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還有沒有未來
我覺得比特幣挖礦還是有市場的,只不過比特幣挖礦從普通電腦就能參與的時代,到如今的礦池礦場,全世界的礦工都在同一時間進行算力競爭,隨著礦工人數日益增加,這游戲的難度指數越來越高,想玩到最後全憑實力。如果要開一個礦場,那麼基本的成本就包括礦機、電費、維護費、人工費、礦場租賃費等,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將挖到的比特幣換成法幣。礦機會損耗、比特幣價格會波動、電費會上升,這些都是不可控的。
一、大型比特幣礦工分析
如果你對當前的比特幣做過深入了解的話,並且交夠了足夠的學費,你就會明白整個的比特幣的盈利體系,它的水還是非常深的。撇除當前的一級二級交易市場,我們把目光轉移到當前的算力挖礦這一個行業領域中來看,首先回答題目所給出的問題,如果是大型的比特幣挖礦的礦場,即便是短期內比特幣的價格跌幅過大,甚至已經跌破了關機價他們依舊會持續性的挖礦下去。
所以比特幣一定價格低於挖礦成本,對於中小型的投資者和絕大多數的散戶挖礦的礦產主影響力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對於頭部的那些巨額的資金支持的礦場影響力度幾乎為零。挖礦有市場,但慢慢淘汰散戶和中小型投資者。
② 比特幣挖礦機現在還能挖到幣嗎
謝邀。
答案是肯定的。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的,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但比特幣不是無限量發行的,據計算,到2140年之前,比特幣總量將達到上限——2100萬個。近日,根據來自Blockchain.info的數據顯示,除非發生意外事件,否則第1700萬個比特幣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中被挖出來。
需要明確的是,每一個新挖出來的比特幣區塊都會產生12.5個新的比特幣,比特幣的區塊鏈每隔10分鍾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區塊,那麼每天大約會產生1800個新的比特幣。由於每生成21萬個區塊,獎勵減少一半,所以挖礦變得越來越難,但這並不代表比特幣挖礦機現在再也不能挖到比特幣。另外還需要明確的是比特幣在產生出第2100萬枚比特幣時是不會停止運行的,所以就算第1700個比特幣將會被挖出,依然還有400萬枚比特幣在等著被挖出。即使挖出比特幣的難度越來越大,但也並不是不可能,並且據說現在原本挖數字黃金的新路由機器近期也將會推出挖比特幣的功能,相較於動輒好幾千的專業比特幣礦機,新路由的機器在價格上更為親民,同時挖礦難度也較之更低。
在未來我們相信,雖然比特幣已經走了很遠的路,但是比特幣還有更遠的路需要走。
③ 1800萬比特幣被挖出,比特幣挖礦未來是什麼
未來就是一個大坑唄,就像挖煤一樣,沒被挖出來了,到後來就剩坑了唄
④ 以太坊挖礦還能挖多久
至少還能挖2年以上的時間。
以太坊最大的兩個變化,一個是採用「信標鏈+分片鏈」的結構,另外一個是共識機制從當前的 PoW 轉變為 PoS,按照 V 神的說法,實現 PoS 共識演算法後,以太坊將比比特幣更安全,攻擊成本也更高。
以太坊挖礦的消耗:
由於耗電量大,此前規模化、產業化「挖礦」項目布局逐水電、火電而居,主要聚集在內蒙古、新疆、四川、雲南等中西部地區。一些地方為消納富餘電力,帶動地方稅收和經濟發展,通過建設數據中心的名義招商引資,讓「挖礦」項目大幹快上。
⑤ 1800萬比特幣被挖出,比特幣挖礦未來是什麼
比特幣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加密貨幣,大量投資者用它來賺錢,可是,比特幣最大總量只有2100萬,對於即將封頂最大量的比特幣而言,未來還是個未知數。
考慮到比特幣可能作為數字黃金的價值主張,但是人們也能預見到有一天2100萬封頂了之後比特幣很可能會喘不過氣來。到了最後,一旦再也沒有比特幣留給礦工,礦工們將完全只能依靠交易費盈利,交易費則由用戶支付,以通過區塊鏈轉移代幣,而這種變化引起了一部分人的關注,他們認為比特幣的區塊補貼應該是比特幣激勵機制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
綜上,比特幣的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保值品。
⑥ 內蒙古發布打擊虛擬貨幣挖礦措施,國內礦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國內礦業或將面臨「大撤退」。
近日,國務院金融委發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後,記者發現,距離金融委發聲僅4天,已經有不少礦商有所反饋。
部分平台暫停了相關服務。5月23日,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宣布停止中國大陸境內客戶礦機代購服務;24日,火幣發布英文版公告,稱目前將暫停為中國大陸的新用戶提供相比特幣礦機的商城服務;25日,算力蜂平台宣布將暫停比特幣、以太坊系列相關挖礦產品的銷售。
也有部分平台選擇屏蔽大陸境內IP訪問。當前,已有名為火星雲礦、比特富富、BitDeer比特小鹿等礦商衍生服務提供平台宣布擇時屏蔽所有中國大陸地區IP。
