,在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網路中,這樣的調整是如何做到的呢?難度的調整是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發生的。每2,016個區塊(2周產生的區塊)中的所有節點都會調整難度。難度的調整公式是由最新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20,160分鍾(兩周,即這些區塊以10分鍾一個速率所期望花費的時長)比較得出的。難度是根據實際時長與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相應調整的(或變難或變易)。簡單來說,如果網路發現區塊產生速率比10分鍾要快時會增加難度。如果發現比10分鍾慢時則降低難度。

為了防止難度的變化過快,每個周期的調整幅度必須小於一個因子(值為4)。如果要調整的幅度大於4倍,則按4倍調整。由於在下一個2,016區塊的周期不平衡的情況會繼續存在,所以進一步的難度調整會在下一周期進行。因此平衡哈希計算能力和難度的巨大差異有可能需要花費幾個2,016區塊周期才會完成。

舉個例子,當前A節點在挖277,316個區塊,A挖礦節點一旦完成計算,立刻將這個區塊發給它的所有相鄰節點。這些節點在接收並驗證這個新區塊後,也會繼續傳播此區塊。當這個新區塊在網路中擴散時,每個節點都會將它作為第277,316個區塊(父區塊為277,315)加到自身節點的區塊鏈副本中。當挖礦節點收到並驗證了這個新區塊後,它們會放棄之前對構建這個相同高度區塊的計算,並立即開始計算區塊鏈中下一個區塊的工作。

比特幣共識機制的第三步是通過網路中的每個節點獨立校驗每個新區塊。當新區塊在網路中傳播時,每一個節點在將它轉發到其節點之前,會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去驗證它。這確保了只有有效的區塊會在網路中傳播。

每一個節點對每一個新區塊的獨立校驗,確保了礦工無法欺詐。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看到了礦工們如何去記錄一筆交易,以獲得在此區塊中創造的新比特幣和交易費。為什麼礦工不為他們自己記錄一筆交易去獲得數以千計的比特幣?這是因為每一個節點根據相同的規則對區塊進行校驗。一個無效的coinbase交易將使整個區塊無效,這將導致該區塊被拒絕,因此,該交易就不會成為總賬的一部分。

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的最後一步是將區塊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證明的鏈中。一旦一個節點驗證了一個新的區塊,它將嘗試將新的區塊連接到到現存的區塊鏈,將它們組裝起來。

節點維護三種區塊:

· 第一種是連接到主鏈上的,

· 第二種是從主鏈上產生分支的(備用鏈),

· 第三種是在已知鏈中沒有找到已知父區塊的。

有時候,新區塊所延長的區塊鏈並不是主鏈,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 區塊鏈分叉」中看到。

如果節點收到了一個有效的區塊,而在現有的區塊鏈中卻未找到它的父區塊,那麼這個區塊被認為是「孤塊」。孤塊會被保存在孤塊池中,直到它們的父區塊被節點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區塊並且將其連接到現有區塊鏈上,節點就會將孤塊從孤塊池中取出,並且連接到它的父區塊,讓它作為區塊鏈的一部分。當兩個區塊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被挖出來,節點有可能會以相反的順序接收到它們,這個時候孤塊現象就會出現。

選擇了最大難度的區塊鏈後,所有的節點最終在全網范圍內達成共識。隨著更多的工作量證明被添加到鏈中,鏈的暫時性差異最終會得到解決。挖礦節點通過「投票」來選擇它們想要延長的區塊鏈,當它們挖出一個新塊並且延長了一個鏈,新塊本身就代表它們的投票。

因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所以不同副本之間不能總是保持一致。區塊有可能在不同時間到達不同節點,導致節點有不同的區塊鏈視角。解決的辦法是, 每一個節點總是選擇並嘗試延長代表累計了最大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也就是最長的或最大累計難度的鏈。

