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0挖礦
① 關於流動性挖礦
近日幣圈裡面的Defi的概念日趨火爆,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流動性挖礦,就是把兩種幣放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做市提供流動性,讓有需要的人們可以進行兌換。而對於提供流動性挖礦的人來說,可以得到某種獎勵的代幣,這樣就完成了激勵。
要很好的理解流動性挖礦,有兩個專有名詞需要很好的理解:自動做市商 & 無常損失。
ETH上現在最著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非Uniswap莫屬。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Uniswap自動做市商的機制。
這神奇的交易模式背後僅僅是依賴一個簡潔的數學模型:
X是ERC20代幣的數量,Y是ETH數量,K是常數。X 和 Y 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這個定價機制決定了,買入哪一邊的數量多,與之相應的幣種價格就會上升。因此這類自動做市商又被稱為常數函數做市商(constant function market makers,簡稱 CFMM)。
一般而言,CFMM 中包括三類參與方。在這三類參與方中,最重要的角色是流動性提供者(LP),負責向 Uniswap 的智能合約中注入自己的資產,作為資產儲備池,為交易提供流動性,並以此獲取交易費用收益。其次是套利者,他們負責修正交易價格,保證交易價格與市場價格一致,但也會產生無常損失(Impermanent Loss),給流動性提供者帶來虧損的風險。
由於Uniswap可以自由上幣,無需審核,帶來了新的上幣潮,曾經一天時間冒出十幾個項目。沒有概念,不用包裝,沒有幣圈大佬站台,也不需要創始團隊。人人皆可發幣,規則簡單,上演了一出出入場埋伏、社群喊單、韭菜接盤的戲碼。因此Uniswap形象地被大家稱為「幣圈老虎機」,要麼暴富,要麼歸零。
總的來說,在Uniswap上只用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 2017 年需要幾天、幾個月的發幣/上線過程;只需要用不到 1 個 ETH,就做到了 2017 年需要幾個 BTC 才能做到的事情——上線交易所。
這可謂是 金融市場交易的範式革命!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自動做市商所需的流動性時,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叫做——無常損失,一定要特別重視。否則就會虧損不少真金白銀!
無常損失實際上來源於套利行為。前面提到,AMM 的交易價格與市場公允價格是脫軌的,為此需要套利者進來購買被低估的資產或賣出高估的資產,直到 AMM 提供的價格跟外部市場匹配。因此,套利者的利潤實際上來自於流動性提供者,由於套利給流動性提供者帶來損失的這一部分就被稱為無常損失。
我們以上面表格說明,在 Uniswap 的一個智能合約內有資產 A 1000 份,資產 B 10 份。
① 初始時刻,資產 A 的價格為 1 美元,資產 B 的價格為 100 美元,此時資產池總價值為 1*1000+10*100=2000 美元;
② T2 時刻,資產 B 的價格上升為 110 美元,此時資產池總價值變為 1 1000+10 110=2100 美元。注意到 Uniswao 此時的兌換價格為資產 A 數量與資產 B 數量的比值,即 P = 1000/10 = 100,而在市場公允價格下,兌換價格為 110 美元 /1 美元 = 110,由此出現套利空間。
③ T3 時刻,套利者向該智能合約注入 48.81 份資產 A,換取 0.47 份資產 B。套利結束後,資產 A 有 1048.81 份,資產 B 剩餘 9.53 份,此時儲備池內資產總價值為 1048.81 1+9.53 110=2097.62 美元,相較於套利前少了 2.38 美元,這部分損失即無常損失。
上面舉的例子是資產B價格上升的情況,但實際上資產B價格下降的情況則更為普遍,下面給出了一個變化的比例:
可以看出,當圖中鏟幣價格下降一半的時候,做市會虧損掉29%,可謂相當大的損失。我是實實在在虧了錢以後,才深刻的理解了上面的公式!
流動性挖礦的本質是一種代幣的分發策略,其不是無成本的,是建立在提供流動性的基礎之上。好處是可以獲得代幣獎勵,但存在做市無常損失的風險。
因此在參與流動性挖礦的時候,一定要勤於計算,在出現虧本(無常損失)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及時止損!!!切記切記!