不過,國內礦業向海外轉移,仍然成為業內預測其長遠趨勢的共識。此前,在金融委宣布打擊挖礦的政策新聞發出後,就已有不少礦場主陸續在朋友圈發布海外礦場招商信息,地點包括加拿大、非洲、伊朗、美國等,並因此誕生了新的生意。
有投資機構運營人員對記者表示,之前雖有海外資源但並無海外礦場招商計劃,嗅到商機之後已經開始分發招商信息,目前也的確收到不少問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礦場轉移至海外難度不小,不僅需要重新找地、建廠、招人,還需要面臨礦機轉移的高昂費用,「小礦場也折騰不起,猜測會有一波拋售潮。」
內蒙古《八項措施》加大挖礦打擊面
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官方發布公告,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徵求意見稿)》(下稱《八項措施》)公開徵求意見。
據了解,該規定不僅劃定了比特幣挖礦的非法主體范圍:對「挖礦」提供場地的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存在「挖礦」行為的主體包括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企業、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網吧等,且明確了各個主體的追責形式。
如對於提供虛擬貨幣挖礦的工業園區,將採取核減能耗預算、退出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的追責形式;對於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等主體,則採取依法吊銷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的追責形式。
同時,《八項措施》還將對存在「挖礦」企業、人員納入失信黑名單,對公職人員參與虛擬貨幣「挖礦」或為其提供方便與保護的,一律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以上內容參考界面新聞-第一槍!內蒙古八大舉措嚴打虛擬貨幣挖礦,國內礦業面臨大撤退
⑦ 太空采礦業有什麼前景科學家和企業家未來會如何采礦呢
征服太空和宇宙一直是人類的夢想,而太空也是資源開發的最後世界。太空中有很多環繞地球運行的小行星,它們蘊藏著大量的財富,如鉑等其他地球上稀缺的稀土資源,在小行星上甚至還有很少量的元素是地球上沒有的。太空采礦在過去可以說是非常科幻的構想,很難實現,但是現在,隨著新的太空 探索 技術的出現,太空采礦技術也越來越趨近成熟。不過科學家現在對如何從小行星獲取資源的方式還有一系列尚未解決的問題。
首先科學家要考慮的是太空采礦的環境影響。地球外的低重力和溫度變化意味著機器人和設備必須比地球上使用的更復雜,更耐用。科學家對空間采礦的環境影響進行了初步周期分析,數據表明,與地球上開採的過程相比,太空開采實際上可以顯著減少碳排放。在地球上,稀土開采技術,特別是稀有金屬開采技術,是一個高污染的過程。開采產生的氣體會留在地球大氣層中,針對污染問題,未來的小行星公司希望使用更清潔的火箭燃料,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據估計,火箭質量的大約五分之一燃料在火箭發射時會轉化為氧化亞氮,這些污染物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300倍。總的來說,與地球上采礦相比,太空采礦可能對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不過在這其中存在很多變數,如小行星的大小和組成,以及太空采礦技術的效率等等。
在太空采礦中還有更多的未知的因素,比如,如果在小行星挖掘現場有生命體或有機分子會怎樣?傷害以前未被發現的生命形式或帶著外來污染物返回地球,這樣的風險是否值得我們旅行?開發太空小行星的開采技術會創造一個全新的就業領域,並徹底改變世界經濟。小行星開采有可能會回收數十億美元的資源。地球上有許多資源是稀缺的,但在小行星上這樣的資源卻很普遍。
這為未來的太空采礦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潛力,由於經濟激勵,一些國家開始提供監管和財政激勵,以鼓勵空間采礦業。盧森堡就頒布了一項立法,允許公司將其開採的任何資源從天體上保留下來,並向空間采礦業投資了約2億歐元和數百位科學家以支持這項研究。
空間采礦業的擴張可能會導致地球上傳統采礦業暫時失業,不過大家不需要擔心,隨著新產業的發展,可能會創造許多新的就業機會。由於開發完成一項完整的空間采礦任務並將材料帶回地球所需的技術需要數年或者數十年的時間,因此不可能知道目前對空間采礦業的投資是否可以成功,不過眾多投資者心懷憧憬。
在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一個工業園里,格蘭特·博寧手裡拿著一個看起來像是金屬水瓶的東西。他開玩笑說,這是他公司的「蒸汽壺」的外殼,格蘭特·博寧隨後解釋道:這是一種小型宇宙飛船的推進系統,使用加熱到1000攝氏度的超熱水蒸汽來產生推力,該公司迄今為止已售出約400台。