當有兩個候選區塊同時想要延長最長區塊鏈時,分叉事件就會發生。正常情況下,分叉發生在兩名礦工在較短的時間內,各自都算得了工作量證明解的時候。兩個礦工在各自的候選區塊一發現解,便立即傳播自己的「獲勝」區塊到網路中,先是傳播給鄰近的節點而後傳播到整個網路。每個收到有效區塊的節點都會將其並入並延長區塊鏈。如果該節點在隨後又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而這個區塊又擁有同樣父區塊,那麼節點會將這個區塊連接到候選鏈上。其結果是,一些節點收到了一個候選區塊,而另一些節點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這時兩個不同版本的區塊鏈就出現了。

分叉之前

分叉開始

我們看到兩個礦工幾乎同時挖到了兩個不同的區塊。為了便於跟蹤這個分叉事件,我們設定有一個被標記為紅色的、來自加拿大的區塊,還有一個被標記為綠色的、來自澳大利亞的區塊。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在加拿大的礦工發現了「紅色」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在「藍色」的父區塊上延長了塊鏈。幾乎同一時刻,一個澳大利亞的礦工找到了「綠色」區塊的解,也延長了「藍色」區塊。那麼現在我們就有了兩個區塊:一個是源於加拿大的「紅色」區塊;另一個是源於澳大利亞的「綠色」。這兩個區塊都是有效的,均包含有效的工作量證明解並延長同一個父區塊。這個兩個區塊可能包含了幾乎相同的交易,只是在交易的排序上有些許不同。

比特幣網路中鄰近(網路拓撲上的鄰近,而非地理上的)加拿大的節點會首先收到「紅色」區塊,並建立一個最大累計難度的區塊,「紅色」區塊為這個鏈的最後一個區塊(藍色-紅色),同時忽略晚一些到達的「綠色」區塊。相比之下,離澳大利亞更近的節點會判定「綠色」區塊勝出,並以它為最後一個區塊來延長區塊鏈(藍色-綠色),忽略晚幾秒到達的「紅色」區塊。那些首先收到「紅色」區塊的節點,會即刻以這個區塊為父區塊來產生新的候選區塊,並嘗試尋找這個候選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同樣地,接受「綠色」區塊的節點會以這個區塊為鏈的頂點開始生成新塊,延長這個鏈。

分叉問題幾乎總是在一個區塊內就被解決了。網路中的一部分算力專注於「紅色」區塊為父區塊,在其之上建立新的區塊;另一部分算力則專注在「綠色」區塊上。即便算力在這兩個陣營中平均分配,也總有一個陣營搶在另一個陣營前發現工作量證明解並將其傳播出去。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假如工作在「綠色」區塊上的礦工找到了一個「粉色」區塊延長了區塊鏈(藍色-綠色-粉色),他們會立刻傳播這個新區塊,整個網路會都會認為這個區塊是有效的,如上圖所示。

所有在上一輪選擇「綠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會直接將這條鏈延長一個區塊。然而,那些選擇「紅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現在會看到兩個鏈: 「藍色-綠色-粉色」和「藍色-紅色」。 如上圖所示,這些節點會根據結果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設置為主鏈,將 「藍色-紅色」 這條鏈設置為備用鏈。 這些節點接納了新的更長的鏈,被迫改變了原有對區塊鏈的觀點,這就叫做鏈的重新共識 。因為「紅」區塊做為父區塊已經不在最長鏈上,導致了他們的候選區塊已經成為了「孤塊」,所以現在任何原本想要在「藍色-紅色」鏈上延長區塊鏈的礦工都會停下來。全網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識別為主鏈,「粉色」區塊為這條鏈的最後一個區塊。全部礦工立刻將他們產生的候選區塊的父區塊切換為「粉色」,來延長「藍色-綠色-粉色」這條鏈。

從理論上來說,兩個區塊的分叉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對立起來的礦工,又幾乎同時發現了兩個不同區塊的解。然而,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是很低的。單區塊分叉每周都會發生,而雙塊分叉則非常罕見。

比特幣將區塊間隔設計為10分鍾,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確認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間作出的妥協。更短的區塊產生間隔會讓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會導致更加頻繁地區塊鏈分叉。與之相對地,更長的間隔會減少分叉數量,卻會導致更長的清算時間。