② 決斗鏈接挖礦一天多少
決斗鏈接挖礦一天241,如下:
平均一下就是一天241磚(活動攤了很大一部分吧,平均沒什麼意義)。其實還要扣掉5000開服送的5000磚才有意義,這么一算,就有個結論了。
①大概3個月不挖礦活動能獲得1.5w磚石(這一算磚石爆率挺良心了,跟k比)。②3個月能挖礦1.8w磚,所以一個月一邊挖礦一邊活動能有8k磚留著,收集黨幾乎每個月都能滾一輪玩玩。③平民玩家磚石3個月跟一次版本卡包走,期間頂不住買一發預組過渡。
游戲王:決斗鏈接
《游戲王:決斗鏈接》是由KONAMI研發,網易獨家代理的官方正版游戲王手游,也是游戲王IP衍生的正統作品,於2016年11月17日在日服上線。
在決斗鏈接的世界裡,化身暗游戲或海馬瀨人;利用多達上千張卡牌,隨心構建卡組;召喚黑魔導、青眼白龍等強力怪獸;更有震撼的3D召喚動畫,重現記憶中的召喚場景。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游戲王:決斗鏈接
③ m2挖礦是不是跑路了
不是,沒有跑路。挖礦平台跑路前兆。
1、官方推出自己的第三方礦池,這樣會導致大批量的用戶加入官方礦池,hpool的算力會直線下降。
2、k32文件一旦不支持礦池協議,不能胡明州加入新的礦池,那麼勢必褲蔽斬斷了hpool礦池的命脈。
3、在新的礦池協議上線之前,hpool頻繁升級槐鏈更新停挖,那麼這個時候就得提高警惕,有可能在謀劃割最後一批韭菜,積攢更多的籌碼。
④ 詳解比特幣挖礦原理
可以將區塊鏈看作一本記錄所有交易的公開總帳簿(列表),比特幣網路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把它看作一本所有權的權威記錄。
比特幣沒有中心機構,幾乎所有的完整節點都有一份公共總帳的備份,這份總帳可以被視為認證過的記錄。
至今為止,在主幹區塊鏈上,沒有發生一起成功的攻擊,一次都沒有。
通過創造出新區塊,比特幣以一個確定的但不斷減慢的速率被鑄造出來。大約每十分鍾產生一個新區塊,每一個新區塊都伴隨著一定數量從無到有的全新比特幣。每開采210,000個塊,大約耗時4年,貨幣發行速率降低50%。
在2016年的某個時刻,在第420,000個區塊被「挖掘」出來之後降低到12.5比特幣/區塊。在第13,230,000個區塊(大概在2137年被挖出)之前,新幣的發行速度會以指數形式進行64次「二等分」。到那時每區塊發行比特幣數量變為比特幣的最小貨幣單位——1聰。最終,在經過1,344萬個區塊之後,所有的共20,999,999.9769億聰比特幣將全部發行完畢。換句話說, 到2140年左右,會存在接近2,100萬比特幣。在那之後,新的區塊不再包含比特幣獎勵,礦工的收益全部來自交易費。
在收到交易後,每一個節點都會在全網廣播前對這些交易進行校驗,並以接收時的相應順序,為有效的新交易建立一個池(交易池)。
每一個節點在校驗每一筆交易時,都需要對照一個長長的標准列表:
交易的語法和數據結構必須正確。
輸入與輸出列表都不能為空。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小於MAX_BLOCK_SIZE的。
每一個輸出值,以及總量,必須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沒有哈希等於0,N等於-1的輸入(coinbase交易不應當被中繼)。
nLockTime是小於或等於INT_MAX的。
交易的位元組大小是大於或等於100的。
交易中的簽名數量應小於簽名操作數量上限。
解鎖腳本(Sig)只能夠將數字壓入棧中,並且鎖定腳本(Pubkey)必須要符合isStandard的格式 (該格式將會拒絕非標准交易)。
池中或位於主分支區塊中的一個匹配交易必須是存在的。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存在於池中任何的交易,該交易將被拒絕。
對於每一個輸入,在主分支和交易池中尋找引用的輸出交易。如果輸出交易缺少任何一個輸入,該交易將成為一個孤立的交易。如果與其匹配的交易還沒有出現在池中,那麼將被加入到孤立交易池中。
對於每一個輸入,如果引用的輸出交易是一個coinbase輸出,該輸入必須至少獲得COINBASE_MATURITY (100)個確認。
對於每一個輸入,引用的輸出是必須存在的,並且沒有被花費。
使用引用的輸出交易獲得輸入值,並檢查每一個輸入值和總值是否在規定值的范圍內 (小於2100萬個幣,大於0)。
如果輸入值的總和小於輸出值的總和,交易將被中止。
如果交易費用太低以至於無法進入一個空的區塊,交易將被拒絕。
每一個輸入的解鎖腳本必須依據相應輸出的鎖定腳本來驗證。
以下挖礦節點取名為 A挖礦節點
挖礦節點時刻監聽著傳播到比特幣網路的新區塊。而這些新加入的區塊對挖礦節點有著特殊的意義。礦工間的競爭以新區塊的傳播而結束,如同宣布誰是最後的贏家。對於礦工們來說,獲得一個新區塊意味著某個參與者贏了,而他們則輸了這場競爭。然而,一輪競爭的結束也代表著下一輪競爭的開始。
