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製作挖礦
A. FPGA能做出顯卡嗎如果可以,可以做到最高什麼程度的顯卡
首先是FPGA的級別。現在老外的挖礦卡什麼的用的都是低成本FPGA,如spartan系列。如果要性能就要用高性能的FPGA,如Vertex系列, Stratix系列,計算密度和速度都高幾十倍。
其次是定位。FPGA的優勢是定點和邏輯,不在復雜的浮點運算。
B. 挖礦是怎麼挖的,在什麼平台挖的
挖礦晶元經歷了CPU挖礦到GPU挖礦到FPGA挖礦,如今走入了ASIC挖礦時代。然而挖礦的方式也經歷了從一兩台礦機挖礦到小礦機作坊,再到如今走入了大規模礦場挖礦的時代。
(1)挖礦方式:從一台礦機到大規模礦場。
如果你開始嘗試挖礦,你需要准備一台礦機、一台能聯網的電腦、一個AUC、一個樹莓派、電源及各種連接線等。各種設備的連接順序為網線->樹莓派->MicroUSB線->AUC->4PIN連接線->礦機和電源。
C. 解釋礦機晶元的主要工作原理
解讀礦機硬體元器件及主流礦機電路及BOM表
礦機結構
看完了機器的外觀,我們一起看看機器的原理結構。目前市場上的比特幣挖礦機基本是這種原理框圖,有三部分構成:電源板,控制板,算力板。大家可以看看這個框圖:
再看主控搭載的幾顆外圍晶元,DDR和NAND FLASH。這幾顆晶元是存儲晶元,功能就好比我們人類的大腦,現在市場價格比較高。其它網卡晶元就好比我們剛才提到得人的耳朵和嘴巴,用來和外部通信,網路收發晶元,目前市場常用的是RETELK和博通,代表型號有8021和8211。這兩顆晶元在路由器和機頂盒裡面也用的比較多。
D. 挖礦的演變
從最早的比特幣被發明出來,中本聰挖出第一個創世區塊獎勵50個BTC後,開創了挖礦的時代。
CPU挖礦:
CPU挖礦是比特幣挖礦門檻最低的時期,也是用戶最少的時期,也是獎勵最多的時期,那時候一個塊的獎勵是50個BTC,不過這個時候的BTC毫無價值。這個時候用戶只需要有電腦,並在電腦上安裝一個叫bitcoin-miner的程序,就可以進行挖礦了。因為CPU挖礦現在無法考證,必要的地址填寫,錢包注冊依然是需要的。CPU的挖礦單位為KH/S,現在比特幣的總算力已經達到了EH/S,這其中的差距已經到了10的15次方以上,CPU的算力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越來越多的好事者開始研究比特幣,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cpu只有一個,挖礦的話人越多你的可能性越低,而算力的提升在CPU上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大家開始嘗試依靠其他設備來實現更高效的挖礦,一些極客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了計算機的另外一個計算設備GPU上。
GPU顯卡挖礦:
GPU挖礦把比特幣挖礦帶入到了以M為單位的算力時代,一M是一K的1024倍,相當於一個GPU挖礦者最起碼需要幾十個CPU才能相提並論,如此大的差距,大家自然把礦機的主力放到GPU挖礦上面。2010年年底開始比特幣算力開始了第一次跨越。
GPU挖礦最知名的礦工就是披薩哥,也是我們每年5月22日「比特幣披薩日」的始作俑者。比特幣也從披薩開始變成了有價值的貨幣,這個時候也有人開始計算自己的投入產出比,也就有了交易產生。不過這個時候比特幣的價格還是要按照1分來計算。
GPU越來越普及,大家自然不滿足於當下的算力,開始有人通過組裝GPU的核心晶元來進行挖礦,這也是早期的FPGA礦機。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進行到了比特幣挖礦的第三個階段,GPU和FPGA共同存在,也是在2011年年底-2012年之間比特幣的算力經歷了第二次跨越。
專業礦機:
FPGA是一種集成電路的技術,也可以說是ASIC的前身,而ASIC是一種專門為挖礦設計的集成電路,特點也取決於比特幣的不需要太多CPU資源的特性(這其中所說的是CPU的內存資源),這個時候比特幣挖礦開始走向專業時代,晶元從110nm一直發展到現在7nm。
算力購買:
雲挖礦雲算力是2019年比較火熱的行業,雲挖礦指的是託管礦機,通過雲挖礦平台購買礦機並託管,向託管平台繳付管理費和電費,獲得挖礦收益。雲算力簡單說就是不需要你付電費和管理費,只需要你付出你購買算力的時間成本,如果你購買1年的時間,可以根據當下的價格算出未來一年你的算力收益,但是要注意的是你購買的只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算力,到期之後這些算力和你是沒有關系的。
隨著市面上更多其他虛擬貨幣的誕生,虛擬貨幣的產品形態和挖礦方式也隨之慢慢進行改變,到如今,各種各樣的挖礦概念層出不窮。
可以看出它的演變過程,從最初的CPU挖礦,到GPU挖礦,再到專業礦機,最後發展為每個人都能參加的雲挖礦。
礦機發展從CPU到ASIC挖礦變得越來越專業,挖礦的商業從礦池、礦機再到雲挖礦和雲算力,經歷了從易到難,再從難到易的全過程。
交易所的交易挖礦曾經幾乎撼動了交易所的排名,一夜之間大大小小的交易挖礦層出不窮;你看花時間看廣告、玩游戲、寫文章等,耗費時間的都可以被稱為注意力挖礦,讓每個人意識到注意力的耗費是值錢的;經過自己的思考、經驗得出的內容分享,也可以被稱為腦力挖礦經驗挖礦;甚至跑步、睡覺都能挖礦,瞬間有一個人全天都在挖礦的感覺。
伴隨著挖礦概念的濫用,更多的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區塊鏈項目,身處其中,希望每個項目真真實實的把產品做好、落地成功,而不是經常炒作概念割一把韭菜。