Ⅳ 虛擬貨幣挖礦

挖礦實際是計算。建議,不要參與了。因為實際上各國都已經在抵制這種行為了,因為,炒作的成分太大,泡沫太大,類似傳銷。

Ⅳ 虛擬貨幣挖礦什麼意思

虛擬貨幣挖礦什麼意思

虛擬貨幣挖礦什麼意思,說到虛擬貨幣挖礦,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礦山挖礦,其實此「挖礦」非彼「挖礦」,現在很多人也都致力於虛擬貨幣挖礦,虛擬貨幣挖礦什麼意思?

虛擬貨幣挖礦什麼意思1

虛擬貨幣挖礦是投資者用來參與虛擬數字貨幣交易的一種方式。

虛擬貨幣挖礦是一種可以獲得數字貨幣的方式,一方面數字貨幣存在漲幅大,發展前景好的優勢,另一方面比特幣的發展歷程給了很多虛擬貨幣商戶致富的希望。

挖礦其實是所有的投資者來參與到挖礦的這個過程中,用計算機來解決非常復雜的數字問題。計算的越快越准,那麼獲得的虛擬貨幣數量則越多。挖礦被應用於獲取很多虛擬數字貨幣的方式中,例如比特幣、萊特幣

虛擬貨幣挖礦什麼意思2

什麼是挖礦

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大約平均每10分鍾會產生一個區塊。所有的挖礦計算機都在嘗試打包這個區塊並提交,而第一個成功生成這個數據塊的人,就可以得到一筆比特幣報酬。最初,大約每10分鍾就可以產生50個比特幣的比特幣報酬。

但是16年7月開始,網路發行比特幣數量就減半了,即每10分鍾,每個區塊只包含12.5個比特幣,意味著相同算力挖出的比特幣也會相應減少。

最初的時候,我們用電腦CPU就可以挖到比特幣,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就是用他的電腦CPU挖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創世區塊。當然,現在也可以用家用電腦的CPU、GPU挖礦,只是收益非常低了。

網路上的`每一個礦機接收並驗證了一批交易,然後就開始進行挖礦,礦機需要反復的試驗隨機填充值來進行求解,一般採用產生隨機數,嘗試把產生的隨機數填充到區塊頭,然後計算哈希。如果計算成功,則挖礦成功,向全網廣播挖礦所得,全網節點驗證後,把這個區塊連接到區塊的最上端,並且在全網達成一致。

但是CPU挖礦的時代早已過去,GPU挖礦也早已不是主流,現在的比特幣挖礦是ASIC挖礦和大規模集群挖礦的時代。

不管是用什麼來挖礦,算力才是挖礦的根本。礦機的算力越大,挖到比特幣的概率也就越大,挖到的比特幣也就越多。

理論上每個人都能挖礦

所以理論上說,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電腦挖礦。但是有一個問題擺在面前,就是算力與電耗的關系,任何計算機或者礦機用來挖礦的話,都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可能在挖到礦後,你消耗的電力費用已經遠遠超過了礦幣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已經摒棄了CPU挖礦的方式——回報率太低。

現在想要投資虛擬幣挖礦,一般都需要購買礦機,除此之外還需要適合的場地還有專人看管和維護,當然合適的電價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般的投資者,從購買礦機開始就會遇到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市面上比較的好的礦機都在面臨缺貨的問題,即便是詢問客服,得到的回答也是「到貨通知」。

第二,目前比特幣挖礦的用電量,遠遠超過了全球所有電動汽車的用電量。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最新報告預測,2018年,比特幣的電力需求預計將增長三倍,一年的用電量相當於阿根廷全國一年的電力需求。

所以找到一個低電費的的託管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目前除了有政府扶持的大型雲計算企業能拿到低於0.3元的電費以外,目前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個人可以拿到低於0.4元的電費,除非通過一些非正常手段獲取電力。