驗證交易後,比特幣節點會將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內存池中。內存池也稱作交易池,用來暫存尚未被加入到區塊的交易記錄。
A節點需要為內存池中的每筆交易分配一個優先順序,並選擇較高優先順序的交易記錄來構建候選區塊。
一個交易想要成為「較高優先順序」,需滿足的條件:優先值大於57,600,000,這個值的生成依賴於3個參數:一個比特幣(即1億聰),年齡為一天(144個區塊),交易的大小為250個位元組:
High Priority > 100,000,000 satoshis * 144 blocks / 250 bytes = 57,600,000
區塊中用來存儲交易的前50K位元組是保留給較高優先順序交易的。 節點在填充這50K位元組的時候,會優先考慮這些最高優先順序的交易,不管它們是否包含了礦工費。這種機制使得高優先順序交易即便是零礦工費,也可以優先被處理。
然後,A挖礦節點會選出那些包含最小礦工費的交易,並按照「每千位元組礦工費」進行排序,優先選擇礦工費高的交易來填充剩下的區塊。
如區塊中仍有剩餘空間,A挖礦節點可以選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有些礦工會竭盡全力將那些不含礦工費的交易整合到區塊中,而其他礦工也許會選擇忽略這些交易。
在區塊被填滿後,內存池中的剩餘交易會成為下一個區塊的候選交易。因為這些交易還留在內存池中,所以隨著新的區塊被加到鏈上,這些交易輸入時所引用UTXO的深度(即交易「塊齡」)也會隨著變大。由於交易的優先值取決於它交易輸入的「塊齡」,所以這個交易的優先值也就隨之增長了。最後,一個零礦工費交易的優先值就有可能會滿足高優先順序的門檻,被免費地打包進區塊。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 每筆交易都有若干交易輸入,也就是資金來源,也都有若干筆交易輸出,也就是資金去向。一般來說,每一筆交易都要花費(spend)一筆輸入,產生一筆輸出,而其所產生的輸出,就是「未花費過的交易輸出」,也就是 UTXO。
塊齡:UTXO的「塊齡」是自該UTXO被記錄到區塊鏈為止所經歷過的區塊數,即這個UTXO在區塊鏈中的深度。
區塊中的第一筆交易是筆特殊交易,稱為創幣交易或者coinbase交易。這個交易是由挖礦節點構造並用來獎勵礦工們所做的貢獻的。假設此時一個區塊的獎勵是25比特幣,A挖礦的節點會創建「向A的地址支付25.1個比特幣(包含礦工費0.1個比特幣)」這樣一個交易,把生成交易的獎勵發送到自己的錢包。A挖出區塊獲得的獎勵金額是coinbase獎勵(25個全新的比特幣)和區塊中全部交易礦工費的總和。
A節點已經構建了一個候選區塊,那麼就輪到A的礦機對這個新區塊進行「挖掘」,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以使這個區塊有效。比特幣挖礦過程使用的是SHA256哈希函數。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 挖礦節點不斷重復進行嘗試,直到它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使得產生的哈希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哈希函數的結果無法提前得知,也沒有能得到一個特定哈希值的模式。舉個例子,你一個人在屋裡打檯球,白球從A點到達B點,但是一個人推門進來看到白球在B點,卻無論如何是不知道如何從A到B的。哈希函數的這個特性意味著:得到哈希值的唯一方法是不斷的嘗試,每次隨機修改輸入,直到出現適當的哈希值。
需要以下參數
• block的版本 version
• 上一個block的hash值: prev_hash
• 需要寫入的交易記錄的hash樹的值: merkle_root
• 更新時間: ntime
• 當前難度: nbits
挖礦的過程就是找到x使得
SHA256(SHA256(version + prev_hash + merkle_root + ntime + nbits + x )) < TARGET
上式的x的范圍是0~2^32, TARGET可以根據當前難度求出的。
簡單打個比方,想像人們不斷扔一對色子以得到小於一個特定點數的游戲。第一局,目標是12。只要你不扔出兩個6,你就會贏。然後下一局目標為11。玩家只能扔10或更小的點數才能贏,不過也很簡單。假如幾局之後目標降低為了5。現在有一半機率以上扔出來的色子加起來點數會超過5,因此無效。隨著目標越來越小,要想贏的話,扔色子的次數會指數級的上升。最終當目標為2時(最小可能點數),只有一個人平均扔36次或2%扔的次數中,他才能贏。
如前所述,目標決定了難度,進而影響求解工作量證明演算法所需要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個難度值是可調整的?由誰來調整?如何調整?