E. 網上挖礦是真的嗎
網上挖礦是真的,也就是流量礦。
F. 「挖礦」的實質就是爭奪打包權。挖礦要趁早,挖礦要託管!
挖礦
「挖礦」的實質就是爭奪打包權
礦工不止一個,到底怎麼決定給那個礦工呢?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區塊鏈網路中,使用一種方法叫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簡稱POW)來決定「打包權」。
區域連網路
銀行賬戶里有一筆錢,但是只是一個數字,並不是實際的錢,怎麼證明這些數字就是你的財富?這是因為這個數字是被銀行系統所承認的,銀行在這里就屬於一個中心化的第三方。而在比特幣支付系統中,你擁有的比特幣數量也需要得到別人的承認之後才會變得有價值,在這里區域鏈網路就承擔了這個角色。
挖礦原理
比特幣在宏觀上的原理,就如同黃金一樣。黃金在地球上的總量是一定的,而且比較稀少,可以作為一般等價物來使用,在紙幣大面積發行之前,一直作為貨幣的形式來使用。比特幣也是一個道理,之所以比特幣可以用來作為貨幣的形式來進行買賣,也是因為其總量是一定的,而且挖礦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主要表現就是電力上的消耗。
工作量證明,簡單理解就是一份證明,用來確認你做過一定量的工作。監測工作的整個過程通常是極為低效的,而通過對工作的結果進行認證來證明完成了相應的工作量,則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方式。
比特幣的背後是一個公共賬本,這個賬本每十分鍾需要重新記錄一遍,而成功記賬者會獲得一定數量比特幣的獎勵。在比特幣誕生之初,這個獎勵是50個比特幣,這一數字大約每4年減半
為什麼要讓大家爭奪記賬權呢?
在具體解釋記賬權怎麼爭奪之前,我想先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需要存在一個記賬權的爭奪。從比特幣設計上來說,因為賬本需要常常更新,所以要有人記賬。但是不發工資又怎麼會有人給你記賬呢?所以比特幣就設置了獎勵機制,給成功記賬者一定量的比特幣獎勵。既然有獎勵,就會有人爭奪獎勵咯。
想要通過「挖礦」來獲取比特幣,那麼就需要「礦工」來替你工作,這里的「礦工」主要就是指大家手中的計算機或者是礦機,而區域鏈網路,就是由世界各地正在挖礦的計算機和礦機構成的。當比特幣的交易發生時,這個交易行為會通知到每一個正在工作的「礦工」從而得到整個區域鏈網路的承認,於是你手中的比特幣因為得到了承認而有了價值。
「挖礦」歷史上的五大時代
CPU挖礦(20MHash/s)
GPU挖礦(400MHash/s)
FPGA挖礦(25GHash/s)
ASIC挖礦(3.5THash/s)
大規模集群挖礦(3.5THash/s*X)
為了讓更多的人在付出努力和時間之後有機會獲得比特幣,「礦池」和「礦場」就因此應運而生了。(我的其他文章裡面有詳細解釋什麼是「礦池」和「礦場」)
礦池
什麼是礦池?礦池就是很多的玩家一起合作來「挖礦」。礦池能夠把各成員的算力統一起來,一起挖礦,最後通常按照各位玩家計算機算力的佔比來分配比特幣。
礦場
現在的「挖礦」時代已經進入了大規模集群挖礦的時代。簡單來說,「礦場」就是這些集中起來的計算機和礦機的所在地。
如今,比特幣玩家們再也不可能像最初那樣那樣,通過個人電腦CPU每天就可以挖到數個比特幣了。我們正處在大規模集體群挖礦時代。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礦機託管」。
最後一句,需要了解比特幣礦機及託管提幣變現一站式服務的可以私信我!