第三,礦機託管還將面臨其他風險,例如如何保證託管企業不會捐款逃跑,如何保障自己的挖礦收益能與支出平衡,甚至超出等等問題。

所以,個人如果想要挖礦的話,最好購買專業的礦機,找靠譜的企業進行專人託管。但是同樣需要承擔一點風險。

Ⅵ 比特幣挖礦一天掙多少

大概有37塊錢。


我先來介紹一下比特幣系統的獎勵機制。


比特幣通過系統設置,基本能穩定在平均每10分鍾挖出一個區塊。每一次出塊獎勵都給挖出該區塊的礦工。挖出區塊的礦工稱為出塊礦工。出塊礦工會把比特幣網路中的合法交易記錄到區塊鏈上,這樣礦工就能收到記賬的手續費。


出塊礦工的獎勵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系統給獎勵,稱為Coinbase獎勵(也稱為系統發行獎勵),另一部分是記賬記賬獎勵,稱為礦工費。Coinbase獎勵,最開始是50枚比特幣,區塊高度每到21萬的整數倍,Coinbase獎勵就會減半,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比特幣挖礦獎勵四年減半。


目前階段Coinbase獎勵為12.5枚比特幣。就目前階段而言,礦工挖出一個區塊的獎勵,收到的交易礦工費平均大約在0.1枚比特幣(不固定),也就是說礦工挖出一個區塊得到的平均獎勵約為12.6枚比特幣。


礦工的獎勵99%左右來自系統的Coinbase獎勵。根據比特幣系統平均每10分鍾可挖出一個區塊,一天可挖出的新區塊數量為144(60*24/10=144),目前每天可挖出比特幣數量為1800BTC(144*12.5BTC=1800BTC)。加上每個區塊約0.1BTC的礦工費,所有礦工一天得到的總獎勵約為1814.4BTC。


Ⅶ 金融委表態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這會對虛擬貨幣造成什麼影響

金融委表態要嚴格打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和交易,因為這些日子關於虛擬貨幣的詐騙爆發率超過原來的12倍。與之有關的傳銷詐騙,涉嫌到的虛假平台問題,不斷出現,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之所以用不斷限制虛擬貨幣,就是因為它現在市場上的投資熱度太高了,越來越多的散戶進入投資這個東西,這不是個好現象啊,因為散戶根本不了解市場信心,賺錢之後他很高興,虧錢之後他覺得自己人生都沒有希望了,覺得這都是騙局,那這種情況下他根本就不適合投資最好選擇就是不斷限制這些虛擬貨幣,讓公眾盡可能少的接觸這個東西,被騙的可能性自然就會下降很多。

Ⅷ 比特幣挖礦一天賺多少 中國比特幣礦場是怎麼工作的

北京向西560公里的鄂爾多斯,滾燙的熱浪裹著風沙。大門是一道分界線,隔離了兩個世界,門外是中國典型四線城市開發區景觀,門內則是如黑客帝國般的科幻景象。八個藍頂的大廠房並列開來,數萬台「礦機」閃爍著紅綠相間的光在廠房內轟鳴,為這個「礦場」日以繼夜地製造著數字貨幣比特幣。這個曾經的世界最大礦場,掌握著比特幣世界中約4%的算力(生產能力),在高峰時期,一年能夠挖掘出超過10萬枚比特幣,以2017年8月最高突破3萬元人民幣一枚的價格計算,價值超過30億元人民幣比特幣
自2009年被「中本聰」發明,根據其構建的模型,利用晶元的計算能力,在比特幣系統產生的區塊(block)中不斷進行「哈希碰撞」,贏取記賬權,從而獲得系統獎勵的比特幣這一枯燥而重復的過程,在比特比行業被形象地稱作「挖礦」,從事這一工作的專業職員被稱為「在比特幣運行的最初幾年時間里,一台普通的筆記本電腦即可扮演「挖礦」的角色。但中國礦工的進場,將這一局面的平衡狀態徹底打破,他們憑借著中國設計、中國製造的專業礦機,上演了一場又一場比特幣世界算力軍備競賽,將「挖礦」的門檻提升上萬倍