比特幣的區塊平均每10分鍾生成一個。這就是比特幣的心跳,是貨幣發行速率和交易達成速度的基礎。不僅是在短期內,而是在幾十年內它都必須要保持恆定。在此期間,計算機性能將飛速提升。此外,參與挖礦的人和計算機也會不斷變化。為了能讓新區塊的保持10分鍾一個的產生速率,挖礦的難度必須根據這些變化進行調整。事實上,難度是一個動態的參數,會定期調整以達到每10分鍾一個新區塊的目標。簡單地說,難度被設定在,無論挖礦能力如何,新區塊產生速率都保持在10分鍾一個。
那麼,在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網路中,這樣的調整是如何做到的呢?難度的調整是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發生的。每2,016個區塊(2周產生的區塊)中的所有節點都會調整難度。難度的調整公式是由最新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20,160分鍾(兩周,即這些區塊以10分鍾一個速率所期望花費的時長)比較得出的。難度是根據實際時長與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相應調整的(或變難或變易)。簡單來說,如果網路發現區塊產生速率比10分鍾要快時會增加難度。如果發現比10分鍾慢時則降低難度。
為了防止難度的變化過快,每個周期的調整幅度必須小於一個因子(值為4)。如果要調整的幅度大於4倍,則按4倍調整。由於在下一個2,016區塊的周期不平衡的情況會繼續存在,所以進一步的難度調整會在下一周期進行。因此平衡哈希計算能力和難度的巨大差異有可能需要花費幾個2,016區塊周期才會完成。
舉個例子,當前A節點在挖277,316個區塊,A挖礦節點一旦完成計算,立刻將這個區塊發給它的所有相鄰節點。這些節點在接收並驗證這個新區塊後,也會繼續傳播此區塊。當這個新區塊在網路中擴散時,每個節點都會將它作為第277,316個區塊(父區塊為277,315)加到自身節點的區塊鏈副本中。當挖礦節點收到並驗證了這個新區塊後,它們會放棄之前對構建這個相同高度區塊的計算,並立即開始計算區塊鏈中下一個區塊的工作。
比特幣共識機制的第三步是通過網路中的每個節點獨立校驗每個新區塊。當新區塊在網路中傳播時,每一個節點在將它轉發到其節點之前,會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去驗證它。這確保了只有有效的區塊會在網路中傳播。
每一個節點對每一個新區塊的獨立校驗,確保了礦工無法欺詐。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看到了礦工們如何去記錄一筆交易,以獲得在此區塊中創造的新比特幣和交易費。為什麼礦工不為他們自己記錄一筆交易去獲得數以千計的比特幣?這是因為每一個節點根據相同的規則對區塊進行校驗。一個無效的coinbase交易將使整個區塊無效,這將導致該區塊被拒絕,因此,該交易就不會成為總賬的一部分。
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的最後一步是將區塊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證明的鏈中。一旦一個節點驗證了一個新的區塊,它將嘗試將新的區塊連接到到現存的區塊鏈,將它們組裝起來。
節點維護三種區塊:
· 第一種是連接到主鏈上的,
· 第二種是從主鏈上產生分支的(備用鏈),
· 第三種是在已知鏈中沒有找到已知父區塊的。
有時候,新區塊所延長的區塊鏈並不是主鏈,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 區塊鏈分叉」中看到。
如果節點收到了一個有效的區塊,而在現有的區塊鏈中卻未找到它的父區塊,那麼這個區塊被認為是「孤塊」。孤塊會被保存在孤塊池中,直到它們的父區塊被節點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區塊並且將其連接到現有區塊鏈上,節點就會將孤塊從孤塊池中取出,並且連接到它的父區塊,讓它作為區塊鏈的一部分。當兩個區塊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被挖出來,節點有可能會以相反的順序接收到它們,這個時候孤塊現象就會出現。
選擇了最大難度的區塊鏈後,所有的節點最終在全網范圍內達成共識。隨著更多的工作量證明被添加到鏈中,鏈的暫時性差異最終會得到解決。挖礦節點通過「投票」來選擇它們想要延長的區塊鏈,當它們挖出一個新塊並且延長了一個鏈,新塊本身就代表它們的投票。
因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所以不同副本之間不能總是保持一致。區塊有可能在不同時間到達不同節點,導致節點有不同的區塊鏈視角。解決的辦法是, 每一個節點總是選擇並嘗試延長代表累計了最大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也就是最長的或最大累計難度的鏈。