這確實是火箭科學,但博寧的初創公司的最終目標是開采小行星。博寧初創公司的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未來會被開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們的岩土沉積物中的水,而這些水的主要用途之一可以作為宇宙飛船的推進劑。探測器和其他航天器將能夠在太空中直接從水中產生的氫和氧補充燃料,使它們能夠在任何他們想要的地方愉快地飛馳而不至於擔心能源問題。但是,在建造一個以加油站為中心的太陽能系統的想法實現之前,需要的是更多的可以利用水運行的航天器。
西雅圖行星資源公司DSI,由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理查德·布蘭森等投資者於2009年創立。其他較小的公司包括Aten工程公司和Transastra公司,兩家公司都位於美國。在英國也有小行星采礦公司,想要實現這一目標的是AMC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由23歲的米奇·亨特·斯卡利昂(Mitch Hunter Scullion)經營。
其實這些公司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文明的下一步必然是向太空擴張。地球太小了,我們的人口越來越多,為了有限的資源而斗爭。為了文明能夠長期存在,我們需要成為一個多行星、適應太空生活的物種。格蘭特·博寧說:小行星就好像是送到嘴邊的肉塊,它們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很容易將物體移開。與地球或月球不同,它們太小,沒有任何可感知的重力,所以從它們身上剝離物質應該很容易。在地球附近一共有18000顆小行星,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其中的一些小行星,距離我們比較近,也對我們的星球構成了潛在的危險。博寧開玩笑的說:我們正在受到金錢的威脅……
要說現在進行的「采礦業」,還是要數美國宇航局的奧西里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計劃了,其實嚴格來說奧西里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計劃只能說是採集樣本。奧西里斯雷克斯於2018年12月與小行星本努會合,本努小行星上有很多冰土和礦物。該航天器將繞著直徑為半公里的物體飛行,繪制地圖,然後提取1500克樣本返回地球。
在此之前,在2018年年中,日本航空航天勘探局的Hayabusa2號宇宙飛船與近地小行星Ryugu會合,這也是一個採集樣本並且返回地球的任務。這是迄今為止從小行星帶回的唯一一個物質樣本。
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任務負責人但丁·勞雷塔說:「奧西里斯·雷克斯是任何小行星采礦活動的可行性概念證明。」
對於小行星的開采,DSI的長期願景是一大群低成本的小型宇宙飛船,它們將一次發射到許多探測器或者采礦設備近地小行星上,先採集少量的原材料,並將其聚集在一個零時的小倉庫中,該倉庫將建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某個地點。
不過在任何開采之前,都要先進行勘探。AMC公司希望在2020年將一顆衛星送入環繞地球的軌道,對近地小行星進行光譜分析,以了解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該公司計劃在本月晚些時候發起一場眾籌活動,開始籌集預計項目所需的230萬英鎊。
AMC公司開發了專門的黏土礦物檢測技術。它目前正在利用地球礦物進行實踐,這項技術其實已經利用在了一顆衛星上,這顆衛星於2018年1月勘測了小行星。DSI公司也有接近地球小行星的野心,2020年,它打算展示一個被稱為「探險者」的低成本小型航天器發射升空,探測小行星其燃料也將主要來自水。
太空采礦的前景是巨大的,期待有一天我們得飛船可以真正前往小行星采礦,而不是去取樣本。在這之前還需要很多技術的積累和進步,不過人類雖然十分渺小,但是夢想十分遠大,加油吧。
⑧ 采礦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目前在煤礦行業發展遇到瓶頸的前提下,采礦工程專業就業前景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也是一種機遇,采礦屬於基礎行業,在未來依然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從事煤礦、鐵礦、金礦、石膏礦以及鐵路等設計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業、非金屬和煤炭等六類礦業和水利、鐵道、地下、工程和環保部門的生產開發、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采礦工程專業系地礦類專業,主要研究學習礦床開採的理論和方法,發展礦業新技術。國際上采礦專業產生較早,在西方產業革命期間已規模初具,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最早在1909年於中國礦業大學成立該專業,當時的名稱是內焦作路礦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