Ⅸ 現在挖礦炒幣這么火爆,有什麼風險嗎

現在幣圈兒是比較火爆因為火爆,因為比特幣的操作會讓幣圈火一把,至於其他的狗狗幣呀等等等等的必因為炒幣只要投入少量資金,可能會收到大收益,這就是一個貪心人的一個貪心思維。

現在炒幣其實是非常風險的,因為炒的幣他不是法定貨幣,隨之而來的就是隨著不是法定貨幣為背書就會破產,更會一夜之間消失掉。

所以投資其他貨幣其實就是一個陷阱,其實就是一個深坑,我勸大家千萬不要玩兒這種貨幣。

挖礦炒幣也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細分領域,具體有以下幾個風險需要注意的:

1、專業礦機的資金投入風險大。數字加密貨幣,大多都是基於演算法和硬碟存儲的生產方式來獲取收益,所以對機器(礦機)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處理器,像IPFS分布式存儲則是對硬碟要求很高,這些資金投入想當大,一台高端的礦機動則十幾萬呢!

2、所選幣種爆礦率的風險。每個幣種爆礦率是不一樣的,這個和挖礦的競爭業態很有關系,假如你挖礦是比特幣,現在比特幣礦機非常多本來競爭力就大,加之比特幣每四年都在遞減出礦率,如果你的礦機算力不足將很難挖到比特幣。

3、能耗投入的風險。挖礦是一個高能耗的行業,通常礦機都是要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對電能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沒有合理的電價支持,前期挖礦基本上都是虧損的狀態。

4、政策變化的風險,目前世界各國對待數字加密貨幣的態度各不相同,像中國就是嚴厲禁止的,私自挖礦一經發現一律取締。而有些國家態度經常變化,比如伊朗和俄羅斯等國,當政策默認的時候你可能就爆賺了,當控制和打擊的時候可能就會有風險。

5、挖礦所需質押幣的投入風險。很多礦幣一旦接入主網,就可以參與挖礦了,假如你的算力和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即使你挖到了礦,你也不可以立刻將挖到的幣拿出去賣的。因為主網基本上都有一個規則就是要部分質押幣,主網也怕你突然無故斷線呀!只有等你挖的幣遠遠大於質押幣時,才會逐步釋放一部分幣給你交易。而這些質押幣就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呀!就算銀行利息就也是風險呀!

6、幣市行情對挖礦的風險。幣圈的行情是上下波動的,這個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你所挖的幣行情不好,或者崩盤了,那自然你挖出來的幣也就不值錢了,風險自然就存在。

當然,以上僅僅分析只是挖幣可能會產生的各種風險。但如果只要你挖到的加密貨幣,市場價格足夠的高,一切將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雖然火爆,也正因為火爆,危機風險非常多在幣圈!

往大里講,目前虛擬幣不受法律保護,和國家監管,政策因素風險

小里說就是大家目前基本都在中心化交易所交易,說白了人家是開賭場的,人家說了算,不高興了割你一下很正常,交易所風險!

在就是幣的種類多如牛毛,真假難以分辨!有直接被割的風險!就不講了,要談風險很多很多…

挖礦炒幣都有風險,但是總體來說,挖礦的風險小於炒幣。

顯卡對一些人來說畢竟屬於剛需產品,你最後總能找到接盤俠,但是炒幣就不一定了。

玩現貨,正常漲跌盈虧,跟股票一樣。

玩合約,小投入高回報易爆倉。

高杠桿遇上猛漲猛跌的情況還得面臨平台拔網線的騷操作風險。

最後就是提現風險,易凍卡。

首先說一下虛擬貨幣挖礦的風險。以最典型的比特幣和以太坊挖礦為例,比特幣挖礦需要購買專業的礦機,每台礦機售價都在1萬元左右,以太坊挖礦需要購買顯卡進行挖礦,目前每張顯卡價格在7000左右。就最基礎的挖礦設備來說,對於一般人來說一次購買幾台比特幣礦機或者顯卡都會造成不小的經濟壓力。在挖礦過程中,礦機會消耗大量的電力,所以電費成本如果過高,極大可能造成虧損。居民用電的收費標准來挖礦,虧損的可能很大。挖礦期間還要考慮礦機的損壞,維護等。