當有兩個候選區塊同時想要延長最長區塊鏈時,分叉事件就會發生。正常情況下,分叉發生在兩名礦工在較短的時間內,各自都算得了工作量證明解的時候。兩個礦工在各自的候選區塊一發現解,便立即傳播自己的「獲勝」區塊到網路中,先是傳播給鄰近的節點而後傳播到整個網路。每個收到有效區塊的節點都會將其並入並延長區塊鏈。如果該節點在隨後又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而這個區塊又擁有同樣父區塊,那麼節點會將這個區塊連接到候選鏈上。其結果是,一些節點收到了一個候選區塊,而另一些節點收到了另一個候選區塊,這時兩個不同版本的區塊鏈就出現了。
分叉之前
分叉開始
我們看到兩個礦工幾乎同時挖到了兩個不同的區塊。為了便於跟蹤這個分叉事件,我們設定有一個被標記為紅色的、來自加拿大的區塊,還有一個被標記為綠色的、來自澳大利亞的區塊。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在加拿大的礦工發現了「紅色」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在「藍色」的父區塊上延長了塊鏈。幾乎同一時刻,一個澳大利亞的礦工找到了「綠色」區塊的解,也延長了「藍色」區塊。那麼現在我們就有了兩個區塊:一個是源於加拿大的「紅色」區塊;另一個是源於澳大利亞的「綠色」。這兩個區塊都是有效的,均包含有效的工作量證明解並延長同一個父區塊。這個兩個區塊可能包含了幾乎相同的交易,只是在交易的排序上有些許不同。
比特幣網路中鄰近(網路拓撲上的鄰近,而非地理上的)加拿大的節點會首先收到「紅色」區塊,並建立一個最大累計難度的區塊,「紅色」區塊為這個鏈的最後一個區塊(藍色-紅色),同時忽略晚一些到達的「綠色」區塊。相比之下,離澳大利亞更近的節點會判定「綠色」區塊勝出,並以它為最後一個區塊來延長區塊鏈(藍色-綠色),忽略晚幾秒到達的「紅色」區塊。那些首先收到「紅色」區塊的節點,會即刻以這個區塊為父區塊來產生新的候選區塊,並嘗試尋找這個候選區塊的工作量證明解。同樣地,接受「綠色」區塊的節點會以這個區塊為鏈的頂點開始生成新塊,延長這個鏈。
分叉問題幾乎總是在一個區塊內就被解決了。網路中的一部分算力專注於「紅色」區塊為父區塊,在其之上建立新的區塊;另一部分算力則專注在「綠色」區塊上。即便算力在這兩個陣營中平均分配,也總有一個陣營搶在另一個陣營前發現工作量證明解並將其傳播出去。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假如工作在「綠色」區塊上的礦工找到了一個「粉色」區塊延長了區塊鏈(藍色-綠色-粉色),他們會立刻傳播這個新區塊,整個網路會都會認為這個區塊是有效的,如上圖所示。
所有在上一輪選擇「綠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會直接將這條鏈延長一個區塊。然而,那些選擇「紅色」區塊為勝出者的節點現在會看到兩個鏈: 「藍色-綠色-粉色」和「藍色-紅色」。 如上圖所示,這些節點會根據結果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設置為主鏈,將 「藍色-紅色」 這條鏈設置為備用鏈。 這些節點接納了新的更長的鏈,被迫改變了原有對區塊鏈的觀點,這就叫做鏈的重新共識 。因為「紅」區塊做為父區塊已經不在最長鏈上,導致了他們的候選區塊已經成為了「孤塊」,所以現在任何原本想要在「藍色-紅色」鏈上延長區塊鏈的礦工都會停下來。全網將 「藍色-綠色-粉色」 這條鏈識別為主鏈,「粉色」區塊為這條鏈的最後一個區塊。全部礦工立刻將他們產生的候選區塊的父區塊切換為「粉色」,來延長「藍色-綠色-粉色」這條鏈。
從理論上來說,兩個區塊的分叉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對立起來的礦工,又幾乎同時發現了兩個不同區塊的解。然而,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是很低的。單區塊分叉每周都會發生,而雙塊分叉則非常罕見。
比特幣將區塊間隔設計為10分鍾,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確認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間作出的妥協。更短的區塊產生間隔會讓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會導致更加頻繁地區塊鏈分叉。與之相對地,更長的間隔會減少分叉數量,卻會導致更長的清算時間。
⑤ 求萊特幣挖礦教程,並推薦一款挖萊特幣算力最猛的顯卡
萊特幣挖礦教程,網上隨便搜一下就很多,顯卡的話,推薦你用挖礦專用的綠金顯卡,這款顯卡雖然是挖比特幣專用的,但挖萊特幣也相當給力,算力有3.84MHz/s左右,也就是3840K/s的算力.