G. 方舟創2板子礦什麼樣子
方舟創2板子礦是一款創新玄空13系列專為采礦而生的高性能FPGA礦機。外型設計更加省空間,採用精戚飢致外觀設計,高模返採用英特爾FPGA核心,內置高可靠性冷卻系統,性能穩定強大。它採用最新的FPGA硬體技術,機械設計更耐用,增加了挖礦空間,提高了挖礦率,功耗更低,更省電更有效;並且可以安裝定製的FPGA板,支持多種幣種,多數定製FPGA板碼做,晶元可以在任何幣種之間很容易的更換和升級。
H. 電腦怎麼挖礦 電腦如何挖礦
1、要了解家用電腦挖礦這個問題,首先得解釋清楚挖礦。在比特幣出來以後,由於大家共同保存一個一模一樣的記錄交易的賬本,因此需要一個一錘定音有決定權的人來負責記錄這個賬本。誰來記錄呢?通過一道題目來決定,誰的計算機先算對了,那麼它就擁有記賬權,記錄這個區塊的所有數據,這就是挖礦的通俗解釋。而獎勵這個記賬的人,獲得了額外的一筆錢,這個就是挖礦的獎勵,獎勵給貢獻了足夠計算力來解題的人,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去挖礦的原因,幣就是錢,為了賺錢。
2、比特幣挖礦最開始只是CPU的事,接下來,為了更多的錢,技術員們研發出來顯卡的、fpga的、ASIC晶元的,越來越快的記賬方法。這里請注意,只是比特幣的記賬方法,比特幣是sha256演算法,只是適用於這種的,也只能在這種演算法下進行挖礦。後來陸續出現了更多的演算法Ethash、KawPow、CryptoNight、Zhash、X16R、Randomx……,列不完的哈。
3、注意這里幾個概念,演算法(上面的一堆),設備(CPU、顯卡、fpga、ASIC)他們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幣種可能有多個演算法或單一演算法來記賬,同一設備也可以運行不同演算法獲得不同的獎勵,區別只是記賬效率的高低,賺錢的快慢。所以比特幣可以用CPU、顯卡、fpga、ASIC任何一種去挖,只是ASIC效率和性價比最高。下面回歸主題,家用電腦能挖什麼?家用電腦=CPU+顯卡CPU比較合適的就是Randomx演算法下的monero,顯卡的話,則適合nicehash的自動選擇。
I. 以太坊為什麼不能用fpga挖礦
只要是顯卡就能挖礦,是看GPU核心的計算能力,不能自行更換幣種,但礦機只能挖對應的一種幣,還有專門的非顯卡礦機不用顯卡挖礦,但只會選用性價比高的中高端顯卡挖礦跟顯存沒關系,如果是顯卡組礦機的話只要有演算法
J. 顯卡挖礦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挖礦就是利用晶元進行一個與隨機數相關的計算,得出答案後以此換取一個虛擬幣。虛擬幣則可以通過某種途經換取各個國家的貨幣。運算能力越強的晶元就能越快找到這個隨機答案,理論上單位時間內能產出越多的虛擬幣。由於關繫到隨機數,只有恰巧找到答案才能獲取獎勵。
中本聰在他的論文中闡述說:
「在沒有中央權威存在的條件下,既鼓勵礦工支持比特幣網路,又讓比特幣的貨幣流通體系也有了最初的貨幣注入源頭。」
中本聰把通過消耗CPU的電力和時間來產生比特幣,比喻成金礦消耗資源將黃金注入經濟。比特幣的挖礦與節點軟體主要是透過點對點網路、數字簽名、互動式證明系統來進行發起零知識證明與驗證交易。
每一個網路節點向網路進行廣播交易,這些廣播出來的交易在經過礦工(在網路上的電腦)驗證後,礦工可使用自己的工作證明結果來表達確認,確認後的交易會被打包到數據塊中,數據塊會串起來形成連續的數據塊鏈。
中本聰本人設計了第一版的比特幣挖礦程序,這一程序隨後被開發為廣泛使用的第一代挖礦軟體Bitcoin,這一代軟體從2009年到2010年中旬都比較流行。
每一個比特幣的節點都會收集所有尚未確認的交易,並將其歸集到一個數據塊中,礦工節點會附加一個隨機調整數,並計算前一個數據塊的SHA-256散列運算值。挖礦節點不斷重復進行嘗試,直到它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使得產生的散列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10)fpga製作挖礦擴展閱讀
最早,比特幣礦工都是通過Intel或AMD的CPU產品來挖礦。但由於挖礦是運算密集型應用,且隨著挖礦人數與設備性能的不斷提升難度逐漸增加,現在使用CPU挖礦早已毫無收益甚至虧損。
截至2012年,從2013年第一季度後,礦工逐漸開始採用GPU或FPGA等挖礦設備[5]。同時,ASIC設備也在2013年中旬大量上市。
從2013年7月起,全網算力由於ASIC設備大量投入運營呈現直線上漲,以2013年7月的平均算力計算,所有CPU挖礦設備均已經無法產生正收益,而FPGA設備也接近無收益。
2013年9月平均算力估算,現有的針對個人開發的小型ASIC挖礦設備在未來1-2個月內也接近無正收益。大量算力被 5 THash/s以上的集群式ASIC挖礦設備獨占。個人挖礦由於沒有收益,幾乎被擠出挖礦群體。有一些比特幣礦工則集資在某些可獲取低價電力的地方興建機房安裝大批挖礦設備進行挖礦。
部分比特幣礦工為省下自己挖礦的成本,將挖礦程序製作成惡意程序,在網路上感染其他人的電腦,來替自己挖礦。