接著是炒幣的風險。虛擬貨幣市場是每時每刻都在交易的,缺乏監管,所以虛擬貨幣的價格操控非常明顯和瘋狂。

第一個炒幣的風險在於虛擬貨幣的價格操控。很多虛擬貨幣的發行成本很低,幾萬塊就可以發行。這種山寨幣一旦上架虛擬貨幣交易所,項目方可能瘋狂出售手中的虛擬貨幣,直至虛擬貨幣價格無限趨於0,最後被交易所下架,無法交易。

第二個炒幣的風險在於虛擬貨幣的交易所捲走用戶的虛擬貨幣資產跑路。所以選擇交易所一定要慎重。

第三個炒幣的風險在於虛擬貨幣的合約交易。虛擬貨幣市場進入門檻低,可以通過合約交易和杠桿交易,達到小資金撬動大資金的效果。收益非常的大,但是風險更大。隨時可能虧掉賬戶里所有資金。

以上就是挖礦和炒幣的主要風險,還有類似於炒幣盈利後,將虛擬貨幣兌換人民幣過程中遇到黑錢的風險。這些風險相對可控一些。

暴漲暴跌,肯定是大風險了。挖坑的話要投資設備,你小散沒成本優勢,管理優勢,電費都不一定能賺回來。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假如說沒有風險話大家早就發財了。炒幣的風險在於你的成本價,就比如一枚比特幣39萬,你炒幣買一枚的價格就是39萬,他要是跌破39萬你內心不慌嗎?有的人恐怕在35萬就趕緊賣掉,盡量讓自己少虧一點。挖礦的風險在於會不會遇到礦難,熊市的時候,你挖一天的幣還不夠扣你電費呢。其次就是雲算力挖礦,你得了解清楚平台的可靠性以及真實性,畢竟現在幣圈的資金盤較多,稍不留意就踩坑了。

炒幣肯定有風險的,

剛了解比特幣的時候十幾萬一枚。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降到兩三萬了,

如果你需要用錢的時候受得了嗎,

如果是借來的扛得住嗎?

如果是賣房來的錢,你如何面對家人?

總之不能影響生活吧。

巴菲特說不要用借來的錢去投資。

長期持有比較好一點。

沒錢的話不要投這么多,

要在自己承受范圍之內。

要相信一句話:收益越高,風險越大。

所謂幣圈一天,股市一年,沒有強大的心臟,是受不了炒幣一天內大起大落的,特別是資金量大的時候,心態崩潰那都是常態。

所以,你說風險大不大。

首先,挖礦相對專業性較高,需要對項目有較深的研究,找到你的信仰,給自己一個堅持投入成本、持續挖礦的理由。從現在大環境看,挖礦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短期難以看到明顯收益,適合有信仰能長期堅持的人,財富自由也不是夢。

其次,對於大多數韭菜來說,挖礦過於高深,大部分人可能連什麼是去中心化、區塊鏈都不是很了解,只是看著虛擬幣瘋狂的漲漲漲,就抑制不住沖進去的沖動。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靠運氣掙來的錢,往往最後都會靠實力又虧出去,可能虧得還會更多。

幣圈是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最大的風險在於漲跌幅無邊,可以一天翻幾倍,也可以一分鍾腰斬,甚至歸零,灰飛煙滅。

所以,我覺得炒幣適合以小博大,少量資金博一個奇跡。但是,人性貪婪,決定了大部分人最終的結局是先得小利,後輸底褲,會被割得很慘。

兩個案例,同樣是十萬入圈,一個人憑借運氣+實力,一年賺到兩千萬,全身而退,財富自由。一個人翻倍賺到七十萬,然後虧損90%,白乾一場。

你覺得你會是哪種?