⑥ 手機挖礦狗狗幣怎麼操作
一、手機挖礦狗狗幣怎麼操作狗狗幣已經不能單獨挖,現在是挖萊特幣送狗狗幣。
狗狗幣的演算法和萊特幣的POW演算法是一樣的,所以基本挖萊特幣的機器都能挖狗狗幣。後來狗狗幣他做了mergemine,就跟萊特一起挖,也就是挖萊特,送狗狗。
因為萊特的機器更新比較慢,所以機器也比較少,目前市面上的萊特機器大概是這些:
狗狗幣最近太瘋狂了,如果行情持續上漲,不排除挖狗狗送萊特的可能。。。。。世界這么大,新奇的事情這么多,刷新認知的事情常在,注意多學習,跟上時代的變化。
狗狗幣購買平台: https://m.qqtn.com/k/okex
二、2021狗狗幣手機挖礦教程 第一步挖礦之前,需要生成一個存放狗狗幣的錢包。首先打開狗狗幣官網(Dogecoin),點擊下方的選擇錢包(Wallet),下載符合操作系統的錢包軟體。
第二步下載完成後,安裝錢包軟體,選擇你要存放數據的目錄,建議不要放在系統盤。錢包數據大概會有50G。
然後就可以去生成一個狗狗幣錢包地址了。
上圖為狗狗幣錢包軟體,點擊上方【Much Receive】欄,隨便填寫一個【標簽】,總額和消息都空著。再點擊下方的【請求付款】,就會生成一個屬於你的狗狗幣錢包地址。把地址復制下來備用。
第三步打開Unmineable官網(Mine your favorite non-mineable crypto coin or token!),在上方選擇【Download】,然後選擇【Packed Version】,下載它。
不要關閉挖礦軟體,打開C盤,點擊【查看】,勾選【隱藏的項目】。
第四步這時候已經可以打開軟體了,進入軟體點擊【Continue】,然後選擇是使用GPU還是CPU挖礦,選好後點【Next】。
如果GPU的顯存大於3G即可使用GPU挖礦,否則只能選擇CPU。
然後在這個界面選擇想要挖的【幣種】,這里以狗狗幣為例,在第二欄地址欄里輸入前面生成的【錢包地址】,然後選擇【I have referral code】,輸入【jf6a-5vph】,點擊【Start】
然後就可以愉快的挖礦啦!