區塊鏈的紅火讓幣圈煥發新生,炒幣尤其是投資數字貨幣成為主流,有不少人為了一夜暴富不禁鋌而走險,越過灰色地帶,雖央行出台了相關政策來整治,但只能限制始終無法達到根治目的,那麼炒幣風險到底大不大?可能存在哪些風險?請看下文分析。

一、個人風險

在數字貨幣的投資過程中,最大的風險不是其他,而是你自己!

我們的存款,投資的股票,證券等等。都會有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幫我們防禦攻擊,幫我們處理糾紛,還能幫我們找回密碼。

但是在數字貨幣的世界裡。這些這些安全措施全部交到了我們自己的手裡。

如果沒有把控好個人風險,可能會遇到:

1. 密碼,私鑰被盜,錢包和交易所里的所有數字資產丟失(無法找回)

2. 你的信息會被地下黑產賣來賣去,幾乎沒有隱私

3. 如果你在其他地方(銀行,證券交易所)使用相同或類似的密碼,其他地方的資產也會被盜

建議

1. 增加密碼強度,不要重復使用密碼,不要在網上發送密碼

2. 電腦不要裸奔(不裝安全殺毒軟體),不要上亂七八糟的網站(「黃賭毒」的網站是木馬病毒的重災區)

3. 所有需要輸入重要信息(賬號,密碼,個人信息)的地方,都留意一下網址是否是官網,避免被釣魚

4. 任何人(家人、親戚或朋友)通過網路找你借錢,要密碼,要賬號…都打電話驗證一下,是否是本人操作。

總結一下:投資比特幣的時候,最大的風險是我們自己!我們需要多學習和了解一些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這樣能有效避免手裡升值的幣不翼而飛!

二、平台風險

平台風險其實就是交易所的風險。大家放在交易所的幣,其實是存在了交易所中心化的錢包里。

如果交易所的被黑客攻擊,那麼交易所就有巨大的損失,輕則交易所自己承擔損失,重則交易所倒閉。

建議

1. 選擇交易量大, 歷史 較長,口碑較好的交易所

2. 如果打算長期持有,就不要將大量數字資產放在交易所,將不打算交易的幣存在自己的錢包

3. 一定要注意錢包的使用安全

4. 可以同時使用多個交易所,平攤風險

三、政策風險

對區塊鏈保持積極態度,政府和很多公司都在研究和應用區塊鏈技術。但是對數字資產的投資做了一定限制。目前數字資產的體量還不大,如果快速增長可能對金融行業有一定影響。

另外由於全球性和去中心化,還涉及到資產外流,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外匯限制。

我現在交易有政策風險嗎?

場內交易完全符合國內的法律法規,所以場內交易是比較安全的。場外交易在法律角度並不完全合規,有可能會收到政策影響,所以不建議大家長期把幣存在場外交易所里。

建議

四、法律風險

高收益的背後不僅伴隨著極高的投資風險,還有不容忽視的法律風險。和收到贓款風險凍卡。

熱點內容
以太坊交易簽名js 發布:2025-07-20 03:00:02 瀏覽:43
中國哪些公司做元宇宙 發布:2025-07-20 02:58:39 瀏覽:661
以太坊調智能合約 發布:2025-07-20 02:51:57 瀏覽:793
數字貨幣用中文大寫數字 發布:2025-07-20 02:32:30 瀏覽:59
pi就是元宇宙嗎 發布:2025-07-20 01:50:20 瀏覽:553
螞蟻礦機S7一天能挖多少比特幣 發布:2025-07-20 01:41:51 瀏覽:628
比特股中國比特幣平台 發布:2025-07-20 01:35:25 瀏覽:746
顯卡挖礦eth能賺多少錢 發布:2025-07-20 01:33:04 瀏覽:1
中國區塊鏈政策湖南省 發布:2025-07-20 01:22:12 瀏覽:346
元宇宙作文100字 發布:2025-07-20 01:19:48 瀏覽: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