三、狗狗幣暴漲對好萊特幣有什麼好處狗狗幣的暴漲是可以利好萊特幣的。
1、由於狗狗幣和萊特幣是聯合挖礦,狗狗幣保持高位上漲,礦工加大算力投入,那麼萊特幣網路自然會更安全更強大。
2、然後通過一番科普炒作宣傳,讓散戶意識到,萊特幣和狗狗幣聯系緊密,相輔相成,那麼狗狗幣後面會帶著萊特幣一起上漲。
⑦ 冒險與挖礦怎麼挖礦 冒險與挖礦挖礦有什麼技巧
冒險與挖礦 游戲中,挖礦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要知道怎麼挖礦和挖礦的技巧,這樣可以幫助你在玩的時候更快的取得勝利。挖礦的技巧是在戰力900K的時候,需求的鑽石全部用240分鍾的3雷管掛掉,這樣會對以後有很大的幫助。
一,礦區分層
淺表區(0~35米):
中層區(35~60米):
深層區(60~120米):
地心區(120~250米):
二,階段一
因為是新服,大家都剛玩不久,實力都不可能相對較強,這個階段要做的就是大量儲備基礎礦物,包括銅、錫、鐵、銀;以及適量的紅寶石、紫寶石、綠寶石等等,來滿足英雄強化需求
(這里補充一下:凡是主角可以強化的,就最優先給主角強化,他的強化性價比是最高的)。
另外這個階段能活動的深度在0~100(120)米間,我們就先說這個深度區間能做的事。
2,收集寶石礦
光要基礎礦也就算了,還要附帶一定量的寶石礦,所以平常挖挖過程中也要照顧到的
【紅寶石】:這是銅、錫的伴生礦,顧名思義,分布在銅錫的附近,大致平均分布在40米深度左右,如果需要大量的話,就以40米深度左右橫挖,出現率不低。
【紫寶石】:錫、鐵的伴生礦,分布在90~100米深度,你挖銀的時候會大量出現,然後你懂的。
【綠寶石】:鐵、銀、黃金的伴生礦,分布在」紫金岩聚集區「上下附近,收集難打不低。
【黃寶石】:【黃金】的伴生礦,分布比較怪異,黃寶石和黃金我們後面再說。
3,沒事打打小黃人(魔鐵巨像的業界俗稱)
剛玩的話,請在0~60米內活動,這個范圍小黃人出現不太猖獗,可以邊打人邊挖礦,同時50米深度開始,會幾率出現無需鑰匙的破箱子(開啟後基本給垃圾,好的話給鑽石和銅鑰匙,具體參見我的excel表格)。
然後實力發展一段時間後,可以向100米(不要超過120米)深度挺進,同樣邊打邊挖。
二,階段二
從深度120米開始一直到200米為止,就是最惡名昭著的」紫金岩聚集區「了。之所以不和諧,是因為該區域內這些玩意會大量分布,而且挖掘不能,只能消耗雷管來炸、、、所以這里是新手的瓶頸區。
這個區域會大量出現【鑽石】(單個裝),是強化所需材料最關鍵的一種,關繫到寶具的開啟,但是這里不是我們主要的挖掘場所,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這個區域(當然實力要足夠)!
准備工作:手頭上」雷管「的最低保有量不低於3個,雷管這玩意活動都會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多少都有些存貨的。過這個區域要有些看臉的因素,因為全是紫金岩,所以如果運氣不好,隔這岩層出現小黃人,你又沒有雷管的話,只能呵呵了。
三,階段三
ok,歷經千辛萬苦通過」紫金岩聚集區「之後,就是陽光地帶了。200米深度開始,一直到250米深度,大量出現【鑽石】(兩個裝,就是一次挖兩個)以及【黃寶石】和【黃金】,並且這個區域的小黃人出現率大幅上升,然後你們懂的、、、
250~300米深度算是最底層了,這里會有最高級礦物【泰坦鐵】出現,這個是開啟寶具前的最後一次強化所必需的,知道該怎麼做了吧?另外這玩意挖掘時間過長,不開高級礦卡的話,挖一個要4小時(shit!),所以推薦的方法是:白天在此區域挖鑽石,保證能在視野范圍內出現數個【泰坦鐵】即可,然後晚上臨睡前挖了它,嘿嘿。
警告:階段三需要相當的戰力前往,具體數值我也說不準,請自行體會!
四,挖礦技巧
1、新手期,銅、錫、鐵、銀,紅寶石、紫寶石這幾種請自己手動挖,豐衣足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積攢」雷管「,然後用礦工隊自動挖掘」深層區「,可以輕松收集鑽石和綠寶石、黃金。
2、刷新礦區前,請做好准備,包括礦包,雷管;把礦鎬數量攢滿再刷新。
3、關於礦工隊自動挖掘,出了最後那個地心層以外,都建議只採用一次消耗20礦鎬的那種規格,這種出產量的性價比最高;而地心層的則是建議用80的,否則高幾率出不了【泰坦鐵】。
挖礦技巧:
1、在戰力900K的時候,建議是需求的鑽石全部用240分鍾的3雷管掛掉,這樣可以最大限度保存雷管,一天18支,當然如果雷管多到爆,可以1小時掛一次那一天就要24雷管。
2、餘下的挖礦數,全部用來找boss,找boss盡量在210往後橫挖,我是在250橫。因為這個期間需要累積大量的小黃人來迎接5覺和突破。5覺需要5個小黃人;突破到35%可以開隱藏屬性,平均需要4-5次,就算每個角色都4次,也要20個小黃人。
3、如果不提前准備,你會發現之前攢下的100來個小黃人馬上就會用光,嚴重影響戰力提升。因此這個時間要全力以赴的找boss打小黃人,打不過馬上重置繼續打,如果礦鎬不夠,甚至可以把掛礦停下來,因為這段時間強化帶來的戰力提升並不如突破那麼明顯。
需要注意的幾點:
1、在准備好72m錢進行突破的時候,最好經驗值也能保留7m以上。突破後的前2級,性價比特別高,尤其是第一級5覺的10->11,只需要2.14M經驗卻能提升5k左右戰力。第二級就要5m多經驗了,然後7m多,那以後性價比就變得一般了。
2、角色在4覺之後,應該平均先弄到20級,因為4覺前20級的性價比也非常之高。20-30性價比簡直低爆了,然而不過這一段不能5覺!這也是沒辦法,大家自己規劃好即可。
關注官方微信號,免費贈送游戲禮包!
⑧ 電腦挖礦怎麼挖的 電腦有什麼樣的配置
需要的配置:
⑨ 挖比特幣的速度,求計算,和意思
已經挖礦成功,共一台設備(cpu挖礦,4核吧),算力:12.75khash/s(一般簡寫為kh/s)。
kh/s已經非常罕見了,Mh/s也一樣;現在比較常見的是Gh/s,Th/s,Ph/s。之間的換算率大約為1P=1000T=1000G=1000M=1000k。
現在的基本單位是Gh/s,幾百G的礦機已經很普遍了。
【比特幣挖礦機】
比特幣挖礦機,就是用於賺取比特幣的電腦,這類電腦一般有專業的挖礦晶元,多採用燒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用戶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體然後運行特定演算法,與遠方伺服器通訊後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
2013年流行的數字貨幣有,比特幣、萊特幣、澤塔幣、便士幣(外網)、隱形金條、紅幣、極點幣、燒烤幣、質數幣。目前全世界發行有上百種數字貨幣。
⑩ 數字貨幣挖礦,什麼是算力挖礦算力單位怎麼換算
數字貨幣挖礦 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 礦機的算力,
比如:挖BTC比特幣的螞蟻礦機T9+ 算力10.5TH/S,
挖LTC萊特幣的螞蟻礦機L3+ 算力504MH/S,
挖LCC數字鏈的好礦機Ubuntu×64 算力180KH/S.
那究竟算力是什麼意思呢? 算力代表了什麼 算力單位是怎麼定義的呢?
其實算力的意思很簡單,他就是代表礦機的計算能力、計算性能的衡量 他具體代表的是每秒礦機的整體hash演算法運算次數。
我們先要知道挖礦的本質就是解決一個數學計算,誰先算出來誰就獲得獎勵(幣),這個數學計算方式也很簡單,就是一直不斷的嘗試碰撞結果![什麼是礦機算力?挖礦算力單位怎麼換算?
就類似於你暴力破解一個手機密碼 (假設嘗試多次手機不會被鎖),
你不斷的嘗試密碼 從 000000 ~ 999999 一個一個的嘗試直到你解鎖成功,
如果你1秒內能嘗試一次 你的算力就是1次/s ,1秒內能嘗試兩次 你的算力就是2次/s
你1秒內嘗試的次數越多你的算力就越大, 你解鎖的時間也就越短 。
礦機也是一樣, 礦機1秒內能計算的hash演算法次數越多算力越大,挖的幣越多。
最開始比特幣使用 CPU挖礦, 後來使用顯卡GPU挖礦,到現在的使用ASIC專業定製晶元挖礦,計算速度一直不斷提升
算力單位:
算力每隔千位劃為一個單位,
最小單位 H=1次 1000H = 1K 1000K = 1G 1000G = 1T 1000T = 1P 1000P=1E
S9+ 10.5T 也等於 10500G / 0.0105P
比特幣全網算力現在 24.42 EH/s 相當於232萬台S9的算力
不同幣種的算力
不同的幣種的挖礦演算法可能會不一樣
比如比特幣是sha256演算法,萊特幣是scrypt演算法, 以太坊是Ethash演算法,數字鏈是SHA-2演算法。
這就像 手機1的密碼4位隨便輸入, 手機2的密碼6位, 輸一次後 隔1s才能再次輸入, 實際比這個要復雜的多,
解鎖這兩種不同的手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那我嘗試解鎖的速度也不一樣, 解鎖手機1 我會更快一點。
不用的幣種之間的算力 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比特幣礦機是不能挖萊特, 因為演算法不一樣, 他不會解萊特幣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